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布置任務怠慢玉琳
楊玉琳聽說婚禮要盡快的準備,是十分的高興,可是一聽說辦完婚禮張知木馬上就要進京見駕,心裏可是不太願意。因為她不知道皇上會不會做出來啥對張知木不利的事兒。不過現在隻能準備婚禮的事了。好在外麵的事兒陸先生一手接過去了,自己隻要把房子收拾好就行了。因為黃玉坤實在是沒辦法管房子的事兒,自己隻好全部操心了。好在楊靖回來的時候,還可以幫幫忙。張知木是一點指望不上。
確定了要去北京見皇上之後,張知木覺得好多事情都要走在走之前交代好。
第一個,張知木找來陸琪。
陸琪匯報說,縫紉機的樣機已經做出來,正在調試。紡織機改進後正組織生產,新的紡織車間也建的差不多了。
張知木想起了前世街頭上修鞋師傅用的那種手搖的縫鞋機,就比劃著,讓陸琪搞出來這種縫鞋機。陸琪說:“有縫紉機做樣子,這種縫鞋機會很快的就能搞出來。”
張知木說:“你們的紡織機很好,你們還要把它用好才行。我希望你們能織出來一種斜紋布,這種布我要用來做軍裝。我也告訴你,這種布織出來後,會有很大的用途;另外還要你用棉和麻混紡織出來厚實的帆布,我要用帆布做苫布用,還要用帆布製作騎兵的馬褲、製作鞋子、製作攜行包等等。”
陸琪聽了兩種的布的要求後說:“這沒啥難的,我們很快就能織出來。”
張知木說:“你也可以專門研究一下,用不同的方法織出來不同的布。還要研究絲織、毛織等新工藝。最好專門組織幾個人研究這些事。”
陸琪說:“張總放心,我回去就落實這幾件事兒。我們南方一起過來的人中,有幾個本來就對紡紗織布有研究,我正好可以發揮他們的長處。”
第二個,張知木請來了孫亮等人。
孫亮一進來就開始介紹顯微鏡的事兒,“張總,我們的顯微鏡做到接近一百倍的時候,好像是到了極限,再放大視場裏就是黑的啥也看不見了。”
張知木問:“你用的光源是是啥光源?”
孫亮說:“我是用一個帶反光罩的沼氣燈。”
張知木想到自己做實驗時用到的辦法,說:“按理說光源的亮度夠用。你在物鏡和目標中間滴上一點香柏油,由於香柏油的折色率和玻璃相近,進入油鏡的光線增多,視野的亮度增強,物象也就清晰了。”
“啥叫香柏油?”孫亮問。
“蒸餾柏樹得到的柏樹油就是。”張知木說。
孫亮老老實實地用筆記下了張知木說的辦法。
張知木看著孫亮他們記完,接著說:“今天給你們安排兩個任務,一個是雙筒望遠鏡;另一個是光學測距儀。”
這個雙筒望遠鏡相對的要簡單一些,其實這就是兩個12倍的單筒望遠鏡,不過這兩個單筒望遠鏡都用兩個棱鏡進行兩次反射。光線從物鏡進來後經過第一個四十五度角棱鏡的斜麵做一次全反射,光線反射成垂直入射光線在經過第二個棱鏡反射後進入目鏡,由於是雙筒望遠鏡,看物體的立體效果就好多了。也利於雙手的拿著使用,這樣的望遠鏡,就不用望遠鏡架了,在馬上也可以使用。
孫亮看完張知木畫的圖說:“這種望遠鏡的想法很好,不過技術難度不大。我們回去研究一下,估計很快即能做出來。”
張知木對孫亮他們已經很滿意了,他們已經是一群肯專研,有動手能力光學技術人才了。完成張知木交代的任務之餘,他們自己製作了各種各添加材料的玻璃,並測出來他們折射率等參數,積累了不少資料。而且磨製鏡片的水平大大的提高了。還自己設計出來了鏡片研磨機,極大地提高了鏡片的研磨速度和質量。
張知木又拿出來幾張圖說:“這個光學測距儀可就有點兒難度了。不過其實這測距儀的道理還是很簡單,理論也就是用了三角原理。”
張知木結合圖紙介紹了測距儀:
光學測距器從外表上看就是一個目鏡和兩個相隔較遠的取景窗。
