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總結沁水之戰


    陳玉鋒等人率隊回來時受到了窯崗人的熱烈迎接,所有能出來的窯崗人幾乎都出來了。盡管出發時是保密的,但是現在窯崗人都已經知道陳玉鋒他們是出征去了。大隊騎兵兵們直接就回到山洞的營地,在那裏柳成璜已經殺豬宰羊的安排好宴席,陸成祥還送過去不少好酒。這次窯崗的幾大巨頭都一起來到營地和將士們同歡。


    覺得還不夠勁兒,窯崗人又特意演了一場《大唐貴妃》為凱旋的將士們助興。


    這次演出又是把文化宮的過道都擺滿了座椅,因為文化宮裏一共正式座位才有一千五百多個,兩千名出征的的士兵都不夠分。象安平公主這樣的客人那是一定要看演出的。所以文化宮裏還是擠得滿滿的。


    安平公主跟著楊玉琳一進到文化宮裏眼睛就不夠用了,她從來沒見過如此宏偉的建築。楊玉琳還特意領著公主四處轉了轉。這可苦了公主的隨從保鏢,因為女隨從倒是沒事兒,可是她們進到女衛生間,那些男保鏢就不能進去了,弄得他們也是很尷尬。


    等燈光一息,舞台燈一亮,公主和大家一樣很快就進入劇情裏了。


    窯崗的領導們有人已經看了幾遍這出劇目,可是他們還是不會錯過看這場演出的機會。


    看著這出戲,張知木覺得舞台上的小紅玉演得越來越好了,她已經忘了舞台下的觀眾,忘記了自己在演出,全身心的進到戲裏麵了,同時她也把觀眾帶進了苦辣酸甜裏。估計看完這出戲沒有人會不流淚。就連閻伯駒這樣覺得把世上的苦辣酸甜都看透的人,看完了也說:“沒想到,我老了老了還跟戲裏的人掉眼淚。”其他的人就更不用說了。安平公主和楊玉琳兩人更是拉著手哭的一塌糊塗。


    犒賞完出征的士兵,陳玉鋒和張知木等人開會認真的研究了這次行動。


    主要討論兩個問題:


    第一是這次軍事行動的總結


    張知木認為這次行動是一次十分成功的軍事行動,檢驗了我們的武器裝備,也檢驗我們的軍隊的戰術素養,更檢驗了我們遠程突擊作戰的戰法。唯一遺憾的事,我們的作戰對手,都是一些受別人驅使的莊丁,他們平時大多是一些普通的農民和工人。該死的是他們的頭領們,可是送死的卻是這些無辜的莊丁。以後遇到這樣的情況,要盡量減少莊丁們的死傷。


    張知木的這個觀點,沒有得到陳玉鋒和歐陽鶴等人讚同。陳玉鋒說:“戰場上絕對不能仁慈,因為你仁慈了,對方就會把你的人慈當做軟弱,受到傷害的就會是我們自己。”


    張知木進一步解釋說:“我知道戰場上不是兒戲,可是大家也要想到,那些死去莊丁的家裏會是一種什麽樣的情景。”


    歐陽鶴也對張知木的說法表示了不滿,說:“上了戰場就都是敵人,那死去的人怪就該怪讓他們上戰場的人。我們不打死他們,他就會打死我們。我們雙方碰到一起,就都是想打死對方。這都是天經地義的。這個問題甚至沒有誰對誰錯。”


    關於這個問題,張知木沒再說下去,他覺得現在不是爭論這個的時候,說:“這件事兒以後再說。你們走了以後,李雲鶴他們搞的有幾種引信的**都已經試驗成功了,包括絆雷觸發雷都已經十分可靠,可以使用了。我覺得以後如果我們再有遠程突襲的任務,可能遇到大隊追兵的時候,可以帶上**,一邊撤退一邊麵**。這樣追兵就會十分顧忌。”


    顯然陳玉鋒和歐陽鶴對**的事兒非常感興趣,又詳細的問了一些具體的情況後說,要實際的試一試。


    張知木覺得應該提醒他們一下,說“我們的迫擊炮和**將來都是我們手中的利器。但是以我們目前的生產能力來說,大規模的應用火器的條件還不具備。因為這需要我們的整個工業生產體係都很完備以後,形成規模化生產能力以才能滿足大規模使用這些武器的消耗。”


    歐陽鶴問:“張總,我們的大規模火器生產啥時候能開始?”


