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警告沁水來人李自成反應
張知木剛和邱老東家、閻伯駒剛商量完見沁水那邊的來人,寧德來到指揮中心。一看寧德就是很不高興的樣子。
張知木給寧德讓坐後,笑著問道:“聽說寧德將軍沒參加工作隊有些生氣了?”
“哼!”寧德問:“為啥他們都能參加工作隊,我就不行?”
“寧德將軍,你的工作十分重要不應該分心。李治他們關於西安的情報很快就能傳回來,你更不應該分心了。”張知木說。
“哎呀!陝西那麽點兒地方,我閉著眼睛都知道哪是哪。不用那麽費勁兒。”寧德說。
“我知道,寧德將軍對於沒讓你出關作戰有意見。可是我覺得分配給你的工作更重要。再說了到七月份,陳總和歐陽先生他們就要回來了,你必須提前去接替他們,留給你的時間不多了。閻伯他們的工作隊,那個時候根本不能完成任務。你說你能參加工作隊嗎?”
“那我就早點兒到關外去吧。”寧德低著頭說:“他們在外麵打仗,我在家裏呆不住啊!”
“陳叔他們打的仗都不是大仗,陝西才是我們的目標,隻有你對陝西的事兒最熟悉,這個工作你不做誰來做合適?”
張知木留下寧德,是因為想讓他把陝西的情報整理一下,以便進攻陝西的時候參考。以前和陳玉峰、歐陽鶴商議的意見對於陝西是準備南北兩路出擊。初步的想法是由寧德帶領一路從北方進攻。所以陳玉峰和歐陽鶴他們回來後,準備由寧德接管關外的所有隊伍。以便從那裏出發時方便。
“憑我們現在的實力,我們打下陝西不費啥事,為啥要這麽費勁兒研究他們。到時候我們打下幾個地方之後,他們自己就逃了。”寧德說。
“我相信寧德將軍的話,但是我們的想法不僅僅是打下陝西,而是以最小的代價打下陝西,還不要讓陝西的城市不被他們破壞的太厲害。因為陝西是我們的,要保護好。等李治的人把李自成在陝西的軍事布置情況發回來了,你帶著他們整理完了,你就可以到包頭去接陳叔他們的工作。”張知木知道,這段時間寧德帶著一群參謀也沒輕忙,把陝西的整個沙盤做的很仔細,大河小河大路小路都標的很清楚,至於哪裏易於設伏哪裏路好走,哪裏難行都搞得十分清楚。
“好吧!”寧德隻好點頭。
“今天下午,我們要會見沁水那邊來的客人,寧德將軍也一起見見他們吧!”張知木說。
“好!不過聽說沁水那邊的人不太服我們,處處和我們作對。”寧德問。
“是啊!這次我就想和他們談談這件事兒。”張知木說。
窯崗辦公大樓還沒徹底完工,但是裏麵的會議室已經能用了。
張知木就把會見那些沁水來的客人安排在這個會議室。
因為采用大落地窗,新會議室采光效果非常好,會議室顯得格外的亮堂。
沁水來的三十多人,依次進到會議室,工作人員安排他們在長會議桌的一側坐好。張知木等窯崗的各位在他們對麵一側坐好。
沁水來的客人,沒見過這樣的會議室,也沒這樣麵對麵的坐在一起開過會,一切都覺得很新奇。
工作人員給大家上完茶就都退到了後麵。
張知木說:“各位從沁水來的朋友,非常感謝你們抽出時間來參加我們窯崗的開業典禮。這也說明我們和沁水沿岸的朋友們友情是非常深的。各位回到沁水以後請給那些沒來的朋友們帶好,我們窯崗人歡迎大家到窯崗來參觀遊玩做生意。”
“張東家客氣了!我們能受邀參加這樣隆重典禮,是我們的榮幸。我們當中有不少人是第一次來到窯崗,這次真的是不虛此行啊!到了窯崗,我們才知道以前關於窯崗的傳說都是真的。”一位文質彬彬長者說。
“比傳說的還要好得多!”另一個人插言說。
“張東家,我參觀了圖書館之後,覺得您是辦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啊!那些想讀書沒書讀,沒地方讀書的人,現在就有讀書的地方了。不但不花銀子,還有開水供應。冬天有暖氣,夏天有冷風。天下的讀書人都該感謝您!”一位有些激動。
張知木說:“這是我們窯崗人一起做的事兒,不能完全算我的功勞。我的想法是,希望全天下的人都有書讀,都有飯吃。但是我現在隻能管到窯崗,順便管管山西。”
“張東家,我們沁水那裏也算山西啊!你為啥不去管管我那裏。我們那裏也有很多讀不起書吃不上飯的人。”一位書生說。從他的衣服上看,就是一位不是十分富裕的人。
“我們倒是想管呢,可是沁水那邊的好多人不準我們管啊!”張知木說:“本來的去年春節前,我們全山西的人,隻要辦了戶口的,每人都可以半價買到一些糧食。可是沁水那邊許多困難人家都不敢去領我們半價糧。甚至好多人都不敢辦戶口登記。我看是有很大一股勢力在後麵威脅他們。你們說,我們怎麽去管他們的事兒?”張知木直接說了。
會場一下子有些冷場。
沁水來的人裏麵終於有人不住的,問:“張東家說我們沁水是有很大的一股勢力在起作用有啥證據嗎?”
