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遠程數據通信成功研製數據庫傳真機


    崇禎皇上等人跟著泰山號過了一次癮之後,回到鎮江基地,換乘客船沿著長江逆流而上。範成坤等水軍將領跟著三艘戰船前往水軍最大的基地泉州港去了。


    長江上洪水剛剛退去不久,水位還是很高,這對於行船來說還是好事。


    林宗偉這次也乘船一起來了,他主要是想看看漢口造船基地的建設進展。


    客船路過應天府(南京)的時候,林宗偉指著岸上說:“張總,我們應天府(南京)的船廠,那個原來鄭成功造寶船的船塢已經清理出來,經過改造,很快的就可以造兩萬噸的木船。當然我們現在的木船也都是鋼焊接的龍骨,加上蒸汽動力!”


    “林先生,我們需要一些能跟著我們戰船遠洋的大船,那才能發揮我們戰船作用。我們的戰船開路,後麵必須跟著一個龐大商船隊伍。”張知木說,“還有,我們的遠洋船隊和那些純粹的帆船不同,他們需要提供煤水,有的還需要提供重油!這需要配有補給船。”


    “關於補給船的事,我們和範司令他們研究了幾次。我們認為,現在我們可以用木船覆蓋裝甲就行。終究是有海戰時,我們的補給船也不需要衝到一線去作戰。我們已經準備專門造一艘給泰山號拉重油的五千噸大船。如果我們整個船隊出去遠征,我們還可以用一艘兩萬噸的大船給船隊提供煤炭。其實,我們燒煤的船,得不到煤炭補給也沒問題。我們戰船都進行了改裝,船上都有木頭粉碎機,沒有煤炭用木頭粉吹進鍋爐裏麵同樣可以。”


    “還有一件事,抽時間也要和範司令他們研究一下,我們還要有海上不靠岸進行物資補給的能力!”張知木說。


    “海上風浪不大的時候,兩艘船可以靠幫補給。海浪大的時候還不行!”盧炳義說。


    “我們需要解決在一定風浪的情況下進行的補給問題。”張知木說,“我們可以通過在兩條船上連接鋼纜,通過鋼纜用纜車輸送物資。”


    “這可不行,兩條船都在隨風不停的動,鋼纜細了容易崩斷,粗了容易艦船上固定的位置破壞了。”林宗偉搖著頭說。


    “其實這事不難,我們可以在船上搞一個張力控製器,將鋼纜張力控製在一定範圍。”張知木說。


    “要是能解決這樣問題當然就行了!”林宗偉說,“我們在海上收魚也有這樣的問題。我們在泉州那個基地,正在造一艘您說的能加工魚肉罐頭的的船,也麵臨著海上收魚的問題。”


    提到魚的事,張知木對陸成祥說:“陸先生,我們在幾個主要城市的冷庫要抓緊建設。隻要我們各地都有大型冷庫,我們海上捕來的魚就可以通過我們的冷鏈,運送到各個城市,讓百姓們都能吃到新鮮的冷凍魚。我告訴大家,我們食品中魚是對人身體最好的。依次排著是,是魚就好,海魚更好,帶鱗魚更好,深海帶鱗的魚最好!我們要在提高百姓們生活水平的同時,讓大家吃出來健康。”


    陸成祥說:“冷庫的事我已經安排人在做!現在大家吃魚的機會已經比以前多了。不過我們吃的更多的是就近的河魚。海魚吃的還是太少!”


    “大家看到了,我們窯崗的生活水平要比其他地方高不少,可是我們的胖子也太多,今後心腦血管這樣富貴病也會更多。所以,我們應該建議大家多吃魚。”張知木說,“林先生,你們的海魚加工船,不但要造一艘,還要造很多艘。你們生產的魚肉罐頭,不僅僅是要滿足市場需要,我想的還是滿足我們學生營養午餐的供應。那些保證不了鮮肉供應的地方,我們要通過罐頭保證小學生們的營養。”


    “張總,現在我們造船,尤其是造木船外殼很容易,可是我們的瓶頸是動力和船內部設備上。”李宗偉說,“你也看到了,我們船廠,日夜都有汽車馬車船在向裏麵運送各種物資。可是還是滿足不了需要。”


    “今天正有一件事和你說說,我們下決心,要在漢口建設幾個鍋爐廠汽輪機廠等專門生產船用設備的工廠。這次到漢口,就是要和李茂研究一下這事。還有,你們造船基地想繼續發展,必須修一條鐵路專用線。這樣才能保證你們的運輸需要!”


