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 喬依之再次敲響了父親書房的門。
常文曜停下按眉心的動作, 用溫和與慈祥遮住眼底的疲憊。
“之之, 過來坐, 晚飯怎麽隻吃了一點?廚房煮了甜湯,我讓小張端過來一碗。”
喬依之窩在單人沙發裏,手捧溫度適宜的湯碗小口的吃著裏麵煮的軟糯的雪梨肉。
常文曜說:“聽老陳說,你最近的實驗做得不錯, 分析報告好寫嗎?”
“還好,不太難,就是數據有點多,不寫混就好。再有一周應該就能寫完。”喬依之咽下一口梨肉, 說起了另外一件事,“爸爸, 關於李聞風父母的事情, 您能告訴我一點點嗎……”
常文曜就坐在喬依之旁邊的長沙發上, 聞言搭在扶手上的手臂線條驟然緊繃, 神色間也多了些鄭重。
他能看出來這次閨女提到李聞風時候, 眼神依然清澈,但關注度比上次李聞風生病, 可高了不少。
常文曜暫時沒管這一點, 先回答了之之的問題:“李聞風父母的事情, 保密程度很高。因為我這次不小心調查到那張照片,直接驚動了公安部門,這才對當年的事情略知一二。”
喬依之張了張口, 完全沒想到事情這麽嚴肅。
就在她思考著該不該繼續問的時候,常文曜沉著著開口:“我所知道的也很有限。”
畢竟有關緝毒警察工作內容方麵的問題,就算常文曜麵子再大,也不會透露給他。
但常文曜覺得,閨女想知道的肯定不是李從軍的工作細節,而是他們對李聞風和李奶奶的影響。
喬依之確實也是這麽想的,如果風哥的爸爸真的是烈士的話,那麽風哥家裏的撫恤金是不會少的,就算那些錢不會一夜暴富,但也不至於讓祖孫倆過的這麽貧寒。
常文曜說:“之之,緝毒警察……是一個很光榮卻又艱辛的職業。毒販們、吸毒者們真的會喪心病狂到報複警察及其家人。李聞風的母親,就是因為報複去世的。”
幸好李從軍一直用的都是化名,那些喪盡天良的人並沒有找到這位警察僅剩的家人。
但正是因為擔心被報複,國家沒有給李奶奶家裏大張旗鼓的頒發任何榮譽獎勵,所有的獎章都是摸黑偷偷給老人的。
那些用鮮血換來的榮譽,卻因為社會上的毒瘤,成了最見不得光的東西。
撫恤金肯定也給了,但卻不能光明正大的用。
而李聞風從小也不敢起名字,隻是‘小黑’‘小黑’的叫著。
喬依之聽到這裏,手裏的碗已經不自覺地放下了,她一直以為風哥小時候沒有名字是因為李奶奶年紀大、不識字。
但仔細想想,其實這個理由根本站不住腳。
且不說村子裏怎麽說都會出讀書人,找個輩分高的老人取名字不算難事。單單是國家16年人口大普查,風哥沒有名字就不能落戶,村長不會放任村子裏出現‘黑戶’的。
但黑戶‘小黑’這邊有國家在後麵撐腰,國家會盡全力保護每一位終於祖國的烈士的親人。
因此,出現例外也在情理之中。
喬依之也僅僅隻能推理到這裏了,她不知道的是,直到李聞風中考前夕,他才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名字。是他親爹取的。
在他出生那天,他爹用他拿慣了槍的手改用碳筆,在紅紙上一筆一畫寫下的名字。
——李聞風。
隻不過剛寫完,還在產房外,沒等孩子生出來呢,就又被叫去執行任務了。
而這個名字也在十五年後才得以‘出世’。
常文曜見閨女情緒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低落下來,並不明白閨女彎彎繞繞想法的他安慰道:“之之現在也不用擔心李聞風的安危,那個販毒團夥早在07年已經被摧毀了大本營,16年底,所有與案件有關的人員全部落網。再不用擔心被報複。”
雖然這話聽起來有些心酸,但麵對窮凶至極和無惡不作,正義和道德反而成了弱勢的一方。
不過,隨著祖國的發展,隨著教育的普及,當所有人心中有正義後,必會讓那些‘惡’無處遁形。
社會也自然而然就更加穩固起來。
這大概就是讀書的重要性之一。
喬依之跟爸爸說完後回屋去洗澡,熱水從頭頂澆灌而下。
她閉著眼睛,想起自己跟小黑成為筆友幾年後,心理突然升起一股對好朋友的占有欲,於是在信中寫:“小黑,你的爸爸媽媽呢?”
