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槍殺錦衣衛窯崗忙滅火


    欽差沒想到方才還老老實實的這些人會突然翻臉,一時有些腦子短路,不知道如何是好。那些跟他一起來的錦衣衛,也都是高手,他們知道窯崗人手裏的搶厲害,可是他們也不能在這丟了麵子。過來要綁連長他們的幾個錦衣衛離連長指導員他們很近,這幾個錦衣衛一晃身,就欺近身來想把他們手裏的搶奪過來。可是這連長和指導在窯崗的隊伍裏也不是白混的。他們知道,和這些錦衣衛靠在一起吃虧的就是自己,那位連長知道不開槍是不行了。身子向後一躲同時幾發子彈出膛,將靠近自己的這位胸前打出了幾個窟窿。錦衣衛身前的盔甲根本擋不住手槍近距離射擊的子彈。


    那位指導員身手沒有連長靈活,他見躲閃不及,身子向後倒去,同時手裏的手槍也是射出了幾發子彈。與此同時,聽見槍聲的窯崗士兵們就沒客氣了,手裏的自動步槍,向那些身穿錦衣的錦衣衛開始射擊。這些錦衣衛雖然都是武術高手,可是在這暴雨一樣的子彈麵前,沒有還手之力。不一會兒就都被打的渾身血窟窿倒在地上。與此同時,還有一些跟隨欽差過來的官員們也被打死了不少。那個欽差此時已經趴在地上尿了褲子。


    跟隨過來的窯崗記者,將這場麵用攝影機記錄了下來。窯崗的這位連長和指導員知道這回可是惹大禍。不過好在欽差沒被打死。他們迅速封鎖了這個皇陵。然後向上級報告的這個情況。


    消息很快的就反饋到窯崗。


    接到這消息時,張知木正在射擊場跟李雲鶴他們要試驗三角翼。張知木放下電話,對李雲鶴說:“家裏出了點急事兒,今天你自己試試,我必須趕回去。”


    李雲鶴知道,不是非常重要的事,張知木不會終止這次試驗,說:“你趕緊回去吧!”同時多派幾個人跟隨張知木向窯崗趕回去。一路上,張知木在考慮這件事兒。雖然具體情況還不清楚,但是他覺得應該不是自己士兵惹的麻煩,一定是那些跋扈的欽差把官兵們逼的沒辦法才開槍,否則官兵們不會向欽差和錦衣衛開槍。自己見到欽差都要下跪,難道士兵們能瘋了。


    問題是該如何處理這件事兒,因為對欽差不敬就等於對皇上不敬。就是皇上不想追究這件事兒,那些大臣們也會借機會發難。所以這件事兒還要認真麵對,現在絕對不能和皇上翻臉。因為遼東那邊情報說,滿清的大軍已經集結完畢,正向西開進。現在和皇上翻臉就會讓滿清和蒙古人有機可乘。


    趕到指揮中心,歐陽鶴詳細介紹了事情的始末後,陳玉峰說:“閻伯駒、老陸和周王已經從洛陽趕過去了!”


    “怎麽周王也到了洛陽?”張知木沒想到周王會離開開封,到了洛陽。


    “嗬嗬!他是實在呆不住了,和安平公主就到洛陽去了。本來想到洛陽看看,就到窯崗來。沒想到,到了洛陽就趕上這件兒事兒。”歐陽鶴說,“周王走的時候,發回來電報說,他去能震懾一下這些所謂的欽差。”


    “這是個好事兒,”張知木說,“我們現在就多了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我看這件事兒瞞是瞞不住的,不如索性就把事情公開。這樣也顯得我們理直氣壯。”


    “張總的意思是搶先把事情播報出去?”歐陽鶴問。


    “對!”張知木說,“我們先簡報一下。先不細說,就是讓皇上先知道。”


    陳玉峰說:“對!我同意知木的意見。不然讓他們報到皇上那裏,還不知道怎麽說呢。”


    張知木對參謀說:“馬上給我接通範總編的電話。”


    張知木在電話裏對範進福說:“範總編,你拿著筆記錄一下。”


    範進福知道又有重要事情了,趕緊拿起筆對張知木說:“好了!張總。”


