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州城刺史府內,一眾官員齊聚一堂。


    身穿蟒袍的塵嶽自然是坐在主位之上,然後分別是童成襄、王如鬆、沈秀夫和姚青峰。


    遼東的經略使府和都護使府都是設在檀州的,但是為了迎接涼王入境,童成襄幾人便提前一步來到了順州。


    雖然人數不多,但個個都身居實權要職。


    塵嶽打量了一下屋中這三文一武,輕笑道:“看來本王的麵子不太夠啊,這遼東正三品以上的官員少了一半。”


    遼東正三品以上的官員總計有八位,兩位經略使、兩位都護使、還有順州檀州的將軍、刺史。而現在屋子裏僅僅坐了四人而已。


    “他們也想來啊,可惜得替王爺去幹活。”王如鬆笑道。


    “哈哈哈。”


    眾人都笑了起來,他們當然知道塵嶽這是在開玩笑。


    童成襄躬身解釋道:“因為燕戎滅金就在眼前,臣等恐邊境生變,辛都護和雪經略已經前往雲州坐鎮,嶽將軍率一萬鎮遼軍進駐雲州,左將軍則留在檀州練軍,都脫不開身。”


    塵嶽無所謂的擺了擺手:“無妨,反正本王還是要去前線的,到時候再見見他們。”


    “兩位副使去了前線,咱們這兩位正使就厚著臉皮躲在後方享享清福,挺好。”王如鬆在一旁戲謔道。


    “哈哈,真是享福嗎?”塵嶽大笑道:“怕是諸位大人都好一陣沒睡好覺了吧?”


    塵嶽對於遼東的情況那可是心知肚明,遼東道新設,十餘萬軍卒半數都是新兵,基層官吏、軍官都缺乏,下麵少了人,擔心自然而然的就落到就這些主官的頭上。


    相比較而言反而是燕雲兩地的事情要少一些,因為那裏人煙稀少,重點偏向於軍事,不用分身處理政務。


    留在檀州順州的官員那可就有的忙了,沒那麽輕鬆。


    “哎,事多歸事多,可是在遼東當官可比在京城舒服多了。”沈秀夫頗為得意的說道。


    “沈大人所言說到我心坎裏了啊。”童成襄豎起了大拇指。


    “童大人現在也敢說出這種話了?小心咱們向朝廷打小報告。”姚青峰擠眉弄眼的說道。


    “哈哈哈!老夫有何懼哉?”童成襄昂著脖子,毫不介意。


    眾人就這樣有說有笑了半天,這場麵讓塵嶽大為驚奇,看來這短短的個把月時間童成襄已經和遼東這些官員打成一片了。


    “好了,我們該談談正事了。”塵嶽笑著壓了壓手:“我留在順州的時間不多,也就這一天,童大人,王將軍,你們哪位先來?”


    遼東的軍政要務自然得由這兩位向塵嶽做個匯報。


    “童大人先來吧。”王如鬆很客氣的招了招手。


    童成襄也不推辭,理了理衣袍說道:“遼東政務目前進展有序,各縣縣令、縣丞、主薄等都已陸續赴任,律法喻令基本普及,在這裏還得感謝雪大人、沈大人、姚大人先前打下的良好基礎。


    目前遼東道最大的問題就是官吏缺少,我和幾位大人正在落實以遼東人治遼東的原則,大力從遼東本土子弟中培養才幹。


    選拔方式一由民眾推舉當地德高望重之人,二由各級官吏挖掘人才,再由刺史府考察任命。


    這批從普通百姓中選拔出來的人自幼飽經磨難,見慣了人間疾苦。等他們成才後定能成為一名好官,既吃的了苦又能將民生放在第一位。”


    “可以,雖然目前遼東的官吏要吃點苦,但是本王相信要不了多久這批新吏就會成長起來,大家再加把勁。”塵嶽讚同的說道:


    “遼東不比中原各地,外敵就在眼前。我們沒有時間通過三年一次的科舉去選拔官員,也不能像世家大族那樣隨意分發官帽子。


    我們選出來的這些官員第一重要的就是品行!第二就是態度,對待百姓的態度!話說的難聽一點,哪怕他們笨一點,手腳慢一點都沒關係,幹活的官總比不幹活的官要好得多。


    遼東的讀書人在金人的馬蹄下掙紮了五十年,我相信他們的表現不會讓我們失望!”


    “嗬嗬,王爺說的是。”姚青峰笑著附和道:“咱們遼東的讀書種子還沒有滅亡,這些寒門學子能撐住遼東這一片天。”


    要說讀書種子,這位新任的檀州刺史姚青峰不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嗎?愣是在牢房待了好幾年。


    “官場就靠諸位大人了,軍伍方麵怎麽樣?”塵嶽將目光投向了側邊的王如鬆。


    王如鬆沉聲道:“鎮遼軍、奔雷騎兩支主力騎軍總計四萬人已經全部補充到位,都以參加過收遼戰事的老卒為主,陌刀軍一萬人正由李嗣鄴帶著在外操練。


    還有兩萬打過仗的步卒都盡數調往雲州了,確保雲州一線的守備軍力充足。


    剩下的除了雲鼓營的五千精銳外,還有五六萬新兵,這些新兵真的是一點血都沒見過了,讓這些新兵形成戰力是當前最要緊的事。”


    <a href="http://m.2kxiaoshuo.com" id="wzsy">2kxiaoshuo.com</a>


    說到最後王如鬆的臉上已經出現了一抹憂愁,雖然目前燕戎沒有任何出兵的跡象,但是新兵早晚是需要上戰場的。


    “嗬嗬,王將軍勿憂。”塵嶽微笑著說道:“將軍之前與褚都護商量的從北涼道抽調將官一事已經完成了,三百五十名標長、百夫長、都尉不日就將抵達遼東。”


    “這麽快?”王如鬆先是一愣,隨即就大笑起來:“褚都護辦事真讓人省心啊,這幾百名將校可真的是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


    “哈哈,王將軍要的人北涼都給您湊齊了,下麵的練軍就看你的咯。”塵嶽挑了挑眉毛說道。


    “放心吧王爺!”王如鬆一抱拳:“要是半年之內新軍成不了氣候,末將就去馬廄喂馬!”


    “哈哈,將軍言重了。”塵嶽擺了擺手道:“遼東的兵雖然是新兵,可上了戰場人人都是嗷嗷叫,都是好漢子!”


    “王爺說的是,哈哈!”


    姚青峰和沈秀夫這兩位遼東人同時豎起了大拇指。


    “行了,諸位大人各司其職,用心治理好內地即可,本王明天就啟程前往劍門關,然後去雲州前線。”塵嶽站起身說道:“還望諸位大人盡心竭力!”


    “諾!”


    眾人齊聲應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軍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塵落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塵落雨並收藏從軍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