    張知木知道他們對這些武器十分的看重,也用出了甜頭,說:“小規模的生產估計下半年就能開始,再大些規模要等到年底。”


    陳玉鋒和歐陽鶴都點點頭,陳玉鋒說:“我們現在就進行練兵吧,短時間我們不出去的話,也不會有大規模的戰鬥。再說了,用刀槍配合火器打仗我們也還是占有優勢。”


    歐陽鶴也說:“我們可以把這次戰鬥的來的經驗寫到教科書裏,以後炮兵會是一個很重要的兵種。”


    會議討論的第二個問題是沁水這條路線的前景如何。


    陳玉鋒說:“通過這一仗,我們已經摸清了沁水那些人的底,他們也了解了我們的戰鬥力。我想下一次我們再派一支商隊走一趟,看看他們的態度就知道會怎麽樣了?”


    歐陽鶴好像心有成竹的說:“張總,這事兒先別忙。沁水這些人我們不願意與他們為敵,我想他們更不願意與我們為敵。這次他們得罪了我們,又知道了我們的厲害,也一定會考慮如何與我們相處。因為他們北上殺胡口也從我們這裏路過,他們阻擋我們從他們那裏南下,也會擔心我們阻擋他們北上。他們這些人裏應該有明白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們會派人來和我們聯係和解釋。因為我們沒有利害衝突,和著兩利。過一段時間,如果他們不來的話,我想親自走一趟,去拜訪他們。”


    張知木對歐陽鶴這番見識很欣賞,說:“歐陽鶴先生說的是,我們先別急,等等看。不管怎麽說,沁水河這條道路我們不能放棄。最下策就是武力打通這條通道。”


    歐陽鶴笑著說:“張總,我們別急。得罪了我們,著急的是他們。”


    窯崗所有開展的項目,除了陸琪他們的紡織機之外,都進展的十分順利。張知木知道陸琪他們紡織機難度很大,由於怕對他們有太多的壓力,張知木一直沒去過問他們的事兒。這時張知木突然覺得應該告訴陸琪他們,現在電動機已經很成熟,以應用到他們的設備上。正好發現李迪從冶廠那邊回來,張知木就叫上他,一起來到陸琪他們的開發車間。


    陸琪看見張知木過來,連忙起身迎了過來。張知木笑著問:“怎麽樣,你們的事兒難度不小吧?”


    陸琪的臉上明顯的顯出了疲憊,他說:“難度比我們當初想的還要打,不過這一段時間經過多次失敗,也算摸到了一點兒門路。張總還要給我們一點兒時間。”


    張知木連忙擺手說:“你們別誤會,我來可比不是催你們的,我知道大家都在努力,看你的臉色我就知道你們沒少熬夜。我來一是提醒你們要注意休息,你們的事兒不是短時間一下子就能搞好的,要有長期準備。另一個我是給你們提供支援來了。”說完,張知木回身指著李迪說:“他你們都認識,可是就在你們悶頭搞紡織機這段時間,他們把電搞得也很有起色。我帶他來是告訴你們,你們的機器,好多地方的動力都可以靠電動機來解決,這下子你們的機器結構就會簡單很多,因為以前你們隻能從一個蒸汽動力源取動力,用機械的辦法傳動。現在有了電動機動力係統就簡單多了。願意正轉就正傳,願意反轉就反轉。速度也可以自己控製。”