光學測距器裏的各種棱鏡將通過兩個取景窗裏的影像重疊在一起,而人們通過最後的目鏡所觀察到的,就是兩個重疊在一起的影像。使用者可以通過調整測距器裏的棱鏡將兩個通過取景窗進來的影像重疊在一起,然後就可以從測距器上的刻度盤讀出所對應景物的確切距離。
從兩個取景窗到目標的距離並不是完全一樣的,而這兩段距離再加上兩個取景窗之間的距離就組成了一個三角形,而測量的原理正是基於這個三角形之上。從這個光學測距器上我們可以發現,目鏡的光軸始終是與兩個取景窗中的左取景窗相同軸的。而在測距器內部,兩個取景窗之間的影像傳遞光路是完全與目鏡光軸相垂直的。確切一點說,光學測距器應用的是直角三角形測量法。物體處於不同的位置時,直角三角形的斜邊與直角邊的夾角是完全不同的,隻有當我們調整好棱鏡的位置時,我們才能重新建立直角三角形;而我們從棱鏡位置得出的角度改變量,可以計算出實際測量物體的距離。運用如此簡單的幾何定律,我們就解決了實際拍攝時遇到的測距問題。而要談到光學測距器的測量精度的問題時,隻要明白勾股定理的就都會知道,兩個取景窗之間的距離直接決定著測量的精度,當兩取景窗之間的距離越長的時候,測距器的精度也就會越高。兩取景窗之間的距離就叫做基線距離。
這個測距儀我取左邊取景框的圖像作為目鏡裏圖像的上半部分圖像,右邊取景框的圖像作為目鏡圖像的下部分圖像。調整時,上下的圖像重疊了,就是調整好了。
一般測距儀的精度與基線的長度平方成正比,基線越長精度越高;精度與被測的距離成反比,距離越遠精度越低。
作為前世的鐵杆兒軍迷,張知木想告訴他們,日本大和號上的前桅樓與三座主炮塔的測距儀都是15米基線級的,光學觀測範圍可達50公裏,大和的第一艦橋海平麵高度34米,對海平麵可視距離為18000米,如果是對同高度(34米)的目標,則相互可視距離為36000米。可是一想還算了吧。解釋這些還要編故事,更費事兒。
張知木說:“我們這個測距儀的基線是1.5米,你們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以後再解決好不好的問題,和長基線的問題。還有鏡片和整個測距儀熱脹冷縮對精度的影響問題。”
經過張知木結合圖紙連比劃介紹,孫亮等人已經大概理解了光學測距儀的原理。隻是孫亮不是個很容易興奮的的人,他還在慢慢的消化著這新東西。
孫亮他們臨走的時候,張知木說:“測距儀技術必須要突破,以後我們的戰艦在大海上作戰,測距儀是十分有用的東西。不說別的,就是這種一米五基線的測距儀,我們炮兵就十分需要。”
第三個,張知木請來了李迪、楊昌和陸文臣。
張知木是想讓他們一起來解決電弧焊的問題。三人坐定之後,張知木對陸文臣說:“今天就是要解決你的電焊問題。其實李東和楊昌都搞過碳弧燈,電焊的原理和碳弧燈一樣就是要利用電弧產生的熱量,電焊利用熱量將金屬熔化完成焊接。這個問題的關鍵還是要將高電壓的電源變成低電壓大電流的直流電源。由於我們現在用的直流發電機發出來的是直流電,沒辦法通過變壓器來變壓,隻好用直流電動機在帶動一個直流發電機發出來低電壓大電流的直流電,電流的大小可以通過調整勵磁電流來調整。焊機空載時電壓是七十到七十五伏之間,焊接的時候電壓在二十五伏到三十伏之間就行。焊條就要用氯化銨做焊藥就行。你們要注意的是,純銅做的焊把一定要用橡膠做一個絕緣把手。點焊的時候注意通風防護眼鏡。”
這些電焊的知識,是在大學下廠實習的時候,為了考試背出來的,沒想到現在都用上了。
陸文臣電焊的事兒說完,張知木沒讓李迪和楊昌走,而是又給他們布置了一個任務。
張知木和陳玉鋒、歐陽鶴商量完之後,決定在冶廠和窯崗、淩水碼頭和窯崗之間建設兩條地下電報電纜,這事要秘密的進行。
地下電纜的關鍵就是要有防水的電纜。張知木給他們布置的任務就是要製作防水電纜。
