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七月內史裴炎看著武後的侄子武承嗣從禮部尚書升為太常卿,擠入宰相的行列,從前為裴炎所不屑的紈絝子弟如今與他平起平坐,在朝殿之上共議國政。裴炎有如骨鯁在喉。兩個月後武承嗣上奏請求建立武氏七廟以追尊武氏祖宗,裴炎忍不住當場發出冷笑之聲,但是金鑾殿上的武後對侄兒的奏請卻掩不住讚賞之色,裴炎聽見武後慨然應允的聲音,血便往頭頂衝去,腳步就不顧一切地趨近了武後。裴炎說,太後身為大唐國母,理應唯天下之任為己任,如今國庫空缺,動用人財物力修建武氏宗廟似有種種不妥之弊,請太後借鑒漢朝呂後前車之轍三思而行。
裴卿讓我借呂後之鑒是什麽意思?武後目光炯炯地逼視著裴炎說,難道我會像呂後那樣濫施專權於家門血親不顧江山安危嗎?承嗣之奏隻是建廟以祭祖尊宗。對於我也是行孝悌之道,都在禮儀之中,不知裴卿之言用意何在?微臣別無它意,裴炎說,隻是覺得七座宗廟一旦動工費錢費力,國庫空缺之際朝廷大興土木,朝吏百姓們恐怕會心有怨言。不是朝吏百姓心有怨言,是裴卿心有怨言吧?武後朗聲一笑道,裴卿為國計民生著想,我並不怪罪,但是武氏七廟是要修建的,修廟所需的銀子不會動用國庫,我追尊武門祖宗自然要綿盡畢生積蓄,眾卿不必為此疑惑。內史裴炎終於啞口無言,他注意到武承嗣嘴角上那抹譏諷或得意的微笑,它提醒裴炎這番較量以他的失敗而告終了,就像他曾經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輝煌仕途,如今日漸黯淡,大唐天下仍然為武後的紫檀木球隨意撚轉,而臣子們手中的權柄卻像來去匆匆的燕鷗,隨多變的季節南移北遷。裴炎那天離開朝殿時步履沉重,他看見武承嗣幾乎以挑釁的姿態一邊走一邊朝他側目而視,裴炎枯瘦的臉先是漲得通紅,繼而又氣得煞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小人得誌便猖狂?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裴炎憤怒而又失望,他想修武氏宗廟畢竟是小事,武後五代祖先盡數追尊為王公王妃也無妨大局,問題的症結在於洛陽宮內外的那些活著的武姓家族,他們到底要幹什麽?他們快要動手了嗎?
七月彗星的凶光或許預示了九月的李敬業之亂。那個舊唐名吏李世的孫子繼承了祖父英國公的爵位,卻在鬱鬱不得誌的窘境中糾集了一群下級官吏舉起了造反大旗。叛軍之火在南方的揚州府燃起,很快就如日中天。李敬業施計打開了揚州府的軍械庫取出盔甲和武器,也打開了監獄的牢門將囚犯們召至麾下,十天之內募集了九萬大軍。反對太後壟斷朝政或者還政於廬陵王李哲是這次反亂的口號,但是從揚州到長安,人們更加急於一睹的是詩人駱賓王寫的《為李敬業討武照檄》: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入門見
,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後於
翟,陷吾君於聚塵。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弑君鴆母,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猶複包藏禍心,爬竊神器,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嗚呼!霍子盂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龍帝後,識夏庭之遽衰。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塚子,奉先君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雲,誌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以清妖孽,南連百越,北盡山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複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製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公等或居漢地,或葉周親,或膺重寄於話言,或受顧命於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壞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其立勤王之勳,無廢大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請看今日之城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詩人駱賓王一生豪賭濫飲窮困潦倒,漂泊揚州途中投奔李敬業,被封為記事參軍。一篇《討武照檄》蓋過駱賓王的無數詩作被人們擊節稱歎,對於那位詩人不知是喜是悲。而在洛陽宮裏的武後在讀完檄文後竟然驚呼駱賓王文才蓋世,指責裴炎等朝臣錯漏天才良吏,對於裴炎等人來說卻不知太後出言是真心抑或隻是一種諷貶。
在烽火四起的揚州屬地,人們聽說了太子賢死而複生坐鎮李敬業營帳的奇聞軼事,聽說舉兵討伐太後武照的就是太子賢,隻有少數知情者洞悉這個秘密,李敬業營帳內的太子賢隻是一個替身,他的外貌體態酷似已故的太子賢,真實身份卻是一個鐵匠。人們還說叛軍的首領之一薛仲璋是當朝宰相裴炎的外甥,許多人因此推斷揚州之亂有著不可窮盡的複雜背景。裴炎在李敬業事件中是否清白?這是後來為朝野上下爭執不休的謎。太後武照對裴炎的懷疑和戒備或許始於修建武廟之爭,或許始於裴炎征伐李敬業叛軍的拖遝和曖昧的態度上,或者是在更早的時候上官婉兒告訴武後一首奇怪的童謠:一片火,兩片火,緋衣小兒當殿坐。童謠所指對象非裴炎莫屬,它像瘟疫一樣在長安洛陽蔓延流行,使裴炎驚恐而恍惚,裴炎曾向武後表白道,無聊文人編造謠言惑眾,不過是想挑唆朝殿起亂而已,武後當時淡然一笑說,我不相信坊間流言,我倒是相信天意,假如天欲改朝換代,恐怕也輪不到裴卿當殿安坐吧?但武後的心裏也被童謠裏的兩片火灼出了濃重的陰影了。太後武照聽聞裴炎拖延討伐李敬業之戰後勃然變色,揚州地方已經群魔麇集舉兵叛亂,為什麽你一拖再拖至今不派軍討伐?武後終於厲聲叱罵了裴炎,難道你想等待李敬業打到長安洛陽來扶你坐上金鑾殿嗎?
太後錯怪微臣了,微臣絕無此等譫念妄想。那麽你是因為外甥薛仲璋身在叛軍之帳,為了薛仲璋的性命就敢視社稷安危為兒戲?
