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晚飯後,我想靜下心琢磨張副市長的碩士畢業論文,我是一個抓住機會就不撒手的人,為此,我從進入市政府那天起就開始做準備,盡管我覺得自己準備得夠充分了,但是機會卻從來未垂青過我,不過,這次不同,我有一種機會終於來了的預感。我正在書架上找著適合參考的書,家裏的電話響了,楊娜接完後告訴我朱達仁和陳東海請我喝酒,車已經在樓下了。
朱達仁是市房產局房政處處長,由於大學是學哲學的,因此,言談舉止很有點大智若愚的味道;陳東海是市公安局法製處處長,由於是全市公安係統唯一的科班法學碩士,因此說起話來很有點大律師的味道,朱達仁經常說他入錯行了,應該留在大學法律係當教授。
自從我當上了市政府辦公廳綜合四處的副處長,晚上的活動便多了起來。盛情難卻,我簡單地與朱達仁通了電話,便穿上外套下了樓。
“少喝酒,早點回來!”楊娜隨後緊叮一句。
我下樓一看,朱達仁正站在一輛白色本田車旁抽煙,旁邊站著陳東海。朱達仁長得很像幽默大師班尼黑爾,但是並沒有那麽多幽默細胞;陳東海中等身材,身體結實,濃眉大眼,氣質既精幹又儒雅,是個美男子,別看是學法律、搞公安的,比朱達仁幽默多了。
我和朱達仁、陳東海是市委黨校處級幹部培訓班的同學,在黨校學習時,朱達仁、陳東海就已經是處長了,有專車,而我當時隻是副處級調研員,所以當時我們仨的關係並不像現在這麽緊密。後來,我任市政府辦公廳綜合四處副處長後,關係才日漸緊密,儼然老同學了。
我們簡單寒暄後上了車,我問他們倆去哪兒吃,陳東海說,蘭京大酒店的老板請客。
蘭京大酒店地處繁華商業區,在東州市是赫赫有名的娛樂場所,進這裏消費不揣個萬兒八千的,誰也不敢輕易進去。大約二十分鍾,車停在了蘭京大酒店門前,說句心裏話,我還是第一次來。
下車後,我隨朱達仁和陳東海走進大堂,心裏暗歎,這哪裏是大堂,簡直是金碧輝煌的殿堂,既有典雅風情,又有王者風範。這時,一位胖乎乎的戴著金絲邊眼鏡的人滿臉堆笑地走過來:“這位一定是雷處長吧?達仁和東海常提起你,我可是久仰很長時間了。”說著胖乎乎的手伸了過來。
我知道這位肯定是蘭京大酒店的老板,但還是用探詢的目光掃了朱達仁和陳東海一眼,意思是問:“這位是……”
“這位就是蘭京大酒店的老板張懷亮,也是我大學同班同學。”朱達仁自豪地介紹道。
“這麽說,張總也是學哲學的啦?”我用欽佩的語氣問。
“馬馬虎虎,”張懷亮儒雅地說,“我們在大學學習的不過是空洞幹癟的冒牌哲學,除了像木乃伊一樣的教條和範疇,什麽也沒有學到,其實哲學是學不來的,哲學隻能創造。”
一開始我以為張懷亮不過是一位精明世故的商人,想不到一開口竟這麽有見地,我立即肅然起敬。
“哲學的本意是‘愛智慧’,知識可以傳播,智慧卻無法轉讓,怪不得張總的生意做得這麽紅火,一定是智慧過人!”我恭維道。
“懷亮可是名正言順的儒商,講的是守正出奇,大商精誠啊!”陳東海插嘴說。
“不過是托朋友的福,混碗飯吃,哪敢稱一個儒字。雷處長,請!”張懷亮將手一讓,然後引領大家沿著漢白玉環形樓梯上二樓。
走進包房,我一下子被包房內獨特的氛圍吸引了,這是一間獨具情趣的包房,麵積足有七八十平方米,有餐飲區、會客區。餐飲區有一個高檔酒櫃,裏麵放著十幾瓶世界名酒,每瓶酒在小射燈照射下,像液體寶石一樣熠熠生輝;會客區除了意大利真皮沙發外,還有一個精致的書櫃,我緩步走過去,用欣賞的目光瀏覽,大多是哲學名著,帕斯卡爾的《思想錄》、蒙田的《隨筆集》、《尼采全集》、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丹納的《藝術哲學》、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休謨的《人性論》等等,唯一與這些書不同類的是一本黑皮的《聖經》。
我欣賞一番之後,張懷亮非常熱情地請大家入座。剛坐下,我發現餐飲區不僅牆上掛的是世界名畫,連天花板吊掛的也是世界名畫。
趁領班上菜之機,張懷亮介紹說:“雷處長有所不知,這間包房從來不對外,是我專門會朋友的地方,因此擺了書櫃和酒櫃,書不過是附庸風雅擺擺樣子,酒可是相中哪瓶喝哪瓶。”
一看朱達仁和陳東海就是這裏的常客,陳東海二話沒說就從酒櫃中選了一瓶軒尼詩xo。這時,張懷亮向領班揮了揮手,領班心領神會地開始上菜。
一碗魚翅下肚,我忍不住好奇地問:“張總,我見你的書櫃內幾乎都是哲學名著,為什麽還有一本《聖經》?這可是宗教類的,莫非張總信仰基督教?”