當張知木說完要求時候,楊昌沒覺得有啥難的,他說多刷兩層漆就行了。
張知木笑了笑說:“你說的那樣電纜,埋到地下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短路。我給你們的要求是,每一根電線都要用多股細銅線,線外麵要用棉線橡膠外皮,要用八路這樣的線和在一起再用棉線橡膠包一層。最外麵還要用鉛銻合金做一個外層。鉛銻合金外層還要用橡膠包一層。這樣的電纜埋在地下一米半深才可以長時間使用。”
楊昌說:“這樣的線是安全好用,可是為啥要用八路線,這樣不是太浪費線了嗎?再說這樣的線,會很硬,要用大軲轆才能纏上。接頭的時候要十分的費勁。”看來楊昌還是很有經驗。
張知木說:“你說的都對。我留出來幾股線,是為了以後等你們的電話搞好以後,留給電話用的。你們一次性把線布完,以後用就行了。至於你說的線會很硬,這沒辦法,你們要用很大的線軲轆才行,這樣的線軲轆可能要用專門馬車才能拉動。至於接線的事我要提醒你們,線纜的八根線的外皮要用八種不同的顏色分開,接線的時候要嚴格的按照顏色來接。接頭一定要很好的處理,除了線的焊接後用膠布嚴格的纏好之外,外皮鉛合金也要融化了焊好,千萬不能在接頭處漏水。”
李迪說:“為了布線的安全,我建議,派一些軍人來挖溝參加布線,還要不讓他們知道挖溝是幹啥,埋線的時候我們自己埋。”
張知木說:“你們放心吧,這樣的事兒陳叔已經都安排好了,這事兒他親自負責。”
李迪和楊昌以為這次說完了,就沒他們事兒了,沒想到張知木還是沒讓他們走。
第四個,張知木又把李雲鶴叫進屋裏。
張知木對李雲鶴說:“有一個事兒需要你們三位一起參加。這就是要研製電燈的問題。”
張知木一說完,李雲鶴忍不住就笑了起來,說:“張總,我聽你說起起電燈的事兒,已經很長時間了。我以為你早就把這事兒忘了呢。”
李迪也說:“從我搞電的時候起,我也就聽說用電能點燈,可是到現在我們也是隻能用電弧燈,這回張總可算要搞電燈了。”
張知木說:“我告訴你們吧,沒有人會比我更想搞電燈了。可是這個小小的電燈可是不簡單。沒有一點的基礎還真搞不了。”
李雲鶴有點等不及了,說:“行啦,張總。快點說說啥電燈的事兒。”
李東和楊昌也露出了等不及了的表情。張知木微微一笑說:“好,我就先說說電燈的原理吧。大家都知道,一個電阻通電以後會發熱,電阻熱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紅,再熱就會發光。可是一般物質人到發光的時候,就會融化了。隻有鎢的熔點溫度高,加熱到發光也不會熔化。”
李雲鶴說:“那就給鎢絲通電加熱不就行啦。”
張知木說:“哪有這麽簡單,鎢絲在空氣中加熱很快的就會氧化斷掉。我們必須要在要在一個密封而且透光的玻璃容器了給鎢絲加熱,才既不能氧化了,有能把光透出來。我讓玻璃廠生產一些鉛玻璃就是要做燈的玻璃殼。為了保護鎢絲不被蒸發我們一般要在玻璃殼裏衝上氮氣,氮氣既可以保護燈絲不被氧氣氧化,又可以傳導熱量保護鎢絲不被蒸發。”
李迪說:“做一個玻璃殼不難啊!氮氣我們也有啊。”
張知木說:“難的是鎢絲的製作和燈的結構。鎢絲不能像做銅絲那樣拉出來。要用特殊的工藝才行。首先我們製作鎢絲的鎢粉生產的時候就要和我們以前製作鎢粉的工藝要有點變化。這回我們在用氫氣還原三氧化鎢中的鎢粉時,要添加總量不超過百分之一的氧化鉀、石英砂(氧化矽)、提純的礬土(氧化鋁),把參雜氧化鎢用氫氣還原出來鎢粉之後,用模具壓成長條,然後這種鎢條在氫氣環境裏通電加熱燒結,鍛成3毫米左右的鎢杆兒,再用模具拉拔的辦法,拉成鎢絲。”
李迪問:“張總,為啥鎢粉裏要添加那些雜質?”
