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研究企業管理皇上便衣出行


    陸成祥的電話打過來後,張知木就把陸成祥也請到指揮中心。沒想到是李雲鶴和陸成祥一起過來了。


    見大家都在這,陸成祥說:“哎呀!正好都在這,我們就把有些事兒定一下吧!”


    李雲鶴和陸成祥都坐下後,張知木笑著問:“你們倆怎麽一起來了?”張知木知道陸成祥和李雲鶴一個管商貿的,一個管生產的,他們在一起不會是偶然的。


    “雲鶴去找我,要我和他一起找盧先生再見你,我們電話一問,說盧先生找您了。再一問您,楊姑娘說您到指揮中心了,我們這才把電話打到這來!”陸成祥說了一圈兒,算是把過程說了,可是還是沒說要幹啥。


    張知木嗬嗬一笑說:“你們三位一起找我事小不了!”


    歐陽鶴也打趣說:“嗯!事兒小不了!”


    李雲鶴一笑說:“這事兒啊!說大也大,說小也小。”李雲鶴和大家都熟悉也開起了玩笑。


    “臭小子!越來越出息了!”陳玉峰和李雲鶴情同父子,奚落著李雲鶴。


    “嗬嗬!”李雲鶴嗬嗬一笑說,“是這樣,我們前一陣子根據張總的指示。由陸先生和盧先生派出一些人,和我們幾位管過生產的人成立了一個生產管理委員會,專門研究生產管理上的事。我們這個委員會成立後,張總也和我們進行了幾次座談,明確了要精簡我們的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的這個目標。後來我們選了五金工具廠這個獨立性比較強的廠子,進行了生產過程分析。將所有的生產流程,和數據都用圖表框圖標示出來。這樣一切就很明了了。將不合理的流程進行了整改,根據每道工序工時的不同,人員分配不合理的也進行了精簡調整。現在根據優化重新做了安排,人員可以減少四分之一。效率最少提高百分之二十。弄完了我都不信,親自到五金工具廠去看了看。果然麵貌一新,以前很多停工待料,前後工序等待的事少多了。閑人也少多了。張總說的管理出效益果然不假。”


    陸成祥接著說:“這樣一弄也有一個好處,每件產品的成本都能算出來了!以前我們都知道產品賣出去就賺銀子,可是純利潤是多少不清楚。現在就都清楚了!”


    張知木聽完了可高興了:“我們所有企業都進行管理優化的話,那潛力可就是大了去了!你們的管理委員會,不但要幫著企業將管理組織優化完,還要給企業培訓出來自己懂管理的人才行。”


    “張總您說的都對!那都是後話,”李雲鶴接過話頭說,“我今天要說的是我們正在太原建設自行車廠和汽車廠,需要在建的過程中就進行管理優化。但是我們這個管理委員會人員太少,做這樣大的企業管理設計需要很多人。這也是我們請盧先生和陸先生的原因。我們需要更多的懂數學懂賬務懂生產人參加。”


    “行啦!今天盧先生、陸先生都在,你們看怎麽辦?”張知木說。


    “沒事兒!李雲鶴要多少人,我就給多少人。”陸成祥表態了。


    “我可沒有陸先生這樣的底氣!不過,需要的人我會盡力支持!”盧炳義說。


    “好!這就好!”張知木說,“我們的工業化生產,技術是第一位的,但是管理跟不上也不行!將來我們還要在管理上下更多的功夫!”


