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柳成潢順水送闖王潼關橋順利定方案


    李自成盡管非常的不情願,可是他還是開始秘密的組織撤退工作了。身經百戰,久經風雨的李自成,不會因為情緒和窯崗人死拚,他懂得如何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李治他們原來在西安的那個商鋪,由於在商於古道用糧食接濟了李自成,跟順李自成來到襄樊。更因為得到李自成關照,生意越做越大,在襄樊已經買下了很多鋪麵。這天,李自成派人通知他們,最好跟著他到應天府去或者江南啥地方去。雖然具體原因沒說,但是他們馬上答應說,闖王到哪裏我們就跟到哪裏。其實他們明白,李自成是想放棄襄樊了。盡管他們沒有得到家裏的具體指示,但是他們清楚,窯崗人要是取襄樊了。取了襄樊那麽漢口就不遠了。想想窯崗人馬上要打到長江邊上,窯崗這個情報站的情報員,都一個個高興的要跳起來。但是他們還不敢暴露出來,他們的工作還遠沒結束,他們要跟著李自成,把他的一舉一動,向窯崗匯報。最重要的是,配合**把情報送回窯崗。


    這天,先趕到漢中的柳成潢,接到了一個奇怪的報告,說襄樊有人來,請求我們的拖輪船隊幫他們運送貨物。還說拖輪船隊可以在襄樊碼頭停靠,他們保證安全。


    柳成潢明白,大順軍的大撤退開始了。他們船隻根本不夠用。這邊李自成的軍隊官員和家屬有幾十萬人,都撤到江南去談何容易。他們是看到了窯崗不斷的往漢中這邊運送貨物,而回程的船大多數是空著的。因為現在沒有多少東西往外運。所以他們想雇傭窯崗的船運送人員貨物。


    柳成潢是窯崗的老人,立刻將來人請了過來。來人雖然有些緊張,但是很快的就鎮定了下來。


    柳成潢沒要彎子,“你是闖王的人?”


    來人一愣,但是馬上說:“正是!將軍好眼力!”


    “這不是我的眼力好,”柳成潢說,“你們要是運送人員,我們可以免費為你們稍一程。我們的空船回程還要有壓倉石,我們就把你們的人送到應天府或者鎮江都行。不過到了襄樊我們船隻安全由你們負責。”


    柳成潢的話,驚得這位嘴都合不上了,忙說:“這這,這沒想到。哦!好好,我馬上派人回去,通知家裏。我就跟著你們的船隊回去。”


    “不過,我有一句話,要你給闖王帶回去。”柳成潢說。


    “好好!您說。”


    “我們感謝他派人把漢中保護得這麽好!”柳成潢看著這人說。


    這人點頭問:“就這?”


    “這就夠了!你走吧。我們的船隊會晚上到襄樊碼頭,天亮前起航,明白嗎?”柳成潢說。


    “哎!明白,明白。”這人趕緊答應著跑出去了。他知道窯崗人不想讓外人看到他們幫著他們運輸。可是窯崗人拖輪的船隊的運輸能力太大了。把這事兒辦成了,他可是立了一大功。他更知道,這個條件是他們要像保護漢中一樣保護襄樊。


    他趕緊寫了一封信派兩個人四匹馬,快馬加鞭向襄樊跑去。


    柳成潢這樣安排是有道理的。因為他清楚,李自成走的一定是不會很痛快,弄不好他們走的時候會進行大的破壞。要是襄樊城裏被放一把火,那麽損失將會是巨大的。所以他抓住了這個機會,是想穩住李自成。這件事兒柳成潢做的是大膽果斷。雖然是先斬後奏,但是獲得了張知木和陳玉峰、歐陽鶴一致讚同。


    張知木忍不住說了一句:“這才是帥才!”


    宋獻策收到這個信,趕緊來見李自成。心裏正煩著的李自成,聽到這個消息,心情好多了。說一句:“窯崗人還沒有趕盡殺絕的意思!”