    “據中都鳳陽傳來消息。朝廷派來的欽差大臣,和窯崗民軍派往皇陵為維修工作做警衛工作的警衛軍人發生衝突。已經出現傷亡。具體情況不詳。據悉,窯崗的主要領導已經趕往中都鳳陽。”張知木說,“你盡快的把這條新聞播出去!一連播兩遍。”


    “張總啊!你這可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歐陽鶴說,“我們的皇上臉上能不能掛的住就不好說了。我們的那個連長和指導員現在已經被關起來了,你看怎麽處理他們呢。”


    “那你說,他們錯在哪裏呢?”張知木問。


    “嗬嗬!不管怎麽說,他們把事情弄到不可收拾都是不應該的。不處理也不好。”歐陽鶴說。


    “你能不能說說,遇到這種情況,他們應該怎麽辦?”張知木顯然對歐陽鶴這種說法不滿意。


    “具體情況,我們不是很清楚,也沒法回答。”歐陽鶴沒法回答張知木的問題。


    “那就等情況清楚再說吧!”張知木不想冤枉自己的官兵們。


    “知木,我知道你是心疼官兵們。可是你要知道,不處理他們,可能跟皇上那邊沒法交代。”陳玉峰說。


    “我們絕對不能冤枉我們的官兵們,他們錯在哪裏,就處理在哪裏。”張知木堅持說,“我們處理他們要讓他們心服口服才行。我們自己說不出來怎麽做是正確的,就說他們錯了是不對的。”


    前世的時候,張知木就見多了用大話、口號壓人的事兒,現在他不允許這樣的事兒再發生。


    “知木,要盡快的把這件事兒處理完。”陳玉峰說,“我們遼東的朋友,大隊人馬已經開出來了。托裏王子也傳來消息說,漠西蒙古、漠北蒙古、漠南蒙古都有動靜。寧德他們也傳來消息,嘉峪關前麵,沉寂很長時間的蒙古人也活動異常。看來我們北麵馬上就要有情況了。”


    “好啊!他們不來,我們還沒處找他們,這次讓他們吃點兒苦頭,他們就能老實兩年。”張知木說,“我們這次吃下的地方太大了。需要到點時間消化。”


    “這次我們要做好和朝廷鬧翻的準備,”歐陽鶴說,“我們向東隔著黃河、運河就和朝廷管轄的地方相接,沒法隔離。弄不好就要有矛盾。”


    “我看我們就不用和他們隔離,隻要他們不過來收稅,隨便他們過來。這樣我做的怎麽樣,大家都能看到。慢慢的兩邊差距就會看出來。今後很可能就象雁北那樣,百姓們反倒會盼著我們過去。”張知木說,“我們和他們鬥爭要有理有節,他們官員可以過來,但是軍隊絕對不許過來。”


    “這些事兒,我們早就跟李茂交代過。李茂應該能處理好這些事兒。”歐陽鶴說。


    三個人統一了突發事件處理意見,也就輕鬆了不少。陳玉峰問道:“我聽說,你要和雲鶴試驗能飛上天的東西?”


    “嗬嗬!陳叔消息靈通啊!我們還沒試呢,你就先知道了。”張知木笑著說。


    “張總快說說,你們試啥能飛到天上的東西?”歐陽鶴沒聽說過這事兒。


    “我們現在正準備試驗一種能滑翔飛行一段時間的三角翼飛行器。”張知木說,“以後我們的三角翼裝上發動機,帶一個螺旋槳,就可以帶著人自由的飛翔了。”


    “我們這地上跑的還沒弄明白,你又要弄天上飛的,我們的腦子可有點兒跟不上。”歐陽鶴說。


    陳玉峰說:“人這麽重,怎麽就能飛起來呢?”


    “陳叔,人應該比鳥聰明吧?”張知木說,“鳥能飛起來,人是不是也能飛起來?”