小黑對她很坦誠,回信時寫:“不知道,我沒有對爸爸媽媽的記憶,可能我是石頭裏蹦出來的吧……小喬啊,別信前一句,騙你的,老師講過小孩子不可能從石頭裏變出來。奶奶給我看過爸爸媽媽結婚時候的照片,我能看出來我跟我爸長得挺像,我是親生的。隻是爸爸媽媽不在了。”
小孩子其實沒有大人們想的那麽天真好糊弄,他們長久的得不到某種關愛後,心思會變得很細膩。
大人們以為的‘為孩子好、不讓孩子知道’,其實小孩子偏偏會控製不住的往不好的方麵想。
小黑從小沒有名字,奶奶也不給他落戶口,村裏難免有人嚼舌根。
村裏管事的田叔因為這件事說過那些嚼舌根的,但收效甚微。
嚼舌根的人以為小孩子聽不懂,其實小黑心理門清。
他甚至因此還一直都覺得自己是抱來的,很擔心自己被拋棄。
後來這個情況隨著夏誠家裏也沒給他落戶口而成功把火力轉移了,村裏人說啥的都有,偷漢子、抱錯了……全都不好聽。
不過夏誠的母親潑辣,有人敢說她她就敢對罵,有人動手她就叫自家男人上。這才沒人敢說了。
後來,李聞風長大了,才知道那是夏誠一家在變著法的保護他和奶奶。
而奶奶也給他看了爸爸媽媽的照片,說雖然爸爸媽媽沒了,但他的的確確是奶奶的親孫子,奶奶會一直照顧他。
喬依之洗完澡出來,神情厭厭,她連吹頭發的心思都沒多少,直接用黑科技烘幹後,把自己裹在被窩裏。
手機突然震了一下,喬依之拿起來,看到李聞風發來的一張照片。
漆黑的背景下,有半個很模糊的光影,喬依之認出來,那是月亮。
李聞風說:“像素太低了,拍出來不好看。”
喬依之內心一動。
她開玩笑的說:“風哥這是在邀請我去看?”
李聞風心裏猛的一跳,黑夜下,手機屏幕的光照出少年漆黑的雙眸和抿成一條縫的唇——他在緊張。
他刪刪改改十秒鍾,融匯成一個字:“是。”
最後,兩人聊天頁麵定格在222發的‘好啊’上。
一夜好夢。
喬依之雖然答應了李聞風要去村子裏玩,但她首先得把自己的實驗數據分析出來。
萬一哪裏不對,還能去實驗室重新做實驗,再得到新的數據。
喬依之打算等所有數據都明晰之後,再帶著電腦去風哥那邊小住幾天,順便把分析結果寫完。
第二天,喬依之一大早起來就開始算自己這邊的數據。
每得到一個結果,她都會直接發給肖孟昌教授看,如果她的結果和陳禮教授的結果比對之後,在誤差允許的範圍之內,那就可以做進一步的計算。
陳禮教授這邊跟喬依之的工作內容是一樣的,都是自己計算數據。
肖教授負責給兩人檢驗和比對。
因為喬依之的勤奮,陳禮也不願意喬依之等自己這邊出結果,於是他也暫時放下手頭的另外一個工作,一到實驗室就開始計算結果。
在兩人的努力下,原本計劃十天的結果檢驗,最後七天就完成了。
如果不是因為校驗的時候出現了兩次誤差偏大,喬依之回實驗室重新跑了數據。不然這個結果還能出得更快,。
看著最後一個結果比對成功,肖孟昌神情中那股子興奮勁兒是遮掩不住的。
他說:“小喬,明天繼續來啊,跟我一起寫結果分析。”
至於陳禮教授,做到這一步,他已經不需要繼續參加論文書寫了,因為他還得花時間去研究其他的前沿內容。
至於最後論文初稿出來後,陳禮教授隻需要參與修改就好。
喬依之能看出來兩位教授根本沒有商量過分工細則的問題,但兩人合作這麽多年的默契讓他們已經不需要商量,就可以知道對方下一階段要做什麽。
這份默契還體現在兩人上次看到喬依之寫的粗略實驗過程,一致性的認為是周良策搶學生。
喬依之答應了肖教授:“嗯,但是我後天得去我同學家裏玩幾天,我努力不耽誤論文進度。”
陳禮聽到這話抬頭看了她一眼,想要給喬依之說這不是她耽不耽誤論文進度的問題,其實老肖一個人就可以承擔論文初稿的書寫。
這次之所以點名讓喬依之來,主要還是想給她講講寫論文的技巧。
