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冶廠一行
冶廠高爐一直是張知木惦記的事兒,這次點火試驗城成功了,張知木也和李雲鶴一起過去參加他們的慶祝活動。
李棟和劉寶學激動之情溢於言表,見到張知木李棟不住的指著這指著那的向張知木介紹這座大高爐的情況。從李棟和劉寶學的臉色上看,他們在這座高爐上是沒少花費心血。
現在的高爐和原來的高爐可以說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出鐵口接鐵水的坩堝已經沒法用人力抬動了,改用一個鋼軌做的軌道車從遠處用鋼絲繩牽引才能拖動。上料口都是由天車直接往爐口填料的。這些設施都是以前從來沒有人用過的,這座高爐的投產,把整個煉鐵水平提高了一大步。就象李棟一直說的,現在這座爐子是大明朝最大最省料出鐵最快的爐子。
看完爐子,張知木和他們回到李棟的辦公室。這次張知木和李雲鶴過來還把李迪和李守壇都帶過來了。
等大家都坐下後,張知木說:“看到你們的大高爐成功投產,我很高興。這標誌著我們冶廠的冶煉水平又上了一個台階,為此大家付出的努力我都看在眼裏了。不用說別的,就從李棟和劉寶學的臉色上看,我就知道你們熬了多少夜。還有多少我沒看到的人付出了多少努力我都想象得到。為此我向你們表示敬意。”
聽了張知木一番話,李東和劉寶學眼睛裏都有些濕潤,他們覺得自己的努力值了。因為他們付出的一切,張總都看在眼裏了。二人頓時覺得呼吸都十分的勻暢。
接著張知木又說:“通過這座高爐的投產,我們看到了,大規模生產並不是小規模生的累加就行了。以後我們的爐子的供料出鐵,都要保持連續性,這就要對沒一個環節,都要有一套嚴格要求,才能保證這一切都連續進行。也就是說我們的管理工作也要上一個台階才行。”
李棟和劉寶學聽了張知木的話,互相看了一眼。他們心說,我們們忙了這麽長時間的事兒,怎麽這位張總一來就看到門道。張知木看到了他們的舉動,問:“你們的高爐成功了以後,想沒想過建更大的高爐啊?”
張知木知道這樣的高爐在前世還算小高爐,也就是在要求拆除的邊緣。
李棟說:“按道理說,再建大一點兒也應該可以。可是就怕我們的風壓不夠用,風吹不透就不行。如果沒有蒸汽機鼓風我們這樣的爐子也沒法生產。”
張知木笑笑說:“我今天把李迪帶了過來。就是要給你們解決問題來了。李迪他們正在建發電廠,一是化工廠要用電,另外也想解決你們的動力問題。以後你們的蒸汽機恐怕就都要停了,鼓風等用電動機效果會更好,鼓風強度也很好控製。”
這時李迪接過話來說:“根據張總的指示,我們冶廠的電廠,一次要上兩台發電機,以防一台有事兒,耽誤這邊的生產。所以等電廠建成以後,你們就可以大膽的使用電作動力。我看了你們的整個生產情況,覺得不僅僅是鼓風可用電力,你們的加料天車和出鐵坩堝驅動都可以不用人而改用電力驅動,這樣即安全又方便。”
李迪話讓李東和劉寶學都覺得很新鮮,可是一下子也不可能都理解,因為他們還沒見到電動機是如何工作的。
張知木接過話說:“至於大爐子的事以後再說,我給你們提一個建議,一是你們現在鼓風都是直接從外麵的空氣中鼓風進來,我的建議是將風用爐子的餘熱加熱以後,再吹進爐子裏,這樣能加快鐵冶煉減少焦炭的消耗。”
李東和劉寶學這回可是更佩服張知木了,因為張知木的話,他們一聽就懂。張知木說到點子上了。李棟一直覺得奇怪,張知木是怎麽了解煉鐵的,象燒結這樣的辦法,沒有搞過煉鐵的人絕對想不出來,可是張知木竟然知道用這個辦法。這次加熱風再鼓進爐子,也是有經驗的人才能想出來的。
不理李棟和劉寶學在那裏想三想四的,張知木接著說:“今天把李守壇帶過來,是想和你們研究一下煉鋼的事兒。你們的鐵煉出來了,要練成鋼才行,不但要練成鋼,還要練成更好的鋼。我想給你們介紹一下平爐吹氧煉鋼法。”
張知木拿出一張草圖介紹說:“大家都上完了化學課,知道空氣裏有很多氧氣,我們可以在煉好的鐵水坩堝裏,直接吹進氧氣,讓氧氣和鐵水的裏的物質反應產生大量的熱能,使鐵水溫度很快的升溫,這種加溫的辦法,不會帶進煤炭裏的其他雜質,各種原料的配比也好控製,這樣就就能練出我們需要的好鋼來。”
這一下子。李棟和劉寶學更傻眼了。
劉寶學問:“既然空氣裏有氧氣,我們就直接吹空氣不行嗎?”
