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字符終端天災考驗


    趙金利來到沙州衛(敦煌)前用望遠鏡向城上一看,心裏有些為難了。他發現城上不但有蒙古兵,還有不少男女老少,城裏的人是全城參戰,一起守城了。


    不過,趙金利牙一咬,心說不管怎麽樣,今天老子必須拿下沙州衛(敦煌)。看完了城防,趙金利回來召集軍官開會,說:“各位,我相信,沒有啥樣的城能擋住我們。可是今天我們遇到了一個特殊情況,守城的不僅僅是蒙古兵,還有城內的蒙古百姓。我的打法是圍三缺一,用炮火轟開城門後,不要馬上衝進城去,要留給百姓們逃出去的時間。”


    有軍官說:“軍長,我們打仗可不能分啥百姓蒙古兵,隻要拿著武器的該殺都得殺。不然我們要吃虧的!”


    “對!你說的對,進城後隻要拿著武器反抗的都殺,絕對不能手軟。”趙金利說,“不過,你們也想想,這裏百姓把這沙州衛當作自己的家了,所以他們才出來和我們拚命。以後的仗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事兒,我們要有準備。但是有一點,隻要老老實實住在這裏不反抗的,不管是什麽族人都不許騷擾。他們反對我們是對我們不了解,絕對不能加重這種不信任。”


    有軍官不同意說:“軍長,對付外族人,要先殺老實了再采取用懷柔政策才行。你說進了城,也不好說那個是聽話的和不聽話的。讓弟兄們怎麽辦?”


    “你們給我聽好了,進城之後,隻要沒有向我們發起攻擊的都不許騷擾。違者立斬!”趙金利知道這樣的命令必須嚴格執行,不然的話,殺紅了眼的士兵容易收不住手。把事情搞大了,今後這樣的城沒法管理。沒有了百姓空城就是死城。


    趙金利指揮大家,從東南北三麵圍上沙州衛(敦煌)之後,士兵們把拆散了的迫擊炮和步兵炮組裝上,派出一個會講蒙古話的士兵上前喊話,意思是讓他們開城投降,我們保證你們的生命安全。


    可是對方從城上“咚”的一聲打來一炮算是回答了。


    沒辦法,在東門外,趙金利命令用步兵炮直瞄城門,“咚咚”兩炮將城門炸得粉碎,接著迫擊炮又將炮彈“吱吱”射向城牆上,炮彈“轟轟”的將城牆上守衛軍和百姓炸的四處亂飛。別說這裏的蒙古百姓,就連蒙古兵也見過這麽密集恐怖的炮彈。接著窯崗人的重機槍就直接封鎖住了城牆上垛口,打的蒙古人沒有敢露頭的。趙金利一揮手一個連的騎兵驅馬快速的衝到城門前,一邊向城門裏麵開槍掃射,一邊衝進城門。進了城之後,他們一邊不斷掃射,一邊衝上城門樓子,很快的就將城門樓子占領。趙金利率領大隊人馬也都進了東門,進門後,趙金利指揮大家先登城牆,沿著城牆向兩邊殺。


    其實沙州衛的守城的蒙古兵也就是老弱士兵一千人不到,能征戰的都跟著進攻嘉峪關去了。可是沙州衛是這附近中心,有一個萬戶在這裏駐守,城裏還有不少萬戶的親兵。昨天他們接到漢人打過來了,已經占領了瓜州的消息。蒙古人無論如何不相信這是事實。因為他知道,顧實汗調集了大批的兵馬去進攻嘉峪關,萬戶看到蒙古鐵騎掀起的塵土遮天蔽日的,怎麽會讓漢人反倒打到這裏呢。可是不信也不行,送信的人就是從瓜州逃出來的。萬戶明白自己要是失去了這裏的封地,就和草原上的野狼無疑了。所以絕對不能放棄沙州衛(敦煌),萬戶連夜動員,動員部族百姓要與沙州衛共存亡。由於城裏住的大多數是蒙古人,所以幾乎所有的男女老少,都登城參與防守。他們要誓死保衛家園。他們不少人都聽說過或者經曆過,部族被打敗了,任人屠戮的悲慘結果。守城的都懷有一死相拚的決心。由於從小就受到的教育,蒙古人都太相信自己的作戰能力了,認為漢人在蒙古人麵前是不堪一擊的。