微臣為官十餘載從不徇私枉法,一旦俘獲叛軍首領,我要親自動手斬下薛仲璋的首級奉獻給太後。
那麽你是不是年邁糊塗了,如此鎮靜令人驚詫,你到底要幹什麽?裴炎當時的悲淒的神情使在場的朝臣後來念念不忘,隻要太後還政於睿宗,即刻詔告天下撤銷太後稱製臨朝,不用出兵出槍,李敬業叛軍失去大義名分,不擊自敗,揚州之亂自然會平定。裴炎突然臥跪於地上,高聲大叫,太後,還政於天子吧,這是民心所向蒼天之意呀。
人們說裴炎當時瀕臨瘋狂邊緣,而武後的身體在裴炎的那聲呐喊中悚然一跳,隨後老婦將手中的紫檀木球朝裴炎臉上投過去,她的臉因為暴怒而變得蒼白失血,我料到你會要挾我,武後尖聲說,讓我把朝政給你們這些庸人和飯桶?那是癡心妄想。不難發現武後的表情已經露出一絲陰鬱的殺機。而裴炎在一吐陳年積言後也大汗淋漓,似有一種虛脫的感覺。一代名相終於犬禍臨頭。武後責令左肅政大夫騫味道和侍禦史魚承曄審訊裴炎的異心反骨,人們認為武後挑選這兩名與裴炎嫌隙頗深的人做審官,本身就是一著凶棋,武後已將裴炎置於死地了。幾天後裴炎以謀反之罪下獄,昔日鑾前驕子搖身一變成為鐵窗囚徒,這在曆史上並不罕見。有人規勸裴炎服罪而請求赦免,裴炎長歎一聲說,事君如事虎,我現在已落入虎口,說什麽都沒有意義了。哀莫大於心死,木枷在身的裴炎從此保持沉默,直到十月在洛陽街頭都亭處被斬首示眾。裴炎之案在朝野引起的風波也使人咋舌,宰相劉景先和鳳閣侍郎胡元範等人在武後麵前為裴炎辯護而遭鋃鐺入獄的株連厄運,騫味道和李景湛等人卻踩著裴炎之屍爬上了宰相高位,裴炎問斬那天洛陽百姓蜂擁而至都亭,看著一代名相血濺街市,他們想起不久前流行的那首童謠,一片火,兩片火,緋衣小兒當殿坐。裴炎之死在洛陽百姓眼裏因而披上一層撲朔迷離的神秘色彩。秋風拍打著神都洛陽密集的房舍和街市上的落葉,秋雨洗刷了都亭地麵上的一片血痕,裴炎的曝屍被雨水衝洗一新,卻像一朵枯萎的無人觀賞的牡丹在秋風秋雨裏零落成泥。沒有人猜到裴炎曝屍的最後一個觀賞者是洛陽宮裏的太後,那輛馬車停在都亭一側,車簾輕撩之處露出一個婦人哀傷的淚臉。
裴炎才智無人匹敵,天生的一代良相。車簾後的太後武照以絲絹拭去眼角淚痕,她對身邊的女侍上官婉兒說,其實滿朝文武中我最看重裴炎,可是既然他的反心已見端倪,我也隻能防患於未然了。下阿溪一戰使李敬業的軍隊慘遭重創。官軍那天似乎有神相助,秋天的幹風枯草正好成全了奇妙的火攻戰術,人們說魏元忠的一把火燒毀了李敬業的所有夢想,叛軍中被燒死的陣亡者逾七千餘人,跳入河裏被淹死的則不計其數。自此李敬業的殘兵遊勇已經一蹶不振了。其時距李敬業在揚州府舉旗納兵的盛景僅僅四個多月,江都潤州一帶的百姓看著李敬業帶著幸存的部下落荒東逃,不由得感歎這次反亂終究難逃虎頭蛇尾的傳統格局。李敬業帶著胞弟李敬猷和駱賓王沿長江逃亡,他們本想從海陵渡海去高句麗遠走他鄉,但那年肆虐的秋風大雨繼續與他作對,風總是逆向吹往他的營帳,無法駕船出海。士兵們開始後悔他們錯誤的抉擇,一個叫王那相的將領趁李敬業他們酒酣熟睡之際潛入營帳,輕鬆地殺了李敬業、李敬猷和駱賓王,李敬業之亂最後就是以一個荒謬的結局來收場的。王那相把李敬業兄弟和駱賓王的首級係捆在他的馬上,沿著逃亡路線原路返回,投奔李孝逸和魏元忠的官軍駐地。有人看見著名的詩人駱賓王的那顆首級,說他的遺容仍然帶著那種懷才不遇憂國憂民的落寞之色。雖然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是仍然有人對駱賓王的首級投之於哀憐的目光,那個才華橫溢的詩人為什麽投靠李敬業的門下,為什麽他在漂泊潦倒的一生中總是押錯籌碼?
四個月後李敬業之亂已成為一場虛驚,但洛陽宮裏的武後卻因此變得易怒而多疑。一批與裴炎和李敬業私交甚篤的官吏被悉數貶逐或誅殺,其中包括戰功赫赫的朝中猛將左武衛大將軍程務挺。接到程務挺與叛軍有染的密告時,武後的臉蒼白如紙。上官婉兒在一旁提醒皇太後應先垂詢事情的真相,但武後搖頭說,不用查詢了,這些人倨功自傲不會承認的,凡是涉及謀反叛亂的人,不管官爵功績,格殺勿論。武後召來程務挺的偏將裴紹業,命裴紹業在軍營中斬殺程務挺。上官婉兒對武後不事查詢斬殺程務挺之舉一直大惑不解,在後來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裏,武後忽有遊園觀花的興致,主仆兩人在牡丹花叢裏一邊漫步一邊談起了程務挺之死,武後說,你一直不明白我為什麽不問青紅皂白地殺了程將軍,其實他是否參與謀反並不重要,程將軍或許是做了我殺雞儆猴的祭品吧,我隻是想借機告之天下,無論他是誰,都必須效忠本朝無有二心。武後輕輕摘下一朵牡丹斜插於上官婉兒的高髻之上,她臉上的微笑像少女一樣明媚,也像老者一樣滄桑可鑒,武後說,我想告訴天下文武百官,沒有我不敢殺的人,不要以為洛陽宮隻剩了孤兒寡母,什麽人都可以犯上作亂了。多事之秋已經過去,為了慶祝平定李敬業之亂,洛陽宮裏的武後再次頒發大赦令並將光宅改元為垂拱,垂拱元年武後向所有朝臣頒發了《垂拱格》,明文規定法令和官吏們各守其職的詳盡條款。《垂拱格》可以解釋為君王一體的施政之綱,也可以解釋為文武百官們盡忠於皇室的緊箍咒,一些遊閑於江湖的學人俊才從《垂拱格》中發現了野無遺賢的福音而躍躍欲試,等待著朝廷的垂青,另一些李姓皇族的遺老遺少則從中發現一個嚴峻的現實,太後的手已經伸出紫帳之外,開始按步就班地撚轉大唐的社稷乾坤了。
英俊而邋遢的馮小寶在洛陽街頭耍藝賣藥已經近一年光景了,洛陽北門的集市上各色人等雲集於貨攤前後,買賣之聲嘈雜紛亂,馮小寶隻是占據了小小一隅以他的舞棍弄棒功夫招徠行人,他賣的是一種治療跌打損傷的膏藥。事實上在千金公主慧眼拾璞之前並沒有人注意到這個江湖郎中的須眉之美。馮小寶在耍棍賣藥時注意到一輛王公貴族家的華麗馬車停在不遠處,他不知道車帳後有一位高貴的婦人正用饑渴的目光欣賞著自己裸露的強健的上身。
逛街的路人來買他的膏藥,而千金公主卻是來買他的身體的,馮小寶一進千金公主的深宅大院就知道那個高貴闊綽的婦人心裏的欲念,馮小寶樂於接受這場豔遇,因為在他看來這是天賜鴻運,美酒佳肴和羅衫錦裳,一個雖然色衰貌朽卻又風情萬種的婦人。這年夏天馮小寶突然從街市賣藝人的行列中消失,銷魂於千金公主的繡床錦衾上,他不知道在洛陽宮一個至尊至上的婦人因為莫名的焦慮而喜怒無常,他也不知道枕邊的千金公主正在盤算把他作為一份貴重的禮物,奉呈給洛陽宮裏的皇太後。
