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勝的《英雄本色》,不就是《英雄本色2018》嘛!
沉長林很疑惑,丁勝為什麽敢翻拍?
是誰給他的勇氣?
翻拍《英雄本色》就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就你說現如今的主流觀影人群,誰不知道《英雄本色》?
豪哥、阿傑、小馬哥這三個角色本身就是教科書級別的人物設定,要內在魅力有魅力,要相關衝突有相關衝突。
三個角色塑造到這麽完整的程度,編劇推進劇情都變得容易了。
三個演員的完美呈現,更是加強了角色身上的內在張力。
過氣大老,不甘心的小弟,身為警察的親弟弟…
當小馬最後對阿傑說:“其實,做兄弟的...”
話沒說完,小馬就中槍倒下,有時候想想,也許導演是想告訴我們“其實,做兄弟的,不用說太多。沒那麽多計較,沒那麽多仇恨!”
你能挖掘出什麽新意?
反派上位的原因是因為想睡大嫂?
算了吧,純粹的江湖片,拍不出來的…
沒有那種味道了!
上世紀香港的煙火氣,那時的江湖秩序行事規則像泛黃的書頁,可以用來紀念但已經不能再當作指南。
沉長林就一句話:“除非丁勝能找來張國榮,否則,我是不會投資的!”
老郭愣了一下:“張國榮?他去世了呀!”
“…對呀,所以,我是不可能投資的!”
正準備掛斷,老郭又說了一句:“等一下!”
“等什麽?”
“徐可導演準備去探班《刺殺家》…”
“是嘛?我打個電話問問!”
……
有個問題,為什麽《倩女幽魂》、《新龍門客棧》包括《笑傲江湖》的導演都不是徐可,但觀眾婆娘個普遍覺得它們是徐可的作品?
好吧,其實徐可包括杜其峰這些導演,都是電視台出身,他們的行為難免沾染了電視台的習性——隻要掛名監製,就喜歡全權主導:劇本要自己控製、演員要自己教、鏡頭要自己拍、剪輯要自己說了算!
這尼瑪不就是大眾定義中的導演嘛。
所以有很多徐可監製的電影都被歸為徐可作品,因為他太強勢,主導了電影的方方麵麵…
徐可當年的創作力太澎湃,想拍的也多。
但始終一個人精力有限,所以隻是分配一些項目給其他人執行,但他自己又太有控製欲和主見,基本上最後還是他說了算。
舉個例子:雖然《倩女幽魂》確實大部分是程小東在現場執行,但這個題材是徐可拍板想做的,他也向李翰祥購買了版權,到選角、製作風格上徐可也一並控製。
甚至到後期剪輯,配樂也是親自上馬——盯著黃沾寫完《倩女幽魂》、《黎明不要來》、《道》,其中的《道》原本要找林子祥唱,但因為檔期遷就不到,徐可幹脆逼黃沾親自上陣演唱…
包括當年請了自己偶像胡金銓導演來拍《笑傲江湖》,最後也就隻用了胡金銓一兩場戲,剩下的自己又全部補拍了,把胡金銓氣個半死!
《仙木奇緣》
說徐可是控製狂其實一點也不誇張。
但這幾年,感覺他的控製欲縮減了不少…
感覺,可能是老了,精力沒有以前那麽強盛,也有可能隻是因為專注自己想拍的東西,不太在意演員之類的…
否則,《神都龍王》為什麽要用趙又艇?
《四大天王》為什麽用軟驚天和馬絲純?
因為陳果富推薦?
笑話,徐可年輕時候誰的麵子都不給的,隻相信自己,他覺得王祖賢適合聶小倩,就力排眾議啟用了她!
你能說趙又艇適合狄仁傑嗎?
隻能說這幾年他為了特效的展現,犧牲了很多…
所以,比較起陳果富,他更喜歡跟沉長林合作——《智取威虎山》開始,雙方合作的非常好,無論製作還是演員,都讓他體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流暢感。
劇本方麵不用他操心,長林影視的編劇團隊人才濟濟,一個很平常的故事都能玩出花!
