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的中飯自然吃的也不香。芳歌不肯出來見表姐妹們,英華和三位陳家小姐一來不太熟,二來舊年富春見麵時曾經是對手,再見變親戚大家都有點不習慣。飯桌上相對笑一笑,都把“食不言”三字祭起當法寶。陳夫人布菜就吃,陳夫人放筷就都吃飽了。陳夫人正煩著哪,吃飯時一直都在尋思怎麽勸說芳歌打消嫁給楊八郎的念頭,也沒理論她沒過門的兒媳婦和她的侄女兒們處不來。
吃過飯陳小姐們就請辭去,陳夫人沒心情留客,準了。英華也請辭,陳夫人便說:“三省草堂離城七八裏遠,你一個人回去怎麽成,叫李知遠送你回去。”
三位陳小姐在一邊相互使眼色,最小的那一個最是急燥,也沒看陳夫人臉色不大好看,就道:“姑母,聽講三省草堂那邊風景不錯,我們能跟著嫂子一塊去轉轉嗎?”
讓兒媳婦和娘家人多相處陳夫人還是樂意的,她老人家也沒多想,就應了。待李知遠來,便叫李知遠送英華回家去,順道捎陳家表妹們去三省草堂轉一圈再候陳守義陳守拙兄弟倆放學,讓他們一塊兒回去。
有三位表妹同行,李知遠臉皮再厚也不敢上英華的馬車,更何況,一離了陳夫人的眼,英華看他都不帶笑的,明顯是嘴還疼嘛,他要現在蹭上去是找打吧,是吧,是吧。
三位陳小姐來時都是坐轎,英華瞅一瞅李家下人就牽了一匹馬出來,隻能請陳小姐們上她的馬車。所以,女孩兒們坐在車裏,拉開窗簾就能看見馬背上李公子的背影在南國冬天的黃草枯水中分外蕭瑟。這三位陳小姐裏頭,就有一位還是李公子的粉絲,看見表兄這般模樣,覺得表兄和英華小姐定了親之後不幸福,再看對麵的英華就有點兒鼻子不鼻子,嘴不是嘴了。
那兩位又不愛慕表兄,離了陳夫人的眼,又蹭了人家的車坐,總要說兩句客氣話。兩下比較態度鮮明,英華瞅那位對她擺臉色的也臉熟,還記得人家從前在梅裏繞著表兄轉呢,所以人家不理她她也不理人家,隻客客氣氣和另兩位說話兒。
可惜粉絲藏不住話,大家東扯西拉說句把閑話,她就說:“嫂嫂,妹子有一句話不曉得當說不當說,還請嫂嫂恕罪。”
不當說就不要說嘛,這麽客氣做什麽?還不是非要說出來,我要說生氣難道你就不說了,說句得罪人的話還要給人下套,不許人家生氣,真是不爽快。英華按著心裏的不耐煩,含笑看著她,一副你說啊我肯定不會生氣的模樣。
“你既然和慎之表兄定了親,怎麽還時常見麵,難道就不曉得避諱?”表妹年紀不大,說話老氣橫秋。她的兩個姐妹,一個對著英華苦笑一下扭頭看窗外,另一個直直的看著英華,笑容微妙。
英華啞然失笑,明明方才是她未來婆婆親自吩咐讓她未婚夫送她回來的,還拿這個說事,表妹沒上過女學,沒經過係統的宅鬥訓練,掐架的段數實在是不高啊。
英華拿她白白嫩嫩的手指頭指指外頭,道:“你朝外頭睢一眼,也能看到我出門極少也要帶十來個人。你們說的定親之後不見麵的規矩呢,其實就是小戶人家的女孩兒跟前沒人使喚,怕孤男寡女人家說閑話才會如此罷了。像我們這樣的人家,誰出門後頭不是跟著一大串?若是我們還要避諱什麽,令姑母也不會讓令表兄送你我出門。我就是避著人和令表兄說句體己話都不能的,又有何可避?倒是你們,也太怕麻煩了,出門連個使女都不帶,女孩兒總要帶幾個人才不怕別人說閑話呀。”
英華笑嘻嘻地,話裏的意思就差直說:你們窮人家孤男寡女容易出事啊,我們有錢人身邊下人多,我們沒機會啊。
表妹滿臉通紅,嘴張開又合上,什麽話也說不上來。若是再和英華爭辯未婚男女需避而不見,本來就是她說話冒失了,方才明明是陳夫人當麵吩咐表兄送她回家,人家正經婆婆都不介意,也輪不到她們說話。雅*文*言*情*首*發她再說什麽倒像是存心找楂一樣。可是要不說點什麽,又生生被英華嘲笑她們家窮,女孩兒身邊沒人使喚,就這樣還鬧著要跟表哥出來耍,也不怕人家說閑話。反正不管她說不說話,英華這話都連她帶兩個姐妹都繞進去了,惱得她都想從車上跳下去了。
