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南下暢談武陟暢想
南下之前,雖然閻興也很希望跟張知木一起南下去看看,可是陸成祥不在,那些各地官員有事情就沒有人安排了。閻興也隻能苦笑自己留下來。不過李雲鶴想去張知木沒有拒絕。張知木知道李雲鶴一直以來負責整個窯崗這邊的工業生產,實在是太累了,他應該出去走走。這樣也能讓他開開眼界。
陸成祥更是對許多工作都做了詳細的安排,最後還是不放心,找到張知木問:“張總,你看還有啥事情需要安排的?我是能想到的都安排了。”
“哎呀,陸先生!別搞的太緊張了,不就是去一趟南方嗎?現在出去比我們以前出去,那不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不過有一件大事兒,我想跟你說說。我們應該從現在起,秘密的通知我們的各地票號,盡量的多收金子,少出金子,而且不要讓外界知道!”張知木說。
陸成祥有點沒弄明白,“張總,我能問為啥嗎?”
“是這樣。你也知道,前朝的金子和銀子的比率最早的是一比五,到現在是一比十。這次陸琪從南洋回來,不但帶回來很多貨物,還帶回來了一百多萬兩銀子。我們大明朝的絲綢、茶葉、瓷器大批出口做海外貿易,不斷的會換回來大量的銀子。以後還會這樣,從長遠看,白銀貶值是必然的。我們還是早點做好黃金儲備。現在我們的窯崗幣搞的還是銀本位,適當的時機,我們要搞金本位。這件事你我知道就行了。我們早作準備,時機成熟的時候,我們就將窯崗幣和白銀脫鉤,和黃金掛鉤,這樣就能進一步的推動白銀貶值。這件事,你要心裏有數。不過,這個機會要適當才行。”張知木給陸成祥上了一點兒金融課。
陸成祥聽完張知木的話,一下子就愣在這裏,心裏對張知木有一點兒感到恐怖。自己一直自認為是商場上的行家老手,可是自己怎麽就想不到這樣的事情呢,這些事才應該是窯崗大掌櫃應該想到的啊。陸成祥也清楚,如果有一天,窯崗幣進一步擴大發行範圍,而窯崗真的有大量黃金儲備的話,將窯崗幣和白銀脫鉤,一下子就能將白銀迅速貶值。那些所謂的大戶家裏都是大量的儲備白銀,他們可就一下子損失巨大了。
張知木看著陸成祥有些發愣,知道這件事讓陸成祥感到震驚,“我說,陸先生!你先別發愣。這是個長遠的事兒,隻是你要早做準備就是了。”
“奧!是是。我怎麽就沒想到這一層呢。這可是個天大的事兒,是該早做準備。我還要給各地票號找個理由,讓他們慢慢的收黃金。這件事還不能引起大家哄搶黃金才行。”陸成祥明白了怎麽回事,也就知道了該怎麽做,而且做事更嚴謹穩妥。
張知木離開窯崗的時候,留在家的窯崗領導都到窯崗碼頭上上給張知木送行。這次淩水碼頭那邊用拖輪拖來了幾艘客運駁船過來接窯崗這邊的人,因為這次窯崗走的人不少,而且大多數都是大包小裹的。
張知木在碼頭上和黃玉坤、楊玉琳告別,最後又抱抱小青和小虎。小虎說:“舅舅,我也想和你去揚州。”
張知木說:“等以後你們放假了,趕上我去揚州的話,我一定帶著你們去,也把你們媽媽帶上。在家聽話!”
小青說:“舅舅,這次姑姑不跟著你去,你別忘了給我們帶禮物。”
“好啦!我記住了。”說完張知木轉身上了客船。
岸上的楊玉琳看到小紅玉也正好在這艘船上,正從窗戶向外望著,心裏上來了一股酸勁兒,不過摸摸自己的肚子,用鼻子哼了一聲,自己也笑了。
閻伯駒是堅決的要和馬匹一起走。他帶著他的人,趕著一萬匹戰馬的馬群,是提前兩天上路的。約定了在武陟的沁水河口相見。由於現在武陟那裏已經是窯崗人的地方,現在走這條路方便多了。
這此南下,張知木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感到輕鬆。也有時間和歐陽鶴他們好好的聊個天了。
歐陽鶴的一番話,還是讓張知木很受啟發。
歐陽鶴說:“張總,我是真的心裏靜下來之後,才覺得你的停止向外發展,經營好山西實在是棋高一籌啊。我們都是太心急了,隻是準備了很長時間,一下子停不下來。我這段時間,也在考慮一個問題。我們現在是在培養人才,為將來的發展做準備。可是張總你想過沒有,我們要是把整個大明朝都拿下來,完全靠我們自己培養人夠用嗎?”