    雖然陸琪他們還沒一下子就理解電動機的全部用處,可是張知木的簡單介紹已經使陸琪他們感覺到了,電動機將會給他們帶來的方便。


    陸琪急切的說:“張總,給我們講一講電動機的事兒吧。我們要是有你說的東西,好多事就簡單多了。”


    張知木笑用手指著李迪說:“還是讓他來講電動機的事兒吧。我和李迪說了,紡織機是我們的重中之重。由他派人和你們配合。盡量采用現有的電動機,如果有必要也可以製作專用的電動機。我看由李迪花點兒時間給你們講一講電動機的事兒,然後你們再介紹一下,紡織機研製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看看是不是可用電動機來解決。李迪了解完情況會派兩個人和你們一起合作,因為李迪在化工廠那邊還有大量的工作,今天是被我看到了,才給你們領過來。”


    陸琪他們當然是拍手叫好。留下李迪給陸琪他們講課,張知木就離開了。因為還有事情要找李雲鶴來商量。


    來到李雲鶴的辦公室,見到李雲鶴的辦公室裏圍了很多人,李雲鶴也是處理這件事兒又處理那件事的忙。總算把人都打發走了,李雲鶴才衝張知木一點頭,收拾一下桌子,來到張知木的麵前,說:“看到了吧,每天都是這樣。今天算事兒少的。”


    張知木說:“你不能事必躬親,要學會用好你手下的人。他們需要有機會鍛煉,你也能騰出手來考慮大事。”


    李雲鶴撓撓頭說:“我一直在往下分任務,可是到頭來又都回到我這裏。”


    張知木知道窯崗現在的管理水平還很低,下一步要考慮分工和管理的問題了,說:“你像一個老母雞一樣把蛋都弄到自己的身下,別的雞想孵蛋也孵不到。以後你要多考慮管理方麵的問題,管理可是一門大學問。”


    “行啦,快說說今天還要弄啥好東西?”隻有李雲鶴敢這樣和張知木說話。


    張知木笑笑說:“你這家夥!我問你,你們的車床和蒸汽機主軸的轉速是多少,你知道嗎?”


    李雲鶴回答說:“具體的不知道,我知道哪些是快的哪些是慢的就行了。慢了的我就去調快點兒;快了的我就去調慢點兒。”


    張知木說:“行啦,那些辦法以後就不行了。我今天來找你就是要解決速度的標準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標準,就是要解決時間的計量問題。”


    李雲鶴好像有點明白了,說:“盧炳義先生幫著那幾個搞大鍾的,把時間已經調整很準確了。一天來下來不差十分鍾,現在還在調呢。”


    張知木知道李雲鶴說的這事兒,因為大鍾已經做好,可是時間的標準沒法確定,盧炳義就用日影的辦法來確定時間。比如今天午時就是樹在院子裏一根兒竹竿的日影最短時確定時間為中午十二點,等到第二天日影最短時間,為第二天的十二點。這樣兩點的間隔為二十四個小時。如果是種慢了,就調快一點兒。快了在調慢一點兒。現在時鍾每天的誤差已經可以控製在十分鍾以內。還在慢慢的調整。不過用這個鍾的秒針計時的話已經是很準確。這個鍾的時間誤差為十分鍾,全天的時間為24x60=1440分,誤差率在千分之七以內。如果用他的秒針為標準製作秒表,目前來說精度完全夠用。


    聽完張知木的分析,李雲鶴問:“那秒表到底是怎麽做,做成啥樣呢?”


