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莊浪衛獻城降兵安排
逃到莊浪衛(永登縣)的官兵們,有不少不願意再向西逃了,他們都聚集在這裏。他們非常清楚,就連李自成聽說窯崗人來了,都沒有做抵抗就逃出去了,這裏一定守不住。不願意再向西逃走的這些官兵們私下裏就開嘀咕,不如窯崗人過來的時候,都投降了得啦,反正闖王爺也不管大家了。大家也尋個活路吧。
負責守衛莊浪衛(永登縣)的大順軍軍官是一位威武將軍,名叫王禕。現在王禕也是非常的清楚自己的處境,他知道打是絕對打不過人家窯崗人,可是不打又不行,那些死忠李自成的士兵們不幹。可是下麵有密報說,已經有不少人開始偷偷研究投降的事,所以打下去很可能沒接敵就被自己人從後麵解決了。
所以王禕現在是既不是積極的備戰,也不說投降的事兒。當來報說,窯崗人已經兵接近莊浪衛(永登縣),就在城外紮營的時候。王禕開始動員官兵們登城守城。
第二天一早,寧德不想在這裏耽誤太多的時間,直接將130重炮推到城外,然後讓人用弓箭向城裏射了一封勸降信。
寧德他們在城外等了一陣功夫,沒見城裏有任何反應。寧德告訴重炮兵向城牆上開一炮。
130重炮手,將炮口對準城牆“咚”的打了一炮,“轟”的一聲,驚天動地的炮彈爆炸聲,將土夯的城牆炸開一個大洞。等炮彈爆炸的煙霧散盡,又等了一會,城門開了,跑出來一匹快馬,直奔寧德他們的陣前過來。
來人送來威武將軍寫的一封書信,信中說,為了保全莊浪衛官兵百姓的安全,他早就想投降,但是害怕城裏麵有些官兵不服氣。因此等那些官兵們們看到了窯崗人炮火的威力後,心中懂得厲害,他才率眾投降。希望窯崗人能善待城中的官兵百姓。
寧德將軍當然完全答應了威武堅決的要求,又對這位信使說:“回去告訴你們將軍,馬上放下武器,列隊出城。我們會善待你們的。”
信使回去不就,城門再次打開的時候,城裏的大順軍官兵空著手沒帶武器排著隊緩緩的走出來。寧德一揮手,過去一隊騎兵,引導他們來到一處空地,讓他們排好隊都坐下了。城裏的大順軍走完了之後,最後出來一個騎馬的人,這人策馬來到寧德的馬前翻身下馬,單腿跪地雙手抱拳,說道:“大順軍威武將軍王禕拜見寧將軍!”
“請起吧,王將軍!”寧德說。
王禕沒起身,說到:“懇請寧將軍能善待投降的士卒和城中的百姓。”
“你放心,我們窯崗人說話是算數的。再說了,我們窯崗的軍紀也不允許禍害百姓,更不許虐待投降的士卒。王將軍起來說話吧!”寧德已經開始喜歡這個王禕了,這個時候他想的還是士卒百姓。
這時候,王禕才站起身來說:“請寧將軍進城!”
寧德一揮手裏的馬鞭說:“王將軍上馬引路!”
“是!”王禕答應一聲,翻身上馬,在前麵引路。寧德一行,跟著王禕進到城裏。進城後,寧德他們看見所有的出城士兵的兵器都碼放的整整齊齊的。城裏雖然見不到一個人,可是街道上,還是井井有條,顯然這個威武將軍王禕還是將這裏治理得不錯。
寧德跟著王禕一直來到將軍衙門。進到衙門大堂,大家分頭坐下。寧德說:“這偏遠邊關之地,被王將軍治理的不錯啊!”
“不敢不敢!我也是勉為其難啊。”王禕趕緊起身說。
“坐下說話!”寧德擺擺手說,“王將軍今天能夠獻城,使這裏的百姓軍兵免遭戰火塗炭,算是立了大功一件。我會向窯崗通報這件事兒。”
“哎!”王禕歎口氣說,“我也是兩難啊,一邊我是跟隨闖王爺多年的老兵,這樣獻城對不住闖王爺;另一麵我身後是九千多名弟兄還有這裏的百姓。我是明知道這裏根本守不住,為了保全這裏的百姓士卒,隻好舍出個人的一切。”
“王將軍很識大體,”寧德說,“那就介紹一下莊浪衛的情況吧!”