    “從古至今想飛的人太多了,可是到現在還沒飛起來。”歐陽鶴說。


    “放心吧!我們要做第一個飛起來的。”張知木說。


    這時候,楊青蓮又把電話打到了指揮中心。原來又是李公公來了。


    歐陽鶴說:“皇上不會反應這麽快吧?我們還沒把新聞播出去呢。”


    “一定是有別的事兒。我去看看再說吧。”張知木說,“皇上現在沒有多少事兒,每天都盯著我們。”


    這次李公公沒帶聖旨來,可是帶來話題可是非常不友好。


    張知木和他雙雙坐下後,李公公沒動給他的茶水,說:“張東家,這次皇上是真的生氣了。”


    “哦!龍顏大怒?”


    “張東家,這件事兒不是打哈哈的事兒,你真的要說清楚。”李公公很嚴肅。


    “嗬嗬!你還沒說事兒,就開始嚇唬我了?”張知木也收起了笑容。不過,張知木馬上發現這正是李公公要的效果。


    “你們護送著幾萬賊軍,從荊州千裏迢迢的到了安慶,一路上是送湯送水的。到了安慶,你們又用船把他們送過長江,你們想要幹什麽?”李公公的小眼睛冒著賊光,盯著張知木問。


    “嗬嗬!皇上的消息很靈通啊。”張知木笑著說,可是心裏卻說沒想到皇上的情報不慢啊。


    “現在朝中上下是一片嘩然,皇上也動怒了,你要說明白這件事兒。不然大家都過不去。”李公公說。


    “怎麽了,要威脅我?”張知木盯著李公公,他知道不把他的氣焰壓下去,這話還不好談了。


    “是皇上想問這是為啥?”李公公也不服軟。


    “想知道怎麽回事兒,就好好說,別跟我來這套。”張知木更沒客氣。


    “張東家,你別把這件事兒當兒戲。這次皇上真的動怒了。”李公公說這話時,語氣有些軟了。


    “對嗎!有事兒就好好說,這麽點兒事兒就讓你們這樣了,事兒再大點兒怎麽辦。”張知木的話中有話,心說欽差那邊的事兒還沒說呢,“那是我們和大順軍的袁宗第做了一個交易。”


    “你們和大順軍做了交易?”李公公小眼睛瞪圓了。


    “怎麽了?這有啥奇怪?”張知木說,“他們提出來一個條件,他們不破壞荊州一草一木,不禍害那裏的百姓。但是條件是放他們到江南去。你說這個交易做得不?”


    “這樣做是通敵啊!”李公公拍著手說。


    “是啊!不通敵怎麽做這個交易呢?”張知木輕描淡寫的說。


    “你你,你們這是犯的重罪啊!”李公公說。


    “我們要是硬攻打荊州城,大順軍幾萬人會殊死抵抗。敵我雙方都會死傷很多人,城裏的無辜百姓更會跟著遭殃。千年古城也會毀於一旦。難道皇上願意看著這樣的情景嗎?”張知木問道。


    “打仗就會死人,這是賊軍自己作孽,他們自受。”李公公咬著牙說。


    “可是我們的士兵沒有作孽,城裏的百姓們沒有作孽,憑什麽讓他們跟著受難遭殃?”張知木有些生氣。


    “可是你們放走了幾萬賊軍,一路上管吃管住,這是縱敵行為。”李公公說,“皇上對你們如此的信任,你們怎麽能做出這樣大逆不道的事來。你們準備怎麽跟皇上回話。”


    “管吃管住,是我們和他們說好了的。他們放下手裏的武器,不帶任何東西。路上由我們管吃住。”張知木說,“再說了,我們不認為這是啥大逆不道的事兒,皆大歡喜的事兒。少了一場血雨腥風,這也是善之善者也。你完全可以把我的原話跟皇上說。”


    “你們,你們,哎!他們放下武器出來了,你們為啥不趁機滅掉他們?”李公公聽著就著急了。


    “你以為,我們是言而無信的小人嗎?”張知木盯著李公公問。


    “你,你們這樣會失信於皇上。”李公公說。


    “不會的,皇上也是守信用講道理的。”張知木說,“你就把我說的跟皇上說了就行。皇上也不會讓我們對那些剛剛保護了荊州百姓,手無寸鐵的人下死手。”


    張知木的話讓李公公無話可說,隻有無奈的歎口氣說:“張東家你這樣會讓皇上很為難的。”