英華看她難受的那個樣兒,非常滿意,打個嗬欠裝沒看到,笑盈盈也看窗外。
英華在陳家呆了大半天,陳夫人和她閑話時沒少提陳家,便是她和陳夫人相處不多,也能看出陳家對陳夫人很重要。可是就是上回表妹組團來相親就能看出,陳家人多心不齊,不是個個都似陳夫人對娘家一樣對陳夫人的。
陳夫人從前有心在娘家侄女裏挑個兒媳婦。估計兒媳婦的事沒成,她老人家就分外堅持把芳歌嫁回娘家去。就似李知遠所說,若他是陳夫人親生的,正大光明攔住不讓芳歌嫁,陳夫人頂多生幾天氣也完了,陳家人也沒話說。
然李知遠不是她老人家親生的,又沒有娶陳家的女兒,於陳家人來說他真是實打實的外人,他說話做事不觸犯陳家的利益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一但和陳家的利益有衝突,陳家人會怎麽說他?陳夫人又能怎麽辦?總而言之,李家的事情,隻要和陳夫人娘家扯上了關係,於陳夫人之外的人來講,小心繞開是最好的處理辦法。
可是別的事都好繞開,芳歌的婚事是絕對繞不開的。芳歌嫁到陳家去,隻英華親眼所見陳家小姐們對沈姐的態度,芳歌受委曲是肯定的。到時候,李知遠管還是不管?管,勢必會和陳家衝突,會讓陳夫人難過;不管,芳歌沒有好日子過,沈姐也難過,估計陳夫人自家心裏也不好受。
英華瞧著前頭李知遠分外蕭瑟的背影,覺得他過的真是不容易,惱他的心就鬆了三四分。李知遠偶爾回頭,看英華瞧著他淺笑,曉得人家不惱他了,立刻精神抖擻,背挺腰直。過一會道邊看到一個提籃賣紅柿子的老太太,他就連籃買來,也不要小廝提,自家提著籃子湊到車窗邊,很是狗腿的遞到英華麵前,笑道:“金聲喜歡吃,英華妹妹帶給他。”
邊上有表妹們在,送個果子還曉得拿侄兒做幌子,李知遠還沒傻到頭啊,英華很是滿意,伸出纖纖玉手把那個不算小的籃兒輕輕巧巧提起來,也不管籃底還沾著幾點泥土,直接就擱到她那件白地青竹葉紋的織錦裙兒上,讓對麵的陳家表妹們小小見識了一下什麽叫做不愛惜東西的柳家式暴發行徑。
陳家的地雖然多了幾頃,總是耕讀之家,日子還是過得本份樸素的,陳家小姐們在家都是荊釵布裙,出門的那幾套行頭都很愛惜,對麵這個搶了她們表嫂職位的王家二娘子在她們麵前這樣糟塌東西,分明是故意的嘛。三位陳小姐臉上都有點下不來,相對無言到三省草堂,下車時英華虛客氣請她們來家坐一坐,她們照例推辭,英華連再二堅請都沒有,直接提著那籃柿子,領著她那一長串隨從進門去了。
哎喲,還沒有嫁,就對婆婆娘家人擺上譜了?三位陳小姐惱的臉上頂著三麵鐵鍋似的。
李知遠一瞧他三個表妹這樣,就曉得她們沒在英華那裏討到好。親戚們相處總是你好換我好。陳家原來是極想嫁一個女兒到李家來的,不能如願自然會看擋事的英華不順眼。陳夫人要拉撥陳家,反正外頭要跑腿他去就是。二內以內女人們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還是讓陳夫人自己去煩吧,英華要是攙和進去,做什麽都討不到人家說一句好話。倒是現在這樣最好,反正就是處不來,以後相處大場麵上過得去,客客氣氣禮節不錯,兩邊私底下不來往,才省得她遇事左右為難受夾心氣。
所以他看表妹這樣,他還要加一把火,要叫人家曉得他就是偏心媳婦兒的,故意說:“英華在家裏最小,大家都讓著她,任性慣了。三位妹妹雖然要喊她嫂子,其實都比她年長,若是她不懂事,說她就不必了,讓著她吧。”
任性慣了,說她就不必了,讓著她吧!有這麽過份的嗎?這小子偏心老婆也偏的沒邊兒了,表妹們臉更黑了,其中表兄的粉絲更是心碎,眼圈兒微紅,看著表兄一直吸氣,要不是在大門外,估計就要掉淚了。
等陳守義和陳守拙被人喊出來,看到臉黑勝鍋底的三個妹妹,他兩個臉色也不大好看,陳守義就道:“你們要出來耍,喊上嬸娘妹妹們去哪裏耍不好耍,跑書院來添什麽亂?”
