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歐洲各國備戰愛爾蘭人要複國
由於英國遠離西線,等到克倫威爾最後得到聯軍已經慘敗的確切消息,時間要比歐洲大陸上的各國晚一些。可是這個知名消息,讓克倫威爾一下子差點暈倒,他知道這樣被大明朝人打敗了,有絕對海上優勢的大明朝人一定回來報複英國。特別是英國是一個和歐洲隔離的島國,麵對有優勢海軍的大明朝軍隊,危險實在是太大了,而且英國就是受到攻擊,也不象歐洲大陸上的國家,可以得到鄰國的支援。英國要是受到攻擊的話,隻有自己獨立抗爭了。
克倫威爾清醒的意識到,英國很可能要被大明朝徹底征服,因為他們很快就能知道,這次歐洲聯軍東征是英國積極促成的。冷靜下來的克倫威爾沒有抱有任何其他幻想,馬上召集議會開會,將這一嚴酷現實告訴大家。
等各位議論了一番之後,克倫威爾站起來說:“各位,現在不是為我們回不來的勇士們難過的時候,從現在起,每一分鍾對我們都是十分寶貴。我們要抓緊時間,動員一切能動員的力量,做好迎戰大明朝軍隊準備。時間留給我們的不多了,要是我們戰敗了,我們就會淪為大明朝人的奴隸。他們會怎麽樣對待我們,隻有天知道!”
卡慷慨的說完這些的克倫威爾,明顯的聽到下麵有人在低泣。還有很多人在咒罵他,他沒有聽見。是這個克倫威爾執意要派兵遠征大明朝,其實很多人是支持這個軍事行動,因為有歐洲各國一起參與,那些歐洲富產糧食的波蘭等國,保證糧食供應,各國都派出精銳軍隊參加,都覺得必勝無疑。曾經他們還擔心參加到國家太多,軍隊太多,害怕他們英國人最後分得的利益太少了。可是現在看來幾十萬英國精銳士兵一個回不來了,整個英國現在十分空虛,新組建軍隊根本打不了仗。大明朝軍隊能把整個歐洲聯軍打敗了,英國就是全民動員一起參戰也根本擋不住大明朝人。
冷靜下來到克倫威爾,不但動員全國備戰,還派出使者進入歐洲大陸,和各國商議在歐洲一同抗擊大明朝軍隊的事。他要告訴大家,要是各國不能聯合作戰,整個歐洲就會被大明朝吞並了。
克倫威爾派出的使者們剛剛離開英國,遠征最積極的支持國瑞典王國派來的特使也到了英國。
瑞典王國得到聯軍戰敗消息,要比英國人早一些。強大的北歐強國瑞典這次派出的軍隊有三十多萬人,是派兵比較多的,這也與這個國家的野心和實力有關。
法國與瑞典聯軍戰勝神聖羅馬帝國,簽訂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戰爭結束。瑞典得到了德意誌領土前波美拉尼亞、維斯馬、威爾登和不來梅。三十年戰爭後,瑞典在波羅的海的勢力達到頂峰。現在瑞典實力強大(領土包括現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以及俄國、波蘭和德國的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出兵東征這樣事瑞典是第一個積極響應。
瑞典國王卡爾十世·古斯塔夫依靠國內貴族的力量,利用表妹國王年幼,奪得了國王的權力。這更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國王,熱衷於對外戰爭,在英國支持下,本來他要利用俄羅斯帝國戰敗,國力虛弱爭奪波羅的海地區,正好趕上英國人動員他們參加東征,他們就把力量用在東征上。他一直以這是一場準贏的戰爭,沒想到會如此慘敗而歸。
得到聯軍慘敗的消息,卡爾十世·古斯塔夫真的慌了,現在精銳軍隊都失去了,不用說大明朝軍隊打過來他們沒法抵抗,就是他們憑借強大軍事實力占領的很多地方恐怕也守不住了。情急之下,他派出使者前往英國,詢問如何應對眼前的危險局麵。
盡管克倫威爾自己也在鬧心,可是聽到瑞典特使到了,心裏那點莫名的優越感又起作用了,馬上換張麵孔,“快請瑞典特使!”