張知木點點頭說:“歐陽先生說的是啊。這樣的話,我們有多少人也不夠。不過山西是我們的基地,目前我們的人暫時還夠用。以後的發展,我們就要在擴展一下思路。我看歐陽先生是不是想到啥辦法了?”
“嗬嗬!也不成熟。不過我知道,我們大踏步發展的話不能再搞兩套人馬,我們的軍官既要能打仗,也要能管理地方。我看我們軍官下一步的培訓就要做文武兩方麵都要培訓。我們的下級軍官跟我反應,那些不識字的士兵,一但識了幾個字之後,馬上就會有變化。如果他們能識到會寫家書,馬上就會變了一個人一樣。我想我們的軍官如果好好的培訓一下也會有很大的改變。我親自培訓過不少人,他們離開的時候,從他們的眼神裏我就看到變化。這也是我們的軍隊和別的軍隊不一樣的地方。”看來對這樣的事,歐陽鶴考慮的還是很多的,絕對不是不成熟的想法。
張知木說:“歐陽先生,我看你的想法已經很成熟了。下一步的軍官培訓,就按你說的辦。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大軍迅速的向外擴張,我們的軍官不但要能打仗,也要懂政治。這樣我們就不用擔心打下來的地方沒有人管了。特別是那些邊關要地更都是要軍管的。不過我們的要辦的商務政治學院,還要盡量多招收一些人員。我看那些以前的官員,好好培訓一下用起來還是比新人強。”
“是啊,舊官員他們的從政經驗還是有的,隻要他們能接受我們的理念,我們就可用它們。不過我們的考核監督工作也要跟上,不然也會出問題。”歐陽鶴說。
“不管哪朝哪代,吏治是每個王朝的存亡的關鍵。我一直在考慮如何監管我們的官員。一個是官員的權力要公開,官員的收入財產要公開,還要接受輿論、民眾監督,不僅是上級的監督管理。總之我們在山西不拿出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之前,我們絕多不應該盲目的擴張。”張知木說道。
在汾河上,看到河岸上一個個碼頭,張知木喊來了楊靖,說:“楊靖,我們以後要將所有的碼頭都統一管理起來,各個碼頭上都通了電報電話之後,我們就可以統一配送需要運輸的貨物,這樣的話我們運輸的效率就能提高不少。”
楊靖說:“這是好事不假,可是過去,各個碼頭都是各地官府分管的。現在我們都統管起來是不是會惹起各個地方的不滿。這都是搖錢樹。”
“這沒關係,碼頭可以歸他們地方管,運輸業務可以統管。然後定好利益分配的標準。這件事你可以和陸先生拿出來一個方案來。”張知木知道運輸行業要想做大,必須能協調發展才行。
陳玉峰這次是陪著張知木來到潼關,他們一是要和劉雲、寧德研究派兵到武泯島的事,另外也是陳玉峰要親自將潼關地下金庫裏的寶貝都押運回窯崗去。
劉雲在潼關早就挑選好了一個很有戰鬥力的團,準備安排他們到武泯島去。
張知木和陳玉峰等人親自接見了這個團的各級軍官,張知木告訴他們,“你們將是我們窯崗民軍派出去的第一個成建製的部隊。你們算是我們窯崗的先鋒隊。不過你們已經知道了,你們這次出去是需要偃旗息鼓,悄悄的進駐武泯島。在那裏我們已經有一隻比你們去得更早的小部隊。你們要在那裏站穩腳,一直等到我們窯崗的大隊人出擊的時候,在作為先鋒隊作為一支奇兵出擊。今後你們就直接接受李茂李公子的領導。”
這些軍官能受到窯崗的這麽些領導一起接見,都是沒想到的。更是沒想到,窯崗的領導不是簡單給他們下了命令就完事,而且還給他們講了很多這次任務的意義,這讓他們覺得窯崗的領導也是非常尊重他們。這些軍官一個個都是挺直了身板,都想給領導們留下一個好印象。
最後,張知木他們留下這個團的團長,陳玉峰告訴他:“現在武泯島上還有我們七八百人,有石秀具體負責,到了島子上你們都聽石秀指揮。現在島子上一下子不可能安排這一個團的部隊,這次你把自己的部隊先安排一下,帶幾個人先跟著張總他們過去,先去打個前站,把事情先安排一下。”
在潼關陸成祥和劉雲一起看了看潼關的馬市。潼關畢竟是一個交通要道,而窯崗人的名聲也很好。很快的這裏來了很多過往的商客。馬市上也有了一些馬匹。劉雲對陸呈祥說:“我能看出來,有的人是在挑好馬,一般的馬他們不上眼。或許他們就是給李自成買戰馬的。我們可以先打電報讓家裏先弄過來一千匹戰馬,養在軍營裏就行,每天送到馬市一些。我派人慢慢的和他們搭上關係,或許他們就能一下子多買一些戰馬了。先別把他們弄驚嚇跑了人。”
陸呈祥說:“沒想到你還是個做生意的料啊?”