當千金公主把她驚人的交易向馮小寶和盤托出時,驚慌的江湖郎中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千金公主臉上的媚豔放浪已被一種嚴厲的腔調所取代,皇太後終日操勞國事,玉體陰陽失調,召你入宮是為皇太後的安康著想,以你的陽氣補皇太後玉體的陰氣,你聽懂了嗎?馮小寶說,我聽懂了,可是跟皇太後,我怎麽敢?千金公主就以扇柄敲了敲馮小寶的頭,什麽敢不敢的?沒人敢砍你頭的,千金公主說,召你進宮是讓你去伺候皇太後的,就像伺候我一樣,隻不過你要更加小心更加盡力一些。馮小寶終於明白千金公主是把他作為一帖特殊的良藥奉獻給武後的,突然降臨的桃花運是如此古怪如此燦爛,狂喜和惶惑交織在一起,使馮小寶的呼吸幾近窒息。他的逢場作戲的麵首生涯原本隻是圖個不勞而獲,現在無疑是另一種如夢如仙的奇遇了,他將麵對的不再是坊間街肆以偷歡為樂的市井女子,也不再是一擲千金買數夜風流的千金公主,而是普天下人們都在膜拜的皇太後武照,人們背地裏已把她當成一個女皇帝了。既然是女皇帝,自然是需要男人為妃妾的,馮小寶想到自己即將成為女皇帝的男妾,心情就猶如百爪撓心,在等待入宮的那些天裏,馮小寶格外愛護他的性器,每次解手過後都要細細洗濯,這是千金公主責令他做的事,也是馮小寶不敢違抗的事。濃重的夜色之中有人把馮小寶引進了洛陽宮,馮小寶記得他跟在兩名宦官後麵通過了花樹搖曳高台瓊樓的深宮之徑,腳步聲聽來輕捷而隱秘,心在狂跳,眼睛卻充滿渴望地包覽著這個肅穆華麗的帝王之家。馮小寶記得武後的寢殿亮如白晝,宮燈銀燭間一個婦人斜臥於鳳榻之上,馮小寶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相信那個寬額方頤美貌未衰的婦人就是年逾五旬的皇太後武照。武後正在用茶,或者在用藥?馮小寶隻聞見一股奇香從那隻小盅裏嫋嫋飄來,武後似乎沒有聽見侍宦的通報,她沒有朝馮小寶看上一眼。馮小寶於是隻好匍匐在地上,馮小寶想既然召我來做那等好事,為什麽又不理我?又想床邊圍著這麽多宮女太監,怎麽能做成那等好事?
你說你叫什麽名字?武後終於放下手裏的瓷盅,緩緩轉過臉審視著馮小寶。馮小寶。七尺男兒怎麽叫了這麽個名字?武後噗哧一笑,太滑稽了,叫什麽不好非要叫個小寶?
稟告太後娘娘,我從小死了爹娘,村裏人都這麽叫我,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別的像樣的名字。
你這名字得改了,我會賜你一個好姓好名的。武後的目光從馮小寶身上匆匆掠過,給身旁的上官婉兒使了個眼色。馮小寶雖不敢仰頭,但他知道寢殿裏的人正在陸續退離,宮燈銀燭漸次黯淡下來,有人拉上了厚厚的繡帳,有人把一隻盛滿熱水的銅盆端到了馮小寶身旁,馮小寶覺得剛才繃緊的身體立刻疲軟下來。回憶與太後的床第之歡後來是馮小寶稱霸洛陽一方的內心依據,馮小寶後來被太後更名為薛懷義,為了讓他自由出入於洛陽宮,太後讓他到白馬寺做了住持和尚。從前街頭耍棒賣藥的江湖郎中搖身一變成了內宮寵兒,薛懷義被白馬寺的和尚前呼後擁著經過北門集市時,他的舊識熟人瞠目結舌癡癡相望,百姓們對於洛陽宮裏的許多秘密都是一無所知的。洛陽宮裏的武後有一天饋贈了千金公主大量的珠寶絲帛,她對千金公主說,沒想到你給我的藥方這麽有效,最近以來我覺得自己換了個人似的,體氣暢通了,精神好了,容顏肌膚好像也滋潤多了。千金公主發現武後那段時間確實猶如回春少女,武後無所顧忌地評判著薛懷義的身體,最後她向千金公主親熱地耳語道,做了一輩子的婦人,剛知道男人是什麽滋味。千金公主會意地掩袖而笑,旁邊的上官婉兒卻被兩個老婦人的閨中私語羞得麵紅耳赤。垂拱二年武後曾經頒詔宣稱皇太後不再臨朝稱製,朝綱大權皆由皇帝定奪。人們敏銳地察覺到這紙詔告不過是武後做出的姿態,睿宗素來敬畏母後並被她玩弄於股掌之間,他是絕對不敢借機收還皇帝大權的。果然不出人們所料,淡泊而溫厚的睿宗無意改變他的傀儡式的地位,三次懇求太後改詔繼續紫帳稱製,太後也就欣然允諾。在收到睿宗的上表時母子倆曾經有過一番輕柔卻又肅殺的談話。
外麵有人攻擊我搶了皇帝的大權,現在我把它交還給你,你為何又不要了呢?母親深知兒臣生性淡泊,無法擔負如此重任,社稷之事唯有母親執掌才可令我高枕無憂。
我知道你語出真心,但我不知道你日後會不會後悔?絕不言悔。睿宗用斬釘截鐵的語氣回答了母親的試探,他看見母親驕矜的笑容難掩欣慰自得之色,他知道他的拱手讓政是母親等待的結果,現在他們母子雙方都可以鬆口氣了,而朝野之上對太後弄權的攻訐和諷刺從此會大有收斂之勢,一些血氣方剛仗義直言的皇族和朝臣將被堵上他們的嘴。現在該說說侍禦史魚承曄的那個機靈的兒子魚保家了。魚保家曾與亂臣李敬業過從甚密,但在朝廷大肆肅清李敬業餘翼剩枝的風口中卻留住了烏紗,魚保家在劫後餘生的日子裏萌動了以實績立功的念頭,於是那隻構思奇巧一物多用的銅箱便在魚保家的靈巧雙手裏誕生了。
銅箱內分為東西南北四格,每格都設製一個投書口。箱子東部是漆成綠色的延恩箱,此箱專為頌謝皇恩或毛遂自薦者而設,西部是漆成白色的伸冤箱,伸冤箱自然是為受冤者呼籲正義而設,銅箱南部是漆成紅色的招諫箱,此箱為朝野人士諷諫朝政得失打開自由言路,最令人注目的是銅箱北端的黑色部分,通玄兩字鐫刻在黑漆之上,透出陰森之氣,此箱為所有天災地禍謀反叛亂開啟一個告密通道,後來魚保家創製獻宮的這隻銅箱被世人稱為告密銅箱,主要原因即緣於黑色的通玄箱。洛陽宮裏的武後很快看到了魚保家造銅箱的方案,武後連聲稱讚這種下意上達的捷徑,立刻讓一批最好的工匠鑄造這種銅箱,於是垂拱二年的三月,一隻龐大的色彩醒目的銅箱赫然聳立在洛陽宮正門前,路人們無不停足觀望,一個宦官手指銅箱的四個投書口,用尖厲而響亮的聲音向人們講述銅箱的諸種用途,聽者們為此躁動不已,據說從銅箱出現的第一天起,投書者就絡繹不絕地從各處湧來,使洛陽宮的宮門前形成一個人與語言文字的大集市。
令人唏噓的是銅箱創造者魚保家的命運。當魚保家還未及享用武後賞賜的重禮,一封告密信塞進了黑色的通玄箱,也把魚保家推向了致命的黑暗之淵,不知名的告密者指控魚保家的作坊曾為李敬業叛軍製槍鑄劍,檢舉魚保家隱瞞了無赦之罪。羽林軍深夜闖入魚保家宅第時魚氏父子都目瞪口呆,無言以對。幾天後魚保家在東門刑場被處以斬刑,侍禦史魚承曄混在圍觀的百姓中目睹了兒子人頭落地的淒慘一幕,作法自斃的結果令人斷魂,魚承曄老淚縱橫仰天哀歎,他想兒子是應了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古訓了,早知道是作法自斃的話,他無論如何不會讓兒子做這個告密的銅箱。