瑞典王國雖然也是北歐強國,可是在英國人麵前一直懷以小弟心態,他們四處征戰的時候,也的確得到了英國人的全力支持。這次東征瑞典全力支持,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件事是英國人號召的。
特使一進來,克倫威爾都認識,此人沒少來往於瑞典和英國之間。一番寒暄之後,特使也就開門見山了,“護國主,想必您也得到了我們聯軍東征失敗的消息。我這次前來就是奉我們古斯塔夫國王之命,和您商議如何麵對眼前的局勢?”
“嗬嗬!”克倫威爾笑了幾聲,“特使先生,戰爭就是要有勝有負。失敗了都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不過,這次東征失敗的原因我們現在還不十分清楚。但是有一點我可以肯定,那就是我們隻是這場東征行動失敗了,還不能說我們整個歐洲就敗在大明朝人手裏。我們歐洲大部分領土還在我們各國手裏。據我所知,大明朝軍隊已經停止了進攻,我想我們遠征軍雖然失敗了,也是讓他們付出了慘重代價。我不否認,大明朝軍隊還會向我們歐洲發動進攻。我認為,我們反敗為勝的機會也就在這裏。他們勞師遠征,深入我們歐洲腹地的時候,我們可以全民皆兵和他們拚死作戰,有多少大明朝軍隊也不可能占領整個歐洲。不過,我們歐洲各國要團結對敵,千萬不要讓他們各個擊破。這樣消耗一些大明朝銳氣,也消耗一些他們有生力量,待他們精疲力竭的時候,我們一個反擊就可以打敗大明朝軍隊。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視情況乘勝追擊,發動第二次東征。我們終將戰勝大明朝人。”
克倫威爾越說也激動,說到最後,就連他自己都有些相信了。
瑞典特使雖然不能完全相信克倫威爾的話,可是看到他如此自信的樣子,也不能不受感染,點頭表示讚同。
看到自己的一番話語起到了作用,克倫威爾馬上說:“特使先生,你回到瑞典告訴古斯塔夫國王,要動員所有能動員的力量,做好和大明朝軍隊血戰倒底的準備。要讓他們每占領一塊歐洲的土地,都用鮮血來換。我們就是要用我們廣大歐洲腹地消耗大明朝軍隊。我們比的就是看誰先挺不住!我已經派出了很多特使前往歐洲各國,動員各國協調行動,共同反擊大明朝軍隊的進攻。”
“哎呦,偉大的護國主,有您這樣英明的領袖,我們歐洲人一定能團結起來,形成一個拳頭,打敗大明朝軍隊!”特使馬上恭維起克倫威爾,“情況緊急,我就不多停留了。馬上返回瑞典想我們國王陛下通報這個情況。”
瑞典國王聽到聯軍戰敗的消息,還有個去處,向英國護國主請教如何應對。可是倒黴的波蘭人可就是沒處請教了,這次東征他們派出的軍隊軍最多,北線和中線都有波蘭軍隊。他們聽信了英國人的忽悠,停止了準備趁俄羅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戰後實力虛弱的機會,攻擊俄羅斯帝國的戰爭,而是將大批軍隊投入到東征的聯軍隊伍中。
其實,波蘭是一個極為特殊的政治體製,沒有議會全體通過,根本做不出來向東方出兵的決定。可是現在議會中的貴族們可不這樣想了,他們聽到聯軍慘敗消息後,知道波蘭損失大量最優秀的翼騎兵,那是極大傷害了波蘭國家實力,他們一個都把責任推到了揚二世卡西米爾國王身上,正在聯合起來,要罷免這個倒黴蛋國王。
此時,揚二世卡西米爾國王也明白,這麽大損失需要一個替罪羊,不過這位國王想的是,在位一天就要為波蘭多做些事情,他極力說服議會議員們,馬上要進行全國動員,以應對馬上就要殺過來的大明朝軍隊。他們波蘭的位置正好擋在大明朝軍隊向北歐進軍的路上。大明朝軍隊,進攻歐洲,第一個要打的就是波蘭。
