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李威上西線張獻忠進烏斯藏


    窯崗人明年重中之重的任務就是西線的事,這件事要動用水軍和陸軍同時參戰。為了協調北麵的薑鑲和南麵的寧德他們,決定李威要親臨西線,任整個西線總指揮,而且要帶上他新組建的裝甲師。


    李威接到這樣的任務當然是十分高興,不過他提出了,要求將現在的飛機全數調到西線去。現在窯崗這邊已經有單座和雙座飛機各七架可以飛,但是歐陽鶴要求留下單座和雙座飛機各兩架,其他的同意配給李威指揮。因為柳成璜回來組建空軍,不能沒有飛機,還有就是飛行學院的飛行員沒有飛機進行訓練也不行。


    由於西線一直有幾架飛機,所以烏拉爾山薑鑲他們那邊,和裏海這邊寧德他們都有簡單的機場,這些飛機過去,隻要將機場規模擴建一下就行。


    整個西線,所有地方幾乎都航拍了一邊,所以西線的地圖是最詳細準確的。西線的老飛機飛行員得到了很大的鍛煉。後來新式飛機來到前線的時候,老飛行員開上新飛機,下來以後那番感慨,讓大家都跟著動容。他們下了飛機撫摸著新飛機說,和這樣飛機相比,我們老飛機就是牛車,新飛機是汽車。不過,這是後話。


    窯崗人研究完明年的西線的事,重點還是聽陸成祥的匯報。


    整個大明朝經濟的恢複情況,遠遠超過了窯崗人的準備。農業稅收按照田畝收稅,要比原來大明朝稅收多很多。過去大明朝田多的都會想辦法少交稅或者不交稅,現在雖然稅收要比以前的輕不少,可是總額還是高了很多。更可喜的是工商稅收要比原來高了很多。那些沒了地的地主,手裏有銀子都在努力的參加工商到工商行業中來。不過現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以及便利的交通和金融環境,也讓工商環境好的多了。


    雖然西夷人和大明朝關係緊張,他們船這兩年不敢來大明朝,可是海關稅收沒見少,每年都在大幅度的增加,特別是西域陸上貿易關稅是翻著番的增長。


    還有一點可喜的是,大明朝本身的消費能力增長的十分可觀,很多產品在境內的銷售都十分火爆。這說明大家手裏麵都有了銀子,也敢花銀子。


    不過,陸成祥也提出了一個很棘手問題,那就是糧食連續幾年大幅度增產,進口的糧食也在增加,農民的收入反倒是受到影響。現在全國幾個大型糧食儲備庫都已經飽和,陸成祥擔心的是糧食再增產怎麽辦?


    “農民手裏麵賣不出去的糧食必須收上來,糧食儲備庫還要擴建,這事絕對不能含糊!”張知木說,“不過,我們可以大規模的發展養殖業,糧食完全可以變成飼料,化成肉蛋,提高百姓們的生活水平。”


    “儲備庫建設也要有個限量,不能無限的建。”陸成祥說,“還有就會是穀賤傷農,我們一直在努力提高農民收入,可是糧食多了,農民反倒是得不到實惠,這事要解決!”


    “關於農民收入問題,我看我們可以製定最低收購價,保證農民的最低收入。還有,我們糧食零售價一直是控製著,是不是可以調高一點兒,讓利給農民。再就是我們通過減免部分農業稅的辦法,提高農民的收入?”張知木建議。


    閻興說:“糧價千萬不要動,那可是影響很多人的事。我們窯崗人收入很高,少高點兒沒啥,對那些勉強糊口的人影響就太大了。我倒是同意根據各地收成情況,對那些減產的農民,可以減免一些稅收。或者我們給農民提供的化肥再便宜點兒也行!”


    閻興的意見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讚同,剛剛經過饑荒的百姓們,對於糧價實在是太敏感了,千萬不要再糧價上觸動大家。小小的糧食漲價,都很可能引起恐慌。


    盧炳義先生介紹了一下今年在建的幾個工程情況。一個是鬆遼大運河和西部大運河,都在開挖階段。張家口到北京、鄭州到漢口的鐵路明年基本上可以通車。開封到濟南到東營、濟南到登州(蓬萊)的鐵路在建。明年規劃設計北京到天津、濟南、徐州、淮安、揚州、應天府(南京)、杭州的鐵路,還有漢口到嶽陽、長沙,漢口到九江、南昌、鷹潭、福州的鐵路,擴建漢口、應天府(南京)、淮安、泉州、登州、福州、廣州的碼頭,要建成可以快速裝卸集裝箱的碼頭。嘉陵江調水工程,南麵二三級水庫在同時開工,北麵二三級水庫工程進展順利。引洮濟渭工程也在大規模施工。明年要完成歸化(呼和浩特)到北海(貝加爾湖)的雙線鋪軌,力爭下半年通車。要確定北海(貝加爾湖)進入黑龍江的通道。爭取當年完成射擊後年開工。明年要完成哈密到巴爾喀什湖鐵路路基工程了,也要完成額爾齊斯河到烏拉爾山中國城的鐵路路基工程了。要將烏拉爾山到裏海公路瀝青化。巴爾喀什湖到裏海公路瀝青化工程明年也要開始。秦鵬將軍他們山南省的幾條主要戰備公路也要完成瀝青化。島南省和島北省鐵路公路規劃工作,明年必須完成。