“今天出城投降的官兵,加我在內一共有九千三百六十二人。這些官兵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原來的大明朝邊關守卒,一部分是後來我帶來的守邊士兵,還有一部分是這次從河東逃過來的大順軍官兵。莊浪衛四周各個城堡的士兵也都在這裏。他們是因為害怕都收縮在這裏的。”王禕介紹到這,突然說,“對了,寧將軍!那些城堡不能空的太久,以免被邊牆北麵的瓦剌人鑽了空子。那些人時時刻刻都在盯著我們。”
“哦!看來王禕對這裏的情況非常熟悉,能給我一些建議嗎?”寧德問道。
“既然寧將軍發問了,我就說說。”王禕也沒太客氣,“先說我們這裏的官兵情況吧。寧將軍您是懂的,大明朝實行的是三種兵役製度分別是募兵製、征兵製和世兵製。世兵製的軍士編製在衛所,他們任務一是守衛地方,二是屯田生產。守城的叫守軍,屯田的叫屯軍。屯田的屯軍生產糧食供給守軍。基本上是自給自足。可是寧將軍您也看到了,我們這裏窮山惡水,每個勞作的士卒,一年下來打下來糧食自給都很困難。那裏還有能力養活守軍。所以屯兵開始出現了大批逃亡的現象。沒有辦法,隻好減免那些屯兵上交糧食的數量,守軍的糧食朝廷要外運一些。可是外運的糧食也有限。沒有辦法,這裏從明朝開始,就不分屯兵守兵,隻要不站崗巡邏,平時都要耕種,不然活不了,戰時都上戰場。我們這裏的原來大明朝的邊關守軍都是世兵製。我們大順軍來之後,這些大明朝的軍隊也就都投降了。後來我們換掉了這裏的原來的大明朝將軍,我又帶了一部分官兵過來接管了這裏。我到了後才明白,守衛這裏還需要靠原來這裏官兵。他們熟悉這裏的情況,吃苦能力是我們外來人比不了的。說實話,人能在這裏活著就是很了不起了的,更不用說隨時還要提防北麵那些狼一樣瓦剌人。不管以前我們是大順軍,他們是明軍的,到了這裏,我們都要共同麵對北方的威脅,還有這裏的生存的苦難。所以我們很快的就合在一起不分彼此了。所以我建議寧德將軍,你們也要盡可能的留用這裏原來的老兵。你們不要看他們,大順軍來了,他們投降了,你們來了他們又投降了。可是北麵蒙古人來了他們絕對不會投降。其實沒有戰事,他們就都是這裏的農民。他們一代代的活在這裏本身就不容易。那些趕上幾年年成好的,攢下一點銀子,還要托人到四川河南買一個姑娘給兒子成家,可是多數人還娶不上媳婦。我所以投降也是不希望這裏的人口再減少了。不然這邊管靠誰來守啊?”
王禕是一口氣痛痛快快的把肚子裏的話都說完,此時他已經忘了自己是一個降將了。
王禕的話也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窯崗將領,寧德忍不住說道:“好樣的王將軍,你是一個難得的識大體的將軍。我們這裏的守邊軍人實在是太艱苦,我會將這裏的情況向窯崗匯報。我們來了,就要讓這裏邊關守軍條件能有所改善,也要讓這裏的百姓生活條件有所改善。我們會留下一部分人守衛這裏,我們大隊人馬還要向西進軍,我看王將軍你就跟著我幹吧。”
“這這!”王禕有些猶豫。
“這這啥?”寧德說,“說不定以後你們那個闖王爺也會跟著我們窯崗人幹的。”
看見王禕懷疑的眼色,寧德說:“你還別不信,我跟你說實話吧,李自成之所以能從商於古道出去,是我們放了他一馬,不然我們能堵不住那條道?現在我們已經把李自成扔下的家眷嬪妃故舊們,都從商於古道送到襄陽了。你跟著我守邊關,李自成也不會怪你的。”
看見王禕還在猶豫,寧德又利誘道:“你跟著我幹還有一個好處,你可以把你的家人送到窯崗去,過上天堂一樣的日子。你的孩子們可以到最好的學校的上學讀書。”
“我聽過往的商人說,你們窯崗簡直象天堂一樣。”王禕顯然有些被打動了。
“對啊!”寧德趁熱說,“我們窯崗的兵,都是想讓天下的人都過上和窯崗一樣的日子出來打仗的。”說完,寧德回身說:“趕緊把我們的收音機架上,讓王禕將軍聽聽收音機。你現在看不見窯崗,可是能聽到窯崗的聲音。”
這時候,負責進城接管防務的營長進來報告說:“寧德將軍,我們接管城城防完畢。可是…”
“可是啥?”寧德說,“痛快點兒!”
