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一番話,徹底顛覆了張雨之前對他的看法,絕對不是“精明幹練”四個字足以形容了。
如果沒被聘為縣衙的西席幕賓,楊照的發財大計幾乎沒他什麽事。頂多是幫楊照查缺補漏的出一出主意、跑一跑腿,能掙得幾個小錢,全要看楊照的心情。
可現在突然有了一個掙錢的機會。是在一旁吃點殘羹冷炙?或是為楊照與縣太爺拉皮條,賺點中介傭金?還是設法參與其中,站著把錢掙了?這對張雨的頭腦與手腕,無疑是個考驗,也是一次十分難得的實戰磨礪。
俗話說,到什麽山上唱什麽歌。永遠是人在適應環境,絕不會是環境來適應人。張雨骨子裏很現實,一直對這句話深感認同。目前隻有獲得江潤澤的認可,取得他的信任,日後才會有更多的機會。所以張雨與楊照相約再過三日碰頭,恰好是在江潤澤考究學業之後。
張雨把楊家商號設為自由活動的據點,言明諸多零碎物事也是為此而采買,已讓江成陽心癢難禁。健馬與弓箭這兩樣,更是堪稱重磅殺器。他深知若是在學業上過不了父親那一關,什麽都是白瞎,是以這幾日格外認真努力。
《三字經》本就字數不多,張雨根據現實情況,又將涉及曆史的內容予以刪減,更顯精煉。江成陽根底紮實,用心發狠之下,僅隻寥寥數日,不但倒背如流,而且勉強做到了通曉其義,逐句能解。唯一擔心的是,父親會不會與他最初一樣,認為太過粗淺容易了?張雨的說法是,讓他先看。但有任何不滿,我立馬卷鋪蓋滾蛋。
三天時間一晃而過。考究之日,除了江潤澤,江夫人與王躍也一並到場。
張雨神情篤定,江成陽卻是心懷忐忑,一臉的局促不安。
江潤澤溫言問道:“成陽,張先生這段時日都教授了哪些學問?”
江成陽定了定神,按照張雨事前的囑咐,依次遞上早已準備好的三本字簿:“父親,孩兒近日學習了先生自行整理編撰的一本經義。這一本是經義原文,這一本是讀書筆記,這一本是讀書心得。”
江潤澤聞言,頓時心生不悅。朝王躍瞥了一眼,默默接過兒子的三本字簿。都說文人相輕,當世飽學大儒著書立言尚需無比謹慎,你一個年未弱冠的小小秀才,竟敢自撰經義?真是迂腐之極,不知什麽叫天高地厚!
不以為然的翻開所謂的經義原文,孰料這一讀就足足費了頓飯功夫,臉上的神色也是驚疑不定。反複默讀之後,無言的將這本字簿遞與王躍,自己接著再看兒子的讀書筆記與讀書心得。
在江潤澤、王躍、江夫人先後輪流閱看三本字簿之時,在場五人一言不發,書房之內落針可聞、一片寂靜,氣氛頗顯怪異。
待到三人看完之後,江潤澤猶豫片刻,問道:“成陽,可知三傳?”
江成陽略一思索,小心答道:“三傳即春秋三傳,分別是羊高所著的《公羊傳》,左丘明所著的《左傳》和穀梁赤所著的《穀梁傳》。”
“張先生教導孩兒,三傳亦經亦史,各有側重。《穀梁》、《公羊》兩傳側重闡發《春秋》的微言大義,《左傳》則側重曆史細節的拾遺補缺。先生說《春秋》言簡意深,日後自會詳細講解。”
“……何謂負薪、掛角?”
江成陽毫無遲滯的道:“漢代朱買臣倚靠砍柴為生,負薪之時猶自不忘勤讀。先生說覆水難收的典故,亦是出於此公。前唐李密牛角掛書,騎牛求學趕路之時仍然不忘讀書。先生說此人隻宜謹慎為臣,不堪為主。”
“這兩句是為了促人上進,一個人無論安適困厄,都應勤學不輟。除此之外,先生還教導孩兒,須知舉一反三。這世上唯有真才實學不會黴爛腐壞,機會永遠隻會先行眷顧準備充分的人。”
江潤澤不再考詢,三人相顧默然。張雨很自信的估計,他們應該是被嚇到了。
果然,過了片刻,隻聽江潤澤問道:“之安兄,當世大儒有幾人能撰寫出這等經義?”
王躍緩緩搖頭道:“又有誰能在短短數日之內,教出這等學生?”
江夫人也歎道:“張先生非但自撰蒙學經義,還能教授到這等地步,今日真是大開眼界!”
江潤澤走至張雨麵前,肅然襝衽躬身一禮:“先生所撰之《三字經》,堪稱經典,必將傳諸於世。之安兄所言不差,成陽得遇先生,實乃我兒此生之大幸!先生大才,請受我一禮!”
張雨連忙起身避讓,滿臉惶恐的道:“這怎生使得?傳道授業解惑,原是為人師表應盡本分。縣尊大人如此厚愛,真是折殺小生了!”