張知木說:“空氣裏的氧含量不高,大部分是氮氣,氮氣混在鋼裏鋼會發脆。再說那裏氧含量也不夠提高鐵水裏的溫度的。”
李守壇說:“關鍵的是,用什麽辦法把氧氣分離出來。”
張知木說:“這就是讓你來的原因。我們都知道,不論氮氣還是還是氧氣,他們的分子都是有大小的,氮分子要比氧分子小得多。如果我們把空氣放到一種物質中,這些物質帶有小孔,這個小孔隻能讓分子小的氮氣進去,分子大的氧氣進不去。然後加壓。壓力就會把分子直徑小的氮氣壓進這種物質的小孔裏,留在外麵的就是氧氣了。這種物質我們就叫他分子篩。”
李雲鶴在旁邊忍不住了說:“那麽小孔的分子篩可是做不出來。”
張知木說:“現在我們是做不出來,可是我們有現成的東西啊。你們還記得沸石嗎?現在我們在飼料添加他們,製作硫酸的時候,也要加一點防止沸騰用的。沸石就是天然的分子篩。”
這些是他們根本想不到的。張知木說:“製氧的事兒,要由李守壇和李雲鶴來負責。我的想法是,先壓縮空氣,然後放進一個裝滿分子篩的氣壓罐裏之後再把氧氣放出來後,打開這個氣壓罐,分子篩在常壓下就會把氮氣放出來,這樣一張一弛,就會不斷地製取氧氣了,如果我們用兩個氣壓罐製氧的話,交替使用,就會連續的製取氧氣了。我們應該將製取的氧氣,貯存在一個大氧氣罐裏,需要給鐵水裏吹氧的時候,就打開閥門。
李雲鶴和李守壇都圍著張知木的圖紙看起來。
張知木說:“我說的都是基本原理,你們在具體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很多因數。比如空的淨化問題,脫水的問題,都要考慮,不然分子篩的壽命就會受影響。另外沸石要處理成小顆粒狀,這樣才能增加他們和空氣的接觸麵積。”
李棟說:“那我們的就可以用一個大坩堝,將鐵水一次性的都煉成鋼了。”
張知木說:“關鍵的是這個坩堝要能動得了才行。不然煉完鋼就留在坩堝裏弄成一坨鋼。以後等李迪電廠搞好了,我們可以用電機帶動的天車來吊坩堝。那時候就好辦了。”
劉寶學說:“沒想到煉鋼還有這麽些道道。”
張知木笑著說:“早著呢,你們都看到了電弧燈的吧,為啥他們那麽亮,是因為電弧放電以後,產生了高溫。以後我們還會用電弧的熱量來煉鋼,那時候想要啥樣的鋼就煉啥樣的鋼。”
李迪說:“天哪,那要多大的發電機啊?”