劉雲和陸成祥也很熟悉,說:“那是啊,要不是我們還要打仗,我就跟著你去走南闖北的做生意去。保證頂人用。”
陸成祥回去就給家裏發電報,讓家裏派人給潼關送過來一千匹戰馬。
張知木他們的船隊離開潼關後,到三門峽前停了一站,他們首先上岸去看看窯崗派來管理開元新河的管理人員和守衛在這裏的部隊官兵。這裏的管理人員和官兵看到窯崗這麽些領導都來了是十分的高興。
在他們的陪同下,張知木和盧炳義、李雲鶴他們重點的是仔細考察了開元新河的淤積情況。最後張知木和盧炳義、李雲鶴都覺得,這裏的淤積情況比預想的還要嚴重,必須盡快的進行清理,否則的話淤積死了更難清理。
看完這裏的情況,盧炳義說:“這裏淤積的一個原因是,考慮到船隻通過這裏的時候,以前都是由人在半山腰上的纖道上由纖夫拉過去,因此不能讓開元新河裏的水流太急。控製了流速,含沙量很大的黃河水裏麵的沙子就很容易沉積。所以就容易淤積。”
張知木說:“以後,我們可以在入水口出建一座攔河壩,建幾個閘門控製開元新河的流量。在水大的時候,盡最大的流量放進開元新河,用河水的高流速衝走河底沙子。過船的時候,再控製水流量。”
“那是後話,需要慢慢的建設控製工程。可是眼前的淤沙怎麽弄呢。前朝時候做法是在水小的時候,將開元新河堵上,然後清理淤沙,那樣的話,工程量也是不小。”盧炳義說道。
“我倒是有一個想法,是不是可以試試。”張知木想起來前世時候的挖沙船,那種從河底挖沙子的傳送帶裝置很適合清理河底的淤沙。“雲鶴,你們搞的那種裝卸糧食的傳送帶。如果我們把傳送帶的膠皮帶子,換成一個連一個挖沙的鋼鬥子,然後伸到河底,隻要這樣的裝置運轉起來,就可以將河底的泥沙傳送到船上,這樣是不是就可以將河底泥沙挖上來。”
李雲鶴一聽,說:“對啊,製造這樣的裝置不難,也一定好用,回去我就馬上讓他們製造一個這樣的裝置,然後裝在拖輪上。”
盧炳義也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不過他說:“這也是個權宜之計。我們下一步也可以象張總說的那樣,在開元新河的前麵建一個分流的攔河閘門係統。即使這樣,也改變不了開元新河過船能力不足的問題。我們還是要考慮一個根本的解決方案才行。”
張知木說:“這件事兒,就要我們騰出手來之後,請您和唐景窯他們拿出來一個方案來。”
張知木他們的船隊過了三門峽之後,到了沁水河口又逆流而上,沿著沁水來到武陟碼頭。
被李菁留在武陟的魏祥和林鳳,聽到碼頭上士兵報告說張知木到了,他們高興的跑到碼頭上,給張知木敬完禮之後,魏祥有些哽咽的說:“張總,終於又見到您了。李自成圍著窯崗的時侯,我們不知道家裏的情況,差點沒急死。您來了可太好了。”
張知木說:“是啊,我也是想你們。至從你們倆留在太嶽山之後,我們就一直沒見過。我可告訴你們,我們的窯崗現在發展的比起以前好多了。有機會安排你們回去看看。不過你們現在的位置太重要了。別人在這我不放心。你們兩個還要給我好好的守在這裏。怎麽樣?守在這裏有啥事兒沒有?”
林楓說:“有一隊官軍想接管我們武陟縣,讓我們給趕走了。”
“嗯?還有這事兒?”
