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捕魚發電
張知木領著大家從下網到收網一共幹了三四個時辰,一直嗎,忙到太陽有點兒偏西。等大家發現有魚不斷地從出網口不斷地往外跳時,收魚的人很快就逐漸地忙不過來了。以前準備的抄魚網根本用不上,上來的魚十幾斤的都算小魚,隻好用魚叉一條一條的往外叉魚,隨著網的往上拉,魚越來越多,幾乎將出網口給堵上了,沒辦法,幾乎所有的人都參與了往外撈魚的工作,收網的速度不得不一再的減慢。那些特大的魚已經不是一個人能弄得動的,大的有上百斤,什麽鯉魚、鰱魚、草魚大個的鯰魚等等。魚很快地就堆成了山,這些魚在陽光下金光閃閃,由於天實在是太冷,活蹦亂跳的魚很快就就凍成冰坨了。這一網魚一直到太陽要落山了才起完網。這些年輕力壯的幾十號人都累的攤在冰麵上。張知木知道這樣不行,時間長了要生病。他大喊一聲:“都起來把網收好,回去白酒管夠。”
也許是有白酒等著加上張知木的吆喝,大家這才掙紮著起身把網收好。張知木知道必須把網收好,不然網都凍在一起,明天就沒法幹活了。
回到大棚子裏自然是吃魚了。至於燉魚、蒸魚、煮魚湯,張知木都沒管。他挑了一條五十多斤重的大黑魚,用刀把魚皮扒了,將魚骨剔出去,用一把鋒利的小刀,將魚肉片成薄薄的魚片,然後用薑絲、蔥絲和白醋放點鹽一拌。結果,這道美味兒生拌魚片兒,上桌後是最先一掃而光的。
李菁直埋怨張知木說:“張總,我們的魚都堆成山,你為啥不多拌一點兒生魚片兒。讓大家吃得甜嘴巴舌的。”
張知木說:“你不懂,就是因為這生魚片沒夠吃,你們才覺得特別的好吃。”
這西山泡子裏的魚的數量,多的遠遠超過了張知木當初的想象。第二天一早,張知木指揮大家把魚裝了滿滿的二十輛馬爬犁,讓他們先運回窯崗去。張知木讓李菁帶隊回窯崗,把這裏的情況告訴陸成祥,讓他派更多的車馬來運魚。送走了李菁他們,張知木組織大家換了一個位置又開始下網。
有了上一次的經驗,這次下網就容易多了。
等快要起起網的時候,窯崗的大隊人馬到了。這次窯崗的幾大巨頭都來湊熱鬧,就連陳玉鋒也跟來了,就不用說閻伯駒、陸成祥、李茂等人了。他們帶著長長的駱駝隊和二十輛馬爬犁,來了二百多號人,又帶來了一些搭棚子的用料。當然吃的用的都帶來不少。
陸成祥說:“大隊的馬車,留在了小淩河的盡頭,快進到湖區的地方過不來了,因為那裏有一段陡坡,而且雪太厚了過不來。李雲鶴在家正領著人準備再改造五十輛馬爬犁。”
張知木說:“這樣一網上來,我看最少有一萬石魚。夠我們運一陣兒的。”
陸成祥說:“這回黃總該高興了,她的養殖場再也不用愁飼料。”
張知木說:“人也夠吃一陣了。回去後,要挑一些大小適中的,放到窯崗北側的冷庫裏。在冷庫裏要留出幾個位置,我們要放進一些大冰塊兒在裏麵。然後把門關嚴,這樣到夏天魚也化不了。”
張知木問陳玉鋒:“你剛剛結婚,怎麽就來了,家裏還有客人等你招待呢。”
陳玉鋒笑著說:“我就是不放心過來看看,一會兒我就跟著運魚的爬犁回去。”
張知木知道,這是陳玉鋒沒辦法了,不然他一定會留下來跟大家夥一起熱鬧一下。從這也看出來,李菁帶人運回去的魚,一定在窯崗引起了轟動。
陳玉鋒看了一會兒魚起網,沒等完全起完,就帶著馬爬犁和駱駝大隊走了。可笑的是有的駱駝隻能一邊一個馱兩條魚。因為魚實在是太大了。馬爬犁是負責把魚運到馬車旁邊裝在馬車上,就再回來裝魚。馬車就可以沿著小淩河的河麵運回窯崗去。
本來張知木是準備下完第二網就收手,可是閻伯駒的人來了不幹,非要等一天,再下一網。結果打上來的魚,運了好幾天。張知木等人,也是難得有這麽清閑的時候,這幾天晚上,是魚沒少吃,酒也沒少喝。
最開心的是李茂,他在南方呆的時間長,對於魚的做法掌握的很多,也就不斷地露幾手。但是張知木的冰拌生魚片,是最受大家歡迎的。野生的活魚實在是太鮮美了。
這兩天在冰麵上,大家睡在一起,張知木和李茂有機會進行了幾次談話。讓二人的關係更近了一步。張知木越發覺得李茂是一個不可多得人才。這個人思想有深度,看問題深刻,心胸開闊,為人不張揚,有大局觀。這是張知木對李茂的評價。
等魚都運完,張知木讓大家開始將湖麵鑿開,把冰鑿成一尺寬二尺長,然後運回窯崗。大家都奇怪,張總運這麽些冰幹什麽。剛運回窯崗的冰和魚張知木沒讓進冷庫,因為張知木知道湖裏的冰和湖水一直接觸溫度也就是零度左右,把冰放在外麵起碼能凍到零下二十度,魚也要凍透才行。
在回窯崗的路上,張知木看見馬拉爬犁時,突然想到過到了前世時的滑雪板。他對李菁說:“李菁我給你們一個任務,回去我會讓李雲鶴幫你們製作一些滑雪板,你們要先練出來。”
李菁問:“啥叫滑雪板?”
