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曆史的節點
響了大半天的炮聲,終於停了,張知木命令發信號,火槍上彈點火繩;弩上弦裝彈。停有半隻香的功夫,張知木命令,開船。船隊接成一隊長龍,順流而下,這次是全速前進。等來到開封河段時,水麵上滔滔河水早把激戰的痕跡衝刷幹淨了,隻是在岸邊有幾隻戰船還在燃著大火,顯然是在南岸登陸的船被闖王軍隊給點燃了。河岸大堤上,密密麻麻地排著望不到邊的窩棚,隔不遠還有用土堆壘砌的炮台。張知木心想這是四五十萬大軍啊。一場大戰之後,兩岸軍隊都象剛剛戰罷的猛獅一樣,正在舔舐著自己的傷口,對身邊的小動物無動於衷。張知木他們的船隊,就想小動物一樣,在兩岸雙方軍隊的注視下通過了。兩岸的軍隊都有點不解,哪有如此大膽的人,竟然敢再兩軍交火的戰場裏通過,尤其是戰勝一方,闖王的軍隊,都在大堤上看熱鬧,都想看看在這戰火尚未熄滅的戰場通過的商船隊。沒有人想起來要攔著問一問。老天經常是關照那些勇敢的人,張知木率領的船隊竟然不可思議的,非常順利的通過了這一險要路段。等過了這一段,張知木才發覺,自己後背已經被汗濕透了。楊玉琳悄悄地拽了一下張知木的衣袖,示意他換換衣服。張知木回倉裏把衣服換了。來到船頭,一看,船隊整個亂套了,後麵的其他商家的船紛紛從後麵趕上來,和張知木揮手告別,因為前麵就是黃河分路的地方了,在這裏大家真的就分手了。張知木和大家都站在船頭和對麵的船揮手。李治在寫回憶錄時說:“那場麵,現在回憶起來還心情不能平靜。人們是真的崇拜張總啊。沒有一點虛情假意,張總最後威震天下,我總覺得是從那時開始的。”
到了這黃河分路的地方,張知木似乎一下子有所感悟。從這開始,就有兩個不同的選擇,選擇不同的方向就有不同的道路。那麽曆史呢,曆史也會有些緊要關頭,有了不同選擇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就說眼前的李自成三圍開封吧,曆史記載從五月份開始一直圍到,九月份黃河決口,大水衝進開封城,才攻陷開封,之前應該說打得勢均力敵,一直僵持。這時就像黃河到了分叉口往哪個方向選擇都有可能。不管我們穿越也好,不管有多大本事,必須順應曆史大勢,需要選擇時機在關鍵點,采取點辦法,讓曆史按自己希望的方向前進。否則逆曆史潮流而動起不到任何作用,很快就被湮沒了。張知木心中暗下決定,要幫助開封守軍,打敗這次圍城,讓曆史稍稍改變一下。因為李自成這次成功了。絕對是大明朝的滑鐵盧,從此,就加速了滅亡之路。張知木不想大明朝這麽快的滅亡。因為隻要有大明朝一口氣在,就可以號令四方,對清兵蒙古都可以牽製。令李自成不敢放開手腳。那麽自己就能爭取一些時間。至於怎麽辦,要到徐州再說。
可是,船剛順著黃河轉向東南不久,張知木正在這遐思呢。前麵傳來一聲炮響。發信號,讓整個商隊停下後,劉雲帶著三艘武裝船向前駛去。張知木的指揮船跟在後麵。
劉雲領著的三條船走了不長時間,就見前麵有濃煙升起。再往前走了一會,看見有三艘戰船正追打一艘已經受傷有點歪斜的戰船,看旗幟就知道,是三艘闖王的船在追打一艘官軍的船。張知木發信號,命令救下官軍的船。
劉雲的武裝船比那些戰船小不少,但機動能力比大戰船強很多。
劉雲一見信號,命令床弩準備,向三艘船中最後一艘,離自己最近的那艘先發射一枚火油彈,由於離得不遠,而這艘船也是全力對付前麵的船,劉雲的船靠近他們都沒發現。這枚火油彈畫一道拋物線,一下子紮在這艘船的甲板上,接著一聲爆炸,裝猛火油的竹筒被炸開,火油被炸的四散開來,大火很快就在船上燒了起來,船上官兵哪受得了這樣猛烈的大火,紛紛跳下水去。
