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這比幹被紂王逼迫自挖其心而死於非命,滿朝文武之中自然是有不少人為其抱不平。.ww. ?其中便有一人相當的憤慨,此人乃是大夫夏招,他深受比幹知遇之恩,見比幹死的如此不明不白,那裏能夠就就這算了,當作沒有事情生。在情緒頗為激憤之下,他自然是不管不顧,沒有等這紂王宣召,便直接往這摘星樓麵見紂王。


    夏招也是豁出去了,也沒有打算活著回去,見到紂王之後竟然沒有跪行這跪拜之禮,隻是豎目揚眉,睜圓兩眼瞪著紂王,同時口中還直呼紂王其名:“昏君殷受,世上哪有侄兒殺無故其叔父的道理,亞相比幹乃你的嫡親叔父,帝乙之弟。如今你這昏君聽信妖婦妲己讒言,取比幹心作羹,實際上便是弒殺叔父,簡直天理難容,今日臣便要殺你這昏君,以盡成湯之法。”說著便從侍衛手中突然奪得一把寶劍,直接往紂王這邊砍來,紂王武力即便是那武成王也是自愧不如,豈會害怕此一個儒生,將身一閃讓過,讓夏招撲個空。紂王心中搖了搖頭,暗道何苦來哉,我大商忠臣義士何其多也,隻可惜。當下直接,命令侍衛將這夏招擒拿。


    不過此時夏招早已是視死如歸,他本來便沒有想過能夠真正的弑君,便是為死而來。說是為了弑君,其實還是死諫而已,隻見他大喝一聲:“不必來勞煩諸位,這昏君弑殺叔父,招殺這昏君,並沒有錯。”說著他當著眾人之麵,直接從這摘星樓跳下。


    自夏招死於摘星樓下,黃飛虎帶領文武官員將夏招與比幹之屍收斂安葬,便直接關閉黃府,閉門不出,等待著這太師聞仲回朝,希望聞仲能夠清君側,除妖後。力挽狂瀾,將這搖搖欲墜的大商天下給支撐下去。


    因為這比幹一死,武成王又是緊閉家門,微子衍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反紂同盟立刻可以宣告土崩瓦解。這一點讓微子衍兩兄弟有點預料不及,而深怕被這紂王清算總賬的兩人,更是連夜趕回其封地,與這明知必死仍然堅持以死明誌的老殿下比幹相比,這兩位大商殿下到底心中是真為了這大商天下。祖宗基業,還是為了滿足他們的野心,可謂顯而易見。


    時間過的很快,並沒有讓這黃飛虎等待太久,總是盼來心中的救星:曆經多年時間,這太師聞仲終於平定北海妖人叛亂,班師回朝。


    而收到這個消息的紂王心中有些打鼓,因為這聞仲不比旁人,按照道理說,他乃是是這截教在大商的代理人。而這截教更是這場封神大劫的主角,故而這聞仲應該不會過於為難與他。但是紂王卻是不知道這聞仲到底是什麽心思,難免有些惴惴不安,當然不是為他自己的安危,而是為這妲己。●●.ww. ■他實在想不出如果沒有妲己默默地陪著他到最後,光靠他自己,還能不能堅持的住。


    不過該來的總歸要來,紂王也沒有過多的糾結於此,立刻傳出旨意:“將會在這九間殿迎接聞仲,為太師勝利凱旋賀喜。”


    雖然紂王在滿朝文武心中已然是一個殘暴昏庸的君主。但是他的命令並未有誰敢於違背。再加上,又是這太師回朝,聞仲為人剛正不阿,甚有威望。對大商忠心耿耿,有先王賜予的打王金鞭,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眾人都想看看這太師聞仲究竟能不能鬥得過這妖後妲己,還大商個朗朗乾坤。


    紂王見著這太師當麵。看著麵前威嚴的注視著自己不露聲色的聞仲,仍然不能其到底是何心思,於是便先是說了一些不痛不癢的的話,出言試探道:“太師遠征北海,艱苦激戰,鞍馬勞心,運籌無暇,如今大勝回朝,功在社稷,孤卻是先謝過了。”


    聞太師也隻是隨便客套了一下:“仰仗天威,感陛下洪福,臣才能夠滅怪除妖,斬逆剿賊。征伐十幾載,臣捐軀報國,不敢有負先王之望。”


