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了求生而來到大都市。但是依我看,他們是為了求死而來。


    黎爾克在他的《馬爾德的手記》裏,一開頭就這麽寫著。


    我對這句話深有同感。事實上,東京對我而言,隻是個幻滅與荒廢的都市。我討厭東京,之所以沒離開,是因為找不到其他生活的場所罷了。


    但若要回家鄉去過那種完全沒有私生活的日子,還不如自殺算了。


    我討厭東京,更不喜歡家鄉。我的家鄉是個臨海的偏僻漁村。除了牲交之外,沒有其他娛樂活動的父母,也沒什麽生活能力,卻生了一大堆孩子。


    他們不懂什麽叫節育,跟貓狗一樣拚命地生。所幸糧食豐富,孩子們才沒被餓死。在我們那兒,隻要出海岸隨便找個網,或者在回來的漁船四周撈幾下,總可以抓到些賣不了幾個錢的小魚。


    我的身體被海邊的鹹濕味與爛魚的臭味所滲透。我仿佛是吃著屈辱長大的。


    盼望著、盼望著,好不容易挨到中學畢業,我迫不及待地離開家鄉,目的地隻有一個-東京。我一直懂懾著東京,在浸長而暗淡的童年,東京是我惟一的希望。


    東京在我的心目中是個五彩續紛、充滿夢幻的都市,那兒提供給年輕人數不盡的成功機會以及華麗的生活。


    可是不久我便曉得,這種想法實在是大錯特錯。


    東京的美,隻不過是露出海麵的冰山的一角,底下的部分則是聚集各種醜惡之雜燴。


    土包子的我,來到東京後,才深深地體會到,原來人愈多的地方,生存競爭愈激烈。


    然而,在惡戰苦鬥中,我還是留下來了。東京雖冷酷,但換個角度看,卻也非常自由,不會被旁人過度地關心。


    別人生也好,死也罷,都一自己無關。對自己的生活權利與利益不發生影響的人都可視同“路旁的石頭”。


    這對從小生長在偏僻漁村的女性來說,不啻是種解放。那兒的村民最大的樂趣便是挖掘、談論別人的隱私,再怎麽雞毛蒜皮的小事,他們都有興趣插一手。


    最近報載有人死了十幾天,而其鄰居卻一直沒發覺。專家學者們便紛紛發言,認為這是現代都市的社會問題。但我卻不認為這有何不好。


    想死的人盡管去死,不必驚擾周圍。這總比在死之前,連平常不相往來的遠親,為了分點遺產,也千裏迢迢地擁到枕頭邊好多了。


    一想到這點,我就興不起回故鄉的意思。我隻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留在荒野般冷漠的都市,忍受強烈的孤獨;一個是回到完全沒有私生活的故鄉。


    我選擇了前者。自從搬到這棟公寓後,已經幾年了,而我還沒跟鄰人談過話,好像同樓層還住著一位年輕人,有時在樓梯口碰上,僅僅是點點頭,並向她露出讓人捉摸不透的笑。到現在我也不清楚這棟建築物裏到底住些什麽人。


    不管誰住在隔壁,不管同樣一棟建築物中住哪些人,彼此都互不相關。就好比坐車時,鄰座的乘客與你無關一樣,你們不過是偶爾坐在一起罷了。


    可是,人與人之間完全互不關心,是多麽寂寞呀!我因厭膩鄉下過分關心他人的風土人情,而逃到都市,卻發覺這裏已經走到了另一個極端。


    白天在公司做的是不需思考判斷的工作,晚上回到公寓則麵對封閉的生活。


    有l000萬以上的人擠在這個都市,卻沒有任何人來訪,也沒有來信,沒有電話來。


    碰到假日時,外頭雖有熱鬧氣氛,我卻一個人關在房裏,寂寞得快要發狂。


    為了不使自己發狂,我買了一樣玩具。那就是電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電話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森村誠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森村誠一並收藏電話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