“嗬嗬!要是等到我們去找證據的時候,事情就好辦了。”張知木繼續說:“就說我們在山西種牛痘的事兒吧,那是對大家都有好處的事兒,既不讓大家出銀子出力,我們是花銀子出力免費為大家做,這是多好的事兒啊!讓我們都遠離災難。可是好事到了沁水那邊就變味了。百姓們竟然都躲著,後來一問才知道,他們不是不想種,是不敢讓別人知道他們和我們有來往。看來這樣勢力不小。他們那些人隻要是我們的事兒都反對,更不顧百姓的福祉,隻要不和我們接觸就行。讓我們派去的官員啥事也做不他們就滿意了。”
還是那位衣著樸素的人問:“張東家,你們就這麽看著,沒有辦法嗎?”
“其實,我們現在管理山西是皇上同意的,對那些搗亂的我們也不是沒有辦法,可是我們在沁水那邊還有不少朋友。我們不想傷了朋友的和氣。我們總是想,沁水那裏人傑地靈,他們之中一定會有明白人,知道這樣下去是不行的,也是不對的。我們還是想給他們一點時間,好好的考慮一下。”張知木說。
“要是還不能讓你們滿意的話,你們會如何呢?”有人問。
“我們張總說過,我們既有菩薩心腸,也有霹靂手段。”閻伯駒沒客氣。
“你們有哪些霹靂手段呢?”有人不服氣了。
“那就容易的很。聽話的可以留在沁水,不聽話的,我們在關外很多荒地,把他們送到關外去。那些背後使壞的該殺的殺,不用客氣。”寧德的話更直白。
“要知道,我們沁水有很多從來沒有被攻破的城堡。我們還有很多敢打敢拚的莊丁。”
“比起李自成的百萬大軍如何,比起滿蒙軍隊的鐵騎如何?”閻興也有些生氣了。
張知木說:“方才這位為先生說的,你們有很多沒有被攻破的城堡,是啥原因?是因為大家拚死抵禦盜匪,抵禦不住就會家破人亡。他們那些人會為了跟能給他們帶來好處的窯崗人拚命嗎?我們還是希望那些人不要執迷不悟,逼著我們做我們不願意做的事兒。要是用武力解決話,沁水岸邊那些城堡,我們一個月之內就全部能解決了。我們窯崗人從不說空話。隻是我們覺得這樣做實在是沒有道理。那些隻能背後捅捅咕咕的人成不了大氣候,不老實害人害己實在是沒有道理。不過我們的忍耐也是有限的。我們不會永遠忍受,我想大家都明白。”
“張東家,你們發布的有些法令實在是讓人沒法接受,你們既然想搞選舉,那就應該尊重大家的意見。”有人問。
張知木明白有這樣一問,說明他們也沒少研究窯崗的事兒。也是,他們要是不關心那就不對了。
張知木一笑說:“有問題我們大家可以一起商議,隻要不是誠心和我們做對,那就都好商量。如果是反對我們的管理,我們就采取強硬措施了。這位先生能不能具體的說說,那些法令實在是讓人沒法接受?”
“比如,你們禁止女人裹腳的事兒。”
“你能說說,女人裹腳的好處在哪裏嗎?”張知木問。
“這,這是祖上傳來的習慣。我們男人都喜歡小腳的女人。”
“不管啥習慣,都是人建立的。是惡習就要改掉。”張知木說:“至於你說的,你們喜歡小腳女人。但是你們聽說過‘小腳一雙,眼淚一筐’嗎?你們喜歡殘害別人,我們不能不管。其實這都是有些男人缺乏自信,通過裹腳束縛住了女人自己才有安全感。如果一個男人對自己很自信,就不應該用這種辦法束縛女人。這件事兒不用商量,我們已經頒布了法令,必須執行。我們已經頒布了主使和脅從給女孩子裹腳的懲罰規定,對於那些在我們頒布了法令以後還違反的,我們會依法嚴懲。現在我們在你們那裏執行不了,以後我們會追訴,加倍懲罰。你們回去替我們宣傳一下,如果知錯提前認罪的,我可以酌情減輕處罰。不要以為我們頒布完法令,就會兒戲一樣,因為有些人搗亂就不執行了。”
張知木的話很有震懾力。有人又問:“你們的選舉,怎麽會男人和女人都一樣都是一票?”