揚二世卡西米爾國王這個建議得到議會所有貴族們的認可,整個波蘭都在進行動員,要和大明朝軍隊決戰到底。不過波蘭議員們好像不是非常痛恨消滅了他們那麽多軍隊的大明朝人,而是更恨在他們軍隊後撤時,從背後捅他們一刀的俄羅斯帝國。紛紛嚷嚷組織力量後,先向俄羅斯帝國開戰。
不過,他們也都清楚,這不就是宣示一下不滿而以,他們現在根本沒有力量向外發動戰爭。王猛他們派出的小股騎兵,不斷地騷擾他們,給他們已經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他們不知道大明朝大隊人馬啥時候殺過來,怎麽應對。
歐洲人在做著準備,窯崗人也在研究下一步對歐洲作戰的事,關於解決英國,有人說等歐洲大陸解決完了最後再收拾他們即可,有人說應該首先利用我們海軍優勢,先就解決孤島英國。兩個意見都有道理,陳玉峰和歐陽鶴也一時沒有下定決心。
就在這時候,吳三桂從北美發回來的電報,使事情明朗化了。
吳三桂他們軍隊橫跨美洲大陸,來到美洲大西洋的東岸的時候,遇到新情況。一些跟隨吳三桂他們行動的印第安人領回來一些印第安人,他們介紹說,這些印第安人是從伊麗莎白女王城(弗吉尼亞)逃出來的。前麵的伊麗莎白女王城(弗吉尼亞)那邊有大批英國人。這可是非常出乎吳三桂他們意料。原來的他們一路上遇到不少西班牙人,都被他們趕跑了,不願意走的就被吳三桂毫不客氣的殺掉了。在這邊遇到英國人還是第一次。
其實,吳三桂他們不知道,英國人來到這裏已經有近百年了。
一五八四年,英國著名的探險家沃爾特·雷利爵士於北美洲東岸探索期間,抵達於弗吉尼亞州(與北卡羅來納州的部分地區),建立弗吉尼亞,也叫伊麗莎白女王城,作為當時英國海外的第一個殖民地,以歌頌當時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著名的童貞女王,而弗吉尼亞的英文有處女地之意。
很早弗吉尼亞的印第安人阿根奎安部落族人就在這裏建立村莊與城鎮,如泰德沃特的維樓沃肯墨克村,這個村被稱為波瓦坦人的家鄉。弗吉尼亞還有其他幾個重要部落群,西部是西爾安部落;北部和南部是埃諾庫伊斯部落,包括諾特維和麥哈林部落。一五七零年後,為了應付外族的貿易威脅,阿根奎安人緊密團結在首領的波瓦坦周圍,捍衛自己的利益。一六零七年,波瓦坦人控製了至少三十個部落,超過一百五十個說阿根奎安語的弗吉尼亞居民點。
早期的殖民區的生活險象環生,一六零六年的饑荒和一六二二年以歐普查納肯魯為首製造的詹姆斯頓大屠殺(印第安人突然發動的對新移民的屠殺),造成當地大量人員死亡。到了一六二四年,早期的六千名殖民隻有三千四百人仍然活著。盡管大量人口死於非命,但是歐洲人對煙草的大量市場需求促使更多的新移民和雇工冒險來這裏淘金。一六一九年第一批非洲工人被運送上岸。一六一八年後,弗吉尼亞實行個人領地世襲製度,這導致更多的歐洲人攜帶大量雇傭工湧入這裏繼承先輩領地和財產。根據領地世襲製度的規定,來自歐洲的定居者可以按他們轉運雇工的數量獲得土地。外來殖民者采取脅迫和契約並用的手段從土著美洲人那裏奪取土地。
由於對勞力的需求這些歐洲人也開始向這裏販運奴隸。
吳三桂他們了解了弗吉尼**況的是時候,英國人也發現了他們的到來。
沒有多久,英國人派出來一個代表團和他們談判。這些人一個個衣冠楚楚的,顯得很傲慢。
吳三桂很客氣的請他們進入大帳,還讓人給他們上了好茶。
看到吳三桂他們這樣客氣,這些英國人覺得這些大明朝人是害怕了,顯得更很蠻橫。
一個叫理查德·亨利的用手裏的文明棍點著地說:“這裏早就是我們能英格蘭人的土地,我們這次前來,就是禮貌的請你們離開這裏。不然的話,我就用武力解決了!”