“就是不久前的事兒。我對帶隊的官軍頭說,李自成的軍隊在這裏的時候,你們怎麽不來接管這裏,等我們把闖賊的隊伍打跑了,你們想來檢現成的門兒也沒有,你們回去吧。他們看見我們的武器就沒敢吱聲走了。”魏祥說。
“這武陟縣位置很重要,誰來也不能給他們。我說你們倆還是帶我看看武陟縣吧。”張知木說。
這時魏祥和林鳳才知道光顧著說話,忘了還是在碼頭上。二人連忙和後麵的歐陽鶴等人打招呼,把張知木他們讓到縣衙裏麵。縣衙裏麵窯崗派來的官員,看到張知木他們到了更是高興了。
張知木看到官員們已經進入角色也很高興。看到武陟軍政兩套人馬的幹部都在這裏,張知木對他們說:“武陟這個地方,是我們在山西之外一個重要的支撐點兒。這裏守著沁水河口,是我們山西向南的一個出口。這裏靠沁水,北臨黃河,東接白溝(衛河)。從白溝可以進入海河水係直達天津衛,進而直達北京。這裏不但水運交通發達,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即是人傑地靈,又是物產豐富。希望你們一定團結照顧好這裏的人民,盡快恢複戰爭造成的創傷,讓人民能恢複元氣。這個任務不輕,希望你們多多努力,有啥困難,別忘了我們窯崗那邊還是你們的堅強後盾。”
張知木的話讓武陟的這些人非常感動。張知木看他們感動的樣子,心想現在的人要比前世的時候單純的多了。幾句話,就能這樣。今後我們的思想工作還是要加強。人越是單純,思想工作越好做。那些讀書多的反倒不太容易做思想工作。難怪前世的時候,有人說讀書越多越反動,看來是有一定的道理。
不過,張知木和盧炳義經過考察之後,發現這裏的沁水進入黃河之後,就和白溝中斷了,因為白溝(衛河)的水位和沁水、黃河不一樣。盧炳義對張知木說:“以後我們可以在白溝(衛河)這裏建一座像我們小淩河那樣的船閘,這樣的話我們窯崗的產品就可以從窯崗裝船,經汾河黃河到武陟這裏再經過船閘進到白溝(衛河),就可以進入河北平原,到天津衛,再到北京了。最主要的是這個船閘建的不用太高,因為白溝(衛河)和沁水的落差不大,我記得以前不用船閘,兩處水係都是相同的。”
“是啊如果這樣河南、山西、陝西都可以和北京通水路了。我記得以前隋唐大運河就都是通的來的,現在為啥不通了呢?”張知木有些不解。
“這運河終究不是原來自然形成的,既然是人工而為,就需要常年有人維護。可是連年戰亂,朝廷哪有銀子維護這些啊。所以斷了也在情理之中。就是進到了白溝(衛河),也不知道還有多少處失修不通呢。”盧炳義說。
“我看,我們現在可沒有精力馬上修這些。我們窯崗的水泥還不夠用呢。”旁邊的李雲鶴插言說道。
“水泥的事,你們不用擔心。臨出來前,我和武山談了一次話。我想在武山他們的石灰廠那裏建一座回轉窯水泥窯。可是武山說,他們那裏已經沒有地方再建新窯了。我一想那個地方也是沒地方了。不過武山還是個有心人,他說沿著他們那裏的那條小溪向上遊走四十裏原來也有一個石灰窯,現在那個窯不幹了,武山特意去考察了一下,發現那裏的石灰石礦,比他們現在的還要大得多,所以他建議啥大型回轉窯可以建在那裏。”張知木說。
“啥叫回轉窯?”李雲鶴問。
“就是一種窯爐可以傾斜著旋轉連續燒水泥的窯爐,我們可以用這樣的窯爐大批量生產水泥。少的話每天燒他個幾百噸,大型的話,可以每天燒他個幾千噸。具體的也很複雜。不過難度不是太大。以我們目前的技術和能力,能建起來這樣的水泥窯。不過那裏離我們現在的水泥廠還要遠四十多裏地,運輸更是大問題,大型水泥廠就必須修鐵路進去了。等我們回去的時候,一起去看看再說。”張知木說。
盧炳義好像對這事兒更上心,說:“我們應該建一座大型的水泥廠,修鐵路也要建。我們的建設才開始,好多地方我們都不敢用水泥,水泥實在是太緊張了。張總,你說的建幾座大橋的事兒,那可是需要大量水泥的。所以對我們搞建設來說,水泥和鋼鐵一樣重要。”
“好啊,我又有一個支持者了。”張知木開心的說。
-------------
五線曲譜、振蕩電路、剖腹產手術。郭守敬製造合金炮,關漢卿創作《西遊記》。--《南宋記憶》進展
南下之前,雖然閻興也很希望跟張知木一起南下去看看,可是陸成祥不在,那些各地官員有事情就沒有人安排了。閻興也隻能苦笑自己留下來。不過李雲鶴想去張知木沒有拒絕。張知木知道李雲鶴一直以來負責整個窯崗這邊的工業生產,實在是太累了,他應該出去走走。這樣也能讓他開開眼界。
陸成祥更是對許多工作都做了詳細的安排,最後還是不放心,找到張知木問:“張總,你看還有啥事情需要安排的?我是能想到的都安排了。”
“哎呀,陸先生!別搞的太緊張了,不就是去一趟南方嗎?現在出去比我們以前出去,那不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不過有一件大事兒,我想跟你說說。我們應該從現在起,秘密的通知我們的各地票號,盡量的多收金子,少出金子,而且不要讓外界知道!”張知木說。
陸成祥有點沒弄明白,“張總,我能問為啥嗎?”
