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組建炮兵
盧炳義和劉本勝一起帶著一堆圖紙來到張知木的辦公室。劉本勝將圖紙往張知木的辦公桌上一放,盧炳義說:“張總看看吧,這是經過二十幾個日夜趕出來的學校的圖紙。”
張知木攤開圖紙說:“沒想到這麽快就畫出來了,你們一定累壞了。哦我跟你們說,長這樣不行,我們窯崗的建設還剛剛起步,以後日子長呢。”
劉本勝知道張知木是真心關心他們,說:“累倒不怕,就是我們一下子上這麽多工程,水泥怕要跟不上,現在我們搞的東西離不開水泥。現在石料倒是解決了,李雲鶴他們搞的鋸石機,一下子能頂幾百人。鋸出來的石頭又光滑又整齊,簡直太好用。若不是我們自己不夠用,賣石頭也能掙大筆銀子。”
這次建學校,張知木將學校的地點選在離窯崗的西南方向稍遠一點的地方,在小淩河的轉彎以後那段河的南岸。選在這裏是因為這裏可以多占一點兒地方,為以後發展留出來餘地。張知木的心理有一個窯崗大學的遠景藍圖。這裏非常安靜,淩水碼頭的大壩蓄水後河水漲上來,環境會很優美。如果南岸地方不夠用的話,架一座橋,北岸也是發展的空間。
設計的學校主教學樓麵南背北,一共五層。根據張知木的要求,教室的都是舉架很高,大窗戶。建的時候都要留好穿電線的預埋管。至於上下水就更是必備的。東西兩側分別是實驗樓和學生宿舍。中間是一個大操場,裏麵有一排十幾個籃球場、排球場;中間是一個大足球場、旁邊還有兩個半場的小足球場;還有很多單杠雙杠等設施。在教學樓北麵和小淩河之間,是一個室內體育館,裏麵最主要的是有一個四十五米長二十五寬的遊泳池。體育館的東西兩側一個是食堂一個是學生的洗澡堂。學校的四周要用木頭柵欄圍起來,柵欄要刷上綠油漆。校園內的道路都要用石板和青磚鋪成,露土的地方都要用樹木綠化上,校園的四周要栽上高大樹木,校園裏小路的兩邊也要栽上小樹。花壇、池塘讀書的涼亭也要同時建好。
這樣的要求,張知木提出來的時候盧炳義和劉本勝都倒吸了一口涼氣,劉本勝問:“張總,你是要建一座園林嗎?”
張知木說:“對呀,我就是要建一座園林式的學校,以後全大明朝的學子都會以考進這裏為榮。這才是起步的階段,以後我的想法是,這裏將會擴大幾倍。我要把全大明朝的,能工巧匠,文人墨客,奇人異士都請來給學子們上課。”
盧炳義和劉本勝根據張知木的想法又結合他們思路,懷著極大熱情進行了設計。他們知道這是在進行一件功在子孫萬代的大事兒。
張知木聽完劉本勝結合圖紙的介紹,說:“你們比我想的要仔細多了,很好。你們不用擔心水泥的事兒,現在有兩座更大的水泥窯在修建。我已經告訴他們再擴建兩座。要人給人要銀子給銀子。就是運輸太成問題了,那裏需要的煤炭要運進去,燒完的水泥石灰要運出來。冶廠和那幾個礦都麵臨著這樣的問題。”
盧炳義也一直關注著這個問題說:“現在沒別的辦法,隻能加大畜力人力。”
張知木說:“李棟給他們的大高爐就要是點火生產了,如果他們成功了,我們就再建幾座這樣的高爐,等鋼鐵產量上來了,我們就修建鐵路,先把牛頭山的煤炭運過來。”
盧炳義說:“我一直等張總領著我們建鐵路,我們都想看看蒸汽火車是怎麽在鐵路上走的?”