    不過便在此刻,聞仲卻是突然的話鋒一轉直接問道:“臣在外聞得朝廷混亂不堪,各路諸侯紛紛反叛,這些情況可是屬實。”


    紂王以及在場的各位大臣此時便知這正戲來了,隻見紂王略微思考片刻之後,便硬是將這黑的說成白的:“薑桓楚圖謀弑君,這鄂崇禹更是其同謀,事情敗露,孤這才讓他們伏誅。他們的子嗣懷疑其另有死因,起兵伐商,不遵國法,使得各地亂離,百姓受苦,實在可恨。”


    聽到紂王如此說,在場的官員都是暗暗著急,不過此事事關篡位,而且如今薑文煥兩人已反,所以便也沒有人出來反對。”


    聞仲看著紂王,便也沒有多問,隻說了一句:“薑桓楚篡位,鄂崇禹縱惡,可有明證?”


    麵對聞仲的問題,紂王則是選擇沒有回答。


    “臣征在外,苦戰多年,陛下不修仁政,荒淫酒色,誅諫殺忠,可有此事,還有如今這大殿之上放這的東西是什麽?”聞仲指著大殿之上的幾根黃金色的柱子問道。


    紂王此時看著聞仲的態度,卻也是漸漸的放鬆了下來,這聞仲顯然實在避重就輕,沒有正真追究的意思,於是便於聞仲有了一定默契,再次回答道:“諫臣惡口忤君,沽忠買直,故設此刑,名曰炮烙,此刑自古有之,也不算我大商特有。?.ww. ?”


    “臣進都城,見高聳入雲的高台是何時建造,用於何處。?”


    “等到夏天炎熱之時,無處避暑,故造此行宮,也能夠觀高望遠,不致耳目蔽塞,孤取名鹿台。”


    太師聽完,掃視了一下大殿之上的眾人,可謂群臣激憤,急於反對紂王之言,於是立刻總結道:“今諸侯齊叛,乃是因為陛下有負於諸侯,故有離叛之患。今陛下不施仁政,恩澤不降,忠諫不納,近奸色而遠賢良,戀歌飲而不分晝夜。今陛下不修德政,一意荒淫,數年以來。不知朝綱大變,國體全無。臣如今回朝,自有治國之策,陛下暫請回宮。待臣與你細談。”


    便在大殿上的眾位因為太師幾句問責之言而振奮不已的時候,同樣在場的黃飛虎的心卻是越來越往下沉,乃至於手腳冰涼,幾近於絕望。


    這聞仲的問題全部都在點上,但是卻是完全忽略了最主要的一個問題。便是那妖後妲己,大商之所以變成這般,幾乎分崩離析,在黃飛虎看來全是這蘇妲己之過,是他讓一個英明神武,胸有大誌的一代雄主變成這般模樣。


    而這聞仲竟然問都不都,他心中很是不解,恐怕這個事情並非一個狐妖禍亂宮廷那麽簡單吧。李靖避而不見,黃飛虎很清楚這李靖就在這大商王宮之內,可是就是不來見自己。太師聞仲避重就輕完全不提。直接忽視。黃飛虎不傻,他有一種不詳的預感,恐怕這一次這大商天下說不得真的要落於他人之手了。


    突然之間,黃飛虎想到了亞相比幹,想到了他最後的遺言,自己是否真的可以去投奔那姬昌。


    而聞仲堂堂一國太師,大商境內有何時能夠瞞得過他,為何此刻他一件一件的問責紂王,便是為了在群臣麵前營造一個假象,有他聞仲在。這大商便有救。


    但是他此時心中也已經很清楚,這天下即將要易主,大商一是就無可救。在他在北海平亂之時,他的授業恩師金靈聖母便已經找過他。將這封神大劫,以及金靈聖母自己的打算和盤托出,同時也交代了他聞仲這一大商太師的任務。


    雖然聞仲乃是大商三代元老,但是在他的心中恩師金靈聖母才是第一位的。而且他也是知道輕重,知道這封神乃是三教商議,三皇支持。女媧參與乃是世間萬靈對於這天地元氣的一場自救,避無可避,大商必亡。有了這樣的一個前提,他自然是一切都聽從自己師傅的。