張知木說:“這就是我們下一步要研究的問題了。現在還是把眼前的事兒辦好吧。”
離開煉鋼廠這邊,張知木等人又來到李守壇他們的化工工廠,那個電解食鹽的廠房,由於天冷還不能建設,生產設備,就在別的廠房裏開始組裝,張知木問李迪:“化工廠電解設備的電壓,跟外麵用的不一樣,你怎麽解決的?”
李迪說:“我用一個直流電動機,再帶一個直流發電機,這直流發電機,就可以調到電解設備需要的電壓。”
張知木回頭對李守壇說:“電解槽電壓是四伏左右,你可以串聯起來這樣電壓就可以高一些。”
李守壇說:“是,我們是用一串電解槽。你看石棉抄的紙都把陰極包上了,這樣氫氣和**就碰到不到一起了,流出去的是是沒電解的食鹽和堿水。由於氯化鈉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降溫時氫氧化鈉就會結晶出來。這樣就把食鹽和堿分離開就。鹽水可以循環使用。”
張知木問:“光鹵石中的氯化鉀是怎麽分離出來的?”
李守壇說:“還是利用溶解度的不同來分離氯化鉀。先用加熱到105c的飽和鹽水溶解光鹵石,分離去氯化鈉和不溶物後,將所得澄清液冷卻到25c,析出氯化鉀晶體,經洗滌、幹燥即得。母液經蒸發濃縮,回收其中氯化鉀後,一部分排放,一部分返回溶浸光鹵石。這些實驗我們已經做了多次了,馬上上的設備就是要大量生產用的。”
看到李守壇他們學完化學課程以後的變化,張知木覺得早一點兒給他們講完課,自己好多事兒就不用操心了。這些人的智商不比前世的人差,隻要讓他們掌握了相應的知識,他們就會創造出奇跡來。
看到張知木感到滿意,李守壇又指著另一邊的設備說:“那邊的就是電解氯化鉀的設備,有了他們,我們就可以大規模的生產氯酸鉀了。那些設備的原理和電解食鹽的一樣。”
張知木高興地說:“守壇,我就等著你說這句話了。我們好多事情的進展,都要看你們的進展才能往下進行。”
李守壇說:“張總,你放心吧。我們的兄弟們沒敢有一點兒鬆勁兒。特別是聽完了你講的化學課程,心裏就想開了窗戶一樣透亮,都想早點兒親眼看到自己的成果。”
張知木說:“析出來**和氫氣都要妥善保管。**毒性很大,氫氣更危險。”
李守壇說:“張總,放心吧。我們都考慮到了。”
一起過來的李棟說:“張總,你要的煤焦油,到底還要不要。現在可是存了不少了。”
張知木說:“李棟,我告訴你,那可是寶貝,你要記住,這些東西將來的用處,大的你都想不到。”
李雲鶴說:“我們製作猛火油炮彈的時候,猛火油不夠用了,我就是用煤焦油代替的。”
張知木說:“用煤焦油代替猛火油沒問題,他們燃燒的作用差不多。”
此時,張知木還不想提取汽油煤油等東西,那還不是當務之急,但是煤焦油原料還是要保存起來,因為沒有得到嘉峪關的玉門和東北的大慶,就沒有大量的石油,製取汽油煤油柴油還就要依靠煤焦油。而煤焦油的產量實在是太有限了。
看完李迪的發電廠工地,張知木對李迪說:“盡快的把電廠建完,然後幫著李棟他們做電器化改造。能用電力的地方就用電力。完事之後,我們要研究更大規模發電的事兒。”
李迪說:“你一直沒讓窯崗那邊建更大的電廠是不是有更新的考慮?”
