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籌建裝甲兵炮車初露麵


    對於劉雲、李威、李菁三兄弟,張知木是太喜歡了。他們都是最早跟著自己的,現在都能頂大用。他們在窯崗民軍中的地位非常特殊,見到張知木也敢開玩笑。


    張知木提醒李威說:“你們要盡快掌握大規模爆破和隧洞爆破技術。很快就要有很多事要做了。”


    “好,我現在一直跟著他們就是為這事。”李威說,“這一次,我們搞的定向爆破,我就參考了上一次爆破的裝藥量,做了調整。準確計算還達不到,不過能總結出點參數來。這兩次都是機會。這次裝藥,我們都是打的隧道。用風鎬打藥孔,然後爆破,這也有很多講究,裝藥少了不行,多了就把隧道炸塌了。裝藥方式也有很多講究。我讓那些新畢業的學生,每天都畫圖記錄,以後總結經驗,可以寫成教材教大家。”


    “好!”張知木說,“下麵,你還有一個重要任務,你派一些文化高、年輕的士兵過來學習開拖拉機,到工地跟著幹一段時間。還要跟著學習拖拉機維修。以後陸文臣他們技術學校有拖拉機駕駛維修專業的學生,我再給你要過來一些。”


    “什麽?你是說,要我的兵過來開拖拉機?”李威問完,就明白事情不會這麽簡單,又問,“張總,你還先說說,準備讓我幹啥吧?”


    “在工地上,你看到了拖拉機的威力吧?”張知木問。


    “天天看,履帶拖拉機、四輪拖拉機都很厲害。”李威回答說,此時他心裏已經大概明了張知木的意思。


    張知木說:“我已經讓李雲鶴他們專門研製能拖你們重炮的拖拉機。不但能拖大炮,還能把你們炮手都拉上。當然拉大炮的車沒必要象拖拉機這麽重。不然到了南方一般橋都過不去。還有李雲鶴他們正研製炮車,就是把大炮安裝在履帶車上,可以一邊開車一邊開炮。車上用鋼板做裝甲。你說,這樣需不需要培養一批懂技術、會操作維修的人?”


    “需要需要!”李威明白了這事太高興了,說,“今後要是有這樣的軍隊,打仗更沒有懸念。要是有一排這樣的炮車,在炮車上裝上重機槍,拉成一排,對付蒙古騎兵那就有意思了。再說了,我們的重炮好是好,運輸也真不方便,有了履帶式拖車,就沒有這問題了。”


    在旁邊的陳玉峰說:“你小子先別得意,這樣軍隊,還需要配備一隻專門架橋的隊伍。我們好多地方的橋過人馬行,過這些拖拉機戰車就不行了。”


    “師叔說的是,我們不但要準備一隻架橋的隊伍,還要用角鋼焊好一些鋼架,有的地方,用鋼架一鋪就是橋。”李威說。


    “對!李威,”張知木說,“你們組建一支舟橋部隊。因為小橋你們可以用鋼架一架就過去了,遇到大河你們必須架設舟橋。不然人馬可以乘船過去,可是你的裝備不行。你要組建一支專門的舟橋部隊,同時要研究專門快速架橋的裝備和辦法。”


    “好!我回去辦這事兒。”李威很痛快。


    回窯崗的路上,李岩坐到了張知木的車上,張知木知道李岩一定有話說。


    聊了一會兒這次下到地方參加工作隊的一些奇聞軼事之後,李岩把話頭轉向了正題,“張總,這段時間北京那邊來了不少人,各地也有不少人過來。說實話,在我看來,馬上能幹事的人不多,我對那些人也沒有啥好感。除了有一位還鄉的禦醫,我介紹給了張本貴先生,還有一個在工部任過職,我介紹給了李棟他們。其他的都是些官員。”


    張知木沒有回答李岩的話,問,“李公子,你說我們要是治理整個大明朝需要多少跟我們一心的幹部才能管理過來?”