陳守拙年紀小些,更狠,直接說:“我沒空陪你們逛,知遠,你上回那張卷子,我覺得說梯田那幾句不妥,王先生和姑丈都說你說得好,我們辯一辯去。”扯著李知遠就掉頭。
陳家雖然不禁女孩兒單獨出門,到底這裏離著家門也有點遠,又是青年男子雲集的地方,也不能把三個妹子丟下不管。陳守義思來想去,送王翰林家後院吧,柳氏夫人白天是不著家的,王家二小姐呢,估計他那個一心想嫁知遠表兄的妹子跟人家也處不來,何苦為難人家表弟妹,到是梅四郎家有王家大娘子在,可以把她們仨送去。他不問都曉得他三個妹子跑三省草堂來幹嘛,人家都到年紀了,分明是來瞅一瞅有沒有年紀合適的學生嘛。大家到這裏來是來讀書的好嗎?要娶媳婦也要等考完試好嗎?現在跑這裏來,有閑心結識女孩子的學生都沒有上進心不能嫁好嗎?陳守義一想就頭皮發炸,把三個妹子打包送到梅家,也跟火燒尾巴似的跑了。
王瑤華接了英華的手要忙的事不少,何況她們才搬來,家裏還有東西要添要買,家當還要理,也沒空待客,梅十五娘不管事,她就把三位陳小姐送梅十五娘屋裏去了。
恨嫁的陳小姐們和溫良賢淑的梅小姐相處極為融洽,到傍晚陳守義來接妹妹時,四個女孩兒手拉著拉不肯分離,約了第二日一起去府城城隍廟燒香才算。
晚間瑤華和英華對畢家用帳,姐倆正想說幾句閑話呢,柳氏握著幾隻卷軸進來,笑道:“師爺們把咱們家宅院的營造圖都弄好了,你們瞧瞧,要是沒有改的,就叫人備材料打地基去。”
英華忙叫杏仁她們幾個過來收拾桌上的帳本,添燭移燈把幾隻卷軸攤開。先看瑤華的那張,進門處三間廳,靠著那座小山向陽朝山的山窩裏蓋了個帶左右跨院的三進小宅。瑤華原來打算治宅的山頂卻是空著的,標著一行小字,寫明種杉樹若幹。
柳氏等英華給她姐姐解說完,才笑道:“雖然房子夠住就好,不過呢,過幾年梅十九郎長大了也要成親生子,不管他有沒有出息能不能掙份家業,我估計你們兄弟倆也沒那麽容易分家,山頂那塊地留給孩子輩們蓋房吧,等那些杉木成材了,孩子們也長大了,蓋房子的木料就出來。山那邊那一大塊地也不是白空著的,回頭撥個會做農活的老仆給你,帶幾個人種菜養雞。再加上邊邊角角的空地種上果樹,家用也不用愁了……”
“母親。”瑤華抱著柳氏的膀子,感激的蹭著她,說:“母親總當瑤華是小孩子,事事都替瑤華想到了。”
英華眼紅,趕緊巴著她娘另一邊的膀子,“娘,還有我呢,還有我呢,你也不管我。”
柳氏啐她,說:“你要的那塊地歪七扭八,光石工就要比人家的多用十幾倍,你還好意思說。”
英華那塊地也被大改過了,地勢低的地方挖了一個半畝大小的池塘,池邊砌著石台。有山石的地方照舊,略為平坦些的地方都要削成平地,在圖上看去如雲梯一般一級一級,每一級邊都有小字,寫著種何樹。最高點平整之後擴大,除去三層高的藏,還添了一棟五間的平房,一路到山腳下大門邊,都是石階遊廊,還點綴了三四處亭台樓閣。看用處呢,這是個得閑可以小住十天半個月的地方,若是要飲宴也有地方,比英華自己設想的要周全多了。英華瞧了也喜歡,學她姐姐拿臉去蹭娘親。
柳氏滿臉嫌棄地推開英華,道:“英華你給你二哥弄的那個不錯,師爺們說不用改,倒是李知遠那個,隻蓋幾間草房,是不是省事?”
