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研製**潛水艇研究火箭製導
一場災難轟動了全國,按說事故中連死帶傷的人數也不過是幾十人,可是窯崗的領導在內,半夜就趕到現場,整個機構的全部開動,反應之快非常驚人。百姓們通過這看出來的是,窯崗這些人,把人當回事。還有在窯崗的皇上,臨出發去包頭參加包頭黃河大橋典禮前,還趕到醫院看望傷員,這可是從古至今沒聽過的事。百姓們真切的感受到,不但窯崗人將人命看的很重,連皇上也和以前不一樣了。也讓百姓們聯想到了剛剛開完的民眾代表大會,大家紛紛在想,可能是未來建設的國家就是這樣。窯崗廣場上人們議論的都是這件事,反倒是對事件本身關心的不多。
那些還在窯崗參觀的代表們也真切的感受到了,窯崗這邊的政府和原來的衙門完全不一樣,這裏的官員們每天都在想事情幹事情。也有一部分不急著回去的代表,跟著崇禎皇上他們的一起前往包頭參加黃河大橋通車典禮。窯崗民眾代表大會後續效應在持續發酵。
由於實在是太忙,民眾代表大會李宗偉先生和林青沒有回來參加。不過張知木有很多事要和他研究,尤其是範成坤他們水軍有些事,沒有他回來參加,沒法研究。還有石濤他們有些事也要和林家父子一起研究。
林宗偉、林青父子趕回來的時候,張知木和範成坤請他們吃了一頓飯,為他們接風。
看見林家父子精神都很好,張知木說:“看到你們這樣就好,我就擔心你們累壞了!”
“哎!現在坐車坐船就是休息,車上船上都條件好多了,我們一路上啥也不想,睡得好吃的好,現在是一身輕鬆!”林宗偉說。
範成坤說:“林先生你們可得保重身體,我們水軍這次做了非常長遠的規劃,還需要你們全力支持呢!”
張知木說:“唉!我有的時候就覺得有些對不住林先生。為了窯崗的事,你們林家的自己的事都耽誤了。不然現在各地造船的都在忙,都在大把的賺銀子,你們林家趕上這麽一撥一定發財了!”
林青說:“是因為我們幾個船廠都火,那些船廠也是跟著火的!沒有我們將海外貿易提升了這麽快,也沒有他們造船賺銀子的機會。”
“我們林家的事張總就不要說了,”林宗偉說,“我們父子能和你們一起做事情是我們造化,這輩子值了!剩下的事,就是多造船,造好船!”
“林先生,該放手交給年輕人就放手吧!”張知木說,“年紀不饒人,您就有事的時候指點一下就行!”
“嗯!一般事我已經不管了,”林宗偉說,“可是前年開始造的哪艘兩萬五千噸和五千噸的大型鋼殼船,我真是不放心。我們在這上花了很多功夫。去年,他們燒重油的鍋爐研究成了,我們又下決心,將這兩艘船原來燒煤的鍋爐,都改成燒重油的,這個設計和修改的工作量實在是太大了。不過現在看來,這決心下的值。同樣載重量重油要比煤炭熱量大得多,也就能跑的更遠。還有,船上條件也好多了,沒了那麽多煤灰。再說了鍋爐加熱啟動也容易得多。”
林青插言說:“燒重油效率要比燒煤大很多,我們很容易就能通過控製油嘴流量和風量,對鍋爐進行控製。不象以前控製煤粉那麽麻煩。”
範成坤說:“你們說的事好是好,可是今後我們遠洋的時候,所有重油都要帶夠才行,中途沒法補給。這也是一個問題。”
“範司令說的是,”李宗偉說,“不過,我們將原來裝煤的貨艙用一半兒裝油就可以航行很遠很遠。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在想,我們要是船隊出去的話,就專門用一艘船自己帶油。那樣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我讚同林先生的決定,今後使用重油是一個方向,如果可能,我們還可在馬刺啦那邊和南洋的呂宋等地都建設補給基地。給船加油要比裝煤省力的多!”張知木說,“對於重油鍋爐的事,我懂的也不多,但是要提醒你們一件事,重油裏麵含釩和鈉多,對爐底的腐蝕非常厲害,要經常清爐底的灰。那些預熱回路裏麵,溫度允許的盡量要鍍上搪瓷,以減少腐蝕。”
範成坤問:“今後我們造這樣的大船也需要這麽長時間嗎?”