張知木說:“別急,等我們這段時間忙完,我給大家講一下鐵路的知識。現在我們的技術水平,建成鐵路沒有障礙。隻是建鐵路對鋼鐵需求量太大。”
談完學校的設計,張知木對盧炳義說:“盧先生,抽時間你還帶著您的弟子們參加一項有些複雜的工作,把迫擊炮的指揮需要計算的方法搞出來。”
對於迫擊炮的知識,張知木知道的也有限,他隻知道炮兵射擊一般分為直瞄射擊和根據射擊諸元射擊兩種。直瞄射擊好理解;諸元射擊的諸元就是指標尺、高低、方向等火炮擊中目標的必備技術參數,諸元射擊就是根據這些參數射擊。方位參數所用的角度用密位表示,而密位有兩種計算方法,一種是把每一周360度分為6000密位,而另一種是分為6400密位,采用6000密位計算方便,而采用6400密位加工分度盤時加工方便,因為64是2的6次方,6400等分6次後為100。當然100還可以再二等分兩次,得25。為了加工方便,張知木也采用了每周6400密位的辦法。
不過張知木還是先把搞望遠鏡的孫亮帶到了迫擊炮的射擊現場。
試射的迫擊炮已經有五門,每次同樣射擊參數情況下的射擊距離,取五門炮的平均值。見到一直在試驗現場的李雲鶴,張知木把孫亮和他叫到一起後說:“雲鶴從現在起,你就把射表的事兒交給李威他們,由他們繼續完成。等李威搞完射表,就由他組建炮兵。今天給你們兩個任務,第一個是,你要配合孫亮搞一種迫擊炮的瞄準鏡,這個瞄準鏡要求有水平管兒,鏡麵上要有十字線,而且為了瞄準方便目鏡和物鏡不能同軸,現在做不了棱鏡,就用兩塊玻璃鏡子做反射鏡,等棱鏡自己能磨出來就換成棱鏡的,瞄準鏡有三倍左右就行。”
說著張知木拿出來一張草圖說:“第二個是李雲鶴要組織人要給迫擊炮加裝緩衝機,因為炮彈發射的時候後有反衝,這個反衝對炮架有影響,在炮彈沒射出去之前,炮架震動會影響射擊精度。緩衝機是一個緩衝管兒內裝有一大一小兩個彈簧和緩衝杆兒。當炮彈發射的瞬間,炮架因慣性保持不動,炮身通過緩衝環兒帶動緩衝杆兒後坐,壓縮彈簧,一方麵保證炮彈未出炮口前保持炮身的射角不變,另一方麵緩和了後坐力對炮架的衝擊。”
李雲鶴的腦子聰明的讓張知木有些驚歎,他很快的就明白了張知木說的緩衝機的用處,這也與他經過這幾天試射後得出的經驗有關,不過他很快就指著圖紙上的緩衝機問:“緩衝機上部的小彈簧是做啥用的?”
張知木看到李雲鶴很快就理解了緩衝機的大部分原理,感到很高興,解釋說:“炮身因土壤的反衝力向上反衝時,炮身帶動緩衝機杆兒向上運動,夾在這個緩衝機杆兒頭和耳座之間的小彈簧被壓縮,緩和了土壤的反衝力對炮架的直接衝擊。”
李雲鶴這才點點頭。
等張知木又給孫亮和李雲鶴解答了一些疑問後,張知木說:“我能告訴你們的就是一個思路,具體事兒要由你們具體解決。再問我,我也是不知道了。”
李雲鶴說:“我也是越試越覺得要改進的地方很多,我這次就下決心都改了。”
張知木一看李雲鶴還有點兒想一下子就完善,說:“你千萬別動已經成型的這種迫擊炮,我看李威他們已經湊和著能用,以後下一個型號再慢慢的改吧。不然你做的這些射表都要重做,那是費了很多炮彈試出來的。”
李雲鶴撓撓頭說:“說的也是,怎麽也比他們的弓雷弩雷強多了。我看他們有的人隻要打兩發,就能擊中目標。這東西也分啥人用。”
張知木說:“神槍手和神炮手有的時候真是天生的。這回李威他們迫擊炮是打的夠了吧?”