但肖孟昌拍了拍陳禮的肩膀,答應道:“好啊,小喬原本兩個月的暑假隻剩下二十天左右了,該去玩就得玩,這個年紀就該勞逸結合。”
這話不僅是說給喬依之聽的,更是說給老陳聽的。
陳禮聽進去了,點點頭,說:“也對,小喬能跟我們在實驗室窩四十來天已經不容易,小孩子該休息時還是得休息夠,不然影響大腦發育。”
喬依之:“……謝謝老師們。”
八月十號一大早,喬依之出現在了實驗室。
現在各項結果都得出來了,不僅僅是喬依之,就連兩位老師都如釋重負。
肖孟昌教授進來時甚至哼起了小曲兒。
喬依之在他來之前已經開始工作了。
她按照自己上輩子寫醫學專業論文的思路開始寫工科論文,先構造出大概的論文框架,然後把已有的結果貼上去。
這僅僅隻是‘ctrl+c’和‘ctrl+v’的過程,因為喬依之心裏有完整的思路,框架很快就構建好。
喬依之知道今兒的重心是寫結果分析,她專門把結果都打印下來,先按照自己的思路分析。
陳禮早上開了個簡短的視頻會議,十點多來實驗室的時候,見喬依之這邊分析的手稿都寫了一頁多了。
而肖孟昌那邊也在奮筆疾書,完全看不出來肖孟昌指導了小喬的樣子。
他悄悄把老肖叫出去:“你怎麽沒給小喬講?”
他倆都二十幾年的老搭檔了,說話態度完全不需要客氣。
老肖說:“我也想講呢,我早上八點多來,小喬就已經把框架列出來,分析思路也列了個1、2、3……”
頓了頓,他說,“小喬根本不用手把手的教,我覺得我們可以用帶博士生的方法帶小喬,她思維很敏捷,我們用自己固定的方法反而會拘束了小喬的思路。”
確實,‘手把手’‘一步一步’的教學,也僅僅存在於高中和高中以前的階段。
大學生做實驗寫代碼都不需要老師一行一行的教,都是一節課理論知識講完,然後大家去機房編代碼。自己不找點課外視頻看,那真的兩眼一抹黑。
就連寫論文也是,都是老師講個框架,然後自己去發揮。
其實陳禮知道這個道理,但因為這個實驗比較複雜,結果也特別多,他擔心小喬寫分析的時候主次不分,這樣編輯審核的時候很容易看不懂筆者主要想表達什麽。
所以才想讓老肖手把手的帶一下小喬。
哪知道……小喬真的可以獨當一麵的。
他們商量完,帶著內心的震撼,開始著手做自己的事情。
然而,一天相處下來,喬依之隻感覺自己受到了暴擊。
不是因為結果分析太難,而是因為兩位教授的契合程度太高。
陳教授那邊看cutting-edge的研究報告,偶爾說個點,肖教授就能接得上話,並且直接把陳教授的想法拍死在搖籃裏。
“你上次就說過這個了,研究出來真的沒啥前途,換一個。”
“這個有點可行性,你先看,我忙完論文過來。”
“這個實驗我做過,一會兒我給你演示一下。”
……
此前,喬依之在實驗室裏,兩位教授跟她都是一起做實驗,她也沒多大感覺。
但今兒,喬依之一個人默默的伏案寫分析,背後兩人一唱一和,雖然聲音不大,但大家也沒有刻意遮掩啊。
喬依之真的感覺自己這個單身狗……不對,自己這個單獨的科研狗有被‘冒犯’到。
她切身實地的感受到了搭檔的重要性。
在你即將走彎路的時候拉你一把;補全你沒想到的點;一起默契的討論下一步該做什麽。
喬依之歎息,這種能互相跟得上思路、配合又默契的同伴真的太少了。
比千裏馬還少。
喬依之內心有苦說不出的繼續寫自己的分析,寫著寫著她突然眼前一亮:明天即將要去的地方,不是就有一位現成的大佬嘛。
一位可以跟得上自己思路的大佬。
至於默契度,這個完全可以培養啊。
她想,這下就看風哥大佬答不答應了。
常文曜停下按眉心的動作, 用溫和與慈祥遮住眼底的疲憊。
“之之, 過來坐, 晚飯怎麽隻吃了一點?廚房煮了甜湯,我讓小張端過來一碗。”
喬依之窩在單人沙發裏,手捧溫度適宜的湯碗小口的吃著裏麵煮的軟糯的雪梨肉。
常文曜說:“聽老陳說,你最近的實驗做得不錯, 分析報告好寫嗎?”
