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8日星期三農曆丙戌年二月初九晴


    今天三八婦女節,也不知是“勞動婦女節”還是“婦女勞動節”。恰巧今天去清華講座,講的是婦女解放與成功女性的話題。清華人辦事的效率明顯比北大高,清華女生也似乎比北大的勤勉些。北大書屋順便去售我的書,有幾個人買了我的6種書。


    收到張曼菱寄來的她父親張進德的《人文書法》,其主題是“我寫字就是為了自由”。書很漂亮,文質俱佳。張曼菱該算是我的大師姐了,當年讀她的小說很崇拜的。不知道她有這樣一位父親,一位布衣書法家。張曼菱的自由精神可能也頗受父親影響吧。


    王度廬的女兒王芹老師寄來徐斯年先生的力作《王度廬評傳》,這是徐斯年充滿感情的多年研究的結晶。十來年前,我經白羽的兒子宮以仁先生介紹,去拜訪王度廬的夫人李丹荃老人,她們一家非常熱情,女兒女婿都是空軍幹部。我料定王度廬的作品必會大放光芒,在論文中作了重點評介。後來在韓國看了李安的《臥虎藏龍》,跟韓國朋友說八成能拿下奧斯卡,不久果然拿下了,我連夜寫了第一篇評論。前年我的一個研究生將王度廬的作品與《呼嘯山莊》進行比較研究,也去拜訪了李丹荃一家。優秀的作品、優秀的人,不會永久埋沒的。枯目雖無淚,癡心亦染塵。勸君勤鑄劍,一蹴斬昆侖。


    宋紹年老師贈我其學術力作《〈馬氏文通〉研究》。我不是搞語言學的,但也頗知《馬氏文通》之重要,作為百餘年前的中國第一部語法著述,爭議頗多。我隻看了第一章,後麵的匆匆瀏覽一過。宋老師的視野比較開闊,語言學研究而兼有人文情懷,客觀的評述裏隱含著學術立場和個性。郭錫良先生的序裏說該書“堪稱新意迭出”,我體會不深,但看書中的一些論見,頗能感到有的放矢之慨。


    曹革成先生寄來其新作《我的嬸嬸蕭紅》和東北題材的長篇小說《四季蠻荒》。曹先生是端木蕻良的侄子,他的上一本蕭紅傳,我寫過書評《生死兩茫茫》。這本新作張中良兄給寫的書評我已經看過了。曹革成既是學者也是作家,有點學習端木蕻良的意思。滿族多才俊啊。


    《上海魯迅研究》去年秋季號上有葛濤的《“網絡魯迅的崛起”》一文,很有價值。《今古傳奇》2006年3月號有一篇寫金日成的《三千裏江山不倒的紅旗》,立意很不錯,但材料有點雜。一個有意思的對比是,金日成派遣去刺殺樸正熙的31人突擊隊,都摸到青瓦台總統府了,不幸暴露被圍殲,隻有隊長血戰逃回,後來成為人民軍高官。而樸正熙也組織了一支31人的突擊隊去刺殺金日成,不料突擊隊發動起義,直撲樸正熙官邸,結果全部死難。


    美國作家王性初先生寄來《人民日報》海外版上對我的專訪:《“北大醉俠”孔慶東》。一張剪報,紙短情長。


    《47樓萬歲》已經上市,我還未拿到樣書。哈爾濱鄰居林卓老弟寫來長信,痛斥社會黑暗。工人階級的正義感。


    近期的讀者來信比較多,沒有全部回信。晚上換了燈泡,心裏亮堂了許多。


    南京各媒體對我金陵之行的報道,多數是斷章取義、張冠李戴的。同行的朋友說,幸虧采訪時在場,終於見識了什麽是歪曲捏造。我說人家記者要吃飯,不造個謠點個火怎麽吸引眼球啊?隻要對我沒有太大傷害,就幫助他們混碗飯吧。魯迅早就指出了海派新聞的實質,越是標榜“民主”的社會,新聞就越胡作非為,隻對自己的飯碗負責的媒體環境中,讀者要知道真相比登天還難。他們無非是報道我批評金庸、批評張紀中之類的,比如我明明說的是電視台沒文化,《百家講壇》是電視節目裏最有文化的,可是報紙的標題卻成了孔慶東怒斥百家講壇沒文化、孔慶東說金庸是葛朗台等等,隻當讀笑話吧。不過大部分內容還是真實的,比如一位80歲的劉奶奶一大早就去等我簽售,買了一摞我的書,說要送給孫子孫女,讓他們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此事本身就很有趣味,所以不用篡改直接就登了。再比較一下對洪晃大姐的報道,我就更感到記者朋友對我真是一片熱愛、手下留情啊。那篇洪晃的報道題目是:《誰睡了我的老公?》我一邊讀一邊笑得不行,我說終於明白這南京為啥不能當首都,為啥誰把這兒當首都誰亡國了。


    有個北京,再有個南京,中國真好。阿彌陀佛他老姨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博書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孔慶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孔慶東並收藏東博書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