張知木說:“就是你的兩隻腳象馬爬犁一樣,每隻腳都踩著一個滑雪板,然後用兩根兒棍劃著走。到時候我會教你們怎麽滑雪的。”前世時張知木雖然滑雪滑的不是太好,但是劃走已經沒有問題。張知木知道,如果自己的士兵掌握了滑雪技術,那麽冬天,他們就是一支快速機動的部隊,在大雪封堵馬都走不了的時候,就正是滑雪兵的機會了。回去後,一定要盡快把滑雪板製作出來。
坐在同一輛爬犁上的李茂,皮帽子上已經被呼出的哈氣凝成很多白霜,這時插言問:“張總,你興師動眾的來砸冰捕魚,不會隻是讓我們喝魚湯吧?”
張知木非常欣賞李茂清醒的頭腦,說:“我們窯崗人會越來越多,這個地方適不適合大量的人口生活,是要好好考慮的,如果所有的東西都需要外運的話,就危險了。我們這次在西山泡子能發現有大量的魚資源,這即能解決將來人們吃魚的問題,也能解決養殖業的飼料來源。加工出來的魚油等即使很好的***,又是很好的化工原料。而且我發現,這樣湖泊山西還有不少,這都是可利用的資源。這次我們不過是驗證了一下我們的捕魚方式,看來很成功。”
李茂聽張知木的話,也就是似懂非懂,和所有的人一樣對張知木充滿了疑惑,忍不住的問:“張總,你是怎麽想到這麽神奇的捕魚方式的?”
這讓張知木有些為難了,不可能告訴他,是前世時在電視上看來的,沒辦法就還得編故事,說:“我在南方看到織漁網的人時,我就問他們,為啥你們的漁網不織成網兜狀?人家說是要做成圍網。所以我就想,回到山西我們做成冰下的圍網,不就行啦。”
李茂還是不理解,問:“那你是怎麽知道冬天一下子就能個打上來這麽多魚的?”
看到李茂求根問底兒的,張知木隻好說:“我隻知道,天氣冷的時候,魚會跑到深水下麵,因為那裏溫度要高一點兒,魚就集中在一起了,我也沒想到一下子就能打上來這麽多魚。”
回到窯崗,張知木一看,覺得這回樂子大了,從西山泡子運回來的魚,象山一樣,把學校的操場都堆滿了。沒事兒的人,都圍在四周指指點點的看著。
張知木剛剛進到辦公室,黃玉坤就過來了,問張知木:“你幹啥一下子弄這麽多魚回來,到明年開化也吃不完?”
