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中流砥柱
看著差不多了,張知木起身了,還沒說話,眾人已經都沒聲了。張知木說:“感謝各位的盛情,讓我有機會和大家一聚。感謝的話,各位也說了不少,其實完全不必如此客氣。我們在這亂世出來闖蕩,本就應該有苦難時互相伸出手來幫一把。我想這裏大多都是商人,我們今天能同生共死的走一著,真的是緣分,不如這樣,我們都把自己的聯係地址,寫在紙上,然後我們人手一份,以後走到哪一位門前可以小聚一下,敘敘舊,有生意的話可以做做生意,也不枉我們幾天認識一回。”下麵一片響應叫好。張知木接著說:“我先把我們的長處給大家介紹一下。第一我們現在,向北的通路已經打通,蒙古的馬匹毛皮可以要多少,我們都可以運來。南邊的東西有啥也都可以運出去。另外,還有一個生意,我們大家都可以一起做一下,這次我們回去,就要造一種鋼簧馬車。我已經注意了,我們商隊中有不少馬車,每輛馬車最多隻能裝十石的貨物,而且每到一處地方都要檢修馬車。而我們造的這種馬車,不但可以拉兩倍以上的貨物,而且堅固無比,就是人坐上,由於整個車都是坐在鋼簧上,也不會感覺到顛簸。尤其是我們還準備製作一種,專門拉人的四輪馬車,由於是四輪車,馬匹不用承擔車轅的壓力,而且車子不會由於馬匹邁步子而起伏了,人乘坐上不但不會有顛簸感而且會非常平穩舒適,不瞞各位說,我們這次到殺虎口去了四輛車,差一點一輛沒回來,都沒人家搶了,隻是由於我們一再堅持才回來一輛,其它的都被蒙古王爺,那些大戶個給搶了。可能大家還不信,每輛馬車在殺胡口都賣了五百兩銀子。當然回去我們批量造馬車的話,會把價錢降下來,給大家留出足夠的空間。”
下麵一聽還有這事啊。結果,這桌子的次序就亂了,紛紛要和張知木談生意,張知木說:“談生意你們別找我,去找陸先生”接著陸成祥身邊就全是人了。
夥計拿過筆來,每人都把自己的名字、地址、聯係方式等寫上了,好多人還把自己經營的貨物種類寫上,又讓夥計找人按人頭數謄寫出來。有人提議,大家都按上手印。後來這張聯絡圖的確給每一位都帶來了很多財富。在這亂世,能出來跑生意的,大多是有膽有識的。能有自己商隊的也都是有一定實力的,也都為能攀上窯崗這樣的商家而高興,最少回去,可以吹一下和窯崗有關吧。
一位陝州的商人李斌過來給張知木敬酒說,張東家若是不走,可以在陝州好好看一看,這裏名勝古跡可是不少。張知木說我們是要在這休整幾天,也要好好看看這千年古城。李斌說:“如不嫌棄,我為東家領領路如何?”張知木說:“那太好了,就怕耽誤您的時間。”李斌說:“張東家太客氣了,那就說好了,明天我去客店找你們。”
李斌走後,徐州的永茂商行的劉勤大掌櫃的,過來敬酒,喝完了這杯酒,劉勤說:“聽說東家要買糧食,我們可是專門做糧食的,在徐州算大戶,我們那裏就是產糧的地區。不過河南連年大旱,隻能從山東購些糧食了。”張知木說:“到徐州我們有一站,到你家門口了,我們再商量糧食的事,今天就是喝酒。”劉勤說:“好,那我們正好也在這休息幾日,啥時候你們啟程,知會一下我們,我們還是同路。”張知木現在已經隱隱感到這次酒不會白喝,各處都有合作夥伴的話,隻要我們保證商路通暢,就有錢賺,比自己到處推銷強多了,自己就把貨物運到就行。
酒樓看來想的非常周到,這次酒喝得,多數都是夥計攙著出去的,在後堂早就備下客房,安排大家休息。張知木也瞧見,酒樓東家掌櫃的笑的嘴都合不上了,好長時間沒這樣客人了。不用說這一頓掙了多少錢,明天全城都會知道,這樣一場酒宴是在鴻賓樓開的。
