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且擱下曹魏,讓我們轉頭看看蜀漢。諸葛孔明去世後的蜀,最大的困擾在於欠缺人才。與其說欠缺人才,毋寧說諸葛孔明的存在影響過於巨大。而使用人才的劉禪,更是個庸碌無能的主子,這個人的平庸,甚至已到愚蠢的程度。


    由於蜀地易守難攻,因此得以平安無事;事實上,它在三國中居於最劣勢的地位。諸葛孔明也知道,除非從漢中出蜀,在陝西和甘肅設立據點,不然,蜀將會自然趨向滅亡。孔明亡後,蜀國軍事領袖薑維多次率兵遠征,結果每次都铩羽而歸。由於人口不滿百萬,因而無法組織大規模遠征軍——這是未能成功的最大原因。


    失敗使人產生挫折感,天子以下參與國政的人,全都處身在心浮氣躁的氣氛中,因此常因一點小事而頻生摩擦或爭執,在人和事上不斷產生問題。


    魏在等待機會成熟。他們雖欲得蜀,卻不想付出突破蜀道之險的巨大代價。此外,明帝亡後的曹魏,正處於由司馬氏逐漸掌握國家主權的過渡階段,因此不太重視外征之事。


    蜀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魏之司空(副首相)諸葛誕因不滿司馬氏的專橫,而在壽春舉兵時,蜀的大將軍薑維曾經由駱穀進兵至芒水。


    好機會來了!——每次魏國內部發生紛爭,蜀國就樂不可支,實際上,到頭來都隻是空歡喜一場。於這一年五月舉兵的諸葛誕,很快就被消滅。經過紛爭,司馬氏的勢力在魏國國內變得更為強大。一旦勢力強大到足以睥睨一切時,司馬一族就再也不需要對外征之事有所顧慮,他們需要的,反而可能是以出征顯示自己的實力。


    這個時機終於來到。


    那是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之事。距反司馬運動的最後一擊——諸葛誕舉兵——已過六年。司馬仲達死後,其子司馬師曾經擊潰毋丘儉等反司馬軍,而今司馬師也已病歿。司馬氏後來以司馬師之弟司馬昭為統帥,並且接受魏之禪讓,正忙於創立新王朝。


    成人後對司馬氏之橫暴極為不滿的魏帝曹芳,以“荒淫”的理由被廢,而後由曹丕之孫、時年十三歲的曹髦即位。長大成人後的曹髦一樣對司馬氏極端憎恨。事實上,這位青年天子可是個血性男兒。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意圖篡奪魏之帝位,朕絕不會和先帝一樣遭受屈辱!朕已決心和他一拚死活!


    皇帝曹髦扔下寫著此文的詔書,就拔劍衝了出去。這時候,中護軍賈充剛好進來,其家臣成濟立即攔住青年天子。


    “如何是好呢?”成濟問賈充。


    “司馬公養你們,為的就是今天。這還需要問嗎?”賈充回答。


    成濟立刻以戈刺死天子。


    皇太後發出“皇帝有罪,廢為庶人”的命令。不用多說,這是在司馬昭的逼迫之下不得不如此。司馬昭因而得以免受殺害皇帝的惡名,被處刑的是成濟一族。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隨即奉迎燕王曹宇十五歲的兒子曹璜,使之登基,這是魏朝最後的皇帝——元帝。


    三年晃眼即逝,魏派大軍西征。與其說是魏,毋寧說是司馬氏的大軍。如此派出討蜀大軍,可以說是為了創立司馬氏新王朝的示威行動。


    魏國征西將軍鄧艾,率領三萬精兵向甘鬆進軍。甘鬆在今甘肅省臨洮附近,是秦始皇所建造萬裏長城的最西端。魏國雍州刺史諸葛緒則率領三萬餘兵,由祁山來到武街方麵,擺出要切斷蜀國薑維軍隊退路的架勢。更有司隸校尉鍾會,率領十萬大軍經斜穀前往漢中,他於進軍途上曾經前往拜祭諸葛孔明之墓,用以收攬人心。


    蜀對魏國大軍的來襲束手無策。成都朝廷連日舉行會議。


    “於今之計,唯有將蜀地雙手奉送給吳國以抵抗魏之來襲一途。”


