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周公想到利用女人的方法。因為紂王是個以酒色為無上之樂的人。


    周公替這個女孩取的名字是:自己名字"旦"加上"女"字旁的"妲"。由於有蘇氏以"己"為姓,因此,女孩被稱為"妲己"。


    紂王喜歡女人如何對他?厭惡女人如何對他?最消受不起的是什麽?起居飲食以及穿著等生活細節上的習慣、嗜好又如何?——周公巨細靡遺地調查這一切,並且以此調教這個養女。


    完成徹底訓練後,周公把妲己送回有蘇氏。由於一切都在極端秘密中進行,所以,除了極少數特定的人外,沒有人知道這件事情。


    一次,有蘇氏得罪天子,使得紂王大為不悅,因而奉上妲己,求取饒恕。實際上,這都是周公幕後操縱的結果。


    紂王得到妲己後欣喜若狂。


    "這才是真正的女人!以前的女人全都是木頭傀儡。妲己是天使,是老天爺特別為我創造的女人!我總算遇到真正的女人了!"


    妲己的確是為紂王特別創造的女人。不過,這個創造者不是老天爺,而是周公!


    雖然是專橫暴君,紂王卻也是個狡猾機靈的人物,想要對他耍花樣,絕對不是容易的事情。


    隻是,妲己這個女人從小就受到特別訓練,專門以"能夠取寵於紂王"為目的而被培養著。因此,她的一切表現都很自然,絲毫沒有矯揉造作之處。


    倘若她的舉止有任何不對勁,紂王一定會起疑心,而事實上,不但絕無這等情事,似乎連妲己本身都不知道自己是在這個目的之下被培育出來的。因此,她的一舉一動無不自然,而她的一顰一笑無不使紂王歡天喜地。


    個性剛烈的紂王,對事物非常挑剔。甚至對同樣的事物,他都會因時、地、心情的變換而產生完全不同的反應。妲己卻能完全了解這樣複雜感情的起伏,把紂王伺候得服服帖帖。


    妲己的表現,已達完美無缺的程度。


    這樣的女人過去從未在紂王麵前出現過,世上踏破鐵鞋再也找不到第二個。


    紂王平生第一次有了和別人渾然融為一體的感覺。他的好惡變得和妲己如出一轍。


    "我們叫涓創作一些更能使人陶醉的樂曲如何?"妲己說。


    這正是紂王對原有的宮廷音樂感覺不滿的時候。妲己所想的事情不但和紂王一樣,有時甚至是紂王還沒想到的。


    "我剛才在心裏想著的事情,還沒有說出口,她就已經知道了我的意思。"


    紂王心想。


    這麽一來,妲己成了紂王的第二生命。


    紂王於是命令樂師涓作出一些比過去更為奔放和刺激的音樂。這就是《北裏之舞》和《靡靡之樂》。


    天子必須在道德上成為萬民典範——這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因此,紂王命令樂人譜出淫靡樂曲時,人們莫不為此蹙眉。


    "天子應擁有天下所有的財富!"


    聽到妲己說這話時,紂王便感覺自己擁有的財富並不夠多,於是立刻加重稅賦,使得鹿台金庫和钜橋穀倉幾達飽和程度。此外,他更令人搜括民間奇珍異寶,悉數沒收據為己有。


    同時,他擴大沙丘苑台,大量放養野獸飛鳥。沙丘宮殿是妲己最為喜愛之處,時常邀紂王前往遊賞。


    來到沙丘宮殿,妲己習慣斜倚石階前的欄杆,用遐思的眼神仰望天際。這正是紂王最喜歡看的姿態。


    紂王走上前去,妲己精神煥發地說:


    "大王,人生以快樂為目的。我最討厭半調子的態度,要樂就樂到極限。我懷疑下一輩子是否也能如此快樂,因此我主張及時行樂。既生於世,我們何不享樂到極點呢?"


    這是她的哲學。而她的主張,當然也是紂王的主張。


    "好!咱們就大大享樂一番吧!"


    在紂王的命令下,宮殿立刻準備舉行野宴。池塘的水被放盡幹涸後,池底及周圍鋪上石塊,然後用酒漿灌滿。這大量的酒可供應賓客狂飲。禦苑內林立的樹木枝頭則懸掛烤熟的肉,準備讓眾人大快朵頤。


    "參加宴會的人必須脫光衣服,全身赤裸。每個男人必須搶到一個女人,並且抬到我的麵前來!"


    紂王對全體參加者命令道。


    圍著禦苑一角的帷幕在紂王一聲令下被拉開時,人們看到的是千餘裸女。她們都是宮女。


    "開始!"


    聽到號令,裸女開始四處狂奔,群臣及賓客則狠追於後。


    歡呼聲、尖叫聲。草地上、樹木下、池塘邊,到處都是一對對糾纏在一起的男女。被男人抬起的女人無不死命地搖動手腳。也有人失足跌落酒池中,大喊著救命。曆史上著名的"酒池肉林"出現了。


    接著,大家開始"長夜飲"。


    "長夜飲",按字麵解釋是"徹夜狂飲",但,能有酒池肉林之舉的紂王和妲己,應該不是如此單純的。因此,有人說這不止是徹夜狂飲,而是天亮之後仍然關緊門窗點燈,在夜晚的氣氛之中,繼續飲酒。


    在重稅和暴政之下,民不聊生是理所當然的現象。


    "據說,天底下還有人並未臣服於天子,不是嗎?"