“嗬嗬!這就不慢了!”林宗偉說,“你沒看到,我們船台上是日夜不停在幹。今後有經驗了,或許能快一些,可是也快不了太多。我們現在的船和木帆船不一樣,不緊緊造一個殼子就完了。船上有很多水密艙,那些內部鍋爐電路等事情很麻煩,就說那個大炮自動裝彈機吧,已經在岸上弄好了,到船上,這改改那改改,現在已經調試了一年多。”
張知木對範成坤說:“現在很多船上的大炮都采用分裝彈藥,射程近的我們可以少裝***,不同的彈頭,也可以裝不同的***。這些都是自動裝填完成,為這個自動裝填機構,李迪他們費了幾年功夫。看來功夫不負有心人啊!”
“我們要是有幾艘這樣的大船,不用打,在全世界一開,嚇都嚇服了!”範成坤很想再多造幾艘這樣的船。
“這樣的船,太多我們造不起也養不起。”張知木說,“我們有幾艘作為定海神針就行。今後我們還要發展幾百噸,一千多噸的柴油動力的戰船,那樣機動性更好,吃水不深,適應各種水域。而且柴油機使用更方便靈活。”
“張總,這件事也是我們回來要跟你說的,”李宗偉說,“小噸位的船,完全可以利用我們陵水船廠的現成設備來生產。更大功率的柴油機我們短時間內是研製不出來,我們柴油機單台動力不夠,還可以用兩台甚至三台四台。我們有用柴油生產快艇的經驗,我覺得應該先搞出來一種五百噸的戰船,船上安裝前後甲板各安裝一門130炮就行。這樣的船,我們淩水這邊每年可以同時開工造幾條。”
“這事你們馬上就可以辦!”張知木說,“這次急著請你們回來,我要說的是,你們要研製新式武器還有新式船隻!”
“哦!”
三個人都被張知木說的新武器和新船的事將好奇心吊了起來。
“這個武器就是**。”張知木說,“以目前情況看,**沒有必要。現在沒有哪國的戰船能和我們抗衡。但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要超前研製新式武器才行。這個**,顧名思義,就是一種象魚一樣在水中遊動的炸雷,一旦撞上或者接近敵船就爆炸,將敵船炸毀。這種**可以攜帶很多**,我們先研製直航式**,以後還可以研製製導式**。”
“張總,你說的這種**有點兒意思,不過用啥作動力呢?用火箭發動機推進走不了多遠!”林青問道。
“一開始近點兒的,可以用壓縮空氣帶動風扇驅動螺旋槳,也可以用蓄電池做動力,再就是可以用煤油和壓縮氧氣燃燒作動力帶動螺旋槳作動力。今後還可以研製噴水驅動的**。”張知木說。
“那麽**在水中航行的深度怎麽控製?”李宗偉問了一個實質問題。
“我們可以通過液壓閥測出水深同時控製尾部升降舵來控製水深。”張知木說,“今後,**既可以在岸上向敵船發射,也可以從船上和飛機上向敵船發射。我們現在有很先進的無線電技術,還可以搞無線電製導**。總之,這是我們今後需要花些力氣研製的東西,還要秘密進行!這件事,我現在是和你們打個招呼,還需要和盧先生他們一起研究一下。”
“要是能用無線電控製這東西撞向敵船,不管啥船都能炸飛了!”範成坤明白**這東西的用處。
“張總,你說的潛水艇就是潛到水裏麵的船嗎?”林宗偉問。
“對!林先生。”張知木肯定的說,“我們的潛水員可以帶著潛水裝備潛入水下,但是那是單人行動。我要研製的船,是可以帶很多人一起潛入水中的船。”
“不能每個人都帶著潛水裝備下去吧?”範成坤沒明白潛水艇是怎麽回事。
林家父子也沒明白,林宗偉問:“張總的意思是,我們弄一個管子在外麵通氣,船在水下?”