張知木笑著說:“你小子,腦子就是好用。好好地把這裏的事兒幫著弄好,注意要給他們講講課,教會他們的自己的電工,你自己就會省很多事兒。我們抽出身來,要做的事兒太多了。一定要注意多培養人才,我們很快就會需要大量懂電的人。”
離開冶廠之前,張知木和李棟談了一次。告訴他:“現在大爐子已經建好了,接著就要多建這樣的高爐,以後那些小高爐慢慢的就都淘汰掉。現在我也看到了,你們麵對的最大的瓶頸是運輸問題,每天來來往往的馬車隊,勉強供應你們的需要,要是再有更大的發展,必須建設鐵路。我的想法是建一條從牛頭山經窯崗到你們冶廠的鐵路。牛頭山有很好的煤炭,而鐵路的運輸能力是其它方式沒法相比的。”
李棟不解的問:“那為啥不快點建啊?”
張知木苦笑著說:“建鐵路需要很多鋼鐵,把你們的一年產的鋼鐵都建鐵路也修不了多少,這就是為什麽我一再要你們提高產量的原因。隻有你們的鋼產量上來的了。我們才有可能考慮鐵路的事兒。技術上我覺得已經沒有任何障礙了,你兒子他們對蒸汽機已經很熟悉,改一改就可以用在鐵路上。我看你考慮問題要全麵一點兒,規劃的時候要留出來鐵路的站點、貨場等位置。”
李棟突然想到一個主意,說:“張總可不可以這樣,現在山西好多鐵廠的鐵都不太好賣,不如我們先買一些鐵過來,直接煉成鋼,有了鋼將鐵路修起來,我們的運輸問題解決了,鋼的產量就上來了。”
張知木說:“這是個好主意,我回去督促李雲鶴他們盡快的把製氧機搞出來,那樣的話,你們煉鋼就很容易了。再直接把鋼軌劄機搞出來,就可以連紮了。”
回窯崗的路上,張知木吩咐李雲鶴:“淩水碼頭的蒸汽機已經開始安裝了,你要分出一部分人搞小型蒸汽機在那些平底船上同步進行安裝。大船小船都安裝完了之後,一部分人繼續改裝其他的船,你還要分出一個小組,開始搞火車頭設計。”
聽了張知木的話,李雲鶴高興地問:“終於開始搞火車了,你啥時候下決心的?”
張知木說:“我是和你父親談完話之後決定的。你父親提了個好建議。我們自己的鋼鐵不夠建鐵路用的,但是可以先買別人的鐵,買回來我們自己煉鋼,這不就夠用了嗎。所以,製氧的事兒你要抓緊。然後還要設計一條軋製鋼軌的設備。這些環節缺一不可。”
李雲鶴的話讓張知木很受鼓舞,“張總,你放心吧,我們現在已經能夠培養的一批人,隻要逼著他們幹,很快就能幹出成績。我跟你說吧,他們現在都是心裏互相比著幹呢。都想獨立幹一點兒事兒。”
聽完李雲鶴的話,張知木突然想到了,有一件重要的事兒給忘了。這事兒氣的張知木自己都想抽自己。
因為,原來說好的過完春節,就開始進行文化考試。可是事情一多,就把這事給忘記了。張知木知道很多人都在努力學習,希望通過努力學習,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也因此提高自己的工資。這是很多工人都盼著的事兒,可是窯崗的領導們竟然沒有一個人想著這件事兒,這讓張知木很失望,尤其是很自責。
回到窯崗,張知木就把在家窯崗的領導們召集在一起,首先張知木作了檢討,怪自己把這件事給忘了。大家說:“盧炳義先生,沒在家,就要有別人來出題目了。”
張知木說:“出題目的事兒,我親自參加。有盧炳義的幾個學生參加就行。但是監考的時候,我要求全體的領導都要到場,讓大家都來重視這件事兒。完事兒以後《窯崗周報》也要報道這件事兒。一定在窯崗形成一個學習的風氣。”
這件事得到了大家一直支持。
陳玉鋒說:“那些在別處工地的人,要提前通知他們回來參加考試。”
歐陽鶴說:“不如分兩次考試,外麵的工人單獨考一次。這樣的話就好安排了。外麵的人一下子都回來,窯崗一定會住不下。”
最後的決定的是考試分兩次進行。
----------
推薦:“突擊艇對峙三桅船,迫擊炮大戰回回炮。”--《南宋記憶》。
冶廠高爐一直是張知木惦記的事兒,這次點火試驗城成功了,張知木也和李雲鶴一起過去參加他們的慶祝活動。