    張知木覺得應該先搞出來計時用的種,然後再做秒表,因為秒表要複雜一點兒。製作用發條作動力的座鍾,既可以作計時用,又可以讓窯崗的鍾表匠掌握發條做動力鍾表的原理。這樣的話,以後製作秒表甚至懷表、手表就沒有多少技術障礙了。所以張知木對李雲鶴說:“我們一起到我們的鍾表專家那裏,一塊說吧。”


    來到這幾位負責製造大鍾的人的試驗車間,張知木和李雲鶴看到的還是忙碌的場麵。張知木知道搞設計和創造的人,永遠沒有會滿意的時候,總會發現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這些人也是這樣。


    張知木把他們召集在一起,首先向他們表示祝賀,祝賀他們大鍾基本上搞成功了。因為現在的精度已經能達道每天差十分鍾左右。對大鍾來說,這已經是不錯的精度了。


    聽到張知木的肯定,這些人都長出了一口氣,覺得非常的欣慰。當初張知木把製作大鍾的任務交給他們的時候,他們對鍾的認識可以說幾乎沒有,隻是張知木給他們講了一點兒基本原理,這個大鍾是他們付出了不知道多少個日日夜夜,經曆供過多少失敗才搞到現在這個樣子。得到張知木的肯定,這說明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特別是張知木告訴他們:“你們為整個大明朝創造了一個奇跡,當大鍾安裝投入使用的時候,你們的名字都會登在《窯崗周報》上,你們的子孫都會為你們感到驕傲的。”這些人明顯的是一愣,這是他們沒想到的,有的人眼淚止不住的流了下來。


    等大家都平靜下來之後,張知木說:“這個大鍾的精度,你們還要慢慢的調。但是一個新的任務要交給你們,你們要製作一種以後每個家庭都會用得到的座鍾。這樣的鍾體積要小,而且動力就不能用象大鍾這樣的重力了。而且是要一種象卷簧一樣的鋼製的發條作動力。”


    張知木給他們畫了一個發條的示意圖,告訴他們這是可以用一個鑰匙上緊的發條。這個發條用鋼製作,以後可以改用不繡鋼製作。


    這幾個人製作了大鍾以後,對鍾的原理已經有了很深的了解,因此覺得這種座鍾要比那個大鍾要簡單一些。這讓張知木覺得很高興。心想這些人還不知道,他們將要搞出來的座鍾會帶來多少財富。不但這樣鍾的出現也會極大地改變人們的生活節奏,甚至生活方式。


    張知木布置完這件事,又給他們布置了一個製作轉數計數表的任務。


    張知木告訴他們:


    以前的大鍾是秒針轉一圈,分針轉一個刻度、分鍾內轉一圈時針轉一個刻度。每圈兒都是六十個刻度。而這個轉數計數器也是三個針,各位、十位、百位。刻度是每圈兒一百個刻度,要把外麵軸的轉動傳進計數表裏,外麵的軸每轉一圈,各位針轉一個刻度,各位針每轉一百個刻度是一圈兒,然後十位針轉一個刻度;十位針轉一圈兒後,百位轉一個刻度。計書表上,要求有一個複位清零的手柄,和一個斷開傳動軸的手柄。傳動軸一接觸上,計數就開始,按下斷開傳動軸手柄,計數就停止。通過計數的時間,就可以知道轉速了。


    關於這個計數表的接口,就要由李雲鶴和他們一起商量了。


    張知木安排好這些事兒,又和李雲鶴看他們的爐頂煤氣回收裝置。這是一個給冶廠做的實驗性裝置。高爐煉鐵時爐頂會冒出高溫氣體,這些氣體含大量的灰塵,必須進行除塵處理才能使用。


    除塵的第一道工序是重力除塵,然後降溫,減壓在噴水除塵,然後再經過洗滌才能使用。


    張知木告訴李雲鶴:“你的實驗要是穩定的話,馬上就給冶廠大高爐那邊安裝一套。”


    李雲鶴說:“冶廠那邊已經準備點火試車了,現在就是馬上安也不趕趟。”


    “不管他們試不試車,高爐煤氣必須回收,這是我對他們的要求。我們也確實需要煤氣。”張知木說。


    張知木和李雲鶴正商量著啥時候為冶廠那邊安裝高爐煤氣回收裝置,突然李治急衝衝的過來了。


    張知木知道一定有大事兒了,不然李治不能跑這來找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改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鬆一般堅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鬆一般堅韌並收藏改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