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取遼陽城奪東京城
代善發現盛京情況不好之後,四處派人通知遼陽、鐵嶺、撫順等周邊各處速來支援,他哪裏知道這些地方早就自顧不暇了。
占領河口的窯崗民軍,分兩次給盛京外圍的魏祥那邊送去了七個團的兵力之後,從盛京(沈陽)返回的船再回到河口,等到窯崗那些海船將步兵第十一軍的另一個師的兵力運到,他們就將兵力就分別運到鐵嶺和遼陽了。
先走的是到遼陽的一路,他們有兩條拖輪帶著兩串駁船,運送兩個團的步兵。配給他們的還有四艘登陸艇,五艘快艇。他們沿著渾河向東南方向逆流前進,又向南轉進太子河,一直逆流而上,日夜兼程,在向導的帶領下,臨近遼陽的時候,他們放慢了行進速度,為了保證進攻的隱蔽性和突然性,要在晚上在遼陽靠岸。
這一路帶隊的是步兵第十一軍第三師師長,他的任務是早就安排好的。這位三十歲的漢子叫王運才,原來是野豬嶺的一個小頭目,後來跟隨張知木他們下山之後,也是南征北戰的,一直從一個小兵幹到今天的師長。
進入太子河以後,這位王運才就有些激動。作戰準備的時候,他已經看了大量的資料。努爾哈赤占領遼東之後,將太子河改稱太資河不知何意。其實秦以前,太子河被稱作“衍水”,也叫過大梁水、梁水、東梁河、代子河。後來燕太子丹逃到這裏,又將“衍水”改稱“太子河”。到了這裏,不能不讓人想起,燕太子丹為保衛家國,反抗暴秦,招炯俠士,演繹的出易水送別、鹹陽行刺、衍水自刎等一幕幕悲愴的曆史舊事。
王運才心想我原來不過是一個沒飯吃,到山上當了土匪一個沒用的廢人,多虧了跟隨張總才算是走上了一條正道,現在做的事也要和那些古代的大英雄相比了。遼陽這個地方的重要性,僅次於沈陽,派我負責這一路,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我是窯崗的老人,我一定不能給張總丟臉。
也像這位王運才認為的,遼陽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原來大明朝的遼東都司治所就在遼陽,以往遼東所有的軍事關隘城堡都是圍繞遼陽為中心修建的。當初,努爾哈赤打下遼陽之後,高興萬分,派人到沈陽(還沒改稱盛京),將皇後、嬪妃皇子們都接到遼陽,又在遼陽東五裏,太子河東岸修建了東京城作為皇宮,將遼陽改為東京。
其實將遼陽稱為東京的努爾哈赤不是第一個。
遼陽是東北地區有史以來的第一座重鎮,長期成為這一地區經濟的中心、軍事的堡壘、政治的舞台、曾經是契丹、金等政權的都城。
約在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燕國大將秦開率大軍攻打遼東,沿邊修築長城,設置遼東郡,治所即在襄平城(遼陽)。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仍沿舊製。大將蒙恬在修築萬裏長城時,又進一步加固完善襄平城,遂具規模。
三國時期,公孫氏據有遼東,把襄平城建成帝都一般。其時,襄平已經發展成為擁有四萬戶、三十餘萬人、並設有“市”(商業區)的大城市,成為漢代全國有史跡可考的十二個設有“市”的經濟中心之一。
其後,兩宋遼金時期,契丹族主耶律德光(遼太宗於公元935年),將遼陽作為五京之一的東京,遼陽又是其東丹國國都。(現在,東丹王宮的遺址還可指認,其建築遺存現為觀音寺禪院。)