徐老怪一直致力於在技術方麵按追趕好來塢…
為什麽接拍《西遊伏妖篇》?
一方麵他自己一直挺想做西遊題材,另一方麵,4個億的資金,保證他可以做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其實《九層妖塔》的成本是2.5億,對外宣稱4個億而已…
他知道沉長林對特效大片很感興趣,而且從《魔盜團》開始培養國內的特效團隊。
到今天終於做了《刺殺家》——東方奇幻!
一直想去探班…
看看年輕導演怎麽玩特效!
……
《刺殺家》早就放出花絮了,宣傳嘛!
也是事實:第一次將虛擬拍攝、動作捕捉、實拍、cg等多項技術整合到一起來使用,不僅挑戰最尖端的拍攝技術,更是實現了一套標準化的全新工業流程,可以說是一次國產電影工業的新革命…
徐可走進攝影棚,整個人都驚呆了!
哦,青島的攝影棚!
山城拍攝結束了,劇組轉戰青島…
徐可驚訝極了:“20多個攝影棚?”
沉長林介紹:“我們分成五十個小組,每組製作不同的東西…”
“最難的是什麽?”
“赤發鬼…身高15米,四隻手臂,40萬根頭發、90萬個毛孔,單幀渲染量少到16個小時,多到30小時,造價達到200萬每分鍾左右!”
說著,向同行的特效負責人徐建道:“給徐導看看效果!”
“徐導,這邊請…”
然後徐可…有點嫉妒了!
這個特效比它的《四大天王》好太多了!
尤其是赤發鬼的造型,相比之下《四大天王》裏的白毛猩猩弱爆了!
徐建特意放出了一段打鬥效果,這個讓徐可更加嫉妒——《四大天王》裏怪獸模型的毛發效果以及行動過程中肢體、關節部位的靈活性差飛了!
“這個特效花了多少錢?”
沉長林看了眼陳祉兮,後者道:“我們前期投入1.5億,主要用於設備開發、概念模擬以及模具製造,真正製作起來,花了1.5億左右…”
“設備開發?”
“虛擬拍攝…否則演員沒法投入打鬥!”
“虛擬拍攝?”
所謂虛擬拍攝,就是動作捕捉、實時引擎、攝影機追蹤等一係列技術的加持下的實時畫麵反饋…
以前拍攝特效大片,基本都在藍綠幕背景下拍攝和——拍攝現場麵對藍綠幕“背後”(摳像後)的影像統一性,雖然有了概念設計包括前期預示等手段,但與實景拍攝相比,藍綠幕拍攝仍然無法讓所有主創們“身臨其境”,實現多部門高效、精準的協同。
“現場虛擬拍攝”就是在這樣的要求下誕生並發展的。
通過實時追蹤、實時摳像、實時渲染技術,將攝像機拍攝與cg元素實時合成,將數字化的空間、透視、運動、光影帶到拍攝現場,為導演提供實時的畫麵預覽!
這種實時預覽作為前期動畫預覽的延展,結合現場實拍畫麵繼續傳遞敘事與視效相結合的創作意圖,從而使整個團隊的創作更加順暢。
它可以看做是藍綠幕拍攝技術的“現場升級版”。
為影視工業化全流程的貫通提供了保障。
《刺殺家》有了這套東西,團隊將事先動作捕捉完成的虛擬角色預合成到現場畫麵中,主創人員可以實時看到虛擬角色的大小、位置和運動…
畫麵越接近電影完成效果,越有助於導演對演員、攝影機以及虛擬角色進行調度,尤其當遇到複雜的拍攝角度和空間位置關係。
另外說一句,《曼達洛人》就是這麽拍的!
特效負責人徐建見識了一大堆東西,徐老怪眼睛越來越亮:“這東西多少錢?”
陳祉兮道:“挺貴的,主要懂得操作的人太少了。”
徐建這說:“其使用這套東西可以大量節省cg渲染的時間,如果算時間的話,還是很省錢的!”