“還好,不太難,就是數據有點多,不寫混就好。再有一周應該就能寫完。”喬依之咽下一口梨肉, 說起了另外一件事,“爸爸, 關於李聞風父母的事情, 您能告訴我一點點嗎……”
常文曜就坐在喬依之旁邊的長沙發上, 聞言搭在扶手上的手臂線條驟然緊繃, 神色間也多了些鄭重。
他能看出來這次閨女提到李聞風時候, 眼神依然清澈,但關注度比上次李聞風生病, 可高了不少。
常文曜暫時沒管這一點, 先回答了之之的問題:“李聞風父母的事情, 保密程度很高。因為我這次不小心調查到那張照片,直接驚動了公安部門,這才對當年的事情略知一二。”
喬依之張了張口, 完全沒想到事情這麽嚴肅。
就在她思考著該不該繼續問的時候,常文曜沉著著開口:“我所知道的也很有限。”
畢竟有關緝毒警察工作內容方麵的問題,就算常文曜麵子再大,也不會透露給他。
但常文曜覺得,閨女想知道的肯定不是李從軍的工作細節,而是他們對李聞風和李奶奶的影響。
喬依之確實也是這麽想的,如果風哥的爸爸真的是烈士的話,那麽風哥家裏的撫恤金是不會少的,就算那些錢不會一夜暴富,但也不至於讓祖孫倆過的這麽貧寒。
常文曜說:“之之,緝毒警察……是一個很光榮卻又艱辛的職業。毒販們、吸毒者們真的會喪心病狂到報複警察及其家人。李聞風的母親,就是因為報複去世的。”
幸好李從軍一直用的都是化名,那些喪盡天良的人並沒有找到這位警察僅剩的家人。
但正是因為擔心被報複,國家沒有給李奶奶家裏大張旗鼓的頒發任何榮譽獎勵,所有的獎章都是摸黑偷偷給老人的。
那些用鮮血換來的榮譽,卻因為社會上的毒瘤,成了最見不得光的東西。
撫恤金肯定也給了,但卻不能光明正大的用。
而李聞風從小也不敢起名字,隻是‘小黑’‘小黑’的叫著。
喬依之聽到這裏,手裏的碗已經不自覺地放下了,她一直以為風哥小時候沒有名字是因為李奶奶年紀大、不識字。
但仔細想想,其實這個理由根本站不住腳。
且不說村子裏怎麽說都會出讀書人,找個輩分高的老人取名字不算難事。單單是國家16年人口大普查,風哥沒有名字就不能落戶,村長不會放任村子裏出現‘黑戶’的。
但黑戶‘小黑’這邊有國家在後麵撐腰,國家會盡全力保護每一位終於祖國的烈士的親人。
因此,出現例外也在情理之中。
喬依之也僅僅隻能推理到這裏了,她不知道的是,直到李聞風中考前夕,他才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名字。是他親爹取的。
在他出生那天,他爹用他拿慣了槍的手改用碳筆,在紅紙上一筆一畫寫下的名字。
——李聞風。
隻不過剛寫完,還在產房外,沒等孩子生出來呢,就又被叫去執行任務了。
而這個名字也在十五年後才得以‘出世’。
常文曜見閨女情緒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低落下來,並不明白閨女彎彎繞繞想法的他安慰道:“之之現在也不用擔心李聞風的安危,那個販毒團夥早在07年已經被摧毀了大本營,16年底,所有與案件有關的人員全部落網。再不用擔心被報複。”
雖然這話聽起來有些心酸,但麵對窮凶至極和無惡不作,正義和道德反而成了弱勢的一方。
不過,隨著祖國的發展,隨著教育的普及,當所有人心中有正義後,必會讓那些‘惡’無處遁形。
社會也自然而然就更加穩固起來。
這大概就是讀書的重要性之一。
喬依之跟爸爸說完後回屋去洗澡,熱水從頭頂澆灌而下。
她閉著眼睛,想起自己跟小黑成為筆友幾年後,心理突然升起一股對好朋友的占有欲,於是在信中寫:“小黑,你的爸爸媽媽呢?”