李棟和劉寶學激動之情溢於言表,見到張知木李棟不住的指著這指著那的向張知木介紹這座大高爐的情況。從李棟和劉寶學的臉色上看,他們在這座高爐上是沒少花費心血。
現在的高爐和原來的高爐可以說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出鐵口接鐵水的坩堝已經沒法用人力抬動了,改用一個鋼軌做的軌道車從遠處用鋼絲繩牽引才能拖動。上料口都是由天車直接往爐口填料的。這些設施都是以前從來沒有人用過的,這座高爐的投產,把整個煉鐵水平提高了一大步。就象李棟一直說的,現在這座爐子是大明朝最大最省料出鐵最快的爐子。
看完爐子,張知木和他們回到李棟的辦公室。這次張知木和李雲鶴過來還把李迪和李守壇都帶過來了。
等大家都坐下後,張知木說:“看到你們的大高爐成功投產,我很高興。這標誌著我們冶廠的冶煉水平又上了一個台階,為此大家付出的努力我都看在眼裏了。不用說別的,就從李棟和劉寶學的臉色上看,我就知道你們熬了多少夜。還有多少我沒看到的人付出了多少努力我都想象得到。為此我向你們表示敬意。”
聽了張知木一番話,李東和劉寶學眼睛裏都有些濕潤,他們覺得自己的努力值了。因為他們付出的一切,張總都看在眼裏了。二人頓時覺得呼吸都十分的勻暢。
接著張知木又說:“通過這座高爐的投產,我們看到了,大規模生產並不是小規模生的累加就行了。以後我們的爐子的供料出鐵,都要保持連續性,這就要對沒一個環節,都要有一套嚴格要求,才能保證這一切都連續進行。也就是說我們的管理工作也要上一個台階才行。”
李棟和劉寶學聽了張知木的話,互相看了一眼。他們心說,我們們忙了這麽長時間的事兒,怎麽這位張總一來就看到門道。張知木看到了他們的舉動,問:“你們的高爐成功了以後,想沒想過建更大的高爐啊?”
張知木知道這樣的高爐在前世還算小高爐,也就是在要求拆除的邊緣。
李棟說:“按道理說,再建大一點兒也應該可以。可是就怕我們的風壓不夠用,風吹不透就不行。如果沒有蒸汽機鼓風我們這樣的爐子也沒法生產。”
張知木笑笑說:“我今天把李迪帶了過來。就是要給你們解決問題來了。李迪他們正在建發電廠,一是化工廠要用電,另外也想解決你們的動力問題。以後你們的蒸汽機恐怕就都要停了,鼓風等用電動機效果會更好,鼓風強度也很好控製。”
這時李迪接過話來說:“根據張總的指示,我們冶廠的電廠,一次要上兩台發電機,以防一台有事兒,耽誤這邊的生產。所以等電廠建成以後,你們就可以大膽的使用電作動力。我看了你們的整個生產情況,覺得不僅僅是鼓風可用電力,你們的加料天車和出鐵坩堝驅動都可以不用人而改用電力驅動,這樣即安全又方便。”
李迪話讓李東和劉寶學都覺得很新鮮,可是一下子也不可能都理解,因為他們還沒見到電動機是如何工作的。
張知木接過話說:“至於大爐子的事以後再說,我給你們提一個建議,一是你們現在鼓風都是直接從外麵的空氣中鼓風進來,我的建議是將風用爐子的餘熱加熱以後,再吹進爐子裏,這樣能加快鐵冶煉減少焦炭的消耗。”
李東和劉寶學這回可是更佩服張知木了,因為張知木的話,他們一聽就懂。張知木說到點子上了。李棟一直覺得奇怪,張知木是怎麽了解煉鐵的,象燒結這樣的辦法,沒有搞過煉鐵的人絕對想不出來,可是張知木竟然知道用這個辦法。這次加熱風再鼓進爐子,也是有經驗的人才能想出來的。
不理李棟和劉寶學在那裏想三想四的,張知木接著說:“今天把李守壇帶過來,是想和你們研究一下煉鋼的事兒。你們的鐵煉出來了,要練成鋼才行,不但要練成鋼,還要練成更好的鋼。我想給你們介紹一下平爐吹氧煉鋼法。”
張知木拿出一張草圖介紹說:“大家都上完了化學課,知道空氣裏有很多氧氣,我們可以在煉好的鐵水坩堝裏,直接吹進氧氣,讓氧氣和鐵水的裏的物質反應產生大量的熱能,使鐵水溫度很快的升溫,這種加溫的辦法,不會帶進煤炭裏的其他雜質,各種原料的配比也好控製,這樣就就能練出我們需要的好鋼來。”
這一下子。李棟和劉寶學更傻眼了。
劉寶學問:“既然空氣裏有氧氣,我們就直接吹空氣不行嗎?”