    “不用為難,我們會通過電台,讓天下人都知道這件事兒的內情。讓天下人評論我們做的是不是正確的?”張知木不想多說這事兒了。


    “那我就把張東家的原話回皇上了!”李公公站起身就要走。


    張知木趕緊說:“先別走,還有一件事兒,你一起回皇上。我們在中都修皇陵的士兵和欽差帶的人打起來了。可能有些傷亡。具體情況還不清楚,我們已經派人趕到中都去了。一會兒我們的電台就廣播這條新聞。”


    “你們,你們竟敢和欽差打起來了?那欽差就代表皇上啊,你們這是要幹啥?你們這是太大膽了。”李公公突然想來說,“千萬不要讓電台播出去這條新聞。”


    “恐怕已經播完了,”張知木說,“事情具體怎麽回事兒還不清楚,你也別瞎說別的。我見到欽差都要下跪,我們的士兵們不會幹傻事兒。一定是欽差欺人太甚,士兵們逼的沒辦法才動手的。我們等情況清楚了再說吧。”


    “張東家,你們太不像話了。欽差代表皇上,你們這一播出去,讓皇上的臉往哪放?”李公公。


    “我們花著銀子出著力,想盡快的把皇陵修複好這總沒錯吧?憑什麽他欽差大人,到那裏就欺負我們的人。就是皇上也得講理吧?”張知木說。


    “哼!張東家,你真行。這理都講到皇上身上了。”李公公說著起身就走。他知道這件事兒要盡快的報給皇上,這件事兒要比方才的事兒大多了。弄不好就會是一場風雨。


    張知木也沒好氣兒的說:“不送了!”


    陳玉峰從電話裏聽張知木介紹完李公公這次來的情況,說:“這些事兒啊,都趕到了一起。我已經讓劉雲通知第四軍做好太行各個口子的防禦準備。估計皇上不會這麽愚蠢。滿清那邊有情況,他們也該有自己的渠道得到消息。”


    “行啦!天塌不下來。該來的總會來,這些事兒你和歐陽先生看著辦吧。”張知木說,“明天我還要和李雲鶴他們試驗的飛行器呢。另外跟歐陽先生說一下,關於那個連長和指導員處理意見,我說的有點直了。請歐陽先生不要介意。”


    “哎呀!我們之間這些都沒事兒。”陳玉峰說,“我們在一起要是再假聲聲的就沒意思了。”


    窯崗今天的重要新聞,雖然很短,可是在各方引起的轟動可實在是不小,就比窯崗人又出兵的消息差點兒。


    崇禎皇上聽到這消息,愣了好一會兒,突然把手裏的杯子摔個粉碎。可是他再屋裏轉了幾圈兒,稍冷靜下來,強製自己想了一下,這件事兒到底是怎麽回事兒。窯崗人為啥要在這件事兒上打自己的臉。窯崗人前一陣還送信來說,他們正組織人修複皇陵,那是要花銀子討好自己的,可是怎麽會突然出了這件事兒呢。


    崇禎皇上喊來王公公,問道:“窯崗這些混蛋,在中都鳳陽和派去巡查的欽差打起來了。你說他們是要幹什麽?”


    “皇上息怒!”王公公說,“窯崗人討好您還來不及呢。我想是不是,我們派出去的人,是不是….”王公公看了一眼皇上的臉色沒敢往下說。


    “往下說!”崇禎皇上有些生氣了。


    “是!皇上,我是說是不是我們的人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而留在皇陵那裏監工的都是窯崗下麵的士兵,結果言語不合,就打起來。我看窯崗人不一定敢主動惹我們欽差。”王公公說。


    “你們就沒有一點消息?”皇上問。


    “回皇上,這次欽差出去,沒有帶我們的人。我們現在沒有中都方麵的消息。”王公公回答說,“我看皇上息怒,等那邊的消息回來了再說吧。我看窯崗人敢公開用廣播報這件事兒,就說明他們好像抓到理了。不然不會這樣。”


    “我就知道你會為窯崗人說話。辛虧這次沒讓你們派人跟著。”崇禎皇上更生氣了。


    王公公連忙跪倒說:“不敢啊!皇上,我說的是實情。”


