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大舉南侵的消息很快就在長安城內散播開,對於這個初生的帝國來說,隨隨便便就能組織起十萬大軍的突厥,似乎永遠是盤旋在頭頂的陰雲。
其實事實上,李唐立國之後,突厥隻在武德五年組織了一次大規模戰事,同時攻入河北、河東、關內道三處,總兵力超過十五萬人。
但那種壓抑甚至恐懼的氣息依舊籠罩著這個如今全天下最為龐大的城市,坊間各種亂七八糟的,什麽樣的離譜消息都有。
甚至都傳出了突厥已經攻破雁門關,兵鋒直逼太原府的消息,多有朝中“有識之士”認為聖人當遣秦王再出山。
不過各種消息中,有一條是得到幾乎所有人公認的。
頡利可汗如此大動幹戈,和邯鄲王李善是有某種聯係的。
沒辦法,山東一次、代州一次,李善兩次生擒欲穀設,頡利可汗花了那麽大的代價才將丟人現眼的兒子換回去,怎麽可能不報複?
甚至坊間還有人對李善頗有異議,比如近日的平康坊內,一個寬袍大袖的青年義正言辭,“李善此人,以商賈起家,看似懷仁,實則精於算計!”
“若非其生擒欲穀設,還幾度羞辱,甚至在太極宮內還大打出手,頡利可汗何至於起大軍來攻?”
“結果呢,他倒是得陛下信重,列入宗室,冊封郡王,榮華富貴,何曾顧及民眾?”
旁邊幾個青年麵麵相覷,一時間都說不出話來,倒不是對方條理清晰無法反駁,而是對方雖出身名門,但這番話實在有點無恥啊。
這位無恥的青年,是李善不多的仇家,不同於裴世矩是因為前身的淵源,這位是李善穿越後實實在在結下的仇家。
太原祁縣王氏子弟,王仁佑。
不得不承認,太原王氏子弟的名聲還是挺好用的,不說別的,王仁佑來平康坊飲酒取樂,多得是捧臭腳的。
但捧臭腳是為了能借助太原王氏的名聲,也不都是心裏沒數的……邯鄲王這兩年名聲鵲起,扶搖直上,無論文武,都堪稱絕品,陛下都讚其世間第一流人物。
王仁佑如此大加抨擊,而且還以憐惜民眾的角度……實在讓人有點聽不下去。
一個略微年輕點的青年笑著說:“邯鄲王赴任代州,先逼降苑君章,後有雁門大捷,想必此次當能堅守雁門關……”
“隻怕未必。”王仁佑嗤笑道:“朝中屯重兵於並州,不發一兵一卒北上,如今突厥十餘萬大軍猛攻雁門關,代州軍獨木難支……”
周邊幾人都臉色微變,那個年輕點的青年甚至都沒掩飾臉上的鄙夷……太不要臉了點吧!
說得不客氣一點,如果沒有代州軍堅守雁門關,突厥大軍破關後立即借道猩州,直襲太原府,你祁縣王氏的陵墓都在突厥人馬蹄下……而你卻在背後說三道四,說出去那丟的是祁縣王氏的臉麵啊。
王仁佑似乎沒發現身邊幾人的沉默以及鄙夷,幾大杯酒下腹,熏熏然之餘,拍桉笑道:“諸位還不知曉吧?!”
“兩個月前,李善於塞外建寨堡……”
“倒是聽說過。”一位年歲略長的青年點頭道:“據說朝中頗多異議,還是陛下許之。”
王仁佑突然放聲大笑,猛地錘了下桌桉,震的鍍金酒盞叮叮當當摔在地上,“哈哈哈,李善此僚,被困於顧集鎮……哈哈哈!”
“什麽?”
“怎麽會……”
王仁佑得意的揮了揮手,“或許雁門得以幸存,但顧集鎮必複為廢墟!”
“當日李善羞辱欲穀設,不知道欲穀設會如何討回這筆債!”
王仁佑還在那喋喋不休,周圍幾人交換了個眼神,都覺得這廝是不是瘋了……在這種半公開場合如此大放厥詞,還指名道姓。
要知道如今的李善可不是三四年前的孤苦少年郎,無論在哪一方的眼中,李善都有著不輕甚至很重的分量。
但這幾人如何能體會得到王仁佑的心情?
太原祁縣王氏子弟,王仁佑本有著一條通天大道,雖然未必能爵封郡公、國公,也未必能官至宰輔,但也能平步青雲,榮華、富貴、權勢唾手可得。
原始空中的王仁佑的確就是如此,雖然官兒沒做得多大,但名氣卻不小,因為他極得叔母同安長公主的寵愛。
曆史上貞觀年間,太子、魏王奪嫡,最終花落晉王李治。
李治正位東宮之後,同安大長公主親自說媒,王仁佑的女兒入東宮為太子妃,太原王氏以及王仁佑的妻族河東解縣柳氏實力大漲,光是宰輔就出了三位。
呃,隻不過王仁佑這位女兒眼神不太好,與蕭淑妃鬥得死去活來,然後從宮外接了個千嬌百媚的女人入宮……
當然了,這一世的王仁佑基本都和這些無緣了,那些本唾手可得的都已經離他遠去。
早幾年,仗著太原王氏子弟的名頭,仗著同安長公主的名頭,王仁佑在長安城內名聲不小,誰都要給他幾分麵子。
但自從李善橫空出世後,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最早結怨是因為王仁表,那隻不過是小事罷了,但之後,王仁佑幾度出手,特別是引了秦王府子弟出手……結果呢,長樂坡一場鬥毆,王仁佑被揍得挺慘,之後私下還被秦王府子弟找過麻煩。
但這都無所謂,讓王仁佑難以接受的是,李善居然和秦王府子弟結交……你們是不是賤啊,被揍了一頓還貼上去?!