張知木說:“空氣裏的氧含量不高,大部分是氮氣,氮氣混在鋼裏鋼會發脆。再說那裏氧含量也不夠提高鐵水裏的溫度的。”
李守壇說:“關鍵的是,用什麽辦法把氧氣分離出來。”
張知木說:“這就是讓你來的原因。我們都知道,不論氮氣還是還是氧氣,他們的分子都是有大小的,氮分子要比氧分子小得多。如果我們把空氣放到一種物質中,這些物質帶有小孔,這個小孔隻能讓分子小的氮氣進去,分子大的氧氣進不去。然後加壓。壓力就會把分子直徑小的氮氣壓進這種物質的小孔裏,留在外麵的就是氧氣了。這種物質我們就叫他分子篩。”
李雲鶴在旁邊忍不住了說:“那麽小孔的分子篩可是做不出來。”
張知木說:“現在我們是做不出來,可是我們有現成的東西啊。你們還記得沸石嗎?現在我們在飼料添加他們,製作硫酸的時候,也要加一點防止沸騰用的。沸石就是天然的分子篩。”
這些是他們根本想不到的。張知木說:“製氧的事兒,要由李守壇和李雲鶴來負責。我的想法是,先壓縮空氣,然後放進一個裝滿分子篩的氣壓罐裏之後再把氧氣放出來後,打開這個氣壓罐,分子篩在常壓下就會把氮氣放出來,這樣一張一弛,就會不斷地製取氧氣了,如果我們用兩個氣壓罐製氧的話,交替使用,就會連續的製取氧氣了。我們應該將製取的氧氣,貯存在一個大氧氣罐裏,需要給鐵水裏吹氧的時候,就打開閥門。
李雲鶴和李守壇都圍著張知木的圖紙看起來。
張知木說:“我說的都是基本原理,你們在具體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很多因數。比如空的淨化問題,脫水的問題,都要考慮,不然分子篩的壽命就會受影響。另外沸石要處理成小顆粒狀,這樣才能增加他們和空氣的接觸麵積。”
李棟說:“那我們的就可以用一個大坩堝,將鐵水一次性的都煉成鋼了。”
張知木說:“關鍵的是這個坩堝要能動得了才行。不然煉完鋼就留在坩堝裏弄成一坨鋼。以後等李迪電廠搞好了,我們可以用電機帶動的天車來吊坩堝。那時候就好辦了。”
劉寶學說:“沒想到煉鋼還有這麽些道道。”
張知木笑著說:“早著呢,你們都看到了電弧燈的吧,為啥他們那麽亮,是因為電弧放電以後,產生了高溫。以後我們還會用電弧的熱量來煉鋼,那時候想要啥樣的鋼就煉啥樣的鋼。”
李迪說:“天哪,那要多大的發電機啊?”
