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汽車研製成功轉窯生產準備
等著電池充電時,張知木對他們說:“電池有一點兒電能,把發動機啟動起來就行,那時候發電機就會自動給電池充電了。”
一個搞汽車的技術人員說:“我沒想到充電的電源線會掉了。”
“以後你可以搞一個掉線報警的裝置。要是我們把汽車開出很遠了,電源掉了汽車發動不起來怎麽辦?你們還可以搞一套手搖啟動的裝置,隻要用手動將汽車發動起來電池也可以充電。就是電池再不好用,隻要不熄火車就可以開。”張知木給他們建議著。
前世的時候,自己太懶,也沒學學修汽車,那樣的話,還可以多給他們提一點兒建議。
楊玉琳看著他們的汽車有些不滿意了,“這和你說的汽車差的太遠了,弄得連馬車都不如。還要等著充電,有這功夫馬車早就跑遠了。”
張知木和李雲鶴都哭笑不得。張知木說:“啥事都要一步步來嘛,哪能一下就都完善了。”
李雲鶴故意岔過去說:“張總,我們的汽油機這幾天差不多了,就是不知道怎麽回事兒,汽油機總是通通放炮一樣。”
“這就是個難題。汽油機應該是壓縮完成後,點火氣體膨脹,可是有的時候壓縮沒完成還沒點火,氣缸裏麵的混合油氣就自己點火了,既浪費油又燃燒不淨冒黑煙。”張知木說。
“你有辦法?”李雲鶴問。
“你可以在汽油裏麵加點酒精試試。”張知木說,“還有一個效果最好的辦法,不過我不建議使用。那就是在汽油裏麵加千分之一的四乙基鉛。”
“效果好為啥不用?”李雲鶴覺得奇怪。
“含鉛汽油燃燒後排出來的鉛,對人危害極大。我不建議使用。”張知木說。
“哦,那就先試試酒精怎麽樣吧!”李雲鶴點頭說。
抬出來電池,放到車上,固定好。一個人上車檢查一遍,一扳一開關,“轟轟”幾聲,柴油發動機啟動過了。不過噪聲太大了,楊玉琳聽了聲音直往後躲。張知木也覺得震動的有些太大了。感覺這車像拖拉機似的。
張知木大聲對李雲鶴說:“聲音還太大了。”
“加上防音罩就能好些。”李雲鶴回答。
這時車上這位一鬆手刹,汽車慢慢的走了起來,並且在院子裏麵轉著圈兒。這一刻張知木心裏激動地突然覺得噪音也小多了。其實是這車走起來,整個車的振動也小多了。
等車轉了兩圈兒,張知木忍不住換上去也開著轉了兩圈兒。這回楊玉琳也不怕噪聲了,非要上來讓張知木帶著她也在院子裏麵轉了兩圈兒。完事,又讓張知木把著她,讓她開了兩圈兒。
停下車來,楊玉琳興奮直喊“太有意思了,這車不用牲口拉著自己就能走。”
張知木對李雲鶴說:“你要在遠一點的地方,找一塊平地建一個大型試車場。在這隻用一檔試還暴露不出來毛病。試車場不但要有試驗速度的平地,還要有實驗各種地麵,比如顛簸、泥水等路麵的場地。將來這汽車是個非常大的產業,一台能達到實用的汽車將會賣很多銀子。我們現在就要做好準備。你們的汽車還要設計一個好看的外形,駕駛乘坐都要舒適才行。最主要的噪聲,和振動需要攻關。你們的所有機械零件都要提高加工精度,變速箱裏麵不能有一點聲音。那些接觸零件間也不能有噪音。”
“他們也知道現在的車問題很多,不過就像你說的,先解決有無的問題,然後再解決好壞的問題。有了這樣一輛能走的汽車。大家就有奔頭了。”李雲鶴趕緊解釋。
張知木轉過去,對大家說:“我祝賀大家,你們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就奇跡般的讓這樣一堆機器自己走了起來,所以說,你們是創造了奇跡。希望你們繼續努力,改進汽車,增取早日造出來能夠上街開著的汽車。讓我們窯崗滿大街都跑著汽車。”
這些人能得到張知木的肯定,都非常高興,覺得這段時間他們付出的努力沒有白費。
不過張知木離開的時候,對李雲鶴說:“雲鶴啊,我覺得我們最需要的還是履帶式拖拉機和推土機。有了這東西,我們的工程建設就能大大的提高效率。”
“那就先搞你說的拖拉機、推土機。”李雲鶴說,“通過搞汽車,他們鍛煉的不錯。我想再搞你說的拖拉機不會太難。你就安排時間給我們說說拖拉機和推土機的事兒。”