沒等通事翻譯完,吳三桂就從這些人狂妄的笑聲裏麵,聽出來啥意思了。
英國人之所以有如此膽量,也還是因為他們已經在這裏聚集了很多人,還有很多雇傭的工人和奴隸,更有很多歸附他們的印第安人。由於富有,他們也有很多當時非常先進的火槍火炮等武器。以前敢對動武的印第安人早就被他征服,現在他們是這裏王者。
對於他們吳三桂和林風隻是覺得很好笑,他們知道這些英國人一定也應該聽過我們大明朝的厲害,隻是不太相信而已。
沒等吳三桂說話,林風笑吟吟的說:“感謝各位能到我這裏來說出了你們的想法。不過,我可以負責人告訴你們。我們了解了這裏的曆史,這裏的土地本來是屬於這裏印第安人。你們殺死了多少印第安人我們不知道,現在生活在保留區的印第安人過的日子非常艱難,我們知道。我們這次來就是替印第安兄弟來討回公道的。所以,我們態度很明確,我們要完全接管這裏的一切,你們或者離開,我們保證你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或者留在這裏,登記一下你們財產,合法所得,我們也會保護,非法所得我們要沒收。還有,我們不允許奴役奴隸,在這裏我要用法律保證所有人一律平等!這件事,請你們好好考慮一下。”
林風的話,通事一翻譯完,這幾位以為通事翻譯錯了,都不敢相信,而且林風說話的語氣生態根本不像是說這麽嚴肅的話。等通事確認之後,這幾個人臉上馬上象豬肝一樣,都站了起來,大聲吼著什麽,通事想翻譯,吳三桂笑著擺擺手,意思不用了。
走出帳篷,看著遠去的幾個英國人,吳三桂伸伸懶腰說,“好久沒有像樣的打一仗了,身子骨都生鏽了!”
“嗬嗬!我看這幾個人臉割下來,可以當豬肝下酒了!”林風說。
“可不是嗎!”吳三桂說,“可惜的是,他們不知道他們歐洲人在那邊已經敗得不成樣了,不然他們不能過來逞英雄!”
“好啊,我們的士兵也該打打仗了。總是和那些印第安人打仗,他們戰鬥力都下降了!”林風說。
“前麵離他們的弗吉尼亞不遠了,我們偵察兵也該把情況探回來了!”吳三桂說。
“就是啊,我們的偵察兵出去時間可不短了,應該回來了!”林風說。
這人還真的不經念到,正說著一隊偵察兵騎著馬跑過來。不過林風看到他們帶回來了兩個衣衫襤褸,滿臉泥土的白人。
偵察兵班長下馬說:“報告吳將軍,這兩位是哪個叫愛爾蘭人,他們說有重要的事要向你們報告!”
“嗯!愛爾蘭人?”吳三桂沒聽說過,看了一眼,林風。
林風也搖頭,“先讓他們洗洗,吃點東西再說吧!”
洗完吃完,兩個愛爾蘭人費了很大力氣,才介紹完他們愛爾蘭人和英格蘭人關係。
原來,克倫威爾這個好戰的家夥,征服愛爾蘭和蘇格蘭後屠殺了很多人,還把剩下的幾萬人賣到弗吉尼亞和巴巴多斯的農場主做奴隸。
這些在弗吉尼亞的愛爾蘭人,有不少有文化的,他們早就聽說過大明朝軍隊很厲害,現在又聽說大明朝軍隊打過來,知道他們得救的機會來了,派出來兩個身強體壯愛爾蘭奴隸,逃出來見大明朝人,正好遇到窯崗偵察兵。他們要在弗吉尼亞做內應,策應大明朝軍隊攻打弗吉尼亞,但是提出了釋放愛爾蘭人恢複他們自由身的要求。
吳三桂當即告訴他們,“我們占領弗吉尼亞之後,會把所有努力製度都飛廢除,奴隸都恢複自由身。”
不過,林風問了另外的一個問題:“你們這裏有多少人?”
“男人有四萬多!女人和孩子有三萬多。在巴巴多斯那邊還有一些!”一個愛爾蘭人回答說。
“我們要是給你們灰複自由身,支持你們打回愛爾蘭去,你們願意嗎?”林風盯著他們問。
兩個愛爾蘭人沒想到會有這樣問題,互相看了一眼,一個愛爾蘭人嘴唇顫抖的試著問:“你是說,把英格蘭人從愛爾蘭趕出去?”
“對!”林風肯定的說。
“我願意!我們願意!”
“用我們的生命來換都願意!”
