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兩軍對壘大戰開始


    都說看熱鬧不怕亂子大,窯崗人正是有些這種心態,飛機每天都要出動一次,偵查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軍隊的動向。雙方軍隊,一兩百萬人的大動作,動靜實在是不小。雙方行動也幾乎沒啥保密的,不過他們通信手段實在是落後的很,彼此間掌握對方的活動情況,照窯崗人差的太多了。


    其實不論是奧斯曼帝國還是俄羅斯帝國,他們這麽早的出動,隻不過是反應出他們雙方都已經非常浮躁了。天氣情況,讓他們行動都十分緩慢,直到積雪開始融化的時候,道路更是泥濘,大軍行動更是遲緩。弄得窯崗西線指揮中心的各位都覺得非常鬱悶。


    寧德和李魁他們這邊軍隊主要有一個騎兵軍、一個步兵軍,還有一個西北邊防軍,再就是新組建的準備搞軍墾一個邊防軍。兩萬蒙古騎兵也一直跟著他們,怎麽勸他們回去也不走。原來的西北邊防軍已經分散駐守在漫長的邊界上,還有各處占領的主要城市。新組建的邊防軍還沒太分散,因為,這邊邊界,窯崗人認為還沒最後確定,這個邊防軍是準備駐守邊界的。


    薑鑲那邊的軍隊有兩個騎兵軍六個騎兵師,還有一個邊防軍。不過歸薑鑲指揮的還有火箭炮團,飛行隊。


    現在,李威帶來了他的裝甲兵師,還有李菁的一千多人的特種兵大隊,柳成璜十架飛機。這些軍隊完全可以橫掃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但是從長遠考慮,窯崗人還是不想給西邊各國一個個咄咄逼人喜歡侵略擴張的印象。


    好像俄羅斯帝國對於地形地物的利用要比奧斯曼帝國要強一些。東線俄羅斯帝國軍隊,在伏爾加河以北,頓涅茨克和上遊丘陵地帶南端紮住了陣腳,他們等待的奧斯曼帝國渡過伏爾加河,想等他們背水的時候展開決戰。


    奧斯曼帝國軍隊也是老牌勁旅,久經戰陣,這一點看的也非常清楚,不過奧斯曼帝國蘇丹這次打勝的決心非常大,沒有聽從一些將領的建議,執意全軍過河,和俄羅斯帝國軍隊展開決戰。


    這一次,好像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都想到了一塊兒,他們都想通過這次決戰,結束這曠日持久的戰爭。他們兩家都已經打得筋疲力盡,都打不下去了。


    不僅僅是窯崗人,歐洲所有人的目光也都集中到了這裏,這場大戰勝負對整個地區的局勢影響都非常大。


    俄羅斯帝國也懂得半渡而攻之的道理,可是沙皇明白,奧斯曼帝國軍隊實在是太多了,不可能在河邊一戰決出勝負。他們沒有派出大隊人馬攻擊渡河的奧斯曼帝國軍隊,而是派出了來去如風的哥薩克騎兵,攻擊剛剛登岸的奧斯曼帝國軍隊,可是奧斯曼帝國軍隊也不含糊,他們很多戰船從黑海沿著伏爾加河逆流而上,在河上用船上的炮火支援渡河軍隊,哥薩克騎兵,沒占到多少便宜,就跑了。


    伏爾加河一共有兩處入海口,一個進入裏海,一個進入亞述海。進入亞速海的伏爾加河河道,先後分出了兩個支流進入裏海(蘇聯後來利用這點,用十幾座船閘,連通了裏海和亞速海)。


    奧斯曼帝國也用船將大批軍用物資運送過來。


    俄羅斯帝國準備和奧斯曼帝國開戰的地方,選在了奧斯曼帝國進攻莫斯科必經之路上的一塊草原上。不過他們背靠著丘陵地帶紮營,選擇的地形還是十分有利的。


    近百萬軍隊渡河,還要將大批物資運送到位,奧斯曼帝國日夜忙碌,還是用了幾天時間。首先渡河的奧斯曼帝國精銳耶尼切亞近衛軍,在河北岸建立了警戒線,他們和前來的哥薩克騎兵有過幾次小規模遭遇,但是大的戰鬥基本上沒有,雙方都在積蓄力量準備拚命一搏。


    奧斯曼帝國蘇丹,待大軍全部渡河完畢後,向俄羅斯帝國軍隊下了戰書,要求和俄羅斯帝國進行決戰。俄羅斯帝國本來想憑借事先建立的營地進行防守反擊。但是奧斯曼帝國既然下來戰書沙皇阿曆克斯覺得不能不應戰,說以答應和他們在前麵的草原上進行各決戰,雖然奧斯曼帝國後麵是大河想向後逃走不可能,其他條件雙方都一樣。俄羅斯帝國雖然,離開營寨失去地利但是軍隊調動更靈活。也是利弊各半。


    二月下旬,細看草原上的草根已經漸漸能看到一點兒綠色。也許是雙方的祈禱起了作用,上帝又一次眷顧了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的軍人們,這天黎明開始,天上僅有的點積雲很快就消散了。太陽將紅彤彤光線,毫不吝嗇的灑向就要展開一場血戰的草原上。


    奧斯曼帝國軍隊出營後,在草原上展開了有八公裏寬的戰線。


    俄羅斯帝國軍隊,來到戰場上,沙皇也下令展開對等的寬度的陣線。


    這樣一來,顯然俄羅斯帝國就有些吃虧了,因為奧斯曼帝國人數要比俄羅斯帝國人數多很多,陣線的厚度,俄羅斯帝國軍隊就吃虧了。雙方一上手都清楚,奧斯曼帝國想憑借人多的優勢從兩翼包抄,俄羅斯帝國想擊破奧斯曼帝國陣線,要實現中心突破。如果俄羅斯帝國軍隊陣線不和奧斯曼帝國軍隊一樣寬,他們的軍隊很容易從兩翼卷過來。俄羅斯帝國軍隊這樣應對也是完全正確的,不過,這見麵第一招俄羅斯帝國就顯得有點被動了。


