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周總兵交心汾河大橋


    剛過了十五,窯崗又有一個喜訊了。徐嫂給陳玉峰生了一個胖兒子。這下子大家都跟著高興,非要讓陳玉峰請客。


    陳玉峰也知道大家也就是想借機會樂嗬一下,因為現在還在封凍,正好大家都在窯崗。陳玉峰就在窯崗賓館安排了酒席請大家。窯崗的這些人除了張知木不好喝酒,大家都喜歡。周遇吉回窯崗來過春節遲遲不願意回寧武關,他聽說這事兒,那哪能錯過機會,也過來了。


    酒席沒上來,坐在張知木身邊的周遇吉對張知木說:“張東家,這回你們在東勝州和包頭紮穩了,我那裏就是二線了,我也不想養活那麽多兵,不打仗養這麽些人吃飯都是個事兒。我們的士兵每天兩頓飯,還不能保證都是幹的。我想請你們幫著我也安排一些老兵。你們能幫著薑鑲周總兵,也不會和我見外吧?”


    “這沒說的,你們還有多少兵需要我們安排的?”


    “有五千多人太老的兵,是我的愁事兒,”周遇吉說,“不過我還可以給你們五千年富力強的好兵。”


    陳玉峰接過話說:“你們的好兵,到我們這也沒有多少能合格的。”


    “哎呀,我們不可能和你們比。在我們的那裏飯都吃不上,還想招到好兵,不可能的。說實話吧,我們的那些老兵是聽說了薑鑲他們的老兵跟著你們窯崗人一起去關外開荒,都當官不說,一年就有車有馬的,以後還會分地種,都來央求我說,他們當兵一輩子沒死了,請我幫幫他們的忙,跟你們說說,也給他們安排個地方吧。他們都不願意老死兵營裏麵,都希望能掙點兒銀子好回老家看看。”周遇吉有些說不下去了。


    張知木說:“周總兵,回去跟弟兄們說。有人覺得老兵是是個負擔,都不願意要,可是我們窯崗人覺得他們都是個寶貝。他們常年的軍旅生涯,使他們有組織有紀律,遇到事情會想辦法解決。我們需要的這樣有經驗的老兵領著開荒的移民一起幹活。這段時間,我們也發現,大多數老兵都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都表現的很出色。有他們在,我們的新移民就有主心骨。平時為民戰時就可以為軍。”


    歐陽鶴說:“去年我們出關作戰,我們以老兵為骨幹的移民隊伍,有的時候真的可以當軍隊用。這也就是為啥他們一年沒到就每人分到一匹馬的原因。那是因為他們都參戰了。”


    “太好了,整個過年期間我就在想怎麽跟你們說這件事,我夫人說我沒出息。她說就直接說得啦!”


    周遇吉的話引來大家一陣大笑。


    那邊的閻伯駒心裏已經樂開了花,他和張知木一對眼兒,張知木就明白他的意思了。現在閻伯駒和楊靖一直盤算著從那些派到各地警察裏麵抽出來一部分警察,準備安排到陝西去,因為他們有了當警察工作的經驗了。現在還在愁人數不夠呢。今天周遇吉可是幫了大忙。從各地抽上來有經驗的警察可以用新招的警察補充上去,這些有經驗的警察提升一格,給他們配上新警察,就可以派到陝西去了。


    周遇吉的兵都可以挑一挑直接當警察用。那些年紀實在大的就可以讓他們去開荒種地去。


    張知木就問周遇吉:“周總兵,你們都把軍隊裁員了,一旦朝廷調兵用你們怎麽辦哪?”


    “不給我們糧餉,憑啥調我們啊?”周遇吉搖搖頭說,“唉!你不知道,所有的總兵都要多養兵,完全按朝廷給的名額養兵根本打不了仗。因此說,所有的軍隊很難完全按照朝廷的規定給士兵發軍餉,因為一個士兵銀子要養活兩個甚至更多的人,把銀子給他們的別人喝西北風啊?這是為了應對打仗沒辦法的辦法。平時沒有戰爭,都是兵少名額多,可以吃空餉。可是邊關不同,隨時都要準備打仗,必須多養兵才行。現在你們在前麵,我們偏關、寧武、雁門關成了名副其實的二線,李自成和北麵的蒙古人都由你們對付,我就不用多養那麽些兵,免得大家一起挨餓。至於朝廷調兵的事,我們會留一些兵。就是朝廷也不可能按照員額把兵都調走,那些事兒容易對付。要不是為了應付朝廷,我們一個關口留幾百人看著就行了,剩下的兵都不用。”