在窯崗,女工的工資不少,女人的地位也就不低,可是在其他地方,女人都是男人家裏養活的,跟本沒有啥地位,結果讓女人和他們男人一樣都可以投票選舉,這些人實在接受不了。
“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有男人和女人兩種人。他們共同組成了這個社會,我們有啥必要害怕女人,今天要給女人裹腳,明天害怕女人投票。”張知木說:“我們中國男人,該改改自己的毛病了。女人也是人,她們應該有和男人一樣的社會地位。女人有了投票權,那些想當官的,做事就要考慮到女人的關切和需要。所以我提醒各位,有點自信,這樣才算個男人。”
張知木一直用男人的不自信來說那些排斥女人的人,讓這些人心裏很不舒服。可是又想不出來反駁的理由。雖然他們來見張知木前,做了很多準備。本來想義憤填膺的好好說道說道,可是以往一向很寬厚溫和的張知木,今天一反常態,一直很強勢,毫不讓步。他們心裏明白,這是人家有實力做後盾。人家表現的溫和那是賞賜給你的,人家強勢是人家的本來就強。
閻伯駒一直擔心張知木不夠強硬,可是今天他見到了一個強硬的張知木,而且口才更是讓那些沁水來的文人無言以對,閻伯駒笑的眼睛又看不見了。
包括李岩他們也覺得今天的張知木不同於以往那個張知木,心裏更是佩服。這才是能屈能伸,該硬能硬該軟能用軟的大丈夫。今天要是對這些人不硬氣,以後他們更會得寸進尺。
不過為了給以後留點餘地,張知木還是把話說的軟了一點,“各位今天是參加我們窯崗的慶典,本不該在這個場合說這些不愉快的事兒。不過既然提到這了,我希望各位也要理解我們的苦衷。既然朝廷讓我們管理山西,我們就要負起責任。本來對於不聽招呼的,我們有手段有能力處理。但是晉南沁水沿岸有不少我們的朋友。可能有些朋友一下子接受不了我們的管理,也不能理解我們的做法,我們也會給大家一點時間適應。不過我想大家都看到了,窯崗按照我們的做法,建設的就是比別處要好一些。我相信,我們的做法會得到大多數人的理解和接受。我希望大家回去後能把我的話帶給大家,我們希望沁水的那邊的事兒能和平解決。這樣就會皆大歡喜。”
沁水來的這些人已經感覺到了張知木話裏麵的殺氣,他們也不願意窯崗人的真的動用武力,因而也就把話往好的方麵說。
“哎呀!你們把窯崗建設的真像天堂一樣。我們在家裏做夢都想不出來竟然會有這樣的地方。特別是你們的廣播和報紙,簡直太好了,坐在家裏既可以知道天下都發生了啥大事。這次我們訂閱的《窯崗周報》和《窯崗日報》就有一百多份兒。”
另一個人插言說:“還有《科學》雜誌。”
張知木說:“今後我們一起努力,把山西都建成窯崗這樣。”
張知木的話得到大家的一致讚同。
由於邱老東家和不少沁水來的這些人都很熟悉,私下裏也做了不少工作。他們都答應,回去後把窯崗人的意見帶回去。
這期的《窯崗周報》,範總編他們加印不少份數。因為這期的《窯崗周報》詳細介紹了,陳玉峰他們出關以後這次戰爭經過。這次報到的既有整體的介紹,又有不少戰爭的細節描述。因為範總編的記者就隨軍跟著,一直在一線記錄整個戰爭過程。為了更好的報道,歐陽鶴還親自給他們提供了不少信息。他們也采訪了劉雲、李菁等人。這次詳細報道要分成三期才能報完。報完以後,範總編他們還準備專門印發這篇報道的單行本,作為雜誌出版。
其實上一期《窯崗周報》裏麵的關於這場戰爭的簡介就已經讓大明朝各方感到震驚異常了。
闖王李自成自從兵敗山西之後,一直覺得這次敗得太窩囊。戰前雖然覺得窯崗人是個心病,原以為這次自己率領大軍橫掃山西的時候,順便就把窯崗人解決了,沒想到自己卻栽在窯崗人手裏。要說不服氣吧,也不是。因為自己無論是武器上還是戰術上都沒法和人家比,自己的軍師謀士和人家比起來簡直象孩子一樣可笑。所以敗給窯崗人不冤枉。
