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氏倚在老王叔牽拉的騾車旁,靜靜地看著與二虎放對的這個人;他的的樣貌若不是一副牙齒突出在薄薄的嘴唇外麵,一個酒糟鼻頭又陷入了寸許,出了號前額遮住了如此美好的陽光,倒真是一位潘安似的俊俏郎君。


    再看他手中的一對流星鎚,紅氏心裏倒是驚訝不已。要知道,臨陣對敵能夠使得一手軟兵器的,無一例外都是高手,看這個人的一對鎚頭煞是好看,兩個鎚頭是一陰一陽,其中的一個鎚頭,差不多有香瓜大小,鎚分八瓣紫金打就。


    在他的鎚鏈上,纏著紅絨布,平日圍在腰間絲毫看不出形狀,流星鎚的另一條更是出奇。紅氏聽師傅講過,知道那是一件在江湖上極為罕見的奇門兵器;它同樣為紫金打造,呈人的五指狀,兵器的名字叫做“撾”。


    如果被李赤心見到將鎚撾扣合在一起,他立即就會驚叫,“誰會這麽齷齪,這簡直就是一隻人手抓著個大號的高爾夫球”。


    常戎是禦馬監的奉禦,他也是護衛禦駕的貼身‘五常’之一。老二常祿、老三常喜因為護持皇帝,被賊人的鳶尾針所傷,常戎自然不敢掉以輕心。


    ……


    王長順與劉體純呆立在院裏正自想著心事,忽聽院門“吱扭”一響,竟然是那個老醫士去而複返,二人暗叫一聲慚愧,劉體純更是心中不安,自己身為大將值此緊要關頭卻神遊物外,真是該打,二虎上前問道老者道:“不知再次勞動老人家,所謂何事?”


    老者皺了皺眉頭,王長順的心念一動緊跟著就是一緊,就見老先生向劉體純說道:“好漢,我有一句不知進退的話,原不該說,隻是事在危急,嗨!不得不說了……”


    王長順連忙上前躬身施禮,“先生有事盡管講!不過我等並不是什麽好漢、孬種的,隻是出門在外遇上了強人……”


    老先生拎著藥匣微微頷首,他止住王長順的話頭,“這位姑娘老朽是無力回天,不過按著我在屋中留的方子……,在她咳血之後尚可保十日的性命……還是準備給她料理後事吧。”


    他也不看院中兩人的眼神,自顧自地說道:“還是盡快離開此地,否則你等人人有性命之憂……”


    老醫士說罷轉頭就走。他前腳剛剛出了院門,就聽見屋內一聲驚呼,“夫人咳血啦!快來人,救人吖!”


    老王叔與二虎一同闖了進去,進到屋中隻覺藥香撲鼻,王長順緊張去看主母紅氏的傷情,劉體純則是忙著在屋內找尋老先生留下的藥方。


    “這個嗎?”一個稚嫩的聲音響起。


    劉二虎連忙奪過小丫頭手上的藥箋,急急地叫著,“老王叔,你在這裏照料主母,我這就去抓藥!”


    “二虎”王長順回身一把扯住劉二虎的衣袖,從懷裏掏出剛才買走騾的錢,“切記不要生事!快去快回,我馬上也要去拜拜碼頭……”


    劉體純悶悶地“嗯”一聲,他拿了銀兩,轉身挑簾快步走了出去。


    ……


    高陽建邑於戰國時期,西漢高祖六年始置高陽縣,屬涿郡;永壽年間置高陽郡,為郡治,縣屬高陽郡。因其“居高建瓴,控三山而帶兩溪,噤喉水陸,屹然險固,又雄視上遊一巨鎮也!”所以在開元十四年置高陽軍,為軍治。宋至道三年縣改屬順安軍,高陽為軍、縣治;後在明洪武元年,高陽縣歸北平布政使司所轄;複二年,改屬安州。此時高陽歸保定府治下的安州管轄。


    孫稚繩被罷黜後,立即出京歸鄉,他謝絕了門生故舊的一切約請,隻帶一僮一仆乘著牛車,悠然而返高陽,伴隨主仆三人的無非是一些書籍手稿,阿堵物等一概全無,所以他們三人倒也不擔心有強人剪徑。


    “出門十一載,自己這個遊子終於歸根啦!”看到了城門,孫承宗跳下牛車,一時間,止不住淚濕了眼眶。


    扶額回顧來時路,愷陽老人一聲慨歎,“高陽,北直隸之奧區也。城扼於山,溪亂於石,其巔崖律崒,急流驚湍,若有抑鬱不平之氣者焉。故地當中,今天下亦多故矣!”


    “老爺!我們到家了!”忠仆伺候孫承宗在一大石旁坐下,主仆三人環顧高陽縣城之巍峨,不由唏噓。


    孫稚繩更是感慨萬千,“想想崇禎以還,自己殫精竭慮改革軍事、政體,然天意使然海內騷然;群不逞之徒,假名義而便己私者,所在皆是。延郡菁密,盜藪潛滋,始而行劫殺人,繼且據城稱變,閭閻蕩滌,村市為墟。”


    想著自己的過往,孫稚繩自己隻剩了苦笑,“吾民顛沛流離之苦,有不忍言者,官吏奉令來駐是邦,蒐討軍實;然裏豪巨憝,既禽獼而草薙之矣。其惴軟脅從者,則傳檄各邑,諭之歸農。民盼邇來幸稍安輯,郡企得與此邦賢士大夫相接晤,溫純樸茂者,藹然有延平、豫章之風,又未嚐不欽而敬之。”


    越想自己越是躊躇滿誌,“兵事既戢,吾曾望文治以興,盛世之修,想想自己到那時,亦可應邦人士請序於餘……,可如今自己被黜歸治,維狼狽爾!瘡痍之甫複,而民治之日休也,撫今追昔,憂兮厥成。”


    青衣粗袍的孫稚繩站起身來,慨然長歎之際,卻聽到身旁官道上,一陣馬掛鑾鈴之聲,回身看去,隻見一條威風凜凜相貌堂堂的大漢,身前背挎著一個大號的背囊,身後牽著一匹神駿非凡的烏騅馬正笑吟吟地向自己走來。


    這個滿麵征塵的大漢,衝自己一抱拳道:“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啊!老先生可以此為序,究其山川形勢,與夫世變所經,概略玉書。使後世之覽者,亦將有盛衰興複之感歟!若有例別條分,征文考獻,則自有在事諸賢之序在,補茲不贅。”


    他見大漢相貌不凡,心中生喜,也是抱拳回禮,隻聽大漢繼續言道:“韓昌黎曰:‘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後,雖盛弗傳。’故善作者必待乎善述,而後一邑之政事文章,歎觀止矣。愚嚐考舊誌,雲:高陽承有宋理學之盛,儒先輩出,人文薈萃,民樸俗醇,禮教燦然。”


    大漢見孫稚繩滿眼讚許之色,進一步言道:“老先生何不修邑誌,瀝民情,使賢君聞過則竊心焉喜!愚以為,此亦是禮教之一端也。而知親賢樂利之所由來者遠,不亦善乎!吾觀先生正人也,延聘孝廉、卓人總其成誌。以期高陽先賢之流風餘韻,遠而未湮,在人能自得師耳。孟子曰,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其是之謂乎。故立德、立功、立言三者俱不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宗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糖堆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糖堆児並收藏明末大宗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