接下來的幾天,李善老老實實的縮在家裏,哪兒都不去,以寒氣入體的借口閉門謝客,誰都不見……雖然所有人都知道所謂的養病那是借口,淩煙閣裏喝的爛醉如泥,哪裏像個病人啊。
嗯,就連平陽公主那邊,李善都沒登門拜訪,雖然他挺想去看看那位被李淵封為郡主的小侄女……其他人不敢說,但李善很確認,原始空中絕對沒有這個女嬰。
一直到正月結束,二月初二那一日,淩敬一大早就來了李宅,“可想好了?”
“嗯,就在今日。”李善幹笑著點點頭,“正巧孝卿兄請了張家大郎作陪……”
淩敬想了會兒低聲道:“探聽一二,讓賓王安分些,裴弘大應該不會注意到他。”
李善回京之後,除了在崔府待了一日之後就回了莊子,除了王仁表之外沒有去見任何人,甚至閉門謝客,原因就在於,他需要先見馬周一麵。
不管是太子還是裴世矩,如果東宮要動手,那就不可能不用到玄武門,那身在玄武門守將常何身邊的馬周不可能一點征兆都看不到。
如何利用馬周這顆棋子,其實李善、淩敬以及李世民、房玄齡眾人都覺得有點棘手,如果是秦王要起兵,那自然是有很大用處的,在太子進入太極宮後封鎖玄武門,就能隔斷長林軍,但現在變成東宮有可能起兵,而秦王成為防守的一方,那就難說了。
因為如果是進攻的一方,秦王會在起兵之初就派遣大將接手玄武門,曆史上也的確是這樣的,張公瑾關閉了宮門,敬君弘、呂世衡戰死,但長林軍始終沒有攻破玄武門。
但現在是防守的一方,除非確定了太子起兵的時間,否則秦王不可能遣派心腹坐鎮玄武門……不說李淵不會答應,就連節製北衙禁軍的柴紹也不會答應。
如果這顆棋子是常何這個玄武門守將,那就好辦了……為此淩敬昨晚還提及,長孫無忌為此發了幾次牢騷,既然要安插人手,為什麽不選常何卻要選馬周?
這也是淩敬心裏的疑惑,馬周跟著李善時間不算長,但也經曆了山東戰事,隨行北上代州,即使現在明麵上決裂,也帶著李善的背景……而常何就不同了。
淩敬也不覺得,李善會收服不了常何。
之前淩敬就隱晦的問過幾次,但李善隻能含糊過去……沒辦法解釋啊,其實最沒辦法解釋的是為什麽正好是常何成為玄武門守將。
其他的方麵……呃,也沒辦法解釋啊,為什麽要用馬周而不是常何?
到現在李善都不能確認,常何到底是不是真的投入東宮門下,會不會是李世民刻意為之……如果沒記錯,李世民在東宮是埋了不少棋子的,之前密談時候他也沒有否認。
想想看,李善如果籠絡常何,給出許諾,或者拿住把柄,將人塞到東宮去,而常何實際上卻是李世民的暗子的話……夭壽啊!
用早餐的時候,李善顯得有點心不在焉,淩敬倒是老神在在,胃口還挺好,如今老頭兒在吏部任個員外郎,在吏部混的是如魚得水……畢竟上麵的吏部尚書楊恭仁與李善私人關係不錯,再上麵的是秦王。
自從秦王行使尚書令的權柄後,不少天策府屬官就進入三省六部了,裴寂因為與李淵的關係依舊有著不小的影響力,但在尚書省內的權力受到了極大的壓製,如今六部中,東宮能拿捏得住的也就刑部了,畢竟刑部尚書是東宮嫡係滎陽郡公鄭善果。
不過自從淩敬、房玄齡、杜如晦三人入三省六部之後,天策府那邊長孫無忌的權柄得以加強,想到這兒李善笑著說:“聽說杜執禮最近頗得重用?”
淩敬點點頭,“殿下也是沒辦法,玉壺春……杜執禮全送給了太常寺。”
“嗯?”李善大為意外,杜淹那個死要錢的居然一文錢都沒收……要知道涇州、原州戰事中玉壺春的用量不是個小數字。
“是殿下?”
