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如果不是lewis,那還有誰稱得上是女兒的竹馬青梅呢?


    也許應該問的是:到底什麽樣的人才算得上竹馬青梅?


    李白的《長幹行》裏,那兩個小屁孩可能才四五歲,或者六七歲,因為詩中的男孩還在騎竹馬,而後來他們結婚時,女孩才十四歲,說明那時的人成熟早,或者社會為“成熟”定的年齡比現在早,到了今天這個二十四歲、甚至三十四歲才結婚的年代,也許“竹馬青梅”也得把尺度放寬點?


    尺度一放寬,岑今的嫌疑犯名單上就又冒出一名來。


    小今上七年級的時候,有個八年級的男孩經常來找她玩,那孩子叫michael,是個白人男孩,長得挺周正的,穿著打扮也比較老派,不像有些新潮小孩,總穿一些大垮垮的t恤,褲腰跨到肚臍以下,褲腳拖在地上掃地。


    剛開始時,岑今沒有幹涉,因為亞洲孩子在美國交友本來就不廣,大多跟亞洲孩子在一起玩,如果管太多,孩子就交不到什麽朋友了,尤其交不到其他人種的朋友。


    她內心還真有點兒希望女兒嫁個高鼻子凹眼睛的老外,生個混血兒,要多漂亮,有多漂亮。當然,人品是第一位的,人品不好,鼻子再高,眼睛再凹,都沒有用。


    不是她瞧不起華人男孩子,而是她實在沒發現什麽出色的。像盧家的那個lewis,就算華人男生裏很出色的了,成績很好,長相也不太醜,還會拉提琴,但不知道為什麽,她總覺得那孩子缺點兒靈氣,配不上自己的女兒。


    而這個michael就比lewis看著舒服,突起的額頭,突出的後腦勺,濃密微卷的棕黃頭發,眼睫毛長長的,很耐看。


    但她不讓女兒上michael家去玩,隻讓michael上她家來玩,而且要是她在家的時候才行,她可以聽著點,看著點。


    michael挺規矩的,好像還不太知道男女之事,跟女兒玩也都是小孩子的玩法,看電視啊,打球啊,打遊戲機啊,看書之類。


    她比較樂意培養女兒和michael之間的友誼,有時她帶女兒去學校體育館遊泳,也把michael帶去,有時上餐館吃飯,也把michael帶去。


    女兒很高興,michael也很高興。


    但後來她聽女兒說,michael的父親是個sexoffender(性罪犯),坐過牢,已經刑滿釋放了,但沒找到工作,成天待在家裏。michael的媽媽沒正式工作,在家做首飾串珠子賣錢,經濟來源大多靠政府資助。


    她嚇出一身冷汗來,sexoffender!那可不是開玩笑的,那些人都是犯過猥褻兒童罪或者強奸罪的,按美國的規定,這樣的人即便刑滿釋放,都得在居住地報告注冊他們的特殊身份,好讓大家防範他們。


    她心裏那個後怕啊!幸好她平時沒讓女兒到michael家去玩,不然誰知道會出什麽事?聽說有些性罪犯是基因問題,不受大腦控製的,既然是基因有問題,那不就能遺傳嗎?


    她不敢強行叫女兒不跟michael在一起玩,怕引起女兒反叛,但她在離michael家很遠的地方找了個住房,搬到那裏去住,女兒因此轉到了一個新的學校,她不發一槍一彈,毫無刀光血影地斬斷了女兒跟michael的來往。


    現在想來,岑今覺得自己也夠殘酷的,假設女兒喜歡michael,那她這麽活生生地拆開他們,豈不就像有人拆開她和衛國一樣嗎?


    她不知道女兒有沒有因為跟michael分開而難過,女兒在這一點上不像她,她小時候,是比較外向的,有什麽都放在臉上,放在嘴裏,而且是誇張的放法,如果心裏有五分難過,放在臉上就變成了十分,她媽媽一下就察覺了,而那正是她想要的結果。


    但她很少看見小今哭,不知道是因為不難過,還是藏在心裏不表露出來。


    小今這一點,可以說是既不像媽媽,也不像爸爸。小今的爸爸也算比較外向的人,喜怒哀樂也愛掛在臉上,情緒可以大起大落。


    但小今不,小今好像一條平靜的小溪,很少有暴漲暴跌的時候。


    過了幾天,她還是等到吃飯的時候,問女兒:“不知道那個michael現在在幹什麽?應該高中畢業了吧?”


    這次女兒一下就知道她在說誰了:“他早就dropout(退學,離開)了。”


    “你知道我說的是哪個michael?”


