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信痛苦的揉著眉心,卻隻能站在這兒聽著妻子絮叨……再往裏走,不遠就是那位親家母的住所。
張氏像是沒聽見丈夫第三次的重複,板著手指頭算,“祖籍隴西成紀,武德四年入京投親,名揚天下卻無人知其生父名諱,而且還得陛下如此信重,得平陽公主厚待……”
“那是懷仁救了平陽公主的性命!”崔信忍不住打斷。
“懷仁後來也說過,那等秘藥險之又險,一個不好平陽公主就要身亡,若非血親,就是天下名醫也不敢試吧。”張氏反駁了一句,然後開始口述劇本,“必是那次救了平陽公主性命,懷仁才與陛下見麵,才會說出身世,不然陛下如何那般信重寵愛……”
看著神采飛揚的妻子口若懸河,崔信覺得頭痛欲裂。
“對了,雁門大捷,生擒欲穀設,卻從一介縣公直接被列入宗室,冊封郡王,越過了郡公、國公,那一次的戰功還不夠吧?”
崔信都懶得分辨了,那次明顯是陛下用懷仁去頂鍋的……當時不知道,之後他是知情的,原本突利可汗是要求與秦王義結金蘭。
張氏的思緒越飛越遠,眼睛都在放光,“對了,陛下建國前,成年皇子隻有太子、秦王、齊王,子嗣算不上多,但建國之後,每年宮中都聞嬰啼……懷仁這年紀,放在裏麵剛剛好啊!”
崔信聽得都忍不住笑了,若沒有李德武,那這邏輯……還真的挺符合的。
說到這兒,張氏突然住了嘴,崔信哼了聲,“不繼續說了嗎?”
張氏靠近了點,小心翼翼的說:“懷仁真的欲奪嫡?”
崔信長長歎了口氣,“這話讓朱娘子聽到,兩家親事也隻能作罷了。”
“甚麽?”
“你非要給朱娘子安上這個名頭,還指望她善待女兒嗎?”崔信沒好氣的說:“已然查明,是平陽公主夫婦查出來的,應該是兩個月前敗北的突厥都布可汗的離間計。”
“離間計?”張氏大為失望,又立即追問道:“真的不是……”
“不是!”崔信咬咬牙,“若是皇子,為夫怎麽敢將女兒許給他?!”
如果真的是皇子,很可能會陷入奪嫡之爭,崔信是不敢隨意結親的,曆史上的他也的確是這麽做的,直到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登基,他才與曾經的天策府大將程咬金定下親事,第二年完婚。
要不是那篇《愛蓮說》,而李善也實在是光彩奪目,家裏的小白菜已經傾心,崔信還真未必會點頭呢。
張氏有些失落,倒不是因為女婿不是皇子,在五姓七家的心目中,皇子這個身份也貴重不到哪兒去……百年後,人家滎陽鄭氏的嫡女寧可嫁給出身博陵崔氏的九品小吏,也不肯做太子妃。
但這麽大的瓜……還沒等自己吃就摔在地上,四分五裂了,實在是可惜了,張氏有些意猶未盡,總覺得這流言不會是空穴來風。
崔信加重語氣叮囑道:“這幾日小心點,決不能讓朱娘子知情……你總要為女兒想想。”
張氏眨眨眼應了聲,心想那位親家母性情爽利,自己旁敲側擊應該能問出點什麽吧?
好像如今執掌後宮的萬貴妃也是官宦之後,這位朱娘子顯然也不是尋常出身,說不定……
等第二日,賜邯鄲郡王李善的詔書新鮮出爐之後,相關的流言蜚語不僅沒有消散的跡象,反而更加如火如荼了。
坊間到處都在傳言類似的話……
“難怪邯鄲王那麽得陛下信重啊!”
“難怪之前陛下許邯鄲王節製北衙禁軍,執掌宮禁啊!”
“難怪雁門大捷就能被冊封郡王……”
“難怪天門山一戰,邯鄲王縱馬狂奔,急行來援!”
很多人在心裏嘀咕,有沒有可能是真的呢,無風不起浪啊!
如果是真的,那太子、秦王還真要小心點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啊!