    “憑這一點,窯崗人會給我們留出來撤退的時間。”宋獻策說,“不過…..”


    “不過什麽?別吞吞吐吐的。”李自成皺了一下沒說。


    “我們的城市不能進行破壞了。”宋獻策說,“他們這樣做,是把話說的很明白了!”


    “哼!他們的窯崗人欺人太甚!”李自成又有些生氣了。


    宋獻策沒有說話。


    等了一會兒,李自成長出了一口氣,說:“都燒了,我們也得不到啥?弄的百姓們還會罵我們!”


    宋獻策明白,李自成是想通了,“皇上,我們的應天府和鎮江都在他們的大炮射程之內。他們要是報複我們更可怕。”


    “嗯!”李自成說,“看來我們的國都還不能遷到應天府。在別人大炮底下的日子不好過。”


    “那就臨安(杭州)吧!”宋獻策說。


    “我看也隻能這樣了。”李自成說,“我們的人要是都撤到江南,力量集中起來。還好幹點兒事兒。你通知下去,各地不要破壞城池,我們既然走了,就送給窯崗人一份大禮!”


    “我們要不要給窯崗人送個信兒?”宋獻策問。


    “不!千萬不要。”李自成說,“我們給自己留點兒麵子吧!”


    李自成知道,雙方已經這樣配合默契,一個要走,一個過來送。自己要是還跟窯崗人說別的,那不是顯得自己太膽小了。宋獻策聽完李自成的話,也明白了自己差點兒犯個低級錯誤。這是連日來心焦,弄的他頭腦不太清楚了。自從收到窯崗人要進攻的消息,宋獻策除了勸李自成早做撤退的打算之外,也勸李自成給窯崗人回個信兒,以爭取點撤退的時間。可是李自成一直沒答應,宋獻策心裏就一直惦記著這件事兒。今天李自成總算開口了,他又勸李自成給窯崗人回個信兒,忘了情況已經變化了。出了門兒的宋獻策,自己都覺得有些無地自容。


    宋獻策這次一反在陝西時勸李自成和窯崗人決一死戰,而是勸李自成盡快的撤退。是因為陝西有險可依,這中原範圍廣大,進攻者可以選擇任意方向進攻。在這裏和窯崗人決戰就是找死。


    南征的事兒布置完,張知木也就不關心了。他現在關心的是潼關黃河大橋的事兒,這是今年最重要的工程。


    為此張知木把陸琪和唐景窯從滹沱河工地請回來,把段精忠也從到風陵渡的工地上請回來。組織了盧炳義和李雲鶴,還有陸成祥參加的潼關黃河大橋方案論證會。


    會上,首先是李雲鶴派出的鑽探船上的鑽探人員,根據鑽探結果做了地質情況報告。


    讓張知木很欣慰的是,他們的報告已經有模有樣了,做的很詳細。潼關這裏的情況很複雜,這是渭河、北洛河、黃河匯合處,上遊河水要是上漲,在這裏匯合,使水流變化劇烈。不過河底基本穩定。淤沙到基岩厚度是十四米(這是三門峽建庫前的數據),上層十二米是細沙、地層有兩米礫石層。


    張知木要求的是,在這裏建成公路和鐵路兩用的橋梁。


    水文地質情況匯報完了,張知木要求大家發表意見。


    有人說,用建汾河大橋的辦法。有人提出了反對,因為這裏水文條件複雜,在激流中鑽完孔,沒等下鋼筋灌水泥,就被泥沙瘀上了。


    有人說,用建河曲大橋的辦法。有人反對,因為這裏泥沙太厚,圍堰沒法沉到河底基岩上。再說了,我們沒有那麽大的船,拖動更大的圍堰。建成公路鐵路兩用橋,需要很大的橋墩。如果用在岸上倒製好圍堰,在激流中用船運到位置,一般的船做不到。


    其實張知木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這是前世從電視上看來的辦法。隻是自己沒幹過,但是辦法可以說給他們聽。之所以讓大家討論,就是想讓大家開動腦筋,通過討論,可以讓大家有所提高。


    一直等到大家都提不出來更好的辦法,張知木說:“我有一個想法,大家討論一下是否可行?”