張懷亮用餐巾擦了擦嘴角,淡雅地笑道:“我一向把《聖經》看做是拯救靈魂的哲學著作,我覺得中國的經史典籍很多,但唯獨缺一本拯救靈魂的書。中國知識分子一向講齊家治國平天下,但是物質條件一旦滿足了,帶來的結果往往不是進步,而是墮落。為什麽會這樣?就是因為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隻考慮拯救人民大眾的肉體,救世主救出了人的肉體,但並沒有拯救人的精神,甚至相反,將肉體救了出來,卻讓精神戴上了桎梏,真正的信仰應該是提高人的自由水平,而我們的自由水平兩千多年來一直停留在溫飽的層次上,我覺得非常值得深思。”
“中國人有信仰嗎?”陳東海質疑道,“別看我們有‘儒釋道’,但我覺得中國人好像什麽都不信。”
朱達仁接過話茬兒,用沉思的口吻說:“沒有真正的信仰隻是表象,很多人信仰物質,即使信仰精神,也是物質化的精神。”
“達仁說得有道理,”我讚同地說,“氣、天理、天道都是物質化了的精神。信仰被物質化了說明什麽?說明我們很少有真正的個人,個人被物質取而代之,沒有獨立的人格,沒有內心獨立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全被物質上的需要取代了,知識分子雖然有精神上的需要,但是往往被物質上的需要壓倒和覆蓋了,甚至被排擠了。人人都生活在群體意識當中,強大的群體意識從來都是占主要地位的。”
張懷亮深有同感地說:“其實原始社會是真正的天人合一,人類最初是群體的,沒有個人意識,是儒家使中國古代社會脫離了原始狀態,這是儒家的大功勞,儒家使天人分開破除了迷信,但有一點沒破除,這就是群體意識,儒家不僅把群體意識保留下來,而且通過大一統的製度,使中國人自覺沉沒在群體之中,因此天人合一變成了人人合一。儒家使人類社會群體有了秩序,這樣一種製度化了的群體對個人更加壓抑。”
陳東海有些不解,他濃眉一挑問:“那麽中國人的精神是什麽?”
張懷亮笑道:“中國人的精神還是一種氣,叫做浩然正氣,是製度規定好的,也是一種群體意識。”
“張總,”我若有所思地問,“北宋張載有幾句話很有點氣魄,叫‘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你怎麽理解?”
張懷亮點了一支煙,洞若觀火地說:“這純粹是群體意識催生的一種救世主思想。有些中國人有點本事就要代他人立言,代他人說話,來決定他人的利益,來拯救他人,夢想使自己成為聖人、救世主,還是儒家的立德、立言、立功,並沒有獨立的精神,並沒有真正的思想。關公是聖人,老百姓都崇拜,但關公內心是怎麽想的,誰也不知道,沒有人研究關公思想,所以聖人、救世主不過是對老百姓有恩的人,對老百姓的民生利益有貢獻的人,但聖人是怎麽想的,並不需要老百姓知道,你享受太平就行了,這才是老百姓的本分。聖人的思想你不知道,你就覺得很神啊,所以有些中國人是最熱衷於造神的。”
陳東海惆悵地說:“不管怎麽說,中國人是最講感情的人,我是搞法的,我深有體會,情大於法在中國可謂根深蒂固。”
“這倒不假。”朱達仁半開玩笑地說,“我們的外交辭令就是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大家笑後,朱達仁接著說,“但是中國人講的感情是規定好了的,感情是建立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基礎上的,所謂天就是天,人就是人,天是什麽?就是君君、父父,人是什麽?就是臣臣、子子,所以天人合一其實就是權人合一,如果硬說成人人合一也對,第一,個人是聖人,是救世主。因此,我們的感情不是自然感情,不是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的感情,而是用禮教和血緣規定好了的感情,看起來很重感情,但是做起來並不很尊重感情,隻是道義上規定怎麽樣就是怎麽樣,這大概是中國人最聰明的地方,因為我們就是這樣被凝聚起來了。”
“重感情是我們的文化傳統,”我賣弄地笑道,“我們卻常把這種文化傳統當做傳統文化宣傳。”
“雷默,”陳東海攔了一句問,“聽你的口氣好像文化傳統和傳統文化不是一回事?”