    盧炳義說:“我同意張總的意見。不過,我還有一個想法。既然工業生產越來越複雜,我們就要有應對的具體措施。我建議,以這個企業管理委員會為基礎,在窯崗學院成立一個企業管理專業,以後也可以發展成一個係。我們充實的人首先都到這個專業來!今後我們這個專業不但要培養專門管理人才,還要進行管理方麵研究。甚至以後企業的領導都要來培訓。”


    “我同意盧先生的建議,我們明年就可以招生兩個班兒!”張知木非常佩服盧炳義的遠見。


    “這可太好了!”李雲鶴說,“我看這個五金工具廠的廠長,在進行企業管理改造中表現的很出色。還有企業管理經驗,也給他抽出來到這個企業管理委員會來。”


    “我看這樣,你們這兩個廠子建成後需要很多管理人員。你們馬上就開始組織人員,然後進行培訓,他們也可以參與這兩個廠子的企業管理設計上來。也參加整個工廠的建設調試工作。這樣人員就好辦了!”張知木建議說。


    張知木說:“你那個自行車廠的地方倒出來,我們就建設一個綜合性的影城,給大家娛樂用。那個汽車廠是不是都遷到太原那邊啊?”


    “小汽車、客車、大汽車都過去。特種車輛和拖拉機等暫時不過去!”李雲鶴說。


    “是不是也能騰出點兒地方啊?”張知木問。


    李雲鶴一聽不幹了,“不能!張總,我們的閥門廠要遷到那裏。現在我們一個閥門廠即生產我們的水龍頭、水閥門、鍋爐閥門、船用閥門、化工專用的閥門,啥都幹。我這次想將他們分成幾個廠子,讓他們各分廠都專攻一門,這樣才能將產品越做越細。”


    聽李雲鶴這樣說,所有人都樂了。大家都知道現在窯崗的地方越來越珍貴了!


    陸成祥覺得李雲鶴的事兒說的差不多了,將話頭轉了過來,“今天人都在,我就說說這次到福建和廣東的事兒。”


    陸成祥和邱老東家從南方回來,由於事太多還沒來得及進行匯報。大家也都想聽聽他們的事。


    陸成祥見大家注意力都過來了,繼續說:“福建和廣東都是富得流油的地方。我們在泉州的商場已經開建,泉州的商場保證建成後銀子象流水一樣嘩嘩的進。”


    大家都被陸成祥的形容和他說起銀子時候的神態逗樂了!


    陸成祥自己也笑了笑,說:“廣州的商場我安排他們選地址了。馬上也要建。我看福州和應天府(南京)、臨安府(杭州)的商場也要建設。”


    “嗬嗬!”張知木一笑說,“陸先生這些事兒,你就看辦吧!反正我們現在的水泥玻璃管夠用!”


    “哎呦!那玻璃可別管夠用,到了泉州都是寶貝。那東西運到海外去都能換大把的銀子。”陸成祥擺著手說,“就是運這東西太麻煩。弄不好就都碎了!”


    陸成祥的話,提醒了張知木,“對了!還有一件事兒,我看我們該幹了!那就是集裝箱運輸的事。我以前提過,但是一直沒有做起來。我看我們是到了該做這件事兒的時候。”


    大家都豎著耳朵想聽張知木說的集裝箱運輸是怎麽回事兒,張知木說:“我們貨物運輸,不論是船運還是火車運,很麻煩的事兒是貨物裝卸,還有運輸過程貨物的損毀。我們可用薄鋼板製作一些標準箱子,帶可以鎖上門的。我們需要運輸的貨物都在車站碼頭裝在這種箱子裏麵。裝卸的時候我們可以在車站碼頭,製作一些專用的設備。這樣裝卸就很容易了。貨物也不容易損壞。我們可以製作一種我們的十輪汽車能拉一個的箱子。這樣可以用汽車拉著箱子到貨物存放的地方,將貨物裝好,再運到車站碼頭,將貨物運到貨物目的地,也可以從貨物目的地,用汽車運到貨主家裏麵。這樣運貨的方便,貨主也方便。路上集裝箱可以用鉛封封住,隻要鉛封不開,貨物就能保證沒有人在路上動過。”


    “哎呦!要是能這樣,我們運輸的效率可就能大大的提高了!”盧炳義讚歎著說。


    “可是!這需要所有的車站碼頭都有裝卸集裝箱的吊車才行啊!”陸成祥看出了問題所在。


    “對了!”張知木說,“跟集裝箱運輸配套的事還很多,比如如何理貨堆放等等!需要我們好好努力才行,不過這事早晚要做,我們要不斷的完善。”


    李雲鶴說:“我們也可以做一些一輛馬車也能拉動的小集裝箱。都用上了汽車需要很長時間!”


