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藤田說過“開車”去,可淺見權衡了一下,最後還是決定乘新幹線。


    長門這地方,越看地圖,越覺得它太遙遠,若利用東名道(東京——名古屋)、名神道(名古屋——神戶)、中國道開車去的話,時間自不必講,高速路的過路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同時加上汽油費,若是一個人的話,利用火車和租車則便宜得多。


    淺見乘山陽新幹線在小郡下車,開著租來的車稍稍住北行駛一段後,從小郡高速出入口進人中國車道後上行,在美稱高速出入口出來,沿316號國道徑直北上。


    國道兩旁全是寧靜的田園和丘陵上的彎彎小道,由於是與鐵路並行,常常會看見圍著車站修建的一些小鎮,不過與其說是小鎮,更像村莊,到處散發著濃厚的鄉村氣息。


    小車鑽出一條較長的隧道後,便可看見“長門市”的界牌,道路兩旁的山更高,樹木更密,沿著山中小溪行駛一段後,便來到一個叫“湯本”的溫泉街,看樣子規模不小,淺見雖說不上名稱來,但那兒包括大型的飯店在內,建有相當數量的旅館。


    下了一段緩坡後,視野開闊起來,不一會兒就看到了長門市區,這兒除了大型超市以外,沒什麽高層建築,是一個典型的地方小城鎮。


    目的地西惠寺在一個叫“仙崎”的地方,從地圖上看,它在長門市的北邊,是注海上伸延的一個港灣bj,而伸向日本海的一部分稱之為“青海島”,形同蝴蝶展翅,靠一座橋與仙崎地區相連。


    穿過與316號相交的191號國道,進入市區的地方叫“港”,如同其名稱一樣,在西側的海上有一個漁港,長門市政府部門的辦公地點就主要集中。在這一帶,再往前一公裏,住家漸漸稀少,那就是仙崎地區。


    山陰本線在長門站伸出一條文線直達仙崎地區、的最南端,這條文線隻有一個站即仙崎站。


    一幢木製小屋就是仙崎站,而車站的一部分則成了“美鈴館”。在咖啡廳大小的空間裏,存列有金子美鈴的詩集、書、資料等,同時出售明信片等土特產,牆上掛著美鈴的肖像以及按其作品中出現過的風景而製作的風景照。


    有三位遊客模樣的婦女,站在陳列品前仿佛沉人金子美鈴的世界裏。


    仙崎一帶幾乎全是木製灰泥的兩層住宅,道路狹窄,家家屋簷挨屋簷,住宅十分稠密,其中也有些非常陳舊的住宅,真不愧是一個漁港町,到處都能嗅到一股淡淡魚腥味兒,同時還能看到腳穿長雨靴,胸前拴著塑料圍裙像是魚店老板的女性。


    問了一個路過的婦女。對方仿佛知道淺見的來意似的告訴說:“如果是看美鈴的墓的話,就在前麵那座寺廟裏。”也許是問這個的遊客較多的緣故吧。


    在通往寺廟的路上,有一尊“金子美鈴故居遺址”的小石碑,這兒曾經是個叫“金子文英堂”的文具和書店,金子出生於此,直到女子學校畢業,她都一直生活在這裏。她雖然死於下關市內.但其遺骨葬在這裏的祖墳裏。


    美鈴的墓在一個叫“遍照寺”的寺廟裏,長滿了青苔的小墓碑上刻著美鈴本名“金子照子”。也許是不斷有人前來掃墓,碑前插有鮮花和幾根點著的香。


    日的地的西惠寺在遍照寺前邊一百米左右,這一帶有好幾個寺廟,遍照寺算是比較小的那一類,而西惠寺則更小巧一些。


    淺見來到住持的家門前問了一下龍滿家族的墓地。


    “一個月前,這家的獨生子前來為其父親做了一周年紀念的佛事。”


    年齡大概在六十五歲左右的白發住持慢吞吞地說道,好像他還不知道龍滿遇到了不測。


    淺見剛說:“龍滿於上月去世。”


    “什麽?”住持顯得非常吃驚,“是嗎?看上去那麽健康的人,是生病嗎?”


    “不,是被殺的。”


    住持再一次吃了一驚,身體顯得很僵直,就像到了歲數卻未修行好似的。住持不知道這件事兒門說明龍滿太太沒和他聯係,她也許打算在東京重新找塊墓地吧。


    淺見簡要地談了一下龍滿事件的經過,住持仍未能從驚愕中擺脫出來,隻是“哦,哦”地點著頭。


    “龍滿在一周年佛事時,將骨灰帶走一部分分葬了嗎?”


    “什麽?我可沒聽說過什麽分葬的事兒。”


    仿佛是突然恢複了職業習慣,住持嚴肅地搖了搖頭。


    “那麽,並沒進行什麽分葬嘍?”


    “對。”


    “那麽您知道淡路島的常隆寺嗎?”


    “淡路島?……哦,常隆寺的話,知道,就是那個早良親王墓的地方吧。”


    “龍滿亡父的遺骨一部分就安放在那裏。”


    “這……不,也許是早些時候分葬的吧。”


    “不,不是這樣,好像是從這兒分出去的。”


    “這就奇怪了,絕對沒有這件事兒,去問問他夫人吧,是否是弄錯了。”


    住持氣憤地說,再羅嗦下去的話,住持恐怕真會發怒的呢。


    “真有些奇怪。”淺見雙手交叉著陷入沉思,住持也以同樣的姿勢,沉默起來。


    “哦,對啦,龍滿遇害後,那骨灰又被人取走了呢。”


    “啊,是嗎?這樣的話,有關詳細情況,最好問問她夫人。”


    “不,他夫人並未參與這事兒,而是一位陌生的女人拿走的。”


    “女人……的話,那麽是龍滿亡父的這個嘍?”


    住持從衣袖中伸出小手指豎起來(表示是情人)做了一個與和尚不太相稱的手勢,淺見不由得苦笑了一下。”不太像,因為是一位年約四十歲左右的人。”


    “哦——會是誰呢?”


    “是一個叫石森裏織,自稱是龍滿堂妹的人,可據他太太講,沒有這個姓名的堂妹和熟人。”


    “石森……這一帶不太常見的姓呢。”


    “也可能是假名。”


    “也許是假名吧,用假名去取別人的骨灰,恐怕不是個什麽正派的人呢。”


    本來還有一個自稱叫“田口”的“不正派”的人,在此沒再對住持說起。


    “可以看看龍滿家的墓嗎?”