張知木說:“這就是我們下一步要研究的問題了。現在還是把眼前的事兒辦好吧。”
離開煉鋼廠這邊,張知木等人又來到李守壇他們的化工工廠,那個電解食鹽的廠房,由於天冷還不能建設,生產設備,就在別的廠房裏開始組裝,張知木問李迪:“化工廠電解設備的電壓,跟外麵用的不一樣,你怎麽解決的?”
李迪說:“我用一個直流電動機,再帶一個直流發電機,這直流發電機,就可以調到電解設備需要的電壓。”
張知木回頭對李守壇說:“電解槽電壓是四伏左右,你可以串聯起來這樣電壓就可以高一些。”
李守壇說:“是,我們是用一串電解槽。你看石棉抄的紙都把陰極包上了,這樣氫氣和**就碰到不到一起了,流出去的是是沒電解的食鹽和堿水。由於氯化鈉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降溫時氫氧化鈉就會結晶出來。這樣就把食鹽和堿分離開就。鹽水可以循環使用。”
張知木問:“光鹵石中的氯化鉀是怎麽分離出來的?”
李守壇說:“還是利用溶解度的不同來分離氯化鉀。先用加熱到105c的飽和鹽水溶解光鹵石,分離去氯化鈉和不溶物後,將所得澄清液冷卻到25c,析出氯化鉀晶體,經洗滌、幹燥即得。母液經蒸發濃縮,回收其中氯化鉀後,一部分排放,一部分返回溶浸光鹵石。這些實驗我們已經做了多次了,馬上上的設備就是要大量生產用的。”
看到李守壇他們學完化學課程以後的變化,張知木覺得早一點兒給他們講完課,自己好多事兒就不用操心了。這些人的智商不比前世的人差,隻要讓他們掌握了相應的知識,他們就會創造出奇跡來。
看到張知木感到滿意,李守壇又指著另一邊的設備說:“那邊的就是電解氯化鉀的設備,有了他們,我們就可以大規模的生產氯酸鉀了。那些設備的原理和電解食鹽的一樣。”
張知木高興地說:“守壇,我就等著你說這句話了。我們好多事情的進展,都要看你們的進展才能往下進行。”
李守壇說:“張總,你放心吧。我們的兄弟們沒敢有一點兒鬆勁兒。特別是聽完了你講的化學課程,心裏就想開了窗戶一樣透亮,都想早點兒親眼看到自己的成果。”
張知木說:“析出來**和氫氣都要妥善保管。**毒性很大,氫氣更危險。”
李守壇說:“張總,放心吧。我們都考慮到了。”
一起過來的李棟說:“張總,你要的煤焦油,到底還要不要。現在可是存了不少了。”
張知木說:“李棟,我告訴你,那可是寶貝,你要記住,這些東西將來的用處,大的你都想不到。”
李雲鶴說:“我們製作猛火油炮彈的時候,猛火油不夠用了,我就是用煤焦油代替的。”
張知木說:“用煤焦油代替猛火油沒問題,他們燃燒的作用差不多。”
此時,張知木還不想提取汽油煤油等東西,那還不是當務之急,但是煤焦油原料還是要保存起來,因為沒有得到嘉峪關的玉門和東北的大慶,就沒有大量的石油,製取汽油煤油柴油還就要依靠煤焦油。而煤焦油的產量實在是太有限了。
看完李迪的發電廠工地,張知木對李迪說:“盡快的把電廠建完,然後幫著李棟他們做電器化改造。能用電力的地方就用電力。完事之後,我們要研究更大規模發電的事兒。”
李迪說:“你一直沒讓窯崗那邊建更大的電廠是不是有更新的考慮?”