第二天張知木回到客店布置了兩項工作,第一劉雲負責訓練,新人必須盡快融入集體當中;第二由陸琪負責,用木頭***雷,參照鐵殼雷把雷體的長度增加因為,木頭比鐵殼輕不少,可以增加**量,能裝十五斤就行。另外外買些細竹子,用竹筒裝**綁在箭杆上,做火箭。讓陸成祥去買一些白布,裁成布條,準備纏在箭杆上,蘸火油發射可以放火。第一天主要是隊列訓練,這樣主要是為了提高隊伍的紀律性。
安排完,張知木和陳玉鋒就領著楊玉琳,跟著李斌逛風景去了。
張知木跟李斌說,想去看看黃河的三門峽。張知木知道,前世在三門峽建了大壩,三門峽早就已經看不見了。現在自己有機會能看到,前世再也看不到的三門峽,豈能錯過。
幾人騎馬來到陝州東北的三門山上,這裏可以北望黃河,俯瞰三門峽。張知木雖然心有準備,還是被腳下飛流激蕩的黃水震撼著,當年大禹,使用神斧將高山劈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穀,河道中由鬼石和神石將河道分成三流,真的如同如同有三座門一樣。從南向北分別是人門、神門、鬼門。李斌指著河心説:“順流過了神門前麵那塊巨石就是中流砥柱。有人說這中流砥柱是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鎮河石柱,又說是一位黃河老艄公的化身。據說,以前,一位老艄公率領幾條貨船駛往下遊,船行到神門河口,突然天氣驟變,狂風不止,大雨傾盆。刹那間,峽穀裏白浪滔天,霧氣騰騰,看不清水勢,辨不明方向。老艄公駕船穿越神門,眼看小船就要被風浪推向岩石。老艄公大喝一聲‘掌好舵,朝我來‘。他縱身跳進了波濤之中。船工們還弄不清是怎麽回事,就聽到前麵有人高呼“朝我來,朝我來“,原來是老艄公站在激流當中為船導航。船工們駛到跟前正要拉他上船,一個浪頭將船推向下遊,離開險地。船工們在下遊將船拴好,返回去找老艄公,見他已經變成了一座石島,昂頭挺立在激流中,為過往船隻指引航向。因此,人們把這座石島--‘中流砥柱’也叫‘朝我來’。從此以後,中流砥柱就成了峽穀中的航標,船隻駛過三門以後,就要朝砥柱直衝過去。眼看船就要與砥柱相撞時,砥柱前麵波濤的回水正好把船推向旁邊安全的航道,避開了明島暗礁,順利駛出峽穀。”猛然間,賀敬之《三門峽歌》湧然心間。張知木順口吟了幾句“望三門,三門開,‘黃河之水天上來’!神門險,鬼門窄,人門以上百丈崖。黃水劈門千聲雷,狂風萬裏走東海。”劉勤和陳玉鋒、楊玉琳都這幾句詩詞打動了,幾人正站在人門的百丈崖上。張知木怕他們問起這詩的事,連忙說:“據說,如果船隻走到鬼門就會被鯉魚精請去是嗎?”李斌笑了說:“反正走哪門的都沒回來,不知道是不是鯉魚精請去了。”張知木回頭對陳玉鋒說:“都說船行至此,十船九末,難道不能用**炸開一條航道嗎?”陳玉鋒說:“那需要多少**和人力,曆朝曆代都想辦都沒辦成。”張知木說:“那是因為我還沒來。”三人都瞪著眼睛望著張知木,張知木這才覺得自己有些失態。連忙說:“有條件我們一定打開這條水路,造福萬代。”劉勤指著對岸說:“那條開元新河就在鬼門北岸山的後麵,是唐朝時人工開鑿的,有八九十長,正好繞過了三門峽。船隻進出全靠兩岸上棧道上的纖夫拉過去。”張知木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劈開這中流砥柱,開辟出新的航道來。