    有人甚至提出這等自暴自棄的意見。


    “大魏有吞吳之能,而吳無並魏之力。再辱之恥非一辱可比。”


    光祿大夫譙周以此為由,力主向魏投降。意思是說,蜀國降吳之後,吳還是有可能向魏稱臣。與其兩度嚐受投降之恥,不如隻受一次來得聰明。


    蜀漢皇帝劉禪遂向魏投降。那是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十月,也是諸葛孔明於五丈原歿故二十九年後的事。


    蜀漢滅亡的兩年後,即魏鹹熙二年八月,司馬昭歿故。後繼人選早已定為其子司馬炎。同年十二月,司馬炎接受魏帝的禪讓,當二十歲的魏元帝被移至鄴為陳留王,一切都仿效魏初後漢獻帝禪讓的前例。


    曹丕由獻帝受讓天子之位的魏王朝,僅僅是國祚四十六年的短命王朝。晉王朝於焉誕生。司馬炎就是晉之武帝。他以文帝帝號追諡父親司馬昭,叔叔司馬師及祖父司馬仲達則各追諡為景帝及宣帝。


    魏王朝為何短命而終?新建立的晉王朝,當然檢討了前代失敗的原因。


    為何司馬氏能在魏抬頭?其原因應在曹魏之中沒有能壓製司馬氏的勢力。監視權臣,抑製其勢力,這個任務通常都由皇室屏藩的皇族擔任,而魏文帝曹丕卻從王朝創立伊始就將競爭對手——有能的弟弟曹植——驅離朝廷。皇族被趕至地方上,完全沒有權力;不僅如此,朝廷所派遣擔負監視任務的“監國謁者”,還就他們的一舉手一投足做了詳細報告。


    雖有王侯之號,而儕匹夫,欲為布衣而不可得。


    《資治通鑒》有此記載。意思是說:王侯的稱號徒具虛名,他們寧願成為自由的布衣(平民),卻不被允許。由於皇族受到如此徹底的監視,自然不願意為維護王朝而拚命。


    司馬氏之所以能橫行無阻,最大的原因就在於皇族的力量微薄。司馬氏之晉對此一教訓甚為重視,於是大封皇族為各地之王,授予他們相當大的實權。然而矯枉過正的結果是:諸王的力量變得極為強大,王朝的基礎也因而動搖。


    被晉武帝封為各地之王的皇族,多達二十七人。最初的規定是,王必須居留於首都,但建國十多年後,就變成王可回到自己的領地居住,並且得以自行任命文武官員。此外,為懷柔士族,又設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實際授予他們土地,不是空有稱號而已。


    任何王朝的創始者,大都具有優異的才能和實行力,晉王朝的第一代皇帝卻是缺點多於優點的人。因為實質上的王朝創建者是他的父親、叔叔或祖父,他隻不過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下的天子。


    晉武帝司馬炎,生活非常荒淫奢侈。據說,晉後宮有一萬以上的宮女,情形猶如天下處女盡入後宮。


    “侈汰(奢侈之意)之害,猶較天災為甚。”


    這是一個叫傅鹹的人奏書中的文句。天子以下高級官僚及貴族的生活何等奢侈,由此可見。


    一天,武帝駕臨一位名叫王濟的家臣府邸。用餐時,王濟使用琉璃器,並且令百名侍女服侍。這些侍女穿的都是上好的綢緞衣裳。菜肴中以蒸豬特別美味。


    “這豬肉真好吃,是不是在做法上有秘訣呢?”武帝問道。


    “稟皇上,這隻豬是用人乳養大的。”王濟回答。


    據說,武帝聽到這句話時,惡心得再也吃不下去。


    晉王朝可以說在創建之初前途就已蒙上一層烏雲了。


    現在來看東南的吳。


    司馬仲達死去的一年後,吳國大帝孫權也去世,享年七十一歲。壽命久長的他,妃嬪之數自然也多。名列《三國誌·吳書·妃嬪傳》中的就有謝夫人、徐夫人、琨夫人、步夫人、琅邪王夫人、南陽王夫人、潘夫人等。


