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死人嚇走——這樣的事情傳揚出去,顏麵上非常不好看。就算真有過這樣的事情,當事人也一定會設法掩飾才對,而司馬仲達偏偏刻意使這句話流傳出去。結果,“死諸葛嚇走生仲達”這句幽默的話一直被人們傳誦著。


    由驃騎將軍晉升為大將軍已四年的司馬仲達,現在已是魏王朝坐第一把交椅的人。由於多年征戰,他對軍隊影響力之大,已到無人能望其項背的程度。


    這樣的人物對朝廷而言,是必須警戒提防的。篡奪前漢的王莽曾是大將軍,取代後漢的曹氏一族也是以武力背景起家的。


    兩年前去世的曹植(曹操三子),之所以在成年後仍處不遇的狀態,便是由於他除了是一流詩人之外,在各方麵的才華也都非常卓越的緣故。


    廷臣絕不可受到警戒。引起朝廷疑心的人,遲早會被鏟除——這是明擺的曆史教訓。《史記》和《漢書》是當時士大夫必讀之書,而這兩本書中詳細記載了漢高祖劉邦如何逐步肅清建國功臣的經過。


    因此,成為“被死諸葛嚇走”的揶揄對象,就明哲保身而言,是很好的。仲達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而設法使這句話廣為流傳。


    漢功臣被殺是建國大業完成後的事情。這時天下已經統一,再也不需要有才能的將軍。


    ——狡兔死,走狗烹。


    這句諺語在《史記》中也有記載。


    狡兔——即強敵——全被清除時,將軍本身會變得岌岌可危。留著強敵,朝廷就不敢不尊重對軍隊有極大影響力的將軍。


    孔明歿後,要大破正在南歸途中的蜀軍,並不是至難之事。但就大將軍司馬仲達的立場而言,與吳一樣,蜀這個敵對勢力,有必要在不甚虛弱的情形之下使其殘存。


    使敵人存在的同時,必須也使自己成為被嘲笑的對象。地位快要升到極點的仲達,內心苦笑道:越來越難做人了……


    踮腳使自己顯得更高,是容易的事情,但要使自己顯得比實際情形更小,就很難了。仲達為使自己顯得矮小,真想把身子縮成一團。


    “你不認為仲達未免過於謹慎嗎?”


    聽到司馬仲達未對蜀軍追擊之報告時,明帝多少露出懷疑神色。


    “那是因為不知道孔明會使什麽奇策的緣故吧?”貼身重臣回答。


    “是嗎?”


    明帝似乎有些懷疑。在魏王朝所有人才中,司馬仲達的才華最為光芒四射。縱使諸葛孔明為自己死後擬妥的計策再奸,仲達亦應有能力將之攻克才對。魏國頂尖的智將不如蜀國孔明——明帝絕不相信這一點。


    “他好像害怕遭朝廷猜疑……”


    明帝多少猜出了個中原委。


    失去丞相諸葛孔明的蜀,在人事上開始出現危機。朝中要人們個個為了爭取丞相之位,暗中互相較勁起來。


    孔明指名蔣琬繼任丞相,楊儀卻對此大表不滿。他於五丈原撤退時,曾經殺了不同意撤退的猛將魏延。


    魏延原本也在覬覦丞相之位。


    ——丞相死了也不一定要全員撤退。軍隊可以由我指揮呀!


    魏延意圖借此實質爬上丞相之位。楊儀當然不可能讓魏延如願以償,於是以“魏延造反,不服軍令”為由,將之攻殺。


    這已是一種內亂。由於魏延人望欠佳,跟隨他的人為數不多,因而得以避免擴大事端。蔣琬被任命為丞相,楊儀負氣之下,宣布隱退。實際上他並非真正隱退,而是成為一個不滿分子。


    蜀漢朝廷一度把這個危險的不滿分子移到漢嘉郡。而楊儀卻依舊未改不遜態度。


    “丞相去世時,要是我率領全軍投歸魏國,天下形勢就完全改觀了呀!”