    “當然可以,我帶您去吧。”


    主持穿上白鞋帶的木屐,帶著淺見朝墓地走去。


    那是一座花崗石的小墓,或許是仙崎一帶在墳墓的麵積上有所規定,總之,這一帶的墓都建得較校好像是有人來過,墓前的菊花還挺新鮮。


    “這花兒是誰插的?”淺見問道。


    “咦,會是誰呢?好像是一大早插上的。”


    墓碑上刻有“龍滿家族之墓”,側麵刻著“龍滿加奈子”,其後是新刻的“龍滿浩三”,龍滿加奈子去世於1958年,碑上刻的文字已開始風化,與龍滿浩三的形成鮮明的對照。


    “浩三的太大在很早就過世了呢。”


    “是啊,由於是我先父那會兒,我沒多大印象,不過從—七周年以後都是我在張羅,浩三太太三十三周年忌日的時候,應該是我最後一次見到龍滿浩三,是個蠻認真的好人喲。”


    住持一邊盯著墓碑,一邊小聲道,然後合上雙掌,口念“南無阿彌陀佛”,一旁的淺見也合上了雙掌。


    “龍滿家從前住哪兒?”


    “聽說住在仙崎站一帶的回國人員住宅區。”


    “回國人員住宅?……”


    “哦,你這麽大歲數的人也許不大清楚,二戰後,從中國大陸、朝鮮回來的人在仙崎登陸,即使已回國,但無家可歸的人為數不少,這批人就在仙崎周圍定居下來,龍滿應該也是其中的一員,故這附近既無親戚又無可投靠的熟人。浩三的葬禮是在東京舉辦的,而骨灰的安葬佛事也是他獨生子一個人來辦的,真有些淒涼呢。”


    二戰結束後,從當時的滿洲,也就是現在的中國東北和朝鮮回來了大批人,這在上近代史課時學過、母親也曾講過。另外,在電視的特別報道中也看過一些畫麵。


    但是,親身來感受這裏一切,淺見有生以來還是頭一遭。淺見居住的東京北區一帶有個叫半島的地方,聽說過去也曾有一大片回國人員住宅,不過,現在那裏已建成漂亮的生活小區,再也見不到過去的半點痕跡。


    “說起回國一事,隻會想到午鶴一帶,回國人員也在長門市上岸嗎?”


    “來過,來過,作為回國的指定港口,仙崎應該是第一個呢。當然,這裏距朝鮮的釜山港近,但更主要的是,當時在下關、午鶴一帶布滿了水雷,為了排雷花了不少時間。”


    “哦,原來是這樣……不過,這麽小的一個沿海城市,在當時曾經十分喧鬧吧?”


    “這個嘛,當然會的嘍,十天之內,一下子就有三萬多人上岸,而且幾乎全是兩手空空的。他們大都顯得非常的疲憊,淚流滿麵。盡管如此,我覺得咱們日本人還是挺棒的,他們遵守秩序,整齊而靜靜地行動著,不管是軍人還是一般人員,前去迎接回國船的我們這些仙崎人,用現在的話講叫誌願者吧,也表現不錯喲,一回想起這些……”住持停了下來,淺見等了一陣,好像他不太願意繼續剛才的話題,或者是再說下去的話,會有什麽不好開口的。


    “在當時,行政方麵有什麽不周到的地方嗎?”


    淺見誘導似的問道。


    “哦?不,政府部門也盡了力的,當時我還是初中生,詳細情況不大清楚,但是,組織醫療隊啦,燒盒飯啦等,做得蠻不錯的喲,可後來……”住持一臉往事不堪回首的樣子,接著說:“後來,準備回朝鮮的人從全國各地蜂擁而至,這下可亂了套。盡管不停地在往返運輸,但無奈船舶太少,一時間競有近兩萬人滯留在這兒,秩序大亂,警察對此也無能為力。有好幾百人闖到設在棧橋的工作站,毆打站上工作人員,襲擊警察,破壞、焚燒建築物,這大概是因長年受到虐待的總爆發吧,其心情可以理解,可對當地居民而言,豈止是麻煩,簡直是恐懼。晚上根本不敢出門,那真是一個痛苦的年代,也是一段最令人傷心的往事。”


    聽了住持的話,對這方麵隻有那麽一點常識的淺見也能想像出當時的混亂狀況,這使淺見聯想到足尾町的光與影的“陰影”部分。


    在足尾町拿到的《鄉土誌》裏有這樣的記載:二戰時,在足尾銅礦,有一部分被強行帶到那兒去的中國人和朝鮮人,以中國人為例,從中國大陸強行帶去的257人中,有10人由於極度的營養失調,在到達足足以前就死去。


    可以推斷,在二戰結束前,包括400名俘虜在內、超過一千人左右的外國勞工,在艱苦的勞動環境下,肯定過著非人般的生活。


    這種情況不僅僅限於足尾,由於征兵而失去年輕勞動力的全國各地的礦山也是同樣情況。其中,也有被帶去修建如長野縣鬆代地下大本營等軍事設施的,不難想像在惡劣的勞動環境中,各地不斷地出現大量殉難者。


    就是這些人,掙脫了強製的鎖鏈,不約而同急急忙忙地奔向回國的旅程。他們終於來到能夠眺望到彼岸祖國的仙崎,可一時又回不去,多年的積怨一齊爆發,這也是難免的。


    然而,對於仙崎這樣一向寧靜和諧的漁村來說,無疑受到巨大的衝擊,人人感到十分不安。而且,由於日本的戰敗,在昨天還處於被壓迫地位的朝鮮人,現在已是“戰勝國”的國民,即使有無理的舉動,連警察都不敢有所作為,更何況一般平民呢。


    親耳聽了民族間的那段不幸的曆史,淺見心裏沉甸甸的。


    向住持道了謝,正要走出寺廟時,淺見突然想起了什麽似的問道:“剛才您說過,龍滿太太也知道,龍滿沒有將其亡父分葬這件事兒吧。”


    “哦,是說過,怎麽了?”


    “我突然想到,您憑什麽這麽說呢?”


    “這個嘛,因為他太太跟他一起來的,至少可以記得住沒那回事兒吧。”


    “什麽?他太太和他一起來的。”


    這回輪到淺見吃驚了,因去板橋龍滿家采訪時。他太太明確地說過沒來過長門。


    “這就有些奇怪了,那女的確實是龍滿夫人嗎?”


    “啊?……可能是吧,你……哎,我沒特意問過。但我喊她夫人的時候,她也沒說過什麽……哦。那位不是龍滿太太?”