    “哎呦!這可不好說。”李岩回答。


    “我也不知道,”張知木說,“但是我知道,需要很多很多!我們目前的官員是遠遠不夠用。可是官員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要是想盡快的培養官員,就要用好現在我們能找來的人。這是限製我們發展的主要原因。”


    “可是這些原來的官員太多了,會把他們原來的惡習都帶過來。嚴重了,會影響我們的發展。”李岩說。


    “你說的事情,我明白,現在有不少地方,也在暴露這些問題。”張知木說,“吏治問題,曆朝曆代都是一個決定天下興衰的問題。不過,我們的目標,應該分幾步走。一是取得全國的政權,這個階段要團結一些可以團結的力量。有些人我們要等取得政權以後再打倒。這就叫統一戰線。我們不同的發展階段,要有不同的統戰對象。以後吏治問題,必須靠****和法製解決。”


    張知木把前世時學習的統一戰線法寶介紹了給李岩,對於現在的李岩,饒你是再聰明聽了這前世的法寶,也驚得無話可說。半天李岩才說出來:“張總,我真的服了你了。”


    “嗬嗬!不用服我,”張知木想說,我也是和一位高人學的,不過忍住了,“我們不管他們過去如何,就當他們是一個識字的有文化的人。就按照我們要求進行培訓,能接受我們理念的我們就可以用。但是他們上任前,必須到我們現在官員手下當一陣兒副手,隻有我們官員認為合格了,才能出去任正職。”


    “好!我就把他們都安排到我們商貿著法學院學習。”李岩這時心情就輕鬆了。


    看到李岩這樣,張知木也笑了說,“嗬嗬!李公子做讓我佩服的就是嫉惡如仇。不過我們做的事,經常要兩害取其輕!”


    “張總,高見!”李岩佩服的說。


    回到窯崗,楊玉琳見到走進來的張知木就說:“快給李治打個電話吧!他好像有急事。”


    “你給他打個電話,告訴他我回來了。”


    楊玉琳打完電話,對張知木說:“李治馬上過來,讓你等著他。”


    李治來到張知木辦公室,見到張知木就說:“好消息!**終於來電報了。”


    “別急,坐下喝點茶再說!”張知木示意李治坐下。


    李治應該算是張知木的心腹,可是李治在張知木麵前從來是緊張的,他可不像李威和李菁、李雲鶴見到張知木那麽隨便。這一點歐陽鶴、李岩和李治有些相像,也許是性格使然。


    李治坐下後也是身子挺直,喝了點茶,說:“**電報裏說,大順軍現在正在加緊造船,他們是想等水軍補充上了再進攻。大順軍上下求戰都很心切。”


    張知木長出了一口氣,說:“是這樣就太好了。看來大順軍還是有頭腦清醒的人,他們沒有水軍支持沿著長江作戰是會非常被動。大順軍水軍被我們打的有點兒慘了。這一點我們沒想到,弄得我們不清楚李自成的意思。這個消息,一會兒你到指揮中心通報一下。”


    “好的,”李治說,“孟四兒回來了一趟,又走了。他說事沒辦成,就先不見你了。不過聽他說事情有點眉目,他又在陝西那邊調了一個連兵過去,估計是有點進展了。”


    “這個臭小子,回來也不露個麵。這段時間沒他的消息,估計他們也愁懷了。”張知木說,“滿清那邊有啥新消息沒有?”


    “沒有最直接的消息,我們的情報員和滿清上層接觸不上。他們的消息都是聽來的。據說多爾袞現在大權獨攬,一直在整兵習武,很可能會有啥行動。我讓他們注意監視那些旗兵的動向,有情況他們會報告。”李治說。


    “四川那邊有啥情況沒有?”張知木關心張獻忠進四川是否開始屠川。


    “沒有啥情況?不過四川士紳百姓都不是太歡迎張獻忠,恐怕他們不采取手段也不行。不過現在還沒有動靜。”李治說。


    “哦!”張知木點點頭又問,“你這次到江南去,效果這麽樣?”


    “浙江那邊,李茂李公子做了很多工作。我們的隱蔽人員都已經安排好了。”李治說,“我還在林宗偉先生帶來的人裏麵挑選了幾個人,培訓完派回福建了。他們人也都精明,我想讓他們想辦法接近鄭家。估計這有些困難。不過能隱蔽進去就行。江西、湖廣我們都派了不少人。現在派出去的人條件要比以前好得多,我們的培訓手段也比以前強。人員招聘來源更比以前多得多。”


    “好啊!情報先行,你們做得好。”張知木問,“我們那個李公公你們監視的怎麽樣了?”