“好的,我盡快安排時間。”張知木說。
“還有,張總。今年的畢業生你多給我們留點,我們應該進行一點兒人才儲備,不然以後就沒有後勁兒。盧炳義先生和清風子他們不管多緊張,都留著一些人進行基礎研究。我覺得這是有長遠眼光。就說這汽車吧,這可是長期進行研製的事,但是他們人手不夠用。我覺得就是每個單元都需要人深入的研究進去,才能精益求精。”
李雲鶴的讓張知木很吃驚,這說明李雲鶴已經很成熟,考慮問題很長遠了。
“你放心,就憑你這番話,我就要盡量的給多留一些人。”張知木說。
“還有啊!現在河曲那邊的已經建好了兩個能造托輪的船塢,造船的技術人員和木匠已經過去,現在正在那裏準備木材。就是蒸汽機和鍋爐運輸有些困難,不過往河曲去的鐵路已經修建了一部分。這幾天,我抽時間過去安排一下大件兒運輸的事兒,那邊就可以造拖輪了。”李雲鶴介紹說。
歐陽鶴他們在給軍官進行培訓充電,閻興和陸成祥也在請李岩幫著對招聘來的官員進行培訓。這些參加愛培訓官員有的是山西和陝西原來的官員,還有李茂從南方招聘來的一些沒有了職位的官員,更有陸成祥親自去請來的前官員。但是到了閻興這裏不管你原來是啥身份,到這裏都是學員,培訓合格的根據情況安排上崗,不和合格的不用。經過一段時間培訓這官員們慢慢的適應了這裏的氣氛。特別是學習期間分別組織他們到各個州縣去考察,那裏的官員們也都把自己經驗介紹給他們。閻興和李岩他們組織整理了不少怎麽辦的小冊子。這都是根據官員們下去遇到的各種具體困難整理出來,實用性很強。最主的要的是,這樣的案例看多了,就形成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象學習完了要做習題一樣。
不過現在閻興他們也又遇到以前遇到的問題,那就是訓練他們射擊配備武器的時候,有些官員堅決的不去,他們不想動刀槍。閻興的說法是,不去可以,現在就可以回家。不合格的不能給他們安排工作。閻興告訴他們,你們不是去當太平官,是接收新打下來的地方,都需要有自衛能力。
沒辦法他們隻好都去參加訓練了。
陸成祥除了幫助這邊官員培訓,他還從各地分號抽出來不少原來的分公司經理,又招聘了不少人員。這是為建新分公司準備的。因為陝西需要盡快建立分公司,開展票號、電報電話等業務。
閻伯駒也是忙的不可開交,新來的官兵需要挑出來適合做警察的留下來要培訓。最需要動腦筋的還是對那些已經派到各地的警察進行考核,那些優秀的需要抽出來提升職位,讓他們到新的地方當官,負責一隊人馬,維持一方治安。總之工作任務繁重。
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不能過早的告訴他們,要進軍的目標是陝西。
窯崗的高層們商定,最後的時候,需要告訴他們每人具體去向的時候,不管是官員還是警察商務人員,都需要將他們隔離開了,不能再讓他們和外界有聯係,一直到開始行動。
窯崗現在組織的可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就連每個陝西的縣城,最後都會落實到人。當然人員分配留有很大的餘量,以備不時之需。官員也分成州府縣幾級管理。不然都指望窯崗人直接管理累死也辦不到。閻興手下已經有一個很大的班子,還是每天都很忙。關於啥時候將各地有經驗的官員抽上來,一直沒有定下來。這需要確定了出擊時間再說。
不過窯崗這些參加培訓的人,都知道窯崗人要進行大規模的行動了,這一點兒沒有瞞著他們。
對於這些細致繁瑣的事兒,張知木一聽腦袋就大,堅決的不參與。
不過陸琪和武山回來找他談的事兒,張知木不敢怠慢。忙把他們讓到會客室。
看著陸琪和武山消瘦的麵孔,張知木說:“這段時間你們辛苦了,一定要注意休息,我們想幹的事兒還多著呢。”
陸琪說:“沒事,隻要事情每天都有進展,心情一好就啥病也沒有了。”
武山也說:“這輩子能參加建設和管理這樣大的水泥廠子,累死也值了。主要的是,現在不知道啥是累了。”
“看著你們臉上消瘦,不過看起來精神不錯。看起來工程進展不錯!”