“這個窮地方啥也沒有,庫裏的糧食都不知道他們藏哪去了?”營長說著,看一眼王禕。
“嗯?”寧德看著王禕問,“你還要給我打馬虎眼嗎?”
“嗬嗬!”王禕苦笑了一聲說,“我打啥馬虎眼。我來的時候這裏的一切稍值點銀子的東西都被掠空了,那裏還能有好東西。那糧食就更別提了。嘉峪關糧食告急,上峰要從各衛先借糧食,說好了從蘭州運來糧食就還我們。我們糧食借出去了,結果一開戰,那邊的糧食就沒人管了。特別是又多來了一倍多的兵馬過來,我們剩下一點糧食也很快的吃沒了。哪還有糧食啊?”
聽了王禕的話,寧德隻好苦笑一聲,說:“還是要從蘭州運一些糧食啊!我看前麵的糧食也不會充足。”
王禕說:“那邊糧食更缺,一連幾年大旱。”
“我們窯崗倒是不缺糧食,可是運到這裏太遠了,路又不好走。”寧德歎口氣說,“還是讓他們想辦法運些糧食過來吧。唉!看來還是張總有遠見,他竟然提前就知道派一個工兵團疏通黃河的航道。要是真的能把蘭州到包頭的航道鑿通了,我們的拖輪能把糧食從包頭運到蘭州,那麽糧食就不是問題了。”
看到寧德非常誠懇想用他,還想辦法要解決這裏的糧食問題,王禕下決心說:“寧將軍,我王禕跟你們窯崗人幹了。”
“哎!這就對了嘛。”寧德太高興了,因為王禕對河西走廊這裏情況非常了解,還是一個很有責任心的人。
“我建議寧將軍,在那些大順軍士兵中留下一部分原來的守軍,其他新過來的我們都帶走。前麵往西,地域太大了,是多少人都不夠用。”王禕馬上就進入狀態了。
寧德沒有馬上下結論怎麽辦,他知道前麵還是要麵對這樣的事兒,需要統一考慮一下怎麽辦。
“好了既然說好,你回家安排一下吧。晚上我們一起吃飯時我們再聊聊!”寧德很體貼的讓王禕回家看看,也是不想馬上回答王禕的建議是否可行。
送王禕出來的時候,寧德看見,俘虜們又都被帶進城裏了。不過俘虜中有十幾歲孩子,還有五六十歲老人。他知道世兵製是世襲的,老兵六十歲可退休,孩子十五歲就可以接班。這樣軍隊根本談不上啥戰鬥力。
寧德在莊浪衛(永登縣)城牆上轉了一圈兒後,想法也清晰了。他決定原來的守軍都留用,全部作為屯兵。那些後來逃到這裏的士兵,年紀大的,也留在這裏做屯兵。但是窯崗留下的軍隊做守兵。由於守兵人數不夠,屯兵們必須安排輪流值班兒做守軍。輪到做守軍的時間,要有記錄。以後根據值班兒的時間,會給於一定的補助。剩下的俘虜願意加入窯崗軍隊的,可以跟著西征,不願意的也可以留下做屯軍。屯軍三年內不用納糧,守軍的糧食由窯崗人自己解決。周邊的百姓也要通知到,三年內不用交稅。不但不用交稅納糧,窯崗運來的化肥還會免費發給他們。
