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過,借過!”盈瀾兒一馬當先,在人群裏穿梭,韓臨淵顧著李秉的手傷,隻能在後麵不緊不慢的跟著。
他本來不想讓耽誤時間來這走一遭,不過架不住李秉和盈瀾兒實在好奇,最終說好隻看看就走。
走到人群最前排,正好是江邊。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石墩木橋,橫跨於一裏寬的漢江江麵上。每五丈一個巨石橋墩立於濤濤江水中,橋墩間立複雜龍骨木架,麵上鋪厚實木板,又於兩側修簡單欄杆。
橋麵不算寬,半丈不到,僅能供一輛馬車通行;在橋最中央的一段橋麵,略微做寬,形成一個一丈寬的平台,以協調兩邊車駕避讓之用。
今日裏,漢江兩岸的堤壩早已經圍滿百姓,橋正中的平台上,站的正是剛才在梁州城裏那一隊人。
盈瀾兒指著江對岸,對李秉叫到:“你看對岸,也有一座紫色城。”
這唐梁州城在漢江邊上,隔江望過去,對麵是漢代的漢中城的舊址,規模小些,城牆矮些,也破落些。不過這說來也巧,漢朝嫌棄褒國舊城太小,在漢江對岸修了新城;結果到了隋朝,隋煬帝又嫌舊城殘破,也修回了一座新城,正好又落回了褒國城池舊址。
兩座紫色城池,一大一小,一新一舊,隔江相望。
“早就聽說這‘百年橋’的規模宏大,今天也算是見過了!”韓臨淵睥睨這一裏長的木橋,又道:“大江之上,多用浮橋鐵索,像這麽長的木橋,整個大唐也沒幾個。”
“這橋叫‘百年橋’?有什麽說法嗎?”李秉問道。
“漢朝時候,劉邦以漢中為據點,為了方便百姓,修了一座鐵索浮橋,工程甚大,也是經久耐用。不過浮橋畢竟是浮橋,發了大水,就經常被衝毀,來年又要耗資去修。
前朝的時候,隋文帝修了新城,也想修座新橋。於是就在每年枯水期,攔腰截斷江麵,埋置橋墩,一開始工程很快,五年時間就修了前一半的橋墩。
原以為這橋能很快修成,結果皇帝駕崩,隋煬帝登基,喜好江南,就斷了漢江這橋的撥款。
可這橋修了一半,梁州的百姓等不及,便自己籌錢,從江對岸開始修另一半,原本也挺快,可惜修到一半,發了大水,不僅衝毀了堤壩,兩岸的橋墩衝毀了幾個。
再之後,前朝戰亂,這個修橋的事情就一直擱置了下來,兩岸百姓依舊用浮橋通行。
知道貞觀年間,朝廷又撥了錢糧來修這入蜀必經之橋。等修好那一年,距離開修時,正好百年,所以這橋就叫做‘百年橋’。”
盈瀾兒又道:“前朝就是好大喜功。你看這江有寬有窄,這橋偏偏挑最寬的地方修,要是再窄處修,說不定早就修好了。”
韓臨淵還沒說話,倒是旁邊一個身寬體胖的大娘沒好聲氣的對著盈瀾兒嚷到:“就你懂!窄的地方,水又深又急,不說修不好修,那不一發大水就給衝了啊!”
說完她又瞪了站在一邊的李秉和韓臨淵:“你們三個唧唧咋咋,我連宮主說什麽都聽不清!別吵了!”