“是的,我們都沒想到事情進展的會這麽順利。”陸琪說,“我們準備五月份點火生產,現在動力設備都已經調試的差不多了。我們還需要在生產管理上進行一些準備。”
“不到兩年,一個轉窯水泥廠就能投產,簡直太快了。”張知木也覺得驚訝。
“這不算啥,我們的工人到技術人員都非常投入,他們都把這個建設當作自己的事情來幹,沒有偷懶的,隻有多幹的。我也非常感動,看著他們,我就更不敢有一點怠慢。”陸琪由衷的說。
“工人就是這樣,我們尊重他們,他們就不把自己當外人。他們更知道,窯崗好了他們就會更好這個道理。”張知木喝了點水說,“說說你們的具體事兒吧!”
“有兩件具體事兒。一個是,我們生產出來的水泥,量會很大,需要運輸工具和存儲的地方;第二個,轉窯生產是連續的生產不能停頓,燃煤和煉鋼用的礦渣需要按時按量的供應,這都需要公司進行協調。”武山說。
陸琪和武山說的還真是個問題,張知木知道前世的時候,水泥就有散裝和袋裝之分。袋裝過去是用牛皮紙袋,後來用化纖製品。散裝的需要專門的罐車。
“我看我們讓李雲鶴和陸先生一起過來研究一下這些事兒。”張知木知道,這事兒涉及到鐵路和包裝的問題,必須請這兩人過來商量。
陸琪和武山當然同意。
李雲鶴和陸成祥過來後,聽了簡單的情況介紹,都很高興。
李雲鶴說:“沒想到你們的水泥廠建的這麽快。我看火車運輸的事兒好辦,現在我們有現成火車車廂,我們就焊一些鋼罐子固定在車廂上裝水泥就行。短途運輸也可以焊小型的罐子,放在馬車上裝運水泥。”
“水泥這東西,不能透風,透風就容易硬了,硬了就不好用了。”陸成祥說,“不過我們也可以用裝油的竹簍子裝水泥。油都漏不出來的竹簍子,裝水泥一定能行。”
陸成祥的話還真的提醒了張知木,小的時候就對那種錦州的什錦小菜不漏水感到很新奇,後來發現是因為竹簍子內外都塗上了漆,所以才不漏水。張知木說:“我們可以讓人編一些結實一點的竹簍子,然後塗上漆沾上草紙,再塗上漆。竹簍子要有加強筋和提手,還要有蓋兒。水泥裝滿後,蓋上蓋兒,再用漆封上。這樣運輸就沒問題了。竹簍子的容量要能裝一百斤就行。這樣兩個人抬著很容易,力工扛著裝卸也方便。”
“對啊!用我們山西這邊的柳條子編的簍子也行。這樣我們用不了的水泥還可以按簍去賣。”武山說,“我們自己使用的簍子還可以重複使用。”
“行了,這件事兒就先這樣定了。完事兒你就試試竹簍還是柳條簍好用?”張知木說,“等我們的造紙廠投產了,我們就可以用牛皮紙包裝水泥了。”
陸成祥說:“簍子的事兒我安排人去辦吧。我們成千成萬的買竹簍子,可把南方人給成全了。這一項就能養活一批人。”
“煤炭的事兒還真需要研究下一下,牛頭山的煤炭管冶場用足夠了。可是要是再加上這個每天都吞煤的水泥廠,可能就要緊張了點兒,關鍵是牛頭山裝煤的貨場,再提高裝貨量有難度。我看不如就把寧武周遇吉總兵那邊的貨場改建一個裝煤場,他們那裏的煤炭很多,也運不出來。”
