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攻打代州討論新艦


    李自成軍隊改變了戰術,他們開始在窯崗的四周,挖溝掘壕建立圍欄,加固防衛設施。淩水碼頭那邊也停止了進攻,開始做圍困準備。冶場這邊雖然沒有停止填土的作業,可是他們更多地精力也是用在了建封鎖工事上了。


    李自成大順軍的異常情況很快的反應到了窯崗的指揮中心。陳玉鋒和歐陽鶴聽罷是撫掌相慶。


    歐陽鶴說:“陳總,看來一切都是按照我們的計劃發展的。這段時間,我們盡快的把軍隊擴編的事兒做完。等到我們開始出擊的時候,兵力怕就不夠用了。還有,不知道張總他們的官員們組織的怎麽樣了。”


    陳玉鋒說:“知木的事兒,你不用操心,他心裏比誰都有數。”


    住在窯崗的人,也好像發現了李自成不再打了。現在窯崗的大街上到處都是人,好象戰爭已經結束了似的。


    那些張知木給上了一次課的原來的官員和文人們,本來以為這回可有機會發揮自己的能力露露臉了。可是張知木上了一次課之後,就沒有動靜了,弄得這些人是抓耳撓腮的不知道怎麽辦好。


    中國的文人知識分子,就有這樣的特點,他們往往都覺得自己是個人才,誰要是想用他們,就應該上門來請,這樣他們才覺得自己很有麵子,其實是很虛偽的。


    當這些人發現張知木真的好長時間不理他們了的時候,他們沉不住氣了,聚在一起議論著。


    一位說:“張總上次上完一堂課之後,就再沒有下文了,不知道是啥意思啊?”


    一位說:“是不是他看見我們好像對他說的事兒沒有興趣,他就安排別人去做了。”


    “不會吧,山西這麽大,他需要好多人來管,不會不用我們自己人,用別人。”


    “不一定,軍隊裏的人跟著張總時間更長,他們或許會安排他們當官兒呢。”


    總之,這些人有些沉不住氣了,他們組織了十幾個人一起來找張知木。


    張知木等的就是這個效果。


    讓大家都坐下,又讓楊玉琳給大家上完茶,說了一會兒茶之後,張知木說:“我知道大家來找我的意思,是不是都沉不住氣了啦。其實你們不來找我的話,我也要找你們了。為啥這段時間我們沒再找你們,一個是這仗還在打著,另一個原因是,我也想讓你們好好地考慮一下我上次和你們說的事情,就是你們要去當官兒的話,有啥想法沒有。或者說你們要如何去當官兒。我想這段時間,你們也一定想了很多。今天正好,我們就好好地談一談。”


    張知木也知道,這些人大多是自幼就寒窗苦讀,讀了很多聖賢書,他們對自己也都很自負。甚至有的人會想,當官他們可能要比窯崗這些人還要更明白一些。所以張知木也想讓他們把心裏想的都說出來。


    可是,這些人見張知木這來之前,好像有很多話要說,不過張知木真的讓他們說的時候,他們卻說不出來了。


    張知木隻好引導著他們說:“我看,這話好像也不好說。我看這樣,我們就討論幾個問題吧,第一個是你們說說你們想做清官還是貪官?”


    這些人紛紛說:“當然是做清官了。”


    張知木問:“我對大明朝的官場了解的沒有各位多。我想問一下,我們大明朝對貪官的懲治力度可說已經很大了,從太祖皇上就開始了,殺的、流放的、滿門抄斬的,甚至扒皮抽筋的數不勝數,為啥還是禁止不了的呢?”


    張知木這一問,還真的把這些人問住了,這些人一下子就都沉默了。


    看見大家都不說話了,張知木說:“我還想知道,是不是這些貪官去上任之前,就是想做貪官呢?”