    奧斯曼帝國軍隊將他們汽車兵掩藏在中央集團的後部,中央集團集中了十四個一千人的火槍隊,還有十萬首先渡河的奧斯曼帝國精銳耶尼切亞近衛軍和西帕西近衛軍十幾萬人,十萬土庫曼紅帽子騎兵,二十萬紅帽子步兵組成。除了精銳火槍騎兵是一千人一個方陣,騎兵都是兩千人組成一個方隊,步兵是五千人一個方隊,方隊之間都有一定空隙,以便來回調動。奧斯曼帝國陣線的左翼以三萬奧斯曼帝國精銳耶尼切亞近衛軍為主,還有五萬其他騎兵,五萬步兵。右翼以三萬西帕西近衛軍騎兵為主,還有一萬塞爾維亞騎兵,加上其他騎兵四萬多人,還有步兵五萬人。左右兩翼還各有五個千人火槍隊在壓陣。


    奧斯曼帝國軍隊一個個方陣,陣容非常整齊一看就是訓練有素。這樣方陣可以在戰場上靈活調動,每個方陣都是一隻強大的力量。


    對麵的俄羅斯帝國軍隊同樣是訓練有素,整容也是非常整齊,看的奧斯曼帝國蘇丹也不由得讚歎。俄羅斯帝國沙皇同樣是將精銳軍隊布置在中央集團。


    俄羅斯帝國軍隊火槍和數量一直比奧斯曼帝國火槍少,他們和奧斯曼帝國都一樣,是一個手持窯崗火槍的士兵,配兩個手持自造火槍的士兵做副射手。他們一共有四千隻火槍,組成了一萬兩千人的火槍軍團,不過沙皇看出來了奧斯曼帝國要采取兩翼包抄的戰術,他把一萬火槍兵分成兩部分,各五千人安排在左右兩翼。中央集團隻留下兩千火槍兵,這兩千火槍兵作用不是太大,沙皇決定,中路采取攻勢,這樣防守的壓力就輕了。再說了中央集團後麵還有威力強大的汽車隊。不過沙皇在左右兩翼還派了很多盾牌手、弓箭手,還各有一萬多哥薩克騎兵。由於是采取守勢,兩翼派出的步兵要多一些。最主要的兩翼派出了十分善於指揮的將領。上一次能和奧斯曼帝國強大得多的軍隊形成講出局麵,將領們的應用善戰,靈活指揮起到了很大作用。


    這次兩軍對壘,都有一個共同的變化是,火器都多了,火炮也都多了。


    兩軍交戰是首先從炮戰開始的。雖然雙方火炮射擊精度都談不上,可是如此近距離,炮火轟擊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奧斯曼帝國首先開炮進行校射。一發炮彈剛落下,俄羅斯帝國沙皇技高一籌,他早就命令炮兵不用校射,所有大小火炮都對準奧斯曼帝國軍隊陣型裏麵就行,這樣距離,炮彈落到對方陣型裏麵應該沒有問題。所以奧斯曼帝國炮聲一響,俄羅斯帝國沙皇大聲,命令:“開炮!”


    “咚咚咚!”“咚咚咚!”俄羅斯帝國軍隊後麵所有大小炮同時開火了,整個大地為之一震,接著奧斯曼帝國軍隊陣型中無數炮彈爆炸震耳炮彈爆炸聲一過,各處傳來了傷員的哭喊聲。


    奧斯曼帝國蘇丹沒等傷亡情況報上來也命令炮兵開炮了。這次輪到俄羅斯帝國陣型中傷亡一片了。兩國軍隊盡管傷亡都不小,可是隊形都沒亂,訓練有素的軍隊,在這個時候最能看出來和雜牌軍隊的區別。兩國正規軍沒動,那些雜牌軍雇傭軍也沒敢動。


    第一輪炮火硝煙尚未散盡,第二輪炮擊還沒開始,奧斯曼帝國蘇丹命令舉起令旗,向右翼發出了進攻的信號。


    奧斯曼帝國右翼軍隊力量還是很強的,有三萬西帕西近衛軍騎兵、一萬塞爾維亞騎兵,加上其他騎兵四萬多人,還有步兵五萬人。左右兩翼還各有五個千人火槍隊在壓陣。


    按照原來計劃,這次進攻出動兩萬西帕西近衛軍騎兵,還有一萬塞爾維亞騎兵,加上其他騎兵兩萬多人,還有步兵三萬萬人。


    這次進攻出動兩萬西帕西近衛軍騎兵都是重裝騎兵,他們行動雖然不是十分迅速,可是兩萬重裝騎兵共十個方陣,運動起來氣勢非常雄壯,在草原上掀起的整整塵土,遮天蔽日。後麵跟進的是塞爾維亞輕騎兵還有各領主派來的雜牌輕騎兵,再後麵跟進的是三萬步兵。步兵斷後是防止有敵人從陣後攻擊他們進攻隊伍。步兵是五千人一個大方陣。但是攻擊開始,步兵大方陣就散開成兩千人一個方陣。這樣的攻擊力量勢不可擋。俄羅斯帝國左翼是奧斯曼帝國右翼攻擊的方向,這裏的將領們,發現奧斯曼帝國軍隊從這邊開始進攻了,將士們都緊張了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改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鬆一般堅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鬆一般堅韌並收藏改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