“是個好主意。這件事兒我來協調。”張知木說,“不過,我們現在開始要從牛頭山給水泥廠擠出來一部分煤炭,儲備到水泥廠的煤場。另外,冶場那邊爐渣,也要按安排運力運到水泥廠,一定要有一定量的儲備。你們的煤炭、石膏等儲備需要設定的一個警戒線,一旦低於這個警戒線,就立刻啟動應急辦法。這樣才能保證轉窯的連續生產。”
“行,這件事兒我去找鐵路那邊具體安排。還要把原料來源落實好。”李雲鶴說,“武山,你們要有專門負責組織原料的一個班子,讓他們跟著我,我具體給他安排。”
“好的!人我們早就安排完了。”武山說。
水泥廠的事兒都有人管,張知木就不管了。正好陸琪在這裏,張知木說:“陸琪,我正有事兒準備去找你呢。”
“嗬嗬!張總是不是急著讓我參加滹沱河水庫的事吧?”陸琪以為是這件事兒。
“滹沱河水庫是後麵的事兒。”張知木說,“你們的轉窯水泥能投產,我們汾河大橋就準備馬上建設,因為這樣生產的水泥質量高得多。你們的水泥廠投產後沒有問題了,你就要馬上參加汾河大橋的建設。你是李雲鶴點的將。”
“汾河大橋?”陸琪還沒聽說汾河大橋的事。
“是的汾河大橋的事兒,我們已經研究了一段時間,就等你們的轉窯水泥。”張知木說,“我看這樣吧,正好你在這了,下午,我們窯崗的其他領導都在的話,就開個會研究上馬汾河大橋的。你也先了解一下情況。”
李雲鶴說:“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先給你介紹一些吧。我們和張總已經研究過了。盧炳義和他們的弟子們也進行了大量的計算。這是個大工程。”
“當然是個大工程。”陸琪說,“我沒想到,我們這麽快就能建設汾河大橋。我看難度在於怎麽能讓船也能通過。”
下午,張知木在小會議室召開了會議,窯崗的主要領導能來的都來了。
張知木首先介紹說:“我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五月份我的轉窯水泥就能投產。”
下麵一陣議論,大家都知道水泥在窯崗的建設中起的作用太大了。現在好多項目不敢建設,一個製約因素就是水泥。
“因此,我想我們第一件決定上馬的就是這個汾河大橋。”張知木指著讓楊玉琳他們準備的一個地圖說,“我們選在這個位置建設大橋,就將汾河兩岸完全連在了一起,不但把汾河連在了一起。我們這裏還可以連到黃河岸邊。雖然河曲到磧口這段黃河是經過陝晉大峽穀,急流險灘很多,但是我們的祖先一直靠著這條河進行水運,沒有停止過。我們將窯崗和黃河水運連在一起,本身意義就很大。未來的經濟潛力不可預計。將來我們有條件了,可以沿著黃河修建一條公路。那時候我們今天要建的大橋就更有意義了。還有,這個大橋建設成功了,我們就可以在汾河主要河段多建幾個大橋。那時候我們的山西的交通就會更便利。”
閻伯駒嘻嘻,一笑說:“知木,我們大多數都是山西人,建橋的好處都知道,你就說說你們準備怎麽在這個激流裏麵建設大橋的吧?”
