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不能總住在驛館吧。”範致虛曉得楊誌在秦州有空餘的宅子,沒有絲毫為難地回答;楊誌笑笑,曉得老家夥真的是對朝政有些灰心了。後麵楊誌就很注意,專門挑些閑聊的話題說,吃完飯,楊誌單獨給範致虛安排了一個府邸,暗地裏吩咐下麵的人盡量滿足範致虛的要求。


    範致也虛就是想找一個理由留在秦州,不是他不想為國出力,而是現在大宋的形勢太逼人,範致虛心有餘而力不足。定北軍算是偏居西北了,但是沒有了這個大敵,康王趙構和景王趙杞也不好相處,手下人已經開始各自戒備,據說在朝堂上時有交鋒,所以一聽說有人推薦自己去應天府,範致虛就躲來了秦州。


    範致虛留在秦州,對於那些核心的地方都不關心,隻是時常在置撫司和州衙看資料,過上兩天給潤州上一道奏章,說些秦州的情況;以至於楊誌在秦州的大部分措施,潤州都一清二楚。雖然楊誌和範致虛都上書說了現在秦州的困難,籌備物資打仗太過艱難,還有青唐那些部落要安撫,就算楊誌能變出錢,但變不出糧食這些打仗的物資。


    不過要定北軍和西夏死磕下去,是潤州上上下下的一致看法,不管每一方的目的是什麽,結果一樣;何況大部分人都明白,問題出在京畿路,如果沒有張浚等人的阻擾,否則楊誌可以花錢買足夠的糧食到秦州,隻是事關康王,沒人明說。


    唐重在給範致虛的信裏,提醒範致虛讓楊誌自己想辦法,這種突破思維的事,楊誌絕對比他們這些讀書人在行;範致虛帶著唐重的書信到了置撫司,楊誌和葉夢得等一批正在討論秦州明年的規劃。


    秦州的人口在隴右不算多的,問題是河州、熙州雖然人口眾多,但是以蕃人為主,與作亂的環州一樣,當地豪族都不是漢族;所以宋仁宗時,大宋隻能選擇秦州為疆域口岸,在秦州設立生意業務市場,年支銀四萬兩,綢絹一萬五千匹,向少數民族購置良馬八千匹。熙寧七年,宋神宗決定在秦州、成都締造性地正式設立茶馬司,與吐蕃西夏舉行茶馬生意業務,同樣是因為這個緣故。


    秦州那時候商旅雲集,除了馬匹和茶葉的重頭戲,麝噴鼻、水銀、牛黃、珍珠自西而來,絲綢、茶葉、金器、銀器、漆器從大宋流向西域,渭河之南大洛門、小洛門多產良木,源源不斷送往河南。熙寧年間,秦鳳路還在秦州專設了鐵錢監,三年開采鐵礦石十四萬斤,相關工戶到達五萬戶,十二萬多人。


    楊誌的目的自然是回複秦州舊日的輝煌,現在楊誌在軍事上保證了可行性,西夏軍退縮到五原郡,讓定北軍可以向南控製隴南,向西控製隴西;如果楊誌不想收複宥州等地,下一步就是與西夏爭奪河西,徹底控製河西走廊。從戰略上來說,哪怕定北軍隻是獲取一個河西走廊的南端,茶馬司的交易也會變得毫無阻礙。


    範致虛攔住了要通報的蔡慶,讓手下和蔡慶一起在門外等候,自己一個人走進了會議室;楊誌等人見怪不怪,楊沂中把自己的座位讓給了範致虛。範致虛坐下的時候,正聽見楊誌回絕了權邦彥鑄造夾錫錢的建議,楊誌聲音堅定地說:“鐵錢監要恢複,但是鑄錢要謹慎,要麽不鑄,要麽就是純正的銅錢,鐵錢、夾錫錢,提都不用提。諸位都飽讀史書,曆史上中原曾經以貝殼為錢,貝殼可是無錢之本,為什麽那時候人不自己去找貝殼來當錢使用呢?


    依我看,兩個原因,一個是到海邊獲取貝殼的成本太高,另一個就是交易雙方心裏都有一杆秤,不是什麽人都能以貝殼交易的。如果我們的錢幣與其他地方不同,銅錢和鐵錢就變成了一種商品,會直接衝擊我們需要的糧食等物資。”


    崇寧二年,為防備遼、夏兩國大量收購大宋的鐵製錢幣,執政的宰相蔡京決定在鐵錢中加入錫,鑄造的一種合金貨幣,因銅的成色低﹐大批的人仿製,百姓分不清真假常常拒用。陝西就是使用夾錫錢的主要區域,童貫主政的時期還受過巴蜀交子的影響,楊誌可不想在這上麵白費功夫,一旦引起通貨膨脹,到時候不僅關中不保,還會連累太原的經濟。


    曾謂點頭說:“楊帥說得在理,開國時期,大宋在兩川地區發布限銅令,允許百姓繼續使用先前的鐵錢來消費;後來變成銅錢、鐵錢並用,銅錢一躍成為兩川的暢銷商品,在市場上被搶購一空,蜀地的一匹布就高達兩萬鐵錢,大量商人從周邊地區運送大量銅錢去兩川販賣,就連轉運副使聶詠、轉運判官範祥都以高價把俸祿所得銅錢兌換給百姓謀取暴利,這樣的事確實不能再來。”


    楊誌讚同說:“君子愛財有道,範祥等人的行為可以理解,因為最關鍵的就是沈綸無限製造鐵錢的錯誤。那是飲鳩止渴,看上去是一條捷徑,其實就是一條不歸路,總有民力衰竭的一天。我還是對糧食、工具這些商品看著舒服一點。”


    從曆史的角度看,大宋之所以沒有直接走上資本主義,就是生產力不夠,無法支撐起一個獨立的商業體係;楊誌不是這方麵的行家,沒打算去做點什麽超前的舉動,隻是考慮解決眼前的問題,出現一個解決一個。陝西是一片貧瘠之地,看上去似乎無法解決糧食供給,不過這是從純粹的五穀來說,曆史上黨項、吐蕃各族能在河西等地盤踞數百年,靠的就是牛羊養殖。


    好在自從肥皂和香皂出來,楊誌對於一般的商人隻允許用糧食交換,巴蜀和兩淮大批的商人帶著糧食前來秦州,彌補了糧食的差價;楊誌想臨時設計一種以物換物的流程,以牛羊換取關中和河東的糧食,可是這其中牽扯的層次太多,楊誌煩不了這個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鈒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雲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雲客並收藏鈒龍最新章節