“不是,我們要造一種完全密封的船,通過控製船上的空氣筒,控製船在水下的深度。”張知木說,“你們擔心的是,船員在水下呼吸的事,我們可以通過,壓縮在空氣罐裏麵的空氣解決。”
“嗯!”林宗偉點頭說,“對,既然我們單個潛水員能用壓縮空氣呼吸,我們潛水艇內部也可以。”
“嗬嗬!道理是這樣,可是實際上要解決的事就太多了。”張知木說,“就說空氣吧,我們吸進空氣將空氣中的氧氣吸收之後,呼出來的是二氧化碳。在一個封閉空間裏麵,不盡快的把二氧化碳清除去,很快人就會中毒。所以空氣淨化裝置就是一個需要好好研究的事。再就是動力。我們當然可以使用柴油機作動力,在水麵航行的時候,直接用柴油機發電,給電池組充電。充滿電之後,潛水艇潛入水中,要保持潛水艇中的壓力,控製係統非常複雜,還要十分可靠。這些東西,我們要和盧炳義先生好好研究一下,然後將工作分成幾個大的部分,分頭去研究解決,這些關鍵技術解決完了,我們再合在一起建造潛水艇。”
“哎呦!要是我們造出來潛水艇,我們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開到敵人船下,突然露出水麵來,向他們開炮!”說到這範成坤有些激動。
“要是你們可以在水下向敵船發射**會怎麽樣?”張知木問,“你們想想,我們在水下來到敵方海岸,派特種兵從潛水艇裏麵出發,潛到敵方岸上,執行完任務,在從水下悄悄的撤退會怎麽樣?”
“對啊!”範成坤說,“要是這樣,今後的海戰整個都會變個模樣!”
“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潛水艇潛入深水之後,沒有波浪,會非常平穩。當然水下空氣肯定沒有水麵好,空間小會很不舒服。但是以我們對手目前水平,我們弄一個通氣管伸出水麵通氣,敵人一般也發現不了!”張知木說。
林宗偉撓撓頭說:“張總啊,這潛水艇的事可不是短時間內能搞出來的,需要而解決的事太多了,我們要有長期打算。”
“是啊!”張知木說,“這些事我們要分別布置給各個部門去進行研究,將來我們的很多東西,可能都不是一個部門能獨立解決的,都需要進行長期預研。對了,還有一件事,你們現在上船的火炮,采用分裝彈藥,射表已經是非常複雜。我在想,是不是在你們的大船上,搞一個空調恒溫的房間,在裏麵安裝一台計算機。將射表等東西存在計算機裏麵,這樣隻要將條件輸進去,不需要人工計算,計算機會自動的顯示出來射表參數,是不是能非常方便。”
“哦!”林宗偉一愣,“計算機還有這麽大的本事?有了這東西當然好了!”李宗偉對計算機了解的還不多。
張知木說:“其實計算機能做的事,還遠不止這些。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機上船,培養一些即懂計算機又懂船上情況的人才。這些人,今後還能將很多船上的業務都用計算機管起來。”
“電子的東西都太嬌貴,要是你說的計算機壞了,我們的船是不是就麻煩?”林青很擔心計算機的可靠性。
“我們船上的東西,可以搞人工控製和計算機控製兩套係統。當然,為了提高可靠性,還可在船上安裝兩套計算機,以備不測。”張知木說,“我們現在搞的計算機都是不計成本的,可是這份投資,未來會有非常豐厚回報的。”
和林家父子和範成坤談完,張知木又想起了李威他們搞的火箭,又打電話將李威請到辦公室。
李威還是那種大大咧咧的樣子,一進屋就對楊玉琳說:“楊夫人,我口渴了,弄點水來!”
楊玉琳氣的說:“呦!譜不小啊!啥時候連稱呼也改了?”
和李菁一樣,李威也是真不敢和楊玉琳胡來,“哎呦!早就該叫楊夫人了,不能總叫楊小姐楊姑娘的!”為轉移話題,馬上問張知木,“張總找我有啥事?”
“你小子,現在是大將軍了,就不能穩點兒。”張知木說,“等楊昌一下,他一會就到!一會我們一起研究點事兒。”
一會兒,楊昌領著幾個人進來了。大家坐好,張知木問李威:“李威說說,你們現在的火箭能射多遠?”
“多遠沒問題,我們加大裝藥量,可以射到六七十公裏都行!可是問題是射擊精度一直沒法突破!”李威說,“這東西受溫度風速影響都很大。”
張知木說:“這種無控火箭沒辦法提高精度了!我們今天請楊昌他們過來就是要搞自導控製問題。今天研究兩件事,一個是遠程製導,另一個是近距離可視製導的事。”
頓了一下,張知木又說:“製導就是控製我們的火箭向預定目標飛行。我們的火箭可以安裝上尾舵控製火箭飛行方向,修正偏離的方向!”