    一天,妲己說了這樣的話。


    敢說出如此大膽的話的人,除了妲己以外,絕對找不到第二個。因為這句話有損天子威嚴,而觸怒龍顏難保不被斬首!唯獨對她,紂王的反應方式是不同的。


    "說的也是。邊疆地帶好像有一些不聽話的蠻族,我這就派兵把他們殺個精光吧!"


    紂王派兵攻打東南部族的信息傳到周公耳中時,周公雖然在眾臣麵前以沉痛表情喃喃地說:"又要生靈塗炭了……"但一進到內殿麵對父王、兄長時,便露出了笑容。


    "紂王正在自掘墳墓。妲己表現得比我所期待的更好!"周公壓低聲音說。


    周公認為妲己"超出他的期待",而妲己根本不知道她就是周公所期待的人。她變成紂王喜歡的類型,乃是經過長期培養的結果——這種真相理當無人告知她才對。


    在商代,奴隸是唯一的生產勞力。戰爭能夠獲得奴隸,所以,出兵可說是一種事業。隻是,兵源除了奴隸外,國家同時也以征兵的手段擴充軍隊,因此,人民怨聲載道。


    除了出兵的信息外,紂王製定"炮烙刑"的消息也傳到周都。


    民怨四起時,最簡便的鎮壓方法是采取恐怖政策。


    "炮烙刑"是將塗滿油的銅柱架在灼熱炭火上烤燙,然後令重罪之人從上麵走過的刑罰。


    "平安走過銅柱者,準予赦免其罪——大王,您要訂下這個規定才公平啊!"妲己說。


    "好,好,我就這樣規定。"


    妲己提議的事情,紂王從沒有第二句話。


    在一片火海上架一根銅柱,"炮烙刑"就是要重罪受刑人從這上麵走過,銅柱上塗油是為了讓人站不穩而滑落。隻是,這油不能塗得太多,不然,犯人甫才踏出就滑落下去,這會減少觀看者的興趣。同時,銅柱也不能太靠近火麵,因為太燙同樣會使犯人走不了幾步就墜落,因此,銅柱和火麵必須保持適當距離方可。


    跌落火海當然會活活被燒死,平安走過就可以獲得赦免——由於這是生死關頭,所以,當事人流露出的都是無比緊張的表情。


    最令人喝彩的,莫過於受刑者走到終點前數步處而掉落火海的情形。看到人在刹那間露出的恐怖表情是無上的快樂,這種快樂猶似做愛時達到的高xdx潮——妲己對紂王如是說。


    "我和你一樣。"紂王答道。


    "看到一個人瀕臨生死關頭的恐怖表情,接著聽到人體被燒焦的聲音——這樣,我才會籲一口大氣,覺得渾身舒坦。要是一天不看炮烙刑,我的日子就猶如虛度。"據說,妲己甚至在眾人麵前說出這樣的話。


    "這消息確實嗎?"


    周公問了帶情報回來的人。


    "是當時在場親耳聽到的人告訴我的,絕對錯不了。"


    "嗬……這個女人多可怕!"


    妲己是令人望而生畏的虐待狂。而她之所以變成如此,完全是周公塑造的結果。


    仁者因饑餓而死於非命。另一方麵卻有盜蹠之類殺人不眨眼的大盜,生活富裕而盡享天年。司馬遷在《史記》中敘述伯夷、叔齊事跡後,提出了一個大疑問:"餘甚惑。天道是耶?非耶?"


    確實有過這麽一回事。


    隻是,這件事情傳得很快,而且很廣。這一點倒令人覺得非比尋常——


    懇請大王廢止炮烙之刑。倘若大王肯予接納這個諫言,我願意奉上自己領土中的洛西之地。


    前麵說的"事情",指的是周文王以此向天子紂王懇求並被接納之事實。


    洛西乃洛水之西的地區,是一大塊肥沃的農耕地,由這個地區征收得到的賦稅相當可觀。由於酒池肉林、長夜飲以及連年對外征戰耗費龐大,當時的商王朝正麵臨庫銀闕如的窘狀。


    紂王喜滋滋地取得洛西之地後,廢止炮烙之刑,更任命周文王為"西伯"。西伯乃西部總督,是擁有兵權的職位。


    渴望得到洛西之地的紂王,為何不以天子威權直接強行收為己有?暴君作風的他,難道做不到這一點嗎?


    後世史家對這個疑問的說法是:紂王雖然貴為天子,但當時西方周的實力已達不可輕視的程度,所以任命文王為西伯,實際上也有給予安撫的作用。


    "西伯多麽仁慈!"


    奉上洛西之地而使紂王廢止炮烙之刑,文王的義舉迅即得到這樣的風評。其實,這是他的兒子周公派人到各地廣為宣傳的結果。


    獻洛西之地,也是由周公提議的。哥哥武王原本反對,但,聽到弟弟所說的一句話時,便不再表示異議了:


    "反正,這塊土地以後還是會回到我們手裏嘛!"