大明朝如同漢朝,也是采取屯墾戍邊的防禦措施,大築城堡、障塞等軍事工程。朱元璋於洪武五年(1372),命重修遼陽故城。葉旺、馬雲奏請明廷在舊城基礎上重建。洪武五年開始動工,三四年間,一座宏偉堅固的遼陽城基本竣工。
遼陽城為明代東北第一名城。其規模,分為南、北二城,呈“日”字形。南城為主城,城牆皆以磚包砌成。城高三丈三尺(約合10米),周長十六裏二百九十五丈(約合8公裏)。設城門六座。南城二門:左名安定(小南門),右名泰和(俗稱大南門);東城二門:左名廣順(高麗門),右名平夷(大東門);西城一門,名肅清(大西門);北城一門,名鎮遠(大北門)。每門上建城樓。其中平夷門外有月城,設甕門,以為防禦之用。城牆四隅,皆有角樓。東南名籌邊(後稱魁星樓),東北名鎮遠,西北名平胡,西南名望京。
洪武十二年(1379),又命都指揮使潘敬開擴東城一裏,又向北延伸,附築土城,即北城。朱棣永樂十四年(1416),都指揮使王真改築北城,包砌周圍,並增開城門。
遼陽有句謠諺:“城東甲乙木,城南丙丁火,城西庚辛金,城北壬癸水”。指的是遼陽東部山區出產大量木材,多於城東集散,並於高麗門碼頭(城東北)、鵝房碼頭(城東南)裝船,經太子河水運外地;城南則為窯場,燒陶、冶鐵都在那裏;城西一帶,盡是手工工場和作坊;城北便是滔滔的太子河,水上交通十分便利,各種貨物可以由城北的東幹河、西幹河、八卦頭等碼頭裝卸。外埠商人多經遼河、渾河進入太子河,至遼陽城下。遼陽的經濟繁榮非常繁榮,水運暢達,及於四方。
太子河從遼陽城東由南向北穿行,然後繞向西而去,繞遼陽半圈兒。王運才他們計劃靠岸登陸的地點就在遼陽城東,在太子河東西兩岸同時登陸,因為他們要同時解決遼陽城和東京城。
雖然戰事已起,遼陽這裏也接到到報警,可是不論是守軍還是百姓們都覺得戰事離自己還遠著呢。王運才他們的船隊亮著刺眼的探照燈來到高麗門碼頭的時候,看見這裏停靠著很多船隻,那些船家和碼頭上的苦力,從來沒看見過這麽亮的燈光,也沒聽見過這樣轟轟聲音,一直到拖輪靠上碼頭,岸上看熱鬧的人才知道這是冒著火的船來了。不過他們看見從船上下來了大批軍隊嚇得都跑遠了。有膽大的沒跑,發現下來的軍隊紀律非常嚴,都在大堤上集合,沒有騷擾他們,慢慢的跑散的人也都回來了。登陸艇將船頭搶灘在岸邊也將炮車轟轟的開上岸,另一部分船靠在太子河東岸,也有兩艘登陸艇靠在了東岸。
這時候,也有人想進城去給守軍送信兒,可是城門緊閉他們進不了城。整隊完了的窯崗軍隊馬上就有一個連的步兵來到高麗門前麵埋伏起來。因為遼陽城門都是同時開門,有人從別處進去報信兒話,窯崗人也同時進城了。
不過遼陽城外麵有一道護城河,必須通過吊橋才能進城去,所以沒有加固吊橋的話,炮車不能直接開進城去。這件事王運才他們做了專門準備。
不過,百密一疏,有一件事兒王運才他們沒有想到。
遼陽是一個商業中心,每天進城做生意的人都非常多,一般開城門前,都有很多人等在吊橋前,吊橋一放下,他們搶先進城去。可是一個連的士兵埋伏在吊橋前麵,過來的準備進城做生意的人都嚇跑了。好在守在城門前的那個連長還是很有心計,發現了這個情況,馬上派人告訴王運才。王運才一拍腦袋,說:“哎呀!差點兒壞了大事。”就讓人從碼頭的苦力那裏借來了一些舊衣服,派人裝扮成進城的百姓等在高麗門吊橋外麵。
天大亮之後,城上一個門軍向外麵望了望,對身邊的兄弟說:“他媽的!今天人不多啊!”