“是這樣。你也知道,前朝的金子和銀子的比率最早的是一比五,到現在是一比十。這次陸琪從南洋回來,不但帶回來很多貨物,還帶回來了一百多萬兩銀子。我們大明朝的絲綢、茶葉、瓷器大批出口做海外貿易,不斷的會換回來大量的銀子。以後還會這樣,從長遠看,白銀貶值是必然的。我們還是早點做好黃金儲備。現在我們的窯崗幣搞的還是銀本位,適當的時機,我們要搞金本位。這件事你我知道就行了。我們早作準備,時機成熟的時候,我們就將窯崗幣和白銀脫鉤,和黃金掛鉤,這樣就能進一步的推動白銀貶值。這件事,你要心裏有數。不過,這個機會要適當才行。”張知木給陸成祥上了一點兒金融課。
陸成祥聽完張知木的話,一下子就愣在這裏,心裏對張知木有一點兒感到恐怖。自己一直自認為是商場上的行家老手,可是自己怎麽就想不到這樣的事情呢,這些事才應該是窯崗大掌櫃應該想到的啊。陸成祥也清楚,如果有一天,窯崗幣進一步擴大發行範圍,而窯崗真的有大量黃金儲備的話,將窯崗幣和白銀脫鉤,一下子就能將白銀迅速貶值。那些所謂的大戶家裏都是大量的儲備白銀,他們可就一下子損失巨大了。
張知木看著陸成祥有些發愣,知道這件事讓陸成祥感到震驚,“我說,陸先生!你先別發愣。這是個長遠的事兒,隻是你要早做準備就是了。”
“奧!是是。我怎麽就沒想到這一層呢。這可是個天大的事兒,是該早做準備。我還要給各地票號找個理由,讓他們慢慢的收黃金。這件事還不能引起大家哄搶黃金才行。”陸成祥明白了怎麽回事,也就知道了該怎麽做,而且做事更嚴謹穩妥。
張知木離開窯崗的時候,留在家的窯崗領導都到窯崗碼頭上上給張知木送行。這次淩水碼頭那邊用拖輪拖來了幾艘客運駁船過來接窯崗這邊的人,因為這次窯崗走的人不少,而且大多數都是大包小裹的。
張知木在碼頭上和黃玉坤、楊玉琳告別,最後又抱抱小青和小虎。小虎說:“舅舅,我也想和你去揚州。”
張知木說:“等以後你們放假了,趕上我去揚州的話,我一定帶著你們去,也把你們媽媽帶上。在家聽話!”
小青說:“舅舅,這次姑姑不跟著你去,你別忘了給我們帶禮物。”
“好啦!我記住了。”說完張知木轉身上了客船。
岸上的楊玉琳看到小紅玉也正好在這艘船上,正從窗戶向外望著,心裏上來了一股酸勁兒,不過摸摸自己的肚子,用鼻子哼了一聲,自己也笑了。
閻伯駒是堅決的要和馬匹一起走。他帶著他的人,趕著一萬匹戰馬的馬群,是提前兩天上路的。約定了在武陟的沁水河口相見。由於現在武陟那裏已經是窯崗人的地方,現在走這條路方便多了。
這此南下,張知木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感到輕鬆。也有時間和歐陽鶴他們好好的聊個天了。
歐陽鶴的一番話,還是讓張知木很受啟發。
歐陽鶴說:“張總,我是真的心裏靜下來之後,才覺得你的停止向外發展,經營好山西實在是棋高一籌啊。我們都是太心急了,隻是準備了很長時間,一下子停不下來。我這段時間,也在考慮一個問題。我們現在是在培養人才,為將來的發展做準備。可是張總你想過沒有,我們要是把整個大明朝都拿下來,完全靠我們自己培養人夠用嗎?”