    “太好了!”林宗偉說,“特別是鐵路專用線,也是我想跟你說的!有了鐵路運輸我們造船費用能減少很多!”


    船到了漢口的時候,李茂迎在碼頭,張知木和崇禎皇上一行,要在漢口參觀兩日,歐陽鶴和莊妃沒進城,直接乘坐李茂安排的快艇繼續逆流而上,他們要去嶽州(嶽陽)參加範文程的葬禮!


    張知木他們一行人被李茂安排住在還沒有徹底完工的漢口賓館。這個賓館,幾乎是按照窯崗賓館建設的,就在江邊不遠一個高坡上。


    雖然賓館很多附屬設施還沒有完工,可是客房和幾個主要餐廳都已經可以使用了。按說這裏的環境,要比窯崗賓館還要好得多。特別是這裏的女服務員當地選的美女,和北方女子完全是不一樣的風情。菜肴也更是不一樣了。


    從賓館窗戶望去,漢口建設的已經非常繁榮。很多地方都在興土木。人口密度非常高,滿街都是人。


    大家稍事休息,李茂就在賓館會議廳向大家做了匯報。當然除了介紹了一些,窯崗那邊的一直關注的幾個大的工程項目的進展,也介紹了這次水災的情況。


    這次水災範圍很大,張知木他們一路沿江而來,也能看得出來。


    李茂建議要拿出來更多的銀子加固江堤。這件事張知木當場就答應了,責成陸成祥回去和唐景窯盡快落實這件事。


    不過李茂對於今年飛機過來救災的事格外的讚賞,“張總,我們這次來了六架飛機,這些飛行員來之後,隻要天氣允許,就一次次起飛,向被困的百姓們空投幹糧等物資。雖然他們加起來空頭的東西也十分有限,可是這個影響實在是太大了!那些絕望中百姓們,看到飛機飛過去,就知道我們沒忘了他們,正在想辦法救他們。這個信心在關鍵的時候非常重要!我要給這些飛行員們請功!我們那個飛機跑道要不是有警察圍著,每天不知道會去多少帶著好吃的人,他們就想看看飛行員!”


    “嗯!這次飛行員們是立了大功!不過這次也看出來飛機的重要性!”張知木說,“我來這前見過李雲鶴,他們正全力的在搞雙發動機的飛機,這樣的雙發的飛機,不需要飛的多快,飛的多高,需要他們能載更多的貨物。將來這樣的雙發飛機要是能投入使用了,再遇到這樣的事,起的作用就會更大了!”


    “好啊!”


    “太好了!”


    不但是李茂說好,會議室的人都在說好。


    有人問:“張總,你說的飛機啥時候能好?”


    “嗬嗬!我比你們還著急!”張知木說,“不過,我告訴大家,李雲鶴說了,爭取今年底就開鉚!嗯!大家可能不知道啥叫開鉚。我告訴你們,飛機上的零部件大多數是合金鋁的,他們都是鉚接在一起的。飛機開鉚,就是開始造主體了!”


    李茂接著介紹說:“大家等著吧!這樣的雙發飛機還可以運送客人,有了這樣的飛機,從漢口到窯崗幾個小時就到了!那時候來回就更方便了!”


    “啊!”


    “真的嗎?”


    “”


    很多人是第一次聽說這樣的事,都非常驚訝!


    在漢口的幾天,張知木沒有跟著崇禎皇上他們去各處參觀,而是跟著楊昌、李迪他們一起在漢口新建的計算中心調試計算機。


    現在在漢口建設計算中心,其實實際用處不是很大,因為現在的應用軟件還很少。不過張知木堅持支持漢口建設計算中心。計算中心建完了,楊昌他們過來是調試和窯崗計算中心遠程通信的事。這事是張知木非常關心的,也是沒出去參觀也要留在計算中心的原因。


    首先實驗時,從漢口計算中心用電話連通了窯崗計算中心,雙方進行了遠程通信試驗,經過幾次呼叫應答,從窯崗向漢口的通信可以傳輸一千二百波特數據,從漢口向窯崗可以實現兩千四百波特的速率。這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果了,也意味著今後,窯崗那邊可以很容易的和漢口這邊進行文件數據交流。


    有線通信完成後,又通過短波進行了通信,效果也非常理想。


    李迪看到這個結果,對楊昌說:“你們搞的這些東西我已經看不明白了,不過這可是和以前的那種用電報‘滴滴答答’進行通信完全不一樣了!還可以進行交互式通信!”