兩個愛爾蘭人爭著說。
由於英國遠離西線,等到克倫威爾最後得到聯軍已經慘敗的確切消息,時間要比歐洲大陸上的各國晚一些。可是這個知名消息,讓克倫威爾一下子差點暈倒,他知道這樣被大明朝人打敗了,有絕對海上優勢的大明朝人一定回來報複英國。特別是英國是一個和歐洲隔離的島國,麵對有優勢海軍的大明朝軍隊,危險實在是太大了,而且英國就是受到攻擊,也不象歐洲大陸上的國家,可以得到鄰國的支援。英國要是受到攻擊的話,隻有自己獨立抗爭了。
克倫威爾清醒的意識到,英國很可能要被大明朝徹底征服,因為他們很快就能知道,這次歐洲聯軍東征是英國積極促成的。冷靜下來的克倫威爾沒有抱有任何其他幻想,馬上召集議會開會,將這一嚴酷現實告訴大家。
等各位議論了一番之後,克倫威爾站起來說:“各位,現在不是為我們回不來的勇士們難過的時候,從現在起,每一分鍾對我們都是十分寶貴。我們要抓緊時間,動員一切能動員的力量,做好迎戰大明朝軍隊準備。時間留給我們的不多了,要是我們戰敗了,我們就會淪為大明朝人的奴隸。他們會怎麽樣對待我們,隻有天知道!”
卡慷慨的說完這些的克倫威爾,明顯的聽到下麵有人在低泣。還有很多人在咒罵他,他沒有聽見。是這個克倫威爾執意要派兵遠征大明朝,其實很多人是支持這個軍事行動,因為有歐洲各國一起參與,那些歐洲富產糧食的波蘭等國,保證糧食供應,各國都派出精銳軍隊參加,都覺得必勝無疑。曾經他們還擔心參加到國家太多,軍隊太多,害怕他們英國人最後分得的利益太少了。可是現在看來幾十萬英國精銳士兵一個回不來了,整個英國現在十分空虛,新組建軍隊根本打不了仗。大明朝軍隊能把整個歐洲聯軍打敗了,英國就是全民動員一起參戰也根本擋不住大明朝人。
冷靜下來到克倫威爾,不但動員全國備戰,還派出使者進入歐洲大陸,和各國商議在歐洲一同抗擊大明朝軍隊的事。他要告訴大家,要是各國不能聯合作戰,整個歐洲就會被大明朝吞並了。
克倫威爾派出的使者們剛剛離開英國,遠征最積極的支持國瑞典王國派來的特使也到了英國。
瑞典王國得到聯軍戰敗消息,要比英國人早一些。強大的北歐強國瑞典這次派出的軍隊有三十多萬人,是派兵比較多的,這也與這個國家的野心和實力有關。
法國與瑞典聯軍戰勝神聖羅馬帝國,簽訂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戰爭結束。瑞典得到了德意誌領土前波美拉尼亞、維斯馬、威爾登和不來梅。三十年戰爭後,瑞典在波羅的海的勢力達到頂峰。現在瑞典實力強大(領土包括現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以及俄國、波蘭和德國的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出兵東征這樣事瑞典是第一個積極響應。
瑞典國王卡爾十世·古斯塔夫依靠國內貴族的力量,利用表妹國王年幼,奪得了國王的權力。這更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國王,熱衷於對外戰爭,在英國支持下,本來他要利用俄羅斯帝國戰敗,國力虛弱爭奪波羅的海地區,正好趕上英國人動員他們參加東征,他們就把力量用在東征上。他一直以這是一場準贏的戰爭,沒想到會如此慘敗而歸。
得到聯軍慘敗的消息,卡爾十世·古斯塔夫真的慌了,現在精銳軍隊都失去了,不用說大明朝軍隊打過來他們沒法抵抗,就是他們憑借強大軍事實力占領的很多地方恐怕也守不住了。情急之下,他派出使者前往英國,詢問如何應對眼前的危險局麵。
盡管克倫威爾自己也在鬧心,可是聽到瑞典特使到了,心裏那點莫名的優越感又起作用了,馬上換張麵孔,“快請瑞典特使!”