李雲鶴知道,張知木這段時間沒在射擊場,他笑著說:“張總,你是不知道啊,李威他們是沒個夠。他把他的一百多人都帶過來,排著隊每人隻能打幾發,隻能算試試手,都覺得沒夠。我已經安排車間生產迫擊炮了。我想先生產二十門給他們練習用。”
張知木說:“別太小氣了,你一下子這批就生產二百門,練習彈的彈頭裝藥可以用黑**,以後的實彈就都用無煙**。清風子他們要的硝石已經到了,有了硝石就有硝酸。這樣的話,無煙**就會大量供應上來了,你們就放心的幹吧。”
李雲鶴聽張知木說一下子就要身產二百門迫擊炮,嚇了一跳,說:“一門炮就要五個人,李威他們一共也沒幾個人,用的了這麽多炮嗎?”
張知木和李雲鶴平很熟,搗他一拳說:“你個笨蛋,李威的人馬不會擴大嗎?有些炮也可以備著。”
“你是要擴大炮兵啊?”李雲鶴這才有些明白了。
張知木說:“你想一下,如果窯崗有事,我們在崗上架一百門迫擊炮的話,隻要炮彈足,能有人靠近得了嗎?”
李雲鶴說:“有五十門炮,窯崗的周圍就不會有人能靠的近。就是晚上,我們點上探照燈也一樣射擊。”
“先別說晚上了,現在你都是直接瞄準射擊,想過沒有隔著山頭用迫擊炮打擊目標?”張知木問。
李雲鶴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說:“我沒想過,不過迫擊炮的炮彈是拋物線,應該可以,可是就是沒法瞄準。”
張知木說:“我會把盧炳義請來,搞一套隔山打擊目標的辦法。我告訴你一個辦法。你先在山頭上,安排一個炮兵指揮員,他用兩個竹竿分開一段距離,對準目標,你調整迫擊炮和他的兩根竹竿平行,然後他在把距離給你,你換算成高低機的刻度,這樣是不是就可以發射攻擊了。”
李雲鶴一拍腦袋說:“對呀,我們先用迫擊炮瞄準第一個杆兒,鎖定瞄準炮筒,調整瞄準器瞄向第二個杆兒;鎖定後在調整方向機瞄向第一個杆兒。這樣迫擊炮就和兩個杆兒平行了。射擊諸元裏的方向就算瞄準了。”
張知木說:“問題是,怎麽通過山上的炮兵指揮員和跑的距離與目標的距離及三點的夾角計算出來炮和目標的距離,這要等盧炳義先生來了以後,你們一起搞一個公式以後也要算出來一個表來,這樣炮兵指揮員可以快速的根據表指揮射擊了。
這時候,李雲鶴才知道炮兵的要是用好了,威力實在是太大了,可是這裏的學問也實在是太多了。
其實張知木比李雲鶴更知道炮兵的複雜性,現在這些隻是最簡單的東西。所以張知木心裏已經決定,招收的兩年製軍事班,專門劃出來一個做炮兵班,這是現在最複雜的兵種。還要和範成坤商量,搞倆個水軍班兒,一半人在他的隊伍裏直接選人,一半兒在學子裏麵根據成績擴招。
張知木正興致勃勃的在迫擊炮射擊場和李雲鶴孫亮等人研究迫擊炮的事兒,這時突然遠處跑過來一匹快馬,張知木看來人是自己辦公室前的一個衛兵,這讓張知木覺得有些奇怪。來人跳下馬,勒住戰馬就對張知木說:“張總快回去吧,楊小姐說出事兒了,讓你快點兒回去。”
----------
推薦:“突擊艇對峙三桅船,迫擊炮大戰回回炮。”--《南宋記憶》。