李自成原以為窯崗人會乘勝追擊,拿下中原或者陝西,可是奇怪的是窯崗人得到山西就收手了。李自成一直在觀察窯崗人在幹啥,通過窯崗人治理山西的辦法看出來,窯崗人是認真治理山西了,而且是有長遠打算的。但是奇怪的是他們和朝廷沒有鬧翻,據說還借給朝廷銀子。這實在是李自成不能理解的。李自成也很鬱悶,他知道窯崗人不是傻瓜,這麽做是有他們的道理。隻是自己不知道或者說理解不了,這也難怪自己鬥不過窯崗人。
當李自成得到窯崗人出關的消息,李自成更不明白了。這窯崗人關內的事兒都管不過來,還要出關去惹蒙古人和清軍,他們是不是瘋了。還沒等他理解窯崗的出兵的意圖,又傳來窯崗人打跑滿蒙十萬軍隊,殲滅七萬人的消息。這讓李自成和牛金星、宋獻策都倒吸一口涼氣。那蒙古鐵騎和清軍鐵騎非常強悍,明軍見了都是望風而逃的,怎麽窯崗出去那點兒人,就象開玩笑一樣,就把他們打敗了呢。
李自成好不容易恢複了的一點兒信心瞬間就沒了,看來想找人家窯崗人複仇是無望了。這一點牛金星和宋獻策敗出山西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不過不能說。
宋獻策退回陝西,想隱退,李自成不準。他一直組織人大批量的造**,象窯崗那樣的武器他們造不出來。但是在守城的時候,這**非常有用,他們山西吃了這東西的大虧。
看著牆上的地圖,牛金星說:“皇上,我看窯崗人有從北麵包圍我們陝西的意圖。從那裏,他們的軍隊冬天的時候,可是隨便過黃河。因為冬天那裏的黃河封凍期會很長。”
“憑窯崗現在的實力,他們想進攻陝西的話,還用那麽費勁嗎?我們哪一個地方窯崗人一天打不下來?”李自成沒好氣的說。
這事牛金星和宋獻策都知道,可是窯崗人的目的是啥他們不清楚。
突然,李自成腦子裏麵一閃,“張知木是不是替皇上出關啊?一定是滿清想從西北威脅關內。”
“有可能,窯崗人不想各個方向都受到威脅,他們在自己還沒想好在哪裏出手的時候,主動出擊,消除北方的隱患。”宋獻策不由得說:“大手筆!這是高人呢!”
牛金星也有點兒明白了,“皇上看的很準。窯崗人是一點也不吃虧,發現隱患他們就出手清除了。”
李自成聽到牛金星奉承,心裏舒服了一點兒,問:“軍師,你覺得窯崗人還沒想好下一步在哪裏出手嗎?”
“這這!臣認為,他們如果要是認準了,不會停在那裏不動。”李自成這一問,宋獻策明白,窯崗人不是那種沒有目標的一群人。
“你們認為,窯崗人下一步會在哪裏出手?”李自成問。
“我認為,他們會出兵河南。都說得中原者得天下。”牛金星說。
“臣也認為是這樣。”宋獻策趕緊和牛金星保持一致。
“哼!你們啊,我們得了中原得天下了嗎?”李自成很不滿意,說:“我告訴你們,窯崗人下麵第一個拿的就是陝西。然後還會停幾年,他們還會紮紮實實把陝西象山西那樣的治理。讓那裏的百姓,都是和他們一心一意,分都分不開。”
說完,一揮手,說:“你們睜開眼睛看看,窯崗人都在幹啥呢?這《窯崗周報》你們不看嗎?還有《窯崗日報》,這不都告訴我們清清楚楚,他們在幹啥嗎?”
牛金星和宋獻策怎麽會不看這些報紙,能接觸到這兩份報紙的那個不是拿到後,茶不喝飯不吃先看完再說。可是窯崗人能做的大順做不來啊。就說那種牛痘,那不是誰都能種的。還有辦戶口發糧食,那更是大順做不來的。照相除了窯崗人沒人會弄。發糧食是因為窯崗人有銀子而且能從外國買回來糧食。他們心裏有一句不敢說的話,“我們就別跟窯崗人比了,我們差的太多了。”
其實得到窯崗人打敗滿蒙軍隊的消息,最鬱悶的還不是李自成,是那個遠在遼東的皇太極。
-------------
宋軍占領北海道,元寇登陸九州島。開辟日本戰場。--《南宋記憶》進展
張知木剛和邱老東家、閻伯駒剛商量完見沁水那邊的來人,寧德來到指揮中心。一看寧德就是很不高興的樣子。
張知木給寧德讓坐後,笑著問道:“聽說寧德將軍沒參加工作隊有些生氣了?”
