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剛才還暗讚張雨心境豁達,向他討教所謂全魚宴的做法,隻是岔開話題的借口,不想這小子轉眼就談起了價錢。猝不及防之下,差點被噎得直翻白眼。
張雨振振有詞的道:“大叔,你別這麽看著我,怪瘮人的。你是不缺錢,可我卻是窮瘋了!好歹也是賣藝,不算過分吧?”
王躍雖好美食,但並非饕鬄之徒。醒過神來之後,愈發對眼前這個少年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展顏笑道:“這些魚兒有五種吃法?真如那般美味?不知公子意欲要價幾何?”
張雨一本正經的道:“既是開張生意,就給你個友情優惠價吧!每道菜十兩銀子,總計五十兩。”
王躍的笑容瞬間一滯:“五十兩?!看來你真是窮瘋了!你可知道,陶然居一桌上等席麵都隻要八兩銀子?誰敢保證你是不是在誇大其詞?”
陶然居是渭南城內最好的酒樓,菜肴價錢之高低,張雨確然無從知曉。但每年隻需十兩銀子,就足以讓尋常農戶人家混個溫飽,他還是知道的。
反過來一想,這恰恰證明,渭南富戶與往來商賈眾多,消費能力足夠強勁,自己兜售廚藝的想法切實可行,極具市場“錢”景。
張雨對王躍的反應毫不在意:“如今我連三餐一宿都要看人臉色,平常哪兒有什麽機會去陶然居?至於是否誇大其詞,你一試便知。有道是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價錢好商量嘛!”
王躍虛晃一槍道:“你先說來聽聽,我們再行計較。”
你當我是三歲小孩麽?張雨笑道:“這恐怕恕我難以從命。這幾道的菜的做法並不繁複,也不難記,一經說出,那便一文不值了。你吃過之後不過嘴巴一抹,隻是便宜縣衙的廚子學了好手藝。你方才倒是提醒我了,像陶然居那種檔次的酒樓,若是將全魚宴推做特色招牌菜,想必一定不會吝惜區區五十兩銀子。換而言之,我不愁沒有銷路。”
王躍在身上摸索半晌,隻掏出了幾兩散碎銀子與一張鄒巴巴的銀票,一股腦兒遞與張雨,悻悻然道:“就這麽多了。你若不願賣,我還不想買了!”
張雨接過一看,連同十兩銀票加在一起,也不過十一二兩上下。嘖嘖歎道:“就帶了這麽點銀子,虧得你還好意思說與縣尊大人交情匪淺!大叔,你殺價未免殺得也太狠了。”
王躍強自忍住劈手奪過銀子的衝動,板著臉道:“我是來釣魚,又不是來買魚,隨身帶那許多銀錢作甚?你怎地這般囉嗦?”
錢雖不多,對身無分文的張雨來說,卻無異於是一筆巨款了。小心的貼身收好,笑道:“多得不如早得,早得不如現得。大不了我尋去陶然居,再賣上一遍。”
不慌不忙的道:“你今日的魚獲,按照大小重量,大致可分為四類。一寸來長或是不及一寸的小魚,煎炸至微焦酥脆,拌以薑蔥蒜末,堪稱佐酒佳肴。”
“二兩至半斤左右的鯽魚,煎至兩麵金黃,放水一碗,加入薑蒜猛火煮至湯汁濃稠,若求口味厚重,可放入適量茱萸。謂之黃燜,佐酒下飯,皆為上品。”
“半斤以上的鯽魚和鯉魚,紅燒最佳,我就不多說了。你今日釣獲的最大一條鯉魚,少說也有三斤。飛刀膾鯉固然鮮美,但極為講究刀工,且畢竟是生食,腸胃不佳者,不宜多食,取一邊魚肉可做成魚膾即可。另一邊魚肉,則可做成魚片。魚片無須太薄,片成二指寬窄,加少許細鹽、米醋、麵粉、蛋清攪拌均勻,先行醃製盞茶功夫備用。”
“魚頭與骨架斷不可棄,過油炸至微黃,加水與少許米醋文火熬煮,待到湯色奶白,放入幾塊豆腐一同熬煮,視個人口味喜好,可適量加入薑片蔥段。魚片有兩種吃法,一是在起鍋之前,鋪放至盆地,倚靠滾湯的熱度將其燙熟。其二若是不嫌麻煩,可將魚湯盛入火鍋,汆燙而食。”
王躍聽得目瞪口呆,不知不覺間,業已咽下了不少口水。自認已將張雨的一番說辭牢記於心之後,愕然問道:“張公子,你真會做菜啊?你不是自幼家境艱難困苦麽?這……這明顯不合常理啊?”