在另兩條武裝船上,都由在汾河上參加過戰鬥,有經驗的人指揮,沒等闖王戰船上的水兵掉過炮口,船已經靠在一起,這時火槍發揮了作用,人沒攀上去之前,**又扔上去了一批。等火槍手上船了,基本上就是屠殺了。一律是火槍手在前麵,弓箭手在後麵。火槍手在前麵射完,一批子彈之後,弓箭手向前射一排弓箭,再退回來,火槍手再上前,又是一批子彈射出。很快兩艘戰船上就停止抵抗了。張知木的指揮船也靠上去了,見官軍的船馬上要沉了,張知木把自己的船靠了過去,這艘明軍的戰船,受損嚴重,連傷的加一塊就剩十個人了,船上的官軍過到指揮船不久,就沉沒了。張炳臣過來給幾位包紮完以後,令人沒想到的事發生了。這被救過來的人有一位是水軍的領兵官,此人突然仰天長歎,猛地拔出隨身寶劍,向自己頸部抹去。好在楊玉琳反應得快,長鞭如閃電一樣飛出去,一下子打飛他的寶劍。張知木趕忙過去,扶住這位想自盡的領兵官。此人名叫楊俊義。這時楊俊義說:“我看到你們的鏢旗了,知道你們是虎威鏢局的,早就得報,知道你們力戰賊軍水軍的事。謝謝你救了我們弟兄們。可是我必須死啊。”
“此話怎講?”張知木問。
“我們水軍幾十條戰船,被賊軍擊沉,而我活著回去。必然是要承擔戰敗的責任,也就是個替罪羊。如果我死了,還落個為國戰死的英明。回去死了還會牽連家人。唉!我們的大明水師啊,竟然落得如此下場。”楊俊義歎口氣說。
“我們大明水師,無敵於天下,怎麽會打不過賊軍呢。”張知木問。
楊俊義説;“原因太多了。一是官怯戰兵厭戰。糧餉都不能按時發,能願意打仗麽。還有,這仗就不是這麽打的,命令我們水軍,逆流接敵,船速慢,而賊軍炮台架在岸邊以逸待勞,一接近岸邊人家十幾門炮對付我們一條船,我們船在水裏,水裏有浪,船不穩炮哪能有岸上的打的準。我們冒死衝上去了,可是步軍船卻不上前,沒辦法,我們水師的戰船隻能向前衝,到了岸邊,人家是火球、火磚一起打下來。好幾艘戰都被點著火了。我們是打不能打,撤不能撤。最後賊軍戰船一衝下來,就把我們衝散了。戰前,我就向主帥提出過,這樣打的話會很被動,結果我的意見沒被理睬。這次真的完全按我說的應驗了。那主帥怕擔責任,也不會放過我,應定會借此找個理由,置我於死地。”楊俊義搖著頭說。
張知木突然想起個人,問:“秦鵬你認識嗎?”
“不認識,聽說過他的事。我比不了他啊,他家裏有銀子,有關係。買下了一條命,我們都知道。可我不行啊!”楊俊義說。
張知木說:“我有一個辦法,即能讓你不牽連家人,又能留下來,將來有為民為國出力的機會。你看如何?”
其實,哪有願意死的人。見到有一線生機,楊俊義還是不敢相信。張知木問:“你這些弟兄們可靠嗎?”
“可靠,從戰場上退回來,他們也都回不去了。”楊俊義說。
“你們這裏誰是軍官?”張知木問。
“還有一個是哨官一個是捕盜”楊俊義回答。
大明水師最高峰時,成有戰船三千五百多艘,有非常完備的編製體係。一般是福船兩艘、海滄一艘、艟二艘,編為一哨,設哨官一人;二哨為一營,設領兵官人。負責一條船的叫捕盜。每營有戰船:大、中、小戰船十艘;火器大將軍炮四門;佛郎機四十門;碗口銃三十門;噴筒五百個;鳥嘴銃六十八支。
張知木心想這一級軍官是最好的替罪羊,被冤死了也沒多少辦法,不過要說打仗,他們才是戰鬥力的核心。
張知木對楊俊義說:“現在把你們的衣服全都進倉裏換下來,然後把你們三人的衣服盔甲都給我。”
楊俊義等十人進倉裏把衣服都換下來了。張知木讓人按照與三人身材模樣差不多的,找來三具屍體,換上三人的衣服盔甲。楊俊義明白了,張知木是想用這三具屍體,頂替楊俊義等三人。楊俊義說:“我左臂上有一塊記。就怕家裏人不知情,一看發現不是我,豈不前功盡廢。”張知木說:“來人,把屍體的左臂砍掉。然後,屍體都用白布包上,天熱用不了兩天,就看不出來是誰了。等到了徐州再用石灰都包上。”