“哼!”寧德問:“為啥他們都能參加工作隊,我就不行?”
“寧德將軍,你的工作十分重要不應該分心。李治他們關於西安的情報很快就能傳回來,你更不應該分心了。”張知木說。
“哎呀!陝西那麽點兒地方,我閉著眼睛都知道哪是哪。不用那麽費勁兒。”寧德說。
“我知道,寧德將軍對於沒讓你出關作戰有意見。可是我覺得分配給你的工作更重要。再說了到七月份,陳總和歐陽先生他們就要回來了,你必須提前去接替他們,留給你的時間不多了。閻伯他們的工作隊,那個時候根本不能完成任務。你說你能參加工作隊嗎?”
“那我就早點兒到關外去吧。”寧德低著頭說:“他們在外麵打仗,我在家裏呆不住啊!”
“陳叔他們打的仗都不是大仗,陝西才是我們的目標,隻有你對陝西的事兒最熟悉,這個工作你不做誰來做合適?”
張知木留下寧德,是因為想讓他把陝西的情報整理一下,以便進攻陝西的時候參考。以前和陳玉峰、歐陽鶴商議的意見對於陝西是準備南北兩路出擊。初步的想法是由寧德帶領一路從北方進攻。所以陳玉峰和歐陽鶴他們回來後,準備由寧德接管關外的所有隊伍。以便從那裏出發時方便。
“憑我們現在的實力,我們打下陝西不費啥事,為啥要這麽費勁兒研究他們。到時候我們打下幾個地方之後,他們自己就逃了。”寧德說。
“我相信寧德將軍的話,但是我們的想法不僅僅是打下陝西,而是以最小的代價打下陝西,還不要讓陝西的城市不被他們破壞的太厲害。因為陝西是我們的,要保護好。等李治的人把李自成在陝西的軍事布置情況發回來了,你帶著他們整理完了,你就可以到包頭去接陳叔他們的工作。”張知木知道,這段時間寧德帶著一群參謀也沒輕忙,把陝西的整個沙盤做的很仔細,大河小河大路小路都標的很清楚,至於哪裏易於設伏哪裏路好走,哪裏難行都搞得十分清楚。
“好吧!”寧德隻好點頭。
“今天下午,我們要會見沁水那邊來的客人,寧德將軍也一起見見他們吧!”張知木說。
“好!不過聽說沁水那邊的人不太服我們,處處和我們作對。”寧德問。
“是啊!這次我就想和他們談談這件事兒。”張知木說。
窯崗辦公大樓還沒徹底完工,但是裏麵的會議室已經能用了。
張知木就把會見那些沁水來的客人安排在這個會議室。
因為采用大落地窗,新會議室采光效果非常好,會議室顯得格外的亮堂。
沁水來的三十多人,依次進到會議室,工作人員安排他們在長會議桌的一側坐好。張知木等窯崗的各位在他們對麵一側坐好。
沁水來的客人,沒見過這樣的會議室,也沒這樣麵對麵的坐在一起開過會,一切都覺得很新奇。
工作人員給大家上完茶就都退到了後麵。
張知木說:“各位從沁水來的朋友,非常感謝你們抽出時間來參加我們窯崗的開業典禮。這也說明我們和沁水沿岸的朋友們友情是非常深的。各位回到沁水以後請給那些沒來的朋友們帶好,我們窯崗人歡迎大家到窯崗來參觀遊玩做生意。”
“張東家客氣了!我們能受邀參加這樣隆重典禮,是我們的榮幸。我們當中有不少人是第一次來到窯崗,這次真的是不虛此行啊!到了窯崗,我們才知道以前關於窯崗的傳說都是真的。”一位文質彬彬長者說。
“比傳說的還要好得多!”另一個人插言說。
“張東家,我參觀了圖書館之後,覺得您是辦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啊!那些想讀書沒書讀,沒地方讀書的人,現在就有讀書的地方了。不但不花銀子,還有開水供應。冬天有暖氣,夏天有冷風。天下的讀書人都該感謝您!”一位有些激動。
張知木說:“這是我們窯崗人一起做的事兒,不能完全算我的功勞。我的想法是,希望全天下的人都有書讀,都有飯吃。但是我現在隻能管到窯崗,順便管管山西。”
“張東家,我們沁水那裏也算山西啊!你為啥不去管管我那裏。我們那裏也有很多讀不起書吃不上飯的人。”一位書生說。從他的衣服上看,就是一位不是十分富裕的人。
“我們倒是想管呢,可是沁水那邊的好多人不準我們管啊!”張知木說:“本來的去年春節前,我們全山西的人,隻要辦了戶口的,每人都可以半價買到一些糧食。可是沁水那邊許多困難人家都不敢去領我們半價糧。甚至好多人都不敢辦戶口登記。我看是有很大一股勢力在後麵威脅他們。你們說,我們怎麽去管他們的事兒?”張知木直接說了。
會場一下子有些冷場。
沁水來的人裏麵終於有人不住的,問:“張東家說我們沁水是有很大的一股勢力在起作用有啥證據嗎?”