“多少能怎麽的,弄點油水也不都給你。”另一個嘟囔著,兩個人吱吱嘎嘎將吊橋放了下來。城門洞子裏麵的大門也“轟轟”的被推開了。
扮作百姓的窯崗士兵,擔著擔子來到城門前,門前的士兵沒說話,習慣的伸著手。可是這些人沒給他們銀子,而是輪起藏在身後的步槍把子砸向他們的頭,一會功夫,城門邊的幾個士兵都被打得滿頭是血倒在地上,後麵的兩輛炮車開了過來,用履帶壓住吊橋邊緣,不讓城門上的人將吊橋抬起來。立刻,那個連的士兵躍起來衝進城門去。他們知道進去裏麵是一個甕城,不能停在這甕城裏麵,必須盡快的衝到裏麵的那道城門,將那裏奪下來。
這時候城門樓子上的士兵發現不對勁兒了,怎麽有這麽多身穿花花綠綠的衣服的人衝進城來,他們第一反應是要將吊橋拉起來,可是突然看見兩個冒著黑煙的家夥爬了過來將吊橋壓住。沒等他們看明白這兩個家夥是啥東西,這兩個家夥上冒出來一串串火光,“砰砰砰”“噠噠噠”十二點七毫米重機槍和七點九毫米重機槍子彈,將露頭觀看的士兵腦袋打成漏勺了,有的幹脆半個腦袋都被打飛了。
這時候,他們才知道不好,難道這就是傳說的那些非常厲害的窯崗人來了。這時候沒死趴在城門樓子上,士兵爬著向城下爬去,他們知道應該報告了。
他們被壓著抬不起頭,窯崗的工兵用輪子推著架橋的材料過來了。他們跳進護城河,在吊橋低下,架起了支撐支架。看了看吊橋板還算結實,墊上了一些木頭楞子,四輛炮車壓著木頭楞子就開過了護城河。
這時候,進城的那個連士兵已經將城門和整個甕城占領,掩護王運才他們大隊人馬進城。
其實多爾袞也深知遼陽的重要性,他派了一個正二品的參將駐守遼陽。可是他認為,遼陽不會受到威脅,如此重要的遼陽,清兵隻有三千多人,還有三萬多漢八旗士兵。守衛這裏清兵真的是養尊處優,吃苦受累的事,都有漢軍來做。他們隻是負責帶領漢軍看守城門之類的就行了。
這位參將,原來是一個千戶,現在弄到駐守遼陽的肥差,美得不知道幹啥好,弄了幾個小老婆,每天都是腰酸腿乏的,根本沒有想啥打仗的事。練兵的事也由下屬去管了。這天還沒睡醒的參將,被通報的士兵弄醒了很不高興,嘟囔著穿好衣服出來衝跪著的士兵吼道:“啥事啊!催命鬼似的!”
參將糊裏糊塗的一句話還真的說對了,這就是催命鬼來了:“大人!不好了!窯崗人進城了!”
“你說啥,啥?”參將一下子嚇得全醒了,瞪著眼睛不敢相信問。
“窯崗人進城了!從高麗門進來裏的!”士兵戰戰兢兢的說。
“來人啊!”參將大吼著,“拿我的盔甲!”
這時候,遼陽城內已經到處是槍聲,他下麵的將領們都在大廳等著他,他立刻命令一個千戶,帶兵將窯崗人趕出高麗門。又命令手下趕緊回去蹬城不得有誤。然後,來到院子,在衛兵的幫助下才登上戰馬。雖然體力不行了,參將的心氣還行,他想親自帶人將窯崗人趕出城去。可是沒等他出了衙門,就見從衙門大門湧進來很多清兵。接著大地有震動的感覺,又聽見“轟轟”聲音。退進來的官兵都喊叫著:“大人快躲躲!來的不知道是啥東西,我們擋不住!”
參將覺得受到了侮辱,揮動手裏的大刀,吼道:“大膽!敢後退者死!”