    張知木知道周遇吉說的是實話,覺得周遇吉現在養的兵的確也沒啥意義,說:“周總兵,不瞞你說,軍隊兵員我們已經補充完了。等軍隊訓練完了,我們就按皇上說的出兵剿賊。可是我們不可能大量的養兵,所以我們準備安排警察去維持那些打下來的地方,你的兵我們會挑出來一些給閻伯他們做警察用,這對那些已經不適合上陣廝殺,當了一輩子兵的軍人來說,這是最好的職業。我看這也是個機會,你們能裁下來多少部隊就盡量裁下來。不然以後不一定有這樣的好機會。”


    “這可是大好事兒,他們離開部隊,還能吃上公家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會有這樣的機會。”周遇吉說,“那你就再給我安排五千人。”


    閻伯駒聽周遇吉這麽說更樂了,擠著小眼睛說:“周總兵,你可別盡把那些歪瓜裂棗都給我弄來。我們窯崗的警察出去也需要那個,那個,知木說的形象。”


    “哈哈哈!”


    大家笑完,張知木對李岩說:“我建議啊,你們商貿政法學院今年招生時,應該增加一個專業,就叫刑事偵查專業。專門培養偵破各種案件的人才。我們可以請各種有偵查技能的人過來講課。陳叔他們也可以將江湖秘密給他們講一些。”


    李岩拍手說:“對對,我們那些搞法律的老夫子們也說,朝廷還真的有一些很有偵破能力的高人,也有不少書籍記錄各種奇案。我想辦法讓他們也請來那些有經驗的破案高手過來給學員們講課。破案需要各種知識,我們還可以請我們窯崗的高人們按照需要給他們講課,最起碼得讓他們有醫學知識,物理化學知識。我這段時間看了一些書,真的是有開竅的感覺的。”


    張知木還想教他們采集指紋,但是沒說這事,而是對陸成祥說:“陸先生,你們還應該增加一個專業,就叫審計專業。說通俗點兒也叫查賬專業,不過具有專業性質。”


    “恩恩!張總說得對。要說這查賬可是太有說頭了。那個大掌櫃的和賬房都會有點兒貓膩,不過就看這人的德行怎麽樣。不好的就會用這貓膩辦點壞事兒。我看我們開這個專業太及時了。我們的攤子越鋪越大,將來就要靠一隻審計隊伍來管理檢查。我也可以請一些高手,給他們講講怎麽在賬目上做貓膩。”陸成祥說起來也很興奮。


    “嗬嗬!我說老陸你不就是高手嗎?”閻伯駒開始打趣陸成祥。


    “我啊,不用玩兒貓膩。不過也沒人敢和我玩兒貓膩。嗬嗬!”陸成祥笑著說。


    周遇吉趁著窯崗的各位領導都高興,說:“張總,我坐火車到殺胡口去了一趟。我看他們的兩兆瓦的發電機不錯,你們能不能給我們也上一台這東西,我們也想用電。有了電我們也可以回去就聽廣播,晚上也點電燈。雖然我們沒有銀子,可是我們有都是煤啊,我們可以用煤和你們換。”


    “是不是也可以把夫人接回去了?”陳玉峰跟他開玩笑說。


    張知木說:“這件事兒你不用操心,我們在牛頭上的發電廠馬上就要發電了。我們還要通過你們寧武關把電送到保德,那時候電線就會路過你們寧武關。你們用電就解決了。我們準備在保德建設一個大型鋁廠,去年就進行了初步設計,今年年中就要開始大規模建設。”


    “那可太好了。不過你說要建啥廠子?”周遇吉當然不知道了。


    張知木隻好有給他解釋啥叫鋁,鋁的用處等等。


    歐陽鶴對張知木說:“張總啊,我看我們的兩兆瓦發電機組已經很成熟了。不如就批量生產吧。我們要把所有的地方都連成一個電網暫時還做不到。可是一個地方要是能解決煤的問題,上一個電廠,就能很快的解決用電問題,這也是不錯的辦法。”


    “現在,揚州、殺胡口,馬上還有東勝州、包頭、開元新河都是用的兩兆瓦發電機。大同和張家口現在運不過去設備,要是能運也要上了,設備運到殺胡口費的力氣太大了。再也不能費這勁兒。不過說明我們的這種設備很好用,我也同意先生產一些備著。我們打下來的地方,有些重要的,可以盡快的上一台。”陸成祥說,“再說了,揚州上完了。其他的地方馬上也會跟著起哄。我們的設備可以換銀子了。”


    “我也覺得,我們這樣的設備很實用。我安排李雲鶴做這件事兒。”張知木說。


    酒喝一段時間,周遇吉在張知木耳邊問:“張總,我能不能問問,你們下一步目標是是哪裏?”