但是告密之門已向天下官民們暢開,從三月陽春開始,數以萬計的人從中原和南方湧來,朝四色銅箱裏投進他們的內容蕪雜的書信,他們感謝皇太後武照賜予布衣百姓的這個傳聲筒,他們也堅信所有的訴狀和諫言都會傳到武後手中。掌管銅箱鑰匙的老宦官每天二次開啟銅箱,用黃色布袋裝好並密封了送進宮中,他們發現每次清箱都以黑色通玄箱中的投書居多,宮內的閹豎由此推斷宮外的世界同樣是充滿了仇恨、陰謀和冤屈的。武後有一天登臨洛陽宮的鍾鼓樓,從至高至遠處親眼觀察宮門外投書遞信的人群,那些布衣百姓圍住那隻四色銅箱,就像圍住了萬能的天神,其中不乏一些風塵仆仆衣衫襤褸的遠方來客,武後的心被銅箱邊的人群深深地打動了,就在鍾鼓樓上,武後向上官婉兒口授了她一生最為驚世駭俗的一道詔旨。倘若十萬百姓中有三萬人願意密告官內宮外的各種隱患,諸如李敬業之流的禍亂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扼殺了。武後在鍾鼓樓上若有所思,三月的陽光從羽翎華蓋間傾射在她的臉上,使這個貌若少女的老婦人獲得一種聖哲的光采,僅僅是轉瞬間的思索,武後便讓宮侍們去取了紙硯墨筆,我要在此擬旨,武後神閑氣定地告訴上官婉兒,我要讓天下百姓都向我張嘴說話,即日起凡告密者不問職業、尊卑和身份都可以適時謁見太後,外地赴神都告密的百姓,旅途之上一律供以五品官禮遇,夜宿驛亭官舍,餐有七菜一羹,如果誰的密奏有益於江山大計,都可能擢升為官,如果誰的密奏有誤無實,一律免於問罪。上官婉兒以她娟秀酣暢的墨跡筆錄武後這道詔旨時,鍾鼓樓上的宮女宦官們默然凝望著運籌帷幄的皇太後武照,目光中有驚喜也有錯愕,但更多的是茫然,他們總是無法捕捉那個老婦人飛燕般靈動輕盈的思想。
洛陽宮的三月之詔使宮外的百萬庶民處於一種史無前例的亢奮和狂亂之中,從洛陽到長安,從河北到劍南,扶犁的農人或鍛鐵的工匠都在為皇太後聖德之旨喝采雀躍。而遍布各地的文人墨客不僅自草奏書,也為眾多赴神都上奏的白丁們所累,絞盡了腦汁,折斷了筆椽。
揭詔告密的人群從東西南北的驛路上向神都洛陽湧來,沿途接待那些布衣庶人的官吏窮於應付,怨氣衝天卻又不敢違抗太後詔旨,隻能在私下裏以尖酸刻毒之語譏罵那些旅途上的告密者為蝗蟲,在官吏們眼中那是一場古怪而可怕的蝗災。整個春夏之季太後武照忙於垂簾聽政,她對召見告密百姓詢聽民情表現出非凡的興趣和耐心,持續的勞累使她紅顏消瘦,因此禦膳房的宦官常常要將參茸湯端到紫宸殿上去。進入洛陽宮的告密者往往是手足無措戰戰兢兢的,他們的密奏內容也往往是雇主盤剝工匠或者豪紳魚肉鄉裏霸占人妻之類的民間瑣事,更有荒遠之地的農人一口方言而又語無倫次,簾後的太後就問上官婉兒,他想說什麽?上官婉兒假如也聽不懂,太後常常是寬懷一笑,賞些銀子讓他下去,趕千裏之路來洛陽也夠辛苦他了。
武後對每一個上奏百姓都不以為怪,她對上官婉兒說如此聽政一為沙裏淘金二為垂詢民情,有許多臣相覺得我是在浪費時間,可是我其樂無窮,武後狹長美麗的眼睛望著她的又一個子民從紫宸殿退下,她說,那麽多的人來向我訴冤和告密。我知道了以前聞所未聞的許多事,那麽多的人就像沙子在我腳下攤開了,我可以找到我需要的金子。武後如願以償地發現了幾粒刺眼的金子,索元禮、來俊臣和周興等人從無數入宮告密者中脫穎而出,成為大唐曆史上最負盛名的酷吏一派,人們回顧酷吏一派在武後的提攜下飛黃騰達的幾年光景,對那個老婦人的用人之道無不嘖嘖稱奇。據說武後特別欣賞索元禮那雙波斯人特有的猛虎般的眼睛,冷峻、殘忍而明亮,這是武後最為推崇的男兒的眼睛。索元禮原先自薦的目標是騾騎兵吏,因為他自信自己的騎術箭法舉世無雙。但武後說,朝中騎馬射箭的將吏並不缺少,你的眼睛該令亂臣賊子和雞鳴狗盜之徒望而生畏,你是一粒沙中之金,我擢升你為遊擊將軍,掌管製獄之事,我相信你任此重職不會讓我失望。來自波斯的小販索元禮從紫宸殿下來便戴上了遊擊將軍的七品官冕,三天以後索元禮在洛陽逮捕的異端分子已逾百餘人,洛陽百姓常常在街市上看見那個波斯人一身黑色披掛騎在白馬上,威風凜凜之中透出異域族人特有的殺氣,索元禮的馬後跟著他的黑衣遊兵數十人,他們主要由洛陽街頭無所事事的無賴惡棍組成,他們把一些木枷在身的新囚押往北市的大獄,其吆喝聲斥罵聲威震洛陽的天空。有在朝衙供職的小吏指著白馬上的索元禮說,那波斯人最走運,皇太後向民間招賢納才看上的第一個人就是他,說話人的語氣中不乏豔羨和嫉妒,更多的或許就是迷惘。
來俊臣的升官圖在洛陽百姓看來則幾乎是天方夜譚了。人們聽說來俊臣是個犯有搶劫罪的死囚犯,當皇太後下旨獎勵天下告密者的消息傳至牢獄時,來俊臣手撼鐵窗狂呼了一個晝夜,我要伸冤,我要告密,和州監獄的獄吏們懾於太後詔旨的威嚴,不知如何處置瘋狂的來俊臣,事情鬧到州刺史東平王李續那裏,李續覺再這個死囚犯很可笑,他說,他要見太後,就讓他去見吧,見過了就給我送回和州來,這個瘋子再怎麽鬧都是斬首的下場。
裴卿讓我借呂後之鑒是什麽意思?武後目光炯炯地逼視著裴炎說,難道我會像呂後那樣濫施專權於家門血親不顧江山安危嗎?承嗣之奏隻是建廟以祭祖尊宗。對於我也是行孝悌之道,都在禮儀之中,不知裴卿之言用意何在?微臣別無它意,裴炎說,隻是覺得七座宗廟一旦動工費錢費力,國庫空缺之際朝廷大興土木,朝吏百姓們恐怕會心有怨言。不是朝吏百姓心有怨言,是裴卿心有怨言吧?武後朗聲一笑道,裴卿為國計民生著想,我並不怪罪,但是武氏七廟是要修建的,修廟所需的銀子不會動用國庫,我追尊武門祖宗自然要綿盡畢生積蓄,眾卿不必為此疑惑。內史裴炎終於啞口無言,他注意到武承嗣嘴角上那抹譏諷或得意的微笑,它提醒裴炎這番較量以他的失敗而告終了,就像他曾經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輝煌仕途,如今日漸黯淡,大唐天下仍然為武後的紫檀木球隨意撚轉,而臣子們手中的權柄卻像來去匆匆的燕鷗,隨多變的季節南移北遷。裴炎那天離開朝殿時步履沉重,他看見武承嗣幾乎以挑釁的姿態一邊走一邊朝他側目而視,裴炎枯瘦的臉先是漲得通紅,繼而又氣得煞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小人得誌便猖狂?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裴炎憤怒而又失望,他想修武氏宗廟畢竟是小事,武後五代祖先盡數追尊為王公王妃也無妨大局,問題的症結在於洛陽宮內外的那些活著的武姓家族,他們到底要幹什麽?他們快要動手了嗎?
