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物先天地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狶韋氏得之,以掣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襲氣母;維鬥得之,終古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堪壞得之,以襲昆侖;馮夷得之,以遊大川;肩吾得之,以處大山;黃帝得之,以登雲天;顓頊得之,以處玄宮;禺強得之,立乎北極;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知其終。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傳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


    <b>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b>


    這個道就很麻煩了!大家要找名師傳道,找不到的。莊子在這裏傳道了。這個道,“有情有信”,“情”不是感情之意,“有情”就是現在講的有境界的,“有信”,有征候的。做功夫,你明白了一步,一步的象征會出來。但是“無為無形”,你越是作功夫離道越遠,心境越清靜越空靈,越接近“無為”,雖然“無為”,而又是“無形”的。那你說“無為無形”是空的,看不見的,可你心神真能養到空了,那空就有一步一步的境界,一步一步的征候。這個做功夫,莊子在《人間世》的“心齊”裏已經講過了,孔子也曾經講過,不過孔子隻講原則,孔子講道就很困難了,他是做篤實的功夫。


    孔子講:“吾十五有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我們小時候讀古書,很調皮,孔子小時候腿不太方便,三十歲才站得起來,大概在學校的時候少運動,就這亂扯一通。孔子這一段話的意思是:從十五歲求學,經過十五年學習,才建立了信念;再加十年作人作功夫,四十才不懷疑,不然都在動搖之中;再作十年功夫,五十歲才有消息;“六十而耳順。”那個耳朵不順?什麽叫“耳順”呢?應是“六十而耳,順”,就是是非善惡合一了;再過十年,才得了道。


    孟子講“四十而不動心”,同孔子的“四十而不惑”差不多。但孟子傳道,講“浩然之氣”,怎麽“浩”法呢?他又不講了。孟子講的修養在《盡心章》裏有:“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有諸己之謂信,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幾歲功夫都講完了,就是莊子講的“有情有信”,“可欲之謂善”,譬如在座許多信佛信教的,喜歡跑廟子找老師,你就是善人,“可欲”就是想求,你要就是善,但你還沒有見道。你用功上路,漸漸就會達到“有諸己之謂信。”那是說,火候到了,必然會有它的境界呈現,可以征信無疑。但是還不行,還要身心充實。孟子這一段話,一路下來,講的都是修持功夫的層次經驗。其實幾家道理都一樣,說法不同而已。


    <b>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b>


    我們找明師傳道沒有用,道是“可傳而不可受”的,這就很妙了,既然“可傳”,何以“不可受”呢?我們不要被莊子文字欺騙了,這當然可傳,代代相承是有的,隻要有一個得道的觀念,那已經錯了,這既是“不可受”的理由。你如果有老師傳我道了的這個觀念,就已經違反了“無為無形”的觀念了。怎麽又叫“可得而不可見”呢?因為道士“無為無形”的,當然不可見。所以我們看見某人有道,古人形容得非常好,“儼然有道之士”,好象有道的樣子,但道不在形象上。這個“儼然”,等於佛家的“如”“如來”,“如來”翻譯得非常高明,好象來了卻又沒有來,來而不去,去又不去,就是這個道理。“儼然”在中國文學上,用得之高明,有時一看,覺得古人實在聰明,現在人沒有那麽聰明。這個道為何“可傳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呢?


    <b>自本自根, 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b>


    道在哪裏呢?不在老師那裏,也不在菩薩那裏,道在你自己那裏,“自本自根”,自己本來有的。所謂名師傳道,不過是把他的經驗告訴你而已,你拿著他的經驗比這去做,找出得道的道是什麽,不是他給你一個什麽東西,道不是鈔票,鈔票給你也會用光的,這部會掉的,是“自本自根”的。這個道在沒有天地萬有之前,就永遠存在了,這才是“存在主義”。“神鬼”,鬼靠什麽來迷人呢?就是靠著一點道的靈光,這個“神”是動詞不是名詞,鬼得了這點道的靈光就更神了,不然就是一個笨鬼。“神帝”,得了這個“神”才可以做上帝,不然就是“下帝”了,那就不行了。


    “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這裏就是老子觀念的發揮,老子講,道“恍兮惚兮,其中有精”,就是這個道理。“太極”是上古的名稱,我們讀了《莊子》,再看孔子著《易經。係辭》就知道,“太極”這個名詞也非孔子所創,也非莊子所創,是上古老祖宗所傳下來的。“太極”這個名詞代表宇宙初生那一點那個東西,等於現在講的物理動能最初的那一下。至於“無極”是我們中國文化後來所造的。老子的徒孫列子的書《列子》上,在“太極”上麵創了“無極”“無始”等五個名詞。“六極”就是六合,就是空間,東南西北上下。中國過去講宇宙隻用六合,這是在春秋戰國的時代。到了秦漢以後,用八方,所謂“八方風雨會中州”,這是康有為有名的對子。到了佛學進入中國,加成了十方,所謂十方,即四方四隅和上下。。“上古”是無始以來,非常古老。這一段用高、深、久、長來形容。


    得道之後


    <b>狶韋氏得之,以掣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襲氣母;維鬥得之,終古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堪壞得之,以襲昆侖;馮夷得之,以遊大川;肩吾得之,以處大山;黃帝得之,以登雲天;</b>