“怎麽可能是一回事呢?”我提高聲音強調道,“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可繼承的頗多,但是文化傳統是意識形態,是皇恩浩蕩。我們許多問題就出在把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搞混淆這一點上了。”
朱達仁一拍巴掌說:“精辟,精辟!來,為雷默的觀點幹一杯。”
眾人響應,觥籌交錯,無不痛飲。
餐桌正上方天花板上吊著一幅世界名畫,畫麵上的青年男女正在縱情狂歡,飲酒作樂,載歌載舞,好像在慶祝什麽節日。我雖然不懂畫,但一時被畫麵的歡樂氣氛吸引住了,仰著頭一邊欣賞一邊問:“張總,這幅畫是什麽寓意?”
張懷亮淡然一笑介紹說:“這是提香的《酒神的狂歡》。描繪的是希臘神話傳說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與眾仙女狂歡的情景,畫家借畫上諸神的醉酒生活,表達出一部分人的心理欲望,形象大膽而放蕩,色彩豐富多變,氣氛十分熱烈,它是對神學所宣傳的宗教觀念的挑戰。”
朱達仁插嘴說:“提香借神話題材表現人生的歡樂與享受,充分表現了人在長期神學思想禁錮下產生的逆反心理。”
“懷亮,”陳東海湊趣地說,“怎麽不給我們找幾位仙女?讓我們哥仨也當一回酒神。”
“東海,”張懷亮開玩笑地說,“我這兒沒有仙女,你要是想享受,還是吃完飯到桑拿中心享受吧。”
“張總,”我義氣地說,“既然我們有緣相識,如果你瞧得起我這個小官僚,就不要稱雷處長,喊老弟好了。”
張懷亮似乎等著我說這句話,興奮地抱著拳說:“托達仁、東海的福,我就高攀老弟了,不過你也別張總張總的,叫大哥怎麽樣?”
“張大哥,老弟我也高攀了!”我也高興地說。
朱達仁、陳東海叫好,哥四個又幹了一杯。
說句心裏話,我與張懷亮確實有一見如故之感,更被張懷亮儒商的品位所吸引,由於談話投機,軒尼詩當啤酒喝,我們四個人竟然喝光了兩瓶。
朱達仁是市房產局房政處處長,由於大學是學哲學的,因此,言談舉止很有點大智若愚的味道;陳東海是市公安局法製處處長,由於是全市公安係統唯一的科班法學碩士,因此說起話來很有點大律師的味道,朱達仁經常說他入錯行了,應該留在大學法律係當教授。
自從我當上了市政府辦公廳綜合四處的副處長,晚上的活動便多了起來。盛情難卻,我簡單地與朱達仁通了電話,便穿上外套下了樓。
“少喝酒,早點回來!”楊娜隨後緊叮一句。
我下樓一看,朱達仁正站在一輛白色本田車旁抽煙,旁邊站著陳東海。朱達仁長得很像幽默大師班尼黑爾,但是並沒有那麽多幽默細胞;陳東海中等身材,身體結實,濃眉大眼,氣質既精幹又儒雅,是個美男子,別看是學法律、搞公安的,比朱達仁幽默多了。
我和朱達仁、陳東海是市委黨校處級幹部培訓班的同學,在黨校學習時,朱達仁、陳東海就已經是處長了,有專車,而我當時隻是副處級調研員,所以當時我們仨的關係並不像現在這麽緊密。後來,我任市政府辦公廳綜合四處副處長後,關係才日漸緊密,儼然老同學了。
我們簡單寒暄後上了車,我問他們倆去哪兒吃,陳東海說,蘭京大酒店的老板請客。
蘭京大酒店地處繁華商業區,在東州市是赫赫有名的娛樂場所,進這裏消費不揣個萬兒八千的,誰也不敢輕易進去。大約二十分鍾,車停在了蘭京大酒店門前,說句心裏話,我還是第一次來。
下車後,我隨朱達仁和陳東海走進大堂,心裏暗歎,這哪裏是大堂,簡直是金碧輝煌的殿堂,既有典雅風情,又有王者風範。這時,一位胖乎乎的戴著金絲邊眼鏡的人滿臉堆笑地走過來:“這位一定是雷處長吧?達仁和東海常提起你,我可是久仰很長時間了。”說著胖乎乎的手伸了過來。
我知道這位肯定是蘭京大酒店的老板,但還是用探詢的目光掃了朱達仁和陳東海一眼,意思是問:“這位是……”
“這位就是蘭京大酒店的老板張懷亮,也是我大學同班同學。”朱達仁自豪地介紹道。
“這麽說,張總也是學哲學的啦?”我用欽佩的語氣問。