畢竟現在關內道兵力可都在邯鄲王手中呢。
甚至早朝時候,還有腦子不太好使的官員上書建言召邯鄲王回京……呃,被中書令楊恭仁痛斥,李淵黑著臉將那個倒黴鬼發落到交趾去了。
這種人在朝中差不多是大熊貓,但大部分人都對李淵所說的乃突厥離間的說法半信半疑,其中不少人都將視線投向了站在最前麵左右兩側首位的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
李建成是蒙逼的,他倒是聽到過類似的流言,但從來沒放在心上,畢竟李善是如何得父親信重,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現在,他基本上都是看在眼裏的。
李世民是無語的,他不知道這是不是突厥用的離間計,但可以肯定不是自己這一方幹的,而且流言在短短幾日內遍傳長安,會不會是東宮的手筆呢?
兄弟倆對視了言,李世民在心裏否決了這個思路,隨即轉頭瞄了眼站在自己下首不遠的門下省侍中裴世钜,有沒有可能是這隻老狐狸?
但這種流言蜚語看似會攪亂奪嫡事,但實際上的殺傷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畢竟從李淵、李建成、李世民再到平陽公主、李道玄等宗室都心知肚明。
李世民在心裏盤算,是為了北衙禁軍嗎?
等到李善收複三州,驅逐梁軍,甚至擒獲梁師都、梁洛仁,功高至此,現在李善身上還沒卸任的司農卿就不太合適了,很有可能會出任十六衛大將軍,再次節製北衙禁軍。
而這條流言的出現,有沒有可能導致李善不願意,或者李淵不授其節製北衙禁軍呢?
有一定的可能,但父親對懷仁信重非比尋常,成功的可能性並不高……想到這兒,李世民的視線與裴世钜撞了撞,兩人都若無其事的移開了視線。
呃,的確不是裴世钜,他已經想明白了,自己一次次的出手,結果是那位年輕的對手一次次的揚名天下,對這樣的人物,那些小手段已經沒有意義,陛下對其的信重,也不是這些虛無縹緲的流言能影響的。
整個太極殿的人都在琢磨,最後幾排的一個中年官員袖中的雙手緊攥成拳,指甲都刺入肉中,卻感覺不到一絲疼痛。
好吧,被列入宗室,冊封郡王,現在還要給自己找個做皇帝的父親了?
李德武沒去想那麽多,他第一時間就鎖定了,這條流言蜚語很可能是突厥放出來的離間計,但推波助瀾的,卻很有可能是自己那個兒子的手筆。
(本章完)
張氏像是沒聽見丈夫第三次的重複,板著手指頭算,“祖籍隴西成紀,武德四年入京投親,名揚天下卻無人知其生父名諱,而且還得陛下如此信重,得平陽公主厚待……”
“那是懷仁救了平陽公主的性命!”崔信忍不住打斷。
“懷仁後來也說過,那等秘藥險之又險,一個不好平陽公主就要身亡,若非血親,就是天下名醫也不敢試吧。”張氏反駁了一句,然後開始口述劇本,“必是那次救了平陽公主性命,懷仁才與陛下見麵,才會說出身世,不然陛下如何那般信重寵愛……”
看著神采飛揚的妻子口若懸河,崔信覺得頭痛欲裂。
“對了,雁門大捷,生擒欲穀設,卻從一介縣公直接被列入宗室,冊封郡王,越過了郡公、國公,那一次的戰功還不夠吧?”
崔信都懶得分辨了,那次明顯是陛下用懷仁去頂鍋的……當時不知道,之後他是知情的,原本突利可汗是要求與秦王義結金蘭。
張氏的思緒越飛越遠,眼睛都在放光,“對了,陛下建國前,成年皇子隻有太子、秦王、齊王,子嗣算不上多,但建國之後,每年宮中都聞嬰啼……懷仁這年紀,放在裏麵剛剛好啊!”
崔信聽得都忍不住笑了,若沒有李德武,那這邏輯……還真的挺符合的。
說到這兒,張氏突然住了嘴,崔信哼了聲,“不繼續說了嗎?”
張氏靠近了點,小心翼翼的說:“懷仁真的欲奪嫡?”
崔信長長歎了口氣,“這話讓朱娘子聽到,兩家親事也隻能作罷了。”
“甚麽?”
“你非要給朱娘子安上這個名頭,還指望她善待女兒嗎?”崔信沒好氣的說:“已然查明,是平陽公主夫婦查出來的,應該是兩個月前敗北的突厥都布可汗的離間計。”
“離間計?”張氏大為失望,又立即追問道:“真的不是……”
“不是!”崔信咬咬牙,“若是皇子,為夫怎麽敢將女兒許給他?!”