楊俊義突然跪下,剩下的九人也跪下了。楊俊義說:“從今以後,這世上就沒有楊俊義了。請恩公收留我們,我們願意做牛做馬跟隨恩公。請恩公為我們取個名字吧。”張知木趕緊扶起他們說:“各位都是棟梁之才,以後我們大家在一起,就都是兄弟了。再不許下跪了。各位以後是不能用原名了。為了好記,楊俊義就改叫穆義,另兩位兄弟就叫李公明、劉濤吧。”三人謝過。張知木說:“此事盡量縮小知情範圍,好在後麵的船還都沒上來。把其它的軍服盔甲都扔水裏。對外,就說我們隻撈上來三具官軍的屍體。”
張知木心想,這是我未來的海軍將領啊。安排好這十位新加入的兄弟,張知木來到繳獲的兩艘戰船,張知木一看心裏一驚。知道自己又是僥幸取勝。原來這兩艘就是大明水軍的戰船,隻是船上的都是步軍改的水軍,訓練還很不到位。船上配著各種火器,隻是由於劉雲的船突然靠近,又被火槍火力壓製住了,沒能發揮出來,否則的話,自己可能要吃些虧。
張知木非常了解這段曆史,這些船是大明水師有人投降李自成時帶過來的。但是李自成對他們不放心,就以到大營點名為名,把他們都綁起來殺了,埋在蓮池坑內。所以現在的李自成的水兵戰鬥力不是很強,楊俊義也就是現在穆義,他們敗在河岸的炮兵手裏。
兩艘船上各俘虜了十幾名闖王的水軍,張知木知道現在這些人,隻要有飯吃,不在乎跟誰幹。所以又是拿出了那個克敵製勝的法寶,一番動員之後,這些人就都加入窯崗隊伍了。張知木讓他們趕緊換掉號衣,重新編隊。從幾艘武裝船上分了一些人,加上穆義這些水上老手,就很容易操縱這兩艘戰船了。張知木命令,給後麵的船隊發信號。
船隊又開始順流而下了。
這一段水路是先經過歸德府(河南商丘),然後才能到徐州,盡管此時歸德府(河南商丘)已經被李自成占了,但是由於李自成的大部分軍隊都在開封城外,所以船隊在這裏沒被騷擾,也是順利通過。
張知木心裏很不平靜,他知道,在徐州必須想出一個辦法,在這曆史的關鍵節點上,用力改變這曆史的走向。
響了大半天的炮聲,終於停了,張知木命令發信號,火槍上彈點火繩;弩上弦裝彈。停有半隻香的功夫,張知木命令,開船。船隊接成一隊長龍,順流而下,這次是全速前進。等來到開封河段時,水麵上滔滔河水早把激戰的痕跡衝刷幹淨了,隻是在岸邊有幾隻戰船還在燃著大火,顯然是在南岸登陸的船被闖王軍隊給點燃了。河岸大堤上,密密麻麻地排著望不到邊的窩棚,隔不遠還有用土堆壘砌的炮台。張知木心想這是四五十萬大軍啊。一場大戰之後,兩岸軍隊都象剛剛戰罷的猛獅一樣,正在舔舐著自己的傷口,對身邊的小動物無動於衷。張知木他們的船隊,就想小動物一樣,在兩岸雙方軍隊的注視下通過了。兩岸的軍隊都有點不解,哪有如此大膽的人,竟然敢再兩軍交火的戰場裏通過,尤其是戰勝一方,闖王的軍隊,都在大堤上看熱鬧,都想看看在這戰火尚未熄滅的戰場通過的商船隊。沒有人想起來要攔著問一問。老天經常是關照那些勇敢的人,張知木率領的船隊竟然不可思議的,非常順利的通過了這一險要路段。等過了這一段,張知木才發覺,自己後背已經被汗濕透了。楊玉琳悄悄地拽了一下張知木的衣袖,示意他換換衣服。張知木回倉裏把衣服換了。來到船頭,一看,船隊整個亂套了,後麵的其他商家的船紛紛從後麵趕上來,和張知木揮手告別,因為前麵就是黃河分路的地方了,在這裏大家真的就分手了。張知木和大家都站在船頭和對麵的船揮手。李治在寫回憶錄時說:“那場麵,現在回憶起來還心情不能平靜。人們是真的崇拜張總啊。沒有一點虛情假意,張總最後威震天下,我總覺得是從那時開始的。”