七月彗星的凶光或許預示了九月的李敬業之亂。那個舊唐名吏李世的孫子繼承了祖父英國公的爵位,卻在鬱鬱不得誌的窘境中糾集了一群下級官吏舉起了造反大旗。叛軍之火在南方的揚州府燃起,很快就如日中天。李敬業施計打開了揚州府的軍械庫取出盔甲和武器,也打開了監獄的牢門將囚犯們召至麾下,十天之內募集了九萬大軍。反對太後壟斷朝政或者還政於廬陵王李哲是這次反亂的口號,但是從揚州到長安,人們更加急於一睹的是詩人駱賓王寫的《為李敬業討武照檄》: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入門見
,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後於
翟,陷吾君於聚塵。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弑君鴆母,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猶複包藏禍心,爬竊神器,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嗚呼!霍子盂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龍帝後,識夏庭之遽衰。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塚子,奉先君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雲,誌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以清妖孽,南連百越,北盡山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複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製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公等或居漢地,或葉周親,或膺重寄於話言,或受顧命於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壞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其立勤王之勳,無廢大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請看今日之城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詩人駱賓王一生豪賭濫飲窮困潦倒,漂泊揚州途中投奔李敬業,被封為記事參軍。一篇《討武照檄》蓋過駱賓王的無數詩作被人們擊節稱歎,對於那位詩人不知是喜是悲。而在洛陽宮裏的武後在讀完檄文後竟然驚呼駱賓王文才蓋世,指責裴炎等朝臣錯漏天才良吏,對於裴炎等人來說卻不知太後出言是真心抑或隻是一種諷貶。
在烽火四起的揚州屬地,人們聽說了太子賢死而複生坐鎮李敬業營帳的奇聞軼事,聽說舉兵討伐太後武照的就是太子賢,隻有少數知情者洞悉這個秘密,李敬業營帳內的太子賢隻是一個替身,他的外貌體態酷似已故的太子賢,真實身份卻是一個鐵匠。人們還說叛軍的首領之一薛仲璋是當朝宰相裴炎的外甥,許多人因此推斷揚州之亂有著不可窮盡的複雜背景。裴炎在李敬業事件中是否清白?這是後來為朝野上下爭執不休的謎。太後武照對裴炎的懷疑和戒備或許始於修建武廟之爭,或許始於裴炎征伐李敬業叛軍的拖遝和曖昧的態度上,或者是在更早的時候上官婉兒告訴武後一首奇怪的童謠:一片火,兩片火,緋衣小兒當殿坐。童謠所指對象非裴炎莫屬,它像瘟疫一樣在長安洛陽蔓延流行,使裴炎驚恐而恍惚,裴炎曾向武後表白道,無聊文人編造謠言惑眾,不過是想挑唆朝殿起亂而已,武後當時淡然一笑說,我不相信坊間流言,我倒是相信天意,假如天欲改朝換代,恐怕也輪不到裴卿當殿安坐吧?但武後的心裏也被童謠裏的兩片火灼出了濃重的陰影了。太後武照聽聞裴炎拖延討伐李敬業之戰後勃然變色,揚州地方已經群魔麇集舉兵叛亂,為什麽你一拖再拖至今不派軍討伐?武後終於厲聲叱罵了裴炎,難道你想等待李敬業打到長安洛陽來扶你坐上金鑾殿嗎?
太後錯怪微臣了,微臣絕無此等譫念妄想。那麽你是因為外甥薛仲璋身在叛軍之帳,為了薛仲璋的性命就敢視社稷安危為兒戲?