之後王仁佑略為老實了一點,也學乖了一點,玉壺春封門一事他隻是起了個頭,將禍水引到了京兆杜氏頭上。
但讓王仁佑吐血的是,這個鍋最後還是砸在了自己頭上。
被淮陽王痛毆的時候,王仁佑幾乎都要脫口而出了,“奪產業者,京兆杜氏!”
簡而言之,經過幾件事後,王仁佑的名聲越來越糟糕……世家門閥子弟,也不都是能出仕的。
想出仕,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得有名氣……當然指的不是王仁佑現在這種名氣。
在李善救回平陽公主之後,曾經因為王仁佑喋喋不休而向李淵提及的同安長公主也不肯出手了。
在李善和清河崔氏定親的消息傳開後,王仁佑大醉一場,他覺得此生再也沒希望將李善如何了。
但沒想到,世事奇妙如此,鮮花著錦,烈火烹油,已經有了一條青雲大道的李善居然失陷在了顧集鎮。
雖然不能親眼目睹李善的下場,但王仁佑很確定李善逃不過這一劫。
今日王仁佑以心懷鄉梓為由,特地請了兩位同樣出身太原的兵部官員赴宴……突厥大舉來襲,兵力或過十五萬之巨。
最關鍵的是,其中一位官員提及,剛剛收到雁門戰報,邯鄲王李懷仁被困於顧集鎮,而朝中共議,急遣永康縣公李靖北上赴任代州總管,但並沒有立即派遣援兵北上。
王仁佑當時要不是死命掐著大腿,險些當場手舞足蹈的慶祝起來。
那位官員還好心的提醒,雁門關如今戰事慘烈,但短期內無虞,若有親卷,還是接入長安的好。
在王仁佑看來,這段話的意思很明顯,如果沒有援軍,那麽雁門關最後很可能會失守。
王仁佑覺得,這實在是天賜良機啊。
其實事實上,李唐立國之後,突厥隻在武德五年組織了一次大規模戰事,同時攻入河北、河東、關內道三處,總兵力超過十五萬人。
但那種壓抑甚至恐懼的氣息依舊籠罩著這個如今全天下最為龐大的城市,坊間各種亂七八糟的,什麽樣的離譜消息都有。
甚至都傳出了突厥已經攻破雁門關,兵鋒直逼太原府的消息,多有朝中“有識之士”認為聖人當遣秦王再出山。
不過各種消息中,有一條是得到幾乎所有人公認的。
頡利可汗如此大動幹戈,和邯鄲王李善是有某種聯係的。
沒辦法,山東一次、代州一次,李善兩次生擒欲穀設,頡利可汗花了那麽大的代價才將丟人現眼的兒子換回去,怎麽可能不報複?
甚至坊間還有人對李善頗有異議,比如近日的平康坊內,一個寬袍大袖的青年義正言辭,“李善此人,以商賈起家,看似懷仁,實則精於算計!”
“若非其生擒欲穀設,還幾度羞辱,甚至在太極宮內還大打出手,頡利可汗何至於起大軍來攻?”
“結果呢,他倒是得陛下信重,列入宗室,冊封郡王,榮華富貴,何曾顧及民眾?”
旁邊幾個青年麵麵相覷,一時間都說不出話來,倒不是對方條理清晰無法反駁,而是對方雖出身名門,但這番話實在有點無恥啊。
這位無恥的青年,是李善不多的仇家,不同於裴世矩是因為前身的淵源,這位是李善穿越後實實在在結下的仇家。
太原祁縣王氏子弟,王仁佑。
不得不承認,太原王氏子弟的名聲還是挺好用的,不說別的,王仁佑來平康坊飲酒取樂,多得是捧臭腳的。
但捧臭腳是為了能借助太原王氏的名聲,也不都是心裏沒數的……邯鄲王這兩年名聲鵲起,扶搖直上,無論文武,都堪稱絕品,陛下都讚其世間第一流人物。
王仁佑如此大加抨擊,而且還以憐惜民眾的角度……實在讓人有點聽不下去。
一個略微年輕點的青年笑著說:“邯鄲王赴任代州,先逼降苑君章,後有雁門大捷,想必此次當能堅守雁門關……”
“隻怕未必。”王仁佑嗤笑道:“朝中屯重兵於並州,不發一兵一卒北上,如今突厥十餘萬大軍猛攻雁門關,代州軍獨木難支……”
周邊幾人都臉色微變,那個年輕點的青年甚至都沒掩飾臉上的鄙夷……太不要臉了點吧!