到了這黃河分路的地方,張知木似乎一下子有所感悟。從這開始,就有兩個不同的選擇,選擇不同的方向就有不同的道路。那麽曆史呢,曆史也會有些緊要關頭,有了不同選擇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就說眼前的李自成三圍開封吧,曆史記載從五月份開始一直圍到,九月份黃河決口,大水衝進開封城,才攻陷開封,之前應該說打得勢均力敵,一直僵持。這時就像黃河到了分叉口往哪個方向選擇都有可能。不管我們穿越也好,不管有多大本事,必須順應曆史大勢,需要選擇時機在關鍵點,采取點辦法,讓曆史按自己希望的方向前進。否則逆曆史潮流而動起不到任何作用,很快就被湮沒了。張知木心中暗下決定,要幫助開封守軍,打敗這次圍城,讓曆史稍稍改變一下。因為李自成這次成功了。絕對是大明朝的滑鐵盧,從此,就加速了滅亡之路。張知木不想大明朝這麽快的滅亡。因為隻要有大明朝一口氣在,就可以號令四方,對清兵蒙古都可以牽製。令李自成不敢放開手腳。那麽自己就能爭取一些時間。至於怎麽辦,要到徐州再說。
可是,船剛順著黃河轉向東南不久,張知木正在這遐思呢。前麵傳來一聲炮響。發信號,讓整個商隊停下後,劉雲帶著三艘武裝船向前駛去。張知木的指揮船跟在後麵。
劉雲領著的三條船走了不長時間,就見前麵有濃煙升起。再往前走了一會,看見有三艘戰船正追打一艘已經受傷有點歪斜的戰船,看旗幟就知道,是三艘闖王的船在追打一艘官軍的船。張知木發信號,命令救下官軍的船。
劉雲的武裝船比那些戰船小不少,但機動能力比大戰船強很多。
劉雲一見信號,命令床弩準備,向三艘船中最後一艘,離自己最近的那艘先發射一枚火油彈,由於離得不遠,而這艘船也是全力對付前麵的船,劉雲的船靠近他們都沒發現。這枚火油彈畫一道拋物線,一下子紮在這艘船的甲板上,接著一聲爆炸,裝猛火油的竹筒被炸開,火油被炸的四散開來,大火很快就在船上燒了起來,船上官兵哪受得了這樣猛烈的大火,紛紛跳下水去。
在另兩條武裝船上,都由在汾河上參加過戰鬥,有經驗的人指揮,沒等闖王戰船上的水兵掉過炮口,船已經靠在一起,這時火槍發揮了作用,人沒攀上去之前,**又扔上去了一批。等火槍手上船了,基本上就是屠殺了。一律是火槍手在前麵,弓箭手在後麵。火槍手在前麵射完,一批子彈之後,弓箭手向前射一排弓箭,再退回來,火槍手再上前,又是一批子彈射出。很快兩艘戰船上就停止抵抗了。張知木的指揮船也靠上去了,見官軍的船馬上要沉了,張知木把自己的船靠了過去,這艘明軍的戰船,受損嚴重,連傷的加一塊就剩十個人了,船上的官軍過到指揮船不久,就沉沒了。張炳臣過來給幾位包紮完以後,令人沒想到的事發生了。這被救過來的人有一位是水軍的領兵官,此人突然仰天長歎,猛地拔出隨身寶劍,向自己頸部抹去。好在楊玉琳反應得快,長鞭如閃電一樣飛出去,一下子打飛他的寶劍。張知木趕忙過去,扶住這位想自盡的領兵官。此人名叫楊俊義。這時楊俊義說:“我看到你們的鏢旗了,知道你們是虎威鏢局的,早就得報,知道你們力戰賊軍水軍的事。謝謝你救了我們弟兄們。可是我必須死啊。”
“此話怎講?”張知木問。
“我們水軍幾十條戰船,被賊軍擊沉,而我活著回去。必然是要承擔戰敗的責任,也就是個替罪羊。如果我死了,還落個為國戰死的英明。回去死了還會牽連家人。唉!我們的大明水師啊,竟然落得如此下場。”楊俊義歎口氣說。
“我們大明水師,無敵於天下,怎麽會打不過賊軍呢。”張知木問。
楊俊義説;“原因太多了。一是官怯戰兵厭戰。糧餉都不能按時發,能願意打仗麽。還有,這仗就不是這麽打的,命令我們水軍,逆流接敵,船速慢,而賊軍炮台架在岸邊以逸待勞,一接近岸邊人家十幾門炮對付我們一條船,我們船在水裏,水裏有浪,船不穩炮哪能有岸上的打的準。我們冒死衝上去了,可是步軍船卻不上前,沒辦法,我們水師的戰船隻能向前衝,到了岸邊,人家是火球、火磚一起打下來。好幾艘戰都被點著火了。我們是打不能打,撤不能撤。最後賊軍戰船一衝下來,就把我們衝散了。戰前,我就向主帥提出過,這樣打的話會很被動,結果我的意見沒被理睬。這次真的完全按我說的應驗了。那主帥怕擔責任,也不會放過我,應定會借此找個理由,置我於死地。”楊俊義搖著頭說。
張知木突然想起個人,問:“秦鵬你認識嗎?”