李秉這才回過神來,掃視一圈,似乎周圍的人對自己的目光很是嫌棄,當下不再說話,微微致歉。
這話音停了,重新注視橋麵,才瞧見刺史大人身邊,已經多了個紫袍老者,應當是這大娘口中的‘褒教宮主’了。
他距兩岸有百裏之遠,可這些百姓還是能聽見他的祝禱詞,連李秉三人都能覺察出來,這一字一句中的內力之深厚。
“他是在祭什麽啊?”盈瀾兒聽的不明不白,低聲問到韓臨淵。
“我也不知道!估計是河神吧!”韓臨淵說完,還比劃了一個禁聲的手勢。
卻聽身邊一個小哥低聲說道:“不是河神,是水龍神!我們褒教隻有三個神明,水龍神,山龍神和天龍神。今天是水龍神的壽辰,刺史大人和宮主在祈禱今年無旱災、無水災,能有個好收成。”
言語間,褒教宮主的祭詞已經念完,要請上祭品了。
“請五牲五穀!”刺史大人上前一步,站在欄杆前,跪拜行禮。
所謂五牲,是豬、雞、鴨(或鵝)、魚、蛋;而五穀,則是稻、黍、稷、麥、菽。
隻見三十個紫衣弟子從平台走出,分列兩隊,走向兩岸,每到一個橋墩,便停下一人,這三十之數,正好對應三十個橋墩。他們手中,端著黃花梨的托盤,盤上放著祭品,用紫布遮蓋。
盈瀾兒和李秉原本正看在興頭上。臉色忽然大變。互相對視一眼,略有疑惑。
那紫衣弟子中的一人,正是先前在子午宗見過的——象尊者!
那小哥見到這些人將祭品投入江中,又對三人說到:“能端著祭品的,都是褒教內門弟子中最出色的人。你看他們袖口上,是三道白紋,就是三紋弟子了。是內門中除了宮主、六位‘飛尊上人’、還有十二閣主以外,最尊貴的。”
“我哥哥已經是二紋弟子了,說不定明年,他也能去上麵行祭禮!”小哥笑著對李秉說著,很是自豪,李秉也隻得賠笑。
韓臨淵看兩人表情已經意識到了不對勁,拉著兩人就往外走:“這次是為你的事情出來的。可不能惹上半點麻煩,我們先走!”
李秉也捉摸不透褒教和融教的關係,思來想去,還是跟韓臨淵離開,畢竟再過二十來天,又是月圓,這種日子,還是早日到頭的好。
待三人離開,在他們背後不遠的地方,一個戴著白色麵紗的姑娘,低聲說道:“他們走了!要跟上嗎?”
這姑娘手裏握一把二尺一寸長劍,名為飛煙,她正是融教西四堂——鳶尊者倪裳。而她身旁一虎背熊腰的粗壯漢子,便是西四堂堂首——虎尊者。
他也瞟了一眼李秉三人從人群中擠出去的背影,說道:“先不急,反正已經知道他們要去哪了,跟不丟的。”
說完,他繼續觀禮,沉默了一陣,又道:“或者,你先去也好。遠遠跟著就行,千萬別打草驚蛇。我等‘夕象’這邊結束了就去尋你。”
融教東四堂已倒,西四堂裏鷹尊者被李秉和倪裳合力擊殺,他胞弟因為謀反的事情,還被關在天牢,剩下的三人,此時,卻都出現在了梁州。
倪裳微微點頭,也從人群中退出去。
而虎尊者的腦海裏,一時閃過無數念想。
這次的事情多虧了陳青牛察覺到‘龍尊者李選’的異常舉動,先發現他隱瞞李秉擁有融教“上代怒徒·孫無亦”的《白雪內經》的事情。繼續調查又發現,他將查到的《三相經》消息透露給韓臨淵,卻不報給融教。
