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水軍發展計劃電話交換機


    林宗偉來了之後,大家客氣一番後,分別坐下。


    林宗偉說:“正好張總您來了,不然這幾天我也有事要回去見您呢!”


    範成坤接過話說:“是這樣,有些事情我和林廠長商量過,正準備去窯崗呢!”


    “好啊!我也有些事要和你們聊一聊呢。”張知木問:“我們新船開始幹了吧?”


    張知木問的是,準備按照新下水的兩艘戰船額樣子,再造兩艘新戰船的事。


    “早就開始幹了,那兩艘沒完,我們在岸上能幹的就開始幹了,隻要李雲鶴他們的鍋爐汽輪機不耽誤工期,我們可能下半年就可以下水。”林宗偉說,“現在我們焊接工人也都成手了,下料機器也提高了不少效率,下料又準又快。好多分部件我們都可以在岸上焊好再吊上船焊接。有龍門吊方便多了。”


    “其實,你們也可以這樣,現在焊接技術能過關的話,我們可以把船分成一節節的在岸上焊好,然後用大型龍門吊,吊到船塢再焊接上,這樣效率就更高了。”張知木介紹說。但是他不能說自己的前世時,船都是這樣造了。


    林宗偉一拍腦門兒,說:“對呀!我們可以把船分成幾段來造,然後再焊在一起。不過那要對每段的精度要求太高了。裏麵的管道線路都需要事先設計好。不象我們現在可以隨時修改調整。”


    “對!那樣的話,對我們設計水平和造船水平要求都會更高。”張知木說,“這樣的事,你以後可以和盧炳義先生再研究。能達到這個水平,我們造船效率會高一大截。”


    “好好!這件事早晚要做。”林宗偉說:“我們為了造客船,新建了一個船塢。這艘客船,盧先生請來李迪、揚昌他們一起參加了設計。這回采用您建議的,將汽輪機和發電機建在一個浮筏上。這樣振動就不能傳到船殼上,客船後部安裝兩個電動機帶動的螺旋槳。這樣的螺旋漿不但可以很方便的調速,也可以方便的轉動方向。我們在船的前部也左右各裝了一個小螺旋漿,有了這兩個小螺旋漿轉向就方便多了。四個螺旋槳配合,船就可以前後左右靈活的運動,靠幫就更容易了。最主要的是,客船幾乎就可以沒有噪音了。”


    “太好了!這條船要是成功了,以後出去坐船就更舒服。”張知木說,“我們可以在鎮江,按照這個辦法,造一艘萬噸甚至兩萬噸的客船,那樣的話,我們到廣州、泉州,甚至南洋都不用那麽遭罪了。”


    “張總,按照我們現在的能力,隻要鋼材足夠用,造出來萬噸船也不是太難的事。”林宗偉說,“我們要是能把鐵路修到鎮江就好了。我們的鋼材就可以直接運過去。鍋爐之類的可以裁成幾塊兒運過去。”


    “嗬嗬!會有這麽一天的。”張知木說。


    “是啊!不過,張總,我們現在的船和以前的船完全不一樣了。就說這個客船吧,”林宗偉說,“裏麵的各種管道和電纜,簡直象蜘蛛網一樣。以前想都不敢想。”


    “等著吧!我們的新技術不斷的會出現,以後都會用到你們船上。我就建議你們,把柴油發電機裝到船上。這樣你們的船靠岸熄火了,可以用柴油機發電。這樣是不是能方便一些。”張知木建議說。


    “好!”林宗偉說,“不過以後船上就要帶柴油了。”


    範成坤看著差不多了,就進入正題,說:“張總,關於我們水軍的建設,我征求了盧炳義先生的意見,也和林宗偉先生商量過。有一些想法想說說。”


    “好啊!你們有想法最好,比我一個人想要強得多。”張知木說。


    “是這樣,張總。我們覺得,現在這兩艘戰船造完,我們準備再造兩艘。這樣我們在內河不論是長江、黃河還是其他水域,包括沿海,我們的水軍力量都夠用了。但是我們也知道,您的目標絕對不是這些。您解決了大明朝內部的事,一定會想要遠洋的事。所以我們建議,我們沒有出海口的情況下,就在鎮江造更大的船,為遠洋做準備。林廠長對造大船有些想法,想說說。”