-------------
富士山噴發,日本大地震。--《南宋記憶》進展
等著電池充電時,張知木對他們說:“電池有一點兒電能,把發動機啟動起來就行,那時候發電機就會自動給電池充電了。”
一個搞汽車的技術人員說:“我沒想到充電的電源線會掉了。”
“以後你可以搞一個掉線報警的裝置。要是我們把汽車開出很遠了,電源掉了汽車發動不起來怎麽辦?你們還可以搞一套手搖啟動的裝置,隻要用手動將汽車發動起來電池也可以充電。就是電池再不好用,隻要不熄火車就可以開。”張知木給他們建議著。
前世的時候,自己太懶,也沒學學修汽車,那樣的話,還可以多給他們提一點兒建議。
楊玉琳看著他們的汽車有些不滿意了,“這和你說的汽車差的太遠了,弄得連馬車都不如。還要等著充電,有這功夫馬車早就跑遠了。”
張知木和李雲鶴都哭笑不得。張知木說:“啥事都要一步步來嘛,哪能一下就都完善了。”
李雲鶴故意岔過去說:“張總,我們的汽油機這幾天差不多了,就是不知道怎麽回事兒,汽油機總是通通放炮一樣。”
“這就是個難題。汽油機應該是壓縮完成後,點火氣體膨脹,可是有的時候壓縮沒完成還沒點火,氣缸裏麵的混合油氣就自己點火了,既浪費油又燃燒不淨冒黑煙。”張知木說。
“你有辦法?”李雲鶴問。
“你可以在汽油裏麵加點酒精試試。”張知木說,“還有一個效果最好的辦法,不過我不建議使用。那就是在汽油裏麵加千分之一的四乙基鉛。”
“效果好為啥不用?”李雲鶴覺得奇怪。
“含鉛汽油燃燒後排出來的鉛,對人危害極大。我不建議使用。”張知木說。
“哦,那就先試試酒精怎麽樣吧!”李雲鶴點頭說。
抬出來電池,放到車上,固定好。一個人上車檢查一遍,一扳一開關,“轟轟”幾聲,柴油發動機啟動過了。不過噪聲太大了,楊玉琳聽了聲音直往後躲。張知木也覺得震動的有些太大了。感覺這車像拖拉機似的。
張知木大聲對李雲鶴說:“聲音還太大了。”
“加上防音罩就能好些。”李雲鶴回答。
這時車上這位一鬆手刹,汽車慢慢的走了起來,並且在院子裏麵轉著圈兒。這一刻張知木心裏激動地突然覺得噪音也小多了。其實是這車走起來,整個車的振動也小多了。
等車轉了兩圈兒,張知木忍不住換上去也開著轉了兩圈兒。這回楊玉琳也不怕噪聲了,非要上來讓張知木帶著她也在院子裏麵轉了兩圈兒。完事,又讓張知木把著她,讓她開了兩圈兒。
停下車來,楊玉琳興奮直喊“太有意思了,這車不用牲口拉著自己就能走。”
張知木對李雲鶴說:“你要在遠一點的地方,找一塊平地建一個大型試車場。在這隻用一檔試還暴露不出來毛病。試車場不但要有試驗速度的平地,還要有實驗各種地麵,比如顛簸、泥水等路麵的場地。將來這汽車是個非常大的產業,一台能達到實用的汽車將會賣很多銀子。我們現在就要做好準備。你們的汽車還要設計一個好看的外形,駕駛乘坐都要舒適才行。最主要的噪聲,和振動需要攻關。你們的所有機械零件都要提高加工精度,變速箱裏麵不能有一點聲音。那些接觸零件間也不能有噪音。”
“他們也知道現在的車問題很多,不過就像你說的,先解決有無的問題,然後再解決好壞的問題。有了這樣一輛能走的汽車。大家就有奔頭了。”李雲鶴趕緊解釋。
張知木轉過去,對大家說:“我祝賀大家,你們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就奇跡般的讓這樣一堆機器自己走了起來,所以說,你們是創造了奇跡。希望你們繼續努力,改進汽車,增取早日造出來能夠上街開著的汽車。讓我們窯崗滿大街都跑著汽車。”
這些人能得到張知木的肯定,都非常高興,覺得這段時間他們付出的努力沒有白費。
不過張知木離開的時候,對李雲鶴說:“雲鶴啊,我覺得我們最需要的還是履帶式拖拉機和推土機。有了這東西,我們的工程建設就能大大的提高效率。”
“那就先搞你說的拖拉機、推土機。”李雲鶴說,“通過搞汽車,他們鍛煉的不錯。我想再搞你說的拖拉機不會太難。你就安排時間給我們說說拖拉機和推土機的事兒。”
“好的,我盡快安排時間。”張知木說。