    這是《大宗師》比較精彩要做結論的地方了。 豨韋氏是仁王,如果我們研究遠古史,學者們都把它拿掉的,在中國古文化裏,像我們小時候讀書時就知道,中國這個民族這個文化有多久呢?已經有幾百萬年以上了。最初是天皇地皇人皇,人皇以後伏羲才出來畫八卦,在這以前都是無文字的。那時我們這個世界跟天人是來往的,人都會飛的,同佛家的說法一樣。太陽月亮就象掛在門口的電燈,後來人越來越壞了,這個地越來越離開天了。到現在沒有辦法,隻要用宇宙飛船,慢慢得想回去。


    人從哪裏來?不是猴子不是細菌變得,是從天上下來的,老祖宗下來後,看見地球荒島一個,很好玩,以為不用吃飯身上有光,飛來去去的,就在地上流連久了,後來貪吃鹽巴吧,因為別的星球沒有,吃了鹽巴骨頭結實變重了,飛不起來,就留在地球上了,又後也是吃了蘋果出了毛病了。但是我們現在認為那些是神話,究竟是不是神話呢?這是一個問題了。譬如說現在的美國同學,找出《山海經》上,大禹王治水已經到了美國了,變成有根有據的事情,傳說紛紛。豈止宋朝,其實唐朝我們中國都有人到過美國,隻是覺得那裏荒涼的很,沒什麽意思。


    “伏羲氏”畫八卦,是得了道的人。道士無形無象的,隻是功夫的方法各有不同,“伏羲氏”得了道,“以氣襲母”,以修煉氣而成功,長生不死。“維鬥得之,終古不忒;”“維鬥”是天上的北鬥七星,北鬥七星得了道,所以它就坐天體的主宰,指揮天體。我們中國文化發達的最早的是天文。過去我們把天體分成二十八宿和三垣—紫薇、少微、太微。類似於我們現在講天文的經緯度。經緯度是西方的劃分法。


    我們把天體分成三垣、二十八宿,就是把天體星座的範圍,劃分為二十八個部分,為什麽叫“宿”呢?這是指每天太陽從西方落下去的時候,東方天上是那一個星座出來,這星座就是“宿”。這出來的星座,每個月不同,每七天也不同,所以分作二十八宿,又分為十二辰,作為時間與天體的關係。過去發現了北鬥七星,就是現在西方人所指大小熊星座之際。


    在夏天我們可以看到一條銀河,在銀河的背麵,那七顆最亮的星就是北鬥星,把七顆星連起來,象舀水的瓢,古時叫“鬥”。現在的天文學,也沒有離開我們老祖宗那個原則。整個天體那許多星星,都是以北極星作為中樞,眾星拱衛著它。每到晚上,北鬥七星的鬥柄前方,一定有兩顆最亮的星,很容易看見,這兩顆星叫“招冶二星,像兩個眼睛一樣,現在常講


    “日月得知,始古不息;”太陽月亮因為得了道的功能,所以永遠掛在天體上。 “堪壤”就是泥巴。昆侖上何以那麽高呢?是一點一點的泥巴堆積起來的。“馮夷”是什麽呢?是水仙,太平洋大西洋的水都歸“馮夷”管得。“肩吾”是古代神仙的名字,他得了道永遠在高山上活著不會死。


    由上古到了我們老祖宗黃帝,“黃帝得之,以登雲天;”在中國古代的曆史上,黃帝自得道以後,活到一百一十歲,共計在位時間一百年。後來因修道有成,便在鼎湖百日飛升,上天作神仙的共祖了。鼎湖在安徽黃山上,在鼎湖天上下來一條龍,黃帝騎上龍就上天了,一般幹部就抓住龍背龍尾,差一點的,就抓住龍須,跟著飛升,結果龍須斷了,落下來變成神仙,所以長生不死。因此,後來就有“攀龍附鳳”的術語,用之於君臣風雲際會的頌稱。


    <b>顓頊得之,以處玄宮;禺強得之,立乎北極;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知其終。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傳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b>


    顓頊是上古的一個帝王的名字,這個帝王的了道,“以處玄宮”;死後做了北極的主宰。“禺強得之,立乎北極”;禺強是神話中管北極深海的神,據說是中國人,所以北極的主權是我們的,將來你們到北極探險,找找他看。“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少光是天的名字,在佛經中“三界天下圖”有這個天的名稱。“西王母”據說是玉皇大帝的媽媽,永遠是二十幾歲的樣子,她的丈夫在東王宮,他們九年才能見一麵,都是得了道的人,他們生的兒子玉皇大帝就當中央的主宰。這是中國的神話。你們研究比較宗教,把各種宗教收攏來一研究,會發現天上非常鬧熱,西方有西方的區域,我們有我們的區域。


    這些人都得了道,所以能變成神,“莫知其始,莫知其終。”這一斑老祖宗,不知道活了多長。至於同我們比較相近的是彭祖,彭祖是可以考證的,據說他是唐堯時候的人,活了八百歲,實際上,如果照《神仙傳》上講,他到現在還在。彭祖是南方楚國湖北一帶人的祖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五伯”就是到春秋戰國時期,他還活著。


    那麽上麵講的是出世,你看莊子好象亂扯一陣,把老祖宗神話都拿出來了,這些人在社會世間,把國家治理好了,功德好事作完了,最後走了。得道了,不生不死。後世就要差一層,得了道當宰相,“傳說得之,以相武丁,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傳說”是上古的名宰相,得了道的,因此一統天下,據說傳說功成名遂身退,死了以後上天,成了管星宿的神。郭象的注解很多,大家自己去研究。那麽,看起來莊子煞費苦心在宣傳宗教,像我們現在拿一本《聖經》在街上叫一樣,在宣傳他的道,叫完之後,他引出一個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莊子南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懷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懷瑾並收藏莊子南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