    可是沒想到,一開戰守城的蒙古人還弄明白怎麽回事兒,城門就被炸碎了,接著恐怖的炮彈把他們不少人從城牆給炸飛了。這仗還沒打就這樣了。活著的蒙古人想和誰拚命都找不到人。可是他們驚魂未定的時候,漢人進城了,很快的就占領了東城門樓子,接著將東麵城上的蒙古人都打死了。


    蒙古人雖然不明白仗怎麽會這樣打,可是他們知道,自己頂不住了,再不跑就會連敵人在哪裏都不知道就被打死了。亂串的蒙古人總算知道西門沒有人,他們能跑動的都向西門逃去。


    趙金利給了他們充分逃跑時間。一直到沒有再逃的了,趙金利才指揮大家進城。城裏留下大多數不是蒙古人,蒙古人在的時候,他們在城裏也是最下等人,基本上是給蒙古人服務的,勉強掙點糊口錢。他們雖然看見漢人進來很驚恐,可是他們無處可逃。他們不像蒙古人出去後有奔頭,可以有牧場放牧。他們要是逃出去就要餓死。


    趙金利他們進城後也發現了,留在城裏的都是活的很淒慘的一些人,就讓士兵們拿出來一些糧食救濟他們。跑了蒙古人他們也沒有了經濟來源,這又是一個問題。周遇吉和李魁進城後,和他們研究了這個問題。大家一致同意,將繳獲的東西可以分給他們一些,總之是不能因為我們來了讓他們餓死了。這裏留守的軍隊,除了防守之外,也要照顧好這裏百姓的們。沒有百姓這城就不算是城了。


    出了西寧,寧德和張勳各帶一路人馬,一路沿著青海湖北麵,一路沿著青海湖南麵,向西前進,路上他們對遇到的蒙古人講,今後這裏將歸窯崗人管轄,要想這裏放牧,就要服從窯崗人的管理,否則請馬上離開這裏。如果不服從管理,還不離開,下次見到你們,殺!


    驕傲的蒙古人怎麽會聽從漢人的管理,他們大多數準備離開了。可是也有少數人見到漢人不顧死活的揮刀過來就砍。下場可想而知。也有少數蒙古人實在不願意走了,他們離不開祁連山血雪水養育的肥美草原,他們答應願意服從窯崗人的管理。他們知道,到了別處也要服從頭人們的管理,歸漢人管,再差也差不到哪去了。所以還是有一部分蒙古人留了下來。


    都蘭是“唐蕃古道”青海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鎮,崇禎十年這裏被西蒙古西和碩特部占領,這裏就成西和碩特部的住牧地。都蘭現在還算不上一個成規模的城市,雜居著蒙藏等各族百姓。除了一個土夯的城牆,連一個像樣防禦工事都沒有。因為強大的和碩特部不相信會有人前來惹他們的蒙古鐵騎,他們一直認為,真有來犯者用不到他們進攻,就會被蒙古鐵騎踏平,所以他們不會象懦弱的漢人一樣,建一個堅固的城自己躲進去。可是西和碩特部這次進攻西寧慘敗後,逃回都蘭的他們,明白了自己盲目的自信是多麽可笑。當他們不斷得到漢人已經向他們都蘭這方向進攻的時候,他們傻眼了。他們太清楚追過來的漢人的厲害了,這個都蘭無險可依,要是等著漢人打過來,剩下一些殘兵敗將的他們隻會等到被屠殺的結果。