沉長林很疑惑,丁勝為什麽敢翻拍?
是誰給他的勇氣?
翻拍《英雄本色》就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就你說現如今的主流觀影人群,誰不知道《英雄本色》?
豪哥、阿傑、小馬哥這三個角色本身就是教科書級別的人物設定,要內在魅力有魅力,要相關衝突有相關衝突。
三個角色塑造到這麽完整的程度,編劇推進劇情都變得容易了。
三個演員的完美呈現,更是加強了角色身上的內在張力。
過氣大老,不甘心的小弟,身為警察的親弟弟…
當小馬最後對阿傑說:“其實,做兄弟的...”
話沒說完,小馬就中槍倒下,有時候想想,也許導演是想告訴我們“其實,做兄弟的,不用說太多。沒那麽多計較,沒那麽多仇恨!”
你能挖掘出什麽新意?
反派上位的原因是因為想睡大嫂?
算了吧,純粹的江湖片,拍不出來的…
沒有那種味道了!
上世紀香港的煙火氣,那時的江湖秩序行事規則像泛黃的書頁,可以用來紀念但已經不能再當作指南。
沉長林就一句話:“除非丁勝能找來張國榮,否則,我是不會投資的!”
老郭愣了一下:“張國榮?他去世了呀!”
“…對呀,所以,我是不可能投資的!”
正準備掛斷,老郭又說了一句:“等一下!”
“等什麽?”
“徐可導演準備去探班《刺殺家》…”
“是嘛?我打個電話問問!”
……
有個問題,為什麽《倩女幽魂》、《新龍門客棧》包括《笑傲江湖》的導演都不是徐可,但觀眾婆娘個普遍覺得它們是徐可的作品?
好吧,其實徐可包括杜其峰這些導演,都是電視台出身,他們的行為難免沾染了電視台的習性——隻要掛名監製,就喜歡全權主導:劇本要自己控製、演員要自己教、鏡頭要自己拍、剪輯要自己說了算!
這尼瑪不就是大眾定義中的導演嘛。
所以有很多徐可監製的電影都被歸為徐可作品,因為他太強勢,主導了電影的方方麵麵…
徐可當年的創作力太澎湃,想拍的也多。
但始終一個人精力有限,所以隻是分配一些項目給其他人執行,但他自己又太有控製欲和主見,基本上最後還是他說了算。
舉個例子:雖然《倩女幽魂》確實大部分是程小東在現場執行,但這個題材是徐可拍板想做的,他也向李翰祥購買了版權,到選角、製作風格上徐可也一並控製。
甚至到後期剪輯,配樂也是親自上馬——盯著黃沾寫完《倩女幽魂》、《黎明不要來》、《道》,其中的《道》原本要找林子祥唱,但因為檔期遷就不到,徐可幹脆逼黃沾親自上陣演唱…
包括當年請了自己偶像胡金銓導演來拍《笑傲江湖》,最後也就隻用了胡金銓一兩場戲,剩下的自己又全部補拍了,把胡金銓氣個半死!
《仙木奇緣》
說徐可是控製狂其實一點也不誇張。
但這幾年,感覺他的控製欲縮減了不少…
感覺,可能是老了,精力沒有以前那麽強盛,也有可能隻是因為專注自己想拍的東西,不太在意演員之類的…
否則,《神都龍王》為什麽要用趙又艇?
《四大天王》為什麽用軟驚天和馬絲純?
因為陳果富推薦?
笑話,徐可年輕時候誰的麵子都不給的,隻相信自己,他覺得王祖賢適合聶小倩,就力排眾議啟用了她!
你能說趙又艇適合狄仁傑嗎?
隻能說這幾年他為了特效的展現,犧牲了很多…
所以,比較起陳果富,他更喜歡跟沉長林合作——《智取威虎山》開始,雙方合作的非常好,無論製作還是演員,都讓他體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流暢感。
劇本方麵不用他操心,長林影視的編劇團隊人才濟濟,一個很平常的故事都能玩出花!