    孫權也是性好漁色,家庭風波因此從未間斷,種下無數日後引發家族糾紛的禍因。


    由於原本定為皇太子的長子孫登比父親早死,為繼位問題而產生的爭執,曾經一度相當嚴重。後來雖改以次子孫和為皇太子,但孫權卻於去世的兩年前將孫和廢掉,改立年僅七歲的孫亮。


    孫亮是潘夫人所生。潘夫人出身會稽,深受晚年的孫權寵愛。以亮為皇太子,當然是潘夫人再三央求的結果。對此提出諫止的重臣為數不少,但皇帝孫權大概由於年事已高,變得非常頑固。第一個進諫的驃騎將軍朱據和尚書仆射屈晃被處一百杖刑,同樣進諫的陳正和陳象則被殺;楊竺則於被殺後,屍體被拋入河中;全寄、吳安、孫奇等因被視為被廢立前皇太子孫和的同黨,也逐一遭到殺害。


    潘夫人於孫權病篤時,曾經叫人調查呂後之事。漢王朝創始者劉邦死後,曾經有過呂後掌握天下實權、君臨朝廷的時代。


    “真要命!潘夫人意圖成為第二個呂後!”


    “那種女人怎能成為吳國之主呢!”


    “如此一來,吳國不是沒前途了嗎?在這之前把她除掉,這才是為國盡忠啊!”


    “一點沒錯!”結果,近侍們趁潘夫人熟睡之際將她勒死。


    孫權於臨死前,將後事托付諸葛恪,此人是諸葛孔明之兄諸葛瑾的兒子。但獨裁者孫權死後,吳之膿水一舉迸發而出。孫權死後第二年,諸葛恪企圖壓製孫氏一族不成,反而被孫峻殺死。


    六年後,十五歲的少年皇帝孫亮同內親王及劉丞等人密謀誅殺實權派的孫 K稞∈撬錁的堂弟,是一手操縱國政的人,少年皇帝若想發揮皇帝的權力,就非排除實權派不可。結果機密外泄,孫亮反而從皇帝寶座上被拖下來,貶為會稽王。


    ——少帝荒病昏亂,不可處大位,承宗廟。


    這是孫亮被廢的理由。之後,王夫人所生的琅邪王孫休被迎來就帝位,而孫≡蠐謖庖荒甑氖二月被斬。先前被殺的諸葛恪,得以平反,恢複名譽,並被改葬;相對於此,已死的孫峻棺木被挖出來,經過一番切削後再埋入土中。當時的規定是,棺木的厚度因位階不同而有差別。削棺木代表降低其位階。


    即位時已二十四歲的孫休,在位六年就死去。繼位的是孫權次子——被廢立的皇太子孫和——之子孫皓。剛即位時的孫皓,曾經致力於人民福祉政策,一度使人們以為明君出現,孰料很快就露出馬腳,他原來是極端粗暴又驕慢的人,不但好色,更是大酒鬼一個。


    當時,北方已是新王朝晉的時代。晉國朝廷分為主張“討吳以一統天下”的討吳派和主張“攻討南方之吳有可能受到北方匈奴之侵略”的北方派。結果,討吳派愈來愈得勢。那是由於晉國知道吳帝孫皓施政殘虐,因而大失人心的緣故。吳國重臣之中,因對皇帝絕望而歸降晉國的人正與日俱增。


    ——攻打的結果,必勝無疑!


    晉國輿論傾向於討吳的主張。


    討吳派要角羊祜認為,由長江上遊順流而下是最佳的攻擊方式。準備妥當後,三十萬大軍於晉鹹寧五年(公元279年)攻入吳國。翌年三月,東吳無力再抗禦,便向晉投降。


    自從黃巾之亂導致天下分裂以來,時隔百年後,好不容易達成了統一局麵。然而,這個統一何其搖擺不定!


    吳之廢帝孫皓受封歸命侯的爵位,四年後去世。蜀之廢帝劉禪則於投降八年後死於洛陽。


    統一業已完成,人們對此卻疑信參半。


    吳國投降時,晉武帝司馬炎下的第一道命令是:


    “江南以美女多而聞名,速選五千美女送進朕的後宮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門閥亂:且說魏晉南北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舜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舜臣並收藏門閥亂:且說魏晉南北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