寧德理順了思路就把自己的想法給陳玉峰和歐陽鶴用電報發了過去。陳玉峰和歐陽鶴也回電同意寧德的想法,同時將寧德的電報轉發給了窯崗指揮中心。
在窯崗指揮中心,張知木收到陳玉峰的轉來寧德的電報,和閻伯駒、陸成祥商量了一下。回電報給陳玉峰他們,讓他們轉告寧德,窯崗馬上就會組織糧食向河西走廊轉運。並通知寧德,窯崗這邊還會拿出一部分銀子支援河西走廊恢複建設。將來修複道路和修建引水渠,需要用到的資金,窯崗全力支持。以一百萬兩銀子以內為額度,完全由寧德將軍合理支配。如有其他需求,再議。要求寧德將軍盡量的減輕那裏軍民的困苦。
寧德收到陳玉峰轉來的張知木電報,高興對身邊參謀們說:“張總真的是大手筆,他完全能理解這裏邊關守軍的艱辛。”
晚上,王禕過來和寧德一起吃飯的時候,寧德把電報給他看了。
電報上的內容王禕能看得懂,不過他不知道這是怎麽回事兒。
寧德一看他的表情,知道王禕不懂電報是怎麽回事,就給他解釋了電報和窯崗那邊可以直接溝通的聯係的道理。這一下子可讓王禕吃驚不小,說:“我的天呐!難怪你們能打勝仗,你們有這好東西,想和哪裏聯係就和哪裏聯係,比那飛鶴傳書還要快。”
說完,他又拿起電報,這次他的注意力在電報內容上了。又看了一遍電報,王禕顫顫巍巍的問:“這這是真的?難道你們能花一百萬在我們河西走廊?”
“這電報都說了還有假?”寧德得意說,“後麵還有你們看見,‘如有其他需求,再議。’?就是說,如果有需要的還是可以考慮的!”
“天哪!一百萬兩銀子,還可以再議?”王禕簡直不敢相信,“你們到底有多少銀子?”
“這算啥?”寧德說,“我們每年借給朝廷的銀子就有兩白多萬兩呢。”
“要是有了銀子,先要把這條路好好的修一下。”王禕首先想到的是交通問題。這裏的道路實在是太難走了。
“嗬嗬!銀子是不少,可是我的責任也太大了。”寧德笑著說,“張總是讓我不但要把這河西走廊守好,還要建設好,千斤的擔子啊!”
“有了銀子,我們這裏的軍民可以一起努力。一定能建好這裏。”王禕知道有銀子啥事兒都能幹成的道理。
“是啊!我看河西這裏也是有很多的河流,你們為啥不多栽些樹,多開幾條引水渠呢?”寧德不解的問。
“嗨!我們的士兵們從早忙到晚,還混不飽自己的肚子,怎麽還能逼著他們種樹修渠?我們要是那樣的話,不用北麵的瓦剌人過來,這裏的士兵就能把我滅了。在說這裏的百姓,基本上不聽我們的,因為這裏的回民多,都聽他們自己部落阿訇的。我們也指使不動他們。能讓他們安分的不鬧事就行了。”說起這些,王禕是一肚子的苦水。
當寧德把子對這裏安排決定告訴王禕的時候,王禕想了一下說:“我同意寧將軍的安排,那些願意跟我們走的士兵我們都帶上。是不是以後他們都是能享受我們窯崗士兵一樣的待遇?”