盧炳義和劉本勝一起帶著一堆圖紙來到張知木的辦公室。劉本勝將圖紙往張知木的辦公桌上一放,盧炳義說:“張總看看吧,這是經過二十幾個日夜趕出來的學校的圖紙。”
張知木攤開圖紙說:“沒想到這麽快就畫出來了,你們一定累壞了。哦我跟你們說,長這樣不行,我們窯崗的建設還剛剛起步,以後日子長呢。”
劉本勝知道張知木是真心關心他們,說:“累倒不怕,就是我們一下子上這麽多工程,水泥怕要跟不上,現在我們搞的東西離不開水泥。現在石料倒是解決了,李雲鶴他們搞的鋸石機,一下子能頂幾百人。鋸出來的石頭又光滑又整齊,簡直太好用。若不是我們自己不夠用,賣石頭也能掙大筆銀子。”
這次建學校,張知木將學校的地點選在離窯崗的西南方向稍遠一點的地方,在小淩河的轉彎以後那段河的南岸。選在這裏是因為這裏可以多占一點兒地方,為以後發展留出來餘地。張知木的心理有一個窯崗大學的遠景藍圖。這裏非常安靜,淩水碼頭的大壩蓄水後河水漲上來,環境會很優美。如果南岸地方不夠用的話,架一座橋,北岸也是發展的空間。
設計的學校主教學樓麵南背北,一共五層。根據張知木的要求,教室的都是舉架很高,大窗戶。建的時候都要留好穿電線的預埋管。至於上下水就更是必備的。東西兩側分別是實驗樓和學生宿舍。中間是一個大操場,裏麵有一排十幾個籃球場、排球場;中間是一個大足球場、旁邊還有兩個半場的小足球場;還有很多單杠雙杠等設施。在教學樓北麵和小淩河之間,是一個室內體育館,裏麵最主要的是有一個四十五米長二十五寬的遊泳池。體育館的東西兩側一個是食堂一個是學生的洗澡堂。學校的四周要用木頭柵欄圍起來,柵欄要刷上綠油漆。校園內的道路都要用石板和青磚鋪成,露土的地方都要用樹木綠化上,校園的四周要栽上高大樹木,校園裏小路的兩邊也要栽上小樹。花壇、池塘讀書的涼亭也要同時建好。
這樣的要求,張知木提出來的時候盧炳義和劉本勝都倒吸了一口涼氣,劉本勝問:“張總,你是要建一座園林嗎?”
張知木說:“對呀,我就是要建一座園林式的學校,以後全大明朝的學子都會以考進這裏為榮。這才是起步的階段,以後我的想法是,這裏將會擴大幾倍。我要把全大明朝的,能工巧匠,文人墨客,奇人異士都請來給學子們上課。”
盧炳義和劉本勝根據張知木的想法又結合他們思路,懷著極大熱情進行了設計。他們知道這是在進行一件功在子孫萬代的大事兒。
張知木聽完劉本勝結合圖紙的介紹,說:“你們比我想的要仔細多了,很好。你們不用擔心水泥的事兒,現在有兩座更大的水泥窯在修建。我已經告訴他們再擴建兩座。要人給人要銀子給銀子。就是運輸太成問題了,那裏需要的煤炭要運進去,燒完的水泥石灰要運出來。冶廠和那幾個礦都麵臨著這樣的問題。”
盧炳義也一直關注著這個問題說:“現在沒別的辦法,隻能加大畜力人力。”
張知木說:“李棟給他們的大高爐就要是點火生產了,如果他們成功了,我們就再建幾座這樣的高爐,等鋼鐵產量上來了,我們就修建鐵路,先把牛頭山的煤炭運過來。”
盧炳義說:“我一直等張總領著我們建鐵路,我們都想看看蒸汽火車是怎麽在鐵路上走的?”