離開黃河岸邊,幾人又朝拜了佛門聖地空相寺,這裏是達摩祖師的葬地。在這張知木給楊玉琳講了達摩祖師的故事。這裏原來叫定林寺,達摩祖師是一百五十歲時圓寂的,就葬在這裏。後來東魏使臣從西域取經返回途中,遇見達摩大師用禪杖挑一隻鞋子西歸,立即報告給皇帝。皇帝聽到後,命人挖開達摩墓葬,隻見空棺材裏隻有一隻鞋子,這才知道大師已脫化成佛,所以將定林寺更名為“空相寺”。李斌說:“陝州這地方文物古跡太多了,有千年古寺寶輪寺、千年古刹空廂寺,千年古虢都城上陽,千年古渡茅津渡等等,一下子看不完。今天我領你們看一個當地奇觀吧。”楊玉琳說好啊,我看這些廟宇都一樣,也看不出什麽。你說說是什麽奇觀吧。劉勤故意賣個關子說:“到了你就知道了。”幾人騎馬走了一會,來到一個方方正正的大坑前,說:“這裏有一個村子,你們信嗎?”張知木搖搖頭。李斌指著坑裏說你仔細看一看坑裏。張知木等人向下一看,原來坑的四壁都挖成窯洞,這個坑底就是他們的院子。真的覺得很奇怪。劉勤說:“這就叫天井窯院,也叫地坑院,所以這裏是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因為當地氣候幹燥少雨,所以人們就建成了這冬暖夏涼的天井窯院。”張知木等人看了是嘖嘖稱奇。
等晚上,回到客店時,陸成祥說火油買到了。原來這猛火油裝在幾個壇子裏,打開一看,瀝青含量還不多,流動性不錯。不過張知木又一想,用弓箭蘸著射,也不方便,弄不好把自己燒了。就把陸琪找過來商量,問陸琪,如果弄個一節粗竹子,鑽個眼,把猛火油灌進去再封上,用床弩射出去可不可以。陸琪說:“用床弩發射的話,可以用兩節竹子,打通就可以,然後,打一個帶尖的鐵頭安上,在綁一點**,這樣射出去直接紮在敵船上,**就可以炸開竹筒引燃猛火油。”張知木說:“好辦法,抓緊做吧。”
看著差不多了,張知木起身了,還沒說話,眾人已經都沒聲了。張知木說:“感謝各位的盛情,讓我有機會和大家一聚。感謝的話,各位也說了不少,其實完全不必如此客氣。我們在這亂世出來闖蕩,本就應該有苦難時互相伸出手來幫一把。我想這裏大多都是商人,我們今天能同生共死的走一著,真的是緣分,不如這樣,我們都把自己的聯係地址,寫在紙上,然後我們人手一份,以後走到哪一位門前可以小聚一下,敘敘舊,有生意的話可以做做生意,也不枉我們幾天認識一回。”下麵一片響應叫好。張知木接著說:“我先把我們的長處給大家介紹一下。第一我們現在,向北的通路已經打通,蒙古的馬匹毛皮可以要多少,我們都可以運來。南邊的東西有啥也都可以運出去。另外,還有一個生意,我們大家都可以一起做一下,這次我們回去,就要造一種鋼簧馬車。我已經注意了,我們商隊中有不少馬車,每輛馬車最多隻能裝十石的貨物,而且每到一處地方都要檢修馬車。而我們造的這種馬車,不但可以拉兩倍以上的貨物,而且堅固無比,就是人坐上,由於整個車都是坐在鋼簧上,也不會感覺到顛簸。尤其是我們還準備製作一種,專門拉人的四輪馬車,由於是四輪車,馬匹不用承擔車轅的壓力,而且車子不會由於馬匹邁步子而起伏了,人乘坐上不但不會有顛簸感而且會非常平穩舒適,不瞞各位說,我們這次到殺虎口去了四輛車,差一點一輛沒回來,都沒人家搶了,隻是由於我們一再堅持才回來一輛,其它的都被蒙古王爺,那些大戶個給搶了。可能大家還不信,每輛馬車在殺胡口都賣了五百兩銀子。當然回去我們批量造馬車的話,會把價錢降下來,給大家留出足夠的空間。”
下麵一聽還有這事啊。結果,這桌子的次序就亂了,紛紛要和張知木談生意,張知木說:“談生意你們別找我,去找陸先生”接著陸成祥身邊就全是人了。