“嗬嗬!要是等到我們去找證據的時候,事情就好辦了。”張知木繼續說:“就說我們在山西種牛痘的事兒吧,那是對大家都有好處的事兒,既不讓大家出銀子出力,我們是花銀子出力免費為大家做,這是多好的事兒啊!讓我們都遠離災難。可是好事到了沁水那邊就變味了。百姓們竟然都躲著,後來一問才知道,他們不是不想種,是不敢讓別人知道他們和我們有來往。看來這樣勢力不小。他們那些人隻要是我們的事兒都反對,更不顧百姓的福祉,隻要不和我們接觸就行。讓我們派去的官員啥事也做不他們就滿意了。”
還是那位衣著樸素的人問:“張東家,你們就這麽看著,沒有辦法嗎?”
“其實,我們現在管理山西是皇上同意的,對那些搗亂的我們也不是沒有辦法,可是我們在沁水那邊還有不少朋友。我們不想傷了朋友的和氣。我們總是想,沁水那裏人傑地靈,他們之中一定會有明白人,知道這樣下去是不行的,也是不對的。我們還是想給他們一點時間,好好的考慮一下。”張知木說。
“要是還不能讓你們滿意的話,你們會如何呢?”有人問。
“我們張總說過,我們既有菩薩心腸,也有霹靂手段。”閻伯駒沒客氣。
“你們有哪些霹靂手段呢?”有人不服氣了。
“那就容易的很。聽話的可以留在沁水,不聽話的,我們在關外很多荒地,把他們送到關外去。那些背後使壞的該殺的殺,不用客氣。”寧德的話更直白。
“要知道,我們沁水有很多從來沒有被攻破的城堡。我們還有很多敢打敢拚的莊丁。”
“比起李自成的百萬大軍如何,比起滿蒙軍隊的鐵騎如何?”閻興也有些生氣了。
張知木說:“方才這位為先生說的,你們有很多沒有被攻破的城堡,是啥原因?是因為大家拚死抵禦盜匪,抵禦不住就會家破人亡。他們那些人會為了跟能給他們帶來好處的窯崗人拚命嗎?我們還是希望那些人不要執迷不悟,逼著我們做我們不願意做的事兒。要是用武力解決話,沁水岸邊那些城堡,我們一個月之內就全部能解決了。我們窯崗人從不說空話。隻是我們覺得這樣做實在是沒有道理。那些隻能背後捅捅咕咕的人成不了大氣候,不老實害人害己實在是沒有道理。不過我們的忍耐也是有限的。我們不會永遠忍受,我想大家都明白。”
“張東家,你們發布的有些法令實在是讓人沒法接受,你們既然想搞選舉,那就應該尊重大家的意見。”有人問。
張知木明白有這樣一問,說明他們也沒少研究窯崗的事兒。也是,他們要是不關心那就不對了。
張知木一笑說:“有問題我們大家可以一起商議,隻要不是誠心和我們做對,那就都好商量。如果是反對我們的管理,我們就采取強硬措施了。這位先生能不能具體的說說,那些法令實在是讓人沒法接受?”
“比如,你們禁止女人裹腳的事兒。”
“你能說說,女人裹腳的好處在哪裏嗎?”張知木問。
“這,這是祖上傳來的習慣。我們男人都喜歡小腳的女人。”
“不管啥習慣,都是人建立的。是惡習就要改掉。”張知木說:“至於你說的,你們喜歡小腳女人。但是你們聽說過‘小腳一雙,眼淚一筐’嗎?你們喜歡殘害別人,我們不能不管。其實這都是有些男人缺乏自信,通過裹腳束縛住了女人自己才有安全感。如果一個男人對自己很自信,就不應該用這種辦法束縛女人。這件事兒不用商量,我們已經頒布了法令,必須執行。我們已經頒布了主使和脅從給女孩子裹腳的懲罰規定,對於那些在我們頒布了法令以後還違反的,我們會依法嚴懲。現在我們在你們那裏執行不了,以後我們會追訴,加倍懲罰。你們回去替我們宣傳一下,如果知錯提前認罪的,我可以酌情減輕處罰。不要以為我們頒布完法令,就會兒戲一樣,因為有些人搗亂就不執行了。”
張知木的話很有震懾力。有人又問:“你們的選舉,怎麽會男人和女人都一樣都是一票?”