    沉默了一會兒,一位當過官的人說:“張總說的這件事兒,不是個簡單的問題。我自己做過官兒,可是我是想當清官的,當然也有不少人當官兒就是為了撈銀子。可是多數人當上官兒以後,你不貪都很難。首先是你當上官兒以後,每天都會遇到很多貪銀子的機會,而這種機會根本沒有人能知道。麵對白花花的銀子,時間長了很難不動心。還有的是,你不貪也不行,比如你的上司需要打點。最簡單的說,你的上司家裏有了紅白喜事,你不能空手去,每次帶著去的孝敬,你的一年俸祿都不夠。更有的上司德行差一點兒,沒事的時候,就會找個理由把家裏弄出來一點兒事情,這樣的事情,作為下屬你更不敢不去。我們進入了官場,都想有機會再升遷,可是整個大明朝那麽多人想升官兒,為啥升你呢?所以還是需要大把的銀子。而且做官兒的收銀子,就像風塵女子接客一樣,有了一次,就不怕再有幾次了。所以說,當官兒想不貪都很難。”


    張知木說:“這說明大明朝吏治本身就會造成貪官,我們要想避免這個問題,我們從製度設計上就要考慮到這個問題。首先,我們接管完整個山西以後,我們對官員的要求是,權利要在陽光下接受監督。你們的財務情況要公開,個人資產要公開,所有權利的運行要接受監督。條件成熟的時候,我們要完善律法,要有專門的司法機構,普通官員也要就受法律的約束,更不能幹涉司法的獨立性。要有專門的進行司法審判的法院,而法院要接受檢察院的檢查製約。怎麽樣這樣的官員不好當吧?有不願意當的,現在可以退出。”


    張知木說的這些東西,雖然這些人還不能完全聽得懂,可是他們明白一點兒,現在他去當的官兒和以前大明朝的官兒不一樣了。


    不過這些人沒有一個表示要退出的。


    張知木說:“從明天開始,你們就要繼續上課了,完了之後,指揮中心的歐陽先生會根據你們的具體情況把你們的分配到各個地方,然後會給你們配上警察和警衛等人員。我們每打下一個地方,你們就去接管一個地方。對了,你們每個人都要配上一輛玻璃馬車,你們上任的時候也要風風光光的。由於安全需要,你們還要配上手槍,你們的可是我們的寶貴財富。”


    李自成的大順軍終究是百戰之師,他們的隊伍裏的核心軍官們都是跟著李自成南征北戰的老兵。雖然這段時間他們在窯崗這裏打了幾場敗仗,可是他們軍心沒有渙散,那種能打硬仗的豪氣還在。劉宗敏率領先頭部隊繞過窯崗之後,很快的將窯崗以北五台、原平、繁峙掃蕩了,大軍隨後就逼近周遇吉親自領兵據守的代縣。


    劉宗敏這次打得很順利,有大順軍能征善戰的原因,也有周遇吉根本沒在五台、原平、繁峙布置重兵有關。周遇吉的想法就是集中兵力防守一點,這一點他選在了代縣。


    周遇吉原以為李自成打不過窯崗人,就不敢在北進了,周遇吉和窯崗以北的軍民比誰都盼望窯崗人能打贏。他們沒想到,李自成打不過窯崗人,就不打了,采用繞過窯崗繼續北進的策略。


    不過,受到窯崗人勝利的鼓舞,周遇吉他們的守城將士也是信心滿滿的想和李自成打一仗。因為他們手裏也有很多火槍和**。


    久經沙場的山西總兵周遇吉,布置重兵守在代州(代縣),是有他的道理的。代州這個地方是大順軍北上的必經之地,他的北麵四十裏就是天下聞名的雁門關,其實代州以前也叫過雁門郡。雁門關和偏關、寧武關號稱內三關。而周遇吉也是三關總兵。這裏自古就是兵家必爭戰場。


    提起這裏,人們都會想起那位口銜寶劍撞柱而亡常勝軍神李牧,當年他就是奉命常駐雁門,防備匈奴,在這裏建立了不朽功業。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李廣等都曾馳騁在雁門古塞內外,多次大敗匈奴,立下汗馬功勞。“猿臂將軍”李廣在做代郡(代州)、雁門、雲中太守時,先後與匈奴交戰數十次,被匈奴稱為“飛將軍”。唐初,年事已高的薛仁貴也是作為代州都督,鎮守雁門。北宋初期,雁門關一帶是宋遼(契丹人)激烈爭奪的戰場。著名愛國將領楊業(楊繼業)及其他楊家將士都曾在這裏大顯身手,為國立功。