夥計拿過筆來,每人都把自己的名字、地址、聯係方式等寫上了,好多人還把自己經營的貨物種類寫上,又讓夥計找人按人頭數謄寫出來。有人提議,大家都按上手印。後來這張聯絡圖的確給每一位都帶來了很多財富。在這亂世,能出來跑生意的,大多是有膽有識的。能有自己商隊的也都是有一定實力的,也都為能攀上窯崗這樣的商家而高興,最少回去,可以吹一下和窯崗有關吧。
一位陝州的商人李斌過來給張知木敬酒說,張東家若是不走,可以在陝州好好看一看,這裏名勝古跡可是不少。張知木說我們是要在這休整幾天,也要好好看看這千年古城。李斌說:“如不嫌棄,我為東家領領路如何?”張知木說:“那太好了,就怕耽誤您的時間。”李斌說:“張東家太客氣了,那就說好了,明天我去客店找你們。”
李斌走後,徐州的永茂商行的劉勤大掌櫃的,過來敬酒,喝完了這杯酒,劉勤說:“聽說東家要買糧食,我們可是專門做糧食的,在徐州算大戶,我們那裏就是產糧的地區。不過河南連年大旱,隻能從山東購些糧食了。”張知木說:“到徐州我們有一站,到你家門口了,我們再商量糧食的事,今天就是喝酒。”劉勤說:“好,那我們正好也在這休息幾日,啥時候你們啟程,知會一下我們,我們還是同路。”張知木現在已經隱隱感到這次酒不會白喝,各處都有合作夥伴的話,隻要我們保證商路通暢,就有錢賺,比自己到處推銷強多了,自己就把貨物運到就行。
酒樓看來想的非常周到,這次酒喝得,多數都是夥計攙著出去的,在後堂早就備下客房,安排大家休息。張知木也瞧見,酒樓東家掌櫃的笑的嘴都合不上了,好長時間沒這樣客人了。不用說這一頓掙了多少錢,明天全城都會知道,這樣一場酒宴是在鴻賓樓開的。
第二天張知木回到客店布置了兩項工作,第一劉雲負責訓練,新人必須盡快融入集體當中;第二由陸琪負責,用木頭***雷,參照鐵殼雷把雷體的長度增加因為,木頭比鐵殼輕不少,可以增加**量,能裝十五斤就行。另外外買些細竹子,用竹筒裝**綁在箭杆上,做火箭。讓陸成祥去買一些白布,裁成布條,準備纏在箭杆上,蘸火油發射可以放火。第一天主要是隊列訓練,這樣主要是為了提高隊伍的紀律性。
安排完,張知木和陳玉鋒就領著楊玉琳,跟著李斌逛風景去了。
張知木跟李斌說,想去看看黃河的三門峽。張知木知道,前世在三門峽建了大壩,三門峽早就已經看不見了。現在自己有機會能看到,前世再也看不到的三門峽,豈能錯過。
幾人騎馬來到陝州東北的三門山上,這裏可以北望黃河,俯瞰三門峽。張知木雖然心有準備,還是被腳下飛流激蕩的黃水震撼著,當年大禹,使用神斧將高山劈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穀,河道中由鬼石和神石將河道分成三流,真的如同如同有三座門一樣。從南向北分別是人門、神門、鬼門。李斌指著河心説:“順流過了神門前麵那塊巨石就是中流砥柱。有人說這中流砥柱是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鎮河石柱,又說是一位黃河老艄公的化身。據說,以前,一位老艄公率領幾條貨船駛往下遊,船行到神門河口,突然天氣驟變,狂風不止,大雨傾盆。刹那間,峽穀裏白浪滔天,霧氣騰騰,看不清水勢,辨不明方向。老艄公駕船穿越神門,眼看小船就要被風浪推向岩石。老艄公大喝一聲‘掌好舵,朝我來‘。他縱身跳進了波濤之中。船工們還弄不清是怎麽回事,就聽到前麵有人高呼“朝我來,朝我來“,原來是老艄公站在激流當中為船導航。船工們駛到跟前正要拉他上船,一個浪頭將船推向下遊,離開險地。