這時候,窯崗的炮車停在了守備衙門口,窯崗士兵衝了進來,將門前被參將逼著衝過去的士兵,用槍“啪啪”的都打倒了。
參將這時候才明白,方才士兵們不是嚇的胡說。
進來的窯崗士兵們,一看院子裏麵,發現還有一個將軍,頂盔戴甲的手裏拿著一柄大刀,互相看了看都樂了,他們不想馬上打死他,有活捉他的意思,這時進來了一個排長,對參將說:“別愣著了!是我們打死你,還是你下馬投降!”
此時參將已經是汗流浹背,不知道是虛汗還是緊張的,他知道今天是完了,心一橫,沒說話提馬舉刀向這個說話的排長劈去。可是就在他舉刀的時候,排長手裏麵的自動步槍對著他的馬頭“啪啪啪”的打了一排子彈,戰馬前腿一抬接著趴到地上,將參將摔了下來。士兵們過去就見他按住。
窯崗的幾輛戰車進城之後,就分別向西門、南門、北門衝過去。戰鬥就像按教科書上的教的一樣,進城的軍隊按照各自的任務分頭行動。李治他們的情報人員做的大量工作,在戰場上真的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到中午,戰鬥就結束了。這一仗打死清軍兩千多人,漢旗兵五千多人,活捉了清軍一千多人,漢旗軍一萬五千多人。
東京城的戰鬥進展也十分順利。窯崗的戰車一上岸,東京城裏麵的守軍就能聽見轟轟的戰車聲,因為東京城力太子河隻有一裏地,現在的夜裏幾乎沒有任何幹擾,聲音傳出去很遠。窯崗的步兵和炮車沒有停留,就直接開到東京城外。
東京城城廓建在一麵臨水的高阜處,是磚石、夯土結構。城周長3510米,東西長890米,南北長886米,四麵設有八門,分別叫內治、撫近、懷遠、外攘、德盛、天佑、福盛、地載,每麵各有二門,門的位置,南北相對。
天一亮,炮車就開到天佑門前,不管天佑門上的清軍射過來密集箭雨,對著天佑門“咚”的就是一炮,“轟”的一聲,天佑門的大門就被炸碎了。戰車直接開進門去。城外輕重機槍掩護步兵跟隨炮車進城之後,步兵就開始了屠殺。東京城現在是留都,守衛的都是清軍,有一千多人,最後這裏沒有留俘虜,這些清軍士兵都是大清最忠誠的士兵,全部戰死。
東京城本來不大,努爾哈赤沒有完全建完,就遷都到沈陽了。
天啟二年(1622)三月,努爾哈赤召集諸王、大臣會議。他說:“皇天見佑,將遼東地方付給我們,然遼陽城大,又多年失修,已殘破傾圮。東南有朝鮮,西北有蒙古,這二國都還未征服,如果放下這裏,去攻打大明,難免內顧之憂。必須另築城廓,派兵堅守,才可放心大膽地出兵廣寧,而免去後慮。”所以在遼陽城東五裏,太子河右岸約一裏,擇地建築新城。一年內基本建成,就叫“東京城”。這裏是努爾哈赤禦政的場所。努爾哈赤遷都到沈陽之後,這裏作為留都有清兵看守。
努爾哈赤為啥不住在遼陽城內,為啥遷都到沈陽曆來是都是一個謎。
努爾哈赤遷都到沈陽的一個理由是從那裏進攻大明朝方便,渡過遼河就可以。可是努爾哈赤進攻大明朝的時候,根本沒走那一路,而是走到海州(海城)那邊渡河西去的。
努爾哈赤的理由很可能風水的原因,隻是天機不可泄,他不能說。
王運才沒有心思好好逛逛這座已經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古城,第二天留下一部分士兵守城,帶著軍隊又登船,逆流而上,他們的目標是威寧營堡(本溪)、清河堡(本溪滿族自治縣清河城鎮)、鴉鵲關。
----------