    他甚至如此放言。


    此外,楊儀屢次上書,誹謗蔣琬及其餘重臣,言詞頗多過分激越之處。朝廷遂命漢嘉郡守將楊儀軟禁。


    楊儀最後自殺。


    蜀國內部不和的消息,當然傳到了魏國洛陽。明帝歪著頭,獨語道:“以孔明的睿智,也無法想出自己死後如何使蜀國的人和問題圓滿解決?從五丈原撤退時,倘若仲達追擊到底,結果將如何呢?難道……”


    “吳國目前的情形如何?”


    魏明帝對南方吳的動向表示關心。


    諸葛孔明死後,蜀已不足為懼,等他們因內訌而國力衰弱時,再來動腦筋也不遲。何況就地形而言,蜀是難攻之地,以明帝祖父曹操這等英傑,都因攻打漢中而嚐受敗績。


    ——蜀,可以等他們自行毀滅。


    如此一來,問題隻在吳了。


    “吳依然在為兵力不足而大傷腦筋。”


    近臣就吳之情形,向明帝做了報告。


    五丈原之役的四年前,即吳黃龍二年(公元230年),孫權曾將一萬武裝士兵授予兩名將軍,命令他們向東方航行,目的在於“拉丁”。這是因為孫權聽到如下傳聞而起的意念。


    ——會稽之東,海的彼方有夷州及亶州,住民多且皆勇敢。該地之人多以鹿角為武器,甚為善戰。


    孫權之所以如此,原因在於吳國缺少兵力。


    長江沿岸由於中原動亂,難民一時多如過江之鯽。但於曹操平定中原後,這批人全都退潮似的回到自己的故鄉。結果,造成吳因當地住民及兵力不足,而大大傷著腦筋。


    聽到東海有居住好戰人民的島嶼,孫權立刻擬定了“拉丁”的作戰計劃。


    但兩名將軍——衛溫和諸葛直——卻失敗而歸。由於亶州太遠,以致無法繼續航行前往。好不容易抵達的夷州,其住民數目並不多。結果,隻勉強抓了三千住民。但夷州乃瘴癘之地,由吳帶去的一萬士兵中,八千以上因疫病而死。


    損失八千正規武裝兵,而帶回三千未經訓練且言語不通的人,這當然是非常不劃算的事情。孫權因情緒激動而把兩名領兵的將軍殺了。


    五丈原之役的一年前,遼東公孫淵曾經派遣校尉宿舒和郎中令孫綜至吳,表示臣服之意。


    遼東在當時誠可謂另一個世界。中原每次發生動亂時,大量難民擁到遼東,乃至朝鮮一帶。過去的遼東長官公孫度在此自立為王,並征服了高句麗和烏丸族,曹操也給了他武威將軍的稱號,封他為永寧侯。


    ——我是遼東之王,才不稀罕侯位!


    公孫度將送來的印綬拋進倉庫,並作此豪語一節,是有名的故事。


    公孫度死後,兒子公孫康繼位。曹操於公孫康時代曾討伐烏丸,結果,袁尚等人逃至遼東。公孫康斬了袁尚,將其首級送至曹操處。公孫康死後,由其弟公孫恭繼位,這個人不但平庸,且毫無統治能力。後來,公孫康的兒子公孫淵廢了叔叔,自立為遼東之主。


    公孫家以襄平為據地。襄平政權的最重要課題在於如何保持遼東之獨立。


    接鄰的魏過強時,會有被並吞之虞。襄平政權當然期望魏、蜀、吳三國永遠在互鬥狀態之下。


    事實卻是,魏逐漸獨占鼇頭,比下了蜀吳兩國。雖然蜀吳兩國同盟,勉強與魏抗衡,但就實力而言,魏遠遠淩駕於兩國同盟之上。


    ——你們加油吧!