    所以,沒等漢人的軍隊到來,蒙古人發揮了遊牧民族的長處,準備走了。不過他們走的時候,把他們一起居住的鄰居們搶掠了一空。


    盡管都蘭的其他民族百姓不了解漢人,他們也在想再壞也不能比蒙古人更壞了,因此他們沒走。


    寧德和張勳帶隊在都蘭前匯合後,沒費力氣就進了都蘭。他們麵對的被搶掠一空的都蘭,還有衣食無著城內百姓。他們第一件事兒也還是安撫百姓,救災。


    寧德給留守西寧的軍官發電報,讓他組織到大批糧食用駱駝運到都蘭,幫助都蘭百姓們度過眼前的危機。等到秋天這裏的麥子青稞收獲了就好了。


    張知木這段時間抽時間,請揚昌把他們原來搞示波器和搞數字電路的一起過來,將研製字符顯示終端的任務交給了他們。


    這些人包括揚昌在內都沒聽說過字符顯示終端,張知木告訴他們:“字符顯示終端就是我們通過鍵盤按鍵,可以把按下的鍵相應的字符顯示在crt顯示器上的設備。我們以前實現過按鍵以後通過數碼顯示按下的字符,這次我們要製作更複雜的鍵盤。這種鍵盤不但有數字,還有二十六個字母,還有上下擋鍵,上翻、下翻、插入、刪除、回車換行鍵,光標上下左右鍵等等。所有的鍵盤編碼都是用asciii編碼。”


    張知木說到這裏,看出來大家有些發懵能,就笑著說:“大家不用著急,我們事情一點點兒做就不複雜了。”


    首先張知木給大家展示了一張鍵盤譯碼電路圖,這個鍵盤通過譯碼輸出八位ascii碼,然後串行輸出到顯示終端。有了以前電路的基礎,大家理解這些還算容易些,大概思路能跟上張知木的講解。當然回去他們需要再細研究。


    可是後麵的crt部分,張知木自己設計的費勁兒,給大家講起來也費勁兒。


    張知木先跟大家複習了顯示器的場同步和幀同步信號。由於以前搞過示波器,這點大家不陌生。


    張知木告訴大家,我們將來的顯示器要顯示每行八十個字符,一共二十四行。這樣每屏就有一千九百二十個字符。每個字符有五個橫點七個豎點組成,字符之間有兩個消隱點,行與行之間有三個空白消隱掃描線。


    屏幕的橫向有(5+2)x80=560點


    點行掃描線有(7+3)x24=240行


    如果我們顯示器場周期為20ms,行周期為64us,那麽20ms/64us=312.5行


    顯示器橫向正程掃描時間為52us,在掃描開始和結束各留1us不顯示,這是為了美觀。那麽橫向560個點占用全部50us正程時間,那麽每個點橫向時間為50us/560點=89.3


    s/點


    一個字符占用時間(5+2)x89.3


    s=0.625us


    要想在顯示器上顯字符出來,我們還需要字符發生器。


    這個字符發生器就是由字符點陣和譯碼器、並串移位寄存器組成的。


    我們通過八位地址碼輸入ascii碼譯碼選出字符點陣,再通過三位行選擇譯碼器選出行點陣地址,向並串移位寄存器讀出相應的點陣信息,在通過串行輸出到監視器,在屏幕上顯示明暗點陣。


    我們可以看出來向屏幕上顯示一行字符需要七次掃描。在每行掃描期間,除了向字符發生器提供行選信號之外,還需要同時還需要在掃描的正程以字符顯示的速度(0.625us/字)向字符發生器提供ascii碼,這樣七次既可以顯示一個字符。


    完全由硬件搭建的控製器要有點陣行計數器、字符行計數器、行掃描計計數器、字符計數器、譯碼器。


    張知木又給大家介紹了顯示內存的概念,並告訴大家,我們用鍵盤輸出的輸入字符的sacii碼就是放在顯示內存裏麵。顯示存儲器的的內容是和屏幕顯示字符相對應的,控製器就根據顯示存儲器裏麵的內容送給字符發生器ascii碼的。顯示存儲器的地址由控製器控製,控製器按照字符計數器的速度向顯示存儲器提供刷新地址,在讀寫控製線的控製下以字符計數器的速度向字符發生器送ascii碼。每行字符地址重複七次就清零。


    鍵盤每輸入一個ascii碼,控製器就進行譯碼,分辨是是控製碼還是字符,是字符著寫入顯示存儲器,是控製碼著完成控製動作,比如移動光標等。


    張知木花了幾天時間費了很大的勁兒,給揚昌他們介紹了字符顯示終端。揚昌他們一群人也大概了解了啥是字符顯示終端。張知木把一堆圖紙和經過詳細計算的資料都交給他們,又對揚昌說:“你們搞這個顯示終端,我還要找李雲鶴研製打字機。你說說這個顯示終端現在搞出來有啥用沒有?”