    張知木對楊昌說:“我給你們布置的搞一個庫存管理應用程序,你們搞的怎麽樣了?”


    “還在進行調試,主要的功能都已經完成,就是一些極端情況需要仔細推敲。他們反映說,處理那些極端的特殊情況的工作量,甚至要比主要功能還耗費功夫,好像永遠高不完似的。”楊昌說。


    “哪我再給你們布置一個任務,你們在那個軟件基礎上,搞一個糧庫進銷存管理係統。然後分發給全國各個儲備糧庫。要求他們每天都向窯崗匯報數據。這樣我們在窯崗就可以幾乎實時的了解每個糧庫的情況了!”張知木說。


    “好!”楊昌說,“張總,我覺得我們應該多搞幾個這樣的軟件,讓大家都用得上,都能見到好處,這樣大家對計算機認識就能更深。我還覺得,我們軍隊的糧食供應也應該用計算機管起來!”


    李迪插言說:“我們窯崗地鐵用計算機管理的非常好,他們那個組正在往我們鐵路上移植那套係統。我倒是覺得,我們從嘉陵江往渭河調水,秦嶺南北共有好幾個水庫,他們的水位調度管理還有過船閘船隻的管理,更需要計算機來進行管理。不然可是很容易出差錯的!還有,我覺得我們的發電廠更需要使用計算機進行優化管理。”


    聽了李迪的話,張知木對楊昌說:“怎麽樣,你們有多少人也是不夠用的吧?”


    楊昌歎了口氣說:“都說站著說話不腰疼,我看就是這樣!他不知道,解決一個應用問題,需要多少人多少個日夜的努力!”


    “嗬嗬!我早就跟你說過,計算機對人員的需求,會迎來一個爆炸式的需求。有多少人也會覺得不夠用。不過,你們現在的好處在於,你們培養了一個骨幹群體!”張知木說。


    張知木突然想到了前世時那種“狗綁個柄子都能幹”的數據庫,“楊昌,你們下一步需要搞一種普通人學習一下都可以使用的軟件。要比現在用的basic語言還要簡單的才行。就是讓人們忘了啥文件打開讀寫關閉等,將所有數據都保存在數據庫裏麵。應用的人,隻要麵對數據就行。這樣的工具,我們回到窯崗後,要一起研究一下。有了這樣的數據庫管理軟件,我們普通人經過培訓就可以自己編製應用程序了。這樣也是解決我們計算機應用人員不足的好辦法!”


    “好好!”楊昌說,“張總,其實我們也有這有你的這樣想法,也在一起議論過,你這樣一說,我們回去就該搞著這樣的應用工具!”


    “還有一個東西,你們需要回去研究下,”張知木說,“計算機通信我們可以實現了,我們需要研究一種能把圖像傳輸過去的設備。”


    “象電視那樣?”楊昌問。


    “電視是動態圖像,我們現在能解決靜態的圖像就行。”張知木說,“我們首先要搞一種將圖像上某一個點變成數據的東西。”


    楊昌說:“這容易,將一點的亮度信號通過光電轉換,再進行數字化就行。”


    “那麽,我們就可以將一行的圖像,都進行數字化,再將很多行的圖像進行數字化,是不是就可以將整幅圖像都進行數字化了?”張知木提醒著楊昌。


    “對啊!”楊昌一拍頭,說:“這樣我們在漢口數字化的圖像,通過計算機就可以發到窯崗去,在窯崗就可以將數據圖像顯示在屏幕上!需要的話,還可以打印在紙張上!”


    “這種集數字化圖像和打印機於一體的東西就是傳真機。不過要想普及到各人都能用得起,就要搞一個精簡的計算機,用來處理這傳真機。不過我倒是建議你們,先依托我們現在有計算機搞這東西!”張知木說。


    李迪說:“這東西一定能有很大用處。今後按了手印的合同也可以傳過去,那樣做生意就方便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改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鬆一般堅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鬆一般堅韌並收藏改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