    商王朝權威已逐漸崩潰。


    紂王對妲己言聽計從,而他自己卻一點也不這麽認為——


    妲己想的事情,剛巧和我一樣,如此而已。


    從未被人命令過的紂王,後來甚至把妲己說的話當做必須下達的命令了。


    "我最討厭愛說大道理的人。看到那副苦瓜臉,我就惡心!"


    聽到妲己如此批評賢臣商容,紂王立刻將他免職。


    "我認為費仲和惡來這兩個人是可用之材。"


    由於妲己說了這樣的話,所以,紂王開始重用這兩個阿諛之徒。費仲是個馬屁精,惡來則以讒言、中傷為能事。奸臣跋扈則忠臣求去,這是一定的現象。


    "變得清爽多了!宮裏的氣氛比起我初來時不知好上多少倍,大王,您不覺得嗎?"


    "沒錯,確實變得清爽多了。"


    紂王點頭回答。


    當時,民間正在悄悄流行這麽一句話——


    老天爺為何不趕快毀滅殷商,難道沒有天命存在嗎?


    賢臣祖尹將此事向紂稟告,並且進諫道:


    "還好,老百姓的這些看法似乎不是自然發生,而是有人刻意散播。什麽人在幹這樣的事情,我會調查,不過,也希望大王多加留意。等到人民自然發出這個心聲時,想挽救就來不及了。"


    "無聊!"紂不屑地說:"說什麽天命!我不就是真命天子嗎?!誰敢否定我的天子身份!"


    祖尹告退回家後,自言自語慨歎道:


    "對紂進諫,已是無謂之舉了。"


    他本來有意潛入民間探查事件的來源,但,這份熱情顯然已完全消失。依據他的猜測,這件事情應該和周有關才對。


    隨它去吧……如果我是周人,大概也會做同樣的事吧?


    孤竹國在遼西,這個國家的君主期望自己死後由幼子叔齊繼位。君主死後,叔齊堅持謙讓,不肯繼位。他對長兄伯夷說:


    "長子繼承父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大哥,還是由你來即位吧!"


    "不,由你繼位是父王遺誌,我怎麽可以不遵奉呢?"


    伯夷也以這一點為理由,堅辭不受。


    兩人互推多日未有結果,後來,伯夷幹脆出走。聽到此事的叔齊立刻跟在後麵,同樣逃離故國。


    叔齊追上伯夷後,兩人同道前往東方。


    "我們到哪裏去呢?"


    "到天子所在地如何?"


    "紂王已不是人心所歸的對象啊!"


    "那我們還有什麽地方可以去呢?"


    "據說,西伯甚得人心。"


    "對。聽說這個人很照顧老百姓,尤其是老人。我們就到周國如何?"


    "好啊!"


    兩人通過商都,前往西方。但此二人有所不知,西伯——也就是文王——這時候已經不在人世了。


    文王去世後,由武王繼位。弟弟周公任輔佐之職,掌管國務的是太公望。周國在這個嶄新陣容之下,企圖討伐殷商取得天下。


    文王晚年,將國都由岐山山麓遷至豐邑,其地在長安西北方。


    伯夷和叔齊來到豐邑附近才知道文王已死。


    "怎麽辦呢?"


    "來都來了,我們就投靠西伯的兒子吧!"


    "不曉得他是怎樣一位人物?"


    "我們沒有聽到不好的風聲啊!"


    "好,那就找他去吧!"


    周都豐邑正處於一片蓬勃氣象之中。文王去世後籠罩一段時期的愁意已經散去,這個地方此刻呈現的是一股歡騰之氣——


    暴虐紂王非予討滅不可!——


    依天意,行革命!——


    周的時代來到了!


    伯夷和叔齊進入充滿朝氣的周都時,剛好看到一列軍隊行進而來。


    "那是什麽?"伯夷問路人。


    "你不知道嗎?那是準備到東方討伐暴君紂的軍隊啊!"


    "頭一輛車上豎有一塊木牌,那是什麽?"


    "那是已故文王的牌位。軍隊供奉這枚神牌,準備渡過黃河,在盟津會合諸侯聯軍後,繼續往東進軍!"


    兩兄弟對望一眼。


    "這是不對的……"


    這句話同時從兩人口裏衝出。話未畢,兩人已拔腿往前奔跑。


    在隊伍前頭的是武王。


    伯夷和叔齊由左右兩方衝上前去,拉住武王馬轡。


    父死不葬,爰及幹戈(戰爭),可謂孝乎?以臣弑君,可謂仁乎?


    《史記》列傳以如是之語記載這對兄弟對武王進諫的情形——


    於服喪期間動幹戈,絕不是孝道;以臣屬身份弒殺主子,絕不是仁道……


    武王部屬立刻拿下兩人,並且準備處斬。


    "不能動刀!這兩位是仁者,不可無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戰國:戈馬鍾鼓殺與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舜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舜臣並收藏春秋戰國:戈馬鍾鼓殺與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