“哎呀!要是能控製飛行方向,那麽遠程火箭可就是戰場上利器了!”李威說。
楊昌聽明白了張知木話,“我們可以通過控製尾舵控製方向,問題是我們首先要知道火箭自己的位置才行。”
“這就是我要跟你們說的第一個問題,我們要研製陀螺儀。”張知木說,“大家都玩兒過陀螺,我們就是根據這個原理來製作陀螺儀。物理課上,我給大家講過這個原理。陀螺會在不停自轉的同時,環繞著另一個固定的轉軸不停地旋轉,這就是陀螺的旋進,又稱為回轉效應。我們就可以用這個原理製作陀螺儀。陀螺儀配合其他傳感器,可以為我們指示飛行物的水平、俯仰、和航向,為飛行物和船隻導航。”
張知木給大家在在紙上畫了簡單的可以三軸自由運動的陀螺儀示意圖,“大家看看,這就是陀螺儀的結構。但是我們實際做出來的陀螺儀要有很多輔助機構,因為不管我們的幾個軸使用多麽高精度的軸承,都會有摩擦力,必須有外力保證他們穩定的轉速。這是一個機電一體的設備,有了它我們才可以測出來飛行物離開原來原來位置多遠,什麽方向。可以說是我們進行控製的基礎。我們必須首先解決這個問題。”
“要是有了這東西,我們飛機上的姿態控製就更容易了!”李威說,“楊昌,這事你們可是要盡快的搞出來!”
張知木說:“我今天和林宗偉先生研究了一下,考慮在他們新建的大船上安裝計算機,用計算機搞火炮射表。我看有陀螺儀,和計算機結合,還可以計算存儲航跡。”
“我看行,”楊昌很痛快的說,“我們現在用的這台計算機一直在不停機的使用,基本上沒出啥大問題。我也是想盡量的讓大家使用,我們可以在用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前些日子,李迪他們找我,我就建議他們的地鐵控製係統用計算機來管理。我們已經大致的想了一個初步方案,準備在地鐵控製室裏麵,放三台計算機,以確保使用安全。”
李威實在是忍不住了,“哎!說了半天,我們的火箭到底怎麽控製啊?”
一場災難轟動了全國,按說事故中連死帶傷的人數也不過是幾十人,可是窯崗的領導在內,半夜就趕到現場,整個機構的全部開動,反應之快非常驚人。百姓們通過這看出來的是,窯崗這些人,把人當回事。還有在窯崗的皇上,臨出發去包頭參加包頭黃河大橋典禮前,還趕到醫院看望傷員,這可是從古至今沒聽過的事。百姓們真切的感受到,不但窯崗人將人命看的很重,連皇上也和以前不一樣了。也讓百姓們聯想到了剛剛開完的民眾代表大會,大家紛紛在想,可能是未來建設的國家就是這樣。窯崗廣場上人們議論的都是這件事,反倒是對事件本身關心的不多。
那些還在窯崗參觀的代表們也真切的感受到了,窯崗這邊的政府和原來的衙門完全不一樣,這裏的官員們每天都在想事情幹事情。也有一部分不急著回去的代表,跟著崇禎皇上他們的一起前往包頭參加黃河大橋通車典禮。窯崗民眾代表大會後續效應在持續發酵。
由於實在是太忙,民眾代表大會李宗偉先生和林青沒有回來參加。不過張知木有很多事要和他研究,尤其是範成坤他們水軍有些事,沒有他回來參加,沒法研究。還有石濤他們有些事也要和林家父子一起研究。
林宗偉、林青父子趕回來的時候,張知木和範成坤請他們吃了一頓飯,為他們接風。
看見林家父子精神都很好,張知木說:“看到你們這樣就好,我就擔心你們累壞了!”
“哎!現在坐車坐船就是休息,車上船上都條件好多了,我們一路上啥也不想,睡得好吃的好,現在是一身輕鬆!”林宗偉說。
範成坤說:“林先生你們可得保重身體,我們水軍這次做了非常長遠的規劃,還需要你們全力支持呢!”
張知木說:“唉!我有的時候就覺得有些對不住林先生。為了窯崗的事,你們林家的自己的事都耽誤了。不然現在各地造船的都在忙,都在大把的賺銀子,你們林家趕上這麽一撥一定發財了!”