瑞典王國雖然也是北歐強國,可是在英國人麵前一直懷以小弟心態,他們四處征戰的時候,也的確得到了英國人的全力支持。這次東征瑞典全力支持,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件事是英國人號召的。
特使一進來,克倫威爾都認識,此人沒少來往於瑞典和英國之間。一番寒暄之後,特使也就開門見山了,“護國主,想必您也得到了我們聯軍東征失敗的消息。我這次前來就是奉我們古斯塔夫國王之命,和您商議如何麵對眼前的局勢?”
“嗬嗬!”克倫威爾笑了幾聲,“特使先生,戰爭就是要有勝有負。失敗了都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不過,這次東征失敗的原因我們現在還不十分清楚。但是有一點我可以肯定,那就是我們隻是這場東征行動失敗了,還不能說我們整個歐洲就敗在大明朝人手裏。我們歐洲大部分領土還在我們各國手裏。據我所知,大明朝軍隊已經停止了進攻,我想我們遠征軍雖然失敗了,也是讓他們付出了慘重代價。我不否認,大明朝軍隊還會向我們歐洲發動進攻。我認為,我們反敗為勝的機會也就在這裏。他們勞師遠征,深入我們歐洲腹地的時候,我們可以全民皆兵和他們拚死作戰,有多少大明朝軍隊也不可能占領整個歐洲。不過,我們歐洲各國要團結對敵,千萬不要讓他們各個擊破。這樣消耗一些大明朝銳氣,也消耗一些他們有生力量,待他們精疲力竭的時候,我們一個反擊就可以打敗大明朝軍隊。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視情況乘勝追擊,發動第二次東征。我們終將戰勝大明朝人。”
克倫威爾越說也激動,說到最後,就連他自己都有些相信了。
瑞典特使雖然不能完全相信克倫威爾的話,可是看到他如此自信的樣子,也不能不受感染,點頭表示讚同。
看到自己的一番話語起到了作用,克倫威爾馬上說:“特使先生,你回到瑞典告訴古斯塔夫國王,要動員所有能動員的力量,做好和大明朝軍隊血戰倒底的準備。要讓他們每占領一塊歐洲的土地,都用鮮血來換。我們就是要用我們廣大歐洲腹地消耗大明朝軍隊。我們比的就是看誰先挺不住!我已經派出了很多特使前往歐洲各國,動員各國協調行動,共同反擊大明朝軍隊的進攻。”
“哎呦,偉大的護國主,有您這樣英明的領袖,我們歐洲人一定能團結起來,形成一個拳頭,打敗大明朝軍隊!”特使馬上恭維起克倫威爾,“情況緊急,我就不多停留了。馬上返回瑞典想我們國王陛下通報這個情況。”
瑞典國王聽到聯軍戰敗的消息,還有個去處,向英國護國主請教如何應對。可是倒黴的波蘭人可就是沒處請教了,這次東征他們派出的軍隊軍最多,北線和中線都有波蘭軍隊。他們聽信了英國人的忽悠,停止了準備趁俄羅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戰後實力虛弱的機會,攻擊俄羅斯帝國的戰爭,而是將大批軍隊投入到東征的聯軍隊伍中。
其實,波蘭是一個極為特殊的政治體製,沒有議會全體通過,根本做不出來向東方出兵的決定。可是現在議會中的貴族們可不這樣想了,他們聽到聯軍慘敗消息後,知道波蘭損失大量最優秀的翼騎兵,那是極大傷害了波蘭國家實力,他們一個都把責任推到了揚二世卡西米爾國王身上,正在聯合起來,要罷免這個倒黴蛋國王。
此時,揚二世卡西米爾國王也明白,這麽大損失需要一個替罪羊,不過這位國王想的是,在位一天就要為波蘭多做些事情,他極力說服議會議員們,馬上要進行全國動員,以應對馬上就要殺過來的大明朝軍隊。他們波蘭的位置正好擋在大明朝軍隊向北歐進軍的路上。大明朝軍隊,進攻歐洲,第一個要打的就是波蘭。