小黑對她很坦誠,回信時寫:“不知道,我沒有對爸爸媽媽的記憶,可能我是石頭裏蹦出來的吧……小喬啊,別信前一句,騙你的,老師講過小孩子不可能從石頭裏變出來。奶奶給我看過爸爸媽媽結婚時候的照片,我能看出來我跟我爸長得挺像,我是親生的。隻是爸爸媽媽不在了。”
小孩子其實沒有大人們想的那麽天真好糊弄,他們長久的得不到某種關愛後,心思會變得很細膩。
大人們以為的‘為孩子好、不讓孩子知道’,其實小孩子偏偏會控製不住的往不好的方麵想。
小黑從小沒有名字,奶奶也不給他落戶口,村裏難免有人嚼舌根。
村裏管事的田叔因為這件事說過那些嚼舌根的,但收效甚微。
嚼舌根的人以為小孩子聽不懂,其實小黑心理門清。
他甚至因此還一直都覺得自己是抱來的,很擔心自己被拋棄。
後來這個情況隨著夏誠家裏也沒給他落戶口而成功把火力轉移了,村裏人說啥的都有,偷漢子、抱錯了……全都不好聽。
不過夏誠的母親潑辣,有人敢說她她就敢對罵,有人動手她就叫自家男人上。這才沒人敢說了。
後來,李聞風長大了,才知道那是夏誠一家在變著法的保護他和奶奶。
而奶奶也給他看了爸爸媽媽的照片,說雖然爸爸媽媽沒了,但他的的確確是奶奶的親孫子,奶奶會一直照顧他。
喬依之洗完澡出來,神情厭厭,她連吹頭發的心思都沒多少,直接用黑科技烘幹後,把自己裹在被窩裏。
手機突然震了一下,喬依之拿起來,看到李聞風發來的一張照片。
漆黑的背景下,有半個很模糊的光影,喬依之認出來,那是月亮。
李聞風說:“像素太低了,拍出來不好看。”
喬依之內心一動。
她開玩笑的說:“風哥這是在邀請我去看?”
李聞風心裏猛的一跳,黑夜下,手機屏幕的光照出少年漆黑的雙眸和抿成一條縫的唇——他在緊張。
他刪刪改改十秒鍾,融匯成一個字:“是。”
最後,兩人聊天頁麵定格在222發的‘好啊’上。
一夜好夢。
喬依之雖然答應了李聞風要去村子裏玩,但她首先得把自己的實驗數據分析出來。
萬一哪裏不對,還能去實驗室重新做實驗,再得到新的數據。
喬依之打算等所有數據都明晰之後,再帶著電腦去風哥那邊小住幾天,順便把分析結果寫完。
第二天,喬依之一大早起來就開始算自己這邊的數據。
每得到一個結果,她都會直接發給肖孟昌教授看,如果她的結果和陳禮教授的結果比對之後,在誤差允許的範圍之內,那就可以做進一步的計算。
陳禮教授這邊跟喬依之的工作內容是一樣的,都是自己計算數據。
肖教授負責給兩人檢驗和比對。
因為喬依之的勤奮,陳禮也不願意喬依之等自己這邊出結果,於是他也暫時放下手頭的另外一個工作,一到實驗室就開始計算結果。
在兩人的努力下,原本計劃十天的結果檢驗,最後七天就完成了。
如果不是因為校驗的時候出現了兩次誤差偏大,喬依之回實驗室重新跑了數據。不然這個結果還能出得更快,。
看著最後一個結果比對成功,肖孟昌神情中那股子興奮勁兒是遮掩不住的。
他說:“小喬,明天繼續來啊,跟我一起寫結果分析。”
至於陳禮教授,做到這一步,他已經不需要繼續參加論文書寫了,因為他還得花時間去研究其他的前沿內容。
至於最後論文初稿出來後,陳禮教授隻需要參與修改就好。
喬依之能看出來兩位教授根本沒有商量過分工細則的問題,但兩人合作這麽多年的默契讓他們已經不需要商量,就可以知道對方下一階段要做什麽。
這份默契還體現在兩人上次看到喬依之寫的粗略實驗過程,一致性的認為是周良策搶學生。
喬依之答應了肖教授:“嗯,但是我後天得去我同學家裏玩幾天,我努力不耽誤論文進度。”
陳禮聽到這話抬頭看了她一眼,想要給喬依之說這不是她耽不耽誤論文進度的問題,其實老肖一個人就可以承擔論文初稿的書寫。