林青說:“是因為我們幾個船廠都火,那些船廠也是跟著火的!沒有我們將海外貿易提升了這麽快,也沒有他們造船賺銀子的機會。”
“我們林家的事張總就不要說了,”林宗偉說,“我們父子能和你們一起做事情是我們造化,這輩子值了!剩下的事,就是多造船,造好船!”
“林先生,該放手交給年輕人就放手吧!”張知木說,“年紀不饒人,您就有事的時候指點一下就行!”
“嗯!一般事我已經不管了,”林宗偉說,“可是前年開始造的哪艘兩萬五千噸和五千噸的大型鋼殼船,我真是不放心。我們在這上花了很多功夫。去年,他們燒重油的鍋爐研究成了,我們又下決心,將這兩艘船原來燒煤的鍋爐,都改成燒重油的,這個設計和修改的工作量實在是太大了。不過現在看來,這決心下的值。同樣載重量重油要比煤炭熱量大得多,也就能跑的更遠。還有,船上條件也好多了,沒了那麽多煤灰。再說了鍋爐加熱啟動也容易得多。”
林青插言說:“燒重油效率要比燒煤大很多,我們很容易就能通過控製油嘴流量和風量,對鍋爐進行控製。不象以前控製煤粉那麽麻煩。”
範成坤說:“你們說的事好是好,可是今後我們遠洋的時候,所有重油都要帶夠才行,中途沒法補給。這也是一個問題。”
“範司令說的是,”李宗偉說,“不過,我們將原來裝煤的貨艙用一半兒裝油就可以航行很遠很遠。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在想,我們要是船隊出去的話,就專門用一艘船自己帶油。那樣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我讚同林先生的決定,今後使用重油是一個方向,如果可能,我們還可在馬刺啦那邊和南洋的呂宋等地都建設補給基地。給船加油要比裝煤省力的多!”張知木說,“對於重油鍋爐的事,我懂的也不多,但是要提醒你們一件事,重油裏麵含釩和鈉多,對爐底的腐蝕非常厲害,要經常清爐底的灰。那些預熱回路裏麵,溫度允許的盡量要鍍上搪瓷,以減少腐蝕。”
範成坤問:“今後我們造這樣的大船也需要這麽長時間嗎?”
“嗬嗬!這就不慢了!”林宗偉說,“你沒看到,我們船台上是日夜不停在幹。今後有經驗了,或許能快一些,可是也快不了太多。我們現在的船和木帆船不一樣,不緊緊造一個殼子就完了。船上有很多水密艙,那些內部鍋爐電路等事情很麻煩,就說那個大炮自動裝彈機吧,已經在岸上弄好了,到船上,這改改那改改,現在已經調試了一年多。”
張知木對範成坤說:“現在很多船上的大炮都采用分裝彈藥,射程近的我們可以少裝***,不同的彈頭,也可以裝不同的***。這些都是自動裝填完成,為這個自動裝填機構,李迪他們費了幾年功夫。看來功夫不負有心人啊!”
“我們要是有幾艘這樣的大船,不用打,在全世界一開,嚇都嚇服了!”範成坤很想再多造幾艘這樣的船。
“這樣的船,太多我們造不起也養不起。”張知木說,“我們有幾艘作為定海神針就行。今後我們還要發展幾百噸,一千多噸的柴油動力的戰船,那樣機動性更好,吃水不深,適應各種水域。而且柴油機使用更方便靈活。”
“張總,這件事也是我們回來要跟你說的,”李宗偉說,“小噸位的船,完全可以利用我們陵水船廠的現成設備來生產。更大功率的柴油機我們短時間內是研製不出來,我們柴油機單台動力不夠,還可以用兩台甚至三台四台。我們有用柴油生產快艇的經驗,我覺得應該先搞出來一種五百噸的戰船,船上安裝前後甲板各安裝一門130炮就行。這樣的船,我們淩水這邊每年可以同時開工造幾條。”
“這事你們馬上就可以辦!”張知木說,“這次急著請你們回來,我要說的是,你們要研製新式武器還有新式船隻!”
“哦!”