    在群臣退出王宮之後,聞仲這才心情沉重的來到紂王寢宮之中,看到了坐在那裏,獨自飲酒,似是在等待他的商紂王。


    聞仲心中一悲,對此紂王的心情他是完全能夠體會的,這其中有多少痛苦酸楚,紂王獨自承受了多少,聞仲一想到這些,便是難以自已。


    他甚至會想,如果這紂王這是一個昏庸之君,不用受這剮心之苦,渾渾噩噩的度過這幾年卻也是不錯,至少不用這麽哀傷,親手毀掉自己的國家,這種痛苦何人能懂。


    紂王見到這聞仲走近,心中猶豫了幾次,還是問出了那一句話:“太師,這大商天下當真要亡了嗎。”


    雖然時間已經過了數十年,期間紂王也不止一次的問這太乙,大商真的要亡了,心中早有了答案,如今見到這太師,大商最後的靠山,紂王還是沒有忍住問了一句。


    看著麵前淒涼,頹廢的紂王,哪有剛剛登基時氣吞山河的那種風采,要論對於大商的感情聞仲並不比紂王要淺,他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獻身到了這大商之中,他如何真的舍得,可是又能如何,領導人族,是高高在上的那幾位。


    聞仲看著紂王,認真的點了點頭,紂王也是早已知道如此,他聞仲不過是截教三代弟子,哪能違背玄門三清的意願。


    “那太師還回來作甚,與我大商沾上邊,怕是要上哪封神之榜呀。”


    “無他,盡人事,聽天命耳。”聞仲並沒有將實情相告。


    突然之間,紂王寢宮之內便陷入了一陣寂靜之中,君臣兩人相視無言,不知道此情此景還能夠說些什麽。


    聞仲在這人間幾十年,終是心性與一般修道之人不同,看著麵前黯然不語的陛下,終是沒有能夠在忍得住,悲上心頭,嚎啕大哭:“陛下,是臣等無用,不但無力回天,難保這大商天下,還累陛下無辜背負這昏君之名,從此之後,陛下怕是要與那夏桀齊名,永載史冊……”


    自那日聞仲在宮中見過這紂王之後,便直接返回太師府邸,任何人都不得見,三日之後這才入朝麵君。


    文武百官知道今日聞太師有本上奏,紛紛再次齊聚。


    隻聽紂王說道“有奏章出班,無事朝散”,這邊聞太師便出列道:“臣有疏。”說著便將上疏遞給紂王,紂王讀過之後,交與台下諸位傳閱。


    上疏有言在此:


    “具疏太師臣聞仲上言:奏為國政大變,有傷風化,寵淫近佞,逆治慘刑,大幹天變,隱憂莫測事。臣聽聞堯受命以天下為己憂,而未常以位為樂也。故誅逐亂臣,務求賢聖,是以得舜、禹、稷、契及咎繇,眾聖輔德,賢能佐職,教化大行,天下和洽,萬民皆安仁樂義,各得其宜,動作應禮,從容中道,乃‘王者必世而後仁’之謂也。


    堯在位七十載,乃遜位以禪虞舜。堯崩,天下不歸堯子丹朱而歸舜。舜知不可避,乃即天子之位,以禹為相,因堯之輔佐,繼其統業,是以垂拱無為而天下治。所作韶樂,盡美盡善。今陛下繼承大位,當行仁義,普施恩澤,惜愛軍民,禮文敬武,順天和地,則社稷奠安,生民樂業。


    豈意陛下近淫酒,親奸佞,亡恩愛,將皇後炮手剜睛,殺子嗣,自剪其後。此皆無道之君所行,自取滅亡之禍。臣願陛下痛改前非,行仁興義,遠小人,近君子;庶幾社稷奠安,萬民欽服,天心效順,國祚靈長,風和雨順,天下享承平之福矣。臣帶罪冒犯天顏,條陳開列於後:


    笫一件:拆鹿台,安民不亂;


    第二件:廢炮烙,使諫官盡忠;


    第三件:填蠆盆,宮患自安;


    第四件:去酒池、肉林,掩諸侯謗議;


    第五件:貶妲己,別立正宮,使內庭無蠱惑之虞;


    第六件:勘佞臣,斬費仲、尤渾而快人心,使不肖者自遠;


    第七件:開倉廩,賑民饑饉;


    第八件:遣使命招安於東南;


    第九件:訪遺賢於山澤,釋天下疑似者之心;


    第十件:納忠諫,大開言路,使天下無壅塞之蔽。”(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靖本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立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立青並收藏李靖本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