張知木說:“可以挑一些好的,送到冷庫裏。再挑一些做成魚粉,你養殖場的原料就解決了一大部分。喂這些東西雞鴨都能多下蛋。記得加工完魚粉的魚油要留著放好。”
“魚粉怎麽加工?”黃玉坤問。
張知木一聽,又有事兒,說:“等有時間,我去教你們吧。製作魚粉不難。你要組織人把不能吃的魚頭、魚骨、魚腸魚肚子、等都弄出來,這些東西都可以用來加工魚粉,別浪費。”
黃玉坤一出去,楊玉琳就進來,指著屋裏的一堆東西說:“李雲鶴已經把你要的東西送來了,你要的三個人也給你挑好了。”
張知木一聽忙說:“太好了,李雲鶴辦事兒效率很高啊。”
李雲鶴送來的是張知木要製作發電機的配件,由於現在還沒有整流器件,所以為了應用方便,張知木決定先製作直流發電機。直流發電機要比交流發電機複雜得多,前世除了一些特殊的場合,已經很少有用發電機的,因為用結構很簡單的交流發電機,發出交流電很容易的就可以用整流器件變成直流電。
為了發電的事兒,張知木要求李雲鶴選派三個人給他,要求是文化學習成績突出、腦筋特備好使。張知木還向盧炳義陳述利害,要求他也派一個弟子參加發電工作。
張知木讓楊玉琳把那三個人和盧炳義的弟子都找來後,問過名字,李雲鶴派來的人負責人叫李迪,盧炳義的學生叫楊昌。張知木對他們說:“我把你們幾個找來是想做一件意義非凡的工作,這項工作的重要性,怎麽說都不過分。如果這件事成功了,我們的整個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會徹底的受到影響。”
接著張知木結合李雲鶴送來的實物,簡單的給介紹一下直流發電機的幾大組成部分。告訴他們:
直流電機從結構上分為靜止和轉動兩部分,靜止部分叫定子,轉動部分叫轉子。
直流電機的定子部分包括基座、主磁極、換向極、端蓋兒、軸承、和電刷裝置;轉子部分包括電樞鐵心、電樞繞組、換向器、風扇和轉軸。
張知木一邊講,這四個人就一邊記。
張知木說:“我們今天的任務是就是纏線圈,首先纏繞主磁極線圈,然後在纏轉子的線圈兒。最後在把這些裝置都組合在一起。”
有人問:“張總,能不能給我們講一講,這東西為啥能發出電來,電到底是啥樣的?電能幹啥用。”
張知木說:“若是我能從理論上給你們講清楚,要花很多時間。你們先按照我說的做,等你們有了直觀印象以後,我們在慢慢地研究理論上的問題。”張知木想,若是從理論上說明白這個問題,能寫一本兒書了。豈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不過這東西,一上手有了直觀的體驗之後,好多問題反倒好理解。這也叫“實踐認識,在實踐再認識。”
這個電機張知木是按一百瓦的小電機設計的,不過沒經過計算也就是根據前世看到的電機根據大小差不多設計的。由於是小電機,就取消了換向極,這樣結構就簡單了點兒,定子裏有四個主磁極,也就是兩對兒主磁極,主磁極使用一毫米厚的鋼片做的,又用矽鋼片做了十六槽轉子。銅線也都是張知木親自用桐油做的絕緣處理。銅線和轉子之間的絕緣紙也是張知木自己做的,是將紙張泡在桐油裏拿出來晾幹的。為了簡單起見,這個直流電機的勵磁方式采用了並勵式,也就是勵磁端和輸出端並聯。
其實直流電機比交流電機複雜的地方是,換向器和電刷部分。這部分焊接線時張知木都是親自己動手,不敢有一絲馬虎。
驅動部分,張知木讓李雲鶴給做了一個大輪帶小輪的皮帶輪,這樣手搖大輪的就可以將小輪帶到一定的轉速。
由於前世時,張知木也沒做過直流電機,隻是知道直流電機的原理,所以製作和調試這個電機,花費了很多精力和時間。等一人搖動電機,張知木將兩根兒輸出電線的頭一碰到一起,“啪”的一聲打火時,張知木知道發電機成功了。為了更進一步的,測量電流,張知木將自己製作的電流表,接在了電機的輸出端上。再次搖動發電機時,電流表的指針一下子就打到了極限位置。
張知木知道,自己的電流表沒有校驗好,也沒有檔位,但是這個電流表已經檢測到了電流的存在,這是很說明問題的。
不過現在張知木麵臨著另一個很困惑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前世,就想每天呼吸一樣,從來沒覺得是個問題,現在卻是個大問題。那就是電流和電壓的計量問題。
前世時,隨便拿來一塊萬用表,一測就知道的事兒,現在是個難事了。究竟一伏電壓是多少、一安培電流又是多少,現在都沒有標準。標準原來是這麽的重要,張知木感慨著。
不過電阻的問題好解決,記得前世的時候,有時候沒有大電流小電阻值電阻的時候,急用就用銅線自己繞製。還記得純銅在二十度溫度的時候,電阻率為0.0175歐姆平方毫米/米。雖然現在銅的純度不會太高,可是電阻也不還差的太多,用這個精度足夠用了。難就難在,電壓和電流沒有一個能確定的,否則的話,有一個確定了,另一個根據歐姆定律就可以計算出來。
張知木知道,有一種電氣石的表麵有六毫安的電流,可是現在沒有那種手段測出來那麽微小的電流。不過原電池到是電壓比較恒定,可是新舊電池的電壓差距也不小。不過再也沒有更準確的參照物了,還是想法做出來一種原電池吧。就以他為參考電壓,電流用他算出來,隻要能符合歐姆定律就行。以後有條件了再講標準化的問題。
看來建立一個工業體係,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行,尤其是起步的階段。
現在要想解決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製作鋅錳幹電池。不過製作鋅錳電池需要二氧化錳、氯化銨、碳粉、石墨還有金屬鋅。不過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是崇禎十年出版的,那是五年前的事兒,那裏麵就記載了金屬鋅的冶煉方法。前世時好像聽說過中國宋朝就有鋅的使用記錄。現在應該能有鋅這種東西吧。萬事俱備隻差鋅。
張知木決定去見一下盧炳義先生,看看盧先生知不知道鋅這東西。
盧炳義先生的辦公室就像一個戰場指揮中心,牆上掛著大幅地圖,桌之上擺著的也是地圖之類文件。盧先生的屋裏有十幾個人正在和他指著地圖,一起研究著什麽。
有人提醒盧炳義張知木到了,盧炳義連,對這些人交代了幾句什麽,轉過來問張知木:“張總,到我這來,一定是有事兒。我們正忙著,把規劃圖畫出來。歐陽鶴的八卦城有點兒意思,以後城市要是再擴大,也可以沿著這種方式繼續擴展。很有意思。”
張知木見盧炳義忙的一塌糊塗,趕緊說:“那我就長話短說,不耽誤你們的時間。宋應星這個人你了解多少?”