“他說那片竹林長的太好了,在竹海裏讀書最美不過。”英華說完又補了一句,“橫豎我那邊有藏,他那邊弄幾個讀書的草亭子,再弄幾個敞亮的地方給書生們結社賽文就夠了。”
柳氏曉得李家是財主,李知府極會做人家的人,還不至於要親家幫忙治宅,李知遠得了這塊地,隨隨便便弄個玩意兒李知府才是真有麵子,所以她也就不再提。把這幾張小卷軸收起來,攤開一張大卷軸,笑道:“京裏傳來的消息,鼓勵各州府自辦書院。娘跟人家換了塊地,打算把三省草堂挪的離京城近一點。”
那一大張圖紙上,西邊橫七豎三畫著十來棟草房,規模比現在的三省草堂要略大一些,中間用湖泊樹林隔開,東邊是三進的青磚瓦房小宅院,西邊草房與草房之間點綴著泉石花木,隻看圖就覺得一股清逸之氣撲麵而來。
柳氏得意洋洋指著圖笑道:“讓你們的爹沒事帶著孫子外孫們讀書,順手捎幾個親戚家的孩子。咱們三省草堂不要書院的虛名,將來讓天下書院的學生都覺得這裏才是讀書的聖地,多美。”
英華還沒來得及拆她娘的台,瑤華已經道:“娘,這個,很花錢的,還是不要了吧。”
“學生隻管半飽,要看書自己抄。別人要來教書也成,管飯不管飽,也沒得薪水開。”柳三娘抱著胳膊冷笑道:“我們家這樣是我們樂意,我們也供得起,想來沾光搏名聲的,看他能堅持幾年不要一個錢?不是進士,到三省草堂來,隻能當學生!”
柳氏這話是嗔著從富春書院自立門戶的那幾位先生了。富春書院關了大門,那幾位的書院也沒開多長時間,自從王家搬到三省草堂來,那幾位托人捎過一回話,說要來幫忙教書管事,叫柳三娘一句:“你們又不是進士,能教什麽?”給堵了回去。
如今三省草堂隻有王翰林和李知府兩位是進士的做先生,這兩個主兒,一個是不愛錢的,李知府是自家有錢的,又都是進士出身,正經學問悶在肚子裏,估計要再在曲池地界找一個不愛錢又是進士又有學問的也難。
英華對著瑤華笑笑,瑤華心知肚明柳氏把她公公也算上了,就試探著問:“這裏離著我們那邊遠不遠?”
“離著你新家二三裏路遠。”柳三娘很開心瑤華這樣問,喜歡道:“等你公公來家,請他沒事也來轉轉,在家帶孫子也是帶,老朋友們在一處帶孫子也是帶,閑來打個譜彈幾下琴,有事弟子服其勞,日子過的多舒心。”
瑤華含笑點頭,她公公學問是真有,要不然也不會和王翰林氣味相投做親家,他老人家是真摟不來錢,致仕回家,弄幾十個學生教著,雖然不掙錢,將來有一兩個有出息,四郎和十五郎的路就寬了,這個比手頭有錢還要強。
柳氏雖說是弄個草堂給王翰林給曲池鄉親考前輔導,一來是好心要為家鄉做好事,二來,還是王耀祖大少爺不給力不會做人,現在王翰林收攏了一府的讀書種子來培養,哪怕三年隻有一個發芽呢,十來年下來也能給王大少攢幾個靠山,將來他便是不得官,有事也有人主動伸手給他幫忙。柳氏和王翰林老了還要給兒女們鋪路,瑤華這麽想著,又有些心酸,她貼著柳氏,輕聲道:“娘,你辛苦了。”
柳氏輕拍瑤華,笑道:“傻孩子,各人福氣各人積,有什麽苦不苦的。倒是你,有幾個月不見孩子們,想吧。”
“嗯。”瑤華輕聲道:“天天晚上都想。”
柳氏對英華使了個眼色。英華馬上說:“我明日去府城就督辦材料,叫他們趕著蓋房。對了,姐姐,府上的家具是要花梨木的,還是要紫檀的?”
