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的所有牆壁,都用輕紗籠起,上用金線繡出祥雲。有風吹過閣窗,輕紗飄動,便如雲湧樓間一般。所有的宮中侍女,都會披一條相同材質的霞帔,無事時背靠雲壁而立,飄飄若天女。
檀棋貼著雲壁,不動聲色地向前靠去。她輕提絛帶,好讓裙擺提得更高一點,免得一會兒奔跑時被絆倒。
勤政務本樓在設計時,就考慮到了天子與諸臣歡宴的場合,因此整個地板並非平直,而是微微有一個坡度。天子禦席,就在坡頂,放眼看下去,全局一覽無餘。在這道坡的兩側,則是侍女仆役行菜之道。賓客更衣、退席亦走此道。
今日是節慶,天子以燕弁服出席,以示與臣同樂,是以四周也沒有帷障,隻用懸水珠簾略隔了一下。檀棋沿著這條道緩步而上,隔著熠熠生輝的珠簾上緣,能看到那頂天下獨一無二的通天冠,連上頭的十二根梁都數得清楚。
從這個位置到天子禦席,之間隻隔了一個老宦官和兩名禦前護衛。她隻消突然發力,便可在他們反應之前衝到麵前,不過隻有喊出一句話的機會。
這一句話至關重要,檀棋在心中醞釀一番,強抑住自己緊張的心情,準備向前邁去。
這時一隻纖纖玉手搭在了她的肩膀上。檀棋身子一震,下意識地回頭,看到身後站著一個頭戴黃冠,身披月白道袍的女道人,臂彎披帛,手執拂塵,正好奇地看著自己。
這女道士體態豐腴,眉目嫵媚,雙眉之間一點鵝黃鈿,可謂是豔色生輝。檀棋脫口而出:
“太真姐姐?”
話音剛落,恰好外頭更鼓咚咚,子時已到。
《霓裳羽衣舞》的曲調適時響起,把宴會氣氛推向另外一個高潮。
第十四章 子初
太真見到檀棋,大為驚喜。她在宮內日久,難得能看到昔日故交,
執住檀棋的手:“可是好久沒見到妹妹了,近來可好?”
天寶三載元月十五日,子初。
長安,長安縣,光德坊。
元載再一次回到京兆府門口,略帶沮喪。
他好不容易逮住聞染,沒想到卻被王韞秀撞見,更沒想到兩人是舊識,親熱得很。
想劫持王韞秀的狼衛,錯劫了聞染;想劫持聞染的熊火幫,錯劫了王韞秀。陰錯陽差兩個誤會,讓這兩位女子遭遇了不同的恐慌和驚嚇。
元載對這個原委很了解,所以很頭疼。如果強行要把聞染帶走,勢必要跟王韞秀解釋清楚。可這麽一解釋,所謂“張小敬綁架王韞秀”的說辭就會漏洞百出。
要知道,聞染雖然是個普通女子,她的事卻能從熊火幫一路牽扯到永王。
聞染不過是個添頭,王韞秀卻是核心利益所在,針對後者的計劃,可絕不能有失。左右權衡之下,元載隻能暫且放過聞染,讓王韞秀把她一起帶回王府。
為了保證不再出什麽意外,元載也登上了王韞秀的馬車。聞染很害怕,王韞秀卻挺高興,她一句話,元載立刻就答應了,這說明她的意見在對方心中很重要。
元載把她們一直送到王府門口,這才返回。他內心不無遺憾,這完美的一夜,終於還是出了一個小小的瑕疵,未竟全功。
“接下來,隻剩下張小敬了。”
他沉思著下了車,正琢磨著如何布置,才能抓住這個長安建城以後最凶殘的狂徒。迎麵有兩個人走出京兆府的大門,其中一人樣子有些奇怪。元載觀察向來仔細,他眯起眼睛,發現是一個波斯人,居然還穿了件青色的醫師袍。
長安醫館,曆來都是唐人供職。胡人很少有從醫者,就算有,也隻是私人開診,斷不會穿著醫館青衫。再者說,吉司丞已經下了排胡令,他怎麽還能在這裏?
“難道……他是混進京兆府的襲擊者?”