“馬馬虎虎,”張懷亮儒雅地說,“我們在大學學習的不過是空洞幹癟的冒牌哲學,除了像木乃伊一樣的教條和範疇,什麽也沒有學到,其實哲學是學不來的,哲學隻能創造。”
一開始我以為張懷亮不過是一位精明世故的商人,想不到一開口竟這麽有見地,我立即肅然起敬。
“哲學的本意是‘愛智慧’,知識可以傳播,智慧卻無法轉讓,怪不得張總的生意做得這麽紅火,一定是智慧過人!”我恭維道。
“懷亮可是名正言順的儒商,講的是守正出奇,大商精誠啊!”陳東海插嘴說。
“不過是托朋友的福,混碗飯吃,哪敢稱一個儒字。雷處長,請!”張懷亮將手一讓,然後引領大家沿著漢白玉環形樓梯上二樓。
走進包房,我一下子被包房內獨特的氛圍吸引了,這是一間獨具情趣的包房,麵積足有七八十平方米,有餐飲區、會客區。餐飲區有一個高檔酒櫃,裏麵放著十幾瓶世界名酒,每瓶酒在小射燈照射下,像液體寶石一樣熠熠生輝;會客區除了意大利真皮沙發外,還有一個精致的書櫃,我緩步走過去,用欣賞的目光瀏覽,大多是哲學名著,帕斯卡爾的《思想錄》、蒙田的《隨筆集》、《尼采全集》、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丹納的《藝術哲學》、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休謨的《人性論》等等,唯一與這些書不同類的是一本黑皮的《聖經》。
我欣賞一番之後,張懷亮非常熱情地請大家入座。剛坐下,我發現餐飲區不僅牆上掛的是世界名畫,連天花板吊掛的也是世界名畫。
趁領班上菜之機,張懷亮介紹說:“雷處長有所不知,這間包房從來不對外,是我專門會朋友的地方,因此擺了書櫃和酒櫃,書不過是附庸風雅擺擺樣子,酒可是相中哪瓶喝哪瓶。”
一看朱達仁和陳東海就是這裏的常客,陳東海二話沒說就從酒櫃中選了一瓶軒尼詩xo。這時,張懷亮向領班揮了揮手,領班心領神會地開始上菜。
一碗魚翅下肚,我忍不住好奇地問:“張總,我見你的書櫃內幾乎都是哲學名著,為什麽還有一本《聖經》?這可是宗教類的,莫非張總信仰基督教?”
張懷亮用餐巾擦了擦嘴角,淡雅地笑道:“我一向把《聖經》看做是拯救靈魂的哲學著作,我覺得中國的經史典籍很多,但唯獨缺一本拯救靈魂的書。中國知識分子一向講齊家治國平天下,但是物質條件一旦滿足了,帶來的結果往往不是進步,而是墮落。為什麽會這樣?就是因為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隻考慮拯救人民大眾的肉體,救世主救出了人的肉體,但並沒有拯救人的精神,甚至相反,將肉體救了出來,卻讓精神戴上了桎梏,真正的信仰應該是提高人的自由水平,而我們的自由水平兩千多年來一直停留在溫飽的層次上,我覺得非常值得深思。”
“中國人有信仰嗎?”陳東海質疑道,“別看我們有‘儒釋道’,但我覺得中國人好像什麽都不信。”
朱達仁接過話茬兒,用沉思的口吻說:“沒有真正的信仰隻是表象,很多人信仰物質,即使信仰精神,也是物質化的精神。”
“達仁說得有道理,”我讚同地說,“氣、天理、天道都是物質化了的精神。信仰被物質化了說明什麽?說明我們很少有真正的個人,個人被物質取而代之,沒有獨立的人格,沒有內心獨立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全被物質上的需要取代了,知識分子雖然有精神上的需要,但是往往被物質上的需要壓倒和覆蓋了,甚至被排擠了。人人都生活在群體意識當中,強大的群體意識從來都是占主要地位的。”
張懷亮深有同感地說:“其實原始社會是真正的天人合一,人類最初是群體的,沒有個人意識,是儒家使中國古代社會脫離了原始狀態,這是儒家的大功勞,儒家使天人分開破除了迷信,但有一點沒破除,這就是群體意識,儒家不僅把群體意識保留下來,而且通過大一統的製度,使中國人自覺沉沒在群體之中,因此天人合一變成了人人合一。儒家使人類社會群體有了秩序,這樣一種製度化了的群體對個人更加壓抑。”
陳東海有些不解,他濃眉一挑問:“那麽中國人的精神是什麽?”