“不認識,聽說過他的事。我比不了他啊,他家裏有銀子,有關係。買下了一條命,我們都知道。可我不行啊!”楊俊義說。
張知木說:“我有一個辦法,即能讓你不牽連家人,又能留下來,將來有為民為國出力的機會。你看如何?”
其實,哪有願意死的人。見到有一線生機,楊俊義還是不敢相信。張知木問:“你這些弟兄們可靠嗎?”
“可靠,從戰場上退回來,他們也都回不去了。”楊俊義說。
“你們這裏誰是軍官?”張知木問。
“還有一個是哨官一個是捕盜”楊俊義回答。
大明水師最高峰時,成有戰船三千五百多艘,有非常完備的編製體係。一般是福船兩艘、海滄一艘、艟二艘,編為一哨,設哨官一人;二哨為一營,設領兵官人。負責一條船的叫捕盜。每營有戰船:大、中、小戰船十艘;火器大將軍炮四門;佛郎機四十門;碗口銃三十門;噴筒五百個;鳥嘴銃六十八支。
張知木心想這一級軍官是最好的替罪羊,被冤死了也沒多少辦法,不過要說打仗,他們才是戰鬥力的核心。
張知木對楊俊義說:“現在把你們的衣服全都進倉裏換下來,然後把你們三人的衣服盔甲都給我。”
楊俊義等十人進倉裏把衣服都換下來了。張知木讓人按照與三人身材模樣差不多的,找來三具屍體,換上三人的衣服盔甲。楊俊義明白了,張知木是想用這三具屍體,頂替楊俊義等三人。楊俊義說:“我左臂上有一塊記。就怕家裏人不知情,一看發現不是我,豈不前功盡廢。”張知木說:“來人,把屍體的左臂砍掉。然後,屍體都用白布包上,天熱用不了兩天,就看不出來是誰了。等到了徐州再用石灰都包上。”
楊俊義突然跪下,剩下的九人也跪下了。楊俊義說:“從今以後,這世上就沒有楊俊義了。請恩公收留我們,我們願意做牛做馬跟隨恩公。請恩公為我們取個名字吧。”張知木趕緊扶起他們說:“各位都是棟梁之才,以後我們大家在一起,就都是兄弟了。再不許下跪了。各位以後是不能用原名了。為了好記,楊俊義就改叫穆義,另兩位兄弟就叫李公明、劉濤吧。”三人謝過。張知木說:“此事盡量縮小知情範圍,好在後麵的船還都沒上來。把其它的軍服盔甲都扔水裏。對外,就說我們隻撈上來三具官軍的屍體。”
張知木心想,這是我未來的海軍將領啊。安排好這十位新加入的兄弟,張知木來到繳獲的兩艘戰船,張知木一看心裏一驚。知道自己又是僥幸取勝。原來這兩艘就是大明水軍的戰船,隻是船上的都是步軍改的水軍,訓練還很不到位。船上配著各種火器,隻是由於劉雲的船突然靠近,又被火槍火力壓製住了,沒能發揮出來,否則的話,自己可能要吃些虧。
張知木非常了解這段曆史,這些船是大明水師有人投降李自成時帶過來的。但是李自成對他們不放心,就以到大營點名為名,把他們都綁起來殺了,埋在蓮池坑內。所以現在的李自成的水兵戰鬥力不是很強,楊俊義也就是現在穆義,他們敗在河岸的炮兵手裏。
兩艘船上各俘虜了十幾名闖王的水軍,張知木知道現在這些人,隻要有飯吃,不在乎跟誰幹。所以又是拿出了那個克敵製勝的法寶,一番動員之後,這些人就都加入窯崗隊伍了。張知木讓他們趕緊換掉號衣,重新編隊。從幾艘武裝船上分了一些人,加上穆義這些水上老手,就很容易操縱這兩艘戰船了。張知木命令,給後麵的船隊發信號。
船隊又開始順流而下了。
這一段水路是先經過歸德府(河南商丘),然後才能到徐州,盡管此時歸德府(河南商丘)已經被李自成占了,但是由於李自成的大部分軍隊都在開封城外,所以船隊在這裏沒被騷擾,也是順利通過。
張知木心裏很不平靜,他知道,在徐州必須想出一個辦法,在這曆史的關鍵節點上,用力改變這曆史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