元載想到這裏,陡然生警,繼續朝他看去。越看下來,疑慮越多。腰間怎麽沒有掛著診袋?為何穿的是一雙蒲靴而不是醫師慣用的皮履?最可疑的,是那青衫汙漬的位置。要知道,醫師做這類外傷救治,往往要彎腰施救,前襟最易沾滿穢物,而這人前襟幹淨,汙漬位置卻在偏靠胸下,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這袍衫本就不是他的,而是屬於一個身高更矮的人。
元載再看向那個同行者,似是病人模樣,衣著並沒什麽怪異之處,隻是臉上沾滿了煙灰,髒兮兮的看不清麵孔。可他的步伐,卻讓元載很驚駭,幾乎每一步,距離都是一樣的,整個人很穩。
隻有一種人會這麽走路,軍人。
元載聯想起來,不止一個人說過,襲擊靖安司大殿的匪徒,似乎是軍旅出身——難道就是他們?
他沒有聲張,這裏隻有區區兩個人,抓住也沒意義,不如放長線,看能不能釣到大魚。元載心裏一喜,今晚的運氣實在是好得過分,難不成連蚍蜉的老巢也能順便端了?
元載悄悄叫來一個不良人,耳語幾句,秘授機宜。
張小敬和伊斯一路走出京兆府,無人攔阻,心中頗為慶幸。
走到外麵,伊斯問接下來如何。張小敬晃了晃那個裝滿碎竹片的口袋,說去找高手鑒看。聽到張小敬這麽一說,伊斯不服氣地一抬下巴:“誰還能比我眼力高明?”
張小敬仰起頭,看著大殿上升起的黑煙,感慨道:“靖安司大殿裏,曾有一座長安的縮微沙盤,那可真是精致入微,鬼斧神工。我要找的,就是製作這座沙盤的工匠。”
張小敬曾聽檀棋約略講過。李泌在組建靖安司時,要求建起一個符合長安風貌的殿中大沙盤。這是個難度極高的任務,不少名匠都為之卻步,最後一個叫晁分的匠人完成了這件傑作。
有意思的是,晁分並非中原人士,他本是日本出雲人,跟隨遣唐使來長安學習大唐技藝。這人極有天分,在長安待了十幾年,技藝已磨煉得爐火純青。他的主人,即是大名鼎鼎的衛尉少卿晁衡——也是一位日本人。
晁分住在殖業坊內,距離這裏並不算遠。這長安城裏若有人能看出這竹器的端倪,隻能是晁分了。
兩人離開光德坊,重新投入波濤洶湧的人海之中,不一會兒便趕到殖業坊中。這裏緊靠朱雀大道西側,也是甲第並列的上等地段,門口燈架鱗次櫛比,熱鬧非凡。
不知為何,這裏的花燈造型,比別處要多出一番靈動。比如金龍燈的片片鱗甲,風吹過來時,會微微掀開,看上去那龍如同活了一般;壽星手托壽桃,那桃葉還會上下擺動,栩栩如生。比起尋常花燈,這些改動其實都不大,但極見巧思,有畫龍點睛之妙。
所以殖業坊附近的觀燈之人,也格外地多。伊斯憂心忡忡:“看這些花燈,想必都是出自那位巧匠之手。他這時候怎可能安坐家中,必然是敝帚自珍,四處去欣賞了。”
張小敬已經放棄指摘他亂用成語的努力,皺著眉頭道:“盡人事,聽天命。”
兩人分開人群,進入坊中。坊內也擺了許多小花燈,一串串掛滿街道兩旁,分外可愛。晁分在這坊裏算是名人,稍微一打聽,便打聽出他的住所。
那是一處位於十字街東北角的尋常門戶,門口樸實無華。若不是掛著一個寫著“晁府”的燈籠,根本沒人敢相信這是那位捏出了長安城沙盤的巧匠的住所。
張小敬上前敲了敲門環,很快一個學徒模樣的人開了門,說老師在屋裏。他們進去之後,不由得為之一怔。
整個院子裏,扔滿了各種竹、木、石、泥料,幾乎沒地方下腳。各種半成品的銅盞木俑、鐵壺瓷枕,堆成一座座小山。院子旁立起一座黃磚爐窯,正熊熊燃燒,一個虎背熊腰的小矮子正全神貫注地盯著窯口。那古銅色的緊實肌肉上沁著汗水,在爐火照映下熠熠生輝。
伊斯大為驚訝,今天可是上元節啊,這家夥不出去玩玩,居然還貓在自家宅院幹活,這也太異類了吧?
