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仙站起身,世界在一瞬間就明亮了起來,他一眼就看到不遠處的莫流年,莫流年一臉茫然顯然還未反應過來。


    小半仙三步並作兩步跑過去:“摔疼了沒?”


    莫流年搖搖頭:“我們這是在哪?”


    小半仙這才將目光轉向四周,這裏的空氣中流光溢彩,美輪美奐,天上有數道彩虹,眼前奇花異卉、異獸珍禽,更是多得不可勝數,風中有一股異香,聞著隻覺心曠神怡,神清氣爽。


    放眼遠眺,遠處幾座山脈,群山中有一座極大極高的山,金光燦爛,矗人天中,山頂固然看不到,兩旁也不知伸展到什麽地方為止,幾乎半個天都被這座大山遮去了。


    小半仙完全怔住,他知道這個地方。


    莫流年見他神情有異,問道:“你來過這裏?”


    小半仙深吸口氣,沉聲道:“小時候來過,隻是已經不如現在這樣美了。”


    莫流年問:“這是哪裏?”


    “昆侖。”小半仙道,他一直認為昆侖才是他的第一故鄉,在昆侖生活的日子,是最無憂無慮的日子,隻是他不得不承認,此刻所見的昆侖才應該是它該有的樣子。


    昆侖神山,為萬山之祖,亦是始祖伏羲的王都。


    這昆侖山又號昆侖丘,因山體呈碗狀又稱宛丘。


    因傲立於群山,像一個柱子通向天空又稱天柱,因對應北鬥星,又稱璿璣玉衡。


    因傳為天帝下都,並盛產玉石又稱玉京山。


    昆侖丘為中原龍脈之祖,聖王坪為龍頭是昆侖丘核心部分,中央有瑤池,軀幹是由嶠山稱大羅嶺的山脊組成。


    軒轅台位於龍尾,為當年黃帝祭天悟道處。


    昆侖之虛,方八百裏,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麵有九井,以玉為欄。麵有九門,門有開明獸鎮之。


    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行,前朱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


    四靈既布,黃龍處中。


    嶠山為山脊,道路狹窄而平坦,能行走,故又稱“大羅嶺”,行走於此路者稱大羅神仙。


    相傳,古濩澤在九千年前發生了一次大地震,電閃雷鳴,洪水滔天。


    洪水過後,形成了一個大沼澤。


    因雷聲在此炸響,故叫“雷澤”。


    有一個勤勞聰明的姑娘風華胥,有一天在雷澤邊,偶然發現了一個巨大的腳印,覺得很是奇怪,就用自己的腳去踩了踩這個巨大的腳印,忽然她的腹中有了感應,後來就懷了孕,生下一個兒子,人首蛇身。


    她覺得神秘異樣,就給孩子取名宓羲,因孩子能伏地快速行走,又叫伏羲。


    伏羲長大成人後,絕頂聰明,力大無窮。


    聽說域內的昆侖山是天帝的下都,至此可以直達天庭,向天帝傾訴人間的禍福因由,得到天帝的恩賜,為天下的老百姓帶來更多的幸福。


    於是他率人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尋到了昆侖山下,緣著一棵直人雲霄的細長枝條爬了上去。


    到了頂端,他四下一望,才發現這地方很是神奇,莫非是神仙住的地方?