    住像是見到了魔鬼似地用眼睛盯著這位東京客。


    “那位夫人——不,那個女的有多大歲數,你的印象怎樣?”淺見問道。


    “哦、年齡大概在三十五六歲吧,不過我不大會猜女性的年齡,給人的印象是漂亮而文靜。”


    龍滿太大有四十二歲,這三十五六與四十二之間,差異蠻大的呢,不過,正如住持自己所說的那樣,他是否看準了呢。


    “您對龍滿和那女人的感覺如何?是夫婦,還是情人?”


    “哦,這個,想起來像是夫婦那種感覺,看起來很和睦,但沒有情人之間那種黏糊糊的感覺……哎呀,我弄不清楚。”


    住持有些感歎似的晃了晃頭。


    在淺見的腦際裏,這個“謎一樣的女人”與到常隆寺取骨灰的“石森裏織”的印象重合在了一起。


    通過仙崎町的北麵,就來到可以看到青海島的岸壁上,青海島是一座被森林覆蓋,小山起伏的美麗島嶼,被對岸濃陰襯托的海水透明潔淨,緩緩地流過如河流寬的狹窄海峽,右邊是通往青海島的白色大橋,要過橋,就必須開車進入仙崎町東邊的環城高速。


    環城高速的外側就是仙崎港,曾經停靠過回國人員船舶的岸壁已重新修整,繞青海島一周遊的觀光船從這兒始發。


    道路和岸壁的一邊建有漁業合作社啦,魚市等與海灣相關的建築物,而在道路的另一側,則是水產加工作坊、土特產商店鱗次節比,據旅遊指南上介紹,仙崎作為高級“烤魚糕丸子”的產地而聞名全國。


    淺見把車開到一家有停車場的商店,開始挑選土特產。有一次在尾道買了些幹海鮮回家、被母親雪江數落了一大通:“都這麽大歲數了,要我使勁用牙來嚼嗎?”幹貨像是不大受歡迎,不過魚糕沒問題吧。


    在購物時,淺見順便問了一位婦女:“金子美鈴的親屬,還有住在這附近的嗎?”


    “啊,美鈴的事嗎,可以去問問住在仙崎的玉三郎。”那婦女邊笑邊說,然後對著一位正在店前從小貨車上卸東西的男子招呼道:“大原,有客。”


    那個叫大原的男子用非常輕鬆的口氣應答道:“來——啦。”這是一位大約五十歲上下、皮膚被曬得躺黑的長圓臉大叔,他穿著一件色彩鮮豔的花襯衫、像是遊人,但看剛才幹活的勁頭的確是一位商人。


    他像是金子美鈴方麵的專家,淺見趕緊迎了上去、並遞上印有“旅行與曆史”字樣的名片。


    “啊,是《旅行與曆史》,那雜誌我也常看呢,怎麽.需要美鈴的一些素材嗎?”大叔毫不遮掩,興奮地說道。”您比較熟悉金子美鈴吧?”


    “說不上,不過非常喜歡罷啦,好吧,我帶您去看一看與美鈴有關的地方吧。”


    “這樣行嗎?您正在上班,挺忙的吧?”


    “這沒關係。”


    話音未落,人已咚咚咚地走出了店門,拐進商店旁邊的一條胡同,就到了神社(日本供神的廟宇)院內。


    “這個神社叫詞園社。‘嘩啦嘩啦,鬆樹葉兒落下,神社的秋景真淒涼埃煤氣燈下木偶戲的音樂,還有那紅紅飄帶下的辮發。如今,那間已關了門的冰店前,秋風沙沙沙沙’這是美玲的詩句,詩中提到的神社就是這兒。”


    大叔在前一邊走一邊抑揚頓挫地朗誦道。


    穿過胡同,來到淺見剛才開車路過的那條市內小街,聽說這叫“美鈴路”。


    在美鈴故居的對麵有一個郵局,門前種著一棵低矮的山茶樹。


    “這個郵局從前在這裏,聽說那時候有棵開大紅花的山茶樹,美鈴的詩中有首叫《郵局門前的山茶》。‘門前開著紅山茶的郵局令人懷念,常常倚著看雲彩的大黑門令人懷念。胸前圍著白色的小圍裙,在地上拾掉下的紅山茶,被郵遞員叔叔笑了的那個時節,令人懷念。啊,紅山茶,被砍啦,黑色的大門也被卸啦,一個飄著油漆味的新郵局建好啦。’”大原完全沉浸於美鈴的詩中。一個中年男子。


    穿著鮮豔的襯衫,口中大念童謠行走,可以說是一道難得的風景呢。


    街上盡管行人非常稀少,但偶爾擦肩而過的婦女們總是呆呆地在笑,一想到在他們的眼裏,連自己都會被同化,淺見不由得有些害羞。


    “請問你能背很多這樣的詩嗎?”


    出於感動,同時也為了引開大叔的思路,淺見這樣問道。


    “是的。能背很多呢,都是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地記下來的。總之,美鈴的詩已銘刻花心裏了呢,比如說,那邊有家蔬菜店,鴿子常飛來玩,美鈴在詩歌中這樣寫道:‘哎呀呀,小鴿,小鴿,三隻小鴿,歇在蔬菜店的屋簷上,咕咕咕地放聲高歌。紫色的茄子、綠綠的蓮白、紅紅的草莓,好新鮮啊!你要買啥?白色的小鴿,歇在屋簷上、咕咕咕地放聲高歌。’她把小孩子的天真爛漫全融進詩歌裏,多純樸的詩歌嗬。”


    淺見無法打斷大原的興致,就這樣他邊說邊唱地帶著淺見把有關金子美鈴的遺跡、詩碑全參觀了一遍,最後還參觀了美鈴曾經就讀過的瀨戶崎小學校址。


    “我上小學那陣兒,這學校已經沒有了,上的是那邊的仙崎小學。”大原指著與此相反方向的建築物說道。


    這時,淺見突然想起似的問道:“您今年多大歲數?”


    “我?哈哈哈,我看起來挺出老的吧?不過還幼稚得很呢,一說起金子美鈴,就會樂得不可開支。被稱為仙崎的玉三郎,這一半是在損我呢。”


    “什麽?玉三郎不是您的真名?”