    “不就是那個他爸爸是sexoffender的michael嗎?”


    她很驚訝:“你怎麽知道我說的是他?”


    “that’stheonlymichaelyouknow(你隻知道那個michael嗎)。”


    她啞口無言,覺得女兒比她聰明多了,她提每一個問題,女兒都不僅知道她問的是什麽,還知道她為什麽問。


    她停了片刻,問:“他高中都沒讀完?為什麽?”


    女兒聳聳肩:“他不想讀了。”


    “那他現在在幹什麽?”


    “在麥當勞。”


    “在麥當勞打工?你怎麽知道的?”


    “他告訴我的。”


    “他跟你。打電話?”


    “嗯。”


    她擔憂地說:“他連高中都沒讀完,今後怎麽辦?”


    “打工囉,高中沒讀完的人多得很。”


    “那他就在麥當勞打一輩子工?”


    女兒撇撇嘴:“howdoiknow(我怎麽知道)?”


    “這樣的男孩子……唉!”


    女兒笑嘻嘻地說:“mom,i’mnotdatinghim(媽媽,我沒跟他約會)。”


    她又一次覺得女兒比她聰明得多,她絞盡腦汁也猜不透女兒的心思,但女兒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猜出她的心思。她厚著臉皮說:“我還以為你在date他呢。”


    “why(為什麽你這麽想)?”


    她索性全部坦白:“我聽你問我‘竹馬青梅’這個詞,就想到你可能是有了一個竹馬青梅的date,所以我就想到是lewis或者michael,因為隻有他們……”


    手機鈴響了,女兒拿著手機,跑到樓上去聽電話,她像個呆子一樣坐在那裏發愣。


    過了一會,女兒下樓來,很主動地匯報說:“papa(爸爸)打來的。”


    “他說什麽?”


    “他要我感恩節去他那裏玩。”


    “你去不去?”


    “你讓不讓我去?”


    “如果你想去,我怎麽會不讓你去呢?你想去嗎?”


    女兒看著她,好像在揣摩她的意思,她馬上主動表態:“去吧,去吧,你已經很久沒見到你爸爸了。”


    “爸爸叫你也去。”


    “我才不去呢。”


    “why?”


    “我們都離婚了,還去幹什麽?”


    “buthestilllovesyou!”


    “他說的?”


    “我知道。”


    她搖搖頭,沒答話。


    女兒問:“你要他親自邀請你嗎?”不等她回答,女兒已經撥通了電話,用英語跟爸爸說了幾句,把電話遞給她,“他親自跟你說,你自己聽。”


    她無奈地拿起電話,那頭說:“小乖,感恩節跟小今一起過來玩吧。”


    一個“小乖”,聽得她肉麻麻的,很不客氣地拒絕說:“不了。”


    “感恩節,一個人待在家裏多沒意思啊。”


    “你知道我一個人待家裏沒意思,就不要把小今哄到你那裏去,你又不是沒人陪。”


    那邊沒聲音了,過了一會兒才說:“我是很希望你能來的,不過還是你自己決定。”


    “我已經決定了。”她掛了電話,把手機還給女兒。


    女兒不滿地說:“你們總是吵嘴。”


    “我們沒吵嘴。這叫吵嘴嗎?”


    “為什麽你不想去爸爸那裏?”


    “我跟他都離婚了,還去那裏幹什麽?你去那裏還有個理由,因為你是他的女兒,再怎麽也是一家人,我跑那裏去算什麽?”


    女兒不響了。


    她內心深處真想女兒說一句“你不去,我也不去了”,即便她最後還是會說服女兒去看爸爸,但她心裏會是愉快的。


    女兒沒像她希望的那樣說,隻說:“那你記得給我訂票。”


    她望著女兒離去的背影,心裏很傷感。在這個世界上,女兒就是她的一切。她跟丈夫離婚六七年了,一個人帶著女兒過。這些年裏,雖然女兒和爸爸每年都會見幾次麵,但畢竟隻那麽幾次,而她,每時每刻都陪伴在女兒身邊,全心全意地照顧女兒,為女兒犧牲了愛情,也犧牲了回國發展的機會,但那個每年隻跟女兒見幾麵的男人卻能分走女兒一半的心,想想就覺得不公平。