    陳玉峰問:“雲鶴啊!你們太原的汽車廠還要多長時間能生產汽車?一年能產多少?”


    “最少還需要兩年才能大批的產汽車。投產後,運輸的汽車我預計每天可以產五十輛。”李雲鶴回答說。


    “哎呦!”大家都驚訝了。


    “那個自行車廠不用到兩年就能投產!估計到時每天可以產一百輛自行車!”李雲鶴自豪的說。


    “太好了!那時候自行車就便宜多了。爭取讓每個人都可以有一輛。”歐陽鶴聽了也很振奮。


    “我最擔心的還是,怕我們的汽油到時候不夠用了!我們現在的汽車少還不是問題,汽車多了問題就大了!”李雲鶴說。


    “現在我們正往蘭州運鋼軌,河西那邊的鐵路通了之後,我們就要在酒泉那邊鑽探石油。那邊的石油鑽探隊,你現在就要準備!神木那邊的開采力度也要加強。今後石油可是消耗品,他的重要性不次於糧食!以後這件事要有專門的人來管。”張知木很鄭重的說。


    “集裝箱運輸的事,我看就由楊靖親自抓吧!”陳玉峰建議說。


    “我看行!運輸的事一直由他管。就讓他管到底吧!”張知木說。


    陳玉峰又問:“河西那邊的鋪軌的事兒進行的怎麽樣了!我聽說,為這事兒,寧德將軍親自趕到了蘭州!”


    盧炳義說:“可不是,這件事對於河西地區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本來,我建議他們等火車頭組裝好了能上線兒了,可以用火車頭推著車廂運鋼軌邊鋪邊前進。可是寧德他們等不及了,前麵的鋼軌都是士兵們抬著到路基上鋪軌。”


    李雲鶴說:“火車頭大件也運到了蘭州。蘭州機車廠也在建設,我告訴他們不能等廠子建好了再組裝車頭,現在搭著棚子也要把車頭裝起來兩個,好讓火車能在那邊先跑起來。寧德將軍急的不得了,就守在那裏!”


    “不是寧德將軍一個人急啊!”張知木說,“人家那邊雙軌的路基早就建好了。好不容易盼來了鋼軌,能不著急嗎?”


    “你們放心,火車頭很快的就能組裝好一個。我們去的都是最好的技術人員和工人。那邊沿途的電報電話也馬上能安裝好!人家寧德將軍他們早就把線杆子都豎好了。”李雲鶴說,“有一輛火車頭帶著幾節車廂,那邊鋪軌就快多了!”


    歐陽鶴說:“看來我們向西發展的時候,就有火車助力了!”


    張知木問盧炳義:“盧先生,天水到蘭州的路線考慮的怎麽樣了!”


    “我正要和您說這事兒,我們到了洮水之後,簡單的看了一下。要想修建從洮水到渭河的輸水線。那段鐵路還真的需要仔細的設計。大致方案我們已經定了下來。他們正在那邊進行仔細的測量,明年開春保證能拿出來詳細的方案。那時候天水到蘭州的鐵路也就可以施工了。”盧炳義回答說。


    “好啊!”張知木說,“今年年底潼關大橋要是通車了。火車就可以直接開到西安、陳倉(寶雞)、天水。再有兩年,蘭州公路鐵路大橋通車,這段天水到蘭州的鐵路也能通車。那時候我們就可以坐火車到嘉峪關去看看!”


    “嘿嘿!聽著就像做夢一樣!”陸成祥不由得有些激動。


    “嗯!這個夢我看不遠!嗬嗬!”陳玉峰也難得的高興得笑了起來。


    窯崗賓館這邊,文武大臣們剛散去,代王、周王和安平公主就過來了!