在窯崗,女工的工資不少,女人的地位也就不低,可是在其他地方,女人都是男人家裏養活的,跟本沒有啥地位,結果讓女人和他們男人一樣都可以投票選舉,這些人實在接受不了。
“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有男人和女人兩種人。他們共同組成了這個社會,我們有啥必要害怕女人,今天要給女人裹腳,明天害怕女人投票。”張知木說:“我們中國男人,該改改自己的毛病了。女人也是人,她們應該有和男人一樣的社會地位。女人有了投票權,那些想當官的,做事就要考慮到女人的關切和需要。所以我提醒各位,有點自信,這樣才算個男人。”
張知木一直用男人的不自信來說那些排斥女人的人,讓這些人心裏很不舒服。可是又想不出來反駁的理由。雖然他們來見張知木前,做了很多準備。本來想義憤填膺的好好說道說道,可是以往一向很寬厚溫和的張知木,今天一反常態,一直很強勢,毫不讓步。他們心裏明白,這是人家有實力做後盾。人家表現的溫和那是賞賜給你的,人家強勢是人家的本來就強。
閻伯駒一直擔心張知木不夠強硬,可是今天他見到了一個強硬的張知木,而且口才更是讓那些沁水來的文人無言以對,閻伯駒笑的眼睛又看不見了。
包括李岩他們也覺得今天的張知木不同於以往那個張知木,心裏更是佩服。這才是能屈能伸,該硬能硬該軟能用軟的大丈夫。今天要是對這些人不硬氣,以後他們更會得寸進尺。
不過為了給以後留點餘地,張知木還是把話說的軟了一點,“各位今天是參加我們窯崗的慶典,本不該在這個場合說這些不愉快的事兒。不過既然提到這了,我希望各位也要理解我們的苦衷。既然朝廷讓我們管理山西,我們就要負起責任。本來對於不聽招呼的,我們有手段有能力處理。但是晉南沁水沿岸有不少我們的朋友。可能有些朋友一下子接受不了我們的管理,也不能理解我們的做法,我們也會給大家一點時間適應。不過我想大家都看到了,窯崗按照我們的做法,建設的就是比別處要好一些。我相信,我們的做法會得到大多數人的理解和接受。我希望大家回去後能把我的話帶給大家,我們希望沁水的那邊的事兒能和平解決。這樣就會皆大歡喜。”
沁水來的這些人已經感覺到了張知木話裏麵的殺氣,他們也不願意窯崗人的真的動用武力,因而也就把話往好的方麵說。
“哎呀!你們把窯崗建設的真像天堂一樣。我們在家裏做夢都想不出來竟然會有這樣的地方。特別是你們的廣播和報紙,簡直太好了,坐在家裏既可以知道天下都發生了啥大事。這次我們訂閱的《窯崗周報》和《窯崗日報》就有一百多份兒。”
另一個人插言說:“還有《科學》雜誌。”
張知木說:“今後我們一起努力,把山西都建成窯崗這樣。”
張知木的話得到大家的一致讚同。
由於邱老東家和不少沁水來的這些人都很熟悉,私下裏也做了不少工作。他們都答應,回去後把窯崗人的意見帶回去。
這期的《窯崗周報》,範總編他們加印不少份數。因為這期的《窯崗周報》詳細介紹了,陳玉峰他們出關以後這次戰爭經過。這次報到的既有整體的介紹,又有不少戰爭的細節描述。因為範總編的記者就隨軍跟著,一直在一線記錄整個戰爭過程。為了更好的報道,歐陽鶴還親自給他們提供了不少信息。他們也采訪了劉雲、李菁等人。這次詳細報道要分成三期才能報完。報完以後,範總編他們還準備專門印發這篇報道的單行本,作為雜誌出版。
其實上一期《窯崗周報》裏麵的關於這場戰爭的簡介就已經讓大明朝各方感到震驚異常了。
闖王李自成自從兵敗山西之後,一直覺得這次敗得太窩囊。戰前雖然覺得窯崗人是個心病,原以為這次自己率領大軍橫掃山西的時候,順便就把窯崗人解決了,沒想到自己卻栽在窯崗人手裏。要說不服氣吧,也不是。因為自己無論是武器上還是戰術上都沒法和人家比,自己的軍師謀士和人家比起來簡直象孩子一樣可笑。所以敗給窯崗人不冤枉。