張知木說:“因為鎢的自身重量很大,細的鎢絲會自己就下垂,添加這些是為了增加鎢絲的強度,不讓它下垂。”
李雲鶴問:“張總,你是怎麽知道這些的?”
張知木沒法回答,總不能說:“是前世時,對燈泡感興趣,查資料看到的吧?”不過張知木已經很習慣應付這些了,他說:“以後我會告訴你。你們隻要按我說的辦法就行了。”
李雲鶴問:“這樣的話,電燈是不是就行了?”
張知木說:“還要注意的是,由於銅絲的熱脹冷縮率和玻璃不一樣,燈泡一通電加熱和斷電時溫度變化很大,銅和玻璃之間就會有間隙,這間隙就會透進空氣。為了吸收進去的氧氣,我們在燈泡裏要放一點紅磷,因為磷很容易和氧反應,就吸收了進去的氧氣。”
李雲鶴歎口氣說:“看來電燈還真不是容易的事兒。”
張知木說:“我給你們說的都是原理性的,隻是能讓你們少走彎路,你們做的時候,還要有不少問題要解決。比如燈裏麵充完氮氣如何封口等等都需要解決。所以這件事李雲鶴總負責,你們要一起攻關。”
最後,張知木給李雲鶴自己任務也是很重的。
第一個是,要將李雲鶴他們車床上原來用的蒸汽機,都運到安裝淩水碼頭,把他們裝到那些繳獲的蒼山船上。張知木想到前世的電影裏日本鬼子的小炮艇,那也是很實用的。
第二個是,張知木發現現在由於建設的加快,鐵管子需求很大,窯崗的生產能力已經滿足不了需要。張知木讓李雲鶴搞一條直縫管兒生產線。因為目前所有的技術條件都已經夠用。
張知木告訴他,要用一排輥子將軋成鋼板鋼材送到乙炔切割頭上將鋼板切割取齊,然後用幾個輥子連續卷壓成管型後用乙炔焊焊接成鋼管,最後將焊縫處理光滑。
這生產線難點就在於滾壓成型,那需要幾個液壓輥輪連續輥壓,才能很將鋼板輥壓成管子。
關注於這個生產線,李雲鶴說:“有些麻煩,不過現在我們用的好多管子也都是這樣手工滾壓成管子再焊接的。生產線需要搞電的一起來幹。因為用到電機的地方太多了,為這樣的生產線還要配一台發電機。”
第三個,張知木強調是,搞火車頭那幾個人的力量還要加強,爭取盡快的能搞出來。
關於火車頭,李雲鶴說:“火車頭的蒸汽機部分不會有多大難度,就是火車頭的驅動問題要花些時間。按你說的鋼軌還要搞一個專門鋼軌軋製生產線。”
張知木知道,一個新東西,沒有借鑒,要完善起來需要時間,張知木能告訴他們的也就是,火車頭的兩端各有一個蒸汽活塞驅動。再就是把前世時見過的火車頭的大致結構告訴他們。
張知木說:“我們的工業生產能力要想再提高一步,火車的問題必須解決。需要啥支持你可以說話,但是活必須抓緊。”其實張知木想得更遠,若是能把火車鋼軌鋪到北邊邊疆,那麽那裏的後勤保障就解決了,不論人員和物質隨時都可以支援上去,邊疆也就穩定了。
這段時間,張知木拚命地想把走後的工作,都安排出去,婚事外麵有陸成祥安排,家裏的就有楊玉琳自己張羅。對楊玉琳就有些怠慢了,張知木沒想到的是,為結婚的事兒,把楊玉琳給惹惱了。
------------------
微積分公式,化學元素表;東征日本,南擊麻逸;青黴素,注射器。--《南宋記憶》進展。
楊玉琳聽說婚禮要盡快的準備,是十分的高興,可是一聽說辦完婚禮張知木馬上就要進京見駕,心裏可是不太願意。因為她不知道皇上會不會做出來啥對張知木不利的事兒。不過現在隻能準備婚禮的事了。好在外麵的事兒陸先生一手接過去了,自己隻要把房子收拾好就行了。因為黃玉坤實在是沒辦法管房子的事兒,自己隻好全部操心了。好在楊靖回來的時候,還可以幫幫忙。張知木是一點指望不上。
確定了要去北京見皇上之後,張知木覺得好多事情都要走在走之前交代好。