    崇禎皇上本來特別不願意見到這兩位王爺,三人施完大禮之後,崇禎皇上氣兒才算是順了點兒。


    崇禎皇上賜坐了之後,周王說:“皇上,您在窯崗的這段時間,我們就陪著您。張東家想知道您都有啥安排,我們好做準備!”


    “嗯!”崇禎皇上點點頭說,“朕想先在窯崗好好看看再說。你們在窯崗熟悉情況,覺得朕該從那裏看起呢?”


    “哎呦!皇上啊!這窯崗該看的地方可是不少,”代王說,“不過皇上要是想看看窯崗的工業生產情況,我建議皇上應該到冶場那邊去看看。不過冶場看完了也需要幾天時間。”


    “歐?一個冶場需要那麽多時間去看?”


    “是啊!皇上,那邊現在不僅僅是一個煉鐵地方。好多工廠都遷到那裏了!已有二十多萬人了!”代王爺介紹說,“那邊有自己的商業區生活區,還有自己的各種學校學院,研究所。還有幾個大型的化工廠,煉油廠。”


    周王說:“不過,那邊工廠太多,就是空氣實在是不好!皇上去的時候一定要帶上口罩!”


    “朕聽說他們煉鐵爐子一下子能煉出上千斤的鐵。是真的嗎?”


    “哎呀!幾千斤都不止啊!”代王說。


    “好了!今天我們到樓外麵轉轉!明天到冶場去看看!”崇禎皇上定下了。


    “皇上,今天在窯崗你想看啥呢?”周王又問。


    “朕也不知道看啥,”崇禎皇上說,“這樣吧!朕一直聽說,窯崗的商場格外的好,朕就從窯崗商場看起!”


    這時候,安平公主說話了,“皇上我建議您,要去看窯崗商場,就輕裝簡從,換了便服自己去逛!不然,您帶著文武家眷,一去就得清場。那樣的話,您就看不到窯崗商場那種人來人往,摩肩接踵的人氣。光去看看那些貨物有啥意思。是不是皇上?”


    “哦!說的也是!”崇禎皇上說,“不過,朕自己去了,把大家都丟下不好吧!”


    “哎呦!嗬嗬!”安平公主笑出聲來,“皇上啊!您可以自己去,他們就不能自己去嗎?各自去各自都方便!跟著您去,他們還想買啥東西啊?”


    “安平不得無禮!”周王趕緊說,“皇上休怪,這個孩子到了窯崗別的沒學好!倒是學的沒大小了!”


    “不不!安平說的很對!”崇禎皇上說,“我就聽安平的,你們二位陪著朕就行了,我們一起去看看窯崗商場!”


    “哎呦!皇上這可不行啊!”王公公趕緊說。


    “混賬!昨天晚上的事兒,還沒跟你算賬。今天怎麽又不行了?”崇禎皇上厭惡的喝道。


    “最起碼,我和小李子得跟著你才行。”王公公說,“這有啥事,兩位王爺也護不住您!”


    “行啊!你們兩個也換上衣服跟著就行了!”崇禎皇上知道沒有王公公他們跟著真的不行。他也知道王公公和李公公的身手都是非常了得的。


    崇禎皇上中午簡單的吃了點飯,回到房間休息了一會兒,本來想少睡一會兒,可是想著要去窯崗商場去看看怎麽也睡不著,就喊上在別的客房的周王和代王,一起出去了。


    來到賓館門前,坐上了幾輛汽車,向窯崗商場開了過去。這短短的一路上,崇禎皇上眼睛就是一直看著窗外。崇禎皇上的感覺是窯崗的太陽好像也格外的明亮,整個一路上就沒看見見土的地方。露土的地方都種上樹木花草。道路非常平整,汽車跑在路上非常平穩。讓崇禎皇上感興趣的還有路的中間都畫著白線,人們和車輛都分在兩邊行走!