    武漢鋼鐵廠明年部分高爐可以投產,鍋爐廠、汽輪機廠、蒸汽機廠都在建設,漢口紡織廠正常投產。明年最大的化工城了個正在應天府(南京)選址,根據陸成祥建議,一個大型紡織廠也在應天府(南京)選址,爭取明年開工建設。


    閻興總結今年行政工作的情況時,列舉的幾項工作,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一個是頒布了統一度量衡標準法律,將各種計量法碼容器標準文本和實物,統一發放到各級政府。另一個是,增大了為各地培訓接產婆和電工、教師等人員名額。還有擴大了江河兩岸還田歸林的規模。統一了各地中小學高中課本。為給地派到窯崗的學員,創辦了預科學校。很多給地派來的學員,漢語水平很低,必須經過培訓才能進入學院學習。趙金利一年之內先後派出來各族學員兩千多人來到窯崗學習,這些學員水平差點都太多了,需要在預科班學習很長時間才能進入正式學員學習。


    關於趙金利派來學員,張知木要求一定全部安排好,他知道這是趙金利在做西南各族群眾工作的一個長遠手段。這裏培養的學員,以後是西南工作的重要骨幹。他們在窯崗這個環境很容易接受新的思想,他們又是從大山裏麵出來的,回去也很容易融進當地社會,也能用他們的語言和百姓們交流。讓當地百姓們認識到外麵世界和他們不一樣,他們需要改變。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需要從點點滴滴做起。趙金利他們文武都能勝任,讓張知木感到格外欣慰。


    還有一樣,讓窯崗上下都感到高興的事是,張獻忠他們在幾路人馬配合下,順利的攻進烏斯藏,打敗了烏斯藏人幾次反攻,後來烏斯藏大喇嘛派人出來和談,表示繼續歸順大明朝,並交出武裝力量。


    張獻忠答應了他們請求,現在張獻忠正式接管了烏斯藏的政務。可是那裏實在是太落後,張獻忠請求窯崗支援他們。窯崗專門組織了一個班子,配合趙金利向烏斯藏運送物資,支援烏斯藏。烏斯藏人,也派出來一些年輕人來到窯崗學習。


    本來張知木打算成立一個民族學院,專門培養民族學員。後來又一想不行,前世時的民族學院沒起到各民族大融合的作用,覺得不管啥民族一律平等,各族學員都在一起學習,再不能搞啥少數民族優先照顧的事。這種優先照顧,並不會獲得少數民族的感激,反倒是不斷提示他們,他們和漢人不一樣。這不是好事。


    今年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要解決,那就是老兵退伍的問題。很多老兵說啥都不願意離開軍隊,他們很多人都是從小就從軍的老兵,到了窯崗軍隊,象進了天堂一樣,他們對軍隊的感情,實在是很難為外人理解。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們除了會打仗,很難適應外麵的生活。還有就是,他們往往離家多年,家鄉早就忘了他們,他們也很恐懼回到自己家鄉。有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家鄉在何處。但是軍隊新老更替是必須的,軍隊必須保證年輕化。好在窯崗軍隊,對軍人都進行文化教育,很多老兵都能寫書信,這位他們到地方安排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做好的工作,當然是進入警察隊伍當警察。再就是各政府部門。


    退伍老兵的安排工作,必須做好,特別是那些邊遠地區老兵,盡量都要安排到政府部門,他們都有實戰經驗,環境不好的地方更能起到很大作用。


    與此相對的,招兵的時候,也要特意多在少數民族和邊遠地區招兵,這也是培養幹部的一個途徑。窯崗人對傷殘士兵的照顧,讓大家都覺得這個軍隊非常講人情。不論是運動會,還是啥演唱會,第一排,往往是一排坐著輪椅的傷殘老兵。傷殘老兵到哪裏都受到照顧尊重。


    這些天,各路人馬匯報工作,雖然弄得張知木覺得有些累了,可是心情很好,大家帶回來的都是好消息。


    不過,這天張知木回到家,覺得黃玉坤臉色不太好,想問一下,黃玉坤使了個眼色止住了張知木。晚上張知木住在黃玉坤屋裏,很久沒在一起的張知木和黃玉坤親熱了一番之後,黃玉坤說出了一件為難的事。這時,張知木才知道崇禎皇上為啥哪天欲言又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改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鬆一般堅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鬆一般堅韌並收藏改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