    權將軍劉宗敏也深知代州的重要性,更知道三關總兵周遇吉是何許人也。他帶兵清掃了原平、五台、繁峙等周圍地區之後,才才率兵攻打代縣。


    按說現在正是冰雪消融的季節,糧草運輸都很困難,可是由於窯崗人花了很大的力氣,把這裏的道路修的非常好,這讓劉宗敏他們都說要感謝窯崗人。


    可是劉宗敏的仗打起來並不順利,周遇吉雖然兵孤將少,可是他把代州城內所有青壯人都組織起來參加守城戰鬥。特別是他充分的發揮了火槍的威力和**的威力。他們不可能像窯崗人那樣象不花銀子一樣的使用火器,他們對付攻到城下的大順軍士兵,基本上使用弓弩石塊,當他們發現,有人聚在一起時,才會在軍官的指揮下,仍下去一顆**,充分發揮**的作用。火槍也不會輕易使用,隻有在大順軍順著雲梯爬上來的時候,才發一槍解決掉。


    可是周遇吉有一個弱點被劉宗敏發現了,那就是代縣的炮火力量不是很強。而大順軍在窯崗人麵前基本上不敢使用火炮,在這裏給自己找回了麵子。李自成本來經過多年征戰,即繳獲不少火炮,自己的軍中又能造火炮。特別是從孫傳庭手裏繳獲了大量火炮,隻是**有限,不能充分的使用。隻能挑出來一些好一點的火炮來用。不過這樣的炮火也給周遇吉的守軍帶來很大的殺傷,更主要的是,對士兵們的士氣影響很大。可是周遇吉親臨第一線指揮士兵們浴血奮戰,也鼓舞了士氣。


    劉宗敏指揮士兵們連續攻打幾日也未見效果,氣的哇哇亂喊。李自成聽到軍隊在代州又遇到麻煩了,非常不滿意,嚴令劉宗敏必須盡快的拿下代州。他知道這樣下去,自己的大順軍就危險了。


    李治布置在外圍的情報人員,不斷地將大順軍的情況通過飛鴿或者牛頭山的電報送到窯崗指揮中心,看到李自成每日的進展,陳玉鋒和歐陽鶴心裏美極了,除了不斷的督促前線的軍兵不要放鬆警惕,嚴防大順軍偷襲之外,他們花費很大的精力,進行軍隊的擴編。擴編完的還要進行訓練,歐陽鶴還有一項任務,就是給那些即將打下來的府縣安排官員。


    張知木本來打算盡快的給楊昌他們講講課,可是盧炳義和林宗偉、石濤纏著張知木研究了幾天他們設計的鋼殼船。


    他們設計的鋼殼船,采納了林宗偉的建議,設計成沙船樣式,吃水一仗,可載貨五千石,三桅。原來林宗偉建議我們第一艘鋼殼船是不是先搞得小一點,試一試到底怎麽樣。張知木沒同意,因為他知道前世的時候海上跑的都是鋼殼船根本就不用試。


    張知木說:“我留出來這麽大的載重量是為了以後安裝更大的火炮,還有遠洋時的自持能力。”說到這裏,張知木突然想到,應該給船上裝上冷庫和空調,反正這條試驗船要把所有能用的技術都要用上。


    張知木說:“應該把李雲鶴喊來,我想給這條船上安裝一個冷庫和空調機。”


    張知木馬上讓楊玉琳給李雲鶴打電話,請他過來。然後對大家說:“我們的船要想遠洋出海,在海上一漂可能就一兩個月靠不到岸上,船上的人吃不到新鮮食物,很容易生病。我們要是有了冷庫,就可以將食物冷凍上,這樣就能解決很大的問題。”


    林宗偉問:“張總說的這種冷庫要是能建到船上可就太好了,我們知道出海苦啊,這吃的就是最大的事兒,有不少人死在海上,也就是死在吃不上新鮮食物上,尤其是沒有蔬菜是最要命的。而且蔬菜也是最放不住的。”


    石濤更有同感,說:“是啊!我們常年在海上的知道,這滋味兒最不好受。不過張總說的空調是啥東西?”