    車路過窯崗廣場的時候,崇禎皇上看到廣場一堆堆兒的站著很多人。這引起了崇禎皇上的注意,他突然讓司機停車。然後推門下車,跟在後麵那輛車上周王和代王也趕緊下車跑了過來。由於周圍有很多人走動,他們來到崇禎皇上跟前,又不想暴露是皇上,周王故意問:“大東家!怎麽有事啊?”


    崇禎皇上馬上會意的說:“朕,啊!我正好看到人多熱鬧,想看看!”


    周王湊近了崇禎皇上,說:“大東家!這裏是百姓們隨便議論國事和窯崗大事的地方!說啥的都有,您聽了千萬不要生氣!”


    “哦!張東家不管嗎?”崇禎皇上對這感興趣了,一邊向人去中走,一邊問。


    雖然崇禎皇上都換了便服,他們一行也是不少人,可是走進廣場裏麵,根本沒人注意。大家都是一夥夥的在議論著各樣感興趣的事情。不過這裏也是什麽樣的人都有。


    有一些人在議論窯崗官兵奪回來原來元朝被朝鮮占去土地的事,引起了崇禎皇上的興趣。有人說:“張東家就是太仁慈了。朝鮮那樣的國家直接滅掉了,我們派去官員和警察管理就行了。幹啥還留著他們。這些朝鮮人需要我們的時候,就來求我們。他們被倭國人欺負的時候,要不是我們大明朝出兵早就被人滅了。後來又和滿清一起打我們。這樣的人留著幹啥?”


    有人馬上反對的說:“得得!張東家考慮的事兒,哪是你能看明白的!張東家留著他們,是覺得啥時候收拾他們都可以。現在的問題是北麵的蒙古人還沒有徹底的滅掉。收拾朝鮮人一下,也是收拾滿清的時候順手幹了那麽一下!”


    “就怕張東家太仁慈,收拾完了蒙古人也不忍心收拾朝鮮人了。過一陣兒,他們再哭哭啼啼派人說軟化。恐怕就更不好說!”有人說。


    “那可不行!我看我們應該聯合給張東家寫信,我們一起簽名,請張東家千萬不要手軟!”


    “對對!這話對!你帶頭寫信,我們都簽名!”


    “”


    氣氛格外的熱烈!崇禎皇上聽了都有點傻了!心說,這些平頭百姓們怎麽懂得這麽多啊!他們還要聯名給張東家寫信,真是有意思!


    看見崇禎皇上有些發愣,周王說:“窯崗就是這樣!不管誰有意見都可以說。其實這樣很好,有意見不說憋在心裏就容易出事兒。張東家的辦公室有專人收這些信。張東家有的時候,集中回複一些。有的還專門找這些提意見的人和他們交流。”


    代王也過來說:“窯崗人覺得生活在窯崗格外的幸福,就是這裏啥事隻要你不去影響別人,都隨便!都自由!大東家你看,這裏穿啥都有,但是沒有看見有要飯的!”


    “誒!真的滿大街上沒看見有一個乞丐!”崇禎皇上說。


    “沒人養的老人,窯崗有敬老院養著。沒有父母孩子,有孤兒院養著。有殘疾的不能工作的也都養了起來。那裏都有專人照顧。黃總,就是張東家的夫人還經常過去檢查老人孩子照顧的怎麽樣了!不管男女,該上學都必須上學。其他人都安排工作。在窯崗隻要有一份工作,就可以過得很好!”代王過來介紹說。


    “哦!要是這樣,誰出來要飯啊!”崇禎皇上又看著議論的熱火朝天的人們,若有所思的說,“不然,哪有這麽多人在這議論這些呢!”


    ----------


    《南宋記憶》新進展:崖山海戰,元軍大敗,宋軍反攻,登陸福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改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鬆一般堅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鬆一般堅韌並收藏改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