張知木點點頭說:“歐陽先生說的是啊。這樣的話,我們有多少人也不夠。不過山西是我們的基地,目前我們的人暫時還夠用。以後的發展,我們就要在擴展一下思路。我看歐陽先生是不是想到啥辦法了?”
“嗬嗬!也不成熟。不過我知道,我們大踏步發展的話不能再搞兩套人馬,我們的軍官既要能打仗,也要能管理地方。我看我們軍官下一步的培訓就要做文武兩方麵都要培訓。我們的下級軍官跟我反應,那些不識字的士兵,一但識了幾個字之後,馬上就會有變化。如果他們能識到會寫家書,馬上就會變了一個人一樣。我想我們的軍官如果好好的培訓一下也會有很大的改變。我親自培訓過不少人,他們離開的時候,從他們的眼神裏我就看到變化。這也是我們的軍隊和別的軍隊不一樣的地方。”看來對這樣的事,歐陽鶴考慮的還是很多的,絕對不是不成熟的想法。
張知木說:“歐陽先生,我看你的想法已經很成熟了。下一步的軍官培訓,就按你說的辦。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大軍迅速的向外擴張,我們的軍官不但要能打仗,也要懂政治。這樣我們就不用擔心打下來的地方沒有人管了。特別是那些邊關要地更都是要軍管的。不過我們的要辦的商務政治學院,還要盡量多招收一些人員。我看那些以前的官員,好好培訓一下用起來還是比新人強。”
“是啊,舊官員他們的從政經驗還是有的,隻要他們能接受我們的理念,我們就可用它們。不過我們的考核監督工作也要跟上,不然也會出問題。”歐陽鶴說。
“不管哪朝哪代,吏治是每個王朝的存亡的關鍵。我一直在考慮如何監管我們的官員。一個是官員的權力要公開,官員的收入財產要公開,還要接受輿論、民眾監督,不僅是上級的監督管理。總之我們在山西不拿出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之前,我們絕多不應該盲目的擴張。”張知木說道。
在汾河上,看到河岸上一個個碼頭,張知木喊來了楊靖,說:“楊靖,我們以後要將所有的碼頭都統一管理起來,各個碼頭上都通了電報電話之後,我們就可以統一配送需要運輸的貨物,這樣的話我們運輸的效率就能提高不少。”
楊靖說:“這是好事不假,可是過去,各個碼頭都是各地官府分管的。現在我們都統管起來是不是會惹起各個地方的不滿。這都是搖錢樹。”
“這沒關係,碼頭可以歸他們地方管,運輸業務可以統管。然後定好利益分配的標準。這件事你可以和陸先生拿出來一個方案來。”張知木知道運輸行業要想做大,必須能協調發展才行。
陳玉峰這次是陪著張知木來到潼關,他們一是要和劉雲、寧德研究派兵到武泯島的事,另外也是陳玉峰要親自將潼關地下金庫裏的寶貝都押運回窯崗去。
劉雲在潼關早就挑選好了一個很有戰鬥力的團,準備安排他們到武泯島去。
張知木和陳玉峰等人親自接見了這個團的各級軍官,張知木告訴他們,“你們將是我們窯崗民軍派出去的第一個成建製的部隊。你們算是我們窯崗的先鋒隊。不過你們已經知道了,你們這次出去是需要偃旗息鼓,悄悄的進駐武泯島。在那裏我們已經有一隻比你們去得更早的小部隊。你們要在那裏站穩腳,一直等到我們窯崗的大隊人出擊的時候,在作為先鋒隊作為一支奇兵出擊。今後你們就直接接受李茂李公子的領導。”
這些軍官能受到窯崗的這麽些領導一起接見,都是沒想到的。更是沒想到,窯崗的領導不是簡單給他們下了命令就完事,而且還給他們講了很多這次任務的意義,這讓他們覺得窯崗的領導也是非常尊重他們。這些軍官一個個都是挺直了身板,都想給領導們留下一個好印象。
最後,張知木他們留下這個團的團長,陳玉峰告訴他:“現在武泯島上還有我們七八百人,有石秀具體負責,到了島子上你們都聽石秀指揮。現在島子上一下子不可能安排這一個團的部隊,這次你把自己的部隊先安排一下,帶幾個人先跟著張總他們過去,先去打個前站,把事情先安排一下。”
在潼關陸成祥和劉雲一起看了看潼關的馬市。潼關畢竟是一個交通要道,而窯崗人的名聲也很好。很快的這裏來了很多過往的商客。馬市上也有了一些馬匹。劉雲對陸呈祥說:“我能看出來,有的人是在挑好馬,一般的馬他們不上眼。或許他們就是給李自成買戰馬的。我們可以先打電報讓家裏先弄過來一千匹戰馬,養在軍營裏就行,每天送到馬市一些。我派人慢慢的和他們搭上關係,或許他們就能一下子多買一些戰馬了。先別把他們弄驚嚇跑了人。”
陸呈祥說:“沒想到你還是個做生意的料啊?”