    不用說,大家都等著張知木最後發言了。


    “我的想法是還要用圍堰施工,因為沒有圍堰擋住激流,所有的工作都沒法進行。可是也正象大家說的,太大的圍堰我們很難造,造完了也運不動,更不用說準確定位了。”張知木說,“我的想法是,我們在預定的位置,用浮箱搭成大型平台,然後用直錨固定好。我們在平台上建造雙層圍堰。這個雙層圍堰要帶底,這樣造出來的圍堰就可以象船一樣,浮在水麵,我們從底層一點點向上用水泥澆築,圍堰高了的時候,我們向雙層圍堰中間放水,讓圍堰下沉,然後再加高圍堰。反複放水加高,一直到圍堰坐沉河底。大家看這樣行不行?”


    “好主意!”


    “好辦法!”


    …


    張知木說完,一時間大家議論紛紛。


    不過很快就有人提出來,“張總,那個圍堰到河底前,由於沒有落底,受水流衝擊的力量會非常大,如果被水衝垮了怎麽辦?”


    有人說:“可以在圍堰迎水這方向圍堰的內部打一些直錨阻擋圍堰。”


    也有人說:“可以在圍堰前麵,打下一排尖形直錨然後再沿著這些直錨,打下一些擋水板,這樣就能減少河水對圍堰的直接衝擊。”


    還有人說:“這樣的圍堰必須在雨季來臨前施工完。確保安全。”


    更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張總,這裏的泥沙有十四米厚,到加上水麵部分,要是圍堰沉底是不是圍堰太大了?”


    聽完大家的意見,張知木說:“大家方才提到的防水衝擊的措施,我認為都很合理。這些措施我們可以綜合采用。不過,我們這樣的圍堰,不需要沉底到基岩。我看就沉到泥沙裏麵三米到四米就行。因為承台建完後周圍水的流速會增加,很容易將周圍的的泥沙衝走,最好讓承台的大底在泥沙下麵,這樣橋墩更安全。但是我們在圍堰裏麵鑽的孔一定要到基岩,將樁柱打進基岩就行。圍堰是幫助我們形成承台的,我們的橋墩需要建在承台上。樁柱打到基岩我們承台穩定了。橋墩也就穩定了。另外由於我們的大橋是雙層的,我建議用鋼桁架橋梁。這樣上下兩層就可以同時架上。”


    大的方案思路有了,下麵就需要歐陽鶴的弟子們組織的那個班子進行詳細的設計。張知木也就不再管了。


    會後,李雲鶴對張知木說:“這事兒完了,你啥時候有時間,我們試一試三角翼,就是那個大風箏?”


    “都好了嗎?”張知木問,“那個鉬管兒搞好了?”


    “好了!”李雲鶴說,“就是這個鉬管兒耽誤時間,不然早就好了。現在鉬鋼也能批量生產了,以後我們更高溫度壓力鍋爐用的管道和閥門等東西都可以用鉬鋼了。劉寶學他們試驗了,鉬鋼高溫強度是高多了。”


    “好啊!你想過沒有,在我們炮管兒用的鋼裏麵,加些鉬會不會更好些?”張知木問。


    “對啊!以後我們的炮管兒要是也用鉬鋼,裏麵再鍍上一層鉻,壽命會更長。”李雲鶴回答說。


    “我看,三角翼試飛再等幾天。”張知木說,“等幾天,天氣再暖和一些,試驗時能方便一些。現在不用說飛起來,就是在射擊場風一吹,人就發抖了。”


    “好吧!這些天我還是盯著,給陳叔他們多弄出來幾台汽車吧。”李雲鶴說,“不過,汽車到南方恐怕道路是個事兒。我更擔心的是,給李威他們的牽引大炮的履帶車能不能在南方那些小橋上出事兒。一輛履帶式牽引車,加上大炮,夠一般小橋受的。南方那些小橋我看通過馬車都勉強。”