“杉木就成。”瑤華啐妹子,“又不是辦嫁妝,要那麽講究幹什麽?到是你呀,出了大伯父的孝,你就該嫁了吧,你的嫁妝理好了嗎?”
吃過飯陳小姐們就請辭去,陳夫人沒心情留客,準了。英華也請辭,陳夫人便說:“三省草堂離城七八裏遠,你一個人回去怎麽成,叫李知遠送你回去。”
三位陳小姐在一邊相互使眼色,最小的那一個最是急燥,也沒看陳夫人臉色不大好看,就道:“姑母,聽講三省草堂那邊風景不錯,我們能跟著嫂子一塊去轉轉嗎?”
讓兒媳婦和娘家人多相處陳夫人還是樂意的,她老人家也沒多想,就應了。待李知遠來,便叫李知遠送英華回家去,順道捎陳家表妹們去三省草堂轉一圈再候陳守義陳守拙兄弟倆放學,讓他們一塊兒回去。
有三位表妹同行,李知遠臉皮再厚也不敢上英華的馬車,更何況,一離了陳夫人的眼,英華看他都不帶笑的,明顯是嘴還疼嘛,他要現在蹭上去是找打吧,是吧,是吧。
三位陳小姐來時都是坐轎,英華瞅一瞅李家下人就牽了一匹馬出來,隻能請陳小姐們上她的馬車。所以,女孩兒們坐在車裏,拉開窗簾就能看見馬背上李公子的背影在南國冬天的黃草枯水中分外蕭瑟。這三位陳小姐裏頭,就有一位還是李公子的粉絲,看見表兄這般模樣,覺得表兄和英華小姐定了親之後不幸福,再看對麵的英華就有點兒鼻子不鼻子,嘴不是嘴了。
那兩位又不愛慕表兄,離了陳夫人的眼,又蹭了人家的車坐,總要說兩句客氣話。兩下比較態度鮮明,英華瞅那位對她擺臉色的也臉熟,還記得人家從前在梅裏繞著表兄轉呢,所以人家不理她她也不理人家,隻客客氣氣和另兩位說話兒。
可惜粉絲藏不住話,大家東扯西拉說句把閑話,她就說:“嫂嫂,妹子有一句話不曉得當說不當說,還請嫂嫂恕罪。”
不當說就不要說嘛,這麽客氣做什麽?還不是非要說出來,我要說生氣難道你就不說了,說句得罪人的話還要給人下套,不許人家生氣,真是不爽快。英華按著心裏的不耐煩,含笑看著她,一副你說啊我肯定不會生氣的模樣。
“你既然和慎之表兄定了親,怎麽還時常見麵,難道就不曉得避諱?”表妹年紀不大,說話老氣橫秋。她的兩個姐妹,一個對著英華苦笑一下扭頭看窗外,另一個直直的看著英華,笑容微妙。
英華啞然失笑,明明方才是她未來婆婆親自吩咐讓她未婚夫送她回來的,還拿這個說事,表妹沒上過女學,沒經過係統的宅鬥訓練,掐架的段數實在是不高啊。
英華拿她白白嫩嫩的手指頭指指外頭,道:“你朝外頭睢一眼,也能看到我出門極少也要帶十來個人。你們說的定親之後不見麵的規矩呢,其實就是小戶人家的女孩兒跟前沒人使喚,怕孤男寡女人家說閑話才會如此罷了。像我們這樣的人家,誰出門後頭不是跟著一大串?若是我們還要避諱什麽,令姑母也不會讓令表兄送你我出門。我就是避著人和令表兄說句體己話都不能的,又有何可避?倒是你們,也太怕麻煩了,出門連個使女都不帶,女孩兒總要帶幾個人才不怕別人說閑話呀。”
英華笑嘻嘻地,話裏的意思就差直說:你們窮人家孤男寡女容易出事啊,我們有錢人身邊下人多,我們沒機會啊。
表妹滿臉通紅,嘴張開又合上,什麽話也說不上來。若是再和英華爭辯未婚男女需避而不見,本來就是她說話冒失了,方才明明是陳夫人當麵吩咐表兄送她回家,人家正經婆婆都不介意,也輪不到她們說話。雅*文*言*情*首*發她再說什麽倒像是存心找楂一樣。可是要不說點什麽,又生生被英華嘲笑她們家窮,女孩兒身邊沒人使喚,就這樣還鬧著要跟表哥出來耍,也不怕人家說閑話。反正不管她說不說話,英華這話都連她帶兩個姐妹都繞進去了,惱得她都想從車上跳下去了。
英華看她難受的那個樣兒,非常滿意,打個嗬欠裝沒看到,笑盈盈也看窗外。