揚二世卡西米爾國王這個建議得到議會所有貴族們的認可,整個波蘭都在進行動員,要和大明朝軍隊決戰到底。不過波蘭議員們好像不是非常痛恨消滅了他們那麽多軍隊的大明朝人,而是更恨在他們軍隊後撤時,從背後捅他們一刀的俄羅斯帝國。紛紛嚷嚷組織力量後,先向俄羅斯帝國開戰。
不過,他們也都清楚,這不就是宣示一下不滿而以,他們現在根本沒有力量向外發動戰爭。王猛他們派出的小股騎兵,不斷地騷擾他們,給他們已經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他們不知道大明朝大隊人馬啥時候殺過來,怎麽應對。
歐洲人在做著準備,窯崗人也在研究下一步對歐洲作戰的事,關於解決英國,有人說等歐洲大陸解決完了最後再收拾他們即可,有人說應該首先利用我們海軍優勢,先就解決孤島英國。兩個意見都有道理,陳玉峰和歐陽鶴也一時沒有下定決心。
就在這時候,吳三桂從北美發回來的電報,使事情明朗化了。
吳三桂他們軍隊橫跨美洲大陸,來到美洲大西洋的東岸的時候,遇到新情況。一些跟隨吳三桂他們行動的印第安人領回來一些印第安人,他們介紹說,這些印第安人是從伊麗莎白女王城(弗吉尼亞)逃出來的。前麵的伊麗莎白女王城(弗吉尼亞)那邊有大批英國人。這可是非常出乎吳三桂他們意料。原來的他們一路上遇到不少西班牙人,都被他們趕跑了,不願意走的就被吳三桂毫不客氣的殺掉了。在這邊遇到英國人還是第一次。
其實,吳三桂他們不知道,英國人來到這裏已經有近百年了。
一五八四年,英國著名的探險家沃爾特·雷利爵士於北美洲東岸探索期間,抵達於弗吉尼亞州(與北卡羅來納州的部分地區),建立弗吉尼亞,也叫伊麗莎白女王城,作為當時英國海外的第一個殖民地,以歌頌當時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著名的童貞女王,而弗吉尼亞的英文有處女地之意。
很早弗吉尼亞的印第安人阿根奎安部落族人就在這裏建立村莊與城鎮,如泰德沃特的維樓沃肯墨克村,這個村被稱為波瓦坦人的家鄉。弗吉尼亞還有其他幾個重要部落群,西部是西爾安部落;北部和南部是埃諾庫伊斯部落,包括諾特維和麥哈林部落。一五七零年後,為了應付外族的貿易威脅,阿根奎安人緊密團結在首領的波瓦坦周圍,捍衛自己的利益。一六零七年,波瓦坦人控製了至少三十個部落,超過一百五十個說阿根奎安語的弗吉尼亞居民點。
早期的殖民區的生活險象環生,一六零六年的饑荒和一六二二年以歐普查納肯魯為首製造的詹姆斯頓大屠殺(印第安人突然發動的對新移民的屠殺),造成當地大量人員死亡。到了一六二四年,早期的六千名殖民隻有三千四百人仍然活著。盡管大量人口死於非命,但是歐洲人對煙草的大量市場需求促使更多的新移民和雇工冒險來這裏淘金。一六一九年第一批非洲工人被運送上岸。一六一八年後,弗吉尼亞實行個人領地世襲製度,這導致更多的歐洲人攜帶大量雇傭工湧入這裏繼承先輩領地和財產。根據領地世襲製度的規定,來自歐洲的定居者可以按他們轉運雇工的數量獲得土地。外來殖民者采取脅迫和契約並用的手段從土著美洲人那裏奪取土地。
由於對勞力的需求這些歐洲人也開始向這裏販運奴隸。
吳三桂他們了解了弗吉尼**況的是時候,英國人也發現了他們的到來。
沒有多久,英國人派出來一個代表團和他們談判。這些人一個個衣冠楚楚的,顯得很傲慢。
吳三桂很客氣的請他們進入大帳,還讓人給他們上了好茶。
看到吳三桂他們這樣客氣,這些英國人覺得這些大明朝人是害怕了,顯得更很蠻橫。
一個叫理查德·亨利的用手裏的文明棍點著地說:“這裏早就是我們能英格蘭人的土地,我們這次前來,就是禮貌的請你們離開這裏。不然的話,我就用武力解決了!”