    “對他掌握的差不多了,”李治說,“李公公是天生搞情報的高手,估計他對我們監視他有感覺。不過盡管他很小心,可是有幾次著急使用電話,還是暴露了他的幾個外麵聯係人。甚至還有在我們窯崗工作的。不過不是要害部門兒。”


    “好!能在我們掌握之中就好。”張知木說。


    “還有,淩水碼頭那邊,李自成他們那個點兒,大部分人都撤走了,又來了一些人。我估計是他們搞情報的都走了,換來的都是做生意的。隻是他們的那個頭沒走,看來他們還是想和我們保持聯係。我們一直沒回答他們,到他們那邊設分公司的事。不知道他們會怎麽想?”


    “先不要去他們那裏設分公司,對外我們不承認和他們有聯係。”張知木說。


    “我明白。”李治說。


    李治走了之後,楊玉琳又進來了。


    “我說,那個電影還能不能上映,以前說好的是一個月就正式上映,現在過了這麽長時間,到底還能不能上映了?”楊玉琳問。


    “哎呦!我還真的沒注意這事,你沒問問小紅玉是怎麽回事?”張知木說。


    “問了,”楊玉琳說,“她說又有修改的地方。”


    “那就是他們有不滿意的地方。”張知木說,“不過也該差不多了吧,不該這麽長時間。你把小紅玉電話要通,我問問他們怎麽回事。”


    等小紅玉麻酥酥聲音從點話筒中傳來,張知木問:“小紅玉啊,我說你們的電影還能不能上映,現在過了多長時間。再等就不好了!”


    “哎呦!我以為你是想我了呢,原來是問這事。”小紅玉回答說,“我們有些地方又進行了修改。還有,他們放映機也改了。把燈光亮度加大不少,這樣放出來的畫麵大了不少,圖像更清楚。你放心吧,電影沒上映我們更著急。現在正在洗印膠片,這兩天就上映。我聽說有不少人到窯崗來,一直沒走,就等著看完電影再走呢。嗬嗬!”


    “好好!你們抓緊時間,也要注意身體。”張知木說完放下電話,對楊玉琳說,“這兩天就能上映,他們不但片子要修改,放映機也要要改。以後電影看著會更清楚。”


    “我看你好像很會關心人呢,”楊玉琳學著張知木的聲音說,“也要注意身體。”


    張知木苦笑了一下,搖搖頭沒說話。


    下班前,李雲鶴打來電話說,請張知木明天去那個拖拉機試驗場。


    等著和張知木下班兒回家的楊玉琳說:“我最煩下班兒前的電話。”


    “為啥?”


    “弄不好,你又不回去吃飯了。”楊玉琳說。


    “你啊!真是,給家裏省飯還不好?”張知木說。


    “哎呀!你不回家吃飯,家裏就沒意思了。”楊玉琳說。


    “是啊,這有人盼著回家的感覺真不錯。”張知木說著,挽起楊玉琳就出了辦公室。


    “幹嘛!你想就這樣一路回家去?”楊玉琳看著張知木問。


    “為啥不?我們今天就這樣回家去。”張知木說完,就這樣挽著楊玉琳一路走回家去。楊玉琳也真可以,也真的就這樣,跟張知木走回家去。


    張知木非常喜歡楊玉琳敢作敢為的性格。不過一進家裏,楊玉琳就笑的不行了。


    黃玉坤過來問,“像個瘋子似的,笑什麽?”


    “嫂子,你說我們是怎麽回來的?”楊玉琳說著又要笑。


    “還能飛回來?”楊玉琳說。


    “他是一路挽著我的胳膊回來的,一路上大家都在看我們。嗬嗬嗬!”說完,楊玉琳又笑的不行了。


    “什麽!你們一路上就挽著胳膊回來的?”黃玉坤可接受不了這些,“他挽著你,你就讓他挽著?”