盧炳義說:“我們算是朋友吧。這個人六次進京趕考都沒中,不過這人聰明的過人。他的《天工開物》沒寫成時,路過揚州拜訪過我,我們聊過很多事情,不瞞你說,他的《天工開物》裏,好多東西,他都向我求證過。甚至有些東西,就是我告訴他的。不過他的《天工開物》出版後,我們再沒見過。他的書是是崇禎十年出版的,成書時間還要早一點兒。聽說他現在回江西做官去了。”
張知木問:“他在《天工開物》裏介紹了鋅的冶煉辦法。我想知道,這鋅在大明朝買得到嗎?”
盧炳義知道,張知木一定是又要製作啥新東西了,說:“這個鋅的製取辦法早就有,可是這東西製出來也沒發現有啥大用。隻是和在銅裏有些用。所以很少有人弄個這東西,如果張總想用這東西,我們也可以用爐甘石自己提煉。近處山東就有爐甘石。”
張知木一聽很失望的說:“那就等明年開了春再說了。”其實張知木知道鋅這東西,到處都有,好多鉛礦就伴生鋅。
盧炳義說:“不過,張總啊。我一直在想,宋應星這個人應該為我們所用。此人現在在江西,他深知朝廷的腐敗,當大明朝不保時,我們去請他,暁以窯崗的情況,此人一定會被說動。其實我們窯崗的好多事情,已經不是他那個《天工開物》所能講清楚的了。就憑這一點,此人必來窯崗。”
張知木也對宋應星這人和感興趣,他作的《天工開物》簡直就是一本兒百科全書。此人也一定非凡人。不過目前窯崗還不具備請這個人的條件,其實,就象盧炳義說的,他來了,好多事兒也隻有學習的份兒。但是此人的影響力不能不說太大了,現在他的門徒眾多,而大多是能工巧匠。能爭取這樣的人,當然是好事兒。
張知木這些心裏話,還不想說的太多,說:“這事兒,有機會和他聯係一下,為以後爭取他做點鋪墊。關於鋅的事兒,我在去問問陸先生知不知道哪裏有。不過,我有一個想法,我們應該組織人專門搞地質方麵的研究,比如哪些地方有什麽樣的礦產等等。現在我就想找一種磷礦,到處問也沒人知道,這樣影響以後我們的發展。”
盧炳義明白張知木說的問題,他說:“我們可以在冶廠選一些人,他們和礦石打交道有經驗,讓他們去做這個工作,慢慢的把礦石的事兒也寫一本書。另外我們窯崗有幾萬人,來至各地都有,你要找的也許他們知道。”
聽盧炳義一說,張知木覺得,對呀,可以發動群眾嗎。張知木是想找磷灰石,曾經問了好多人,結果都不知道。
張知木離開盧炳義前,對他說:“找礦石的的事兒,一定要當一回事兒,要組織一個部門,這事盧先生就直接負責吧,這個部門先歸你來管。”
盧炳義說:“好吧,這事兒我來安排。”張知木對盧炳義非常了解,隻要他答應的事兒,就一定會妥善落實。
盧炳義也知道,如果不是非常重要的事兒,張知木也不會安排他親自來管。
回到辦公室,楊玉琳告訴張知木,秀容知縣來了。張知木心想,快過年了,知府大人來是不是要揩點兒油啊?