張小敬走近一步,咳嗽了一聲。那矮子卻置若罔聞,頭也不回。旁邊學徒低聲解釋道:“老師一盯爐子,會一連幾天不眠不休,也不理人……”
檀棋貼著雲壁,不動聲色地向前靠去。她輕提絛帶,好讓裙擺提得更高一點,免得一會兒奔跑時被絆倒。
勤政務本樓在設計時,就考慮到了天子與諸臣歡宴的場合,因此整個地板並非平直,而是微微有一個坡度。天子禦席,就在坡頂,放眼看下去,全局一覽無餘。在這道坡的兩側,則是侍女仆役行菜之道。賓客更衣、退席亦走此道。
今日是節慶,天子以燕弁服出席,以示與臣同樂,是以四周也沒有帷障,隻用懸水珠簾略隔了一下。檀棋沿著這條道緩步而上,隔著熠熠生輝的珠簾上緣,能看到那頂天下獨一無二的通天冠,連上頭的十二根梁都數得清楚。
從這個位置到天子禦席,之間隻隔了一個老宦官和兩名禦前護衛。她隻消突然發力,便可在他們反應之前衝到麵前,不過隻有喊出一句話的機會。
這一句話至關重要,檀棋在心中醞釀一番,強抑住自己緊張的心情,準備向前邁去。
這時一隻纖纖玉手搭在了她的肩膀上。檀棋身子一震,下意識地回頭,看到身後站著一個頭戴黃冠,身披月白道袍的女道人,臂彎披帛,手執拂塵,正好奇地看著自己。
這女道士體態豐腴,眉目嫵媚,雙眉之間一點鵝黃鈿,可謂是豔色生輝。檀棋脫口而出:
“太真姐姐?”
話音剛落,恰好外頭更鼓咚咚,子時已到。
《霓裳羽衣舞》的曲調適時響起,把宴會氣氛推向另外一個高潮。
第十四章 子初
太真見到檀棋,大為驚喜。她在宮內日久,難得能看到昔日故交,
執住檀棋的手:“可是好久沒見到妹妹了,近來可好?”
天寶三載元月十五日,子初。
長安,長安縣,光德坊。
元載再一次回到京兆府門口,略帶沮喪。
他好不容易逮住聞染,沒想到卻被王韞秀撞見,更沒想到兩人是舊識,親熱得很。
想劫持王韞秀的狼衛,錯劫了聞染;想劫持聞染的熊火幫,錯劫了王韞秀。陰錯陽差兩個誤會,讓這兩位女子遭遇了不同的恐慌和驚嚇。
元載對這個原委很了解,所以很頭疼。如果強行要把聞染帶走,勢必要跟王韞秀解釋清楚。可這麽一解釋,所謂“張小敬綁架王韞秀”的說辭就會漏洞百出。
要知道,聞染雖然是個普通女子,她的事卻能從熊火幫一路牽扯到永王。
聞染不過是個添頭,王韞秀卻是核心利益所在,針對後者的計劃,可絕不能有失。左右權衡之下,元載隻能暫且放過聞染,讓王韞秀把她一起帶回王府。
為了保證不再出什麽意外,元載也登上了王韞秀的馬車。聞染很害怕,王韞秀卻挺高興,她一句話,元載立刻就答應了,這說明她的意見在對方心中很重要。
元載把她們一直送到王府門口,這才返回。他內心不無遺憾,這完美的一夜,終於還是出了一個小小的瑕疵,未竟全功。
“接下來,隻剩下張小敬了。”
他沉思著下了車,正琢磨著如何布置,才能抓住這個長安建城以後最凶殘的狂徒。迎麵有兩個人走出京兆府的大門,其中一人樣子有些奇怪。元載觀察向來仔細,他眯起眼睛,發現是一個波斯人,居然還穿了件青色的醫師袍。
長安醫館,曆來都是唐人供職。胡人很少有從醫者,就算有,也隻是私人開診,斷不會穿著醫館青衫。再者說,吉司丞已經下了排胡令,他怎麽還能在這裏?
“難道……他是混進京兆府的襲擊者?”