第一個,張知木找來陸琪。
陸琪匯報說,縫紉機的樣機已經做出來,正在調試。紡織機改進後正組織生產,新的紡織車間也建的差不多了。
張知木想起了前世街頭上修鞋師傅用的那種手搖的縫鞋機,就比劃著,讓陸琪搞出來這種縫鞋機。陸琪說:“有縫紉機做樣子,這種縫鞋機會很快的就能搞出來。”
張知木說:“你們的紡織機很好,你們還要把它用好才行。我希望你們能織出來一種斜紋布,這種布我要用來做軍裝。我也告訴你,這種布織出來後,會有很大的用途;另外還要你用棉和麻混紡織出來厚實的帆布,我要用帆布做苫布用,還要用帆布製作騎兵的馬褲、製作鞋子、製作攜行包等等。”
陸琪聽了兩種的布的要求後說:“這沒啥難的,我們很快就能織出來。”
張知木說:“你也可以專門研究一下,用不同的方法織出來不同的布。還要研究絲織、毛織等新工藝。最好專門組織幾個人研究這些事。”
陸琪說:“張總放心,我回去就落實這幾件事兒。我們南方一起過來的人中,有幾個本來就對紡紗織布有研究,我正好可以發揮他們的長處。”
第二個,張知木請來了孫亮等人。
孫亮一進來就開始介紹顯微鏡的事兒,“張總,我們的顯微鏡做到接近一百倍的時候,好像是到了極限,再放大視場裏就是黑的啥也看不見了。”
張知木問:“你用的光源是是啥光源?”
孫亮說:“我是用一個帶反光罩的沼氣燈。”
張知木想到自己做實驗時用到的辦法,說:“按理說光源的亮度夠用。你在物鏡和目標中間滴上一點香柏油,由於香柏油的折色率和玻璃相近,進入油鏡的光線增多,視野的亮度增強,物象也就清晰了。”
“啥叫香柏油?”孫亮問。
“蒸餾柏樹得到的柏樹油就是。”張知木說。
孫亮老老實實地用筆記下了張知木說的辦法。
張知木看著孫亮他們記完,接著說:“今天給你們安排兩個任務,一個是雙筒望遠鏡;另一個是光學測距儀。”
這個雙筒望遠鏡相對的要簡單一些,其實這就是兩個12倍的單筒望遠鏡,不過這兩個單筒望遠鏡都用兩個棱鏡進行兩次反射。光線從物鏡進來後經過第一個四十五度角棱鏡的斜麵做一次全反射,光線反射成垂直入射光線在經過第二個棱鏡反射後進入目鏡,由於是雙筒望遠鏡,看物體的立體效果就好多了。也利於雙手的拿著使用,這樣的望遠鏡,就不用望遠鏡架了,在馬上也可以使用。
孫亮看完張知木畫的圖說:“這種望遠鏡的想法很好,不過技術難度不大。我們回去研究一下,估計很快即能做出來。”
張知木對孫亮他們已經很滿意了,他們已經是一群肯專研,有動手能力光學技術人才了。完成張知木交代的任務之餘,他們自己製作了各種各添加材料的玻璃,並測出來他們折射率等參數,積累了不少資料。而且磨製鏡片的水平大大的提高了。還自己設計出來了鏡片研磨機,極大地提高了鏡片的研磨速度和質量。
張知木又拿出來幾張圖說:“這個光學測距儀可就有點兒難度了。不過其實這測距儀的道理還是很簡單,理論也就是用了三角原理。”
張知木結合圖紙介紹了測距儀:
光學測距器從外表上看就是一個目鏡和兩個相隔較遠的取景窗。
光學測距器裏的各種棱鏡將通過兩個取景窗裏的影像重疊在一起,而人們通過最後的目鏡所觀察到的,就是兩個重疊在一起的影像。使用者可以通過調整測距器裏的棱鏡將兩個通過取景窗進來的影像重疊在一起,然後就可以從測距器上的刻度盤讀出所對應景物的確切距離。