“當然,我們都是一家人,不能分成兩樣待遇。服裝和武器暫時沒有,還要先用他們的原來的。”寧德說,“不過我們帶著的糧食不多,不能留下太多。我想這樣,你們跟我們走的士兵先負責押運糧草。我們的運輸兵,先回到蘭州在去,讓他們向這裏運一些糧食。我看了一下,這裏的百姓日子也很苦,也分點糧食給他們。以後我們會運來大批的糧食和各種生活用品。對了,我還要讓他們運來化肥來,有了那東西隻要莊家澆好水,能大大的增加糧食的產量。”
“那可太好了!”盡管王禕還不能理解化肥是啥東西,可是他知道能增加糧食產量的東西,一定是好東西。
“明天留下一個團,協助你們這裏處理俘虜和接防事宜,然後我們留下一個營軍隊負責這裏的防務。我們大隊人馬就先行一步,繼續西行。”寧德說。
“我留下協助他們處理這些事,完事我會快馬追趕大隊。”王禕已經把自己當作窯崗人了。
寧德他們在莊浪衛一切都很順利,可是李魁就沒有他們這麽辛運了。
-------------
富士山噴發,日本大地震。--《南宋記憶》進展
逃到莊浪衛(永登縣)的官兵們,有不少不願意再向西逃了,他們都聚集在這裏。他們非常清楚,就連李自成聽說窯崗人來了,都沒有做抵抗就逃出去了,這裏一定守不住。不願意再向西逃走的這些官兵們私下裏就開嘀咕,不如窯崗人過來的時候,都投降了得啦,反正闖王爺也不管大家了。大家也尋個活路吧。
負責守衛莊浪衛(永登縣)的大順軍軍官是一位威武將軍,名叫王禕。現在王禕也是非常的清楚自己的處境,他知道打是絕對打不過人家窯崗人,可是不打又不行,那些死忠李自成的士兵們不幹。可是下麵有密報說,已經有不少人開始偷偷研究投降的事,所以打下去很可能沒接敵就被自己人從後麵解決了。
所以王禕現在是既不是積極的備戰,也不說投降的事兒。當來報說,窯崗人已經兵接近莊浪衛(永登縣),就在城外紮營的時候。王禕開始動員官兵們登城守城。
第二天一早,寧德不想在這裏耽誤太多的時間,直接將130重炮推到城外,然後讓人用弓箭向城裏射了一封勸降信。
寧德他們在城外等了一陣功夫,沒見城裏有任何反應。寧德告訴重炮兵向城牆上開一炮。
130重炮手,將炮口對準城牆“咚”的打了一炮,“轟”的一聲,驚天動地的炮彈爆炸聲,將土夯的城牆炸開一個大洞。等炮彈爆炸的煙霧散盡,又等了一會,城門開了,跑出來一匹快馬,直奔寧德他們的陣前過來。
來人送來威武將軍寫的一封書信,信中說,為了保全莊浪衛官兵百姓的安全,他早就想投降,但是害怕城裏麵有些官兵不服氣。因此等那些官兵們們看到了窯崗人炮火的威力後,心中懂得厲害,他才率眾投降。希望窯崗人能善待城中的官兵百姓。
寧德將軍當然完全答應了威武堅決的要求,又對這位信使說:“回去告訴你們將軍,馬上放下武器,列隊出城。我們會善待你們的。”
信使回去不就,城門再次打開的時候,城裏的大順軍官兵空著手沒帶武器排著隊緩緩的走出來。寧德一揮手,過去一隊騎兵,引導他們來到一處空地,讓他們排好隊都坐下了。城裏的大順軍走完了之後,最後出來一個騎馬的人,這人策馬來到寧德的馬前翻身下馬,單腿跪地雙手抱拳,說道:“大順軍威武將軍王禕拜見寧將軍!”
“請起吧,王將軍!”寧德說。
王禕沒起身,說到:“懇請寧將軍能善待投降的士卒和城中的百姓。”
“你放心,我們窯崗人說話是算數的。再說了,我們窯崗的軍紀也不允許禍害百姓,更不許虐待投降的士卒。王將軍起來說話吧!”寧德已經開始喜歡這個王禕了,這個時候他想的還是士卒百姓。
這時候,王禕才站起身來說:“請寧將軍進城!”
寧德一揮手裏的馬鞭說:“王將軍上馬引路!”
“是!”王禕答應一聲,翻身上馬,在前麵引路。寧德一行,跟著王禕進到城裏。進城後,寧德他們看見所有的出城士兵的兵器都碼放的整整齊齊的。城裏雖然見不到一個人,可是街道上,還是井井有條,顯然這個威武將軍王禕還是將這裏治理得不錯。
寧德跟著王禕一直來到將軍衙門。進到衙門大堂,大家分頭坐下。寧德說:“這偏遠邊關之地,被王將軍治理的不錯啊!”
“不敢不敢!我也是勉為其難啊。”王禕趕緊起身說。
“坐下說話!”寧德擺擺手說,“王將軍今天能夠獻城,使這裏的百姓軍兵免遭戰火塗炭,算是立了大功一件。我會向窯崗通報這件事兒。”
“哎!”王禕歎口氣說,“我也是兩難啊,一邊我是跟隨闖王爺多年的老兵,這樣獻城對不住闖王爺;另一麵我身後是九千多名弟兄還有這裏的百姓。我是明知道這裏根本守不住,為了保全這裏的百姓士卒,隻好舍出個人的一切。”
“王將軍很識大體,”寧德說,“那就介紹一下莊浪衛的情況吧!”