張知木進到辦公室,見陸成祥正陪著知縣大人在那裏說話。
這終究是父母官兒啊,張知木過去拱手施禮,說:“讓大人久等了,方才有事出去了一下。”
知府大人也回禮說:“我知道張東家一向很忙,今天過來打擾了。”張知木一向很討厭這些客套,可是沒辦法,慢慢的也就適應了。
知縣大人也是一個爽直的人,等大家都落座了,說:“張東家,我是無事不登門啊,今天還是有求張東家。我們山西連續幾年大旱,死人無數。可是一直不見好轉,我們秀蓉城外,每天都有很多人凍餓而死,我一個小小的知縣,手裏無銀無糧,束手無策,沒有辦法,我今天替那些凍餓的饑民求你來了。”
----------
推薦:氫氣爆炸,發電機運轉,郭守敬上任。顯微鏡,聽診器,新醫學起步。--《南宋記憶》。
張知木領著大家從下網到收網一共幹了三四個時辰,一直嗎,忙到太陽有點兒偏西。等大家發現有魚不斷地從出網口不斷地往外跳時,收魚的人很快就逐漸地忙不過來了。以前準備的抄魚網根本用不上,上來的魚十幾斤的都算小魚,隻好用魚叉一條一條的往外叉魚,隨著網的往上拉,魚越來越多,幾乎將出網口給堵上了,沒辦法,幾乎所有的人都參與了往外撈魚的工作,收網的速度不得不一再的減慢。那些特大的魚已經不是一個人能弄得動的,大的有上百斤,什麽鯉魚、鰱魚、草魚大個的鯰魚等等。魚很快地就堆成了山,這些魚在陽光下金光閃閃,由於天實在是太冷,活蹦亂跳的魚很快就就凍成冰坨了。這一網魚一直到太陽要落山了才起完網。這些年輕力壯的幾十號人都累的攤在冰麵上。張知木知道這樣不行,時間長了要生病。他大喊一聲:“都起來把網收好,回去白酒管夠。”
也許是有白酒等著加上張知木的吆喝,大家這才掙紮著起身把網收好。張知木知道必須把網收好,不然網都凍在一起,明天就沒法幹活了。
回到大棚子裏自然是吃魚了。至於燉魚、蒸魚、煮魚湯,張知木都沒管。他挑了一條五十多斤重的大黑魚,用刀把魚皮扒了,將魚骨剔出去,用一把鋒利的小刀,將魚肉片成薄薄的魚片,然後用薑絲、蔥絲和白醋放點鹽一拌。結果,這道美味兒生拌魚片兒,上桌後是最先一掃而光的。
李菁直埋怨張知木說:“張總,我們的魚都堆成山,你為啥不多拌一點兒生魚片兒。讓大家吃得甜嘴巴舌的。”
張知木說:“你不懂,就是因為這生魚片沒夠吃,你們才覺得特別的好吃。”
這西山泡子裏的魚的數量,多的遠遠超過了張知木當初的想象。第二天一早,張知木指揮大家把魚裝了滿滿的二十輛馬爬犁,讓他們先運回窯崗去。張知木讓李菁帶隊回窯崗,把這裏的情況告訴陸成祥,讓他派更多的車馬來運魚。送走了李菁他們,張知木組織大家換了一個位置又開始下網。
有了上一次的經驗,這次下網就容易多了。
等快要起起網的時候,窯崗的大隊人馬到了。這次窯崗的幾大巨頭都來湊熱鬧,就連陳玉鋒也跟來了,就不用說閻伯駒、陸成祥、李茂等人了。他們帶著長長的駱駝隊和二十輛馬爬犁,來了二百多號人,又帶來了一些搭棚子的用料。當然吃的用的都帶來不少。
陸成祥說:“大隊的馬車,留在了小淩河的盡頭,快進到湖區的地方過不來了,因為那裏有一段陡坡,而且雪太厚了過不來。李雲鶴在家正領著人準備再改造五十輛馬爬犁。”
張知木說:“這樣一網上來,我看最少有一萬石魚。夠我們運一陣兒的。”
陸成祥說:“這回黃總該高興了,她的養殖場再也不用愁飼料。”
張知木說:“人也夠吃一陣了。回去後,要挑一些大小適中的,放到窯崗北側的冷庫裏。在冷庫裏要留出幾個位置,我們要放進一些大冰塊兒在裏麵。然後把門關嚴,這樣到夏天魚也化不了。”
張知木問陳玉鋒:“你剛剛結婚,怎麽就來了,家裏還有客人等你招待呢。”
陳玉鋒笑著說:“我就是不放心過來看看,一會兒我就跟著運魚的爬犁回去。”
張知木知道,這是陳玉鋒沒辦法了,不然他一定會留下來跟大家夥一起熱鬧一下。從這也看出來,李菁帶人運回去的魚,一定在窯崗引起了轟動。
陳玉鋒看了一會兒魚起網,沒等完全起完,就帶著馬爬犁和駱駝大隊走了。可笑的是有的駱駝隻能一邊一個馱兩條魚。因為魚實在是太大了。馬爬犁是負責把魚運到馬車旁邊裝在馬車上,就再回來裝魚。馬車就可以沿著小淩河的河麵運回窯崗去。
本來張知木是準備下完第二網就收手,可是閻伯駒的人來了不幹,非要等一天,再下一網。結果打上來的魚,運了好幾天。張知木等人,也是難得有這麽清閑的時候,這幾天晚上,是魚沒少吃,酒也沒少喝。
最開心的是李茂,他在南方呆的時間長,對於魚的做法掌握的很多,也就不斷地露幾手。但是張知木的冰拌生魚片,是最受大家歡迎的。野生的活魚實在是太鮮美了。
這兩天在冰麵上,大家睡在一起,張知木和李茂有機會進行了幾次談話。讓二人的關係更近了一步。張知木越發覺得李茂是一個不可多得人才。這個人思想有深度,看問題深刻,心胸開闊,為人不張揚,有大局觀。這是張知木對李茂的評價。
等魚都運完,張知木讓大家開始將湖麵鑿開,把冰鑿成一尺寬二尺長,然後運回窯崗。大家都奇怪,張總運這麽些冰幹什麽。剛運回窯崗的冰和魚張知木沒讓進冷庫,因為張知木知道湖裏的冰和湖水一直接觸溫度也就是零度左右,把冰放在外麵起碼能凍到零下二十度,魚也要凍透才行。
在回窯崗的路上,張知木看見馬拉爬犁時,突然想到過到了前世時的滑雪板。他對李菁說:“李菁我給你們一個任務,回去我會讓李雲鶴幫你們製作一些滑雪板,你們要先練出來。”
李菁問:“啥叫滑雪板?”