    聽了範成坤的話,張知木心裏非常高興,忍不說脫口說:“範司令,你這個人選,我沒選錯,有遠見,這才是大將之才。”不管範成坤有些不好意思,張知木又說,“你的判斷很正確,不用說我們有七艘鋼殼船,我們兩艘改造完的福船,就把李自成的水軍打的落花流水。有了七艘這樣的戰船,沿海、江河沿岸就都是我們的勢力範圍。我們以後進軍遼東,既可以從路上進攻,也可以從海上直接過去。我們也可以直接沿著遼河進攻他們腹地。以後在海上遇到什麽倭寇和弗朗基戰船,就都可以把他們掀到海裏。那時候我們鋼殼戰船的威力就能顯出來了。不然,我們沒有必要造這麽多戰船。”


    張知木的話,讓範成坤和林宗偉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張知木。眼前這個張知木突然不再是那個文質彬彬滿臉笑容的人了,現在就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帝王。就連楊玉琳也突然覺得張知木一下子不一樣了。


    看家大家有些愣神,張知木又恢複往日的摸樣,笑著說:“當然這些都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努力,也需要慢慢的來。林先生說說你的想法吧!”


    讓張知木方才一番話弄的林宗偉也是心頭激蕩,一下子不知道從哪說起了。他喝了一會兒水,放下水碗,說:“是這樣的。我們現在就準備設計在鎮江造的大船了。如果按照原來的船造的話,不用從新設計,我們家有現成的圖紙,都保存完好。可是,我們這次要造打魚的船,還要蒸汽動力的,還要使用您說的拖網,就需要進行很大的改動。我想這艘船也要擔負試驗我們想法的任務。我的想法是,以後我們遠洋的船,需要在海上走很遠,途中補給會很困難,要帶的煤水很多。可是帶的再多,沒有補給也不夠用。我想節約煤水就很重要了。特別是海上,行船要是有側風和順風,根本不需要動力,有風帆的話,禦風而行就可以。所以我建議,我們遠洋的船都要造帶風帆的蒸汽船。逆風行駛的時候,我們可以用蒸汽動力。另外,我建議我們現在有很好鋼材和電動力,是不是可以造一種可以升降的桅杆。逆風的時候,就把桅杆降下來。需要的時候再升起來。”


    “這個想法很好,”肯定了林宗偉想法,張知木又說,“不過我們的升降桅杆和帆具索具都要重新設計。那個升降桅杆可以搞成幾節圓管伸縮式,可以用電動和手動兩種方式升降。為了堆放方便,可以搞成軟帆。最好再搞成一個能直接放帆索的船艙。不用的時候,倉一蓋不影響船上其他工作。這些事不簡單,我建議你們在陸上搞一個實驗裝置,在陸地上看看使用時有沒有啥問題?沒問題了再在船上用。”


    “好!這是一個辦法,”林宗偉說,“我們還要造一艘冷凍船,就不用帆了。這冷凍船船盡量大一些,能把海上打的魚運回陸地就行。不過我們還要造幾艘能在運河和黃河通行的冷凍船,有它們才能把冷凍後的魚運到山西來。”


    “我們造船廠,可以安排許多造船工人。”張知木說,“長江兩岸有大批有手藝的人,以後他們都有飯吃了。嗬嗬!還有,我們以後還要用合金鋁造那種柴油驅動的炮艇,這些炮艇,對我們內河上作戰更是非常有用。我們現在最主要問題還是在大明朝境內,我希望早點解決完這些事,然後我們把目光放遠,再解決海外的問題。好在範司令把事情想在前麵了,我真的非常高興。”


    和張知木的談話,總能讓人受到受鼓舞,讓人覺得長見識,這是範成坤和林宗偉他們共同的感覺。張知木在他們眼裏是一個隨和的啥話都可以說的人,也是經常讓他們感覺到非常敬畏的一個人。這個人神秘的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又讓人覺得就是身邊的朋友一樣很平常。這個時候的人還不知道有“人格魅力”這個詞。不過他們知道一點,跟著張知木幹,就會越來越好。


    張知木回到家裏跟黃玉坤說,他讓造紙廠生產手紙的事時,惹來黃玉坤和表姐一陣不停的大笑。


    表姐笑的有點很直不起腰的說:“哪有你這樣的領導,還要管拉屎擦腚的事?嗬嗬!”