“今天出城投降的官兵,加我在內一共有九千三百六十二人。這些官兵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原來的大明朝邊關守卒,一部分是後來我帶來的守邊士兵,還有一部分是這次從河東逃過來的大順軍官兵。莊浪衛四周各個城堡的士兵也都在這裏。他們是因為害怕都收縮在這裏的。”王禕介紹到這,突然說,“對了,寧將軍!那些城堡不能空的太久,以免被邊牆北麵的瓦剌人鑽了空子。那些人時時刻刻都在盯著我們。”
“哦!看來王禕對這裏的情況非常熟悉,能給我一些建議嗎?”寧德問道。
“既然寧將軍發問了,我就說說。”王禕也沒太客氣,“先說我們這裏的官兵情況吧。寧將軍您是懂的,大明朝實行的是三種兵役製度分別是募兵製、征兵製和世兵製。世兵製的軍士編製在衛所,他們任務一是守衛地方,二是屯田生產。守城的叫守軍,屯田的叫屯軍。屯田的屯軍生產糧食供給守軍。基本上是自給自足。可是寧將軍您也看到了,我們這裏窮山惡水,每個勞作的士卒,一年下來打下來糧食自給都很困難。那裏還有能力養活守軍。所以屯兵開始出現了大批逃亡的現象。沒有辦法,隻好減免那些屯兵上交糧食的數量,守軍的糧食朝廷要外運一些。可是外運的糧食也有限。沒有辦法,這裏從明朝開始,就不分屯兵守兵,隻要不站崗巡邏,平時都要耕種,不然活不了,戰時都上戰場。我們這裏的原來大明朝的邊關守軍都是世兵製。我們大順軍來之後,這些大明朝的軍隊也就都投降了。後來我們換掉了這裏的原來的大明朝將軍,我又帶了一部分官兵過來接管了這裏。我到了後才明白,守衛這裏還需要靠原來這裏官兵。他們熟悉這裏的情況,吃苦能力是我們外來人比不了的。說實話,人能在這裏活著就是很了不起了的,更不用說隨時還要提防北麵那些狼一樣瓦剌人。不管以前我們是大順軍,他們是明軍的,到了這裏,我們都要共同麵對北方的威脅,還有這裏的生存的苦難。所以我們很快的就合在一起不分彼此了。所以我建議寧德將軍,你們也要盡可能的留用這裏原來的老兵。你們不要看他們,大順軍來了,他們投降了,你們來了他們又投降了。可是北麵蒙古人來了他們絕對不會投降。其實沒有戰事,他們就都是這裏的農民。他們一代代的活在這裏本身就不容易。那些趕上幾年年成好的,攢下一點銀子,還要托人到四川河南買一個姑娘給兒子成家,可是多數人還娶不上媳婦。我所以投降也是不希望這裏的人口再減少了。不然這邊管靠誰來守啊?”
王禕是一口氣痛痛快快的把肚子裏的話都說完,此時他已經忘了自己是一個降將了。
王禕的話也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窯崗將領,寧德忍不住說道:“好樣的王將軍,你是一個難得的識大體的將軍。我們這裏的守邊軍人實在是太艱苦,我會將這裏的情況向窯崗匯報。我們來了,就要讓這裏邊關守軍條件能有所改善,也要讓這裏的百姓生活條件有所改善。我們會留下一部分人守衛這裏,我們大隊人馬還要向西進軍,我看王將軍你就跟著我幹吧。”
“這這!”王禕有些猶豫。
“這這啥?”寧德說,“說不定以後你們那個闖王爺也會跟著我們窯崗人幹的。”
看見王禕懷疑的眼色,寧德說:“你還別不信,我跟你說實話吧,李自成之所以能從商於古道出去,是我們放了他一馬,不然我們能堵不住那條道?現在我們已經把李自成扔下的家眷嬪妃故舊們,都從商於古道送到襄陽了。你跟著我守邊關,李自成也不會怪你的。”
看見王禕還在猶豫,寧德又利誘道:“你跟著我幹還有一個好處,你可以把你的家人送到窯崗去,過上天堂一樣的日子。你的孩子們可以到最好的學校的上學讀書。”
“我聽過往的商人說,你們窯崗簡直象天堂一樣。”王禕顯然有些被打動了。
“對啊!”寧德趁熱說,“我們窯崗的兵,都是想讓天下的人都過上和窯崗一樣的日子出來打仗的。”說完,寧德回身說:“趕緊把我們的收音機架上,讓王禕將軍聽聽收音機。你現在看不見窯崗,可是能聽到窯崗的聲音。”
這時候,負責進城接管防務的營長進來報告說:“寧德將軍,我們接管城城防完畢。可是…”
“可是啥?”寧德說,“痛快點兒!”