淩敬搖搖頭。
不是秦王壓下來的,那隻能是杜如晦了,但淩敬再次搖搖頭,深深看了眼李善,“是封德彝。”
李善喉頭動了動,居然是封倫。
想了想,李善笑道:“沒想到封倫與杜淹也有交情?”
“不知內情,隻聽克明提及。”淩敬低聲道:“自老夫與玄齡、克明入朝,天策府諸多事宜大都是輔機、杜執禮與封德彝主持。”
“封德彝如今是中書令吧?”
淩敬解釋道:“自秦王入主尚書省,又有江國公依附,封德彝在中書省有些尷尬,所以殿下命其打理天策府。”
李善眼珠子滴溜溜的轉,這個理由是說得通的,既然李淵沒有立即易儲的打算,那就不可能讓李世民一脈將三省全都掌控……即使李世民入主東宮也不可能,不然到底是誰做皇帝啊。
“封德彝得殿下信重?”
“極為信重。”淩敬緩緩說出這句話,視線與李善撞了撞,各自移開。
淩敬是想起了在仁壽宮的時候,範十一來報,封倫曾經在夜間密會齊王李元吉。
而李善則是將封倫、杜淹、齊王這條線連了起來,他也差不多猜到了封倫是如何“勸說”杜淹的,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封倫很可能與齊王有直接關係,而杜淹不會……這位要投也是投東宮,不會選擇齊王的。
李善愈發好奇起來,封倫到底有什麽把柄落在了齊王手中?
就目前局勢而言,齊王是完全沒有希望的……而似乎這位並不打算收手。
“對了,今日約在了哪兒?”淩敬擦拭著手,隨口道:“畢竟馬賓王離去之時,你尚未進爵郡王,裴世矩應該沒注意到,但如今你何等身份,小心別漏了痕跡。”
“自然是要好好挑選……”李善眼神閃爍,“出征前與秦王密會那夜,裴世矩就派了人手盯著崔府。”
“那就好,選在哪兒?”
李善咳嗽兩聲,“畢竟好些日子沒出門了,一入長安,隻怕行蹤難以隱秘,所以要挑選繁華之所,正所謂木在林中,石入深山,這才……”
“到底在哪兒?”
李善幹笑道:“平康坊。”
(本章完)
嗯,就連平陽公主那邊,李善都沒登門拜訪,雖然他挺想去看看那位被李淵封為郡主的小侄女……其他人不敢說,但李善很確認,原始空中絕對沒有這個女嬰。
一直到正月結束,二月初二那一日,淩敬一大早就來了李宅,“可想好了?”
“嗯,就在今日。”李善幹笑著點點頭,“正巧孝卿兄請了張家大郎作陪……”
淩敬想了會兒低聲道:“探聽一二,讓賓王安分些,裴弘大應該不會注意到他。”
李善回京之後,除了在崔府待了一日之後就回了莊子,除了王仁表之外沒有去見任何人,甚至閉門謝客,原因就在於,他需要先見馬周一麵。
不管是太子還是裴世矩,如果東宮要動手,那就不可能不用到玄武門,那身在玄武門守將常何身邊的馬周不可能一點征兆都看不到。
如何利用馬周這顆棋子,其實李善、淩敬以及李世民、房玄齡眾人都覺得有點棘手,如果是秦王要起兵,那自然是有很大用處的,在太子進入太極宮後封鎖玄武門,就能隔斷長林軍,但現在變成東宮有可能起兵,而秦王成為防守的一方,那就難說了。
因為如果是進攻的一方,秦王會在起兵之初就派遣大將接手玄武門,曆史上也的確是這樣的,張公瑾關閉了宮門,敬君弘、呂世衡戰死,但長林軍始終沒有攻破玄武門。
但現在是防守的一方,除非確定了太子起兵的時間,否則秦王不可能遣派心腹坐鎮玄武門……不說李淵不會答應,就連節製北衙禁軍的柴紹也不會答應。
如果這顆棋子是常何這個玄武門守將,那就好辦了……為此淩敬昨晚還提及,長孫無忌為此發了幾次牢騷,既然要安插人手,為什麽不選常何卻要選馬周?