張懷亮笑道:“中國人的精神還是一種氣,叫做浩然正氣,是製度規定好的,也是一種群體意識。”
“張總,”我若有所思地問,“北宋張載有幾句話很有點氣魄,叫‘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你怎麽理解?”
張懷亮點了一支煙,洞若觀火地說:“這純粹是群體意識催生的一種救世主思想。有些中國人有點本事就要代他人立言,代他人說話,來決定他人的利益,來拯救他人,夢想使自己成為聖人、救世主,還是儒家的立德、立言、立功,並沒有獨立的精神,並沒有真正的思想。關公是聖人,老百姓都崇拜,但關公內心是怎麽想的,誰也不知道,沒有人研究關公思想,所以聖人、救世主不過是對老百姓有恩的人,對老百姓的民生利益有貢獻的人,但聖人是怎麽想的,並不需要老百姓知道,你享受太平就行了,這才是老百姓的本分。聖人的思想你不知道,你就覺得很神啊,所以有些中國人是最熱衷於造神的。”
陳東海惆悵地說:“不管怎麽說,中國人是最講感情的人,我是搞法的,我深有體會,情大於法在中國可謂根深蒂固。”
“這倒不假。”朱達仁半開玩笑地說,“我們的外交辭令就是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大家笑後,朱達仁接著說,“但是中國人講的感情是規定好了的,感情是建立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基礎上的,所謂天就是天,人就是人,天是什麽?就是君君、父父,人是什麽?就是臣臣、子子,所以天人合一其實就是權人合一,如果硬說成人人合一也對,第一,個人是聖人,是救世主。因此,我們的感情不是自然感情,不是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的感情,而是用禮教和血緣規定好了的感情,看起來很重感情,但是做起來並不很尊重感情,隻是道義上規定怎麽樣就是怎麽樣,這大概是中國人最聰明的地方,因為我們就是這樣被凝聚起來了。”
“重感情是我們的文化傳統,”我賣弄地笑道,“我們卻常把這種文化傳統當做傳統文化宣傳。”
“雷默,”陳東海攔了一句問,“聽你的口氣好像文化傳統和傳統文化不是一回事?”
“怎麽可能是一回事呢?”我提高聲音強調道,“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可繼承的頗多,但是文化傳統是意識形態,是皇恩浩蕩。我們許多問題就出在把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搞混淆這一點上了。”
朱達仁一拍巴掌說:“精辟,精辟!來,為雷默的觀點幹一杯。”
眾人響應,觥籌交錯,無不痛飲。
餐桌正上方天花板上吊著一幅世界名畫,畫麵上的青年男女正在縱情狂歡,飲酒作樂,載歌載舞,好像在慶祝什麽節日。我雖然不懂畫,但一時被畫麵的歡樂氣氛吸引住了,仰著頭一邊欣賞一邊問:“張總,這幅畫是什麽寓意?”
張懷亮淡然一笑介紹說:“這是提香的《酒神的狂歡》。描繪的是希臘神話傳說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與眾仙女狂歡的情景,畫家借畫上諸神的醉酒生活,表達出一部分人的心理欲望,形象大膽而放蕩,色彩豐富多變,氣氛十分熱烈,它是對神學所宣傳的宗教觀念的挑戰。”
朱達仁插嘴說:“提香借神話題材表現人生的歡樂與享受,充分表現了人在長期神學思想禁錮下產生的逆反心理。”
“懷亮,”陳東海湊趣地說,“怎麽不給我們找幾位仙女?讓我們哥仨也當一回酒神。”
“東海,”張懷亮開玩笑地說,“我這兒沒有仙女,你要是想享受,還是吃完飯到桑拿中心享受吧。”
“張總,”我義氣地說,“既然我們有緣相識,如果你瞧得起我這個小官僚,就不要稱雷處長,喊老弟好了。”
張懷亮似乎等著我說這句話,興奮地抱著拳說:“托達仁、東海的福,我就高攀老弟了,不過你也別張總張總的,叫大哥怎麽樣?”
“張大哥,老弟我也高攀了!”我也高興地說。
朱達仁、陳東海叫好,哥四個又幹了一杯。
說句心裏話,我與張懷亮確實有一見如故之感,更被張懷亮儒商的品位所吸引,由於談話投機,軒尼詩當啤酒喝,我們四個人竟然喝光了兩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