三個人都被張知木說的新武器和新船的事將好奇心吊了起來。
“這個武器就是**。”張知木說,“以目前情況看,**沒有必要。現在沒有哪國的戰船能和我們抗衡。但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要超前研製新式武器才行。這個**,顧名思義,就是一種象魚一樣在水中遊動的炸雷,一旦撞上或者接近敵船就爆炸,將敵船炸毀。這種**可以攜帶很多**,我們先研製直航式**,以後還可以研製製導式**。”
“張總,你說的這種**有點兒意思,不過用啥作動力呢?用火箭發動機推進走不了多遠!”林青問道。
“一開始近點兒的,可以用壓縮空氣帶動風扇驅動螺旋槳,也可以用蓄電池做動力,再就是可以用煤油和壓縮氧氣燃燒作動力帶動螺旋槳作動力。今後還可以研製噴水驅動的**。”張知木說。
“那麽**在水中航行的深度怎麽控製?”李宗偉問了一個實質問題。
“我們可以通過液壓閥測出水深同時控製尾部升降舵來控製水深。”張知木說,“今後,**既可以在岸上向敵船發射,也可以從船上和飛機上向敵船發射。我們現在有很先進的無線電技術,還可以搞無線電製導**。總之,這是我們今後需要花些力氣研製的東西,還要秘密進行!這件事,我現在是和你們打個招呼,還需要和盧先生他們一起研究一下。”
“要是能用無線電控製這東西撞向敵船,不管啥船都能炸飛了!”範成坤明白**這東西的用處。
“張總,你說的潛水艇就是潛到水裏麵的船嗎?”林宗偉問。
“對!林先生。”張知木肯定的說,“我們的潛水員可以帶著潛水裝備潛入水下,但是那是單人行動。我要研製的船,是可以帶很多人一起潛入水中的船。”
“不能每個人都帶著潛水裝備下去吧?”範成坤沒明白潛水艇是怎麽回事。
林家父子也沒明白,林宗偉問:“張總的意思是,我們弄一個管子在外麵通氣,船在水下?”
“不是,我們要造一種完全密封的船,通過控製船上的空氣筒,控製船在水下的深度。”張知木說,“你們擔心的是,船員在水下呼吸的事,我們可以通過,壓縮在空氣罐裏麵的空氣解決。”
“嗯!”林宗偉點頭說,“對,既然我們單個潛水員能用壓縮空氣呼吸,我們潛水艇內部也可以。”
“嗬嗬!道理是這樣,可是實際上要解決的事就太多了。”張知木說,“就說空氣吧,我們吸進空氣將空氣中的氧氣吸收之後,呼出來的是二氧化碳。在一個封閉空間裏麵,不盡快的把二氧化碳清除去,很快人就會中毒。所以空氣淨化裝置就是一個需要好好研究的事。再就是動力。我們當然可以使用柴油機作動力,在水麵航行的時候,直接用柴油機發電,給電池組充電。充滿電之後,潛水艇潛入水中,要保持潛水艇中的壓力,控製係統非常複雜,還要十分可靠。這些東西,我們要和盧炳義先生好好研究一下,然後將工作分成幾個大的部分,分頭去研究解決,這些關鍵技術解決完了,我們再合在一起建造潛水艇。”
“哎呦!要是我們造出來潛水艇,我們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開到敵人船下,突然露出水麵來,向他們開炮!”說到這範成坤有些激動。
“要是你們可以在水下向敵船發射**會怎麽樣?”張知木問,“你們想想,我們在水下來到敵方海岸,派特種兵從潛水艇裏麵出發,潛到敵方岸上,執行完任務,在從水下悄悄的撤退會怎麽樣?”
“對啊!”範成坤說,“要是這樣,今後的海戰整個都會變個模樣!”