    “啊?哈哈哈,不是的,那是因為我太有男子度,便送我一個‘下町的玉三郎’的雅號。”


    “什麽?——”淺見大吃一驚,目不轉睛地看著大原那張渤黑的臉膛兒,粗黑的眉尾往下掉,從哪個角度看都不可能把他與“玉三郎”聯係起來。“盡管如此,我已滿四十七歲啦。”大原認真的說道。


    “那麽……”淺見慢吞吞地說。


    “說不定您在仙崎小學時和龍滿智仁是同級同學吧?”


    “智仁……哦,是阿智吧?住在回國人員住宅的。”


    “對。”淺見提高了嗓門。


    “他父親是從外地來的,住在仙崎,智仁是二戰後在這出生的,應該就讀仙崎,現在大概四十六歲吧。對,比我低一個年級,哦,這麽說,您是阿智的熟人?”


    “哦,隻是見過幾次麵。”


    “哦,是這麽回事兒,對啦……去年我們還見過麵呢,他父親過世,他來西惠寺安葬骨灰。聽西惠寺的師傅說,一周年忌日的時候,他回來過,但我沒見到,他還好嗎?”


    “不,他被殺害啦。”


    太原立在路中間不動了。


    “這,是真的?”


    “是的,這裏的地方報紙沒刊登嗎?”


    “好像沒有……不過,也許我看漏了,是嗎?阿智被殺啦……是誰,為什麽?”


    “這個目前還不清楚,警方正在調查。”


    “原來是這樣?……您就是為這個來仙崎的吧?”大原探聽似的問道。


    “不,我主要是來收集有關金子美鈴的一些案材,碰巧正是在龍滿的故鄉,也就順便問一下。”


    “嗬,那麽這仙崎一帶的人與事件有關嘍?”


    “不,絕對沒這麽想過,我隻是想了解一下龍滿的祖籍,聽說龍滿父親不是本地人。”


    “那當然,要不然他們怎麽能住進回國人員住宅呢,至於他的原籍,去市政府一問就知道。”


    大原看了下手表,淺見以為他會以有工作為借口而走開,其實不然。


    “車站前有家咖啡館,咱們進去坐坐吧?”


    前麵就是仙崎站,咖啡館非常小,仿佛馬上就要倒閉了似的,因沒有其他客人。談話挺方便,兩人各要了一杯咖啡。


    “說是智仁君被殺,真是不敢相信呢,他可是個老老實實、認認真真的大好人,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淺見隻是簡單地說了一下事件經過,在公寓的停車場被殺是一起非常殘暴的事件。


    “警方好像正沿著是因一時的口角或是仇殺兩個方麵進行調查。”


    “仇殺,我覺得他不是那種遭人憤恨的人,還是小孩子的時候,他除了幫助他父母以外還常混在大人中間去碼頭、市場等地方打工,這也許是他母親體弱多病的緣故吧,那可真是個大孝子。”


    “聽說他母親過世後,他們一家就離開了崎。”


    “好像是這樣,我想是那以後三四年吧,大概是小學畢業前,他母親七周年和十三周年忌日時,和他父親一起回來過,很有派頭呢,好像是在一家製藥公司工作,我想今後他會成為公司的董事之類的呢……這人的命哪,真是說不清哩,這世道也太不公平了呢。”


    “您知道這裏有與龍滿家比較熟悉的人嗎?”


    “是礙…可能與住在回國人員住宅裏的人較熟吧,不過那裏的住宅已經被拆掉,而當時的住戶也不知搬到哪去了……同時,智仁君的父親,聽說有些怪僻,不大和人交往,或者是當時的住戶回避他吧。”


    “回避的原因是什麽呢?”


    “不太清楚,不過聽說他父親曾經當過憲兵。”


    “憲兵——”


    “對,這也隻不過是些傳聞,你可別當真,都過去五十多年啦,而本人又已過世,說出來也沒關係當時,同為回國軍人,但對於做過憲兵的,還是敬而遠之的,可能他本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總是在夾著尾巴做人吧。”


    “也許如此吧……”


    或許當時就那樣。


    “龍滿父親在這兒做什麽工作?”


    “這個嘛,在仙崎,工作的機會倒也蠻多,當時這兒沒啥工業,而又處於糧食困難時期。打撈多少魚都滿足不了需要,聽說他給漁船卸過貨,做過小販,我想他太太就是因此而累壞了身子的吧。”


    把大原所說的與西惠寺的話聯係起來,淺見的腦海裏浮現出戰後混亂時期的畫麵,沒有吃的,沒有工作,也無半個親戚的舊憲兵男人,與病弱的妻子帶著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在這裏艱難地生活著。但是,淺見突然又起了一個疑團。


    “龍滿的父親,後來在東京的一家製藥公司做了董事呢……”“哦,那可能是加賀先生介紹的。”


    “加賀先生是個什麽樣的人?”


    “仙崎有家加賀醫院,好像當時院長的胞弟偶然和龍滿父親成了熟人,那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兒啦,記不太清楚,可能是通過這種關係去的東京吧。”


    “熟人的話,他們可能曾同一個部隊,或者是加賀的胞弟當時也是憲兵嗎?”


    “不是的,這加賀先生祖祖輩輩可都是行醫的喲,特別是院長的這位胞弟,在當時都已經是東京一所大學附屬醫院的教授啦,仙崎出生的名人中、金子美鈴不用說啦,如果是論健在的,那加賀裕史郎先生則稱得上是第一號了哩。有一家以加賀先生的名字來命名的加賀醫學研究所,不久將在長門掛牌,他已經八十高齡,可以說在日本醫學界也是很有名望的呢。”


    “礙…”淺見想起來了。


    “他就是那位被選為藥事審查委員會委員的加賀裕史郎吧?”


    “這個嘛,我可不太清楚,總之,是位了不起的人呢。”


    淺見不由得一陣激動。


    在開往淡路島的輪渡上,龍滿智仁所看的藥事審查委員會的電視報道的畫麵裏,有這位加賀裕史郎。


    以八十高齡擔任藥事審查委員會委員的話,可以推想至少是個主席什麽的,電視畫麵長達數秒,龍滿肯定是看到了的。


    而且,這個加賀,是曾把窮困潦倒的父親帶到東京這個寬闊舞台上的人,不難想像龍滿對此肯定是十分關心。


    “好啦,咱們走吧。”


    淺見的沉默給了大原一個機會,他又一次看了一下表.或許是覺得到了該回去上班的時間。


    “我想問一個問題。”淺見慌忙說。


    “龍滿智仁孩提時代,有無比較親近的女性,或者說女孩子吧?”