英華在陳家呆了大半天,陳夫人和她閑話時沒少提陳家,便是她和陳夫人相處不多,也能看出陳家對陳夫人很重要。可是就是上回表妹組團來相親就能看出,陳家人多心不齊,不是個個都似陳夫人對娘家一樣對陳夫人的。
陳夫人從前有心在娘家侄女裏挑個兒媳婦。估計兒媳婦的事沒成,她老人家就分外堅持把芳歌嫁回娘家去。就似李知遠所說,若他是陳夫人親生的,正大光明攔住不讓芳歌嫁,陳夫人頂多生幾天氣也完了,陳家人也沒話說。
然李知遠不是她老人家親生的,又沒有娶陳家的女兒,於陳家人來說他真是實打實的外人,他說話做事不觸犯陳家的利益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一但和陳家的利益有衝突,陳家人會怎麽說他?陳夫人又能怎麽辦?總而言之,李家的事情,隻要和陳夫人娘家扯上了關係,於陳夫人之外的人來講,小心繞開是最好的處理辦法。
可是別的事都好繞開,芳歌的婚事是絕對繞不開的。芳歌嫁到陳家去,隻英華親眼所見陳家小姐們對沈姐的態度,芳歌受委曲是肯定的。到時候,李知遠管還是不管?管,勢必會和陳家衝突,會讓陳夫人難過;不管,芳歌沒有好日子過,沈姐也難過,估計陳夫人自家心裏也不好受。
英華瞧著前頭李知遠分外蕭瑟的背影,覺得他過的真是不容易,惱他的心就鬆了三四分。李知遠偶爾回頭,看英華瞧著他淺笑,曉得人家不惱他了,立刻精神抖擻,背挺腰直。過一會道邊看到一個提籃賣紅柿子的老太太,他就連籃買來,也不要小廝提,自家提著籃子湊到車窗邊,很是狗腿的遞到英華麵前,笑道:“金聲喜歡吃,英華妹妹帶給他。”
邊上有表妹們在,送個果子還曉得拿侄兒做幌子,李知遠還沒傻到頭啊,英華很是滿意,伸出纖纖玉手把那個不算小的籃兒輕輕巧巧提起來,也不管籃底還沾著幾點泥土,直接就擱到她那件白地青竹葉紋的織錦裙兒上,讓對麵的陳家表妹們小小見識了一下什麽叫做不愛惜東西的柳家式暴發行徑。
陳家的地雖然多了幾頃,總是耕讀之家,日子還是過得本份樸素的,陳家小姐們在家都是荊釵布裙,出門的那幾套行頭都很愛惜,對麵這個搶了她們表嫂職位的王家二娘子在她們麵前這樣糟塌東西,分明是故意的嘛。三位陳小姐臉上都有點下不來,相對無言到三省草堂,下車時英華虛客氣請她們來家坐一坐,她們照例推辭,英華連再二堅請都沒有,直接提著那籃柿子,領著她那一長串隨從進門去了。
哎喲,還沒有嫁,就對婆婆娘家人擺上譜了?三位陳小姐惱的臉上頂著三麵鐵鍋似的。
李知遠一瞧他三個表妹這樣,就曉得她們沒在英華那裏討到好。親戚們相處總是你好換我好。陳家原來是極想嫁一個女兒到李家來的,不能如願自然會看擋事的英華不順眼。陳夫人要拉撥陳家,反正外頭要跑腿他去就是。二內以內女人們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還是讓陳夫人自己去煩吧,英華要是攙和進去,做什麽都討不到人家說一句好話。倒是現在這樣最好,反正就是處不來,以後相處大場麵上過得去,客客氣氣禮節不錯,兩邊私底下不來往,才省得她遇事左右為難受夾心氣。
所以他看表妹這樣,他還要加一把火,要叫人家曉得他就是偏心媳婦兒的,故意說:“英華在家裏最小,大家都讓著她,任性慣了。三位妹妹雖然要喊她嫂子,其實都比她年長,若是她不懂事,說她就不必了,讓著她吧。”
任性慣了,說她就不必了,讓著她吧!有這麽過份的嗎?這小子偏心老婆也偏的沒邊兒了,表妹們臉更黑了,其中表兄的粉絲更是心碎,眼圈兒微紅,看著表兄一直吸氣,要不是在大門外,估計就要掉淚了。
等陳守義和陳守拙被人喊出來,看到臉黑勝鍋底的三個妹妹,他兩個臉色也不大好看,陳守義就道:“你們要出來耍,喊上嬸娘妹妹們去哪裏耍不好耍,跑書院來添什麽亂?”