張知木說:“就是你的兩隻腳象馬爬犁一樣,每隻腳都踩著一個滑雪板,然後用兩根兒棍劃著走。到時候我會教你們怎麽滑雪的。”前世時張知木雖然滑雪滑的不是太好,但是劃走已經沒有問題。張知木知道,如果自己的士兵掌握了滑雪技術,那麽冬天,他們就是一支快速機動的部隊,在大雪封堵馬都走不了的時候,就正是滑雪兵的機會了。回去後,一定要盡快把滑雪板製作出來。
坐在同一輛爬犁上的李茂,皮帽子上已經被呼出的哈氣凝成很多白霜,這時插言問:“張總,你興師動眾的來砸冰捕魚,不會隻是讓我們喝魚湯吧?”
張知木非常欣賞李茂清醒的頭腦,說:“我們窯崗人會越來越多,這個地方適不適合大量的人口生活,是要好好考慮的,如果所有的東西都需要外運的話,就危險了。我們這次在西山泡子能發現有大量的魚資源,這即能解決將來人們吃魚的問題,也能解決養殖業的飼料來源。加工出來的魚油等即使很好的***,又是很好的化工原料。而且我發現,這樣湖泊山西還有不少,這都是可利用的資源。這次我們不過是驗證了一下我們的捕魚方式,看來很成功。”
李茂聽張知木的話,也就是似懂非懂,和所有的人一樣對張知木充滿了疑惑,忍不住的問:“張總,你是怎麽想到這麽神奇的捕魚方式的?”
這讓張知木有些為難了,不可能告訴他,是前世時在電視上看來的,沒辦法就還得編故事,說:“我在南方看到織漁網的人時,我就問他們,為啥你們的漁網不織成網兜狀?人家說是要做成圍網。所以我就想,回到山西我們做成冰下的圍網,不就行啦。”
李茂還是不理解,問:“那你是怎麽知道冬天一下子就能個打上來這麽多魚的?”
看到李茂求根問底兒的,張知木隻好說:“我隻知道,天氣冷的時候,魚會跑到深水下麵,因為那裏溫度要高一點兒,魚就集中在一起了,我也沒想到一下子就能打上來這麽多魚。”
回到窯崗,張知木一看,覺得這回樂子大了,從西山泡子運回來的魚,象山一樣,把學校的操場都堆滿了。沒事兒的人,都圍在四周指指點點的看著。
張知木剛剛進到辦公室,黃玉坤就過來了,問張知木:“你幹啥一下子弄這麽多魚回來,到明年開化也吃不完?”