    “這有什麽?”張知木說,“這是文明進步的表現。”張知木看到她們大笑,突然想起了前世時女人用的那種衛生巾。他又說了以後可以生產那種衛生棉,給女人經期用。


    結果黃玉坤直擺手說:“得得,你可千萬不要出去說這事。不然讓我們都沒法出去見人了。”


    “這是啥話?”張知木說,“現在進步了,有了幹淨衛生的衛生棉,就可以讓女人少得病,有啥不好的?我們要是生產了,天下的女人都受益,這是天大的好事。”


    “是好事,可是你一個大男人出去說會讓人家笑話。”黃玉坤說,“你給我畫一個樣子,告訴我用啥做,我讓人生產就行了。你千萬不要出去說這事。”


    “哎呀!就你想的多。”張知木說,“我都不怕,你怕啥?好了聽你的。”


    “我看啊!你們還是想辦法管管那些人到處拉屎撒尿的事吧!”黃玉坤說,“我們每天都是花很多人力清理垃圾,可是就是清不淨。簡直沒辦法,這人就會是不自己覺。有垃圾箱,他們不用,有啥東西就是隨手一丟。”


    張知木知道,窯崗雖然發展很快,可是人們的思想意識還遠沒有跟上。這件事必須提高大家思想意識才行,同時也要有懲罰措施。


    “我明天就請範總編過來,在報紙和電台上開始討論,如何提高大家的講衛生的意識。要讓大家都來討論,然後製定懲罰措施。”張知木說,“現在要禁止隨地大小便,禁止隨地吐痰,隨手丟垃圾,是個很困難的事。首先要讓大家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然後製定懲罰措施大家就不反感了。不然大家會覺得又失去自由了。那樣的話,大家反感,好事也辦不好。”


    再去和揚昌他們研究交換機的時候,張知木同樣告訴楊玉琳,沒有大事不許打擾我。


    楊玉琳鼻子一哼,說:“好啦!這樣事以後不用吩咐。”


    “對對!這樣事以後不說了,你是我的第一道防線。”張知木恭維著說。


    揚昌他們對於聽再張知木講課,那是看作比任何事都重要,所有的事都可以停下來,不過張知木告訴他們,這次不是講課,是大家一起研究研製電話自動交換機的事。


    張知木這次先提出了一個大致的方案。前世早就都實現了電話的程控交換。已經走過了步進交換和縱橫製交換兩個階段。目前沒有條件實現程控交換,可是張知木也不想再從步進式和縱橫製再做起。因為揚昌他們已經有一個小組,有了一點而數字電路的基礎。張知木想利用一部分數字電路和繼電器實現電話自動交換。


    首先電話機要有能撥號功能的。前世時的那種撥號電話機,張知木很熟悉了。電話機上有十個數字圓盤式撥號器。它的功能是可以撥號時產生一個按照所撥號碼發出來一串兒勻速脈衝信號。


    難度在交換機這邊。


    張知木想先搞一個四位數號碼的交換機,第一位是局號,第二位是組號,第三位是小組好,第四位是電話機號。


    張知木想用一個十位數移位寄存器,存儲第一個號碼。然後譯碼出一個局號。比如電話機撥出的號碼是5469,那麽第一個號碼。會發出五個脈衝,第一個移位寄存器,根據移位脈衝,在寄存器移動五位存儲。然後並行輸出後譯碼輸出選出一個指向五局信號線,選定五局的一個移位寄存器;第二個號碼,在這個五局的移位寄存器選出來組號;第三位號選出來小組號;第四位選出來電話機號。選擇動作靠繼電器實現。當然這裏還有很多邏輯性問題。比如拿起電話機,有線路的話,會給電話機一個音頻信號,沒有線路會給出來一個忙音信號,如果撥號過程中,有一位沒有選中或者線路忙,都要給電話忙音信號。撥通了等待要有振鈴信號。等等還有很多具體問題。張知木隻給出了一個大致的原理。


    張知木知道這樣的交換機,以後還可以很容易的改成各個分局交換,長途交換。


    不過張知木給揚昌他們講的這個交換機思路,還是很容易讓大家聽得懂的。但是揚昌問道,“這樣的交換機會需要很多電子管,會被會不會影響可靠性?”