    “我看把他們做發電報的終端更好,有了這東西,可以實現自動發報。甚至收報都可以自動的。”揚昌悟性很好。


    “你說的很對,這樣將電報內容用屏幕打出來,仔細檢驗沒有問題了,可以快速發出去。要是有自動接收電報的機器,也可以用這東西顯示出來。”張知木說,“今後有了漢字終端,還可以直接顯示漢子。內部編成電報碼,可以由機器自動完成。”


    “得啦!張總,我看你的目標還是計算機。”揚昌說,“說實話,我們盼的也是計算機。”


    “把這東西研製出來,對我們搞計算機幫助太大了,有了這東西才會如虎添翼。完全靠數碼顯示太費勁了。”張知木說。


    可是張知木沒來得及讓李雲鶴派人搞打字機,事情就來了。盧炳義和李茂、李岩是最後趕回窯崗的,他們都帶來了不好的消息,漢陽、漢中那一帶連續下大雨。,情況很不妙。長江上除了窯崗的動力船敢出來,一把船隻早就找地方躲藏了起來。


    陸成祥呆不住了,在河南、湖廣、南直隸親自監督加固糧倉。大家都緊張了起來。以前這些地方有災有難,窯崗人盡自己的力支援一下就行了。可是現在年輕的窯崗政權要扛起全部責任,這可不是簡單的事情。窯崗上下都動員了起來。張知木已經給包頭鄂爾多斯和河西地區,下達了要準備接收大批難民的通知。六月末,各地紛紛傳來下大雨的電報。窯崗指揮中心的全國地圖,用各種顏色的旗幟,標注了各地天氣情況。窯崗高層開了一個緊急會議,匯總了一下情況後,窯崗下達了總動員令,全體軍民進入一級備戰狀態,要求軍民團結奮戰,戰勝就要到來災害。要求大家遇事不要慌亂,窯崗總部向大家保證不管遭多大災都不會讓大家餓肚子。這樣新聞廣播出去後,各地民心很快的就穩定了。各方對窯崗這個保證都感到震驚,也隻有窯崗人敢這樣的時候做這樣保證。因為誰也不知道災難能有多大,各方既敬佩窯崗人的勇氣,也擔心窯崗人把話說的太大了。


    可是窯崗人沒有時間考慮這些,草編廠日夜開工,編製草袋子不斷的運出去,送到各個需要防洪的地方。甚至麻袋廠也停工改造機器,開始編草袋子。草是用車皮運進窯崗,草袋子也是用車皮運出窯崗的。各地百姓也在各地官員們指揮下加固大堤。窯崗儲存的一些罐頭、壓縮餅幹、方便麵也運往各地。所有參加抗洪搶險人員吃的都是免費,而且保證質量。窯崗發出來的通知是:盡可能保證百姓們生命安全,房子倒了,家沒了可以再建。可是人沒了就啥也沒了。大災麵前,災區百姓們第一次聽到了這樣口號。他們第一次感覺到了還有人看重他們的生命。


    窯崗住在各地的軍隊全部參加大堤加固工作。哪裏有危險哪裏就有軍隊出現。窯崗的快艇都開到淮河長江一帶,隻有他們才能在急流行進。


    可是災害要比大家想的還要重,渭河、汾河也同時發大水了。滹沱河水庫工程也麵臨著考驗。一時間是各處都要救急。窯崗的新聞每天都在播報各地的災情。


    崇禎皇上每天守在收音機前,心情非常複雜。好多發水的地方都在窯崗人管轄下,現在出了大災不用他操心了。他很慶幸,因為如果這些地方在他手裏,他是一點辦法也沒有。現在看你們應該的啦!這不是花點銀子就能辦好的事,等大災之後,你們窯崗人瞧等著挨罵吧!不過,崇禎皇上還是對窯崗人喊出了不讓一個人餓死的口號感到震驚,這是需要多大的魄力才敢在這樣的時候喊出來這樣的口號。從內心講,崇禎皇上又是希望窯崗人能扛過去這場災難。


    大明朝旱了幾十年,這次好像老天要把所有的欠下的雨都在這些天補回來,到處都是連天的暴雨。淮河中下遊很快就漫堤了,好在低窪處已經轉移走了不是少百姓。死傷的人員不是太多。接著長江洪峰也到了,不但長江兩岸有不少地方受災,也加重了淮河的災害,因為由於黃河奪淮入海,淮河沒有入海口,是流進長江去的。長江水位一高江水就會倒流,抬高淮河水位,水淹的麵積就會很大。這樣的災難人力已經無可奈何,隻能盡力的搶救人員,減少生命損失。