“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潛水艇潛入深水之後,沒有波浪,會非常平穩。當然水下空氣肯定沒有水麵好,空間小會很不舒服。但是以我們對手目前水平,我們弄一個通氣管伸出水麵通氣,敵人一般也發現不了!”張知木說。
林宗偉撓撓頭說:“張總啊,這潛水艇的事可不是短時間內能搞出來的,需要而解決的事太多了,我們要有長期打算。”
“是啊!”張知木說,“這些事我們要分別布置給各個部門去進行研究,將來我們的很多東西,可能都不是一個部門能獨立解決的,都需要進行長期預研。對了,還有一件事,你們現在上船的火炮,采用分裝彈藥,射表已經是非常複雜。我在想,是不是在你們的大船上,搞一個空調恒溫的房間,在裏麵安裝一台計算機。將射表等東西存在計算機裏麵,這樣隻要將條件輸進去,不需要人工計算,計算機會自動的顯示出來射表參數,是不是能非常方便。”
“哦!”林宗偉一愣,“計算機還有這麽大的本事?有了這東西當然好了!”李宗偉對計算機了解的還不多。
張知木說:“其實計算機能做的事,還遠不止這些。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機上船,培養一些即懂計算機又懂船上情況的人才。這些人,今後還能將很多船上的業務都用計算機管起來。”
“電子的東西都太嬌貴,要是你說的計算機壞了,我們的船是不是就麻煩?”林青很擔心計算機的可靠性。
“我們船上的東西,可以搞人工控製和計算機控製兩套係統。當然,為了提高可靠性,還可在船上安裝兩套計算機,以備不測。”張知木說,“我們現在搞的計算機都是不計成本的,可是這份投資,未來會有非常豐厚回報的。”
和林家父子和範成坤談完,張知木又想起了李威他們搞的火箭,又打電話將李威請到辦公室。
李威還是那種大大咧咧的樣子,一進屋就對楊玉琳說:“楊夫人,我口渴了,弄點水來!”
楊玉琳氣的說:“呦!譜不小啊!啥時候連稱呼也改了?”
和李菁一樣,李威也是真不敢和楊玉琳胡來,“哎呦!早就該叫楊夫人了,不能總叫楊小姐楊姑娘的!”為轉移話題,馬上問張知木,“張總找我有啥事?”
“你小子,現在是大將軍了,就不能穩點兒。”張知木說,“等楊昌一下,他一會就到!一會我們一起研究點事兒。”
一會兒,楊昌領著幾個人進來了。大家坐好,張知木問李威:“李威說說,你們現在的火箭能射多遠?”
“多遠沒問題,我們加大裝藥量,可以射到六七十公裏都行!可是問題是射擊精度一直沒法突破!”李威說,“這東西受溫度風速影響都很大。”
張知木說:“這種無控火箭沒辦法提高精度了!我們今天請楊昌他們過來就是要搞自導控製問題。今天研究兩件事,一個是遠程製導,另一個是近距離可視製導的事。”
頓了一下,張知木又說:“製導就是控製我們的火箭向預定目標飛行。我們的火箭可以安裝上尾舵控製火箭飛行方向,修正偏離的方向!”
“哎呀!要是能控製飛行方向,那麽遠程火箭可就是戰場上利器了!”李威說。
楊昌聽明白了張知木話,“我們可以通過控製尾舵控製方向,問題是我們首先要知道火箭自己的位置才行。”
“這就是我要跟你們說的第一個問題,我們要研製陀螺儀。”張知木說,“大家都玩兒過陀螺,我們就是根據這個原理來製作陀螺儀。物理課上,我給大家講過這個原理。陀螺會在不停自轉的同時,環繞著另一個固定的轉軸不停地旋轉,這就是陀螺的旋進,又稱為回轉效應。我們就可以用這個原理製作陀螺儀。陀螺儀配合其他傳感器,可以為我們指示飛行物的水平、俯仰、和航向,為飛行物和船隻導航。”
張知木給大家在在紙上畫了簡單的可以三軸自由運動的陀螺儀示意圖,“大家看看,這就是陀螺儀的結構。但是我們實際做出來的陀螺儀要有很多輔助機構,因為不管我們的幾個軸使用多麽高精度的軸承,都會有摩擦力,必須有外力保證他們穩定的轉速。這是一個機電一體的設備,有了它我們才可以測出來飛行物離開原來原來位置多遠,什麽方向。可以說是我們進行控製的基礎。我們必須首先解決這個問題。”
“要是有了這東西,我們飛機上的姿態控製就更容易了!”李威說,“楊昌,這事你們可是要盡快的搞出來!”
張知木說:“我今天和林宗偉先生研究了一下,考慮在他們新建的大船上安裝計算機,用計算機搞火炮射表。我看有陀螺儀,和計算機結合,還可以計算存儲航跡。”
“我看行,”楊昌很痛快的說,“我們現在用的這台計算機一直在不停機的使用,基本上沒出啥大問題。我也是想盡量的讓大家使用,我們可以在用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前些日子,李迪他們找我,我就建議他們的地鐵控製係統用計算機來管理。我們已經大致的想了一個初步方案,準備在地鐵控製室裏麵,放三台計算機,以確保使用安全。”
李威實在是忍不住了,“哎!說了半天,我們的火箭到底怎麽控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