    隻見方廣萬裏,形似偃盆,下狹上廣。


    其山洞邊凹凸有致,綿延連環,像城牆,有城垛,如城堡,真是鬼斧神工,渾然天成。


    再看,且有四闕如門,坪內萬畝草甸,百花爭豔,隻見兩池泓水,清如明鏡。


    伏羲手舞足蹈,欣喜若犴道:此乃天庭下都,然後伏羲聚齊了同伴,率領他們繞著天庭下都四處察看:西北罡風習習而來,在此化為暖流。


    南麵一條長山嶺,恰似巨龍出水淩波,飛舞盤旋。


    東麵一片汪洋大海。


    西麵溝壑縱橫,幾座山頭錯落有致,雲蒸霧鑄,紫氣籠罩。


    站在坪中一土丘山上,正如置身於“天地之肚臍”,人在丘上直立聳天,恰如中柱。


    數百個岩溶漏鬥如蒼龍人海下潛之漩渦。


    深不見底的幾個大溶洞,地宮般神秘,層疊相加如同宮室,冬暖夏涼,人居最宜。


    再往下走,隻聽嘩嘩流水,聲如悶雷,正是與名山大川相通的出入口,可以說是天門無卜,地戶無下。


    西南麵的懸崖上有一龕,深數丈,長數裏,可容納數萬人,既能遮風避雨,又能防範野獸攻擊,既向陽背風,又視野開闊,真是天然的居住之地。


    附近有一透明直洞,緣蹬而下,出去一瞧,是一個大的拱形石門,高萬仞,闊數十丈,門內平坦開闊,再下數十步即臨河麵,隻見魚鱉蝦蟹任意遨遊,隨手一掬,即可獲得。


    巡到東南之台,為此山最高點,聖潔的牡丹亭亭玉立,含苞待放,在歡迎伏羲到來。


    伏羲舉目遠眺,四麵山嶺逶迤來朝,八方樹木拱手環立,各種動物,歡呼跳躍和渚相處。


    這真是好一處難得的世外桃源,人間仙境,於是伏羲遂決定定居此地。


    然後伏羲神皇派出向西發展的一個部落,經過數十代的艱辛尋覓,頑強地與大自然抗爭,與其他氏族爭鬥,於涿鹿之野定居下來。


    這個部落在蚩尤成為部落氏族首領後,審時度勢,對涿鹿之地十分重視。


    蚩尤觀察到:肉水之池,方圓數百裏,周邊之山環池而繞之,池底淤泥滋生,鹽根形如水晶。


    夏天烈日熏蒸,南風動蕩,卜結鹽板,光潔堅厚,人在亦可直立行走。


    板上水約二三寸,翻騰浪花,落板即成顆粒,蚩尤稱其為墁卜鹽。


    人吃了後,渾身增力,十分有勁。


    蚩尤遂生霸池之心。


    與他族數十戰,終於將鹽池據為本族所有。


    蚩尤生性豪放,孔武有力,性喜爭鬥,但蚩尤也是個孝親敬租之人。


    後來蚩尤聽先人傳說,他所統領氏族部落的根在昆侖丘,於是他率領部眾攜帶食鹽東行去尋根認祖。


    在昆侖丘,他祭拜了聖祖伏羲,將所帶食鹽分於各個部落首領,並應邀到各地走訪。


    他所訪瀅澤、陽阿、高都、泫氏等地,看到的是黃矸石隨處可見,金礦石不時裸露,黑矸石隨水漂流,森林茂密木材豐富。


    又聽說陽阿老翁善冶銅鑄器,遂請求讓陽阿翁幫助其冶銅鑄器壯大部落。


    他的想法感動了故鄉首領,加之他有輸送食鹽的承諾,經首領同意,陽阿老翁願意為他冶銅鑄器。


    正因為有此一諾,才使後世有了伏羲鼎、陽河劍的傳說。


    冶煉大業大興於風、高、陽、陵、沁,銅鐵為富國強兵的基礎,坩堝成為村民壘牆壘堤的材料。


    中古時期的大陽鋼針,鳳臼的九頭十八匠之說更是名揚中外。


    蚩尤這次尋根認祖,不僅鞏固擴大了自己與各部落的聯盟,更主要的是他得到了故土的冶銅鑄器的技術和支持。


    在涿鹿他勵精圖治,愛護百姓,十分重視能工巧匠,製造了鋒銳的矛、尖銳的戟、巨大的斧、強固的盾、輕捷的弓箭,等等。


    還特別為頭領們打造了護頭的盔,護心的鏡,護身的甲。


    他武裝起了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部隊,由七十二個頭領分別帶領。


    蚩尤七十二兄弟,一個個形狀古怪,獰猛異常,銅頭鐵額,毛發直豎像劍戟,口喊殺聲如獸語。


    蚩尤南部落逐步壯大後,驅逐了炎帝,整個涿鹿之地,都被他的部隊拿下。


    昔天之初,口作二後,乃沒建典。


    命炎帝分正二卿,命蚩尤於宇,少吳以臨四方,司上天成之慶。


    蚩尤乃逐帝,爭於逐鹿之野,九隅無遺。


    炎帝由於對蚩尤的關係處理不當,覆亡逃遁,炎帝榆罔不死心,跑到了偏東方的黃帝那裏,請他幫忙。


    黃帝倒有這種力量,因為他和嫘祖成親後,又得到了很多部落支持。


    所以,他率領他的眾部北渡大河,穿過王屋山,從西南方登上昆侖丘祭天告帝,誓言一統天下為民造福。


    黃帝北征,和蚩尤一決勝負,頓兵逐鹿之山,九戰而城不下。


    雙方打得十分堅韌艱苦。


    尤其是最後一戰,蚩尤興雲布霧,征風召雨。


    黃帝的軍隊除了有四方鬼神之外,還有羆、熊、貔、貅、獅、虎等種種野獸也來助陣,但是還不能勝蚩尤。


    黃帝再次祭天請來了天帝派來的九天玄女“魃”來止雨。


    蚩尤看到卜有天帝幫助黃帝,下有百姓遭受旱災,這樣長期下去,受苦的是老百姓。


    毅然決定自縛起來,束手就擒,黃帝的部下擒到了蚩尤,由於他們十分仇恨蚩尤,就把蚩尤剁成肉醬,把他的皮做成箭靶,把他的胃做成了皮球,把他的頭發做成了旗子。


    蚩尤死得十分慘烈。


    雖然身首異處,骨肉化為齏粉,然而這些商粉卻變成了一隻隻觸角短,後翅大,後足長,善跳的昆蟲,特別為首的幾隻,更是方頭健體,善鳴善飛。


    這群昆蟲嗚叫著“蚩尤——蚩尤——”的聲音向著東方的昆侖丘祖先居住的地方飛去。


    由於蚩尤的勇猛頑強,後世將蚩尤封為戰神。


    “你隻知道那座山叫什麽名字嗎?”小半仙指著最高的那座山,嘴角帶著微笑。


    莫流年搖搖頭,小半仙道:“那叫天柱,與當年水神共工撞斷的不周山同樣是頂天立地之山。”


    莫流年不解道:“為什麽我們會來到這?”


    “你可認得剛才墓碑上所刻之獸?”小半仙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生如戲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於長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於長生並收藏生如戲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