從兩個取景窗到目標的距離並不是完全一樣的,而這兩段距離再加上兩個取景窗之間的距離就組成了一個三角形,而測量的原理正是基於這個三角形之上。從這個光學測距器上我們可以發現,目鏡的光軸始終是與兩個取景窗中的左取景窗相同軸的。而在測距器內部,兩個取景窗之間的影像傳遞光路是完全與目鏡光軸相垂直的。確切一點說,光學測距器應用的是直角三角形測量法。物體處於不同的位置時,直角三角形的斜邊與直角邊的夾角是完全不同的,隻有當我們調整好棱鏡的位置時,我們才能重新建立直角三角形;而我們從棱鏡位置得出的角度改變量,可以計算出實際測量物體的距離。運用如此簡單的幾何定律,我們就解決了實際拍攝時遇到的測距問題。而要談到光學測距器的測量精度的問題時,隻要明白勾股定理的就都會知道,兩個取景窗之間的距離直接決定著測量的精度,當兩取景窗之間的距離越長的時候,測距器的精度也就會越高。兩取景窗之間的距離就叫做基線距離。
這個測距儀我取左邊取景框的圖像作為目鏡裏圖像的上半部分圖像,右邊取景框的圖像作為目鏡圖像的下部分圖像。調整時,上下的圖像重疊了,就是調整好了。
一般測距儀的精度與基線的長度平方成正比,基線越長精度越高;精度與被測的距離成反比,距離越遠精度越低。
作為前世的鐵杆兒軍迷,張知木想告訴他們,日本大和號上的前桅樓與三座主炮塔的測距儀都是15米基線級的,光學觀測範圍可達50公裏,大和的第一艦橋海平麵高度34米,對海平麵可視距離為18000米,如果是對同高度(34米)的目標,則相互可視距離為36000米。可是一想還算了吧。解釋這些還要編故事,更費事兒。
張知木說:“我們這個測距儀的基線是1.5米,你們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以後再解決好不好的問題,和長基線的問題。還有鏡片和整個測距儀熱脹冷縮對精度的影響問題。”
經過張知木結合圖紙連比劃介紹,孫亮等人已經大概理解了光學測距儀的原理。隻是孫亮不是個很容易興奮的的人,他還在慢慢的消化著這新東西。
孫亮他們臨走的時候,張知木說:“測距儀技術必須要突破,以後我們的戰艦在大海上作戰,測距儀是十分有用的東西。不說別的,就是這種一米五基線的測距儀,我們炮兵就十分需要。”
第三個,張知木請來了李迪、楊昌和陸文臣。
張知木是想讓他們一起來解決電弧焊的問題。三人坐定之後,張知木對陸文臣說:“今天就是要解決你的電焊問題。其實李東和楊昌都搞過碳弧燈,電焊的原理和碳弧燈一樣就是要利用電弧產生的熱量,電焊利用熱量將金屬熔化完成焊接。這個問題的關鍵還是要將高電壓的電源變成低電壓大電流的直流電源。由於我們現在用的直流發電機發出來的是直流電,沒辦法通過變壓器來變壓,隻好用直流電動機在帶動一個直流發電機發出來低電壓大電流的直流電,電流的大小可以通過調整勵磁電流來調整。焊機空載時電壓是七十到七十五伏之間,焊接的時候電壓在二十五伏到三十伏之間就行。焊條就要用氯化銨做焊藥就行。你們要注意的是,純銅做的焊把一定要用橡膠做一個絕緣把手。點焊的時候注意通風防護眼鏡。”
這些電焊的知識,是在大學下廠實習的時候,為了考試背出來的,沒想到現在都用上了。
陸文臣電焊的事兒說完,張知木沒讓李迪和楊昌走,而是又給他們布置了一個任務。
張知木和陳玉鋒、歐陽鶴商量完之後,決定在冶廠和窯崗、淩水碼頭和窯崗之間建設兩條地下電報電纜,這事要秘密的進行。
地下電纜的關鍵就是要有防水的電纜。張知木給他們布置的任務就是要製作防水電纜。
當張知木說完要求時候,楊昌沒覺得有啥難的,他說多刷兩層漆就行了。