《南宋記憶》新進展:崖山海戰,元軍大敗,宋軍反攻,登陸福州。
代善發現盛京情況不好之後,四處派人通知遼陽、鐵嶺、撫順等周邊各處速來支援,他哪裏知道這些地方早就自顧不暇了。
占領河口的窯崗民軍,分兩次給盛京外圍的魏祥那邊送去了七個團的兵力之後,從盛京(沈陽)返回的船再回到河口,等到窯崗那些海船將步兵第十一軍的另一個師的兵力運到,他們就將兵力就分別運到鐵嶺和遼陽了。
先走的是到遼陽的一路,他們有兩條拖輪帶著兩串駁船,運送兩個團的步兵。配給他們的還有四艘登陸艇,五艘快艇。他們沿著渾河向東南方向逆流前進,又向南轉進太子河,一直逆流而上,日夜兼程,在向導的帶領下,臨近遼陽的時候,他們放慢了行進速度,為了保證進攻的隱蔽性和突然性,要在晚上在遼陽靠岸。
這一路帶隊的是步兵第十一軍第三師師長,他的任務是早就安排好的。這位三十歲的漢子叫王運才,原來是野豬嶺的一個小頭目,後來跟隨張知木他們下山之後,也是南征北戰的,一直從一個小兵幹到今天的師長。
進入太子河以後,這位王運才就有些激動。作戰準備的時候,他已經看了大量的資料。努爾哈赤占領遼東之後,將太子河改稱太資河不知何意。其實秦以前,太子河被稱作“衍水”,也叫過大梁水、梁水、東梁河、代子河。後來燕太子丹逃到這裏,又將“衍水”改稱“太子河”。到了這裏,不能不讓人想起,燕太子丹為保衛家國,反抗暴秦,招炯俠士,演繹的出易水送別、鹹陽行刺、衍水自刎等一幕幕悲愴的曆史舊事。
王運才心想我原來不過是一個沒飯吃,到山上當了土匪一個沒用的廢人,多虧了跟隨張總才算是走上了一條正道,現在做的事也要和那些古代的大英雄相比了。遼陽這個地方的重要性,僅次於沈陽,派我負責這一路,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我是窯崗的老人,我一定不能給張總丟臉。
也像這位王運才認為的,遼陽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原來大明朝的遼東都司治所就在遼陽,以往遼東所有的軍事關隘城堡都是圍繞遼陽為中心修建的。當初,努爾哈赤打下遼陽之後,高興萬分,派人到沈陽(還沒改稱盛京),將皇後、嬪妃皇子們都接到遼陽,又在遼陽東五裏,太子河東岸修建了東京城作為皇宮,將遼陽改為東京。
其實將遼陽稱為東京的努爾哈赤不是第一個。
遼陽是東北地區有史以來的第一座重鎮,長期成為這一地區經濟的中心、軍事的堡壘、政治的舞台、曾經是契丹、金等政權的都城。
約在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燕國大將秦開率大軍攻打遼東,沿邊修築長城,設置遼東郡,治所即在襄平城(遼陽)。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仍沿舊製。大將蒙恬在修築萬裏長城時,又進一步加固完善襄平城,遂具規模。
三國時期,公孫氏據有遼東,把襄平城建成帝都一般。其時,襄平已經發展成為擁有四萬戶、三十餘萬人、並設有“市”(商業區)的大城市,成為漢代全國有史跡可考的十二個設有“市”的經濟中心之一。
其後,兩宋遼金時期,契丹族主耶律德光(遼太宗於公元935年),將遼陽作為五京之一的東京,遼陽又是其東丹國國都。(現在,東丹王宮的遺址還可指認,其建築遺存現為觀音寺禪院。)