陳守拙年紀小些,更狠,直接說:“我沒空陪你們逛,知遠,你上回那張卷子,我覺得說梯田那幾句不妥,王先生和姑丈都說你說得好,我們辯一辯去。”扯著李知遠就掉頭。
陳家雖然不禁女孩兒單獨出門,到底這裏離著家門也有點遠,又是青年男子雲集的地方,也不能把三個妹子丟下不管。陳守義思來想去,送王翰林家後院吧,柳氏夫人白天是不著家的,王家二小姐呢,估計他那個一心想嫁知遠表兄的妹子跟人家也處不來,何苦為難人家表弟妹,到是梅四郎家有王家大娘子在,可以把她們仨送去。他不問都曉得他三個妹子跑三省草堂來幹嘛,人家都到年紀了,分明是來瞅一瞅有沒有年紀合適的學生嘛。大家到這裏來是來讀書的好嗎?要娶媳婦也要等考完試好嗎?現在跑這裏來,有閑心結識女孩子的學生都沒有上進心不能嫁好嗎?陳守義一想就頭皮發炸,把三個妹子打包送到梅家,也跟火燒尾巴似的跑了。
王瑤華接了英華的手要忙的事不少,何況她們才搬來,家裏還有東西要添要買,家當還要理,也沒空待客,梅十五娘不管事,她就把三位陳小姐送梅十五娘屋裏去了。
恨嫁的陳小姐們和溫良賢淑的梅小姐相處極為融洽,到傍晚陳守義來接妹妹時,四個女孩兒手拉著拉不肯分離,約了第二日一起去府城城隍廟燒香才算。
晚間瑤華和英華對畢家用帳,姐倆正想說幾句閑話呢,柳氏握著幾隻卷軸進來,笑道:“師爺們把咱們家宅院的營造圖都弄好了,你們瞧瞧,要是沒有改的,就叫人備材料打地基去。”
英華忙叫杏仁她們幾個過來收拾桌上的帳本,添燭移燈把幾隻卷軸攤開。先看瑤華的那張,進門處三間廳,靠著那座小山向陽朝山的山窩裏蓋了個帶左右跨院的三進小宅。瑤華原來打算治宅的山頂卻是空著的,標著一行小字,寫明種杉樹若幹。
柳氏等英華給她姐姐解說完,才笑道:“雖然房子夠住就好,不過呢,過幾年梅十九郎長大了也要成親生子,不管他有沒有出息能不能掙份家業,我估計你們兄弟倆也沒那麽容易分家,山頂那塊地留給孩子輩們蓋房吧,等那些杉木成材了,孩子們也長大了,蓋房子的木料就出來。山那邊那一大塊地也不是白空著的,回頭撥個會做農活的老仆給你,帶幾個人種菜養雞。再加上邊邊角角的空地種上果樹,家用也不用愁了……”
“母親。”瑤華抱著柳氏的膀子,感激的蹭著她,說:“母親總當瑤華是小孩子,事事都替瑤華想到了。”
英華眼紅,趕緊巴著她娘另一邊的膀子,“娘,還有我呢,還有我呢,你也不管我。”
柳氏啐她,說:“你要的那塊地歪七扭八,光石工就要比人家的多用十幾倍,你還好意思說。”
英華那塊地也被大改過了,地勢低的地方挖了一個半畝大小的池塘,池邊砌著石台。有山石的地方照舊,略為平坦些的地方都要削成平地,在圖上看去如雲梯一般一級一級,每一級邊都有小字,寫著種何樹。最高點平整之後擴大,除去三層高的藏,還添了一棟五間的平房,一路到山腳下大門邊,都是石階遊廊,還點綴了三四處亭台樓閣。看用處呢,這是個得閑可以小住十天半個月的地方,若是要飲宴也有地方,比英華自己設想的要周全多了。英華瞧了也喜歡,學她姐姐拿臉去蹭娘親。
柳氏滿臉嫌棄地推開英華,道:“英華你給你二哥弄的那個不錯,師爺們說不用改,倒是李知遠那個,隻蓋幾間草房,是不是省事?”