劉雲和陸成祥也很熟悉,說:“那是啊,要不是我們還要打仗,我就跟著你去走南闖北的做生意去。保證頂人用。”
陸成祥回去就給家裏發電報,讓家裏派人給潼關送過來一千匹戰馬。
張知木他們的船隊離開潼關後,到三門峽前停了一站,他們首先上岸去看看窯崗派來管理開元新河的管理人員和守衛在這裏的部隊官兵。這裏的管理人員和官兵看到窯崗這麽些領導都來了是十分的高興。
在他們的陪同下,張知木和盧炳義、李雲鶴他們重點的是仔細考察了開元新河的淤積情況。最後張知木和盧炳義、李雲鶴都覺得,這裏的淤積情況比預想的還要嚴重,必須盡快的進行清理,否則的話淤積死了更難清理。
看完這裏的情況,盧炳義說:“這裏淤積的一個原因是,考慮到船隻通過這裏的時候,以前都是由人在半山腰上的纖道上由纖夫拉過去,因此不能讓開元新河裏的水流太急。控製了流速,含沙量很大的黃河水裏麵的沙子就很容易沉積。所以就容易淤積。”
張知木說:“以後,我們可以在入水口出建一座攔河壩,建幾個閘門控製開元新河的流量。在水大的時候,盡最大的流量放進開元新河,用河水的高流速衝走河底沙子。過船的時候,再控製水流量。”
“那是後話,需要慢慢的建設控製工程。可是眼前的淤沙怎麽弄呢。前朝時候做法是在水小的時候,將開元新河堵上,然後清理淤沙,那樣的話,工程量也是不小。”盧炳義說道。
“我倒是有一個想法,是不是可以試試。”張知木想起來前世時候的挖沙船,那種從河底挖沙子的傳送帶裝置很適合清理河底的淤沙。“雲鶴,你們搞的那種裝卸糧食的傳送帶。如果我們把傳送帶的膠皮帶子,換成一個連一個挖沙的鋼鬥子,然後伸到河底,隻要這樣的裝置運轉起來,就可以將河底的泥沙傳送到船上,這樣是不是就可以將河底泥沙挖上來。”
李雲鶴一聽,說:“對啊,製造這樣的裝置不難,也一定好用,回去我就馬上讓他們製造一個這樣的裝置,然後裝在拖輪上。”
盧炳義也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不過他說:“這也是個權宜之計。我們下一步也可以象張總說的那樣,在開元新河的前麵建一個分流的攔河閘門係統。即使這樣,也改變不了開元新河過船能力不足的問題。我們還是要考慮一個根本的解決方案才行。”
張知木說:“這件事兒,就要我們騰出手來之後,請您和唐景窯他們拿出來一個方案來。”
張知木他們的船隊過了三門峽之後,到了沁水河口又逆流而上,沿著沁水來到武陟碼頭。
被李菁留在武陟的魏祥和林鳳,聽到碼頭上士兵報告說張知木到了,他們高興的跑到碼頭上,給張知木敬完禮之後,魏祥有些哽咽的說:“張總,終於又見到您了。李自成圍著窯崗的時侯,我們不知道家裏的情況,差點沒急死。您來了可太好了。”
張知木說:“是啊,我也是想你們。至從你們倆留在太嶽山之後,我們就一直沒見過。我可告訴你們,我們的窯崗現在發展的比起以前好多了。有機會安排你們回去看看。不過你們現在的位置太重要了。別人在這我不放心。你們兩個還要給我好好的守在這裏。怎麽樣?守在這裏有啥事兒沒有?”
林楓說:“有一隊官軍想接管我們武陟縣,讓我們給趕走了。”
“嗯?還有這事兒?”