大明朝如同漢朝,也是采取屯墾戍邊的防禦措施,大築城堡、障塞等軍事工程。朱元璋於洪武五年(1372),命重修遼陽故城。葉旺、馬雲奏請明廷在舊城基礎上重建。洪武五年開始動工,三四年間,一座宏偉堅固的遼陽城基本竣工。
遼陽城為明代東北第一名城。其規模,分為南、北二城,呈“日”字形。南城為主城,城牆皆以磚包砌成。城高三丈三尺(約合10米),周長十六裏二百九十五丈(約合8公裏)。設城門六座。南城二門:左名安定(小南門),右名泰和(俗稱大南門);東城二門:左名廣順(高麗門),右名平夷(大東門);西城一門,名肅清(大西門);北城一門,名鎮遠(大北門)。每門上建城樓。其中平夷門外有月城,設甕門,以為防禦之用。城牆四隅,皆有角樓。東南名籌邊(後稱魁星樓),東北名鎮遠,西北名平胡,西南名望京。
洪武十二年(1379),又命都指揮使潘敬開擴東城一裏,又向北延伸,附築土城,即北城。朱棣永樂十四年(1416),都指揮使王真改築北城,包砌周圍,並增開城門。
遼陽有句謠諺:“城東甲乙木,城南丙丁火,城西庚辛金,城北壬癸水”。指的是遼陽東部山區出產大量木材,多於城東集散,並於高麗門碼頭(城東北)、鵝房碼頭(城東南)裝船,經太子河水運外地;城南則為窯場,燒陶、冶鐵都在那裏;城西一帶,盡是手工工場和作坊;城北便是滔滔的太子河,水上交通十分便利,各種貨物可以由城北的東幹河、西幹河、八卦頭等碼頭裝卸。外埠商人多經遼河、渾河進入太子河,至遼陽城下。遼陽的經濟繁榮非常繁榮,水運暢達,及於四方。
太子河從遼陽城東由南向北穿行,然後繞向西而去,繞遼陽半圈兒。王運才他們計劃靠岸登陸的地點就在遼陽城東,在太子河東西兩岸同時登陸,因為他們要同時解決遼陽城和東京城。
雖然戰事已起,遼陽這裏也接到到報警,可是不論是守軍還是百姓們都覺得戰事離自己還遠著呢。王運才他們的船隊亮著刺眼的探照燈來到高麗門碼頭的時候,看見這裏停靠著很多船隻,那些船家和碼頭上的苦力,從來沒看見過這麽亮的燈光,也沒聽見過這樣轟轟聲音,一直到拖輪靠上碼頭,岸上看熱鬧的人才知道這是冒著火的船來了。不過他們看見從船上下來了大批軍隊嚇得都跑遠了。有膽大的沒跑,發現下來的軍隊紀律非常嚴,都在大堤上集合,沒有騷擾他們,慢慢的跑散的人也都回來了。登陸艇將船頭搶灘在岸邊也將炮車轟轟的開上岸,另一部分船靠在太子河東岸,也有兩艘登陸艇靠在了東岸。
這時候,也有人想進城去給守軍送信兒,可是城門緊閉他們進不了城。整隊完了的窯崗軍隊馬上就有一個連的步兵來到高麗門前麵埋伏起來。因為遼陽城門都是同時開門,有人從別處進去報信兒話,窯崗人也同時進城了。
不過遼陽城外麵有一道護城河,必須通過吊橋才能進城去,所以沒有加固吊橋的話,炮車不能直接開進城去。這件事王運才他們做了專門準備。
不過,百密一疏,有一件事兒王運才他們沒有想到。
遼陽是一個商業中心,每天進城做生意的人都非常多,一般開城門前,都有很多人等在吊橋前,吊橋一放下,他們搶先進城去。可是一個連的士兵埋伏在吊橋前麵,過來的準備進城做生意的人都嚇跑了。好在守在城門前的那個連長還是很有心計,發現了這個情況,馬上派人告訴王運才。王運才一拍腦袋,說:“哎呀!差點兒壞了大事。”就讓人從碼頭的苦力那裏借來了一些舊衣服,派人裝扮成進城的百姓等在高麗門吊橋外麵。
天大亮之後,城上一個門軍向外麵望了望,對身邊的兄弟說:“他媽的!今天人不多啊!”