    “現在用的汽車是給草原上用的,”張知木說,“軍用的汽車可靠性一定要高。以後你們還要研製前後四輪驅動的汽車,那樣越野性才能更好。現在的後輪驅動,就是在城市間的好路麵使用才行。在野外用著勉強。”


    “好吧!”李雲鶴說,“我現在安排他們搞一種六輪的大汽車,等他們搞完了,我再讓他們搞你說的四輪驅動的車吧。”


    “有幾件事兒我們的進度都拖後了。”張知木說,“我需要他們負責人寫出來一份報告,說明一下原因。第一個就是,年底前,牛頭山那台一百兆瓦的發電機就該按計劃並網發電。可是到今天還在調試;第二個就是,我們那艘客船,年底前也應該下水試航,可是也沒完成;第三個,太原大橋,按計劃應該年底前通車,可是也沒完成;第四個鎮江那邊的造船基地,第一個船塢早就該建好了,可是到現在也沒消息,我還等著他們造五千噸大船呢。”


    “是這樣的。牛頭山那邊那台機組,李迪做了很大的改進。根據上一台機組情況,他們認為應該進行改進,據說鍋爐壓力提高一點兒,改完後,同樣的設備能多發百分至二十到三十的電。我也支持他們進行改進。至於你說的那艘客船的事兒,這次我們采用的技術有些新東西。幾台電機驅動螺旋槳怎麽協調控製,對大家來說都是難題。就連李迪他們的人也沒用過。所以花時間好好試試,也是沒辦法。不過開化了之後他們馬上就能試航了。太原大橋耽誤了點時間也是沒有辦法。滹沱河用水泥緊張的時候,趕上河曲那邊橋墩澆築,水泥就要先保證他們用了。這邊路麵鋪設可以等,那邊連續澆築不能等。鎮江那邊的船塢,應該差不多了。林宗偉先生已經到那裏去了。他們的船還要改設計。林宗偉的兒子提出來一些建議,父子兩人意見不統一。林先生就趕過去了。不過林先生說,現在造木船用不了一年,因為大型木料都可以用電鋸電刨子處理。速度是手工沒法比的。我聽說林公子是想大船主梁用鋼和木頭混合建造。這樣蒸汽機將來安放好固定。因為鋼材可以和鋼材進行焊接。還有那個船桅杆升降的事,林公子也有自己的看法。父子二人看來要好好爭吵一頓才行。”


    聽了李雲鶴的解釋,張知木廠出了一口氣,“歐!是這樣。那就好。”


    這段時間,清風子和揚昌他們的集成電路進行的並不順利,成品率實在是太低了。看來並不像想象的那樣,就是幾個三極管兒同時做出來那麽簡單。不過張知木鼓勵他們,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其實張知木最著急的是他們這些事兒。張知木知道,現在他帶來的那些前世的知識,對這個社會產生的影響已經非常巨大,可是這還不是根本上的。要是能把電子計算機技術提前搞出來,那個影響簡直就無法估量了。社會發展過程甚至會截彎取直減少很多彎路。因為人類社會任何一次革命也沒有微電子技術帶來的影響這麽巨大。而且自己應該有辦法把計算機搞出來。


    這天張知木正在設計視頻驅動的電路,李自成帶著幾個人來了。這些人張知木都麵熟,但是不清楚他們是做啥的。張知木請他們進來後,陸先生介紹說:“張總,這幾位就是我們窯崗印刷廠搞設計的高手。上次我們窯崗幣的圖案就是他們設計的。這次我們把新的設計方案給您拿過來看看。”


    這次他們設計的有一百元、伍拾元、貳拾圓、十元、一元、五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方案。一元以下的都是硬幣。