微臣為官十餘載從不徇私枉法,一旦俘獲叛軍首領,我要親自動手斬下薛仲璋的首級奉獻給太後。
那麽你是不是年邁糊塗了,如此鎮靜令人驚詫,你到底要幹什麽?裴炎當時的悲淒的神情使在場的朝臣後來念念不忘,隻要太後還政於睿宗,即刻詔告天下撤銷太後稱製臨朝,不用出兵出槍,李敬業叛軍失去大義名分,不擊自敗,揚州之亂自然會平定。裴炎突然臥跪於地上,高聲大叫,太後,還政於天子吧,這是民心所向蒼天之意呀。
人們說裴炎當時瀕臨瘋狂邊緣,而武後的身體在裴炎的那聲呐喊中悚然一跳,隨後老婦將手中的紫檀木球朝裴炎臉上投過去,她的臉因為暴怒而變得蒼白失血,我料到你會要挾我,武後尖聲說,讓我把朝政給你們這些庸人和飯桶?那是癡心妄想。不難發現武後的表情已經露出一絲陰鬱的殺機。而裴炎在一吐陳年積言後也大汗淋漓,似有一種虛脫的感覺。一代名相終於犬禍臨頭。武後責令左肅政大夫騫味道和侍禦史魚承曄審訊裴炎的異心反骨,人們認為武後挑選這兩名與裴炎嫌隙頗深的人做審官,本身就是一著凶棋,武後已將裴炎置於死地了。幾天後裴炎以謀反之罪下獄,昔日鑾前驕子搖身一變成為鐵窗囚徒,這在曆史上並不罕見。有人規勸裴炎服罪而請求赦免,裴炎長歎一聲說,事君如事虎,我現在已落入虎口,說什麽都沒有意義了。哀莫大於心死,木枷在身的裴炎從此保持沉默,直到十月在洛陽街頭都亭處被斬首示眾。裴炎之案在朝野引起的風波也使人咋舌,宰相劉景先和鳳閣侍郎胡元範等人在武後麵前為裴炎辯護而遭鋃鐺入獄的株連厄運,騫味道和李景湛等人卻踩著裴炎之屍爬上了宰相高位,裴炎問斬那天洛陽百姓蜂擁而至都亭,看著一代名相血濺街市,他們想起不久前流行的那首童謠,一片火,兩片火,緋衣小兒當殿坐。裴炎之死在洛陽百姓眼裏因而披上一層撲朔迷離的神秘色彩。秋風拍打著神都洛陽密集的房舍和街市上的落葉,秋雨洗刷了都亭地麵上的一片血痕,裴炎的曝屍被雨水衝洗一新,卻像一朵枯萎的無人觀賞的牡丹在秋風秋雨裏零落成泥。沒有人猜到裴炎曝屍的最後一個觀賞者是洛陽宮裏的太後,那輛馬車停在都亭一側,車簾輕撩之處露出一個婦人哀傷的淚臉。
裴炎才智無人匹敵,天生的一代良相。車簾後的太後武照以絲絹拭去眼角淚痕,她對身邊的女侍上官婉兒說,其實滿朝文武中我最看重裴炎,可是既然他的反心已見端倪,我也隻能防患於未然了。下阿溪一戰使李敬業的軍隊慘遭重創。官軍那天似乎有神相助,秋天的幹風枯草正好成全了奇妙的火攻戰術,人們說魏元忠的一把火燒毀了李敬業的所有夢想,叛軍中被燒死的陣亡者逾七千餘人,跳入河裏被淹死的則不計其數。自此李敬業的殘兵遊勇已經一蹶不振了。其時距李敬業在揚州府舉旗納兵的盛景僅僅四個多月,江都潤州一帶的百姓看著李敬業帶著幸存的部下落荒東逃,不由得感歎這次反亂終究難逃虎頭蛇尾的傳統格局。李敬業帶著胞弟李敬猷和駱賓王沿長江逃亡,他們本想從海陵渡海去高句麗遠走他鄉,但那年肆虐的秋風大雨繼續與他作對,風總是逆向吹往他的營帳,無法駕船出海。士兵們開始後悔他們錯誤的抉擇,一個叫王那相的將領趁李敬業他們酒酣熟睡之際潛入營帳,輕鬆地殺了李敬業、李敬猷和駱賓王,李敬業之亂最後就是以一個荒謬的結局來收場的。王那相把李敬業兄弟和駱賓王的首級係捆在他的馬上,沿著逃亡路線原路返回,投奔李孝逸和魏元忠的官軍駐地。有人看見著名的詩人駱賓王的那顆首級,說他的遺容仍然帶著那種懷才不遇憂國憂民的落寞之色。雖然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是仍然有人對駱賓王的首級投之於哀憐的目光,那個才華橫溢的詩人為什麽投靠李敬業的門下,為什麽他在漂泊潦倒的一生中總是押錯籌碼?
四個月後李敬業之亂已成為一場虛驚,但洛陽宮裏的武後卻因此變得易怒而多疑。一批與裴炎和李敬業私交甚篤的官吏被悉數貶逐或誅殺,其中包括戰功赫赫的朝中猛將左武衛大將軍程務挺。接到程務挺與叛軍有染的密告時,武後的臉蒼白如紙。上官婉兒在一旁提醒皇太後應先垂詢事情的真相,但武後搖頭說,不用查詢了,這些人倨功自傲不會承認的,凡是涉及謀反叛亂的人,不管官爵功績,格殺勿論。武後召來程務挺的偏將裴紹業,命裴紹業在軍營中斬殺程務挺。上官婉兒對武後不事查詢斬殺程務挺之舉一直大惑不解,在後來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裏,武後忽有遊園觀花的興致,主仆兩人在牡丹花叢裏一邊漫步一邊談起了程務挺之死,武後說,你一直不明白我為什麽不問青紅皂白地殺了程將軍,其實他是否參與謀反並不重要,程將軍或許是做了我殺雞儆猴的祭品吧,我隻是想借機告之天下,無論他是誰,都必須效忠本朝無有二心。武後輕輕摘下一朵牡丹斜插於上官婉兒的高髻之上,她臉上的微笑像少女一樣明媚,也像老者一樣滄桑可鑒,武後說,我想告訴天下文武百官,沒有我不敢殺的人,不要以為洛陽宮隻剩了孤兒寡母,什麽人都可以犯上作亂了。多事之秋已經過去,為了慶祝平定李敬業之亂,洛陽宮裏的武後再次頒發大赦令並將光宅改元為垂拱,垂拱元年武後向所有朝臣頒發了《垂拱格》,明文規定法令和官吏們各守其職的詳盡條款。《垂拱格》可以解釋為君王一體的施政之綱,也可以解釋為文武百官們盡忠於皇室的緊箍咒,一些遊閑於江湖的學人俊才從《垂拱格》中發現了野無遺賢的福音而躍躍欲試,等待著朝廷的垂青,另一些李姓皇族的遺老遺少則從中發現一個嚴峻的現實,太後的手已經伸出紫帳之外,開始按步就班地撚轉大唐的社稷乾坤了。
英俊而邋遢的馮小寶在洛陽街頭耍藝賣藥已經近一年光景了,洛陽北門的集市上各色人等雲集於貨攤前後,買賣之聲嘈雜紛亂,馮小寶隻是占據了小小一隅以他的舞棍弄棒功夫招徠行人,他賣的是一種治療跌打損傷的膏藥。事實上在千金公主慧眼拾璞之前並沒有人注意到這個江湖郎中的須眉之美。馮小寶在耍棍賣藥時注意到一輛王公貴族家的華麗馬車停在不遠處,他不知道車帳後有一位高貴的婦人正用饑渴的目光欣賞著自己裸露的強健的上身。