“還有,張總。今年的畢業生你多給我們留點,我們應該進行一點兒人才儲備,不然以後就沒有後勁兒。盧炳義先生和清風子他們不管多緊張,都留著一些人進行基礎研究。我覺得這是有長遠眼光。就說這汽車吧,這可是長期進行研製的事,但是他們人手不夠用。我覺得就是每個單元都需要人深入的研究進去,才能精益求精。”
李雲鶴的讓張知木很吃驚,這說明李雲鶴已經很成熟,考慮問題很長遠了。
“你放心,就憑你這番話,我就要盡量的給多留一些人。”張知木說。
“還有啊!現在河曲那邊的已經建好了兩個能造托輪的船塢,造船的技術人員和木匠已經過去,現在正在那裏準備木材。就是蒸汽機和鍋爐運輸有些困難,不過往河曲去的鐵路已經修建了一部分。這幾天,我抽時間過去安排一下大件兒運輸的事兒,那邊就可以造拖輪了。”李雲鶴介紹說。
歐陽鶴他們在給軍官進行培訓充電,閻興和陸成祥也在請李岩幫著對招聘來的官員進行培訓。這些參加愛培訓官員有的是山西和陝西原來的官員,還有李茂從南方招聘來的一些沒有了職位的官員,更有陸成祥親自去請來的前官員。但是到了閻興這裏不管你原來是啥身份,到這裏都是學員,培訓合格的根據情況安排上崗,不和合格的不用。經過一段時間培訓這官員們慢慢的適應了這裏的氣氛。特別是學習期間分別組織他們到各個州縣去考察,那裏的官員們也都把自己經驗介紹給他們。閻興和李岩他們組織整理了不少怎麽辦的小冊子。這都是根據官員們下去遇到的各種具體困難整理出來,實用性很強。最主的要的是,這樣的案例看多了,就形成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象學習完了要做習題一樣。
不過現在閻興他們也又遇到以前遇到的問題,那就是訓練他們射擊配備武器的時候,有些官員堅決的不去,他們不想動刀槍。閻興的說法是,不去可以,現在就可以回家。不合格的不能給他們安排工作。閻興告訴他們,你們不是去當太平官,是接收新打下來的地方,都需要有自衛能力。
沒辦法他們隻好都去參加訓練了。
陸成祥除了幫助這邊官員培訓,他還從各地分號抽出來不少原來的分公司經理,又招聘了不少人員。這是為建新分公司準備的。因為陝西需要盡快建立分公司,開展票號、電報電話等業務。
閻伯駒也是忙的不可開交,新來的官兵需要挑出來適合做警察的留下來要培訓。最需要動腦筋的還是對那些已經派到各地的警察進行考核,那些優秀的需要抽出來提升職位,讓他們到新的地方當官,負責一隊人馬,維持一方治安。總之工作任務繁重。
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不能過早的告訴他們,要進軍的目標是陝西。
窯崗的高層們商定,最後的時候,需要告訴他們每人具體去向的時候,不管是官員還是警察商務人員,都需要將他們隔離開了,不能再讓他們和外界有聯係,一直到開始行動。
窯崗現在組織的可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就連每個陝西的縣城,最後都會落實到人。當然人員分配留有很大的餘量,以備不時之需。官員也分成州府縣幾級管理。不然都指望窯崗人直接管理累死也辦不到。閻興手下已經有一個很大的班子,還是每天都很忙。關於啥時候將各地有經驗的官員抽上來,一直沒有定下來。這需要確定了出擊時間再說。
不過窯崗這些參加培訓的人,都知道窯崗人要進行大規模的行動了,這一點兒沒有瞞著他們。
對於這些細致繁瑣的事兒,張知木一聽腦袋就大,堅決的不參與。
不過陸琪和武山回來找他談的事兒,張知木不敢怠慢。忙把他們讓到會客室。
看著陸琪和武山消瘦的麵孔,張知木說:“這段時間你們辛苦了,一定要注意休息,我們想幹的事兒還多著呢。”
陸琪說:“沒事,隻要事情每天都有進展,心情一好就啥病也沒有了。”
武山也說:“這輩子能參加建設和管理這樣大的水泥廠子,累死也值了。主要的是,現在不知道啥是累了。”
“看著你們臉上消瘦,不過看起來精神不錯。看起來工程進展不錯!”