    圖案都是雙麵的。紙幣一百元和五十元都是帶水印用四色套印的,貳拾元和十元帶水印用三色印刷。硬幣這次按照習慣中間都是帶方孔的。紙幣四種的正麵圖案都是窯崗知名的建築,一百元的是窯崗辦公樓正麵圖案,伍拾元是窯崗文化宮正麵圖案,二十元是窯崗圖書館正麵圖案,十元是窯崗博物館正麵圖案。背麵圖案都是人物,一百元是按照張知木提議的工農兵學者四種人物肖像側麵圖案;伍拾元是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側麵圖案;貳拾圓是一個司機駕駛拖拉機的圖案;十元的是一個司機開著汽車的圖案。


    硬幣設計的圖案正麵是漢字標誌,背麵是阿拉伯數字圖案。另外硬幣圖案設計的十分精細,都有窯崗幣三個漢字,隻有用模具一次性壓成才行。一元的張知木建議用含鎳合金鋼製造,這樣一元的顯得有些分量,五角的用含銅量高的鋁銅合金製造,其他的用矽鋁合金製造。


    看得出來,這些人花費很多心血。看完圖案,又聽了他們的匯報。他們也指出了哪裏是防偽標誌。


    張知木說:“看得出來,你們是非常認真的對待這件工作。我簡直挑不出來一點毛病。太感謝你們了。”


    這些人聽了張知木這樣說都鬆了一口氣。


    張知木說:“這些圖案我要征求一下其他領導的意見,如果大家都沒有意見了。大家就要製版,開始生產了。不過這事兒要保密,我不用多說了。”


    說完窯崗幣的事兒,張知木又和他們聊了一下印刷技術方麵的事兒。這些人都是搞印刷的。他們搞的印刷技術,已經是當今比較先進的。張知木重點和他們探討了彩色印刷方麵的事。這些人對於木板彩色套印和絲網套印技術都很清楚。但是張知木知道他們的關於彩色的認識還是停留在經驗的基礎上。他們懂得用紅黃藍三種顏色調成各種顏色,但是理論上他們根本不懂。


    張知木在學校學習彩電原理的時候,學習過這方麵的知識。特別是研究數據圖像處理的時候,在這方麵下過功夫。隻是沒想到現在能用上了。看來處處留心皆學問,不知道啥時候就有用。


    張知木給他們介紹,光學上三原色是紅綠藍,這三種顏色可以組合成任意顏色,將這三種顏色合成在一起,就是白色。這就是“加色法”。但是這種辦法用在印刷上不行,印刷上需要“減色法”。“減色法”的三原色是品紅、黃、青。為了避免“原色”概念混淆,稱為“三反色”或“三補色”。紅的補色是青,綠的補色是品紅,藍的補色是黃。我們搞印刷可以用品紅,黃,青三種顏色。不過要嚴格控製三色比例成為真正的黑色很難,因而要另外再加黑色,成為四色印刷。不過為了提高色彩表現力,我們還可以再加淺品紅和淺青而成六色。


    張知木給他們講的時候,這些人,馬上拿出來紙筆進行記錄。


    張知木知道這樣還不行,以後還要給他們講怎麽進行分色製版才行。


    最後,張知木說:“我今天就是和大家進行一些簡單的探討。以後有時間我們準備準備再給大家仔細講講這印刷的事兒。”


    陸成祥在旁邊聽完張知木這麽說,插言道:“各位見識到了吧。我給你們布置任務的時候就說過。在我們張總麵前,你們就要拿出來全部本事才行。沒有啥能糊弄張總的。就憑張總方才講的這些,你們就夠回去好好琢磨琢磨了。”


    這些人哪有不點頭說是的。


    張知木趕緊說:“陸先生,千萬不要這樣說。方才我和大家聊了一會兒,也長了不少見識。術業有專攻,誰也不是萬能。不過,等我安排點時間,再大家一起探討吧!”


    張知木把他們設計的圖案拿給了陳玉峰和歐陽鶴等人看了,大家都沒提出意見。這新錢幣的方案就算定了。


    -------------


    富士山噴發,日本大地震。--《南宋記憶》進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改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鬆一般堅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鬆一般堅韌並收藏改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