張知木笑了笑說:“你說的那樣電纜,埋到地下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短路。我給你們的要求是,每一根電線都要用多股細銅線,線外麵要用棉線橡膠外皮,要用八路這樣的線和在一起再用棉線橡膠包一層。最外麵還要用鉛銻合金做一個外層。鉛銻合金外層還要用橡膠包一層。這樣的電纜埋在地下一米半深才可以長時間使用。”
楊昌說:“這樣的線是安全好用,可是為啥要用八路線,這樣不是太浪費線了嗎?再說這樣的線,會很硬,要用大軲轆才能纏上。接頭的時候要十分的費勁。”看來楊昌還是很有經驗。
張知木說:“你說的都對。我留出來幾股線,是為了以後等你們的電話搞好以後,留給電話用的。你們一次性把線布完,以後用就行了。至於你說的線會很硬,這沒辦法,你們要用很大的線軲轆才行,這樣的線軲轆可能要用專門馬車才能拉動。至於接線的事我要提醒你們,線纜的八根線的外皮要用八種不同的顏色分開,接線的時候要嚴格的按照顏色來接。接頭一定要很好的處理,除了線的焊接後用膠布嚴格的纏好之外,外皮鉛合金也要融化了焊好,千萬不能在接頭處漏水。”
李迪說:“為了布線的安全,我建議,派一些軍人來挖溝參加布線,還要不讓他們知道挖溝是幹啥,埋線的時候我們自己埋。”
張知木說:“你們放心吧,這樣的事兒陳叔已經都安排好了,這事兒他親自負責。”
李迪和楊昌以為這次說完了,就沒他們事兒了,沒想到張知木還是沒讓他們走。
第四個,張知木又把李雲鶴叫進屋裏。
張知木對李雲鶴說:“有一個事兒需要你們三位一起參加。這就是要研製電燈的問題。”
張知木一說完,李雲鶴忍不住就笑了起來,說:“張總,我聽你說起起電燈的事兒,已經很長時間了。我以為你早就把這事兒忘了呢。”
李迪也說:“從我搞電的時候起,我也就聽說用電能點燈,可是到現在我們也是隻能用電弧燈,這回張總可算要搞電燈了。”
張知木說:“我告訴你們吧,沒有人會比我更想搞電燈了。可是這個小小的電燈可是不簡單。沒有一點的基礎還真搞不了。”
李雲鶴有點等不及了,說:“行啦,張總。快點說說啥電燈的事兒。”
李東和楊昌也露出了等不及了的表情。張知木微微一笑說:“好,我就先說說電燈的原理吧。大家都知道,一個電阻通電以後會發熱,電阻熱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紅,再熱就會發光。可是一般物質人到發光的時候,就會融化了。隻有鎢的熔點溫度高,加熱到發光也不會熔化。”
李雲鶴說:“那就給鎢絲通電加熱不就行啦。”
張知木說:“哪有這麽簡單,鎢絲在空氣中加熱很快的就會氧化斷掉。我們必須要在要在一個密封而且透光的玻璃容器了給鎢絲加熱,才既不能氧化了,有能把光透出來。我讓玻璃廠生產一些鉛玻璃就是要做燈的玻璃殼。為了保護鎢絲不被蒸發我們一般要在玻璃殼裏衝上氮氣,氮氣既可以保護燈絲不被氧氣氧化,又可以傳導熱量保護鎢絲不被蒸發。”
李迪說:“做一個玻璃殼不難啊!氮氣我們也有啊。”
張知木說:“難的是鎢絲的製作和燈的結構。鎢絲不能像做銅絲那樣拉出來。要用特殊的工藝才行。首先我們製作鎢絲的鎢粉生產的時候就要和我們以前製作鎢粉的工藝要有點變化。這回我們在用氫氣還原三氧化鎢中的鎢粉時,要添加總量不超過百分之一的氧化鉀、石英砂(氧化矽)、提純的礬土(氧化鋁),把參雜氧化鎢用氫氣還原出來鎢粉之後,用模具壓成長條,然後這種鎢條在氫氣環境裏通電加熱燒結,鍛成3毫米左右的鎢杆兒,再用模具拉拔的辦法,拉成鎢絲。”
李迪問:“張總,為啥鎢粉裏要添加那些雜質?”