元載想到這裏,陡然生警,繼續朝他看去。越看下來,疑慮越多。腰間怎麽沒有掛著診袋?為何穿的是一雙蒲靴而不是醫師慣用的皮履?最可疑的,是那青衫汙漬的位置。要知道,醫師做這類外傷救治,往往要彎腰施救,前襟最易沾滿穢物,而這人前襟幹淨,汙漬位置卻在偏靠胸下,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這袍衫本就不是他的,而是屬於一個身高更矮的人。
元載再看向那個同行者,似是病人模樣,衣著並沒什麽怪異之處,隻是臉上沾滿了煙灰,髒兮兮的看不清麵孔。可他的步伐,卻讓元載很驚駭,幾乎每一步,距離都是一樣的,整個人很穩。
隻有一種人會這麽走路,軍人。
元載聯想起來,不止一個人說過,襲擊靖安司大殿的匪徒,似乎是軍旅出身——難道就是他們?
他沒有聲張,這裏隻有區區兩個人,抓住也沒意義,不如放長線,看能不能釣到大魚。元載心裏一喜,今晚的運氣實在是好得過分,難不成連蚍蜉的老巢也能順便端了?
元載悄悄叫來一個不良人,耳語幾句,秘授機宜。
張小敬和伊斯一路走出京兆府,無人攔阻,心中頗為慶幸。
走到外麵,伊斯問接下來如何。張小敬晃了晃那個裝滿碎竹片的口袋,說去找高手鑒看。聽到張小敬這麽一說,伊斯不服氣地一抬下巴:“誰還能比我眼力高明?”
張小敬仰起頭,看著大殿上升起的黑煙,感慨道:“靖安司大殿裏,曾有一座長安的縮微沙盤,那可真是精致入微,鬼斧神工。我要找的,就是製作這座沙盤的工匠。”
張小敬曾聽檀棋約略講過。李泌在組建靖安司時,要求建起一個符合長安風貌的殿中大沙盤。這是個難度極高的任務,不少名匠都為之卻步,最後一個叫晁分的匠人完成了這件傑作。
有意思的是,晁分並非中原人士,他本是日本出雲人,跟隨遣唐使來長安學習大唐技藝。這人極有天分,在長安待了十幾年,技藝已磨煉得爐火純青。他的主人,即是大名鼎鼎的衛尉少卿晁衡——也是一位日本人。
晁分住在殖業坊內,距離這裏並不算遠。這長安城裏若有人能看出這竹器的端倪,隻能是晁分了。
兩人離開光德坊,重新投入波濤洶湧的人海之中,不一會兒便趕到殖業坊中。這裏緊靠朱雀大道西側,也是甲第並列的上等地段,門口燈架鱗次櫛比,熱鬧非凡。
不知為何,這裏的花燈造型,比別處要多出一番靈動。比如金龍燈的片片鱗甲,風吹過來時,會微微掀開,看上去那龍如同活了一般;壽星手托壽桃,那桃葉還會上下擺動,栩栩如生。比起尋常花燈,這些改動其實都不大,但極見巧思,有畫龍點睛之妙。
所以殖業坊附近的觀燈之人,也格外地多。伊斯憂心忡忡:“看這些花燈,想必都是出自那位巧匠之手。他這時候怎可能安坐家中,必然是敝帚自珍,四處去欣賞了。”
張小敬已經放棄指摘他亂用成語的努力,皺著眉頭道:“盡人事,聽天命。”
兩人分開人群,進入坊中。坊內也擺了許多小花燈,一串串掛滿街道兩旁,分外可愛。晁分在這坊裏算是名人,稍微一打聽,便打聽出他的住所。
那是一處位於十字街東北角的尋常門戶,門口樸實無華。若不是掛著一個寫著“晁府”的燈籠,根本沒人敢相信這是那位捏出了長安城沙盤的巧匠的住所。
張小敬上前敲了敲門環,很快一個學徒模樣的人開了門,說老師在屋裏。他們進去之後,不由得為之一怔。
整個院子裏,扔滿了各種竹、木、石、泥料,幾乎沒地方下腳。各種半成品的銅盞木俑、鐵壺瓷枕,堆成一座座小山。院子旁立起一座黃磚爐窯,正熊熊燃燒,一個虎背熊腰的小矮子正全神貫注地盯著窯口。那古銅色的緊實肌肉上沁著汗水,在爐火照映下熠熠生輝。
伊斯大為驚訝,今天可是上元節啊,這家夥不出去玩玩,居然還貓在自家宅院幹活,這也太異類了吧?
張小敬走近一步,咳嗽了一聲。那矮子卻置若罔聞,頭也不回。旁邊學徒低聲解釋道:“老師一盯爐子,會一連幾天不眠不休,也不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