    “您指的是女朋友吧?這個,那時候的孩子和現在不一樣,單純得很,我想不會有的,而龍滿本來就比較靦腆,加上他父親的那段經曆,平常都很小心翼翼的……怎麽,有這樣的女性嗎?”


    “不,沒那麽回事。”


    淺見起身道謝:“非常感謝您的關照。”


    淺見從龍滿太太那裏得知九月九號,亡父一周年忌日時,龍滿下榻的飯店是長門的白穀飯店。白穀飯店在來仙崎的途中,所經過的湯本溫泉一帶,是—幢八層樓高的漂亮建築,天井高大,入口的大廳及休息處十分寬敞。


    看上去這房費不會太低,淺見的心稍稍有些沉,一邊禱告最好這裏沒有空房,一邊向總台的服務生問道:“有空房嗎?”


    “有,您一個人吧,請填一下住宿卡。”


    在漂亮的服務小姐那溫柔優美調子的引誘下,淺見填了入住卡,事到如今,已不可能問問後就走人。問了一下房費,盡管是這麽高檔的飯店,但不是什麽貴得驚人的價格。不過,淺見還是認為住這樣的飯店與自己的身份不大相符,這樣的話,從明天起似乎得忍受一段時間的粗茶淡飯。


    淺見向總台小姐詢問了一下龍滿智仁的情況。


    “應該是九月九號住進來的。”


    查一下住宿登記,馬上就明白當天是龍滿一個人人住的。


    “那天,有沒有女性去過龍滿的房間。”


    “這個嘛……”


    總台小姐十分可愛地歪了歪腦袋:


    “如果是負責客房的,或許知道一些。”


    “哦,對,那麽,告訴一下那天負責客房的服務員吧。”


    “您稍等一會兒。”


    總台小姐開始查找,慢慢地她的表情陰沉下來。


    “對不起,不巧當時負責客房的服務員已於一個月以前辭職了。”


    “什麽,辭職啦……”淺見不由得打了一個寒戰,龍滿也是在一個月前被害的。


    “那個人姓什麽,是叫石森的嗎?”


    “不,是姓森。”


    “森——”


    石森與森——不錯,有共通點。


    “她叫森什麽?”


    “叫森喜美惠。”


    總台小姐一邊說一邊在記錄紙上寫上“喜美惠”幾個字。


    “這個姓森的有多大歲數?”


    “正好四十吧。”


    “您知道她現住哪兒嗎?”


    “這,在這兒工作期間,住在飯店的職工宿舍裏,但目前在哪兒不知道。”


    “能不能幫著查一下。”


    總台小姐那張漂亮的臉上,出現了警覺的神態,害怕似的用眼睛打量了一下淺見。


    “那您等一會兒吧,我問一下負責的。”說完進到裏邊,不一會兒把部門經理帶了出來。


    “非常抱歉,對於員工的個人隱私,本店無權奉告。”對方語氣十分生硬,為了緩解對方的警戒,淺見滿麵笑容地說:“事情是這樣的,龍滿住店期間,受到森小姐的多方關照,我受龍滿的委托,讓我向她道謝,還有給她的東西。”


    “哦,是這樣……”對方的表情算是柔和了一點,但仍有些不解地歪著脖子。


    “森喜美惠從這辭職後搬到了哪兒不太清楚因為沒有聯係過。”


    “但是,必須要辦遷移什麽的吧?”


    “對,除此以外,還有一些事務上的移交,我們正等著她呢。”


    “聽口氣,像是在十分匆忙的情況下辭掉工作的呢。”


    從部門經理那張憂鬱的臉上,可以隱隱約約地感到出了什麽事兒“森喜美惠辭職的理由是什麽呢,是為提拔升遷之類的事兒嗎?”


    “不,沒有那樣的事兒,對上司和同事都未說過為什麽就打了辭職報告,突然走了。”


    “那麽說連工資都沒領?”


    “正是這樣。”


    肯定是遇到了什麽特別急的事情。


    “哦,是這樣,真不好辦呢……”


    淺見故意誇張似的聳了聳肩,以博得對方對他這個從東京遠道而來的人表示同情。


    “如果想知道森喜美惠的去向,找她的朋友沒準能打聽到。”


    “所謂朋友,不是她的同事嗎?”


    “不是的,森喜美惠出生在這裏,但現在已沒了老家和親戚,好像有幾位小學時的同學。前不久,有一個還來找過她。”


    部門經理拿出記事本,把姓名和電話寫在記錄紙上。


    “這位在市政府工作,您可以打電話問問。”


    紙上寫的是一位叫古川麻裏的女士的名字。


    淺見進了自己的房間,馬上給那位女士去了電話。


    “這兒是社會教育科。”接電話的女士正是古川麻裏。


    “我想訂聽一下有關森喜美惠的事兒……”淺見這樣一說。


    “什麽?喜美惠出了什麽事兒嗎?”對方這樣反問了一句,而對這個“什麽事兒”好像早就有預感似的。


    “是這樣的,我是從東京來找森喜美惠的,飯店方麵不知道她的消息,總台的部門經理說或許您知道。”


    “哦,是這麽回事……”對方顯然有些氣餒。


    “其實,我也不知道她的消息,也可能回大阪了吧。”


    “大阪?……”


    “不知道,聽她說過以前她在大阻。”


    “電話上有些不方便,如果行的話,能不能我們見麵談一談。”古川稍稍友誼了一下說:“這樣吧,下班後談一小會兒。”


    約定的地方是市政府附近的一家咖啡館。淺見進去後,像是在等他的一位女士試探似的站了起來,與她一起的還有一位女士。


    “您就是古川吧,我叫淺見。”


    淺見拿出印有“旅行與曆史”的名片,古川麻裏也遞上了印有長門市政府社會教育科的名片。古川一身普普通通的打扮,但給人一種非常穩重的感覺。她介紹說旁邊那位女士叫鬆村尚美。


    最初還以為古川這樣做是為了提防這位身份不明的男士,但看來不像是這麽回事兒。


    “我和喜美惠——即森喜美惠是小學、初中的同班同學,她是最後與喜美惠說話的。”


    “所謂說話,也就是在電話裏喲。”鬆村尚美補充道。


    “麻裏,你見到了喜美惠吧。”


    “哦,您見過她?”淺見把視線移向古川麻裏。


    “說是見到,也就是在赤崎神社的南條舞蹈節的時候,見到那麽一小會兒。”


    “那是什麽時候的事兒。”


    “南條舞蹈節是每年的九月十號。”