滿分通過,皆大歡喜。這日中午,江潤澤夫婦自然是設宴相謝。
席間,江潤澤問道:“張先生,下一步打算如何教授成陽,不知能否見告?”
張雨坦言道:“仍是小生自撰的粗淺蒙學,教授時日與《三字經》大致相若。”
江夫人插言道:“還是先生教授自撰的蒙學?先生不是說過,將會逐步由淺入深的麽?成陽已經十二歲了,早已過了開蒙的年齡,您看是不是……?”
張雨淡淡笑道:“小生以為,求學之道,首先是端正態度,其次是規範行為儀禮,爾後才是專心向學。在此期間,不妨佐以雜學開闊視野,強身健體增益其能。”
得到認可之後,稱呼當然也要改一改。再叫縣尊大人,未免顯得有些生分了:“敢問東翁與夫人,一個博學多才、風度翩翩而又體魄強健、涉獵甚廣的兒子,難道你們不喜歡嗎?”
江夫人亦曾飽讀詩書,猶不相信的癡癡問道:“我兒自幼頑劣,先生是說……你可以將成陽教成這樣的人?”
張雨昂然道:“若無意外,理所當然。”
王躍所想的卻又是另外一回事:“張公子,我有兩個不情之請,能否允我謄寫《三字經》以用?能否將你自撰的下一篇蒙學經義提前見贈,容我先睹為快?”
這個年代的文人著書立言大多或為傳世,或為求名,極少言利。即便不允,遲早都會流傳出去,不如裝個大方:“王先生,承蒙不棄,小生不勝榮幸。下一篇名為《弟子規》,我稍後便可寫好相贈。”
眾人說話間,一個書吏模樣的中年人匆匆而至,叫得一聲“縣尊大人”便自住口不言。
江潤澤略一皺眉道:“趙先生,此間別無外人,有事但說無妨。”
趙姓書吏輕咳幾聲,說道:“稟大人,城西鄉紳衛家的女公子遞帖拜見,正在後衙門外靜候。”
在座眾人盡皆心知肚明,凡經縣衙正門而入者,走的都是官樣文章,凡從後衙拜見者,那就是縣太爺的額外油水來了。
江潤澤並非官場異類,也跟銀子沒仇。不以為意的吩咐道:“你且領她去廳堂奉茶等候,本縣稍後便來。”
衛家的女公子,也就是衛冰如了。滿打滿算才剛正到第三天,小姑娘好快的動作!真是女強人啊!
張雨本想伺機插話,終究還是忍住了。不妨先看看衛冰如給江潤澤開出的是什麽價錢!
如果沒被聘為縣衙的西席幕賓,楊照的發財大計幾乎沒他什麽事。頂多是幫楊照查缺補漏的出一出主意、跑一跑腿,能掙得幾個小錢,全要看楊照的心情。
可現在突然有了一個掙錢的機會。是在一旁吃點殘羹冷炙?或是為楊照與縣太爺拉皮條,賺點中介傭金?還是設法參與其中,站著把錢掙了?這對張雨的頭腦與手腕,無疑是個考驗,也是一次十分難得的實戰磨礪。
俗話說,到什麽山上唱什麽歌。永遠是人在適應環境,絕不會是環境來適應人。張雨骨子裏很現實,一直對這句話深感認同。目前隻有獲得江潤澤的認可,取得他的信任,日後才會有更多的機會。所以張雨與楊照相約再過三日碰頭,恰好是在江潤澤考究學業之後。
張雨把楊家商號設為自由活動的據點,言明諸多零碎物事也是為此而采買,已讓江成陽心癢難禁。健馬與弓箭這兩樣,更是堪稱重磅殺器。他深知若是在學業上過不了父親那一關,什麽都是白瞎,是以這幾日格外認真努力。
《三字經》本就字數不多,張雨根據現實情況,又將涉及曆史的內容予以刪減,更顯精煉。江成陽根底紮實,用心發狠之下,僅隻寥寥數日,不但倒背如流,而且勉強做到了通曉其義,逐句能解。唯一擔心的是,父親會不會與他最初一樣,認為太過粗淺容易了?張雨的說法是,讓他先看。但有任何不滿,我立馬卷鋪蓋滾蛋。
三天時間一晃而過。考究之日,除了江潤澤,江夫人與王躍也一並到場。
張雨神情篤定,江成陽卻是心懷忐忑,一臉的局促不安。
江潤澤溫言問道:“成陽,張先生這段時日都教授了哪些學問?”
江成陽定了定神,按照張雨事前的囑咐,依次遞上早已準備好的三本字簿:“父親,孩兒近日學習了先生自行整理編撰的一本經義。這一本是經義原文,這一本是讀書筆記,這一本是讀書心得。”
江潤澤聞言,頓時心生不悅。朝王躍瞥了一眼,默默接過兒子的三本字簿。都說文人相輕,當世飽學大儒著書立言尚需無比謹慎,你一個年未弱冠的小小秀才,竟敢自撰經義?真是迂腐之極,不知什麽叫天高地厚!