如果真的是皇子,很可能會陷入奪嫡之爭,崔信是不敢隨意結親的,曆史上的他也的確是這麽做的,直到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登基,他才與曾經的天策府大將程咬金定下親事,第二年完婚。
要不是那篇《愛蓮說》,而李善也實在是光彩奪目,家裏的小白菜已經傾心,崔信還真未必會點頭呢。
張氏有些失落,倒不是因為女婿不是皇子,在五姓七家的心目中,皇子這個身份也貴重不到哪兒去……百年後,人家滎陽鄭氏的嫡女寧可嫁給出身博陵崔氏的九品小吏,也不肯做太子妃。
但這麽大的瓜……還沒等自己吃就摔在地上,四分五裂了,實在是可惜了,張氏有些意猶未盡,總覺得這流言不會是空穴來風。
崔信加重語氣叮囑道:“這幾日小心點,決不能讓朱娘子知情……你總要為女兒想想。”
張氏眨眨眼應了聲,心想那位親家母性情爽利,自己旁敲側擊應該能問出點什麽吧?
好像如今執掌後宮的萬貴妃也是官宦之後,這位朱娘子顯然也不是尋常出身,說不定……
等第二日,賜邯鄲郡王李善的詔書新鮮出爐之後,相關的流言蜚語不僅沒有消散的跡象,反而更加如火如荼了。
坊間到處都在傳言類似的話……
“難怪邯鄲王那麽得陛下信重啊!”
“難怪之前陛下許邯鄲王節製北衙禁軍,執掌宮禁啊!”
“難怪雁門大捷就能被冊封郡王……”
“難怪天門山一戰,邯鄲王縱馬狂奔,急行來援!”
很多人在心裏嘀咕,有沒有可能是真的呢,無風不起浪啊!
如果是真的,那太子、秦王還真要小心點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啊!
畢竟現在關內道兵力可都在邯鄲王手中呢。
甚至早朝時候,還有腦子不太好使的官員上書建言召邯鄲王回京……呃,被中書令楊恭仁痛斥,李淵黑著臉將那個倒黴鬼發落到交趾去了。
這種人在朝中差不多是大熊貓,但大部分人都對李淵所說的乃突厥離間的說法半信半疑,其中不少人都將視線投向了站在最前麵左右兩側首位的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
李建成是蒙逼的,他倒是聽到過類似的流言,但從來沒放在心上,畢竟李善是如何得父親信重,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現在,他基本上都是看在眼裏的。
李世民是無語的,他不知道這是不是突厥用的離間計,但可以肯定不是自己這一方幹的,而且流言在短短幾日內遍傳長安,會不會是東宮的手筆呢?
兄弟倆對視了言,李世民在心裏否決了這個思路,隨即轉頭瞄了眼站在自己下首不遠的門下省侍中裴世钜,有沒有可能是這隻老狐狸?
但這種流言蜚語看似會攪亂奪嫡事,但實際上的殺傷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畢竟從李淵、李建成、李世民再到平陽公主、李道玄等宗室都心知肚明。
李世民在心裏盤算,是為了北衙禁軍嗎?
等到李善收複三州,驅逐梁軍,甚至擒獲梁師都、梁洛仁,功高至此,現在李善身上還沒卸任的司農卿就不太合適了,很有可能會出任十六衛大將軍,再次節製北衙禁軍。
而這條流言的出現,有沒有可能導致李善不願意,或者李淵不授其節製北衙禁軍呢?
有一定的可能,但父親對懷仁信重非比尋常,成功的可能性並不高……想到這兒,李世民的視線與裴世钜撞了撞,兩人都若無其事的移開了視線。
呃,的確不是裴世钜,他已經想明白了,自己一次次的出手,結果是那位年輕的對手一次次的揚名天下,對這樣的人物,那些小手段已經沒有意義,陛下對其的信重,也不是這些虛無縹緲的流言能影響的。
整個太極殿的人都在琢磨,最後幾排的一個中年官員袖中的雙手緊攥成拳,指甲都刺入肉中,卻感覺不到一絲疼痛。
好吧,被列入宗室,冊封郡王,現在還要給自己找個做皇帝的父親了?
李德武沒去想那麽多,他第一時間就鎖定了,這條流言蜚語很可能是突厥放出來的離間計,但推波助瀾的,卻很有可能是自己那個兒子的手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