    “我敢不聽他話嗎?嗬嗬!”楊玉琳說完還是笑個不停。


    張知木一邊逗著二虎玩兒,一邊說:“自己的女人,挽著有啥,又沒去挽著別人。”


    “你們這麽大的人,也不怕別人笑話?可真是的,簡直是瘋子!”黃玉坤數落著。


    “哎呀!這人一個個裝的男女授受不親,不知道回家都幹些啥?都太虛偽了。”張知木說。


    “你是窯崗的當家人,你要注意影響。”黃玉坤有些不滿意了的說。


    “我是給大家帶個頭。以後大家都這樣,就不稀奇了。”張知木說。


    第二天,張知木到了辦公室安排一下,正準備到李雲鶴那和他一起去試車場。揚昌電話打過來,也是請張知木過去,張知木說馬上就出去有事,回來就過去。


    跟著李雲鶴來到試車場,張知木看見場地邊上挺著一輛拖拉機似的東西。等在這的一些人,看見張知木和李雲鶴過來,將蒙著的帆布掀了起來。


    張知木看到這是一輛,張知木給他們畫的坦克車,現在叫炮車。不過現在那個用鋼板焊成的圓形炮塔上沒有炮。


    “你們的炮車搞出來了,怎麽還沒有炮?”張知木問。說著圍著炮車轉了一圈兒。


    “我們準備研製一種六十五毫米五十倍身管兒的炮,專門給跑車和炮艇用。要把炮管兒加長點兒,適合直瞄使用。不過,現在沒搞完,炮管兒剛開始加工。”李雲鶴說。


    “你們的這個炮車裏麵有幾個人?”張知木問。


    “四個人,一個車長開車,一個炮手,一個車頂12.7毫米重機槍手,一個並列機槍手。”李雲鶴說“


    車裏麵,夏天可以用換氣扇同外麵換氣,冬天空氣可以通過發動機加熱換進來車裏。車裏麵的座椅都是減震的。還裝有大功率電台,可全雙工通信。底盤有防水功能,隻要不全淹進水裏炮車就能行駛。車上都用鋼板焊的裝甲,就是床弩直接射上也沒問題。”


    張知木看到車的進排氣孔豎起來了,看來是想到了防水。張知木已經開始佩服搞炮車的這些人了。第一輛車就能想的這樣全麵不容易。


    “好啊!你們想的已經很全麵了。”張知木說,“開一圈兒試試!”


    聽到張知木的讚許,搞炮車的這個小組的兄弟們都覺得長出了一口氣,他們馬上爬上車去進到車裏。“轟”的一聲,發動機冒出了一股黑煙啟動了。接著炮車就嘩啦啦開了起來。啟動後,就見他們換檔,速度很快,起碼比拖拉機快多了。一會兒,他們就開著拖拉機在張知木麵前轉個彎兒停了下來。看來操縱性不錯。


    張知木鼓掌說:“不錯,不錯!”又對他們說,“等炮裝上以後是一個考驗,因為炮口的後坐力不小,你們的炮塔是活動的,要經受得住。”


    這小組的組長說:“張總,我現在不敢說保證沒有事,但是我們在這裏下了很大的功夫,既要承受開炮的衝擊。還要瞄準的時候使用方便。炮瞄鏡都是重新設計的。”


    張知木說:“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開完炮以後,炮車裏麵空間小,煙會很嗆人。以後的炮車炮要加上抽氣裝置。那樣的話,到打完就可以將煙都抽去了,以免煙都進到車裏。不過要慢慢來。你們現在是解決有沒有的事,以後再研究好不好的事。”


    “您說的我們考慮過,我們準備加大風扇的排煙效果。”組長說完,又問,“你說的抽煙裝置是啥東西。”


    “其實,抽煙裝置原理也很簡單。我們可以在炮管兒中部,或者前部,加裝一個圓形儲氣罐。在發射過程中利用膛內的高壓對儲氣筒進行充氣,炮彈出膛之後膛壓降低,儲氣筒講內部的氣體高速向外噴出,導致膛內負壓,從而將廢氣和藥渣抽出。這樣炮車裏麵就不會有多少煙氣了。”張知木解釋說。


    “哎呀!我們這次炮車的炮也可以加裝這東西。”組長對李雲鶴說。


    “張總也是,早不說。這樣吧,我回去就把這事和那幾個搞炮的人說,讓他們考慮加裝抽煙裝置。”李雲鶴又說,“張總你過來,今天讓你開開眼!”


    -------------


    富士山噴發,日本大地震。--《南宋記憶》進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改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鬆一般堅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鬆一般堅韌並收藏改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