陳青牛將兩樁事情一並告知左魂使,西四堂便得了這次的任務,要跟蹤李秉,說不定能找到一頁新的《三相經》,必要時,要將他身上《白雪內經》也奪過來。
虎尊者搖搖頭,心道:即便是“上代媚徒”的親生兒子,又有湉湞從小引導,但終究不是在融教長大,算不得自己人,年紀稍微一大,便有了自己的想法,是靠不住了。
他用餘光掠過倪裳離開的背影:龍尊者靠不住了,自然有左魂使收拾;而你靠的住靠不住,便讓我來驗一驗!但願鷹尊者的死,跟你沒關係。
他本來不想讓耽誤時間來這走一遭,不過架不住李秉和盈瀾兒實在好奇,最終說好隻看看就走。
走到人群最前排,正好是江邊。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石墩木橋,橫跨於一裏寬的漢江江麵上。每五丈一個巨石橋墩立於濤濤江水中,橋墩間立複雜龍骨木架,麵上鋪厚實木板,又於兩側修簡單欄杆。
橋麵不算寬,半丈不到,僅能供一輛馬車通行;在橋最中央的一段橋麵,略微做寬,形成一個一丈寬的平台,以協調兩邊車駕避讓之用。
今日裏,漢江兩岸的堤壩早已經圍滿百姓,橋正中的平台上,站的正是剛才在梁州城裏那一隊人。
盈瀾兒指著江對岸,對李秉叫到:“你看對岸,也有一座紫色城。”
這唐梁州城在漢江邊上,隔江望過去,對麵是漢代的漢中城的舊址,規模小些,城牆矮些,也破落些。不過這說來也巧,漢朝嫌棄褒國舊城太小,在漢江對岸修了新城;結果到了隋朝,隋煬帝又嫌舊城殘破,也修回了一座新城,正好又落回了褒國城池舊址。
兩座紫色城池,一大一小,一新一舊,隔江相望。
“早就聽說這‘百年橋’的規模宏大,今天也算是見過了!”韓臨淵睥睨這一裏長的木橋,又道:“大江之上,多用浮橋鐵索,像這麽長的木橋,整個大唐也沒幾個。”
“這橋叫‘百年橋’?有什麽說法嗎?”李秉問道。
“漢朝時候,劉邦以漢中為據點,為了方便百姓,修了一座鐵索浮橋,工程甚大,也是經久耐用。不過浮橋畢竟是浮橋,發了大水,就經常被衝毀,來年又要耗資去修。
前朝的時候,隋文帝修了新城,也想修座新橋。於是就在每年枯水期,攔腰截斷江麵,埋置橋墩,一開始工程很快,五年時間就修了前一半的橋墩。
原以為這橋能很快修成,結果皇帝駕崩,隋煬帝登基,喜好江南,就斷了漢江這橋的撥款。
可這橋修了一半,梁州的百姓等不及,便自己籌錢,從江對岸開始修另一半,原本也挺快,可惜修到一半,發了大水,不僅衝毀了堤壩,兩岸的橋墩衝毀了幾個。
再之後,前朝戰亂,這個修橋的事情就一直擱置了下來,兩岸百姓依舊用浮橋通行。
知道貞觀年間,朝廷又撥了錢糧來修這入蜀必經之橋。等修好那一年,距離開修時,正好百年,所以這橋就叫做‘百年橋’。”
盈瀾兒又道:“前朝就是好大喜功。你看這江有寬有窄,這橋偏偏挑最寬的地方修,要是再窄處修,說不定早就修好了。”
韓臨淵還沒說話,倒是旁邊一個身寬體胖的大娘沒好聲氣的對著盈瀾兒嚷到:“就你懂!窄的地方,水又深又急,不說修不好修,那不一發大水就給衝了啊!”
說完她又瞪了站在一邊的李秉和韓臨淵:“你們三個唧唧咋咋,我連宮主說什麽都聽不清!別吵了!”