“就是不久前的事兒。我對帶隊的官軍頭說,李自成的軍隊在這裏的時候,你們怎麽不來接管這裏,等我們把闖賊的隊伍打跑了,你們想來檢現成的門兒也沒有,你們回去吧。他們看見我們的武器就沒敢吱聲走了。”魏祥說。
“這武陟縣位置很重要,誰來也不能給他們。我說你們倆還是帶我看看武陟縣吧。”張知木說。
這時魏祥和林鳳才知道光顧著說話,忘了還是在碼頭上。二人連忙和後麵的歐陽鶴等人打招呼,把張知木他們讓到縣衙裏麵。縣衙裏麵窯崗派來的官員,看到張知木他們到了更是高興了。
張知木看到官員們已經進入角色也很高興。看到武陟軍政兩套人馬的幹部都在這裏,張知木對他們說:“武陟這個地方,是我們在山西之外一個重要的支撐點兒。這裏守著沁水河口,是我們山西向南的一個出口。這裏靠沁水,北臨黃河,東接白溝(衛河)。從白溝可以進入海河水係直達天津衛,進而直達北京。這裏不但水運交通發達,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即是人傑地靈,又是物產豐富。希望你們一定團結照顧好這裏的人民,盡快恢複戰爭造成的創傷,讓人民能恢複元氣。這個任務不輕,希望你們多多努力,有啥困難,別忘了我們窯崗那邊還是你們的堅強後盾。”
張知木的話讓武陟的這些人非常感動。張知木看他們感動的樣子,心想現在的人要比前世的時候單純的多了。幾句話,就能這樣。今後我們的思想工作還是要加強。人越是單純,思想工作越好做。那些讀書多的反倒不太容易做思想工作。難怪前世的時候,有人說讀書越多越反動,看來是有一定的道理。
不過,張知木和盧炳義經過考察之後,發現這裏的沁水進入黃河之後,就和白溝中斷了,因為白溝(衛河)的水位和沁水、黃河不一樣。盧炳義對張知木說:“以後我們可以在白溝(衛河)這裏建一座像我們小淩河那樣的船閘,這樣的話我們窯崗的產品就可以從窯崗裝船,經汾河黃河到武陟這裏再經過船閘進到白溝(衛河),就可以進入河北平原,到天津衛,再到北京了。最主要的是這個船閘建的不用太高,因為白溝(衛河)和沁水的落差不大,我記得以前不用船閘,兩處水係都是相同的。”
“是啊如果這樣河南、山西、陝西都可以和北京通水路了。我記得以前隋唐大運河就都是通的來的,現在為啥不通了呢?”張知木有些不解。
“這運河終究不是原來自然形成的,既然是人工而為,就需要常年有人維護。可是連年戰亂,朝廷哪有銀子維護這些啊。所以斷了也在情理之中。就是進到了白溝(衛河),也不知道還有多少處失修不通呢。”盧炳義說。
“我看,我們現在可沒有精力馬上修這些。我們窯崗的水泥還不夠用呢。”旁邊的李雲鶴插言說道。
“水泥的事,你們不用擔心。臨出來前,我和武山談了一次話。我想在武山他們的石灰廠那裏建一座回轉窯水泥窯。可是武山說,他們那裏已經沒有地方再建新窯了。我一想那個地方也是沒地方了。不過武山還是個有心人,他說沿著他們那裏的那條小溪向上遊走四十裏原來也有一個石灰窯,現在那個窯不幹了,武山特意去考察了一下,發現那裏的石灰石礦,比他們現在的還要大得多,所以他建議啥大型回轉窯可以建在那裏。”張知木說。
“啥叫回轉窯?”李雲鶴問。
“就是一種窯爐可以傾斜著旋轉連續燒水泥的窯爐,我們可以用這樣的窯爐大批量生產水泥。少的話每天燒他個幾百噸,大型的話,可以每天燒他個幾千噸。具體的也很複雜。不過難度不是太大。以我們目前的技術和能力,能建起來這樣的水泥窯。不過那裏離我們現在的水泥廠還要遠四十多裏地,運輸更是大問題,大型水泥廠就必須修鐵路進去了。等我們回去的時候,一起去看看再說。”張知木說。
盧炳義好像對這事兒更上心,說:“我們應該建一座大型的水泥廠,修鐵路也要建。我們的建設才開始,好多地方我們都不敢用水泥,水泥實在是太緊張了。張總,你說的建幾座大橋的事兒,那可是需要大量水泥的。所以對我們搞建設來說,水泥和鋼鐵一樣重要。”
“好啊,我又有一個支持者了。”張知木開心的說。
-------------
五線曲譜、振蕩電路、剖腹產手術。郭守敬製造合金炮,關漢卿創作《西遊記》。--《南宋記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