“他說那片竹林長的太好了,在竹海裏讀書最美不過。”英華說完又補了一句,“橫豎我那邊有藏,他那邊弄幾個讀書的草亭子,再弄幾個敞亮的地方給書生們結社賽文就夠了。”
柳氏曉得李家是財主,李知府極會做人家的人,還不至於要親家幫忙治宅,李知遠得了這塊地,隨隨便便弄個玩意兒李知府才是真有麵子,所以她也就不再提。把這幾張小卷軸收起來,攤開一張大卷軸,笑道:“京裏傳來的消息,鼓勵各州府自辦書院。娘跟人家換了塊地,打算把三省草堂挪的離京城近一點。”
那一大張圖紙上,西邊橫七豎三畫著十來棟草房,規模比現在的三省草堂要略大一些,中間用湖泊樹林隔開,東邊是三進的青磚瓦房小宅院,西邊草房與草房之間點綴著泉石花木,隻看圖就覺得一股清逸之氣撲麵而來。
柳氏得意洋洋指著圖笑道:“讓你們的爹沒事帶著孫子外孫們讀書,順手捎幾個親戚家的孩子。咱們三省草堂不要書院的虛名,將來讓天下書院的學生都覺得這裏才是讀書的聖地,多美。”
英華還沒來得及拆她娘的台,瑤華已經道:“娘,這個,很花錢的,還是不要了吧。”
“學生隻管半飽,要看書自己抄。別人要來教書也成,管飯不管飽,也沒得薪水開。”柳三娘抱著胳膊冷笑道:“我們家這樣是我們樂意,我們也供得起,想來沾光搏名聲的,看他能堅持幾年不要一個錢?不是進士,到三省草堂來,隻能當學生!”
柳氏這話是嗔著從富春書院自立門戶的那幾位先生了。富春書院關了大門,那幾位的書院也沒開多長時間,自從王家搬到三省草堂來,那幾位托人捎過一回話,說要來幫忙教書管事,叫柳三娘一句:“你們又不是進士,能教什麽?”給堵了回去。
如今三省草堂隻有王翰林和李知府兩位是進士的做先生,這兩個主兒,一個是不愛錢的,李知府是自家有錢的,又都是進士出身,正經學問悶在肚子裏,估計要再在曲池地界找一個不愛錢又是進士又有學問的也難。
英華對著瑤華笑笑,瑤華心知肚明柳氏把她公公也算上了,就試探著問:“這裏離著我們那邊遠不遠?”
“離著你新家二三裏路遠。”柳三娘很開心瑤華這樣問,喜歡道:“等你公公來家,請他沒事也來轉轉,在家帶孫子也是帶,老朋友們在一處帶孫子也是帶,閑來打個譜彈幾下琴,有事弟子服其勞,日子過的多舒心。”
瑤華含笑點頭,她公公學問是真有,要不然也不會和王翰林氣味相投做親家,他老人家是真摟不來錢,致仕回家,弄幾十個學生教著,雖然不掙錢,將來有一兩個有出息,四郎和十五郎的路就寬了,這個比手頭有錢還要強。
柳氏雖說是弄個草堂給王翰林給曲池鄉親考前輔導,一來是好心要為家鄉做好事,二來,還是王耀祖大少爺不給力不會做人,現在王翰林收攏了一府的讀書種子來培養,哪怕三年隻有一個發芽呢,十來年下來也能給王大少攢幾個靠山,將來他便是不得官,有事也有人主動伸手給他幫忙。柳氏和王翰林老了還要給兒女們鋪路,瑤華這麽想著,又有些心酸,她貼著柳氏,輕聲道:“娘,你辛苦了。”
柳氏輕拍瑤華,笑道:“傻孩子,各人福氣各人積,有什麽苦不苦的。倒是你,有幾個月不見孩子們,想吧。”
“嗯。”瑤華輕聲道:“天天晚上都想。”
柳氏對英華使了個眼色。英華馬上說:“我明日去府城就督辦材料,叫他們趕著蓋房。對了,姐姐,府上的家具是要花梨木的,還是要紫檀的?”
“杉木就成。”瑤華啐妹子,“又不是辦嫁妝,要那麽講究幹什麽?到是你呀,出了大伯父的孝,你就該嫁了吧,你的嫁妝理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