“是的,我們都沒想到事情進展的會這麽順利。”陸琪說,“我們準備五月份點火生產,現在動力設備都已經調試的差不多了。我們還需要在生產管理上進行一些準備。”
“不到兩年,一個轉窯水泥廠就能投產,簡直太快了。”張知木也覺得驚訝。
“這不算啥,我們的工人到技術人員都非常投入,他們都把這個建設當作自己的事情來幹,沒有偷懶的,隻有多幹的。我也非常感動,看著他們,我就更不敢有一點怠慢。”陸琪由衷的說。
“工人就是這樣,我們尊重他們,他們就不把自己當外人。他們更知道,窯崗好了他們就會更好這個道理。”張知木喝了點水說,“說說你們的具體事兒吧!”
“有兩件具體事兒。一個是,我們生產出來的水泥,量會很大,需要運輸工具和存儲的地方;第二個,轉窯生產是連續的生產不能停頓,燃煤和煉鋼用的礦渣需要按時按量的供應,這都需要公司進行協調。”武山說。
陸琪和武山說的還真是個問題,張知木知道前世的時候,水泥就有散裝和袋裝之分。袋裝過去是用牛皮紙袋,後來用化纖製品。散裝的需要專門的罐車。
“我看我們讓李雲鶴和陸先生一起過來研究一下這些事兒。”張知木知道,這事兒涉及到鐵路和包裝的問題,必須請這兩人過來商量。
陸琪和武山當然同意。
李雲鶴和陸成祥過來後,聽了簡單的情況介紹,都很高興。
李雲鶴說:“沒想到你們的水泥廠建的這麽快。我看火車運輸的事兒好辦,現在我們有現成火車車廂,我們就焊一些鋼罐子固定在車廂上裝水泥就行。短途運輸也可以焊小型的罐子,放在馬車上裝運水泥。”
“水泥這東西,不能透風,透風就容易硬了,硬了就不好用了。”陸成祥說,“不過我們也可以用裝油的竹簍子裝水泥。油都漏不出來的竹簍子,裝水泥一定能行。”
陸成祥的話還真的提醒了張知木,小的時候就對那種錦州的什錦小菜不漏水感到很新奇,後來發現是因為竹簍子內外都塗上了漆,所以才不漏水。張知木說:“我們可以讓人編一些結實一點的竹簍子,然後塗上漆沾上草紙,再塗上漆。竹簍子要有加強筋和提手,還要有蓋兒。水泥裝滿後,蓋上蓋兒,再用漆封上。這樣運輸就沒問題了。竹簍子的容量要能裝一百斤就行。這樣兩個人抬著很容易,力工扛著裝卸也方便。”
“對啊!用我們山西這邊的柳條子編的簍子也行。這樣我們用不了的水泥還可以按簍去賣。”武山說,“我們自己使用的簍子還可以重複使用。”
“行了,這件事兒就先這樣定了。完事兒你就試試竹簍還是柳條簍好用?”張知木說,“等我們的造紙廠投產了,我們就可以用牛皮紙包裝水泥了。”
陸成祥說:“簍子的事兒我安排人去辦吧。我們成千成萬的買竹簍子,可把南方人給成全了。這一項就能養活一批人。”
“煤炭的事兒還真需要研究下一下,牛頭山的煤炭管冶場用足夠了。可是要是再加上這個每天都吞煤的水泥廠,可能就要緊張了點兒,關鍵是牛頭山裝煤的貨場,再提高裝貨量有難度。我看不如就把寧武周遇吉總兵那邊的貨場改建一個裝煤場,他們那裏的煤炭很多,也運不出來。”