張知木說:“別急,等我們這段時間忙完,我給大家講一下鐵路的知識。現在我們的技術水平,建成鐵路沒有障礙。隻是建鐵路對鋼鐵需求量太大。”
談完學校的設計,張知木對盧炳義說:“盧先生,抽時間你還帶著您的弟子們參加一項有些複雜的工作,把迫擊炮的指揮需要計算的方法搞出來。”
對於迫擊炮的知識,張知木知道的也有限,他隻知道炮兵射擊一般分為直瞄射擊和根據射擊諸元射擊兩種。直瞄射擊好理解;諸元射擊的諸元就是指標尺、高低、方向等火炮擊中目標的必備技術參數,諸元射擊就是根據這些參數射擊。方位參數所用的角度用密位表示,而密位有兩種計算方法,一種是把每一周360度分為6000密位,而另一種是分為6400密位,采用6000密位計算方便,而采用6400密位加工分度盤時加工方便,因為64是2的6次方,6400等分6次後為100。當然100還可以再二等分兩次,得25。為了加工方便,張知木也采用了每周6400密位的辦法。
不過張知木還是先把搞望遠鏡的孫亮帶到了迫擊炮的射擊現場。
試射的迫擊炮已經有五門,每次同樣射擊參數情況下的射擊距離,取五門炮的平均值。見到一直在試驗現場的李雲鶴,張知木把孫亮和他叫到一起後說:“雲鶴從現在起,你就把射表的事兒交給李威他們,由他們繼續完成。等李威搞完射表,就由他組建炮兵。今天給你們兩個任務,第一個是,你要配合孫亮搞一種迫擊炮的瞄準鏡,這個瞄準鏡要求有水平管兒,鏡麵上要有十字線,而且為了瞄準方便目鏡和物鏡不能同軸,現在做不了棱鏡,就用兩塊玻璃鏡子做反射鏡,等棱鏡自己能磨出來就換成棱鏡的,瞄準鏡有三倍左右就行。”
說著張知木拿出來一張草圖說:“第二個是李雲鶴要組織人要給迫擊炮加裝緩衝機,因為炮彈發射的時候後有反衝,這個反衝對炮架有影響,在炮彈沒射出去之前,炮架震動會影響射擊精度。緩衝機是一個緩衝管兒內裝有一大一小兩個彈簧和緩衝杆兒。當炮彈發射的瞬間,炮架因慣性保持不動,炮身通過緩衝環兒帶動緩衝杆兒後坐,壓縮彈簧,一方麵保證炮彈未出炮口前保持炮身的射角不變,另一方麵緩和了後坐力對炮架的衝擊。”
李雲鶴的腦子聰明的讓張知木有些驚歎,他很快的就明白了張知木說的緩衝機的用處,這也與他經過這幾天試射後得出的經驗有關,不過他很快就指著圖紙上的緩衝機問:“緩衝機上部的小彈簧是做啥用的?”
張知木看到李雲鶴很快就理解了緩衝機的大部分原理,感到很高興,解釋說:“炮身因土壤的反衝力向上反衝時,炮身帶動緩衝機杆兒向上運動,夾在這個緩衝機杆兒頭和耳座之間的小彈簧被壓縮,緩和了土壤的反衝力對炮架的直接衝擊。”
李雲鶴這才點點頭。
等張知木又給孫亮和李雲鶴解答了一些疑問後,張知木說:“我能告訴你們的就是一個思路,具體事兒要由你們具體解決。再問我,我也是不知道了。”
李雲鶴說:“我也是越試越覺得要改進的地方很多,我這次就下決心都改了。”
張知木一看李雲鶴還有點兒想一下子就完善,說:“你千萬別動已經成型的這種迫擊炮,我看李威他們已經湊和著能用,以後下一個型號再慢慢的改吧。不然你做的這些射表都要重做,那是費了很多炮彈試出來的。”
李雲鶴撓撓頭說:“說的也是,怎麽也比他們的弓雷弩雷強多了。我看他們有的人隻要打兩發,就能擊中目標。這東西也分啥人用。”
張知木說:“神槍手和神炮手有的時候真是天生的。這回李威他們迫擊炮是打的夠了吧?”