    張知木說:“海上生活的苦處我知道,有的時候,我們到北邊航行時太冷了,可是到了南方船艙裏熱的時候,都沒辦法太遭罪。我們可以把空氣製冷或者加熱以後吹進船艙裏進行空氣調節,是不是可以叫空調了。因為我們有了電,有了電電動機就以運動帶動風扇,在艙裏修一些管道,將冷熱空氣吹進船艙裏,是不可以大大改善船員的生活質量?”


    林宗偉笑著說:“張總是想把船上建的比宮殿還要好啊!”


    張知木說:“是啊,這樣的海上宮殿,我們的船是不是願意到哪裏去就可以到哪裏去?”


    李雲鶴進來之後,聽說要在船上建一個冷庫,還有將空氣製冷和加熱之後,說:“技術上沒有一點問題,隻是船上的空間有限,這些設備上船的時候要進行重新設計,你們把具體參數給我就行。”


    不過李雲鶴接著又說了一個問題,“我在想,你們的蒸汽機也要重新設計,我看了他們發電廠的新蒸汽機,他們采用三極蒸汽機,就是把第一級蒸汽機汽缸裏放出來的蒸汽作為下一級的氣缸的動力做功。這樣蒸汽機效率提高了很多。”


    石濤問:“是不是說,我們采用和我們福船上同樣的鍋爐,動力就會有所提高?”


    李雲鶴說:“是的,而且會提高的不少。”


    盧炳義笑著說:“哈哈!看來我們的設計還要進行修改,而且是越改越好啊。”


    林宗偉問:“張總,你說的炮台的位置需要那麽大,那麽高的強度嗎?”


    張知木說:“需要,而且是非常需要。李雲鶴他們的線膛炮已經開始進行試驗了,如果他們試驗成功了,馬上就進行艦載炮的研製。”


    李雲鶴說:“他們實驗的效果還行,李威現在簡直就離不開試驗場。他說有了這樣的炮,再到水上打仗,就不用那麽些炮了。船上有一門這樣的炮,比二十門迫擊炮還有用。因為這樣的炮可以像步槍一樣的瞄準。孫亮他們的炮鏡也是越做越好,李威用了之後,高興地直蹦。”


    張知木說:“趕緊試驗,總結出來經驗之後,你們要盡快的研製艦載炮。我們的船設計出來了,可是沒有炮不行。”


    李雲鶴說:“可以先給他們生產一批這種步兵炮,讓他們先用著,也練練炮兵。我們也盡快的研製艦載炮,不過艦載炮的事兒,一會兒我要和你商量一下。”


    石濤說:“張總,這李自成是時候能撤兵啊?我們的六分儀早就搞完了,我們想在陸地上先試試它的精度。”


    “在陸地上測試六分儀的精度?”張知木有點沒聽明白。


    石濤說:“是這樣的,我們商量了一下,我們想在山西具體的實地測量幾個遠一點地方的距離,然後我們再用六分儀去測,看看我們測量的精度如何?”


    盧炳義說:“我也想用經緯儀,把我們山西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仔細的測量一下,這樣對我們以後也會有很大的用處。石濤他們事兒,也隻算是一個用處。”


    張知木說:“好啊,我支持這件事兒。盧先生,我們打完這一仗之後,鐵路建設會很快的開始了。你的測量還要先行才對。”


    盧炳義說:“這件事兒我也在考慮,不但鐵路,公路恐怕也要用到這些。”


    大家又說了一會話之後,各自去忙了。可是李雲鶴沒走,他說:“可算都走了。我們商量一下艦載炮的事吧!”


    =======================


    滑翔飛傘、橡筋航模、製作鋼琴、組建空軍。--《南宋記憶》進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改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鬆一般堅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鬆一般堅韌並收藏改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