張知木說:“可以挑一些好的,送到冷庫裏。再挑一些做成魚粉,你養殖場的原料就解決了一大部分。喂這些東西雞鴨都能多下蛋。記得加工完魚粉的魚油要留著放好。”
“魚粉怎麽加工?”黃玉坤問。
張知木一聽,又有事兒,說:“等有時間,我去教你們吧。製作魚粉不難。你要組織人把不能吃的魚頭、魚骨、魚腸魚肚子、等都弄出來,這些東西都可以用來加工魚粉,別浪費。”
黃玉坤一出去,楊玉琳就進來,指著屋裏的一堆東西說:“李雲鶴已經把你要的東西送來了,你要的三個人也給你挑好了。”
張知木一聽忙說:“太好了,李雲鶴辦事兒效率很高啊。”
李雲鶴送來的是張知木要製作發電機的配件,由於現在還沒有整流器件,所以為了應用方便,張知木決定先製作直流發電機。直流發電機要比交流發電機複雜得多,前世除了一些特殊的場合,已經很少有用發電機的,因為用結構很簡單的交流發電機,發出交流電很容易的就可以用整流器件變成直流電。
為了發電的事兒,張知木要求李雲鶴選派三個人給他,要求是文化學習成績突出、腦筋特備好使。張知木還向盧炳義陳述利害,要求他也派一個弟子參加發電工作。
張知木讓楊玉琳把那三個人和盧炳義的弟子都找來後,問過名字,李雲鶴派來的人負責人叫李迪,盧炳義的學生叫楊昌。張知木對他們說:“我把你們幾個找來是想做一件意義非凡的工作,這項工作的重要性,怎麽說都不過分。如果這件事成功了,我們的整個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會徹底的受到影響。”
接著張知木結合李雲鶴送來的實物,簡單的給介紹一下直流發電機的幾大組成部分。告訴他們:
直流電機從結構上分為靜止和轉動兩部分,靜止部分叫定子,轉動部分叫轉子。
直流電機的定子部分包括基座、主磁極、換向極、端蓋兒、軸承、和電刷裝置;轉子部分包括電樞鐵心、電樞繞組、換向器、風扇和轉軸。
張知木一邊講,這四個人就一邊記。
張知木說:“我們今天的任務是就是纏線圈,首先纏繞主磁極線圈,然後在纏轉子的線圈兒。最後在把這些裝置都組合在一起。”
有人問:“張總,能不能給我們講一講,這東西為啥能發出電來,電到底是啥樣的?電能幹啥用。”
張知木說:“若是我能從理論上給你們講清楚,要花很多時間。你們先按照我說的做,等你們有了直觀印象以後,我們在慢慢地研究理論上的問題。”張知木想,若是從理論上說明白這個問題,能寫一本兒書了。豈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不過這東西,一上手有了直觀的體驗之後,好多問題反倒好理解。這也叫“實踐認識,在實踐再認識。”
這個電機張知木是按一百瓦的小電機設計的,不過沒經過計算也就是根據前世看到的電機根據大小差不多設計的。由於是小電機,就取消了換向極,這樣結構就簡單了點兒,定子裏有四個主磁極,也就是兩對兒主磁極,主磁極使用一毫米厚的鋼片做的,又用矽鋼片做了十六槽轉子。銅線也都是張知木親自用桐油做的絕緣處理。銅線和轉子之間的絕緣紙也是張知木自己做的,是將紙張泡在桐油裏拿出來晾幹的。為了簡單起見,這個直流電機的勵磁方式采用了並勵式,也就是勵磁端和輸出端並聯。
其實直流電機比交流電機複雜的地方是,換向器和電刷部分。這部分焊接線時張知木都是親自己動手,不敢有一絲馬虎。
驅動部分,張知木讓李雲鶴給做了一個大輪帶小輪的皮帶輪,這樣手搖大輪的就可以將小輪帶到一定的轉速。
由於前世時,張知木也沒做過直流電機,隻是知道直流電機的原理,所以製作和調試這個電機,花費了很多精力和時間。等一人搖動電機,張知木將兩根兒輸出電線的頭一碰到一起,“啪”的一聲打火時,張知木知道發電機成功了。為了更進一步的,測量電流,張知木將自己製作的電流表,接在了電機的輸出端上。再次搖動發電機時,電流表的指針一下子就打到了極限位置。
張知木知道,自己的電流表沒有校驗好,也沒有檔位,但是這個電流表已經檢測到了電流的存在,這是很說明問題的。
不過現在張知木麵臨著另一個很困惑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前世,就想每天呼吸一樣,從來沒覺得是個問題,現在卻是個大問題。那就是電流和電壓的計量問題。
前世時,隨便拿來一塊萬用表,一測就知道的事兒,現在是個難事了。究竟一伏電壓是多少、一安培電流又是多少,現在都沒有標準。標準原來是這麽的重要,張知木感慨著。
不過電阻的問題好解決,記得前世的時候,有時候沒有大電流小電阻值電阻的時候,急用就用銅線自己繞製。還記得純銅在二十度溫度的時候,電阻率為0.0175歐姆平方毫米/米。雖然現在銅的純度不會太高,可是電阻也不還差的太多,用這個精度足夠用了。難就難在,電壓和電流沒有一個能確定的,否則的話,有一個確定了,另一個根據歐姆定律就可以計算出來。
張知木知道,有一種電氣石的表麵有六毫安的電流,可是現在沒有那種手段測出來那麽微小的電流。不過原電池到是電壓比較恒定,可是新舊電池的電壓差距也不小。不過再也沒有更準確的參照物了,還是想法做出來一種原電池吧。就以他為參考電壓,電流用他算出來,隻要能符合歐姆定律就行。以後有條件了再講標準化的問題。
看來建立一個工業體係,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行,尤其是起步的階段。
現在要想解決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製作鋅錳幹電池。不過製作鋅錳電池需要二氧化錳、氯化銨、碳粉、石墨還有金屬鋅。不過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是崇禎十年出版的,那是五年前的事兒,那裏麵就記載了金屬鋅的冶煉方法。前世時好像聽說過中國宋朝就有鋅的使用記錄。現在應該能有鋅這種東西吧。萬事俱備隻差鋅。
張知木決定去見一下盧炳義先生,看看盧先生知不知道鋅這東西。
盧炳義先生的辦公室就像一個戰場指揮中心,牆上掛著大幅地圖,桌之上擺著的也是地圖之類文件。盧先生的屋裏有十幾個人正在和他指著地圖,一起研究著什麽。
有人提醒盧炳義張知木到了,盧炳義連,對這些人交代了幾句什麽,轉過來問張知木:“張總,到我這來,一定是有事兒。我們正忙著,把規劃圖畫出來。歐陽鶴的八卦城有點兒意思,以後城市要是再擴大,也可以沿著這種方式繼續擴展。很有意思。”
張知木見盧炳義忙的一塌糊塗,趕緊說:“那我就長話短說,不耽誤你們的時間。宋應星這個人你了解多少?”