沒等通事翻譯完,吳三桂就從這些人狂妄的笑聲裏麵,聽出來啥意思了。
英國人之所以有如此膽量,也還是因為他們已經在這裏聚集了很多人,還有很多雇傭的工人和奴隸,更有很多歸附他們的印第安人。由於富有,他們也有很多當時非常先進的火槍火炮等武器。以前敢對動武的印第安人早就被他征服,現在他們是這裏王者。
對於他們吳三桂和林風隻是覺得很好笑,他們知道這些英國人一定也應該聽過我們大明朝的厲害,隻是不太相信而已。
沒等吳三桂說話,林風笑吟吟的說:“感謝各位能到我這裏來說出了你們的想法。不過,我可以負責人告訴你們。我們了解了這裏的曆史,這裏的土地本來是屬於這裏印第安人。你們殺死了多少印第安人我們不知道,現在生活在保留區的印第安人過的日子非常艱難,我們知道。我們這次來就是替印第安兄弟來討回公道的。所以,我們態度很明確,我們要完全接管這裏的一切,你們或者離開,我們保證你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或者留在這裏,登記一下你們財產,合法所得,我們也會保護,非法所得我們要沒收。還有,我們不允許奴役奴隸,在這裏我要用法律保證所有人一律平等!這件事,請你們好好考慮一下。”
林風的話,通事一翻譯完,這幾位以為通事翻譯錯了,都不敢相信,而且林風說話的語氣生態根本不像是說這麽嚴肅的話。等通事確認之後,這幾個人臉上馬上象豬肝一樣,都站了起來,大聲吼著什麽,通事想翻譯,吳三桂笑著擺擺手,意思不用了。
走出帳篷,看著遠去的幾個英國人,吳三桂伸伸懶腰說,“好久沒有像樣的打一仗了,身子骨都生鏽了!”
“嗬嗬!我看這幾個人臉割下來,可以當豬肝下酒了!”林風說。
“可不是嗎!”吳三桂說,“可惜的是,他們不知道他們歐洲人在那邊已經敗得不成樣了,不然他們不能過來逞英雄!”
“好啊,我們的士兵也該打打仗了。總是和那些印第安人打仗,他們戰鬥力都下降了!”林風說。
“前麵離他們的弗吉尼亞不遠了,我們偵察兵也該把情況探回來了!”吳三桂說。
“就是啊,我們的偵察兵出去時間可不短了,應該回來了!”林風說。
這人還真的不經念到,正說著一隊偵察兵騎著馬跑過來。不過林風看到他們帶回來了兩個衣衫襤褸,滿臉泥土的白人。
偵察兵班長下馬說:“報告吳將軍,這兩位是哪個叫愛爾蘭人,他們說有重要的事要向你們報告!”
“嗯!愛爾蘭人?”吳三桂沒聽說過,看了一眼,林風。
林風也搖頭,“先讓他們洗洗,吃點東西再說吧!”
洗完吃完,兩個愛爾蘭人費了很大力氣,才介紹完他們愛爾蘭人和英格蘭人關係。
原來,克倫威爾這個好戰的家夥,征服愛爾蘭和蘇格蘭後屠殺了很多人,還把剩下的幾萬人賣到弗吉尼亞和巴巴多斯的農場主做奴隸。
這些在弗吉尼亞的愛爾蘭人,有不少有文化的,他們早就聽說過大明朝軍隊很厲害,現在又聽說大明朝軍隊打過來,知道他們得救的機會來了,派出來兩個身強體壯愛爾蘭奴隸,逃出來見大明朝人,正好遇到窯崗偵察兵。他們要在弗吉尼亞做內應,策應大明朝軍隊攻打弗吉尼亞,但是提出了釋放愛爾蘭人恢複他們自由身的要求。
吳三桂當即告訴他們,“我們占領弗吉尼亞之後,會把所有努力製度都飛廢除,奴隸都恢複自由身。”
不過,林風問了另外的一個問題:“你們這裏有多少人?”
“男人有四萬多!女人和孩子有三萬多。在巴巴多斯那邊還有一些!”一個愛爾蘭人回答說。
“我們要是給你們灰複自由身,支持你們打回愛爾蘭去,你們願意嗎?”林風盯著他們問。
兩個愛爾蘭人沒想到會有這樣問題,互相看了一眼,一個愛爾蘭人嘴唇顫抖的試著問:“你是說,把英格蘭人從愛爾蘭趕出去?”
“對!”林風肯定的說。
“我願意!我們願意!”
“用我們的生命來換都願意!”
兩個愛爾蘭人爭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