“是個好主意。這件事兒我來協調。”張知木說,“不過,我們現在開始要從牛頭山給水泥廠擠出來一部分煤炭,儲備到水泥廠的煤場。另外,冶場那邊爐渣,也要按安排運力運到水泥廠,一定要有一定量的儲備。你們的煤炭、石膏等儲備需要設定的一個警戒線,一旦低於這個警戒線,就立刻啟動應急辦法。這樣才能保證轉窯的連續生產。”
“行,這件事兒我去找鐵路那邊具體安排。還要把原料來源落實好。”李雲鶴說,“武山,你們要有專門負責組織原料的一個班子,讓他們跟著我,我具體給他安排。”
“好的!人我們早就安排完了。”武山說。
水泥廠的事兒都有人管,張知木就不管了。正好陸琪在這裏,張知木說:“陸琪,我正有事兒準備去找你呢。”
“嗬嗬!張總是不是急著讓我參加滹沱河水庫的事吧?”陸琪以為是這件事兒。
“滹沱河水庫是後麵的事兒。”張知木說,“你們的轉窯水泥能投產,我們汾河大橋就準備馬上建設,因為這樣生產的水泥質量高得多。你們的水泥廠投產後沒有問題了,你就要馬上參加汾河大橋的建設。你是李雲鶴點的將。”
“汾河大橋?”陸琪還沒聽說汾河大橋的事。
“是的汾河大橋的事兒,我們已經研究了一段時間,就等你們的轉窯水泥。”張知木說,“我看這樣吧,正好你在這了,下午,我們窯崗的其他領導都在的話,就開個會研究上馬汾河大橋的。你也先了解一下情況。”
李雲鶴說:“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先給你介紹一些吧。我們和張總已經研究過了。盧炳義和他們的弟子們也進行了大量的計算。這是個大工程。”
“當然是個大工程。”陸琪說,“我沒想到,我們這麽快就能建設汾河大橋。我看難度在於怎麽能讓船也能通過。”
下午,張知木在小會議室召開了會議,窯崗的主要領導能來的都來了。
張知木首先介紹說:“我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五月份我的轉窯水泥就能投產。”
下麵一陣議論,大家都知道水泥在窯崗的建設中起的作用太大了。現在好多項目不敢建設,一個製約因素就是水泥。
“因此,我想我們第一件決定上馬的就是這個汾河大橋。”張知木指著讓楊玉琳他們準備的一個地圖說,“我們選在這個位置建設大橋,就將汾河兩岸完全連在了一起,不但把汾河連在了一起。我們這裏還可以連到黃河岸邊。雖然河曲到磧口這段黃河是經過陝晉大峽穀,急流險灘很多,但是我們的祖先一直靠著這條河進行水運,沒有停止過。我們將窯崗和黃河水運連在一起,本身意義就很大。未來的經濟潛力不可預計。將來我們有條件了,可以沿著黃河修建一條公路。那時候我們今天要建的大橋就更有意義了。還有,這個大橋建設成功了,我們就可以在汾河主要河段多建幾個大橋。那時候我們的山西的交通就會更便利。”
閻伯駒嘻嘻,一笑說:“知木,我們大多數都是山西人,建橋的好處都知道,你就說說你們準備怎麽在這個激流裏麵建設大橋的吧?”
-------------
富士山噴發,日本大地震。--《南宋記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