“這個窮地方啥也沒有,庫裏的糧食都不知道他們藏哪去了?”營長說著,看一眼王禕。
“嗯?”寧德看著王禕問,“你還要給我打馬虎眼嗎?”
“嗬嗬!”王禕苦笑了一聲說,“我打啥馬虎眼。我來的時候這裏的一切稍值點銀子的東西都被掠空了,那裏還能有好東西。那糧食就更別提了。嘉峪關糧食告急,上峰要從各衛先借糧食,說好了從蘭州運來糧食就還我們。我們糧食借出去了,結果一開戰,那邊的糧食就沒人管了。特別是又多來了一倍多的兵馬過來,我們剩下一點糧食也很快的吃沒了。哪還有糧食啊?”
聽了王禕的話,寧德隻好苦笑一聲,說:“還是要從蘭州運一些糧食啊!我看前麵的糧食也不會充足。”
王禕說:“那邊糧食更缺,一連幾年大旱。”
“我們窯崗倒是不缺糧食,可是運到這裏太遠了,路又不好走。”寧德歎口氣說,“還是讓他們想辦法運些糧食過來吧。唉!看來還是張總有遠見,他竟然提前就知道派一個工兵團疏通黃河的航道。要是真的能把蘭州到包頭的航道鑿通了,我們的拖輪能把糧食從包頭運到蘭州,那麽糧食就不是問題了。”
看到寧德非常誠懇想用他,還想辦法要解決這裏的糧食問題,王禕下決心說:“寧將軍,我王禕跟你們窯崗人幹了。”
“哎!這就對了嘛。”寧德太高興了,因為王禕對河西走廊這裏情況非常了解,還是一個很有責任心的人。
“我建議寧將軍,在那些大順軍士兵中留下一部分原來的守軍,其他新過來的我們都帶走。前麵往西,地域太大了,是多少人都不夠用。”王禕馬上就進入狀態了。
寧德沒有馬上下結論怎麽辦,他知道前麵還是要麵對這樣的事兒,需要統一考慮一下怎麽辦。
“好了既然說好,你回家安排一下吧。晚上我們一起吃飯時我們再聊聊!”寧德很體貼的讓王禕回家看看,也是不想馬上回答王禕的建議是否可行。
送王禕出來的時候,寧德看見,俘虜們又都被帶進城裏了。不過俘虜中有十幾歲孩子,還有五六十歲老人。他知道世兵製是世襲的,老兵六十歲可退休,孩子十五歲就可以接班。這樣軍隊根本談不上啥戰鬥力。
寧德在莊浪衛(永登縣)城牆上轉了一圈兒後,想法也清晰了。他決定原來的守軍都留用,全部作為屯兵。那些後來逃到這裏的士兵,年紀大的,也留在這裏做屯兵。但是窯崗留下的軍隊做守兵。由於守兵人數不夠,屯兵們必須安排輪流值班兒做守軍。輪到做守軍的時間,要有記錄。以後根據值班兒的時間,會給於一定的補助。剩下的俘虜願意加入窯崗軍隊的,可以跟著西征,不願意的也可以留下做屯軍。屯軍三年內不用納糧,守軍的糧食由窯崗人自己解決。周邊的百姓也要通知到,三年內不用交稅。不但不用交稅納糧,窯崗運來的化肥還會免費發給他們。
寧德理順了思路就把自己的想法給陳玉峰和歐陽鶴用電報發了過去。陳玉峰和歐陽鶴也回電同意寧德的想法,同時將寧德的電報轉發給了窯崗指揮中心。
在窯崗指揮中心,張知木收到陳玉峰的轉來寧德的電報,和閻伯駒、陸成祥商量了一下。回電報給陳玉峰他們,讓他們轉告寧德,窯崗馬上就會組織糧食向河西走廊轉運。並通知寧德,窯崗這邊還會拿出一部分銀子支援河西走廊恢複建設。將來修複道路和修建引水渠,需要用到的資金,窯崗全力支持。以一百萬兩銀子以內為額度,完全由寧德將軍合理支配。如有其他需求,再議。要求寧德將軍盡量的減輕那裏軍民的困苦。