李秉這才回過神來,掃視一圈,似乎周圍的人對自己的目光很是嫌棄,當下不再說話,微微致歉。
這話音停了,重新注視橋麵,才瞧見刺史大人身邊,已經多了個紫袍老者,應當是這大娘口中的‘褒教宮主’了。
他距兩岸有百裏之遠,可這些百姓還是能聽見他的祝禱詞,連李秉三人都能覺察出來,這一字一句中的內力之深厚。
“他是在祭什麽啊?”盈瀾兒聽的不明不白,低聲問到韓臨淵。
“我也不知道!估計是河神吧!”韓臨淵說完,還比劃了一個禁聲的手勢。
卻聽身邊一個小哥低聲說道:“不是河神,是水龍神!我們褒教隻有三個神明,水龍神,山龍神和天龍神。今天是水龍神的壽辰,刺史大人和宮主在祈禱今年無旱災、無水災,能有個好收成。”
言語間,褒教宮主的祭詞已經念完,要請上祭品了。
“請五牲五穀!”刺史大人上前一步,站在欄杆前,跪拜行禮。
所謂五牲,是豬、雞、鴨(或鵝)、魚、蛋;而五穀,則是稻、黍、稷、麥、菽。
隻見三十個紫衣弟子從平台走出,分列兩隊,走向兩岸,每到一個橋墩,便停下一人,這三十之數,正好對應三十個橋墩。他們手中,端著黃花梨的托盤,盤上放著祭品,用紫布遮蓋。
盈瀾兒和李秉原本正看在興頭上。臉色忽然大變。互相對視一眼,略有疑惑。
那紫衣弟子中的一人,正是先前在子午宗見過的——象尊者!
那小哥見到這些人將祭品投入江中,又對三人說到:“能端著祭品的,都是褒教內門弟子中最出色的人。你看他們袖口上,是三道白紋,就是三紋弟子了。是內門中除了宮主、六位‘飛尊上人’、還有十二閣主以外,最尊貴的。”
“我哥哥已經是二紋弟子了,說不定明年,他也能去上麵行祭禮!”小哥笑著對李秉說著,很是自豪,李秉也隻得賠笑。
韓臨淵看兩人表情已經意識到了不對勁,拉著兩人就往外走:“這次是為你的事情出來的。可不能惹上半點麻煩,我們先走!”
李秉也捉摸不透褒教和融教的關係,思來想去,還是跟韓臨淵離開,畢竟再過二十來天,又是月圓,這種日子,還是早日到頭的好。
待三人離開,在他們背後不遠的地方,一個戴著白色麵紗的姑娘,低聲說道:“他們走了!要跟上嗎?”
這姑娘手裏握一把二尺一寸長劍,名為飛煙,她正是融教西四堂——鳶尊者倪裳。而她身旁一虎背熊腰的粗壯漢子,便是西四堂堂首——虎尊者。
他也瞟了一眼李秉三人從人群中擠出去的背影,說道:“先不急,反正已經知道他們要去哪了,跟不丟的。”
說完,他繼續觀禮,沉默了一陣,又道:“或者,你先去也好。遠遠跟著就行,千萬別打草驚蛇。我等‘夕象’這邊結束了就去尋你。”
融教東四堂已倒,西四堂裏鷹尊者被李秉和倪裳合力擊殺,他胞弟因為謀反的事情,還被關在天牢,剩下的三人,此時,卻都出現在了梁州。
倪裳微微點頭,也從人群中退出去。
而虎尊者的腦海裏,一時閃過無數念想。
這次的事情多虧了陳青牛察覺到‘龍尊者李選’的異常舉動,先發現他隱瞞李秉擁有融教“上代怒徒·孫無亦”的《白雪內經》的事情。繼續調查又發現,他將查到的《三相經》消息透露給韓臨淵,卻不報給融教。
陳青牛將兩樁事情一並告知左魂使,西四堂便得了這次的任務,要跟蹤李秉,說不定能找到一頁新的《三相經》,必要時,要將他身上《白雪內經》也奪過來。
虎尊者搖搖頭,心道:即便是“上代媚徒”的親生兒子,又有湉湞從小引導,但終究不是在融教長大,算不得自己人,年紀稍微一大,便有了自己的想法,是靠不住了。
他用餘光掠過倪裳離開的背影:龍尊者靠不住了,自然有左魂使收拾;而你靠的住靠不住,便讓我來驗一驗!但願鷹尊者的死,跟你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