    淺見吃了一驚,淺見是九月九號到十號在白穀飯店住了一宿。


    女招待端著水站在那兒等他們,三人便都要了杯咖啡。


    “南條舞蹈節是一個什麽樣的節日?”淺見正兒八經地問道。


    “南條舞蹈節是大寧寺與這附近的赤崎神社為慰勞神佛而舉辦的舞蹈節。”


    因為是在市政府工作的緣故吧,麻裏似乎比較清楚這些。


    大寧寺在湯本溫泉附近,因有曆史人物大內義隆的墓而聞名。由於陶隆房的叛亂,逃往山口地區的義隆,在這寺廟地結束了他的一生,就這樣,西國的豪門望族大內家族從此滅亡。


    結合這段曆史,麻裏就南條舞蹈節的來曆講了一大陣,據她說,南條舞蹈節已列為山口縣民俗文化遺產。


    “那時,森喜美惠說了些什麽沒有?”女招待端來咖啡,麻裏的話被打斷,淺見趁機問道。


    “說起談話,見到喜美惠時,由於變化太大,我一時無法判斷她是否是喜美惠,倒是喜美惠先認出我來,盡管露出了為難的神情,但仍然朝著我說了聲‘好久不見’,然後簡單地告訴我她在白穀飯店上班,改天她去找我之類的話。因為那天我是公務在身,拍攝舞蹈節的照片,而她又正好和客人在一起,隻給他們拍了一張照片後就分手啦。”


    “那位客人,是住在白穀飯店的客人嗎?”


    “對,喜美惠這麽說過,因為是一個男子,最初我還以為是她丈夫,她說是帶住店的客人出來看看。”


    “那男子,是這個人嗎?”淺見從口袋裏掏出龍滿的照片給她看。


    “對,就是這個人。”麻裏隻看了一眼就肯定地說,她吃驚得瞪大了雙眼,“哦,這麽說,您認識這個人嗎?”


    “對,我們是朋友。”


    “是——嗎?”


    麻裏和尚美交換了一下眼神,兩人同時問淺見:“是什麽?”那神情大概是想問是什麽樣的朋友?為什麽要來找森喜美惠之類的問題。


    “這位男子叫龍滿智仁,從前住在仙崎,在仙崎小學讀了六年書,沒準是你們二位的前輩呢。”


    “是嗎?不過,不是的,我們都生在場本,上的是深川小學。”


    “森喜美惠也是嗎?”


    “對。”


    如果是這樣的話,龍滿與喜美惠看來對不上“您看到森喜美惠和龍滿時,感覺怎麽樣?我是說,單單是一個住店客人與飯店服務員的印象呢。還是比較親密的感覺?”


    “當然比較親密,所以當時我還以為是她丈夫呢。不過,有些地方似乎還是比較拘謹,兩人看起來都挺開心,但並無手挽手的舉動,當給他們拍照的時候,甚至還露出為難的神情。”


    古川麻裏一雙聰惠的大眼睛眺望遠處,一邊回憶當時的情景說道。然後好像突然發現了什麽似的說:“對啦,那位叫龍滿的人沒準知道她的去向呢。”


    既然是朋友,為什麽不直接去問龍滿?古川一臉懷疑的神色。


    “是這麽回事……”淺見猶豫了一下說道。


    “龍滿死啦。”


    “礙…”


    兩位女士不約而同地驚叫了一聲。


    “而且是被殺死的。”


    “什麽……”


    淺見盡量壓低了嗓門,可兩位女士仍發出了悲鳴。坐在周圍的其他客人自不用說,連女招待和店老板都朝這邊張望。


    “為什麽?凶手是誰?”麻裏小聲地問道。


    “這個嘛,警方正在組織調查。”


    “未必,喜美惠……”


    “哈哈哈,沒那回事。”淺見笑了。


    “龍滿是在自己的公寓停車場被人用刀捅的,從傷的部位及深度分析,初步斷定是男性所為。”


    “哦……”


    雖然舒了一口氣,但還不能充分肯定這件事與喜美惠無關,或許是想到了這些,她們倆仍顯得有些不安。


    “鬆村女士過後往白穀飯店打過電話吧?”淺見問尚美。


    “對,不過沒說上幾句話,她說她很忙,並不是不想和我們聯係,過些日子她會跟我們聯係的,結果呢,也就這樣啦。”尚美遺憾地努了努嘴,麻裏也有同感似的說:“我去飯店送照片時才知道她已經辭職。”


    “聽飯店的人說,她雖然出生在本地,但卻沒有一個親戚。”


    “對,喜美惠的父母是從外地來湯本的,她母親在飯店幹活維持生活。”


    “他父親是幹什麽的?”


    “我不大清楚,可能尚美更了解一些吧。”麻裏稍稍瞅了一下尚美繼續說:“因為她家就在尚美家附近,”“是這樣,可是我一點都不記得她父親,可能是他死得很早的緣故吧,或許我母親知道些呢。”


    “能不能見見您母親?”淺見說。


    “行,這樣吧,待會兒我給她去個電話。行的話、最好是明天上午十點左右,因我母親在場本開了家蕎麥麵館,開店前比較方便。”


    “那就拜托啦。”淺見道了謝,然後朝著麻裏說:“哦,對啦,古川女士,剛才您說過給喜美惠照了相,有照片嗎?”


    “哦,在家裏,因當時把照片送到飯店,她已離開了。”


    “能不能借一下那張照片?或者是加印幾張?”


    “行,這樣吧,把底片借給您。”


    “太好啦,馬上去您家拿吧。”


    淺見一邊看表,一邊站起身來。


    古川麻裏就住在這一帶,而鬆村尚美家則是仙崎經營魚糕店的,她開著印有帶圓圈的“鬆”字符號的小貨車走了,坐在駕駛室裏的鬆村,真像是一位氣度不凡的女老板。


    麻裏感覺到該做晚飯了,回到家,剛打開房門,一個中學生模樣的女孩子站在那兒怒氣衝衝地說:“媽媽,我把飯做上了。”當看到有一個陌生的客人時,不好意思地笑了。


    “謝謝,我馬上做菜。”


    做母親的慌慌張張地跑進去,把照片和底片拿了出來,這期間,她虐人一直不解地用眼睛盯著淺見。


    麻裏向淺見介紹了一家這附近的相館。


    “如果急著要的話,現在就拿去,大概明天中午就能取到。”


    淺見道了謝,直接去了相館。此時,日本海的夕陽正在西下,把暮色的天空染得一片橘紅。


    淺見的房間在四樓,窗下的深川河如同山澗溪水一樣,流速很快。


    這一帶地處山區,距離大海不遠,故河流大都一路居高而下,急流直至人海口。


    河穀兩岸的秋色漸濃,雖然秋遊尚早,但到時,遊客一定不少。這地方,雖然在東京沒有名,可長門的“湯本溫泉”,據說是中部地區規模較大的。


    直到天色黑盡,河邊仍有釣魚的,水流聲脆而爽朗,絲毫沒有溫泉街的那份嘈雜,是個難得的療養勝地。


    因晚餐吃得較晚,所以覺得分外地香。飯店服務員一邊上菜一邊問他這位辦完人住手續,連茶水都沒來得及喝就慌慌張張外出了的客人:“您好像非常忙,是出差嗎?”