    “河南和陝西兩個方向都有可能。還沒定下來,不過我們大多數傾向於河南。”張知木沒說實話,因為目標沒有必要暴露的太早。這個目標隻有窯崗的幾個高層知道。


    周遇吉試探著說:“張東家,你們要是想把山西河南都拿下來,我就把我的兵都交給你們。我就不管朝廷的事兒了。”


    周遇吉話說得已經太明白了,張知木說:“現在不行,兵還是你帶著,有啥困難你說話。還有盡量不要讓周夫人出去穿我們窯崗的軍服。免得朝廷知道了惹麻煩。你們現在這裏守著是最好的,不要輕易動。我們之間的事兒,你放心。到啥時候我們都是用命換來的交情。我們有啥想法時會對你說的。”


    周遇吉點點說:“有張東家這句話就行了。”


    汾河開化後,張知木送範鬆走的時候,一再囑咐他千萬不要在蘇祿發展武裝,以免引起東王的懷疑。


    這次範鬆不但帶回去不少新生產的貨物,還帶回去李治的十個人,石濤水軍的五個人。範鬆還帶回去不少手槍。這東西對他們非常有用。


    李治的人帶去了兩台大功率電台和不少配件兒,還有電池發電機。範鬆也帶回去幾台有短波功能的收音機。按範鬆的想法,他想帶回一套兩兆瓦的發電機,張知木沒同意,因為他帶一套發電機,還要帶一套人馬維護發電機。


    陸成祥和李治親自送範鬆他們到淩水碼頭。


    張知木離開窯崗碼頭就直奔揚昌他們的實驗室。揚昌說他們的示波器好用了,請張知木過去看看。示波器的研製成功意義實在是太大了,張知木不能不過去。


    果然,揚昌他們新製做的示波器顯示的波形已經很穩定了。張知木看了非常高興。揚昌興奮的說:“我們用示波器顯示語音通話時的波形,對削波失真等看的是一目了然。簡直太好了。”


    “我就跟你你們說嘛,有了示波器你們就會如虎添翼。你們下一步還要向高頻段發展,你們的示波器還要搞雙蹤的、多蹤的。”張知木說。


    “張總,你說的雙蹤的是不是兩個信號顯示?”揚昌問。


    “是,我告訴你們幾句話,你們就明白了。你們可以將兩個信號通過電子開關兒,快速切換,交替顯示,利用示波器的餘暉和人眼的視覺暫留,就可看見兩個信號了。”張知木說。


    “哦,這樣就行,我還以為需要兩套電子槍係統呢。”揚昌和他的弟兄們一樣,都鬆了一口氣。采用這樣的辦法就簡單多了。


    張知木說:“能同時顯示兩個信號,用處太大了。就說簡單的吧。我們發電機並網的時候需要發電機和電網的頻率和相位同步,我們就可以在一個示波器看著兩個信號的波形。是不是?”


    張知木回到辦公室的時候,楊青蓮說:“李雲鶴和段精忠主任在會客室等你呢。”


    他們兩個一起來,張知木還真的沒想起來有啥事兒。進到會客室,張知木看見李雲鶴正和段精忠比比劃劃的說著啥。


    “你們說啥呢,這麽高興?”張知木問。


    二人看見張知木進來了,都站裏來。李雲鶴說:“張總的會客室可比以前的辦公室要好多了。”


    “你們不也是都搬進新辦公室了。”


    張知木剛說完,楊青蓮就跑到會客室門前喊道:“張總,緊急電話!”


    一看楊青蓮的神色,張知木知道是有急事兒了,“你們稍等我一下!”說完張知木急步向辦公室走去,拿起電話,歐陽鶴的聲音傳來,“是張總嗎?”


    “是我!”