張知木說:“因為鎢的自身重量很大,細的鎢絲會自己就下垂,添加這些是為了增加鎢絲的強度,不讓它下垂。”
李雲鶴問:“張總,你是怎麽知道這些的?”
張知木沒法回答,總不能說:“是前世時,對燈泡感興趣,查資料看到的吧?”不過張知木已經很習慣應付這些了,他說:“以後我會告訴你。你們隻要按我說的辦法就行了。”
李雲鶴問:“這樣的話,電燈是不是就行了?”
張知木說:“還要注意的是,由於銅絲的熱脹冷縮率和玻璃不一樣,燈泡一通電加熱和斷電時溫度變化很大,銅和玻璃之間就會有間隙,這間隙就會透進空氣。為了吸收進去的氧氣,我們在燈泡裏要放一點紅磷,因為磷很容易和氧反應,就吸收了進去的氧氣。”
李雲鶴歎口氣說:“看來電燈還真不是容易的事兒。”
張知木說:“我給你們說的都是原理性的,隻是能讓你們少走彎路,你們做的時候,還要有不少問題要解決。比如燈裏麵充完氮氣如何封口等等都需要解決。所以這件事李雲鶴總負責,你們要一起攻關。”
最後,張知木給李雲鶴自己任務也是很重的。
第一個是,要將李雲鶴他們車床上原來用的蒸汽機,都運到安裝淩水碼頭,把他們裝到那些繳獲的蒼山船上。張知木想到前世的電影裏日本鬼子的小炮艇,那也是很實用的。
第二個是,張知木發現現在由於建設的加快,鐵管子需求很大,窯崗的生產能力已經滿足不了需要。張知木讓李雲鶴搞一條直縫管兒生產線。因為目前所有的技術條件都已經夠用。
張知木告訴他,要用一排輥子將軋成鋼板鋼材送到乙炔切割頭上將鋼板切割取齊,然後用幾個輥子連續卷壓成管型後用乙炔焊焊接成鋼管,最後將焊縫處理光滑。
這生產線難點就在於滾壓成型,那需要幾個液壓輥輪連續輥壓,才能很將鋼板輥壓成管子。
關注於這個生產線,李雲鶴說:“有些麻煩,不過現在我們用的好多管子也都是這樣手工滾壓成管子再焊接的。生產線需要搞電的一起來幹。因為用到電機的地方太多了,為這樣的生產線還要配一台發電機。”
第三個,張知木強調是,搞火車頭那幾個人的力量還要加強,爭取盡快的能搞出來。
關於火車頭,李雲鶴說:“火車頭的蒸汽機部分不會有多大難度,就是火車頭的驅動問題要花些時間。按你說的鋼軌還要搞一個專門鋼軌軋製生產線。”
張知木知道,一個新東西,沒有借鑒,要完善起來需要時間,張知木能告訴他們的也就是,火車頭的兩端各有一個蒸汽活塞驅動。再就是把前世時見過的火車頭的大致結構告訴他們。
張知木說:“我們的工業生產能力要想再提高一步,火車的問題必須解決。需要啥支持你可以說話,但是活必須抓緊。”其實張知木想得更遠,若是能把火車鋼軌鋪到北邊邊疆,那麽那裏的後勤保障就解決了,不論人員和物質隨時都可以支援上去,邊疆也就穩定了。
這段時間,張知木拚命地想把走後的工作,都安排出去,婚事外麵有陸成祥安排,家裏的就有楊玉琳自己張羅。對楊玉琳就有些怠慢了,張知木沒想到的是,為結婚的事兒,把楊玉琳給惹惱了。
------------------
微積分公式,化學元素表;東征日本,南擊麻逸;青黴素,注射器。--《南宋記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