    也許這就是血緣的力量。有血緣關係的人,即使沒在一起生活,他們之間仍有一種神秘的牽掛。


    她想起自己小時候也是這樣,爸爸在她六歲多的時候,就被那個鄉下老婆領走了,但她一直都沒忘記爸爸,老想著去鄉下看爸爸。


    記得那時媽媽已經調到了那個偏遠的紅星中學,雖然名義上仍然是e市的學校,但實際上是一所農村中學,離市中心很遠,有很長一段路還沒通公共汽車,隻有每天一班的長途車。


    媽媽下這麽大決心離開三中到紅星中學去,是因為她的“小偷”名聲已經使她在三中待不下去了,連她不夠年齡上學這件事都被說成因為她是“小偷”,學校才不接受她上學的。


    到紅星中學後,她已經不再是“岑今”,變成了“陶紅”。媽媽說“陶紅”這個名字在爸爸媽媽婚姻被注銷的時候,就同時在派出所改好了,但因為三中的人叫她“岑今”已經叫習慣了,就沒去糾正。現在到了一個新地方,正好趁機改名換姓,或者叫隱姓埋名,開始一段新生活。


    事實上,她在紅星中學的日子並不難過,倒不是因為她的“小偷”名聲被大山大河隔住了沒傳進來,而是因為紅星中學那塊好像是另一個世界,那裏的小孩子對“小偷”有著完全不同的看法。


    雖說交通不便,通訊不便,她又改了名字,但俗話說的沒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她的“小偷”名聲還是像長了翅膀一樣,傳到了“紅星中學”。


    她媽媽大失其悔:早知道調動也不能堵住人們的嘴,還不如不調動,這下可真是“眨巴眼整成了瞎子”。


    但她並不後悔“吊”到這裏來,因為她發現“小偷”在紅星中學的處境比在三中強多了,可以說完全倒了個個。


    她交的一班朋友,也是學校老師的孩子,但紅星中學的老師跟三中的老師大不一樣,三中有一部分老師是“半邊戶”,夫妻兩人,一方教書,另一方在農業社勞動。但紅星中學的老師,本來就是農民,讀過幾句書,抽出來當老師,大多是一部分時間教書,另一部分時間在田裏勞動。


    那些老師的孩子呢?主要任務不是讀書,而是打豬草砍柴做家務,像紅姐姐那樣專職玩耍的幾乎沒有。


    岑今跟那些孩子在一起,玩耍的內容也大大改變,不再是跳橡皮筋跳房子,而是跟著她們去打豬草,砍柴草,燒火做飯抱弟弟妹妹。


    嚴格地說起來,那裏的孩子幾乎個個都當得起“小偷”這個稱號,而且不像她一樣是白背個名,她們可都是名符其實的“小偷”,因為她們個個偷東西。


    她們挎著豬草籃子去打豬草,看見生產隊裏黃瓜架子上長的黃瓜,就摘一根來吃,看見鄰居的自留地裏長的番茄,也摘一個來吃。蘿卜也偷,包菜也偷,蘿卜偷來洗都不用洗,在衣服上擦幾擦就吃起來。包菜偷了來,老葉子喂豬,嫩葉子喂人,中間的粗莖就當水果,把厚皮剮掉,吃裏麵部分,吃得嘎嘣嘎嘣響,煞是美味。


    當她的那幫豬草朋友聽說了她偷香蕉的光輝業績之後,豔羨之情溢於言表:


    “香蕉啊?我沒吃過,好不好吃啊?”


    “我吃過香蕉,又大又紅。”


    “在那裏可以偷到香蕉啊?”


    這下她一點兒也不為自己偷過香蕉而臉紅了,反而感到無比自豪,賣弄說:“香蕉才不是紅的呢,是黃的,長長的,裏麵是白的,軟軟的,吃起來像糯米飯一樣。”


    “你偷了幾根?”


    “很多很多根,我吃不完,給衛哥哥吃,衛哥哥吃不完,給我媽吃,我媽也吃不完,給軍代表吃,軍代表也吃不完,給……”


    那幫孩子聽得口水流:“你可不可以帶我們去偷?”


    “我是在市裏偷的,很遠的哦,你們沒錢買車票,去不了的。”


    這段光榮曆史,使她成了那幫孩子的頭頭,再加上她姥爺的問題已經解決了,恢複了工作,她每年都跟媽媽回省城去看姥姥姥爺,可以帶一些水果糖回來,大大鞏固了她的領導地位。她那時基本達到了紅姐姐在三中十歲以下孩子中的那種地位,也可以呼風喚雨,想孤立誰就孤立誰了。


    由於她在紅星中學的名氣是因為“小偷”而打響的,所以她後來無論吃什麽玩什麽,一律說是偷來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竹馬青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艾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艾米並收藏竹馬青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