    “對,是來收集金子美鈴的一些素材的。”


    “那麽,是新聞媒體方麵的嘍?既英俊又有風度,我猜就是呢。”


    “嗬,謝謝。我是半公半私,從前在大阪時,聽一個姓森的熟人說起過這個溫泉,早就想來看看呢,您認識嗎?她叫森喜美惠,在這家飯店工作過。”


    “哎,知道,一個月前還在這兒呢,哦,原來您是喜美惠的朋友哇。”


    “聽說她辭職不幹了,發生了什麽事兒嗎?”


    “沒有啦,比我們年輕、漂亮,工作幹得蠻不錯、和大家也處得很好……隻是突然離開這兒,真弄不懂呢。”


    “聽說她帶著住店的客人去了南條舞蹈節呢,飯店有這項服務嗎?”


    “很少有的,這行道我幹了三十多年,還一次也沒有過呢,喜美惠很漂亮的,或許她例外吧。”


    “你們上班時可以隨便出去嗎?”


    “我們這一行是早晚忙,白天沒多大事兒,稍稍離開一會兒,是沒什麽問題的,不過和客人一起的話,還真少見呢。”


    女服務員一邊說一邊搖頭。


    淺見要了一瓶啤酒。


    女服務員殷勤地來來回回地上著菜。以往,有的飯店是將點的菜一下子全端到桌子上來,而現在,稍稍像樣點的飯店,即使不是宴會席,大都會分幾次上菜,不然的話,特別是油炸食品這一類東西,連自認為啥都吃的淺見,都不想動筷子。


    上油炸食品時,女服務員接著剛才的話題說:“剛才您說的喜美惠陪客人去南條舞蹈節的事,聽說那天是客人點名要喜美惠去的。”


    “哦,還有這樣的規矩?”


    “這個嘛,如果是經常來住店的,熟悉了,也會有的。不過聽說那位客人是第一次來呢,也可能是她在大阻或者其他什麽地方時認識的熟人吧。”


    “可能吧。”


    次日九點過淺見在總台結賬後,徑直去了仙崎的西惠寺。住持一看喜美惠的照片,肯定地說:“對,就是她,一點沒錯。”


    “哦,她不是龍滿太太。”


    “哦,是女服務員?不過,看起來不像是一般的飯店服務員和客人的關係呢……”“更像是夫婦嗎?”


    “哦……不過,就像昨天說的那樣,像是一對和睦的夫妻,但又有一種距離感,龍滿總是用溫和的目光看著她。”


    “溫和的目光?……”淺見在腦海裏開始想像這種目光所適合的對象。


    像夫婦一樣和睦,但仿佛又隔有一段距離,用溫和的目光盯著對方——如果自己用這樣的目光凝視女性的話,她會是自己的什麽人呢——淺見把他家裏的人——母親雪江、大嫂和子、侄女智美,保姆須美子……排了一長串,覺得都不像。


    這時,他想到了遠在美國紐約的妹妹佐和子,四年前出國後就沒見過麵,在日常生活中幾乎忘記了她的存在。


    “如果佐和子回到東京,我將是什麽表情呢——也許是不好意思,依戀似的,或者是有一點點憐愛?”


    “對———”


    淺見冷不丁地問了一下住持:


    “會不會感覺到龍滿和這位女士像兄妹或堂兄妹?”


    “兄妹?不,龍滿是獨生子,不過,不知道他有無堂兄妹,不過,經你這麽一點,確實有這種感覺呢。”


    龍滿和森兩家都不是當地人,查一查兩家人的情況,說不定能找到聯係點呢。


    淺見十點正回到湯本,找到鬆村尚美母親經營的蕎麥麵店。


    那是在橋頭湯本惟一的一家蕎麥麵店,所以很快就找到了,店名為富有地方風味的“深川俺”,建築結構也不大,正麵寬三間屋左右,顯得極平凡。


    店門上掛著“正在準備”的牌子,淺見拉開了格子門。


    “對不起,還沒開張呢。”廚房和店堂之間掛著布簾,一位五十來歲的婦女探出頭來說。


    “我姓淺見,尚美沒打電話告訴您嗎?”


    “啊,尚美說的那位,請請,我是尚美的母親。”


    一邊解下圍裙一邊迎了上來。


    “說是想打聽一下森家的情況?”“


    “對,請講一講有關森喜美惠父母的事兒。”“哦,已經過去很多年啦,也許說不太清楚,請坐。”


    一邊讓座兒,一邊沏上荼。


    “我想先問一下,森喜美惠的父母是從哪兒來到長門的呢?”


    “不太清楚,好像是從別府一帶。說不定是從國外回來,先去了別府,然後才來這兒的吧,大是戰後三四年以後,我上初中那會兒。”


    “聽說森喜美惠的父親沒怎麽工作?”


    “她父親好像身體不大好,沒有外出幹過活兒,不知是否是在戰場上負了傷什麽的,不過外表上倒也看不出有多大毛病,我常去給她家送點自家燒的菜什麽的,他總會把我送到大門口,笑著向我道謝。”


    “他不是很早就去世了嗎?”


    “對,可能是四十歲左右去世的吧,我結婚的頭一年。”


    淺見靜靜地聽著,突然他問道:


    “我想冒昧地問一句,您是結婚多久生您女兒尚美的呢?”


    “哈哈哈,真難為情哩……”


    可能是誤解了,尚美母親競漲紅了臉。


    “丈夫上門一年半後生的。”


    “那麽……”淺見盡管有些難以開口,還是問了一下。


    “那麽與尚美同年的喜美惠是她父親死後多久出生的?”


    “礙…”尚美母親停了下來。


    “啊,說多了呢。其實喜美惠不是她父親的親生孩子,喜美惠的母親在飯店打工那會兒有的。她母親遭了不少白眼,可憐得很呢,丈夫也死了,無依無靠的。”


    “那麽,喜美惠的親生父親是誰?”