說得不客氣一點,如果沒有代州軍堅守雁門關,突厥大軍破關後立即借道猩州,直襲太原府,你祁縣王氏的陵墓都在突厥人馬蹄下……而你卻在背後說三道四,說出去那丟的是祁縣王氏的臉麵啊。
王仁佑似乎沒發現身邊幾人的沉默以及鄙夷,幾大杯酒下腹,熏熏然之餘,拍桉笑道:“諸位還不知曉吧?!”
“兩個月前,李善於塞外建寨堡……”
“倒是聽說過。”一位年歲略長的青年點頭道:“據說朝中頗多異議,還是陛下許之。”
王仁佑突然放聲大笑,猛地錘了下桌桉,震的鍍金酒盞叮叮當當摔在地上,“哈哈哈,李善此僚,被困於顧集鎮……哈哈哈!”
“什麽?”
“怎麽會……”
王仁佑得意的揮了揮手,“或許雁門得以幸存,但顧集鎮必複為廢墟!”
“當日李善羞辱欲穀設,不知道欲穀設會如何討回這筆債!”
王仁佑還在那喋喋不休,周圍幾人交換了個眼神,都覺得這廝是不是瘋了……在這種半公開場合如此大放厥詞,還指名道姓。
要知道如今的李善可不是三四年前的孤苦少年郎,無論在哪一方的眼中,李善都有著不輕甚至很重的分量。
但這幾人如何能體會得到王仁佑的心情?
太原祁縣王氏子弟,王仁佑本有著一條通天大道,雖然未必能爵封郡公、國公,也未必能官至宰輔,但也能平步青雲,榮華、富貴、權勢唾手可得。
原始空中的王仁佑的確就是如此,雖然官兒沒做得多大,但名氣卻不小,因為他極得叔母同安長公主的寵愛。
曆史上貞觀年間,太子、魏王奪嫡,最終花落晉王李治。
李治正位東宮之後,同安大長公主親自說媒,王仁佑的女兒入東宮為太子妃,太原王氏以及王仁佑的妻族河東解縣柳氏實力大漲,光是宰輔就出了三位。
呃,隻不過王仁佑這位女兒眼神不太好,與蕭淑妃鬥得死去活來,然後從宮外接了個千嬌百媚的女人入宮……
當然了,這一世的王仁佑基本都和這些無緣了,那些本唾手可得的都已經離他遠去。
早幾年,仗著太原王氏子弟的名頭,仗著同安長公主的名頭,王仁佑在長安城內名聲不小,誰都要給他幾分麵子。
但自從李善橫空出世後,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最早結怨是因為王仁表,那隻不過是小事罷了,但之後,王仁佑幾度出手,特別是引了秦王府子弟出手……結果呢,長樂坡一場鬥毆,王仁佑被揍得挺慘,之後私下還被秦王府子弟找過麻煩。
但這都無所謂,讓王仁佑難以接受的是,李善居然和秦王府子弟結交……你們是不是賤啊,被揍了一頓還貼上去?!
之後王仁佑略為老實了一點,也學乖了一點,玉壺春封門一事他隻是起了個頭,將禍水引到了京兆杜氏頭上。
但讓王仁佑吐血的是,這個鍋最後還是砸在了自己頭上。
被淮陽王痛毆的時候,王仁佑幾乎都要脫口而出了,“奪產業者,京兆杜氏!”
簡而言之,經過幾件事後,王仁佑的名聲越來越糟糕……世家門閥子弟,也不都是能出仕的。
想出仕,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得有名氣……當然指的不是王仁佑現在這種名氣。
在李善救回平陽公主之後,曾經因為王仁佑喋喋不休而向李淵提及的同安長公主也不肯出手了。
在李善和清河崔氏定親的消息傳開後,王仁佑大醉一場,他覺得此生再也沒希望將李善如何了。
但沒想到,世事奇妙如此,鮮花著錦,烈火烹油,已經有了一條青雲大道的李善居然失陷在了顧集鎮。
雖然不能親眼目睹李善的下場,但王仁佑很確定李善逃不過這一劫。
今日王仁佑以心懷鄉梓為由,特地請了兩位同樣出身太原的兵部官員赴宴……突厥大舉來襲,兵力或過十五萬之巨。
最關鍵的是,其中一位官員提及,剛剛收到雁門戰報,邯鄲王李懷仁被困於顧集鎮,而朝中共議,急遣永康縣公李靖北上赴任代州總管,但並沒有立即派遣援兵北上。
王仁佑當時要不是死命掐著大腿,險些當場手舞足蹈的慶祝起來。
那位官員還好心的提醒,雁門關如今戰事慘烈,但短期內無虞,若有親卷,還是接入長安的好。
在王仁佑看來,這段話的意思很明顯,如果沒有援軍,那麽雁門關最後很可能會失守。
王仁佑覺得,這實在是天賜良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