    “當然有可靠性問題,這就要求你們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可靠性問題,不要因為某一個電子管或者其他器件出問題,影響到整機。也可以采用備份設計。”張總忙說,“我給大家講的就是一個思路,具體問題需要你們在研製過程中解決。你們不但要要研究四位數碼的交換機,還要研究三位和兩位的交換機。因為我們窯崗賓館,不需要每個房間的電話都有連到外麵的外線。大多數是內部通話,如果打外線,可以撥一個0號接通外線再打。我們各單位大多數也都是內部通話,用一個小交換機就行了。下一步再研究長途直接撥號的交換機。”


    這樣的任務,是揚昌他們弟兄們最感興趣任務。張知木講完後,同他們一起探討了一下,就交換機的事交給揚昌他們了。


    課講完了,回到揚昌他們辦公室,揚昌說:“張總,我們做的調頻電台傳送語音效果的確是好。我們準備在廣播電台上加一個調頻台,你看怎麽樣?”


    “好啊!”張知木說:“你們同時也要生產可以接收調頻廣播的收音機。不過,調頻台發射的距離有限,你們的功率要大一些。你們給西安安裝的廣播設備安裝完了嗎?”


    “估計差不多了,”揚昌說,“西安那邊人準備的不齊,不然早完了。現在他們組織的人還要到窯崗來學習培訓。我們在給他們分配一些人去。可是沒有人願意去啊!”


    “派去的人,可以讓大家每年一輪換,一直到把他們西安電台的人員培訓出來為止。”


    “我看隻能這樣了,”揚昌說,“不但我們發射台,播音方麵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好吧,播音的事,我去找一下範總編他們。”張知木說,“還有一件事我想和你們說。現在我們使用電的地方越來越多了。我們民用電一般都是低壓電,可是電人也是非常危險的。我經常需要判斷線路上或者導體上帶不帶電是吧?”


    “是啊!我們一般需要用電壓表檢驗。”揚昌回答說。


    “那樣不方便,”張知木說,“現在清風子師傅他們已經從空氣中分離出來氖氣這種惰性氣體。這種氣體在電場中很容易發出紅光。你們可以在一個小玻璃泡裏麵充上氖氣,兩端加上電極,然後串聯一個一兆歐的電阻。用這個氖管一端接一個金屬,一般做成一個螺絲刀頭,另一端可以做成筆帽行,筆帽上連接的金屬可以和我們手接觸。我們用這個螺絲刀頭接觸待測物體。如果有電,那麽氖管兒就會發亮,沒有電,就不會發亮。如果帶交流電,氖管兩端都發亮,直流電氖管兒一端發亮。不過這樣的電筆隻能測試60v到500v之間的電壓。電壓再高了容易觸電,低了測不出來。”


    “要是有這樣的電筆就太好了,氖管兒串接了一兆歐電阻電流就很小了,人用著安全。”揚昌說,“不過,這氖管兒要是能發光,是不是也可以做一般帶電指示燈啊?”


    “當然可以,”張知木說,“以後還來可以用氖氣體做霓虹燈呢!”


    “太好了!”揚昌突然又想起了一件事,“張總,以前你讓他們搞的用磷等做的白色熒光粉,他們終於弄出來了,你是不是看看?”


    “什麽?白色熒光粉弄出來了!你怎麽不早說呢。”張知木一直等著這個消息呢。


    -------------


    富士山噴發,日本大地震。--《南宋記憶》進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改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鬆一般堅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鬆一般堅韌並收藏改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