    黃河兩岸接著告急。幾十萬人員上壩加固大堤,抗洪搶險。


    窯崗的電台也不斷的把這淒慘景象播報出去。崇禎皇上聽了心裏非常不安,可是他真的是沒有辦法。就在這個時候,李公公送回來一份窯崗人寫的建議,崇禎皇上拿過來一看是,黃河改道建議書。崇禎皇上不想再看下去了,這樣的奏章以前見過太多了。這樣事兒誰都說好,可是那是需要很多很多的銀子才能行的。平穩年間,朝廷也拿不出來這麽大的一筆巨款,更別說現在這個時候。窯崗人想做這件事兒,是因為他們認為手裏有點銀子,可是要是和這樣的工程相比,那可就是遠遠不夠了。


    不過,崇禎皇上看到,窯崗的建議書用的紙張非常好,雪白如雪,細膩光滑。而且是用鉛字印刷出來的,看來窯崗人是花了很大的功夫。崇禎皇上笑了笑,拿起這份建議書,翻開看了起來。一看之下,崇禎皇上忍不住就看下去了。窯崗人做的工作簡直是太細了,建議書裏麵圖文並茂,介紹了他們的方案。也論證了這工程的利弊。最讓崇禎皇上感興趣的是,窯崗人的建議是,隻要朝廷出麵完成新河道占用土地的動遷工作,其他費用完全由窯崗人自己承擔。甚至動遷的補償窯崗人也可以負擔一些。並說,眼前這場水災剛完之後是動工的最好時機,因為會有大批的災民無處謀生,動工了給他們一個上工地謀生的機會。這樣以工代賑,是絕好的機會兒。


    對於這樣名垂千古的好事,又不用自己花銀子,崇禎皇上怎麽能不動心。崇禎皇上將朝臣們招來商議這樣的事兒,大家都對不花銀子辦這麽大的事兒,非常感興趣。還沒怎樣,就已經有人請求出去負責動遷工作了。不過大臣們都對窯崗人建議書裏麵說的,可以對動遷的土地進行一些補償感興趣。他們知道這一點兒補嚐可不是小數目。本朝已經多年沒有這麽大的工程了,說都想參與一下。不少人想參與這事兒,不僅僅是想撈點銀子,這是可以和窯崗人打交道的事兒。他們也都想有機會和窯崗人接觸一下。


    不過崇禎皇上說:“這麽大的工程,費用都由窯崗人出了,我們再向窯崗人要補償是不是太小家子氣了?”


    首輔大臣過來說:“皇上,非也!我們不是自己用窯崗人的銀子,是給那些把地讓出來做河道的人家進行補償。以窯崗人現在的財力,雖說搞這樣的工程也算是花費不菲。不過以窯崗人的精明,他們即然能在建議書裏麵說出來可以進行一些補償,他們就是應該有這筆預算。再說了,皇上現在太常庫太空了。我們出去配合窯崗人做這件事兒,也不可能不有些花費。所以,我看還是把窯崗的想出的銀子拿過來再說。我們寬打嚴用。要是能省下來不是更好嗎?”


    首輔大臣的話打動了崇禎皇上,崇禎皇上明白,自己又要和窯崗人討價還價了。


    可是崇禎皇上哪裏知道,窯崗人沒心思和他討價還價,留出這個由頭是害怕朝廷見不到直接好處,對這個工程不感趣,故意丟了一個誘餌。


    崇禎皇上和大臣商議了半天,商議了向窯崗人要四十萬兩銀子。他們知道,是要留一些窯崗人討價還價餘地的。可是李公公來到張知木麵前一說這事兒,張知木說:“這件事兒需要朝廷動用不少人力,我看就別四十萬了。,我們給五十萬得了,也別讓參加這項工程的朝廷大員們弄的太拮據。這樣出來不好看。”


    李公公驚得嘴差點歸不了位,他以為張知木還會跟皇上討價還價呢,沒想到張知木今天給外痛快不說,還又加了十萬兩銀子。李公公心想皇上要是知道了還不知道要多高興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改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鬆一般堅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鬆一般堅韌並收藏改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