張雨嘿嘿一笑:“你就當我是天賦異稟好了。怎麽樣?是不是貨真價實,童叟無欺?你這十幾兩銀子花得不冤枉吧?”
王躍肅然道:“公子確非常人,萬望好自為之,切勿自誤。你托我謀職一事,我定當盡力而為。若無意外,三日之內,或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複。”
張雨拱手一揖道:“那便有勞大叔費心了。也不用如此著急,我在楊家還有一些瑣事未及料理。你原說會在縣衙寓居一月,到時候我自會登門拜訪。”
王躍稍一思索,以商酌的口吻道:“我來渭南,也是為了一些瑣事。我們便以十日為期,如何?”
張雨爽快的答應道:“好!”
張雨之所以決定在楊家逗留一段時日,理由很簡單:首先除了楊家,確實無處可去。今日雖說意外得了十幾兩銀子,於他而言算是半賣半訛,但不難看出,王躍也是半真半假的順勢相贈。若無穩定長久的財源,委實撐不了多久。為了一時鬥氣而至流落街頭,等於是跟自己過不去,張雨絕對不幹那樣的蠢事。三年都忍了過來,不差了這十天半個月。
其次王躍說得不錯,他一介赤貧秀才,公然兜售菜譜,確實不合常理。隻能編造一個說得過去的謊言,假手於表兄楊照,先行試一試。
其三,張雨對於楊家的感受,其實非常複雜。無論楊家上下對他如何看待,楊老爺畢竟是他的嫡親娘舅,於他有三年的衣食之恩。然而令張雨十分不甘的是,他那一棍子挨得實在蹊蹺,那是有人想要他的命啊!大丈夫立身處世,理當恩怨分明。即便決意離開,也不能這麽糊裏糊塗的走了!
一路想著紛繁的心事,腦子裏亂糟糟的回了楊家,剛一進門,迎麵碰上了三夫人李氏。
張雨一如往常,不卑不亢的道:“舅姨娘好。”
李氏津津有味的吃著手中鮮紅的楊梅,誇張的道:“喲!是咱們家的表少爺、秀才公回來了?這都快到午飯時分了,我還以為可省得幾兩米麵呢!”
李氏陰陽怪氣的冷嘲熱諷,實乃家常便飯。換在平時,張雨隻是一臉木然的不予理睬。
說來也是湊巧,今日居然不早不晚的放了一個響屁。張雨捏著鼻子,連連搖手直扇:“好臭,好臭!”
張雨振振有詞的道:“大叔,你別這麽看著我,怪瘮人的。你是不缺錢,可我卻是窮瘋了!好歹也是賣藝,不算過分吧?”
王躍雖好美食,但並非饕鬄之徒。醒過神來之後,愈發對眼前這個少年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展顏笑道:“這些魚兒有五種吃法?真如那般美味?不知公子意欲要價幾何?”
張雨一本正經的道:“既是開張生意,就給你個友情優惠價吧!每道菜十兩銀子,總計五十兩。”
王躍的笑容瞬間一滯:“五十兩?!看來你真是窮瘋了!你可知道,陶然居一桌上等席麵都隻要八兩銀子?誰敢保證你是不是在誇大其詞?”
陶然居是渭南城內最好的酒樓,菜肴價錢之高低,張雨確然無從知曉。但每年隻需十兩銀子,就足以讓尋常農戶人家混個溫飽,他還是知道的。
反過來一想,這恰恰證明,渭南富戶與往來商賈眾多,消費能力足夠強勁,自己兜售廚藝的想法切實可行,極具市場“錢”景。
張雨對王躍的反應毫不在意:“如今我連三餐一宿都要看人臉色,平常哪兒有什麽機會去陶然居?至於是否誇大其詞,你一試便知。有道是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價錢好商量嘛!”
王躍虛晃一槍道:“你先說來聽聽,我們再行計較。”
你當我是三歲小孩麽?張雨笑道:“這恐怕恕我難以從命。這幾道的菜的做法並不繁複,也不難記,一經說出,那便一文不值了。你吃過之後不過嘴巴一抹,隻是便宜縣衙的廚子學了好手藝。你方才倒是提醒我了,像陶然居那種檔次的酒樓,若是將全魚宴推做特色招牌菜,想必一定不會吝惜區區五十兩銀子。換而言之,我不愁沒有銷路。”
王躍在身上摸索半晌,隻掏出了幾兩散碎銀子與一張鄒巴巴的銀票,一股腦兒遞與張雨,悻悻然道:“就這麽多了。你若不願賣,我還不想買了!”