不以為然的翻開所謂的經義原文,孰料這一讀就足足費了頓飯功夫,臉上的神色也是驚疑不定。反複默讀之後,無言的將這本字簿遞與王躍,自己接著再看兒子的讀書筆記與讀書心得。
在江潤澤、王躍、江夫人先後輪流閱看三本字簿之時,在場五人一言不發,書房之內落針可聞、一片寂靜,氣氛頗顯怪異。
待到三人看完之後,江潤澤猶豫片刻,問道:“成陽,可知三傳?”
江成陽略一思索,小心答道:“三傳即春秋三傳,分別是羊高所著的《公羊傳》,左丘明所著的《左傳》和穀梁赤所著的《穀梁傳》。”
“張先生教導孩兒,三傳亦經亦史,各有側重。《穀梁》、《公羊》兩傳側重闡發《春秋》的微言大義,《左傳》則側重曆史細節的拾遺補缺。先生說《春秋》言簡意深,日後自會詳細講解。”
“……何謂負薪、掛角?”
江成陽毫無遲滯的道:“漢代朱買臣倚靠砍柴為生,負薪之時猶自不忘勤讀。先生說覆水難收的典故,亦是出於此公。前唐李密牛角掛書,騎牛求學趕路之時仍然不忘讀書。先生說此人隻宜謹慎為臣,不堪為主。”
“這兩句是為了促人上進,一個人無論安適困厄,都應勤學不輟。除此之外,先生還教導孩兒,須知舉一反三。這世上唯有真才實學不會黴爛腐壞,機會永遠隻會先行眷顧準備充分的人。”
江潤澤不再考詢,三人相顧默然。張雨很自信的估計,他們應該是被嚇到了。
果然,過了片刻,隻聽江潤澤問道:“之安兄,當世大儒有幾人能撰寫出這等經義?”
王躍緩緩搖頭道:“又有誰能在短短數日之內,教出這等學生?”
江夫人也歎道:“張先生非但自撰蒙學經義,還能教授到這等地步,今日真是大開眼界!”
江潤澤走至張雨麵前,肅然襝衽躬身一禮:“先生所撰之《三字經》,堪稱經典,必將傳諸於世。之安兄所言不差,成陽得遇先生,實乃我兒此生之大幸!先生大才,請受我一禮!”
張雨連忙起身避讓,滿臉惶恐的道:“這怎生使得?傳道授業解惑,原是為人師表應盡本分。縣尊大人如此厚愛,真是折殺小生了!”
滿分通過,皆大歡喜。這日中午,江潤澤夫婦自然是設宴相謝。
席間,江潤澤問道:“張先生,下一步打算如何教授成陽,不知能否見告?”
張雨坦言道:“仍是小生自撰的粗淺蒙學,教授時日與《三字經》大致相若。”
江夫人插言道:“還是先生教授自撰的蒙學?先生不是說過,將會逐步由淺入深的麽?成陽已經十二歲了,早已過了開蒙的年齡,您看是不是……?”
張雨淡淡笑道:“小生以為,求學之道,首先是端正態度,其次是規範行為儀禮,爾後才是專心向學。在此期間,不妨佐以雜學開闊視野,強身健體增益其能。”
得到認可之後,稱呼當然也要改一改。再叫縣尊大人,未免顯得有些生分了:“敢問東翁與夫人,一個博學多才、風度翩翩而又體魄強健、涉獵甚廣的兒子,難道你們不喜歡嗎?”
江夫人亦曾飽讀詩書,猶不相信的癡癡問道:“我兒自幼頑劣,先生是說……你可以將成陽教成這樣的人?”
張雨昂然道:“若無意外,理所當然。”
王躍所想的卻又是另外一回事:“張公子,我有兩個不情之請,能否允我謄寫《三字經》以用?能否將你自撰的下一篇蒙學經義提前見贈,容我先睹為快?”
這個年代的文人著書立言大多或為傳世,或為求名,極少言利。即便不允,遲早都會流傳出去,不如裝個大方:“王先生,承蒙不棄,小生不勝榮幸。下一篇名為《弟子規》,我稍後便可寫好相贈。”
眾人說話間,一個書吏模樣的中年人匆匆而至,叫得一聲“縣尊大人”便自住口不言。
江潤澤略一皺眉道:“趙先生,此間別無外人,有事但說無妨。”
趙姓書吏輕咳幾聲,說道:“稟大人,城西鄉紳衛家的女公子遞帖拜見,正在後衙門外靜候。”
在座眾人盡皆心知肚明,凡經縣衙正門而入者,走的都是官樣文章,凡從後衙拜見者,那就是縣太爺的額外油水來了。
江潤澤並非官場異類,也跟銀子沒仇。不以為意的吩咐道:“你且領她去廳堂奉茶等候,本縣稍後便來。”
衛家的女公子,也就是衛冰如了。滿打滿算才剛正到第三天,小姑娘好快的動作!真是女強人啊!
張雨本想伺機插話,終究還是忍住了。不妨先看看衛冰如給江潤澤開出的是什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