“多少能怎麽的,弄點油水也不都給你。”另一個嘟囔著,兩個人吱吱嘎嘎將吊橋放了下來。城門洞子裏麵的大門也“轟轟”的被推開了。
扮作百姓的窯崗士兵,擔著擔子來到城門前,門前的士兵沒說話,習慣的伸著手。可是這些人沒給他們銀子,而是輪起藏在身後的步槍把子砸向他們的頭,一會功夫,城門邊的幾個士兵都被打得滿頭是血倒在地上,後麵的兩輛炮車開了過來,用履帶壓住吊橋邊緣,不讓城門上的人將吊橋抬起來。立刻,那個連的士兵躍起來衝進城門去。他們知道進去裏麵是一個甕城,不能停在這甕城裏麵,必須盡快的衝到裏麵的那道城門,將那裏奪下來。
這時候城門樓子上的士兵發現不對勁兒了,怎麽有這麽多身穿花花綠綠的衣服的人衝進城來,他們第一反應是要將吊橋拉起來,可是突然看見兩個冒著黑煙的家夥爬了過來將吊橋壓住。沒等他們看明白這兩個家夥是啥東西,這兩個家夥上冒出來一串串火光,“砰砰砰”“噠噠噠”十二點七毫米重機槍和七點九毫米重機槍子彈,將露頭觀看的士兵腦袋打成漏勺了,有的幹脆半個腦袋都被打飛了。
這時候,他們才知道不好,難道這就是傳說的那些非常厲害的窯崗人來了。這時候沒死趴在城門樓子上,士兵爬著向城下爬去,他們知道應該報告了。
他們被壓著抬不起頭,窯崗的工兵用輪子推著架橋的材料過來了。他們跳進護城河,在吊橋低下,架起了支撐支架。看了看吊橋板還算結實,墊上了一些木頭楞子,四輛炮車壓著木頭楞子就開過了護城河。
這時候,進城的那個連士兵已經將城門和整個甕城占領,掩護王運才他們大隊人馬進城。
其實多爾袞也深知遼陽的重要性,他派了一個正二品的參將駐守遼陽。可是他認為,遼陽不會受到威脅,如此重要的遼陽,清兵隻有三千多人,還有三萬多漢八旗士兵。守衛這裏清兵真的是養尊處優,吃苦受累的事,都有漢軍來做。他們隻是負責帶領漢軍看守城門之類的就行了。
這位參將,原來是一個千戶,現在弄到駐守遼陽的肥差,美得不知道幹啥好,弄了幾個小老婆,每天都是腰酸腿乏的,根本沒有想啥打仗的事。練兵的事也由下屬去管了。這天還沒睡醒的參將,被通報的士兵弄醒了很不高興,嘟囔著穿好衣服出來衝跪著的士兵吼道:“啥事啊!催命鬼似的!”
參將糊裏糊塗的一句話還真的說對了,這就是催命鬼來了:“大人!不好了!窯崗人進城了!”
“你說啥,啥?”參將一下子嚇得全醒了,瞪著眼睛不敢相信問。
“窯崗人進城了!從高麗門進來裏的!”士兵戰戰兢兢的說。
“來人啊!”參將大吼著,“拿我的盔甲!”
這時候,遼陽城內已經到處是槍聲,他下麵的將領們都在大廳等著他,他立刻命令一個千戶,帶兵將窯崗人趕出高麗門。又命令手下趕緊回去蹬城不得有誤。然後,來到院子,在衛兵的幫助下才登上戰馬。雖然體力不行了,參將的心氣還行,他想親自帶人將窯崗人趕出城去。可是沒等他出了衙門,就見從衙門大門湧進來很多清兵。接著大地有震動的感覺,又聽見“轟轟”聲音。退進來的官兵都喊叫著:“大人快躲躲!來的不知道是啥東西,我們擋不住!”
參將覺得受到了侮辱,揮動手裏的大刀,吼道:“大膽!敢後退者死!”