這次之所以點名讓喬依之來,主要還是想給她講講寫論文的技巧。
但肖孟昌拍了拍陳禮的肩膀,答應道:“好啊,小喬原本兩個月的暑假隻剩下二十天左右了,該去玩就得玩,這個年紀就該勞逸結合。”
這話不僅是說給喬依之聽的,更是說給老陳聽的。
陳禮聽進去了,點點頭,說:“也對,小喬能跟我們在實驗室窩四十來天已經不容易,小孩子該休息時還是得休息夠,不然影響大腦發育。”
喬依之:“……謝謝老師們。”
八月十號一大早,喬依之出現在了實驗室。
現在各項結果都得出來了,不僅僅是喬依之,就連兩位老師都如釋重負。
肖孟昌教授進來時甚至哼起了小曲兒。
喬依之在他來之前已經開始工作了。
她按照自己上輩子寫醫學專業論文的思路開始寫工科論文,先構造出大概的論文框架,然後把已有的結果貼上去。
這僅僅隻是‘ctrl+c’和‘ctrl+v’的過程,因為喬依之心裏有完整的思路,框架很快就構建好。
喬依之知道今兒的重心是寫結果分析,她專門把結果都打印下來,先按照自己的思路分析。
陳禮早上開了個簡短的視頻會議,十點多來實驗室的時候,見喬依之這邊分析的手稿都寫了一頁多了。
而肖孟昌那邊也在奮筆疾書,完全看不出來肖孟昌指導了小喬的樣子。
他悄悄把老肖叫出去:“你怎麽沒給小喬講?”
他倆都二十幾年的老搭檔了,說話態度完全不需要客氣。
老肖說:“我也想講呢,我早上八點多來,小喬就已經把框架列出來,分析思路也列了個1、2、3……”
頓了頓,他說,“小喬根本不用手把手的教,我覺得我們可以用帶博士生的方法帶小喬,她思維很敏捷,我們用自己固定的方法反而會拘束了小喬的思路。”
確實,‘手把手’‘一步一步’的教學,也僅僅存在於高中和高中以前的階段。
大學生做實驗寫代碼都不需要老師一行一行的教,都是一節課理論知識講完,然後大家去機房編代碼。自己不找點課外視頻看,那真的兩眼一抹黑。
就連寫論文也是,都是老師講個框架,然後自己去發揮。
其實陳禮知道這個道理,但因為這個實驗比較複雜,結果也特別多,他擔心小喬寫分析的時候主次不分,這樣編輯審核的時候很容易看不懂筆者主要想表達什麽。
所以才想讓老肖手把手的帶一下小喬。
哪知道……小喬真的可以獨當一麵的。
他們商量完,帶著內心的震撼,開始著手做自己的事情。
然而,一天相處下來,喬依之隻感覺自己受到了暴擊。
不是因為結果分析太難,而是因為兩位教授的契合程度太高。
陳教授那邊看cutting-edge的研究報告,偶爾說個點,肖教授就能接得上話,並且直接把陳教授的想法拍死在搖籃裏。
“你上次就說過這個了,研究出來真的沒啥前途,換一個。”
“這個有點可行性,你先看,我忙完論文過來。”
“這個實驗我做過,一會兒我給你演示一下。”
……
此前,喬依之在實驗室裏,兩位教授跟她都是一起做實驗,她也沒多大感覺。
但今兒,喬依之一個人默默的伏案寫分析,背後兩人一唱一和,雖然聲音不大,但大家也沒有刻意遮掩啊。
喬依之真的感覺自己這個單身狗……不對,自己這個單獨的科研狗有被‘冒犯’到。
她切身實地的感受到了搭檔的重要性。
在你即將走彎路的時候拉你一把;補全你沒想到的點;一起默契的討論下一步該做什麽。
喬依之歎息,這種能互相跟得上思路、配合又默契的同伴真的太少了。
比千裏馬還少。
喬依之內心有苦說不出的繼續寫自己的分析,寫著寫著她突然眼前一亮:明天即將要去的地方,不是就有一位現成的大佬嘛。
一位可以跟得上自己思路的大佬。
至於默契度,這個完全可以培養啊。
她想,這下就看風哥大佬答不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