張知木笑著說:“你小子,腦子就是好用。好好地把這裏的事兒幫著弄好,注意要給他們講講課,教會他們的自己的電工,你自己就會省很多事兒。我們抽出身來,要做的事兒太多了。一定要注意多培養人才,我們很快就會需要大量懂電的人。”
離開冶廠之前,張知木和李棟談了一次。告訴他:“現在大爐子已經建好了,接著就要多建這樣的高爐,以後那些小高爐慢慢的就都淘汰掉。現在我也看到了,你們麵對的最大的瓶頸是運輸問題,每天來來往往的馬車隊,勉強供應你們的需要,要是再有更大的發展,必須建設鐵路。我的想法是建一條從牛頭山經窯崗到你們冶廠的鐵路。牛頭山有很好的煤炭,而鐵路的運輸能力是其它方式沒法相比的。”
李棟不解的問:“那為啥不快點建啊?”
張知木苦笑著說:“建鐵路需要很多鋼鐵,把你們的一年產的鋼鐵都建鐵路也修不了多少,這就是為什麽我一再要你們提高產量的原因。隻有你們的鋼產量上來的了。我們才有可能考慮鐵路的事兒。技術上我覺得已經沒有任何障礙了,你兒子他們對蒸汽機已經很熟悉,改一改就可以用在鐵路上。我看你考慮問題要全麵一點兒,規劃的時候要留出來鐵路的站點、貨場等位置。”
李棟突然想到一個主意,說:“張總可不可以這樣,現在山西好多鐵廠的鐵都不太好賣,不如我們先買一些鐵過來,直接煉成鋼,有了鋼將鐵路修起來,我們的運輸問題解決了,鋼的產量就上來了。”
張知木說:“這是個好主意,我回去督促李雲鶴他們盡快的把製氧機搞出來,那樣的話,你們煉鋼就很容易了。再直接把鋼軌劄機搞出來,就可以連紮了。”
回窯崗的路上,張知木吩咐李雲鶴:“淩水碼頭的蒸汽機已經開始安裝了,你要分出一部分人搞小型蒸汽機在那些平底船上同步進行安裝。大船小船都安裝完了之後,一部分人繼續改裝其他的船,你還要分出一個小組,開始搞火車頭設計。”
聽了張知木的話,李雲鶴高興地問:“終於開始搞火車了,你啥時候下決心的?”
張知木說:“我是和你父親談完話之後決定的。你父親提了個好建議。我們自己的鋼鐵不夠建鐵路用的,但是可以先買別人的鐵,買回來我們自己煉鋼,這不就夠用了嗎。所以,製氧的事兒你要抓緊。然後還要設計一條軋製鋼軌的設備。這些環節缺一不可。”
李雲鶴的話讓張知木很受鼓舞,“張總,你放心吧,我們現在已經能夠培養的一批人,隻要逼著他們幹,很快就能幹出成績。我跟你說吧,他們現在都是心裏互相比著幹呢。都想獨立幹一點兒事兒。”
聽完李雲鶴的話,張知木突然想到了,有一件重要的事兒給忘了。這事兒氣的張知木自己都想抽自己。
因為,原來說好的過完春節,就開始進行文化考試。可是事情一多,就把這事給忘記了。張知木知道很多人都在努力學習,希望通過努力學習,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也因此提高自己的工資。這是很多工人都盼著的事兒,可是窯崗的領導們竟然沒有一個人想著這件事兒,這讓張知木很失望,尤其是很自責。
回到窯崗,張知木就把在家窯崗的領導們召集在一起,首先張知木作了檢討,怪自己把這件事給忘了。大家說:“盧炳義先生,沒在家,就要有別人來出題目了。”
張知木說:“出題目的事兒,我親自參加。有盧炳義的幾個學生參加就行。但是監考的時候,我要求全體的領導都要到場,讓大家都來重視這件事兒。完事兒以後《窯崗周報》也要報道這件事兒。一定在窯崗形成一個學習的風氣。”
這件事得到了大家一直支持。
陳玉鋒說:“那些在別處工地的人,要提前通知他們回來參加考試。”
歐陽鶴說:“不如分兩次考試,外麵的工人單獨考一次。這樣的話就好安排了。外麵的人一下子都回來,窯崗一定會住不下。”
最後的決定的是考試分兩次進行。
----------
推薦:“突擊艇對峙三桅船,迫擊炮大戰回回炮。”--《南宋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