這也是淩敬心裏的疑惑,馬周跟著李善時間不算長,但也經曆了山東戰事,隨行北上代州,即使現在明麵上決裂,也帶著李善的背景……而常何就不同了。
淩敬也不覺得,李善會收服不了常何。
之前淩敬就隱晦的問過幾次,但李善隻能含糊過去……沒辦法解釋啊,其實最沒辦法解釋的是為什麽正好是常何成為玄武門守將。
其他的方麵……呃,也沒辦法解釋啊,為什麽要用馬周而不是常何?
到現在李善都不能確認,常何到底是不是真的投入東宮門下,會不會是李世民刻意為之……如果沒記錯,李世民在東宮是埋了不少棋子的,之前密談時候他也沒有否認。
想想看,李善如果籠絡常何,給出許諾,或者拿住把柄,將人塞到東宮去,而常何實際上卻是李世民的暗子的話……夭壽啊!
用早餐的時候,李善顯得有點心不在焉,淩敬倒是老神在在,胃口還挺好,如今老頭兒在吏部任個員外郎,在吏部混的是如魚得水……畢竟上麵的吏部尚書楊恭仁與李善私人關係不錯,再上麵的是秦王。
自從秦王行使尚書令的權柄後,不少天策府屬官就進入三省六部了,裴寂因為與李淵的關係依舊有著不小的影響力,但在尚書省內的權力受到了極大的壓製,如今六部中,東宮能拿捏得住的也就刑部了,畢竟刑部尚書是東宮嫡係滎陽郡公鄭善果。
不過自從淩敬、房玄齡、杜如晦三人入三省六部之後,天策府那邊長孫無忌的權柄得以加強,想到這兒李善笑著說:“聽說杜執禮最近頗得重用?”
淩敬點點頭,“殿下也是沒辦法,玉壺春……杜執禮全送給了太常寺。”
“嗯?”李善大為意外,杜淹那個死要錢的居然一文錢都沒收……要知道涇州、原州戰事中玉壺春的用量不是個小數字。
“是殿下?”
淩敬搖搖頭。
不是秦王壓下來的,那隻能是杜如晦了,但淩敬再次搖搖頭,深深看了眼李善,“是封德彝。”
李善喉頭動了動,居然是封倫。
想了想,李善笑道:“沒想到封倫與杜淹也有交情?”
“不知內情,隻聽克明提及。”淩敬低聲道:“自老夫與玄齡、克明入朝,天策府諸多事宜大都是輔機、杜執禮與封德彝主持。”
“封德彝如今是中書令吧?”
淩敬解釋道:“自秦王入主尚書省,又有江國公依附,封德彝在中書省有些尷尬,所以殿下命其打理天策府。”
李善眼珠子滴溜溜的轉,這個理由是說得通的,既然李淵沒有立即易儲的打算,那就不可能讓李世民一脈將三省全都掌控……即使李世民入主東宮也不可能,不然到底是誰做皇帝啊。
“封德彝得殿下信重?”
“極為信重。”淩敬緩緩說出這句話,視線與李善撞了撞,各自移開。
淩敬是想起了在仁壽宮的時候,範十一來報,封倫曾經在夜間密會齊王李元吉。
而李善則是將封倫、杜淹、齊王這條線連了起來,他也差不多猜到了封倫是如何“勸說”杜淹的,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封倫很可能與齊王有直接關係,而杜淹不會……這位要投也是投東宮,不會選擇齊王的。
李善愈發好奇起來,封倫到底有什麽把柄落在了齊王手中?
就目前局勢而言,齊王是完全沒有希望的……而似乎這位並不打算收手。
“對了,今日約在了哪兒?”淩敬擦拭著手,隨口道:“畢竟馬賓王離去之時,你尚未進爵郡王,裴世矩應該沒注意到,但如今你何等身份,小心別漏了痕跡。”
“自然是要好好挑選……”李善眼神閃爍,“出征前與秦王密會那夜,裴世矩就派了人手盯著崔府。”
“那就好,選在哪兒?”
李善咳嗽兩聲,“畢竟好些日子沒出門了,一入長安,隻怕行蹤難以隱秘,所以要挑選繁華之所,正所謂木在林中,石入深山,這才……”
“到底在哪兒?”
李善幹笑道:“平康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