    公孫淵之所以派使者至吳,目的在於聲援他們。


    到東海日本拉丁任務失敗後,吳政權多少有些意氣沮喪。如果吳再不振作,魏說不定會以過剩的力量,攻打到東北遼東來。


    吳之孫權果然振作起來。


    ——或許有可能夾擊魏……


    抱此希望的孫權,決定派答禮使節至遼東。遼東與吳之間的使者往返,當然經由海路。若走陸路,非經過魏的領域不可,而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張彌、許晏這兩名閣僚級重臣和名叫賀達的將軍,率領一萬士兵乘船出發,滿載金銀財寶前往答禮。答禮使張彌且帶有“封汝為燕王”之意的吳之國書。


    吳自丞相顧雍以下,包括老臣張昭都極力反對這件事情,而孫權卻一意孤行,堅持主張到底。


    “什麽?以大船隊前來?這簡直是胡鬧嘛!”


    襄平公孫淵聽到吳之答禮使節率兵一萬、以大船隊前來之消息時,完全愣住了。


    要來就隻派兩三隻船前來,這樣才能掩人耳目。以數十艘大船隊帶著一萬士兵,而且經由琅邪海北上,這樣一定避不開魏的情報網呀!


    公孫淵本來意圖在不被魏得知的情形下,暗中煽動吳。現在吳國如此浩浩蕩蕩前來,不是揭了他的底嗎?


    魏知道遼東和吳有所勾結,一定非常憤怒。而激怒魏,將會使遼東岌岌可危。


    “非想個辦法不可……”


    公孫淵環抱雙臂沉思。現在必須先想好如何向魏解釋。


    ——吳於前年前往倭國尋求兵員,卻未成功。失敗理由在於未做事前交涉。如貴皇所知,我們經由帶方(朝鮮半島)與倭多少有所來往,吳因而請求我們為之斡旋。但吳若借倭國之兵,勢將增加天朝(指魏而言)之敵,故我們拒絕吳之請求,並斬其使節……


    可憐的答禮使張彌和許晏,他們一抵達襄平就被砍頭。老遠從吳帶來的金銀財寶,當然被公孫淵沒收。


    吳之答禮使的首級,連同解釋文書被送到洛陽。魏甚嘉許公孫淵的忠節,給予大司馬稱號,並且封為樂浪公。


    孫權為此切齒扼腕,怒不可遏。


    “可惡的公孫淵,竟敢欺騙我!此仇不報,誓不甘心!”


    孫權立刻著手研究謀略。謀略是他的拿手好戲,而且,在皇帝之下有一個名為“校事”的直屬特務機構。孫權遂驅使校事,展開流言作戰。


    ——公孫淵對魏極為不遜,經常議論魏之是非。


    他使這類謠言傳布出去,好讓魏明帝聽到。此外,他更放出“公孫淵暗中與吳勾結,準備夾擊魏”這個假情報,並且偽造足以佐證此事的證據,安排讓它落到魏的手中。


    魏景初元年(公元237年),明帝命幽州刺史毋丘儉率領諸軍及烏丸、鮮卑族兵,駐紮遼東南界,並以文書命令公孫淵前來接受質詢。


    ——汝有頗多越軌之言行,著令克日前來接受質詢。


    接到這樣的命令,誰會乖乖出麵接受質詢呢?這樣的文書已經等於討伐宣言。


    公孫淵遂以豁出去的心態,率兵造反。


    當時正逢遼河泛濫,毋丘儉因而率領軍隊,暫時退回右北平。


    公孫淵自立“燕王”,並將元號訂為“紹漢”。


    中國這時已有三個皇帝,準備做第四個皇帝的公孫淵,暫時以王自稱。他何不幹脆稱帝呢?一旦稱帝,就不能向人乞求援兵。公孫淵遂又派使者至吳,要請吳攻魏之背後。


    “這個家夥臉皮真厚!”


    吳國重臣不屑地說。以前是吳國答禮使被殺,現在應該輪到吳殺死遼東派來的使者吧?


    “你們不要衝動!”


    孫權製止了激昂不已的家臣。


    實際上,孫權比任何人都恨公孫淵,但這是攻滅夙敵魏的最佳機會!魏在東北忙著討伐公孫淵,這不正有隙可乘嗎!


    “先同意結盟之事吧!如此一來,公孫淵便會精神百倍、拚命與魏交戰的。……他想打贏,當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孫權說這句話時,奸詭地笑了一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門閥亂:且說魏晉南北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舜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舜臣並收藏門閥亂:且說魏晉南北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