    “起來吧,你趕緊派人了解這件事詳情。”崇禎皇上說。


    聽到這條新聞更感到震驚的是就要離開盛京的多爾袞和軍師範文程。


    窯崗人沒想到,這次南征會這麽快就結束了。多爾袞和範文程更沒想到,他們是過完年就慢慢等著天變暖和,他們要等到開春冰雪都化了再集中人馬。從各方麵跡象看,窯崗人今年都會有行動。當窯崗人突然接管了襄陽,他們更確定了這個判斷。所以隨著天逐漸變暖,他們開始大規模的集結。果然不出他們所料,窯崗人終於開始行動了。因此他們的大隊人馬,也開始向西移動。同時也通知蒙古人配合行動,前麵的隊伍,這次還是不想在山海關和大明軍隊硬碰硬。滿清軍隊攻城不是強項,他們更希望打野戰。這次最好是能像以往一樣,繞過三海關,破牆而入,劫掠一番。在山海關前留一支人馬牽製明軍,使他們不敢回師支援境內明軍。而這時窯崗人主力人馬也在河南中原和李自成大軍血戰無暇顧及北麵的情況。可是他們沒想到,窯崗人這麽快的就結束了主要戰場的作戰。


    所以多爾袞和範文程想趕緊趕到山海關前線,督促軍隊,在窯崗人的大隊人馬還沒有回援的時候,趕緊采取行動。可是就在他們收拾停當準備出發的時候,聽到了這樣一條新聞。


    範文程欣喜的對多爾袞說:“攝政王,這是老天給了我們一次機會。崇禎皇上這次麵子一定會過不去,弄不好,崇禎皇上會和窯崗人翻臉。一個窯崗人也許已經拿到中原,就想和崇禎皇上翻臉。就是窯崗人不和崇禎皇上鬧翻,他們解決這個問題,再次建立信任也需要時間。總之現在是我們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趕緊出發。”


    按照禮數,多爾袞來到皇宮拜別了小皇上,告別了孝莊皇後,乘車離開了盛京(沈陽)。


    路上,多爾袞不解的問範文程:“軍師,窯崗人為啥要在電台上廣播這件事呢。他們不怕讓天下人都知道了,更不好收場嗎?”


    “這樣的事兒想瞞也瞞不住,索性直接公開的說,反倒顯得自己很光明磊落。”範文程說,“你看吧!不久窯崗人就會詳細的報道這件事兒的來龍去脈。當然了,會把這件事兒說的和自己一點兒關係沒有。”


    “嗬嗬!電台是窯崗人的,他們願意怎麽說就怎麽說。”多爾袞笑著說,“以後我們也搶回來一個電台。我們也按照我們的說法說話。”


    “看來攝政王看出來這東西的妙用了!”範文程說,“不過,我看窯崗人火候還是差點兒。他們越是給自己開脫,他們和崇禎皇上的關係會越僵。弄的崇禎皇上一點兒麵子沒有,也下不了台。”


    “軍師說的是,”多爾袞說,“不過這是給我們提供機會了。我們趁他們自己還沒理順好的時候,給他們來個黑虎掏心。打亂他們。”


    “是啊!攝政王,這次蒙古人很配合,他們出動了有五六萬騎兵,要一雪前恥。為鄂爾多斯兄弟們報仇。”範文程說,“成吉思汗當年橫行天下的時候,也就是十幾萬真正的蒙古兵。這次他們出動五六萬,可是不是小數。我們這次機會實在難得,要好好利用好啊!”


    “成吉思汗當年雖然隻有十幾萬人,可是,他們還有不少投降他們的軍隊,特別是漢人軍隊人數就不少。”多爾袞說,“他們的運輸和工兵軍隊大多數是漢人和天方人。”


    “說來也怪,我們漢人軍隊,在明軍的時候,打仗真的不行。可是劃進漢八旗,就戰力倍增。”範文程諂媚的說。


    “看來,你們漢人是有這樣的傳統的。哈哈!”多爾袞說完不顧範文程的臉麵,大笑起來。


    可是多爾袞沒想到,範文程會說:“攝政王說得對,我們漢人就是這樣!”


    -------------


    富士山噴發,日本大地震。--《南宋記憶》進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改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鬆一般堅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鬆一般堅韌並收藏改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