李雲鶴知道,張知木這段時間沒在射擊場,他笑著說:“張總,你是不知道啊,李威他們是沒個夠。他把他的一百多人都帶過來,排著隊每人隻能打幾發,隻能算試試手,都覺得沒夠。我已經安排車間生產迫擊炮了。我想先生產二十門給他們練習用。”
張知木說:“別太小氣了,你一下子這批就生產二百門,練習彈的彈頭裝藥可以用黑**,以後的實彈就都用無煙**。清風子他們要的硝石已經到了,有了硝石就有硝酸。這樣的話,無煙**就會大量供應上來了,你們就放心的幹吧。”
李雲鶴聽張知木說一下子就要身產二百門迫擊炮,嚇了一跳,說:“一門炮就要五個人,李威他們一共也沒幾個人,用的了這麽多炮嗎?”
張知木和李雲鶴平很熟,搗他一拳說:“你個笨蛋,李威的人馬不會擴大嗎?有些炮也可以備著。”
“你是要擴大炮兵啊?”李雲鶴這才有些明白了。
張知木說:“你想一下,如果窯崗有事,我們在崗上架一百門迫擊炮的話,隻要炮彈足,能有人靠近得了嗎?”
李雲鶴說:“有五十門炮,窯崗的周圍就不會有人能靠的近。就是晚上,我們點上探照燈也一樣射擊。”
“先別說晚上了,現在你都是直接瞄準射擊,想過沒有隔著山頭用迫擊炮打擊目標?”張知木問。
李雲鶴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說:“我沒想過,不過迫擊炮的炮彈是拋物線,應該可以,可是就是沒法瞄準。”
張知木說:“我會把盧炳義請來,搞一套隔山打擊目標的辦法。我告訴你一個辦法。你先在山頭上,安排一個炮兵指揮員,他用兩個竹竿分開一段距離,對準目標,你調整迫擊炮和他的兩根竹竿平行,然後他在把距離給你,你換算成高低機的刻度,這樣是不是就可以發射攻擊了。”
李雲鶴一拍腦袋說:“對呀,我們先用迫擊炮瞄準第一個杆兒,鎖定瞄準炮筒,調整瞄準器瞄向第二個杆兒;鎖定後在調整方向機瞄向第一個杆兒。這樣迫擊炮就和兩個杆兒平行了。射擊諸元裏的方向就算瞄準了。”
張知木說:“問題是,怎麽通過山上的炮兵指揮員和跑的距離與目標的距離及三點的夾角計算出來炮和目標的距離,這要等盧炳義先生來了以後,你們一起搞一個公式以後也要算出來一個表來,這樣炮兵指揮員可以快速的根據表指揮射擊了。
這時候,李雲鶴才知道炮兵的要是用好了,威力實在是太大了,可是這裏的學問也實在是太多了。
其實張知木比李雲鶴更知道炮兵的複雜性,現在這些隻是最簡單的東西。所以張知木心裏已經決定,招收的兩年製軍事班,專門劃出來一個做炮兵班,這是現在最複雜的兵種。還要和範成坤商量,搞倆個水軍班兒,一半人在他的隊伍裏直接選人,一半兒在學子裏麵根據成績擴招。
張知木正興致勃勃的在迫擊炮射擊場和李雲鶴孫亮等人研究迫擊炮的事兒,這時突然遠處跑過來一匹快馬,張知木看來人是自己辦公室前的一個衛兵,這讓張知木覺得有些奇怪。來人跳下馬,勒住戰馬就對張知木說:“張總快回去吧,楊小姐說出事兒了,讓你快點兒回去。”
----------
推薦:“突擊艇對峙三桅船,迫擊炮大戰回回炮。”--《南宋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