李自成原以為窯崗人會乘勝追擊,拿下中原或者陝西,可是奇怪的是窯崗人得到山西就收手了。李自成一直在觀察窯崗人在幹啥,通過窯崗人治理山西的辦法看出來,窯崗人是認真治理山西了,而且是有長遠打算的。但是奇怪的是他們和朝廷沒有鬧翻,據說還借給朝廷銀子。這實在是李自成不能理解的。李自成也很鬱悶,他知道窯崗人不是傻瓜,這麽做是有他們的道理。隻是自己不知道或者說理解不了,這也難怪自己鬥不過窯崗人。
當李自成得到窯崗人出關的消息,李自成更不明白了。這窯崗人關內的事兒都管不過來,還要出關去惹蒙古人和清軍,他們是不是瘋了。還沒等他理解窯崗的出兵的意圖,又傳來窯崗人打跑滿蒙十萬軍隊,殲滅七萬人的消息。這讓李自成和牛金星、宋獻策都倒吸一口涼氣。那蒙古鐵騎和清軍鐵騎非常強悍,明軍見了都是望風而逃的,怎麽窯崗出去那點兒人,就象開玩笑一樣,就把他們打敗了呢。
李自成好不容易恢複了的一點兒信心瞬間就沒了,看來想找人家窯崗人複仇是無望了。這一點牛金星和宋獻策敗出山西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不過不能說。
宋獻策退回陝西,想隱退,李自成不準。他一直組織人大批量的造**,象窯崗那樣的武器他們造不出來。但是在守城的時候,這**非常有用,他們山西吃了這東西的大虧。
看著牆上的地圖,牛金星說:“皇上,我看窯崗人有從北麵包圍我們陝西的意圖。從那裏,他們的軍隊冬天的時候,可是隨便過黃河。因為冬天那裏的黃河封凍期會很長。”
“憑窯崗現在的實力,他們想進攻陝西的話,還用那麽費勁嗎?我們哪一個地方窯崗人一天打不下來?”李自成沒好氣的說。
這事牛金星和宋獻策都知道,可是窯崗人的目的是啥他們不清楚。
突然,李自成腦子裏麵一閃,“張知木是不是替皇上出關啊?一定是滿清想從西北威脅關內。”
“有可能,窯崗人不想各個方向都受到威脅,他們在自己還沒想好在哪裏出手的時候,主動出擊,消除北方的隱患。”宋獻策不由得說:“大手筆!這是高人呢!”
牛金星也有點兒明白了,“皇上看的很準。窯崗人是一點也不吃虧,發現隱患他們就出手清除了。”
李自成聽到牛金星奉承,心裏舒服了一點兒,問:“軍師,你覺得窯崗人還沒想好下一步在哪裏出手嗎?”
“這這!臣認為,他們如果要是認準了,不會停在那裏不動。”李自成這一問,宋獻策明白,窯崗人不是那種沒有目標的一群人。
“你們認為,窯崗人下一步會在哪裏出手?”李自成問。
“我認為,他們會出兵河南。都說得中原者得天下。”牛金星說。
“臣也認為是這樣。”宋獻策趕緊和牛金星保持一致。
“哼!你們啊,我們得了中原得天下了嗎?”李自成很不滿意,說:“我告訴你們,窯崗人下麵第一個拿的就是陝西。然後還會停幾年,他們還會紮紮實實把陝西象山西那樣的治理。讓那裏的百姓,都是和他們一心一意,分都分不開。”
說完,一揮手,說:“你們睜開眼睛看看,窯崗人都在幹啥呢?這《窯崗周報》你們不看嗎?還有《窯崗日報》,這不都告訴我們清清楚楚,他們在幹啥嗎?”
牛金星和宋獻策怎麽會不看這些報紙,能接觸到這兩份報紙的那個不是拿到後,茶不喝飯不吃先看完再說。可是窯崗人能做的大順做不來啊。就說那種牛痘,那不是誰都能種的。還有辦戶口發糧食,那更是大順做不來的。照相除了窯崗人沒人會弄。發糧食是因為窯崗人有銀子而且能從外國買回來糧食。他們心裏有一句不敢說的話,“我們就別跟窯崗人比了,我們差的太多了。”
其實得到窯崗人打敗滿蒙軍隊的消息,最鬱悶的還不是李自成,是那個遠在遼東的皇太極。
-------------
宋軍占領北海道,元寇登陸九州島。開辟日本戰場。--《南宋記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