    “這可不知道,喜美惠的母親到最後也沒對人說過,她一個人拖著孩子,吃了不少苦,喜美惠小時候為這個也常受人欺負,當時我家的尚美和麻裏是班幹部,她倆常常幫助她。喜美惠的母親拚命工作,中學畢業後,讓她進了頹市的女子高中,也就在這一年喜美惠離家出走了。”


    “哦……”


    淺見不由得皺了皺眉頭,他也怕聽悲劇。


    “她母親一定很傷心吧?”


    “沒錯,哭哭啼啼地來問過我女兒……兩年以後終於找到了,聽說進了大阪的一家什麽製藥公司。”


    “製藥公司……”淺見緊張起來。


    “是什麽公司呢?”


    “哎,是個啥公司呢?……好像不大有名,是一個外來詞的名稱。”


    “是green製藥公司吧?”


    “green,啊,也許是吧。”


    “這是怎麽回事呢——”淺見暗暗地想。


    這決非偶然的巧合,龍滿智仁的父親,經仙崎的加賀醫院的介紹而進入green製藥公司,那麽也不排除森喜美惠也是靠這層關係進入在大阪的green製藥公司的。不管怎麽說如果弄清龍滿智仁和森喜美惠都是green製藥的職員的話,這兩人就可能有連接點。


    “從喜美惠的角度看,她可能不想讓母親繼續操勞而出走的吧,後來說是她女兒要照顧她,她母親就也去了大阪,起初逢年過節還來張賀卡,以後就斷了音信,不知情況怎樣呢。”


    “聽說喜美惠回到湯本後,沒來打過招呼。”


    “是的,聽我女兒說,三年前就回來了,在白穀飯店上班,不知道她為什麽不來走走,不過聽說道一陣子用電話聯係。”


    “您現在還記得她在大阪的地址嗎?”


    “記得,不過好像現在並不住那兒喲。大約在十年前吧,我給她家發的賀年片就以‘住戶已搬家’為由被退了回來。”


    這時,好像是在店裏幹活的兩個五十歲左右的大媽走了進來,她們與尚美母親道了早安後,便去換上了圍裙,這家店全是女的呢。接著她們便開始了緊張的開店前的準備工作。


    趁這個時候,尚美母親站起來對淺見說:“您稍等一下。”便進去抄寫下森喜美惠在大阻的地址。


    “也可能已經不住這兒啦。”盡管再一次這樣說,仍把寫有地址的紙條遞給了淺見。


    離開深川奄,淺見便到市政府附近的一家相館去取昨天加印的照片,用快件寄了一張給淡路島的常隆寺住持。


    “哎———”


    淺見走出郵局,抬頭仰望天空,舒了一口氣,至此,來此地的“私事”已差不多辦完,剩下的時間該集中精力搞好“本職工作”——金子美鈴的資料收集。美鈴的故居遺址、墓地,以及大原帶著參觀的地方都已拍了不少照片,但單單憑這些,是“賺”不到出差費用的。


    想到這些,淺見去了設在市政府的社會教育科,那兒也許相關資料較齊。


    古川麻裏見到淺見時“啊呀”地笑了。


    “那以後怎麽樣了?我正擔心呢,見到尚美母親了嗎?”


    “見到了,真多虧了您,許多事情都弄清楚啦,代我向鬆村問好。”淺見道了謝。


    “我今天是為金子美鈴而來的,有什麽可參考的資料嗎?”


    “有關美鈴的情況,矢崎節夫的著書裏大都寫得有,要看一看嗎?”


    “哦,那本書,東京也有賣的,我隻是想查一查哺育她成長的仙崎的風景與曆史以及她詩中所描繪的景物等等。”


    “不過,現在的仙崎早已不是美鈴時代的仙崎,徹底變了個樣兒,當時的景致早就蕩然無存了呢。如果有的話,那恐怕也隻剩下青海島和日本海的水平線吧。”


    淺見忍不住快要笑出聲來,可麻裏卻十分認真。


    “是嗎?變化這麽大嗎?”


    “那當然,美鈴在詩裏也提起過,從前有捕到像沙丁魚啦、青花魚之類的都算是好收獲啦。可到了明治大正時,在仙崎灣也能打撈到鯨魚呢。”


    “什麽?鯨魚?”


    “對,在對麵那條大路旁有個漁港,聽說,從前仙崎的漁民們在那兒舉辦過捕鯨比賽呢,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查一查市誌。”


    說著古川拿來兩冊有關本市曆史、風土方麵的書,一本是曆史方麵的,而另一本是民俗方麵的。


    淺見便坐到辦公室一角作為會客用的桌前翻閱起來。就像麻裏講的那樣,當時仙崎灣裏出現過不少迷失了方向的鯨魚群,在六十年代,還發現過一頭小鯨魚。


    書中戰後史的開篇裏有“退伍複員歸國與仙崎港”的內容,淺見的眼睛便不由自主地在這一部分停留了下來。


    據書中記載,當時在仙崎港登陸的歸國人員總數約在四十一萬左右,前期主要是從朝鮮和中國東北部,後期主要是從中國大陸的華北一帶回來的,當然,這裏麵包括軍人及其家屬。


    歸國人員抵港後,大都隻停留一兩天,便從仙崎站乘火車返鄉,或者是投奔親朋好友,分散到全國各地,近兩幹無親無故的人則留在了仙崎。


    歸國人員最初住在醫院和一些簡易住房裏,十分不便,直到嗯和五十年,修建了一批歸國人員住宅後,居住條件才大為改善。


    這中間當然也包括龍滿家,龍滿智仁就出生在這裏。


    淺見從這裏體會到:常常被人們理解為隻存在於曆史中的“戰爭”,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仍留有它的陰影。


    “怎麽樣,找到什麽可以參考的東西了嗎?”麻裏的問話打斷了淺見的沉思,他慌亂地打開了一頁。


    “以青海島為舞台的通一帶的捕鯨業,蠻有意思呢。”


    “是啊,聽說美鈴上女校那會兒,常乘船去青海島登山呢,橋那頭的王子山上有她的詩碑,在通一帶有鯨魚墓、博物館,同時還有日本最大的加級魚養殖場,有空一定去看看。”


    麻裏非常流暢地說著,或許她認為作為市府的一名職員,也有義務宣傳一下長門市的旅遊資源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哭泣的遺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內田康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內田康夫並收藏哭泣的遺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