寧德收到陳玉峰轉來的張知木電報,高興對身邊參謀們說:“張總真的是大手筆,他完全能理解這裏邊關守軍的艱辛。”
晚上,王禕過來和寧德一起吃飯的時候,寧德把電報給他看了。
電報上的內容王禕能看得懂,不過他不知道這是怎麽回事兒。
寧德一看他的表情,知道王禕不懂電報是怎麽回事,就給他解釋了電報和窯崗那邊可以直接溝通的聯係的道理。這一下子可讓王禕吃驚不小,說:“我的天呐!難怪你們能打勝仗,你們有這好東西,想和哪裏聯係就和哪裏聯係,比那飛鶴傳書還要快。”
說完,他又拿起電報,這次他的注意力在電報內容上了。又看了一遍電報,王禕顫顫巍巍的問:“這這是真的?難道你們能花一百萬在我們河西走廊?”
“這電報都說了還有假?”寧德得意說,“後麵還有你們看見,‘如有其他需求,再議。’?就是說,如果有需要的還是可以考慮的!”
“天哪!一百萬兩銀子,還可以再議?”王禕簡直不敢相信,“你們到底有多少銀子?”
“這算啥?”寧德說,“我們每年借給朝廷的銀子就有兩白多萬兩呢。”
“要是有了銀子,先要把這條路好好的修一下。”王禕首先想到的是交通問題。這裏的道路實在是太難走了。
“嗬嗬!銀子是不少,可是我的責任也太大了。”寧德笑著說,“張總是讓我不但要把這河西走廊守好,還要建設好,千斤的擔子啊!”
“有了銀子,我們這裏的軍民可以一起努力。一定能建好這裏。”王禕知道有銀子啥事兒都能幹成的道理。
“是啊!我看河西這裏也是有很多的河流,你們為啥不多栽些樹,多開幾條引水渠呢?”寧德不解的問。
“嗨!我們的士兵們從早忙到晚,還混不飽自己的肚子,怎麽還能逼著他們種樹修渠?我們要是那樣的話,不用北麵的瓦剌人過來,這裏的士兵就能把我滅了。在說這裏的百姓,基本上不聽我們的,因為這裏的回民多,都聽他們自己部落阿訇的。我們也指使不動他們。能讓他們安分的不鬧事就行了。”說起這些,王禕是一肚子的苦水。
當寧德把子對這裏安排決定告訴王禕的時候,王禕想了一下說:“我同意寧將軍的安排,那些願意跟我們走的士兵我們都帶上。是不是以後他們都是能享受我們窯崗士兵一樣的待遇?”
“當然,我們都是一家人,不能分成兩樣待遇。服裝和武器暫時沒有,還要先用他們的原來的。”寧德說,“不過我們帶著的糧食不多,不能留下太多。我想這樣,你們跟我們走的士兵先負責押運糧草。我們的運輸兵,先回到蘭州在去,讓他們向這裏運一些糧食。我看了一下,這裏的百姓日子也很苦,也分點糧食給他們。以後我們會運來大批的糧食和各種生活用品。對了,我還要讓他們運來化肥來,有了那東西隻要莊家澆好水,能大大的增加糧食的產量。”
“那可太好了!”盡管王禕還不能理解化肥是啥東西,可是他知道能增加糧食產量的東西,一定是好東西。
“明天留下一個團,協助你們這裏處理俘虜和接防事宜,然後我們留下一個營軍隊負責這裏的防務。我們大隊人馬就先行一步,繼續西行。”寧德說。
“我留下協助他們處理這些事,完事我會快馬追趕大隊。”王禕已經把自己當作窯崗人了。
寧德他們在莊浪衛一切都很順利,可是李魁就沒有他們這麽辛運了。
-------------
富士山噴發,日本大地震。--《南宋記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