這時候,窯崗的炮車停在了守備衙門口,窯崗士兵衝了進來,將門前被參將逼著衝過去的士兵,用槍“啪啪”的都打倒了。
參將這時候才明白,方才士兵們不是嚇的胡說。
進來的窯崗士兵們,一看院子裏麵,發現還有一個將軍,頂盔戴甲的手裏拿著一柄大刀,互相看了看都樂了,他們不想馬上打死他,有活捉他的意思,這時進來了一個排長,對參將說:“別愣著了!是我們打死你,還是你下馬投降!”
此時參將已經是汗流浹背,不知道是虛汗還是緊張的,他知道今天是完了,心一橫,沒說話提馬舉刀向這個說話的排長劈去。可是就在他舉刀的時候,排長手裏麵的自動步槍對著他的馬頭“啪啪啪”的打了一排子彈,戰馬前腿一抬接著趴到地上,將參將摔了下來。士兵們過去就見他按住。
窯崗的幾輛戰車進城之後,就分別向西門、南門、北門衝過去。戰鬥就像按教科書上的教的一樣,進城的軍隊按照各自的任務分頭行動。李治他們的情報人員做的大量工作,在戰場上真的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到中午,戰鬥就結束了。這一仗打死清軍兩千多人,漢旗兵五千多人,活捉了清軍一千多人,漢旗軍一萬五千多人。
東京城的戰鬥進展也十分順利。窯崗的戰車一上岸,東京城裏麵的守軍就能聽見轟轟的戰車聲,因為東京城力太子河隻有一裏地,現在的夜裏幾乎沒有任何幹擾,聲音傳出去很遠。窯崗的步兵和炮車沒有停留,就直接開到東京城外。
東京城城廓建在一麵臨水的高阜處,是磚石、夯土結構。城周長3510米,東西長890米,南北長886米,四麵設有八門,分別叫內治、撫近、懷遠、外攘、德盛、天佑、福盛、地載,每麵各有二門,門的位置,南北相對。
天一亮,炮車就開到天佑門前,不管天佑門上的清軍射過來密集箭雨,對著天佑門“咚”的就是一炮,“轟”的一聲,天佑門的大門就被炸碎了。戰車直接開進門去。城外輕重機槍掩護步兵跟隨炮車進城之後,步兵就開始了屠殺。東京城現在是留都,守衛的都是清軍,有一千多人,最後這裏沒有留俘虜,這些清軍士兵都是大清最忠誠的士兵,全部戰死。
東京城本來不大,努爾哈赤沒有完全建完,就遷都到沈陽了。
天啟二年(1622)三月,努爾哈赤召集諸王、大臣會議。他說:“皇天見佑,將遼東地方付給我們,然遼陽城大,又多年失修,已殘破傾圮。東南有朝鮮,西北有蒙古,這二國都還未征服,如果放下這裏,去攻打大明,難免內顧之憂。必須另築城廓,派兵堅守,才可放心大膽地出兵廣寧,而免去後慮。”所以在遼陽城東五裏,太子河右岸約一裏,擇地建築新城。一年內基本建成,就叫“東京城”。這裏是努爾哈赤禦政的場所。努爾哈赤遷都到沈陽之後,這裏作為留都有清兵看守。
努爾哈赤為啥不住在遼陽城內,為啥遷都到沈陽曆來是都是一個謎。
努爾哈赤遷都到沈陽的一個理由是從那裏進攻大明朝方便,渡過遼河就可以。可是努爾哈赤進攻大明朝的時候,根本沒走那一路,而是走到海州(海城)那邊渡河西去的。
努爾哈赤的理由很可能風水的原因,隻是天機不可泄,他不能說。
王運才沒有心思好好逛逛這座已經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古城,第二天留下一部分士兵守城,帶著軍隊又登船,逆流而上,他們的目標是威寧營堡(本溪)、清河堡(本溪滿族自治縣清河城鎮)、鴉鵲關。
----------
《南宋記憶》新進展:崖山海戰,元軍大敗,宋軍反攻,登陸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