船工們在下遊將船拴好,返回去找老艄公,見他已經變成了一座石島,昂頭挺立在激流中,為過往船隻指引航向。因此,人們把這座石島--‘中流砥柱’也叫‘朝我來’。從此以後,中流砥柱就成了峽穀中的航標,船隻駛過三門以後,就要朝砥柱直衝過去。眼看船就要與砥柱相撞時,砥柱前麵波濤的回水正好把船推向旁邊安全的航道,避開了明島暗礁,順利駛出峽穀。”猛然間,賀敬之《三門峽歌》湧然心間。張知木順口吟了幾句“望三門,三門開,‘黃河之水天上來’!神門險,鬼門窄,人門以上百丈崖。黃水劈門千聲雷,狂風萬裏走東海。”劉勤和陳玉鋒、楊玉琳都這幾句詩詞打動了,幾人正站在人門的百丈崖上。張知木怕他們問起這詩的事,連忙說:“據說,如果船隻走到鬼門就會被鯉魚精請去是嗎?”李斌笑了說:“反正走哪門的都沒回來,不知道是不是鯉魚精請去了。”張知木回頭對陳玉鋒說:“都說船行至此,十船九末,難道不能用**炸開一條航道嗎?”陳玉鋒說:“那需要多少**和人力,曆朝曆代都想辦都沒辦成。”張知木說:“那是因為我還沒來。”三人都瞪著眼睛望著張知木,張知木這才覺得自己有些失態。連忙說:“有條件我們一定打開這條水路,造福萬代。”劉勤指著對岸說:“那條開元新河就在鬼門北岸山的後麵,是唐朝時人工開鑿的,有八九十長,正好繞過了三門峽。船隻進出全靠兩岸上棧道上的纖夫拉過去。”張知木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劈開這中流砥柱,開辟出新的航道來。
離開黃河岸邊,幾人又朝拜了佛門聖地空相寺,這裏是達摩祖師的葬地。在這張知木給楊玉琳講了達摩祖師的故事。這裏原來叫定林寺,達摩祖師是一百五十歲時圓寂的,就葬在這裏。後來東魏使臣從西域取經返回途中,遇見達摩大師用禪杖挑一隻鞋子西歸,立即報告給皇帝。皇帝聽到後,命人挖開達摩墓葬,隻見空棺材裏隻有一隻鞋子,這才知道大師已脫化成佛,所以將定林寺更名為“空相寺”。李斌說:“陝州這地方文物古跡太多了,有千年古寺寶輪寺、千年古刹空廂寺,千年古虢都城上陽,千年古渡茅津渡等等,一下子看不完。今天我領你們看一個當地奇觀吧。”楊玉琳說好啊,我看這些廟宇都一樣,也看不出什麽。你說說是什麽奇觀吧。劉勤故意賣個關子說:“到了你就知道了。”幾人騎馬走了一會,來到一個方方正正的大坑前,說:“這裏有一個村子,你們信嗎?”張知木搖搖頭。李斌指著坑裏說你仔細看一看坑裏。張知木等人向下一看,原來坑的四壁都挖成窯洞,這個坑底就是他們的院子。真的覺得很奇怪。劉勤說:“這就叫天井窯院,也叫地坑院,所以這裏是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因為當地氣候幹燥少雨,所以人們就建成了這冬暖夏涼的天井窯院。”張知木等人看了是嘖嘖稱奇。
等晚上,回到客店時,陸成祥說火油買到了。原來這猛火油裝在幾個壇子裏,打開一看,瀝青含量還不多,流動性不錯。不過張知木又一想,用弓箭蘸著射,也不方便,弄不好把自己燒了。就把陸琪找過來商量,問陸琪,如果弄個一節粗竹子,鑽個眼,把猛火油灌進去再封上,用床弩射出去可不可以。陸琪說:“用床弩發射的話,可以用兩節竹子,打通就可以,然後,打一個帶尖的鐵頭安上,在綁一點**,這樣射出去直接紮在敵船上,**就可以炸開竹筒引燃猛火油。”張知木說:“好辦法,抓緊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