逛街的路人來買他的膏藥,而千金公主卻是來買他的身體的,馮小寶一進千金公主的深宅大院就知道那個高貴闊綽的婦人心裏的欲念,馮小寶樂於接受這場豔遇,因為在他看來這是天賜鴻運,美酒佳肴和羅衫錦裳,一個雖然色衰貌朽卻又風情萬種的婦人。這年夏天馮小寶突然從街市賣藝人的行列中消失,銷魂於千金公主的繡床錦衾上,他不知道在洛陽宮一個至尊至上的婦人因為莫名的焦慮而喜怒無常,他也不知道枕邊的千金公主正在盤算把他作為一份貴重的禮物,奉呈給洛陽宮裏的皇太後。
當千金公主把她驚人的交易向馮小寶和盤托出時,驚慌的江湖郎中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千金公主臉上的媚豔放浪已被一種嚴厲的腔調所取代,皇太後終日操勞國事,玉體陰陽失調,召你入宮是為皇太後的安康著想,以你的陽氣補皇太後玉體的陰氣,你聽懂了嗎?馮小寶說,我聽懂了,可是跟皇太後,我怎麽敢?千金公主就以扇柄敲了敲馮小寶的頭,什麽敢不敢的?沒人敢砍你頭的,千金公主說,召你進宮是讓你去伺候皇太後的,就像伺候我一樣,隻不過你要更加小心更加盡力一些。馮小寶終於明白千金公主是把他作為一帖特殊的良藥奉獻給武後的,突然降臨的桃花運是如此古怪如此燦爛,狂喜和惶惑交織在一起,使馮小寶的呼吸幾近窒息。他的逢場作戲的麵首生涯原本隻是圖個不勞而獲,現在無疑是另一種如夢如仙的奇遇了,他將麵對的不再是坊間街肆以偷歡為樂的市井女子,也不再是一擲千金買數夜風流的千金公主,而是普天下人們都在膜拜的皇太後武照,人們背地裏已把她當成一個女皇帝了。既然是女皇帝,自然是需要男人為妃妾的,馮小寶想到自己即將成為女皇帝的男妾,心情就猶如百爪撓心,在等待入宮的那些天裏,馮小寶格外愛護他的性器,每次解手過後都要細細洗濯,這是千金公主責令他做的事,也是馮小寶不敢違抗的事。濃重的夜色之中有人把馮小寶引進了洛陽宮,馮小寶記得他跟在兩名宦官後麵通過了花樹搖曳高台瓊樓的深宮之徑,腳步聲聽來輕捷而隱秘,心在狂跳,眼睛卻充滿渴望地包覽著這個肅穆華麗的帝王之家。馮小寶記得武後的寢殿亮如白晝,宮燈銀燭間一個婦人斜臥於鳳榻之上,馮小寶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相信那個寬額方頤美貌未衰的婦人就是年逾五旬的皇太後武照。武後正在用茶,或者在用藥?馮小寶隻聞見一股奇香從那隻小盅裏嫋嫋飄來,武後似乎沒有聽見侍宦的通報,她沒有朝馮小寶看上一眼。馮小寶於是隻好匍匐在地上,馮小寶想既然召我來做那等好事,為什麽又不理我?又想床邊圍著這麽多宮女太監,怎麽能做成那等好事?
你說你叫什麽名字?武後終於放下手裏的瓷盅,緩緩轉過臉審視著馮小寶。馮小寶。七尺男兒怎麽叫了這麽個名字?武後噗哧一笑,太滑稽了,叫什麽不好非要叫個小寶?
稟告太後娘娘,我從小死了爹娘,村裏人都這麽叫我,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別的像樣的名字。
你這名字得改了,我會賜你一個好姓好名的。武後的目光從馮小寶身上匆匆掠過,給身旁的上官婉兒使了個眼色。馮小寶雖不敢仰頭,但他知道寢殿裏的人正在陸續退離,宮燈銀燭漸次黯淡下來,有人拉上了厚厚的繡帳,有人把一隻盛滿熱水的銅盆端到了馮小寶身旁,馮小寶覺得剛才繃緊的身體立刻疲軟下來。回憶與太後的床第之歡後來是馮小寶稱霸洛陽一方的內心依據,馮小寶後來被太後更名為薛懷義,為了讓他自由出入於洛陽宮,太後讓他到白馬寺做了住持和尚。從前街頭耍棒賣藥的江湖郎中搖身一變成了內宮寵兒,薛懷義被白馬寺的和尚前呼後擁著經過北門集市時,他的舊識熟人瞠目結舌癡癡相望,百姓們對於洛陽宮裏的許多秘密都是一無所知的。洛陽宮裏的武後有一天饋贈了千金公主大量的珠寶絲帛,她對千金公主說,沒想到你給我的藥方這麽有效,最近以來我覺得自己換了個人似的,體氣暢通了,精神好了,容顏肌膚好像也滋潤多了。千金公主發現武後那段時間確實猶如回春少女,武後無所顧忌地評判著薛懷義的身體,最後她向千金公主親熱地耳語道,做了一輩子的婦人,剛知道男人是什麽滋味。千金公主會意地掩袖而笑,旁邊的上官婉兒卻被兩個老婦人的閨中私語羞得麵紅耳赤。垂拱二年武後曾經頒詔宣稱皇太後不再臨朝稱製,朝綱大權皆由皇帝定奪。人們敏銳地察覺到這紙詔告不過是武後做出的姿態,睿宗素來敬畏母後並被她玩弄於股掌之間,他是絕對不敢借機收還皇帝大權的。果然不出人們所料,淡泊而溫厚的睿宗無意改變他的傀儡式的地位,三次懇求太後改詔繼續紫帳稱製,太後也就欣然允諾。在收到睿宗的上表時母子倆曾經有過一番輕柔卻又肅殺的談話。
外麵有人攻擊我搶了皇帝的大權,現在我把它交還給你,你為何又不要了呢?母親深知兒臣生性淡泊,無法擔負如此重任,社稷之事唯有母親執掌才可令我高枕無憂。
我知道你語出真心,但我不知道你日後會不會後悔?絕不言悔。睿宗用斬釘截鐵的語氣回答了母親的試探,他看見母親驕矜的笑容難掩欣慰自得之色,他知道他的拱手讓政是母親等待的結果,現在他們母子雙方都可以鬆口氣了,而朝野之上對太後弄權的攻訐和諷刺從此會大有收斂之勢,一些血氣方剛仗義直言的皇族和朝臣將被堵上他們的嘴。現在該說說侍禦史魚承曄的那個機靈的兒子魚保家了。魚保家曾與亂臣李敬業過從甚密,但在朝廷大肆肅清李敬業餘翼剩枝的風口中卻留住了烏紗,魚保家在劫後餘生的日子裏萌動了以實績立功的念頭,於是那隻構思奇巧一物多用的銅箱便在魚保家的靈巧雙手裏誕生了。
銅箱內分為東西南北四格,每格都設製一個投書口。箱子東部是漆成綠色的延恩箱,此箱專為頌謝皇恩或毛遂自薦者而設,西部是漆成白色的伸冤箱,伸冤箱自然是為受冤者呼籲正義而設,銅箱南部是漆成紅色的招諫箱,此箱為朝野人士諷諫朝政得失打開自由言路,最令人注目的是銅箱北端的黑色部分,通玄兩字鐫刻在黑漆之上,透出陰森之氣,此箱為所有天災地禍謀反叛亂開啟一個告密通道,後來魚保家創製獻宮的這隻銅箱被世人稱為告密銅箱,主要原因即緣於黑色的通玄箱。洛陽宮裏的武後很快看到了魚保家造銅箱的方案,武後連聲稱讚這種下意上達的捷徑,立刻讓一批最好的工匠鑄造這種銅箱,於是垂拱二年的三月,一隻龐大的色彩醒目的銅箱赫然聳立在洛陽宮正門前,路人們無不停足觀望,一個宦官手指銅箱的四個投書口,用尖厲而響亮的聲音向人們講述銅箱的諸種用途,聽者們為此躁動不已,據說從銅箱出現的第一天起,投書者就絡繹不絕地從各處湧來,使洛陽宮的宮門前形成一個人與語言文字的大集市。