張雨接過一看,連同十兩銀票加在一起,也不過十一二兩上下。嘖嘖歎道:“就帶了這麽點銀子,虧得你還好意思說與縣尊大人交情匪淺!大叔,你殺價未免殺得也太狠了。”
王躍強自忍住劈手奪過銀子的衝動,板著臉道:“我是來釣魚,又不是來買魚,隨身帶那許多銀錢作甚?你怎地這般囉嗦?”
錢雖不多,對身無分文的張雨來說,卻無異於是一筆巨款了。小心的貼身收好,笑道:“多得不如早得,早得不如現得。大不了我尋去陶然居,再賣上一遍。”
不慌不忙的道:“你今日的魚獲,按照大小重量,大致可分為四類。一寸來長或是不及一寸的小魚,煎炸至微焦酥脆,拌以薑蔥蒜末,堪稱佐酒佳肴。”
“二兩至半斤左右的鯽魚,煎至兩麵金黃,放水一碗,加入薑蒜猛火煮至湯汁濃稠,若求口味厚重,可放入適量茱萸。謂之黃燜,佐酒下飯,皆為上品。”
“半斤以上的鯽魚和鯉魚,紅燒最佳,我就不多說了。你今日釣獲的最大一條鯉魚,少說也有三斤。飛刀膾鯉固然鮮美,但極為講究刀工,且畢竟是生食,腸胃不佳者,不宜多食,取一邊魚肉可做成魚膾即可。另一邊魚肉,則可做成魚片。魚片無須太薄,片成二指寬窄,加少許細鹽、米醋、麵粉、蛋清攪拌均勻,先行醃製盞茶功夫備用。”
“魚頭與骨架斷不可棄,過油炸至微黃,加水與少許米醋文火熬煮,待到湯色奶白,放入幾塊豆腐一同熬煮,視個人口味喜好,可適量加入薑片蔥段。魚片有兩種吃法,一是在起鍋之前,鋪放至盆地,倚靠滾湯的熱度將其燙熟。其二若是不嫌麻煩,可將魚湯盛入火鍋,汆燙而食。”
王躍聽得目瞪口呆,不知不覺間,業已咽下了不少口水。自認已將張雨的一番說辭牢記於心之後,愕然問道:“張公子,你真會做菜啊?你不是自幼家境艱難困苦麽?這……這明顯不合常理啊?”
張雨嘿嘿一笑:“你就當我是天賦異稟好了。怎麽樣?是不是貨真價實,童叟無欺?你這十幾兩銀子花得不冤枉吧?”
王躍肅然道:“公子確非常人,萬望好自為之,切勿自誤。你托我謀職一事,我定當盡力而為。若無意外,三日之內,或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複。”
張雨拱手一揖道:“那便有勞大叔費心了。也不用如此著急,我在楊家還有一些瑣事未及料理。你原說會在縣衙寓居一月,到時候我自會登門拜訪。”
王躍稍一思索,以商酌的口吻道:“我來渭南,也是為了一些瑣事。我們便以十日為期,如何?”
張雨爽快的答應道:“好!”
張雨之所以決定在楊家逗留一段時日,理由很簡單:首先除了楊家,確實無處可去。今日雖說意外得了十幾兩銀子,於他而言算是半賣半訛,但不難看出,王躍也是半真半假的順勢相贈。若無穩定長久的財源,委實撐不了多久。為了一時鬥氣而至流落街頭,等於是跟自己過不去,張雨絕對不幹那樣的蠢事。三年都忍了過來,不差了這十天半個月。
其次王躍說得不錯,他一介赤貧秀才,公然兜售菜譜,確實不合常理。隻能編造一個說得過去的謊言,假手於表兄楊照,先行試一試。
其三,張雨對於楊家的感受,其實非常複雜。無論楊家上下對他如何看待,楊老爺畢竟是他的嫡親娘舅,於他有三年的衣食之恩。然而令張雨十分不甘的是,他那一棍子挨得實在蹊蹺,那是有人想要他的命啊!大丈夫立身處世,理當恩怨分明。即便決意離開,也不能這麽糊裏糊塗的走了!
一路想著紛繁的心事,腦子裏亂糟糟的回了楊家,剛一進門,迎麵碰上了三夫人李氏。
張雨一如往常,不卑不亢的道:“舅姨娘好。”
李氏津津有味的吃著手中鮮紅的楊梅,誇張的道:“喲!是咱們家的表少爺、秀才公回來了?這都快到午飯時分了,我還以為可省得幾兩米麵呢!”
李氏陰陽怪氣的冷嘲熱諷,實乃家常便飯。換在平時,張雨隻是一臉木然的不予理睬。
說來也是湊巧,今日居然不早不晚的放了一個響屁。張雨捏著鼻子,連連搖手直扇:“好臭,好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