徐老怪一直致力於在技術方麵按追趕好來塢…
為什麽接拍《西遊伏妖篇》?
一方麵他自己一直挺想做西遊題材,另一方麵,4個億的資金,保證他可以做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其實《九層妖塔》的成本是2.5億,對外宣稱4個億而已…
他知道沉長林對特效大片很感興趣,而且從《魔盜團》開始培養國內的特效團隊。
到今天終於做了《刺殺家》——東方奇幻!
一直想去探班…
看看年輕導演怎麽玩特效!
……
《刺殺家》早就放出花絮了,宣傳嘛!
也是事實:第一次將虛擬拍攝、動作捕捉、實拍、cg等多項技術整合到一起來使用,不僅挑戰最尖端的拍攝技術,更是實現了一套標準化的全新工業流程,可以說是一次國產電影工業的新革命…
徐可走進攝影棚,整個人都驚呆了!
哦,青島的攝影棚!
山城拍攝結束了,劇組轉戰青島…
徐可驚訝極了:“20多個攝影棚?”
沉長林介紹:“我們分成五十個小組,每組製作不同的東西…”
“最難的是什麽?”
“赤發鬼…身高15米,四隻手臂,40萬根頭發、90萬個毛孔,單幀渲染量少到16個小時,多到30小時,造價達到200萬每分鍾左右!”
說著,向同行的特效負責人徐建道:“給徐導看看效果!”
“徐導,這邊請…”
然後徐可…有點嫉妒了!
這個特效比它的《四大天王》好太多了!
尤其是赤發鬼的造型,相比之下《四大天王》裏的白毛猩猩弱爆了!
徐建特意放出了一段打鬥效果,這個讓徐可更加嫉妒——《四大天王》裏怪獸模型的毛發效果以及行動過程中肢體、關節部位的靈活性差飛了!
“這個特效花了多少錢?”
沉長林看了眼陳祉兮,後者道:“我們前期投入1.5億,主要用於設備開發、概念模擬以及模具製造,真正製作起來,花了1.5億左右…”
“設備開發?”
“虛擬拍攝…否則演員沒法投入打鬥!”
“虛擬拍攝?”
所謂虛擬拍攝,就是動作捕捉、實時引擎、攝影機追蹤等一係列技術的加持下的實時畫麵反饋…
以前拍攝特效大片,基本都在藍綠幕背景下拍攝和——拍攝現場麵對藍綠幕“背後”(摳像後)的影像統一性,雖然有了概念設計包括前期預示等手段,但與實景拍攝相比,藍綠幕拍攝仍然無法讓所有主創們“身臨其境”,實現多部門高效、精準的協同。
“現場虛擬拍攝”就是在這樣的要求下誕生並發展的。
通過實時追蹤、實時摳像、實時渲染技術,將攝像機拍攝與cg元素實時合成,將數字化的空間、透視、運動、光影帶到拍攝現場,為導演提供實時的畫麵預覽!
這種實時預覽作為前期動畫預覽的延展,結合現場實拍畫麵繼續傳遞敘事與視效相結合的創作意圖,從而使整個團隊的創作更加順暢。
它可以看做是藍綠幕拍攝技術的“現場升級版”。
為影視工業化全流程的貫通提供了保障。
《刺殺家》有了這套東西,團隊將事先動作捕捉完成的虛擬角色預合成到現場畫麵中,主創人員可以實時看到虛擬角色的大小、位置和運動…
畫麵越接近電影完成效果,越有助於導演對演員、攝影機以及虛擬角色進行調度,尤其當遇到複雜的拍攝角度和空間位置關係。
另外說一句,《曼達洛人》就是這麽拍的!
特效負責人徐建見識了一大堆東西,徐老怪眼睛越來越亮:“這東西多少錢?”
陳祉兮道:“挺貴的,主要懂得操作的人太少了。”
徐建這說:“其使用這套東西可以大量節省cg渲染的時間,如果算時間的話,還是很省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