令人唏噓的是銅箱創造者魚保家的命運。當魚保家還未及享用武後賞賜的重禮,一封告密信塞進了黑色的通玄箱,也把魚保家推向了致命的黑暗之淵,不知名的告密者指控魚保家的作坊曾為李敬業叛軍製槍鑄劍,檢舉魚保家隱瞞了無赦之罪。羽林軍深夜闖入魚保家宅第時魚氏父子都目瞪口呆,無言以對。幾天後魚保家在東門刑場被處以斬刑,侍禦史魚承曄混在圍觀的百姓中目睹了兒子人頭落地的淒慘一幕,作法自斃的結果令人斷魂,魚承曄老淚縱橫仰天哀歎,他想兒子是應了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古訓了,早知道是作法自斃的話,他無論如何不會讓兒子做這個告密的銅箱。
但是告密之門已向天下官民們暢開,從三月陽春開始,數以萬計的人從中原和南方湧來,朝四色銅箱裏投進他們的內容蕪雜的書信,他們感謝皇太後武照賜予布衣百姓的這個傳聲筒,他們也堅信所有的訴狀和諫言都會傳到武後手中。掌管銅箱鑰匙的老宦官每天二次開啟銅箱,用黃色布袋裝好並密封了送進宮中,他們發現每次清箱都以黑色通玄箱中的投書居多,宮內的閹豎由此推斷宮外的世界同樣是充滿了仇恨、陰謀和冤屈的。武後有一天登臨洛陽宮的鍾鼓樓,從至高至遠處親眼觀察宮門外投書遞信的人群,那些布衣百姓圍住那隻四色銅箱,就像圍住了萬能的天神,其中不乏一些風塵仆仆衣衫襤褸的遠方來客,武後的心被銅箱邊的人群深深地打動了,就在鍾鼓樓上,武後向上官婉兒口授了她一生最為驚世駭俗的一道詔旨。倘若十萬百姓中有三萬人願意密告官內宮外的各種隱患,諸如李敬業之流的禍亂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扼殺了。武後在鍾鼓樓上若有所思,三月的陽光從羽翎華蓋間傾射在她的臉上,使這個貌若少女的老婦人獲得一種聖哲的光采,僅僅是轉瞬間的思索,武後便讓宮侍們去取了紙硯墨筆,我要在此擬旨,武後神閑氣定地告訴上官婉兒,我要讓天下百姓都向我張嘴說話,即日起凡告密者不問職業、尊卑和身份都可以適時謁見太後,外地赴神都告密的百姓,旅途之上一律供以五品官禮遇,夜宿驛亭官舍,餐有七菜一羹,如果誰的密奏有益於江山大計,都可能擢升為官,如果誰的密奏有誤無實,一律免於問罪。上官婉兒以她娟秀酣暢的墨跡筆錄武後這道詔旨時,鍾鼓樓上的宮女宦官們默然凝望著運籌帷幄的皇太後武照,目光中有驚喜也有錯愕,但更多的是茫然,他們總是無法捕捉那個老婦人飛燕般靈動輕盈的思想。
洛陽宮的三月之詔使宮外的百萬庶民處於一種史無前例的亢奮和狂亂之中,從洛陽到長安,從河北到劍南,扶犁的農人或鍛鐵的工匠都在為皇太後聖德之旨喝采雀躍。而遍布各地的文人墨客不僅自草奏書,也為眾多赴神都上奏的白丁們所累,絞盡了腦汁,折斷了筆椽。
揭詔告密的人群從東西南北的驛路上向神都洛陽湧來,沿途接待那些布衣庶人的官吏窮於應付,怨氣衝天卻又不敢違抗太後詔旨,隻能在私下裏以尖酸刻毒之語譏罵那些旅途上的告密者為蝗蟲,在官吏們眼中那是一場古怪而可怕的蝗災。整個春夏之季太後武照忙於垂簾聽政,她對召見告密百姓詢聽民情表現出非凡的興趣和耐心,持續的勞累使她紅顏消瘦,因此禦膳房的宦官常常要將參茸湯端到紫宸殿上去。進入洛陽宮的告密者往往是手足無措戰戰兢兢的,他們的密奏內容也往往是雇主盤剝工匠或者豪紳魚肉鄉裏霸占人妻之類的民間瑣事,更有荒遠之地的農人一口方言而又語無倫次,簾後的太後就問上官婉兒,他想說什麽?上官婉兒假如也聽不懂,太後常常是寬懷一笑,賞些銀子讓他下去,趕千裏之路來洛陽也夠辛苦他了。
武後對每一個上奏百姓都不以為怪,她對上官婉兒說如此聽政一為沙裏淘金二為垂詢民情,有許多臣相覺得我是在浪費時間,可是我其樂無窮,武後狹長美麗的眼睛望著她的又一個子民從紫宸殿退下,她說,那麽多的人來向我訴冤和告密。我知道了以前聞所未聞的許多事,那麽多的人就像沙子在我腳下攤開了,我可以找到我需要的金子。武後如願以償地發現了幾粒刺眼的金子,索元禮、來俊臣和周興等人從無數入宮告密者中脫穎而出,成為大唐曆史上最負盛名的酷吏一派,人們回顧酷吏一派在武後的提攜下飛黃騰達的幾年光景,對那個老婦人的用人之道無不嘖嘖稱奇。據說武後特別欣賞索元禮那雙波斯人特有的猛虎般的眼睛,冷峻、殘忍而明亮,這是武後最為推崇的男兒的眼睛。索元禮原先自薦的目標是騾騎兵吏,因為他自信自己的騎術箭法舉世無雙。但武後說,朝中騎馬射箭的將吏並不缺少,你的眼睛該令亂臣賊子和雞鳴狗盜之徒望而生畏,你是一粒沙中之金,我擢升你為遊擊將軍,掌管製獄之事,我相信你任此重職不會讓我失望。來自波斯的小販索元禮從紫宸殿下來便戴上了遊擊將軍的七品官冕,三天以後索元禮在洛陽逮捕的異端分子已逾百餘人,洛陽百姓常常在街市上看見那個波斯人一身黑色披掛騎在白馬上,威風凜凜之中透出異域族人特有的殺氣,索元禮的馬後跟著他的黑衣遊兵數十人,他們主要由洛陽街頭無所事事的無賴惡棍組成,他們把一些木枷在身的新囚押往北市的大獄,其吆喝聲斥罵聲威震洛陽的天空。有在朝衙供職的小吏指著白馬上的索元禮說,那波斯人最走運,皇太後向民間招賢納才看上的第一個人就是他,說話人的語氣中不乏豔羨和嫉妒,更多的或許就是迷惘。
來俊臣的升官圖在洛陽百姓看來則幾乎是天方夜譚了。人們聽說來俊臣是個犯有搶劫罪的死囚犯,當皇太後下旨獎勵天下告密者的消息傳至牢獄時,來俊臣手撼鐵窗狂呼了一個晝夜,我要伸冤,我要告密,和州監獄的獄吏們懾於太後詔旨的威嚴,不知如何處置瘋狂的來俊臣,事情鬧到州刺史東平王李續那裏,李續覺再這個死囚犯很可笑,他說,他要見太後,就讓他去見吧,見過了就給我送回和州來,這個瘋子再怎麽鬧都是斬首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