    “張總,有一個緊急情況向您通報一下,寧德將軍和李自成大順軍打起來了。”


    “什麽!他們打起來了?”張知木腦袋一熱,他知道現在可不是該動手的時候。


    “是這樣,李自成的大順軍利用黃河封凍的機會,在東勝州附近偷偷的越過黃河,偷襲了我們的一個墾荒留守點兒,那個留守點兒二十多個人被殺死了。由於大雪封地,那裏沒有電話,他們是現在才被發現,估計是年前他們就遇害了。寧德將軍氣的說非要大順軍給弟兄們償命不可,讓人給家裏發了一封電報,就帶兩個騎兵團過河去報複去了。我們已經命令東勝州的兩個團的騎兵過河去策應寧德將軍,他們過河的人實在是太少了。現在我們通過電報一直沒聯係上寧德將軍。不過剛剛過河支援的那兩個團回電說,河對岸兩個大順軍的駐守營地已經被攻破,大火燒的還在冒煙,打死的士兵不少,他們顧不上清點,估計能有幾百人。他們已經去追趕寧德他們去了。”


    “估計大順軍在黃河南岸的兵力不會太多,他們防線應該是長城(著名的明長城)一線,過河的大順軍是私自行動的可能性很大。告訴寧德將軍見好就收,別等著黃河開化了,大順軍派大軍對付他們時,他們想回來都來不及了。再說了,現在不是我們動手的時候,千萬不要影響我們的計劃。他們要是不回到黃河北岸,李自成不會善罷甘休。因為在黃河南岸隨時都會威脅他們長城一線的安全。”張知木說。


    “放心張總,我和陳總也是這樣的命令的。我們就是要把這件事兒向您通報一下。”歐陽鶴說。


    張知木對寧德的莽撞很不滿意,這可不是一個一方麵統帥的應該做的事兒。沒想到寧德這麽大歲數還是這麽衝動。


    再次回到會客室,李雲鶴看到張知木的臉色有些變化,關切的問道:“出啥事兒?”


    “我們一個墾荒點被李自成的大順軍給偷襲了,死了二十多人。馬匹、糧食吃的用的都被帶走了。寧德將軍過河去報複了。還不知道情況怎麽樣了。唉!”張知木歎口氣說,“不說他們的了。還是說說我們的事兒吧!”


    “沒事兒,李自成不會在那邊布置太多的兵力,這也就是李自成的兵餓的不行了,出來幹點偷雞摸狗的事兒。寧德將軍雖然有些衝動,可他可不是個莽夫,他會有分寸。估計啊,他一直沒打上仗,借著機會出去開開葷。我要是有這些精兵強將好武器,我也會找機會出手試試。”李雲鶴還很會開導人,不過張知木覺得李雲鶴說的有道理。


    段精忠沒有參與這件事兒的評論,他是從官場混出來的,知道自己的身份該幹啥。他們和李雲鶴不同,李雲鶴是公司所有的事兒沒有不參乎的。


    段精忠拿出來一張圖紙鋪在桌子上,張知木抬頭就看到這是一張汾河的流域圖。


    張知木明白了,他們要和他研究在汾河上建橋的事。


    李雲鶴說:“我們在汾河的離淩水碼頭附近找到了一個適合建橋的地方。這地方河麵窄一些,但是水流急。不過好處是河底的淤泥沙子也要淺一點兒。我們利用冬天河麵封凍的機會,在河麵冰上鋪上木頭澆上水凍牢固後,架上鑽機,在河底下進行了鑽探,我們橫著河麵,每隔二十五米鑽了一個探孔。而且是相隔二十米又鑽了一排孔。這段水麵寬度是一百五十米。”


    說著,李雲鶴又翻出來兩張圖紙。這是兩張河麵的橫切圖,每張都標著河水、淤泥、基岩深度尺寸。


    李雲鶴又說:“我們的每個鑽孔都是鑽進基岩兩米以後停鑽的。”


    張知木看到:“雖然現在是冬季枯水期,可是這段水深最深處還是有八米深,淤泥平均有三米深。不過最深的地方不是河的中間,是在靠近西岸的那邊。”


    看完這張圖,張知木忍不住說:“太好了,你們選的這個位置也好,這樣就將汾河對岸的嵐縣等和河東都連在一起了,特別是過了河就是我們淩水碼頭。我這個地方我們修建三個水裏麵的橋墩就行。這樣我們水麵上用兩個跨度五十米、兩個跨度二十五米的橋拱就行。不過橋麵一定要高才行,要讓帆船能通過。不然會影響船運,也會影線淩水碼頭的的生意。嗬嗬!”


    -------------


    宋軍占領北海道,元寇登陸九州島。開辟日本戰場。--《南宋記憶》進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改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鬆一般堅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鬆一般堅韌並收藏改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