盧炳義說:“我們算是朋友吧。這個人六次進京趕考都沒中,不過這人聰明的過人。他的《天工開物》沒寫成時,路過揚州拜訪過我,我們聊過很多事情,不瞞你說,他的《天工開物》裏,好多東西,他都向我求證過。甚至有些東西,就是我告訴他的。不過他的《天工開物》出版後,我們再沒見過。他的書是是崇禎十年出版的,成書時間還要早一點兒。聽說他現在回江西做官去了。”
張知木問:“他在《天工開物》裏介紹了鋅的冶煉辦法。我想知道,這鋅在大明朝買得到嗎?”
盧炳義知道,張知木一定是又要製作啥新東西了,說:“這個鋅的製取辦法早就有,可是這東西製出來也沒發現有啥大用。隻是和在銅裏有些用。所以很少有人弄個這東西,如果張總想用這東西,我們也可以用爐甘石自己提煉。近處山東就有爐甘石。”
張知木一聽很失望的說:“那就等明年開了春再說了。”其實張知木知道鋅這東西,到處都有,好多鉛礦就伴生鋅。
盧炳義說:“不過,張總啊。我一直在想,宋應星這個人應該為我們所用。此人現在在江西,他深知朝廷的腐敗,當大明朝不保時,我們去請他,暁以窯崗的情況,此人一定會被說動。其實我們窯崗的好多事情,已經不是他那個《天工開物》所能講清楚的了。就憑這一點,此人必來窯崗。”
張知木也對宋應星這人和感興趣,他作的《天工開物》簡直就是一本兒百科全書。此人也一定非凡人。不過目前窯崗還不具備請這個人的條件,其實,就象盧炳義說的,他來了,好多事兒也隻有學習的份兒。但是此人的影響力不能不說太大了,現在他的門徒眾多,而大多是能工巧匠。能爭取這樣的人,當然是好事兒。
張知木這些心裏話,還不想說的太多,說:“這事兒,有機會和他聯係一下,為以後爭取他做點鋪墊。關於鋅的事兒,我在去問問陸先生知不知道哪裏有。不過,我有一個想法,我們應該組織人專門搞地質方麵的研究,比如哪些地方有什麽樣的礦產等等。現在我就想找一種磷礦,到處問也沒人知道,這樣影響以後我們的發展。”
盧炳義明白張知木說的問題,他說:“我們可以在冶廠選一些人,他們和礦石打交道有經驗,讓他們去做這個工作,慢慢的把礦石的事兒也寫一本書。另外我們窯崗有幾萬人,來至各地都有,你要找的也許他們知道。”
聽盧炳義一說,張知木覺得,對呀,可以發動群眾嗎。張知木是想找磷灰石,曾經問了好多人,結果都不知道。
張知木離開盧炳義前,對他說:“找礦石的的事兒,一定要當一回事兒,要組織一個部門,這事盧先生就直接負責吧,這個部門先歸你來管。”
盧炳義說:“好吧,這事兒我來安排。”張知木對盧炳義非常了解,隻要他答應的事兒,就一定會妥善落實。
盧炳義也知道,如果不是非常重要的事兒,張知木也不會安排他親自來管。
回到辦公室,楊玉琳告訴張知木,秀容知縣來了。張知木心想,快過年了,知府大人來是不是要揩點兒油啊?
張知木進到辦公室,見陸成祥正陪著知縣大人在那裏說話。
這終究是父母官兒啊,張知木過去拱手施禮,說:“讓大人久等了,方才有事出去了一下。”
知府大人也回禮說:“我知道張東家一向很忙,今天過來打擾了。”張知木一向很討厭這些客套,可是沒辦法,慢慢的也就適應了。
知縣大人也是一個爽直的人,等大家都落座了,說:“張東家,我是無事不登門啊,今天還是有求張東家。我們山西連續幾年大旱,死人無數。可是一直不見好轉,我們秀蓉城外,每天都有很多人凍餓而死,我一個小小的知縣,手裏無銀無糧,束手無策,沒有辦法,我今天替那些凍餓的饑民求你來了。”
----------
推薦:氫氣爆炸,發電機運轉,郭守敬上任。顯微鏡,聽診器,新醫學起步。--《南宋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